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视频实录+课件教案+练习反思+整体规划+教学论文(陈老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视频实录+课件教案+练习反思+整体规划+教学论文(陈老师)

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课堂导学稿
一、预习提示
1家蚕属于 发育,经过 、 、 、 四个时期。
2蝗虫属于 发育,经过 、 、 三个时期。
3比较家蚕的幼虫、成虫和蛹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将合适的序号填在表格中。
形态特点 生活习性
幼虫
成虫

A. 不取食,几乎不能飞行,雌雄交尾,雄蛾死亡,雌蛾产卵后死亡
B. 身体柔软,有环节,在胸腹部有8对足
C. 体表光滑,体形呈椭圆柱状
D. 主要以桑叶为食,有蜕皮现象,化蛹前吐丝结茧
E. 3对足,两对翅,体表被白色鳞毛
F. 不食不动,羽化成蛾,破茧而出
二、课堂演练
1. 蝗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其外骨骼( )
A.限制了身体的自由运动 B.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
C.对幼体的保护功能丧失 D.影响了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蟋蟀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这个发育过程称为( )
A. 不完全变态 B. 完全变态 C. 变态发育 D. 不变态发育
3.蜜蜂完全变态发育的正确过程是( )
A. 幼虫→卵→蛹→成虫   B. 卵→蛹→成虫
C. 卵→幼虫→蛹→成虫   D. 卵→蛹→幼虫→成虫
4.下列与美丽的蝴蝶发育方式不同的昆虫是( )
A. 菜粉蝶 B. 螳螂 C. 家蚕 D. 蝇
5.下列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出现变态发育的是( )
①蝌蚪发育成成蛙 ②蛆发育成蝇 ③孑孓发育成蚊 ④雏鸡发育成大公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 我国很早就有人掌握了养蚕、编织丝绸等技术。其中有一道工序是将蚕茧用热水浸泡后缫丝,此时茧内的家蚕发育到哪一阶段( )
A. 蛹 B. 幼虫 C. 卵 D. 成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陈春华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的特点,其中分别以家蚕和蝗虫作为代表例子来认识昆虫的两种变态发育类型(即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并通过比较推导出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及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及特点。
教材中有丰富的图片、视频和生活实践的资料,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好素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联系生活,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视频,不仅让学生真实的了解到这个毛毛虫的巨大蜕变,更让学生意识到精彩就在身边,发现新奇需要我们具有细心观察的好品质。又如:对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进行科学性评价过程中,训练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应用,又可引导学生养成辩证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各种看法,还能让学生认识到学科交叉学习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对昆虫比较熟悉也很感兴趣,但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缺乏较深刻的感性认识。
2、学生在预习中虽然对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有所了解,但未能很好的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事例,应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
(1)利用教材的资料,能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2)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和总结,能描述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
2、发展性目标
(1)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品质;
(2) 能将比较归纳的方法运用到生物知识学习中。
3、融通性目标
(1)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观察思考及实践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昆虫的生殖方式;
(2)昆虫的发育类型。
2、教学难点:
(1)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
(2)能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去解答生活中的现象。
五、教法设计
自主学习、比较法、演示法、练习法、归纳法等
六、教学准备
1、制作PPT课件
2、学生根据导学稿预习本节内容。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激趣导学,温习旧知二、欣赏视频,破解疑惑三、亲自体验,迁移应用四、比较学习,加深认识五、比较归纳,提炼重点 展示几种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昆虫的结构特点。另外,通过猜谜语游戏,过渡到昆虫发育特点的学习。播放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尝试解答问题:毛毛虫从哪里来?毛毛虫要经过那个时期才变成蝴蝶?2、小结:蝴蝶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1、在认识蝴蝶发育特点的基础上,引出家蚕(与蝴蝶有着同种发育方式的昆虫)并简单介绍家蚕的贡献。2、类比蝴蝶的发育,学生完成对家蚕发育的排序练习。3、让学生看图概括家蚕发育的四个时期。4、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家蚕的生殖方式及主要特点。5、引导学生列表比较“幼虫、蛹、成虫”三个时期,家蚕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的区别,从而让学生推导出“变态发育”的概念。6、描述家蚕的发育方式,并让学生举例说出此类发育方式的其他昆虫。比较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来学习蝗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特点。引导学生分析蝗虫的生活习性,从而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答生活的现象。如:为什么干旱其气候容易导致蝗灾?要扑灭蝗虫最好应选择择哪个时期?是若虫还是成虫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3、学生判断昆虫的发育类型1、列表比较家蚕和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2、学以致用,解答如:为什么积水多的地方容易滋生蚊子等问题。3、鼓励学生应细心观察身边的现象,并积极思考。 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引导学生复习昆虫的结构特征。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另外,生动的视频资料也增强了学生对蝴蝶发育的感性认识。最后,小结能加深学生对这种昆虫发育特点的理解,也为过渡到下一学习内容作铺垫。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家蚕的发育过程,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通过比较,推导出“变态发育”的概念,学生印象更深刻。通过比较学习,学生更容易认识蝗虫的发育特点,从而推导出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也能更好的把握不完全变态发育与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通过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讨论常见的现象,树立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知识的价值。列表比较能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积极的鼓励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良好的动力。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变 完全变态发育:


育 不完全变态发育:
(空白处由学生填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复习导图
探究植物的扦插
对水环境的依赖
有关探
究实验
探究两栖类生殖发育对水环境的依赖
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生殖过程和特点
与环境的关系
与人类的关系
昆虫
植物的生殖和发育
动物的生殖
和发育
两栖动物
有性生殖
鸟类
无性生殖
生殖的种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课堂实录
——陈春华
上课时间:2010年12月
上课班级:初二(11)班
上课地点:三鑫学校演播室
执教老师:陈春华
录像拍摄:纪中三鑫双语学校教科室
文字整理:陈春华
文字审核:陈春华
一、激趣导学、温习旧知
师:同学们,先给你们送上一组动物的图片!
生:(很开心)
师:这是什么动物呢?
生:是蜻蜓。
师:蜻蜓点水属于它的什么行为?
生:繁殖行为。
师:对,那蜜蜂采蜜又属于什么行为呢?
生:取食行为。
师:是的,那这个又是什么动物呢?
生:这是七星瓢虫。
师:那七星瓢虫正在忙着做什么事呢?
生:在吃蚜虫
师:这属于生物防治中的哪种方法呢?
生:以虫治虫。
师:是的,那这个萤火虫发光意义何在呢?
生:求偶;寻找异性。
师:那你们发现这些动物在形态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的特点呢?
生:(各抒己见)
师:(请学生单独回答)
生1:它们有翅膀和足。
生2:体表有外骨骼。
师:细心观察这些昆虫的体表还有什么特点?
生:体表有分节的现象。
师:那这些属于哪一类的动物?
生:昆虫。
师:好,那下面我们来打一个昆虫的谜语吧!(展示谜面)
生:蝴蝶。
师:蝴蝶从小就长得这么漂亮的吗?
生:不是(异口同声)。
师:那你们知道蝴蝶的童年时代是什么呢?
生:有的回答是毛毛虫,有的疑惑。
师:毛毛虫是从哪里来的呢?它经过怎样的一番变化才变成漂亮的蝴蝶呢?
生:(大多疑惑)
师:那我们一起观看一段关于毛毛虫的视频,希望能给你们带来帮助!
二、欣赏视频,破解疑惑
师:(放映蝴蝶的生殖和发育录像)
生:(观看录像)
师:请大家结合视频内容,回答第一个问题:毛毛虫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卵。
师:是的,从个体发育起点受精卵中孵化出来。那毛毛虫要变成蝴蝶还得经过哪个阶段?
生:蛹。
师:好,到成虫蝴蝶时,它们能通过交尾产生自己的下一代了。还有哪些昆虫与蝴蝶有着相同的发育方式呢?
生:蚕。
师:提起家蚕,你们能马上想起它们一项伟大的杰作吗?
生:蚕能吐丝。
师:蚕丝做成丝绸,这不但给我国历史文明添上璀璨的一笔,也增进了我国与外国的有意交流。那下面请你们打开课本第9页,给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进行排序。
三、亲自体验,迁移应用
师:下面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你的排序结果,谁愿意上来板演呢?
生:(两位学生进行板演)521643
师:两位同学都从图5开始,图5给我们传达的信息是什么?
生:卵(受精卵)
师:是,个体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由受精卵孵化出幼虫,幼虫和我们一样有年龄,那虫龄是怎么算的呢?(教
师板演虫龄的计算方法)幼虫时期,蚕都干了些什么事情呢?
生:吃桑叶、吐丝、蜕皮
师:吐丝的结果做成了蚕茧,那住在蚕茧里面的是谁?
生:是蛹。
师:这个蛹表面上看起来很安静,但内部却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不久,便羽化成蛾了。蛾具有生殖能力,交尾
后产出自己的下一代。那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你们认同吗?
生:认同。
师:总而言之,蚕的发育经过了哪四个阶段呢?
生:(板演)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师: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哪一种生殖方式呢?
生:有性生殖。
师:那有性生殖的特点是怎样的呢?
生:有两性生殖细胞形成受精卵,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师:对,下面我们再进一步比较它在幼虫、蛹、成虫这三个时期中形态结果和生活习性两方面的差异。(让学生拿出导学稿,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结果。)
师:这些特点让我想起了李商隐歌颂蚕的一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你们觉得这句诗有不准确的地方吗?
生:有,(积极说出自己的看法)
师:谁能和我们谈谈你的看法呢?
生:其实蚕吐完丝的时候还没有死亡,后来它变成了蛾。
师:你们认同吗?
生:认同。
师:那请你们进行修改,既要符合科学性,又不失诗意。请改好的同学和大家交流下意见。
生1:可改为“春蚕到蛹丝方尽”。
生2:“春蚕化蛹丝方尽:。
师:你们觉得谁改的最好啊?
生:还是化蛹好些。
师:看来你们的语文知识学得很好。从表格中我们还发现家蚕的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存在交大的差异,那我们将这种发育方式称为什么发育呢?
生:变态发育。
师:像家蚕和蝴蝶这些昆虫的变态发育经历了四个时期,又进一步属于变态发育中的哪种类型?
生:完全变态发育。
四、比较学习,加深认识
师:还有哪些昆虫也是这种发育方式呢?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是不是所有的昆虫都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的呢?
生:不是。
师:口说无凭,请举出例子来。
生:蝗虫。
师:先请大家自我阅读第10页相关内容,找出蝗虫的发育与家蚕的发育有何不同之处。
生:蝗虫发育经过3个时期,没有蛹期。
师:好,那请你上来将它经过的三个时期写出来。
生:(板演)
师:还有哪些不同呢?
生:蝗虫有个时期叫“若虫”,不叫“幼虫”。
师:那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可能是因为若虫和成虫长得很像吧?
师:是的,但蝗虫的若虫和成虫有没有区别呢?
生:有
师:谁能来谈谈你的判断呢?
生:若虫没有翅,只有翅芽,个体比较小,没有生殖能力。
师:是的,若虫要经过5次蜕皮才能变成成虫,蜕掉的皮其实是它的什么结构呢?
生:外骨骼
师:大家都记得很好,可是为什么要蜕皮呢?
生:因为外骨骼会限制昆虫的生长。
师:是的。从图中我们发现蝗虫喜欢将卵产在怎样的环境呢?
生:土壤中
师:尤其是干燥的土壤特别适合蝗虫卵的孵化,在干旱的气候尤其要注意预防蝗灾。我国古代就有“旱极而蝗”的说法,由于蝗虫以农作物的茎秆和叶片为食,危害极大。那在蝗灾发生时,要扑灭蝗虫应该选择那个时期呢?
生:卵;若虫;成虫(众说纷纭)
师:你容易发现蝗虫的卵吗?
生:不容易,那是若虫还是成虫呢?(有疑惑)
师:若虫的活动范围大还是成虫的活动范围大呢?
生:(恍然大悟)若虫只能跳,而成虫不仅能飞还能跳。那应该在若虫的时候扑灭是最好的。
师:是的,在3龄跳蝻以前扑灭是最佳的。
师:像蝗虫这种昆虫的发育经历了3个时期,且若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差异较大,我们将它划分为哪种变态发育类型呢?
生:不完全变态发育。
师:对于变态发育和不变态发育的代表昆虫是常考的内容也是我们最容易弄混的地方,下面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回顾其中的代表,呆会咱们来做判断游戏。
学生:(自主复习)
师:(利用PPT展示逐个展示昆虫的名称,让学生一个接一个的判断其发
育类型,其他同学以掌声来对回答者进行评价)
五、比较归纳,提炼重点
师:这节课我们分别也家蚕和蝗虫作为代表学习了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这两者存在着差异,但有相同之处吗?
生:有
师:那为了更好的把握其中的异同点,我们需要用表格来进行比较归纳。(展示表格,让学生思考并完成)
生:(回答里面的项目)
师:回答很好。对学到的知识我们还要能做到学以致用。下面请大家分析下这个问题。(PPT展示:为什么有积水的地方容易导致疟疾?)
生:因为蚊子将卵产在水中。
生:因为蚊子的幼虫在水中孵化。
师:大家都分析的很到位,所以预防疟疾不仅要了解医护常识,还要做好卫生工作。
师:知识的用处是很广泛的,这离不开大家在平时的细心观察和积极思考。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EMBED PowerPoint.Slide.8
PAGE
1(共20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说一说:它们都属于哪类动物?
猜一猜:打一昆虫的名称?
有个虫子真奇怪,
变样起来真是快。
开始吃叶是害虫,
后来会飞真好看。
幼虫

成虫

还有哪些昆虫的发育方式和蝴蝶一样呢?
5 2 1 6 4 3
观察与思考: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1、家蚕是通过哪种生殖方式繁殖后代的?
2、这种生殖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形 态 特 点 生 活 习 性
幼 虫

成 虫
身体柔软,有环节,胸腹部有8对足
主要以桑叶为食,有蜕皮现象。化蛹前吐丝结茧
有三对足,两对翅,体表被白色鳞毛
不取食,几乎不能飞行,雌雄交尾后,雄蛾死亡,雌蛾产卵后也死亡
体表光滑,体型呈椭圆柱状
不食不动,羽化成蛾,破茧而出
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蚊、蝇、赤眼蜂等。

幼虫

成虫
完全变态发育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白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妨干。
《无题》
李商隐
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这句诗有什么不准确的地方吗?
为什么在低洼多水的地方容易流行疟疾(一种由蚊传播的疾病)?
蚊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其卵在水中孵化,幼虫(孑孓)也生活在低洼潮湿的水中。所以,防治疟疾就要及时清除低洼的死水环境。
蝗虫的发育过程
成虫
成虫产卵
若虫

若虫
成虫
蜻蜓
不完全变态
蟋蟀
螳螂
蝼蛄
你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
蝉蜕是什么结构?
蝉发育到一定时候,为什么要蜕掉这一结构呢?
比较 生殖方式 发育方式 发育显著特点
家蚕
蝗虫
比较家蚕和蝗虫的生殖和发育
有性
生殖
有性
生殖
完全变态
发育
不完全变态发育

若虫
成虫

幼虫

成虫
为什么干旱的年份容易产生蝗灾?
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含水量在10%~20%,比较坚实的土壤最适合蝗虫产卵。
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
农业害虫的克星——赤眼蜂
1、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 和 差别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 。
形态结构
生活习性
变态发育
2、判断:( )
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卵、若虫、蛹、成虫时期,是不完全变态发育。
×
3、中药蝉蜕是蝉在发育中蜕下的( )
A、皮肤 B、骨
C、外骨骼 D、甲壳
C
4、发育不经过蛹期的昆虫是( )
A、螳螂 B、蜜蜂
C、菜粉蝶 D、家蚕
A
5、写出有关名称:
A ,B ;
C ,D ;
读图分析:
6、由A D发育方式称为:

幼虫

成虫
完全变态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浅谈几种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导入”法
中山纪中三鑫双语学校 陈春华
摘要: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倡导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为有效达到这一目标,采取利用差异导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学。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恰当的导入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文章主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出生物课堂导入的设疑导入、诗词导入和故事导入等几种导入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导入;导入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战场,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有效的课堂导入是激发兴趣的关键。恰当的导入既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深深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又如一股强劲的驱动力,瞬时激发着学生的求知欲;更比一段悦耳的前奏,默默唤起师生心中的共鸣。虽然导入一般所需时间约3~5分钟,却是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巧妙的导入,能为整个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程度以及教学环境的不同,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设疑导入法、诗词导入法和故事导入法等几种生物差异导学中的导入方法。
一、设疑导入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悬念,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进行学习。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时,先让学生说说对“两栖动物”的个人理解,有学生说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就两栖动物。老师反问:“这么说,那龟和鳄鱼也是两栖动物吗”?学生摇头,但又满脸疑惑,就这一种神秘感吸引这学生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最终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区分开来。
二、诗词导入法。古诗词不仅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也会诱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深刻思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时,引用《约客》一诗中的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引导学生分析认识青蛙的生殖时间和地点。又如,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时,引用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谈谈对这句诗的科学性的看法,便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三、故事导入法。学生都喜欢故事,小故事常常蕴含着大道理,有的含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学科品质的养成。学习“植物的无性生殖”,可以给学生讲了这么一个事例;一个只上了三年学堂的果农,利用20多年的时间对果树繁殖进行了潜心的研究,成功培育出一棵能结出56种果实的果树,学生听了顿然觉得很新奇,追问这果农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培育果树的。再如,在学习“条件反射”这一课时,可以借用“望梅止渴”的典故,从故事中学生不仅对曹操的聪明才智佩服不已,也对望梅止渴这种现象产生了要疑问。有的学生在学完该节内容后开玩笑的说,当他们饥饿的时候还真可以画饼充饥了。
四、实物展示导入法。生物是一门与日常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的科学,丰富的感性认识能有助于学生学好这一门课。学习“空中飞行的动物——鸟类”时,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鸟类适应飞行的结构,在导入时,可以给学生展示了一只鸟的剥制标本,让学生通过观察,寻找鸟类适应飞行的外部形态特征。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缺乏接触自然的感性认识,寻常的一只鸟的标本却能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学习欲望。
五、回顾旧知导入法。俗话说“温故而知新”,依据学生对新知识的遗忘规律,及时的复习对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尤为重要。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两个相互依存又彼此独立的过程,把握它们的联系与区别也就把握住了这两个过程的关键之处了。在学习“呼吸作用”之前,首先引导学生从原料、条件、场所、产物这几个方面回顾光合作用,并让学生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进一步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接下来再类比的学习呼吸作用,这样自然的过渡到新内容,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六、实验导入法。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引入了科学探究,不仅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要借助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生活中有的看似习以为常的现象常常隐藏着大学问。因此,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生物知识,并让学生学会用探究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蒸腾作用时,有的学生发现了被剪断的茎的横切面会出现水珠,便产生了疑惑,是不是茎有运输的作用?因此,引导学生选取木本植物的一段带叶的茎,将其插入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横切和纵切茎段,观察切面的状况,进而验证茎能运输水分。有的学生又从中发现,在相同时间内,照光的那个烧杯的红墨水减少比较快,便要进行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的进一步探究。
课堂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不管是哪一种方法都是为教学目标和落实重难点服务,能够给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驱动下,扎实的学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积累学习方法,最终学会自主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反思
——陈春华
这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观察、比较及归纳,让学生从中获得新知。个人认为在本节教学过程中处理得比较好的地方有:
1、切实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对生动的动物图片比较感兴趣,因此,我投其所好选择了四张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昆虫的结构特点。又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对毛毛虫的发育过程的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细心地观察,学生获得了新知。“毛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呢”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给学生造成了悬念,也激发他们的认知渴望。学生认真细心的观看视频,观察毛毛虫变成蝴蝶的全过程,最后,在教师的提问引导下,学生不仅知道了这个巨大的变化过程,还为这个生动的蜕变惊叹不已,体会到了眼见为实的满足。
3、类比学习,学生把握了重点。从毛毛虫变蝴蝶的发育过程,比较学习家蚕的发育,从中比较家蚕的幼虫、蛹和成虫三时期的特点,推导出“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用类比的方法,认识蝗虫与家蚕发育的区别,得出了“不完全变态发育”。
4、发挥学科交叉,培养学生的辩证思想。李商隐的诗,唤起了学生对春蚕无私贡献的共鸣,但生物学科的知识又帮助学生认识到这首诗歌的不科学之处。通过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运用语文的知识对此诗进行修改,对他人的修改进行评价,更深的领悟到学科交叉对自己学习的重要性,也意识到辩证地看待事物,将有助于自己的成长进步。
5、学以致用,延续学生学习的渴望。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答诸如:扑灭蝗虫的最佳时期是在什么时候?为什么大旱之年易闹蝗灾?为什么积水地区容易引发疟疾?等问题。学生从中体会到知识的实用价值,也产生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课后,有学生问道:蚊子能传播疟疾,那么蚊子自己会不会换上疟疾?有哪些生物防治的办法能治理蝗灾呢?等问题,可见,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尝到了知识实用的甜头,你还能让他们停下学习的脚步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单元测试题
班别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选择题 ( http: / / www.5ykj.com / shti / " \t "_blank )(60分)
⒈下列植物中,只能通过有性生殖繁育后代的是 ( )
A.向日葵 B.马铃薯 C.仙人掌 D.金鱼藻
2.下列能使后代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和生活力,更有利于生物进化的生殖方式是 ( )
A.有性生殖 B.营养生殖 C.孢子生殖 D.出芽生殖
3.下列现象中,与动物的繁殖行为无关的是 ( )
A.池边蛙群声声鸣 B.蜂王雄蜂空中舞
C.花丛蜜蜂翩翩舞 D.蜻蜓点水款款飞
4.蝗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其外骨骼 ( )
A.限制了身体的自由运动 B.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
C.对幼体的保护功能丧失 D.影响了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5.下列对青蛙生殖发育特点的描述中,最恰当的是 ( )
A.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B.雌雄同体,体内受精,体内发育
C.雌雄异体,体内受精,水中发育    D.雌雄同体,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6. 室内观赏植物景天,将其肥厚的叶子摘下一片,放在潮湿的土壤中,不久就可以生根,形成一株新的植株,下列与其生殖方式不一致的是 ( )
A.植物组织培养 B.克隆养的诞生
C.生产胰岛素“工程菌”的培育 D.袁隆平教授选育杂交水稻
7.秋天,细心的张大爷在自家果园的果树上发现了能结出更好品质果实的枝条,他想把它保留下来,你建议他应该 ( )
A.等来年开花时进行自花传粉   B.等开花时接受同株花粉
C.等开花时接受异株花粉     D.取下变异的芽嫁接到砧木上
8.蟋蟀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这个发育过程称为 ( )
A. 不完全变态 B. 完全变态
C. 变态发育 D. 不变态发育
9.蜜蜂完全变态发育的正确过程是 ( )
A. 幼虫→卵→蛹→成虫   B. 卵→蛹→成虫
C. 卵→幼虫→蛹→成虫   D. 卵→蛹→幼虫→成虫
10.下列与美丽的蝴蝶发育方式不同的昆虫是 ( )
A. 菜粉蝶 B. 螳螂 C. 家蚕 D. 蝇
11. 我国大陆第一个试管婴儿的缔造者是张丽珠教授,这项生物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生殖辅助技术,解决了许多婚后无子家庭的忧愁,你认为这种技术的特点是 ( )
A.无性生殖、体外受精、体内发育   B.无性生殖、体内受精、体内发育
C.有性生殖、体外受精、体内发育   D.有性生殖、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12.参观菊花展后,郝思同学对一盆开有多种颜色的塔菊啧啧称奇,你知道园艺师是如何让一棵菊花开出多种颜色的花吗? ( )
A.嫁接 B.无土栽培   C.扦插 D.压条
13. 小明成功地将一无籽柑橘的枝条嫁接到了一有籽柑橘的枝条上,将来新发育成的枝条所结出的柑橘应该是 ( )
A.全部为有籽柑橘      B.全部为无籽柑橘
C.一半有籽,一半无籽   D.受环境影响,无法确定
14.一些名贵的花卉常采用组织培养方式繁殖,植物的组织培养中,选用下列哪种材料最有利于培养健康的幼苗? ( )
A.枝条 B.叶片 C.茎尖 D.种子
15. 为提高鸡群的产蛋率,养鸡场内每天都满足14~16小时的光照时间。下面关于这一做法的原因解释不恰当的是 ( )
A.充足的光照有利于鸡的运动   B.充足的光照有利于促进鸡的进食
C.充足的光照可促进卵的成熟   D.充足的光照主要是维持鸡的体温
16.近年来,在世界许多水域中都发现了畸形蛙、畸形鱼等水生动物,你认为造成这类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 )
A.生物物种的自然衰退    B.生物间的近亲交配
C.水源污染现象有日趋严重  D.病毒、病菌的感染
17.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比昆虫高等,主要表现在 ( )
A.体内受精 B.非变态发育
C.卵生 D.卵外有卵壳保护
18.下列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出现变态发育的是 ( )
①蝌蚪发育成成蛙 ②蛆发育成蝇 ③孑孓发育成蚊 ④雏鸡发育成大公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在鸡卵的结构中发育成雏鸡的结构是卵细胞,它包括 ( )
A.胚盘                B.细胞核
C.胚盘、卵黄和紧包在卵黄外面的卵黄膜  D.整个鸡卵
20.下列关于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不经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
B、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育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C、能进行无性生殖的植物,不能产生生殖细胞
D、利用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繁殖新个体的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21. 我国很早就有人掌握了养蚕、编织丝绸等技术。其中有一道工序是将蚕茧用热水浸泡后缫丝,此时茧内的家蚕发育到哪一阶段 (  )
A. 蛹 B. 幼虫 C. 卵 D. 成虫
22. 下列植物中,常用扦插繁殖的是 ( )
A.甘薯和银杉 B.葡萄和月季
C.梨和苹果 D.菊花和金鱼藻
23.辛弃疾的词中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里的蛙声实际上是指 ( )
A.雄蛙的鸣叫 B.雌蛙的鸣叫
C.雌蛙和雄蛙的鸣叫 D.蝌蚪的鸣叫
24.3.45亿年至2.25亿年前,两栖动物种类繁多,是繁盛时期,在此之后,两栖动物逐渐走向衰退,种类减少,分布范围逐渐减少,主要原因是 ( )
A.环境污染 B.人类大量捕杀两栖动物
C.气候干旱,部分地区出现了干旱和沙漠 D.大量的两栖动物发生了变异
25.参观动物园时,如果幸运的话,你会看到孔雀开屏,从孔雀自身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孔雀开屏的目的是 ( )
A.向人们展示它的美丽 B.向人求食
C.求偶 D.孵卵
26.鸟卵的结构中,将来发育成雏鸟的部位是 ( )
A.胚盘 B.卵黄 C.卵白 D.胎盘
27.昆虫的发育方式中,完全变态比不完全变态多了一个时期,这个时期是 ( )
A.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28.下列能使后代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和生殖力,最有利于生物进化的生殖发式是 ( )
A.分裂生殖 B.营养生殖 C.有性生殖 D.出芽生殖
29.植物的许多器官都能繁殖后代,用下列器官繁殖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
A.叶 B.根 C.茎 D.种子
30.用于扦插的枝条一般每段保留的节数是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非选择题 ( http: / / www.5ykj.com / shti / " \t "_blank )(40分)
26.(6分)下列各图表示植物的一些繁殖方式,根据图回答:
(1)A、B、C所表示的繁殖方式分别是
它们都属于哪种生殖方式 ;这种生殖方式的优点是 。
(2)图C的生殖方式成活的关键是 。
27.(7分)右图是两种昆虫的发育过程。请根据图回答:
(1)甲图所示的个体发育过程属于 ,属于这种发育类型的昆虫还有 。
(2)C和D的名称是 。在C—D的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原因是 。
(3)d的发育时期叫做 。如果乙图所示的昆虫是一种农业害虫,在整个的发育过程中,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 (填字母)
(4)不同昆虫的个体发育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是长期的 形成的。
28.(6分)“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春末夏初,青蛙“呱、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如果寻声找去,你会发现池塘中的青蛙正在抱对。不久,如果你再来,会在水中看到小蝌蚪。继续观察下去,你还会看到青蛙那魔术般的外形变化过程。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试分析回答:
(1)雄蛙的鸣叫是为了 ;
(2)雌雄蛙抱对有什么意义? ;
(3)小蝌蚪长得不像“妈妈”,而像一条小鱼。猜猜看,小蝌蚪在水中用什么进行呼吸? 。
(4)小蝌蚪经过魔术般的变化,最后成得和“妈妈”一样了。你能写出青蛙的发育全过程吗?(请用箭头和发育阶段名称表示) 。

29.(16分)右图是鸟卵的结构示意,请分析回答:
(1)整个鸟卵是否就是一个卵细胞? ,其最基本的
细胞部分是指[ ] 、[ ] 、[ ] ,
其中[ ] 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2)鸟卵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由[ ] 和
[ ] 供给的;若想人工孵化小鸡,为保证能孵出体格健壮的雏鸡,选用鸡卵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_。
(3)从鸟卵的结构分析,它具有哪些与陆地干燥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

30.(5分)资料分析:
阅读 ( http: / / www.5ykj.com / shti / " \t "_blank )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赤眼蜂消灭害虫
赤眼蜂是一种很小的小蜂,体长只有0.3—1mm,因为有一对较大突出的赤红色的复眼而得名。它的雌蜂专门寻找害虫虫卵,产卵其中。孵出的小蜂的幼虫以虫为食,吃尽虫卵,小蜂就完成了幼虫期,再在虫卵内经过不吃不动的蛹期。赤眼蜂每个雌虫平均一生可产卵70多粒,最多可产150粒卵。赤眼蜂能在害虫没有发生危害的卵期把它消灭,所以防治比较及时。
现在,人们掌握了人工大量繁殖、释放赤眼蜂的方法,如可用榨蚕繁殖赤眼蜂。当害虫发生时,释放大量的赤眼蜂成虫,来消灭害虫。
(1)赤眼蜂的生殖方式是 。
(2)赤眼蜂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属于什么发育类型?

(3)用赤眼蜂来消灭害虫叫以虫治虫,这种方法消灭害虫有什么好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梯度练习
要点回顾:
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卵 幼虫 蛹 成虫
概念: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显著不同,称之为完全变态发育
1、昆虫的生殖
和发育 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卵 若虫 成虫
概念: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称为不完全 变态发育
一、基础过关
1.菜粉蝶、蜜蜂、蝇、蚊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 、 、 和 四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着明显的差别,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 发育。
2.蟋蟀、蝼蛄、螳螂等的发育过程要经过 、 、 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 发育。
3.蝉的外壳实际上是蝉的 ,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当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该结构会限制蝉的生长,蝉便要将其脱去,这就是 。
二、发展应用
1.我们经常看到“蜻蜓点水”现象是蜻蜓在( )
A.喝水 B.产卵 C.捕食 D.逃避敌害
2.从蝗虫发育的过程来看,扑灭蝗虫的最佳时期在 ( )
A.夏蝗 B.受精卵 C.秋蝗 D.三龄前跳蝻
3.蛾类在哪个阶段把自己封起来( )
A.卵期 B.幼虫期 C.蛹期 D.成虫期
4.家蚕吃桑叶和吐丝分别是在发育的哪一个时期?( )
A.成虫期、幼虫期 B. 幼虫期、幼虫期 C.受精卵、成虫期 D.蛹、成虫期
5.跳蝻是蝗虫的幼虫,它与成虫的本质区别是( )
A.形态结构不同 B.生活习性不同 C.身体大小 D.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
三、融通提升
1、列表比较家蚕与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的异同点:
比较 生殖方式 发育方式 过程特点
家蚕
蝗虫
2、赤眼蜂的身体很小,还不足1毫米长。它虽然不能捕食其他昆虫,却是玉米螟、棉铃虫、松毛虫等许多农林害虫的天敌,在生物防治上有重要作用。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3、为什么大旱之年容易闹蝗灾?
4、为什么低洼多水的地区容易流行疟疾(一种由蚊传播的疾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反思
——陈春华
在本模块课程上完后,我对该过程进行重新的回顾与思考,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以求与同行互勉。
1、转变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及探究,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教师和同学共同回答,或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2、利用好课后练习题
课后练习题课程教学资源之一,其作用不只是检测学过的知识,也包括正文之外的延伸和扩展。例如,尝试分析低洼多水的地区容易流行疟疾的原因。这里面既关系到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也是传播途径这一知识点的延伸。又如,赤眼蜂能杀灭玉米螟、松毛虫等农业害虫的原因,就关系到生物防治的内容了。
3、规范重要概念的表述与书写
本章涉及到许多新概念,必须引导学生从本质区别上理解概念的核心,另外也要加强学生对概念的表述和书写。例如,从是否有两性生殖细胞结合为区分点,辨析“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昆虫的发育存在“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但两栖动物的发育则不进一步划分“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都统称为变态发育,这需教师对学生加以强调,以免弄混。再如,鸟卵中的“胚盘”,常有学生误解为是“胎盘”。
4、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
学生在认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以及对水域环境的依赖性,但随着水域环境的污染,畸形蛙的出现的频率大大提高了,通过列举相关的数据,让学生知道水域环境污染对水中生活动物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唤起学生要保护水域环境的思想共鸣。
5、发挥导学稿的实效
通过集体备课,共同编写导学稿,让学生从预习、课堂练习、课后巩固这三个方面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获得直接的检测效果,又结合教学目标,将导学稿的内容划分了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让存在差异的学生学有所获,达到了差异导学的目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