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中考复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视频实录+课件教案+反思+教学论文(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生物下册《中考复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视频实录+课件教案+反思+教学论文(人教版)

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课前导学
考点: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 光合作用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 ,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 ,并且释放出 的过程。
(2)实质: 有机物 能量
物质的转变:将简单的无机物转变为复杂的有机物。
能量的转变:将 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里的 。

(3)公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 +氧
叶绿体
2、 探究:绿叶在光下下制造有机物
实验步骤:取材, ,遮光,取叶, ,漂洗,观察。
提 示:暗处理是为了耗尽叶片中原来的有机物,脱色是使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溶解在 中。
结 论:绿叶在有 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绿叶在光下制造了 。
3、探究:绿叶在光下产生了氧气
材料与仪器:金鱼藻,带火星的小木条,烧杯,漏斗,试管
提 示:氧气的特性——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结 论:绿叶(金鱼藻)在光下产生了 。
考点: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1、 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1)从细胞角度来看,植物体细胞内除了水和无机盐,主要是 。
(2)从器官角度看,种子的成分大部分是有机物,茎和根中也有大量的 。
2、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在生物内,将有机物进行分解,释放出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就是 。
3、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 +氧 二氧化碳+水+能量 (线粒体中)
4、呼吸作用的实质: 有机物 能量。
考点:碳 氧 平衡
、将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如下图),并做以下实验:(6分)
(1)将此装置放在阳光下,由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小白鼠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提供了____________,所以小白鼠和植物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不会死亡。由此可见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它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____________,释放___________。
(2)将此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小白鼠不久将死亡,原因是_________;若取出装置中的绿色植物,小白鼠死亡时间将会___________,由此可见在黑暗环境中绿色植吸收了环境中的_________。
典型例题:
1、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过程中,先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 )
A、合成淀粉 B、将淀粉运走耗尽 C、产生二氧化碳 D、产生氧气
2、储藏蔬菜或水果时,一般都采用较低的温度,这主要中因为( )
A、在较低温度时,呼吸作用旺盛
B、在较低温度时,呼吸作用减弱
C、在较低温度抑制了光合作用
D、在较低温度使细菌等微生物不能生存
3、热带雨林降水丰富,与其关系最密切的生理作用是( )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生长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课堂教学反思:
三民学校 周凤英
1、 学生对初一部分的生物知识已经遗忘,我们在初二复习的时候就存在着较大的难度,所以,在复习规划时,复习初一部分应从细从长,进行灵活处理;
2、 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知识点与实验都较为抽象,学生在新课堂中难以掌握,复习课堂中,我们更加要想方设法让其理解并记住;
3、 在知识点的复习中,光合作用部分比呼吸作用要稍为重要,所以规划在光合作用方面的复习要多一些。但,也不忽略呼吸作用,一者,植物的呼吸与动物以及人的呼吸存在相同之处;二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比较学习、复习效果更甚;
4、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知识点是比较抽象,有一定的难,但在初一已经学习过的基础上加以疏理,一 一分解,大部分学生还是会掌握的。这一节,我的复习方法是,专门从实验着手,一个一个实验分析、折解并作对比,然后综合。这样,感觉到学生复习起来比较轻松和有兴趣;
5、 一些化学知识,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的化学符号O2;二氧化碳的化学符号CO2 等等,不过分地给学生强调,但也应有所提及,说多了,写多了,学生会记住甚至会理解的。
6、 这一节课堂感觉欠缺的是:一、有了初一的基础,借助了多媒体,老师还是说多了,放不开学生;二、生活中的例子少了,联系生物中考的例题训练也很少;三、每一个知识点仅仅是围绕着书本复习,课外拓展较少;四、学生兴趣大,课堂活跃,老师未能把握这一优势进行学生个人的点拨;五、学生中考训练过少;六、没有本堂课的知识的现场反馈,复习效果未能现场把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备考演练 姓名: 班别:
一、选择题:
1、西瓜在结果过程中,瓜农往往要大量浇水。这时西瓜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果实膨大D、蒸腾作用
2、建始县花坪乡的关口村,由于那里特殊的地理位置,白天光照强、气温高,夜间气温较低,所产的“关口葡萄”特别甜。这是因为与别处相比( )
A、关口村的土地特别肥沃
B、关口村的葡萄品种与别处不一样
C、关口村的葡萄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D、关口村的葡萄白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晚上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相对较少
3、王大爷用温室大棚生产蔬菜,为了提高温室大棚内蔬菜的产量,你认为可以在温室大大棚内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B、增加氧气的浓度C、大量施肥D、盖上黑色薄膜
4、下列哪一项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产物( )
A、氧和二氧化碳B、氧和有机物C、水和二氧化碳D、水和有机物
5、小明穿上白裤子坐在草地上,不小心裤子沾上了绿色汁液,下列方法中最容易将绿色汁液洗去的是( )
A、自来水B、酒精C、肥皂水D、沸水
6、如果连续出现阴天、雨雪天,会使大棚蔬菜的产量下降。主要是阴天 、雨雪天不利于大棚蔬菜的( )
A、花的传粉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光合作用
7、“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未见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此实验说明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是( )
A、水B、叶绿体C、二氧化碳D、光
8、下列表示呼吸作用的公式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 +氧
B、有机物 +氧 二氧化碳+水+能量
C、二氧化碳+有机物 水+氧+能量
D、有机物+氧 二氧化碳+水
9、人们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10、一绿色植物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剪断(如图所示),然后将植物放地阳光下照射2—4小时,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原因是B区叶片缺少( )
A、叶绿素 B、光
C、二氧化碳 D、水
二、非选择题:
11、研究人员发现菜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体内储存的有机物会发生规律的变化。以下是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各阶段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图中A D阶段,种子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原因是有机物( )
A、被呼吸作用消耗了B、被光合作用消耗了
(2)图中E F阶段,幼苗体内的有机物又逐渐增加,原因是( )
A、根从土壤吸收了有机物 B、叶的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
(3)以下哪幅图能表示图中A F过程中,有机物含量变化的情况( )
(4)进一步研究发现,若该项实验始终在黑暗中进行,有机物含量不断减少,原因是:
① ②
12、下图表示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圆纸片C处两面遮盖,移入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请分析回答问题:
(1) 经酒精脱色后,叶片B处变成了什么颜色?
(2) 滴加碘液后只有B处变蓝色,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叶片A处不变蓝色的原因是 。
(3)B、C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 ,得出的结论是 。
13、请根据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知识回答问题:
(1)a、b表示植物的生理活动:a是 ,b是 。
(2)A、B表示两种物质:A是 ,B是 。
(3)a作用的意义:不但为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提供了 ,而且提供了呼吸作用需要的 ,同时减少了大气中的 含量,维持了生物圈中的 平衡。
(4)b作用的意义是释放 ,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有关提高生物科教学质量的建议
引言:生物科目前的形势是每况愈下;生物科组专业人员和生物资源配备方面较为缺乏;生物教学面对学生也有不少的艰难……。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生物科组还是统一思想,统一生物教学思维:不惧怕困难,争取进步,争取成绩。
就此决心,对生物科或学校建议如下:
1、 应引起更足够的重视。不说生物技术在社会领域上的应用程度,就生物科参加中考而言,我们也要加大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的宣传力度以及中考训练的落实。上一学年学校也对生物中考给予了应有的重视,但由于一些原因,有些行政、老师、学生还是意识不足,许多方面还流于形式。我们应如许多学校一样,应把生物、地理的中考提到初三中考的高度,在时间上、课堂上、老师及学生的宣传上争取主动。
2、 吸取经验教训减少损失。去年的生物中考应吸取的教训:经验不足;老师层面重视不够、落实不够;基础不扎实,中考题目训练不到位;生物教师就生物中考的细节、形式对学生训练不足。针对这些,我们尤其是生物老师,在开学之初就应从详计议,好好把握教学课堂,就这些教训一一落实训练。
3、 争取教学进度,争取中考复习到位。
4、 生物老师尽量争取在生物课堂上出教学与中考复习效果。
5、 生物教师应引起学生最高度的中考重视,对学习复习的最大兴趣。
6、 对中考细节与形式一一落实训练,中考训练题目精益求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中考复习)教学设计 2课时
1、 教学目标与任务:
1、 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与产物;
2、 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意义;
3、 了解我国的植被以及面临的问题,明确绿化的意义。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与产物;;
2、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意义。
三、同步学习过程:
知识处理与记忆(配合多媒体复习)
考点: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 光合作用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 ,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 ,并且释放出 的过程。
(2)实质: 有机物 能量
物质的转变:将简单的无机物转变为复杂的有机物。
能量的转变:将 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里的 。

(3)公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 +氧
叶绿体
2、 探究:绿叶在光下下制造有机物
实验步骤:取材, ,遮光,取叶, ,漂洗,观察。
提 示:暗处理是为了耗尽叶片中原来的有机物,脱色是使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溶解在 中。
结 论:绿叶在有 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绿叶在光下制造了 。
3、探究:绿叶在光下产生了氧气
材料与仪器:金鱼藻,带火星的小木条,烧杯,漏斗,试管
提 示:氧气的特性——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结 论:绿叶(金鱼藻)在光下产生了 。
考点: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1、 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1)从细胞角度来看,植物体细胞内除了水和无机盐,主要是 。
(2)从器官角度看,种子的成分大部分是有机物,茎和根中也有大量的 。
2、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在生物内,将有机物进行分解,释放出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就是 。
3、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 +氧 二氧化碳+水+能量 (线粒体中)
4、呼吸作用的实质: 有机物 能量。
考点:碳 氧 平衡
、将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如下图),并做以下实验:(6分)
(1)将此装置放在阳光下,由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小白鼠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提供了____________,所以小白鼠和植物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不会死亡。由此可见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它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____________,释放___________。
(2)将此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小白鼠不久将死亡,原因是_________;若取出装置中的绿色植物,小白鼠死亡时间将会___________,由此可见在黑暗环境中绿色植吸收了环境中的_________。
书本回归、解疑及图例(学生看书、查漏、看多媒体理解)
复习训练(见《中考攻略》)
课堂评价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中考复习课堂自我检测)
姓名: 班别:
A、必做题
1、植物细胞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 )
A.蛋白质和脂肪 B. 淀粉和核酸 C. 维生素和淀粉 D.淀粉和纤维素
2、气孔的功能是( )
A.有机养料进出的“窗口” B. 无机养料进出的“窗口”
C.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D.水分进入叶片的“窗口”
3、在自然条件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和部位是( )
A.白天,含叶绿体的细胞中 B.黑夜, 含叶绿体的细胞中
C.白天,所有的细胞中 D.黑夜 ,所有的细胞中
4、 “小草依依,踏之何忍” 这提示语提醒我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B.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作用
C.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D.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5、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发生在植物的 ( )
A.所有细胞中 B.表皮细胞中 C 叶绿体中 D.叶肉细胞中
6、呼吸作用过程中,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是( )
A.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无机物+能量 B. 二氧化碳+有机物→水+无机物+能量
C.氧+水→有机物+二氧化碳+能量 D.氧+有机物→二氧化碳+水+能量
7、潮湿的稻谷堆内温度很高,这些能量来源于种子的(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运输作用
8、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
A.种子中 B.叶片中 C 根尖中 D 任何一个活细胞
9、用绿豆发豆芽,1公斤绿豆可长出4公斤多的豆芽.这个过程中,有机物含量( )
A.不变 B 增多 C 减少 D 先少后多
10、 甘蔗吃起来很甜,是因为它的茎内含有大量的糖,这些糖是( )
A.由根从土壤中吸收,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B.由根从从土壤中吸收,通过导管运输来的
C.由叶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D. 由叶制造后,通过导管运输来的
11、 在光下测量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不显著的原因是 ( )
A.光在植物不进行呼吸作用,只进行光合作用
B.光合作用比呼吸作用旺盛,影响了呼吸作用的测量
C.光合作用需要的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放出的
D.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的进行提供有机物
12、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所结果实大而且含糖量高,其原因是( )
A、有利于植物对水肥的吸收
B、白天蒸腾作用旺盛,有利于光合作用
C、白天日照强,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制造有机物多
D、白天光合作用强,制造有机物多,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减弱,分解有机物少
13、在温室大棚内种植蔬菜时,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措施是( )
A、降低温室内的温度 B、往温室中注入适量的氧气
C、往温室中注入适量的二氧化碳 D、往温室中放置大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14、完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
比较内容 场所 条件 原料 产物 能量转变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1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 提供的能量,在 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把 转变成 ,储存在有机物中,并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自身 、 、 、的需要,还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 来源。
B、必做题
16、今有一实验步骤如下:
(1) 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一昼夜;
(2) 用黑纸把一片叶的一部分从正面和背面盖住,然后移到光下照射3到4 个小时
(3) 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
(4) 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在大烧杯中隔水加热,叶片渐渐由 色变成 色;
(5) 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碘液;
(6) 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没有遮光部分变成 色。
〔1〕步骤(1)的作用是 。
〔2〕步骤(4)中酒精的作用是 。
〔3〕这个实验说明了 。
17、比利时科学家范.海尔蒙特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用大桶装上烘干的土壤100千克,然后在土壤上种一棵重2.5克的柳树苗。在这以后,他只给树浇纯净的雨水。5年后,柳树的重量增加了80多千克,而土壤却减少了不足0.1千克。请据此分析回答:
〔1〕你认为范.海尔蒙特的这个实验是为了探究什么问题?
〔2〕范.海尔蒙特的这个实验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3〕你认为范.海尔蒙特的这个实验中柳树增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8、根据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回答。
〔1〕此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3〕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在大烧杯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4〕此实验属于 实验,其变量是
〔5〕此实验说明了绿叶只有在光下才产生 。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中考复习课后检测)
姓名: 班别:
A、必做题
1、将放有金鱼藻和水的试管在阳光下照射,水中会冒出气泡,气泡中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水蒸气
2、下列过程中,能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
A、燃烧天然气 B、呼吸作用 C、煅烧石灰石 D、光合作用
3、阳光充足的时候,有些藻类植物体(如水绵的丝团)能漂浮在水面,这是由于( )
A、光合作用旺盛 B、生长迅速 C、呼吸作用旺盛 D、迅速繁殖
4、根据光合作用的公式,你认为影响光合作用的最主要的外界条件是( )
A、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 B、温度和湿度
C、温度、水分和光照强度 D、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5、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能够保持相对平衡,是( )
A、人类控制的结果 B、呼吸作用的结果
C、光合作用的结果 D、自然界物质总量不变的结果
6、下列哪项既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又是呼吸作用的原料( )
A、二氧化碳和水 B、有机物和氧气 C、氧气和水 D、空气和水
7、国际上公认的评价一个国家环境质量的最重要指标是( )
A、有无环境保护 B、工厂三废的处理水平
C、人均占有绿地面积 D、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与国地面积之比
8、运动时最好进行有氧呼吸。以下哪种环境锻炼身体最好( )
A、清晨的草地 B、下午的草地 C、清晨的树林 D、下午的树林
9、我国北方的冬季许多树叶掉光了,光合作用的能力大大下降,但人们并不感觉到缺氧,这是因为( )
A、北方的树干仍能进行光合作用
B、冬季人们需氧量减少
C、冬季还有其它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别处植物产生的氧气在大气中流动到北方
10、在农业生产上,为了保证作物能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要注意(    )
A植物要种得稀一些 B.植物要种得密一些  
C高矮植物不能种在一起   D.植物要合理密植
11、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可采取的方法是( )
A.毁林开荒 B.围湖造田 C.乱捕滥杀 D. 季节性休渔
12.自然界中,一个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的标志是( )
A.消费者大量减少 B.生产者大量减少 C.分解者大量减少 D.环境污染严重
13.2006年2月7日,菲律宾发生特大泥石流,1700多人死亡.造成这次灾害除暴雨地震等自然因素外,其主要的人为因素是( )
A.过度放牧 B过度捕捞 C乱砍滥伐 D.水域污染
B、选做题
14下图表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进行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探究实验时的装置.请分析回答
1) 若A为黑色塑料袋,C处阀门关闭.这样密封植物一昼夜后,将玻璃导管的B端插入装置丙中的石灰水中,再将阀门打开,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若将乙装置放在阳光下,会看到试管中出现小气泡,当体积超过试管的一半时,取出试管进行实验.若该气体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3) 若A为无色透明且干燥的塑料袋,将装置甲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塑料袋的内壁附有许多小水珠.小水珠是叶的____________作用散失的水分凝结而成.
15根据”验证光合作用长生氧气的实验”回答问题
1).图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金鱼藻属于__________植物,它们是否有根茎叶的分化:__________
3)A中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它能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____________.
4)乙装置加上太阳,能否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
5)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右图是验证水生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图,锥形瓶中放入天然水和新鲜水草,瓶口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
1)一段时间后U形管左侧管内液面的高度会____________
2)如果持续地关照,U形管左侧管内的有色液面的高度会保持到某一状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始关照时,水草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后来有色液面的高度保持一定状态时,这些气体又被水草进行__________作用利用了.
四、课后交流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9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上一节,我们复习了:
树皮
韧皮部
木质部
导管
筛管
韧皮部
木质部
导管在
筛管在
形成层
使植物的茎不断长粗
导管
筛管
筛管
有机物
水和无机盐
●叶片的结构
上表皮
叶脉
下表皮
气孔
叶肉
●●气孔的张开和闭合
保卫细胞
内壁
外壁
气孔张开
气孔闭合
●蒸腾作用的意义:
1.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
2.促进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 的运输
3.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4.降低叶面的温度。
这一节,我们准备复习:
绿色植物的:
光合作用—叶绿体内进行
呼吸作用—线粒体内进行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目的要求:
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2、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方法步骤:
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思考:为什么?
主要是让植物运走或消耗绿叶中的有机物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为什么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
使其不能光合作用以作对比
3、几小时以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是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思考:
叶片为什么要放在酒精里隔水加热?
防止酒精因温度过高而燃烧
思考:酒精的作用?
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吧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思考: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思考:叶片不被遮盖的部分滴加碘液后颜色如何改变,被遮盖的部分颜色有没有变化,说明了什么?
变蓝
不变色
总: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步骤:
暗处理
遮光
去纸
脱色
加碘
观察
从实验可以看出:
说明了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
——淀粉
说明了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从该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光合作用释放出 。
金鱼藻的光合作用
氧气
试试看
1、
如图是证实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取一个大烧杯装入大半杯水,烧杯内放入一些金鱼藻,并通入一定量的气体二氧化碳,静止一段时间后,用漏斗罩住金鱼藻,然后将盛满水的试管倒置于漏斗上,过一会儿,试管内有许多气泡产生,管内液面下降。根据这一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通入气体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
(2)试管内产生许多气泡,这些气
是 ?
(3)试管内的气体可用 来检验;
(4)欲达到该实验目的,装置必须置于有 的环境中。
使金鱼藻得到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带火星的小木条
光照
氧气
谁先想到植物的生长与空气的作用有关?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J.Priestley)
这个实验
说明了什么?
绿色植物在光照下
吸收了二氧化碳,
产生了氧气。
叶绿体
光能
二氧化碳和水
厂房
动力
原料
产物
有机物和氧
公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 +氧气
光能
叶绿体
绿色植物利用了光能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是人们常说的光合作用。
作用的部位: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意义:
1、制造有机物,不仅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2、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提供能量
-+-


哪一瓶温度升高?

说明了?
种子萌发放出热量
动动脑
甘薯、白菜堆放时间久了,为什么会发热?贮存甘薯、 白菜的窖为什么必须留存通风孔?
甘薯、白菜时刻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如果没有通风孔,热量散不出去,窖内的温度就会升高,导致甘薯和白菜腐烂。
种子萌发过程中产生了 什么 气体
1. 澄清石灰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混浊
2. 这个实验说明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放出了什么气体?
二氧化碳
3. 二氧化碳的来源是哪?
种子里的有机物
煮熟的种子
演示实验三
甲瓶 —— 熄灭
乙瓶 —— 燃烧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了种子呼吸时吸入了氧
科学实验证明: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时,需要氧的参与。
通过这三个演示实验,你认为种子在萌发的时候有什么现象发生?
1.释放能量
2.放出二氧化碳和水。
3.需要氧气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共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respiration)。
呼吸作用的场所:线粒体
有机物+氧
(储能)
二氧化碳+水+能量
有机物 + 氧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储存着能量)
●呼 吸 作 用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 +氧气
●●光 合 作 用
光能
叶绿体
线粒体
(储存着能量)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
项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场所
条件
原料
产物
能量变化
叶绿体
线粒体

有光无光都行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
有机物、氧
二氧化碳、水
制造有机物 ,
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
释放能量
《中考攻略》P37页第32题





平衡
二氧化碳
氧气

叶绿体
《中考攻略》P37页第34题
(1)
(2)
(3)
黄白色
淀粉
无叶绿体,不产生淀粉

光合作用需要光
《中考攻略》P37页第35题
(1)
(2)
(3)
(4)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
有机物
有机物
氧气
二氧化碳
碳—氧
能量
动力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复习》课堂实录
(课前阅读:学生在上课前3 分钟,阅读教学辅导书中有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知识点)
老师:上课!
学生:老师好!
老师:同学们好!
老师:同学们,看我们的屏幕,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多媒体辅助)
师生:上一节,我们复习了:
1、 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导管:在木质部,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在韧皮部,向下运输有机物
2、 叶片的蒸腾作用: ①叶片的结构
②气孔
③蒸腾作用的意义
老师:同学们,这一节,我们将会复习:光合作用——叶绿体
呼吸作用——线粒体
我们看书P120页,我们主要以复习实验为主。同学们,请拿起我们的笔作好笔记,初一的时候关于这些实验听不明白的,我们在这一节课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内容弄明白。下面,我们进行第一个实验:绿叶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怎么样证明绿叶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我们看书P120的实验,书P121的思考题:1、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为什么?
学生:(有同学含糊回答)把叶片里的有机物运走。
老师:请把书上P121的讨论题笔记好并打上“△”符号,我们今天复习的实验以及讨论题都要打上“△”符号,没有笔记好的请笔记好。再看P121的讨论题3,“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师生:
老师:然后,进行实验的第二步呢?
学生:用黑纸片把其中之一部分遮盖起来。
老师:看书P121的讨论题2,为什么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
学生:为了作对比。
老师补充:使其不能光合作用以作对比。
老师:第3步,我们把处理后的天竺葵放到光3—4小时, 之后,我们怎么样处理?
学生:放到酒精中,隔水加热。
老师:为什么隔水加热?
学生:酒精的温度高会燃烧。
老师补充:防止酒精因为温度过高而燃烧。
老师:酒精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溶化叶绿素
老师多媒体补充: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老师再三嘱咐学生作好笔记)
老师继续:好,实验第5步,用清水冲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验证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
老师继续:好!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叶片没遮光的部分怎样?遮光的部分又怎样?
学生:叶片没遮光的部分变蓝色,遮光的部分不变蓝色。
老师:好!这就证明了什么?
学生:植物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
(老师多媒体示光合作用总的步骤,并提示学生作好笔记)
老师:这个实验得出了2 个结论,是什么?
学生:1、植物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2光合作用需要光
(老师提示学生在书上补充好相应的笔记)
老师:这是关于光合作用的第一个实验,下面,我们复习光合作用的第二个实验。书P127
(多媒体示:金鱼藻的光合作用,老师简述过程)
老师:请我们作好笔记:怎样验证氧气?
(老师用生活中燃烧的例子作引导,授予学生一定的化学知识:氧气能支持物质的燃烧)
(板书:验证氧气—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或卫生香,小木条复燃)
老师:从该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
(多媒体例题训练,学生回答,老师引导补充)
老师:好!我们来复习光合作用的第三个实验,书P128。
(多媒体示,1771年 的实验,老师启发引问,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绿色植物在光下吸收了二氧化碳,产生了氧气。
(老师提示学生:空气中,一般来说,按体积分数计算,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3%,并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引入碳——氧平衡)
老师:为什么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比例总是保持在相对稳定状态?是什么的存在?
学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老师:对,就是因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得空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总会保持相对稳定状态,这就是碳——氧平衡。
(老师板书补充:空气中,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3%,碳——氧平衡)
老师:请同学们翻开书P131,对光合作用进行总结。
(老师多媒体图文并茂,学生就相关问题回答并笔记)
老师:植物制造了有机物,贮存能量,那么,植物吸收了这些能量后,要把这些能量释放出来,需要怎么样?也就是说,植物对有机物是怎么样去利用的呢?
学生:呼吸作用。
老师:好!请翻开书P 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有关呼吸作用我们也复习三个实验。
(老师多媒体示实验一)
老师: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学生:种子萌发放出热量。
老师:哪一瓶温度高?说明了什么?
学生:甲,说明了种子呼吸放出热量。
(多媒体示生活中例子的应用)
老师:好,书P124,实验二,种子在呼吸过程中放出什么气体?
(多媒体示实验,并再次传授化学知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老师:把瓶中气体导入石灰水中,会产生怎么样的变化?
学生:变浑浊。
老师:这个实验说明了种子在散发过程中放出什么气体?二氧化碳来源于?
学生:是二氧化碳气体;来源于种子(里的有机物)
(老师再次提示学生笔记)
老师:好!来看呼吸作用的第三个实验,书P124。
(多媒体示,老师稍作说明)
老师:甲瓶的木条怎么样?乙瓶的木条又怎么样?
学生:甲瓶的木条熄灭,乙瓶的木条燃烧。
老师: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种子呼吸吸入了二氧化碳。
(老师在多媒体示呼吸作用的定义、并作概括)
老师:好!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老师在多媒体上显示出比较表格,学生看书及屏幕回答并作好笔记)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场所
条件
原料
产物
能量变化
……
学生巩固性复习训练(课堂学习评价)(约10—13分钟)
……
老师布置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使后进生成为生物学习爱好者
三民学校  周凤英
学校中的确存在着后进生,尤其象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后进生为数不少。每个班的优生,差生是相比较而言,但的确有少数学生似乎是天生思维能力,接受能力等难以赶上,或是先天愚型,被视为真的差生.我这里所谈的后进生是另外一类,他们多是由心理障碍等因素引起而落后,如:厌学心理,逆反心理,惰性心理,自卑心理,自我压抑等。后进生常常因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家长的训斥,而感到在班级中抬不起头来,老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于是进取向上的心理便失去了平衡,往往会消极地对待学习,信心不足,自甘落后;后进生的成绩差,他们努力了,可总是不尽人意,总是换来批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表现为“对上学毫无兴趣,提起学习就头疼,厌恶逃避学习”;贪玩,缺乏上进心,学习稀稀拉拉,动作迟缓,边学边玩,作业完不成,成绩老后进;后进生受到的批评特别多,有时即使做了一些好事,客观上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他感到不管怎样,老师和同学总是不会相信的,好像自己怎么努力也没有用。对周围的人总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产生“你好是你的,我不好不关你事”、“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后进生因成绩差,受到的人格污辱,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使他们的心理常受畏惧、敌对情绪的支配而产生“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的逆反心理。
凡此种种,会使后进生越来越差,因此,我们生物老师应该干方百计排除种种障碍,使后进生们爱学乐学生物。
首先要逐步转变他们“差”的思想行为,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差生”往往思想放松,学习缺乏上进,稀稀拉拉,浑浑噩噩,边学边玩,自律性差,作业不完成,严重的经常旷课,导致成绩老是后进。疏导这些学生最好的办法是善于发扬其闪光点,引发起上进心,积极做人,扬起他们自信的风帆。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其长亦有其短,“差生”亦不例外,所谓“以其长处攻其短处”。例如:我教的二(3)班学生黎仲发,差生应的缺点他都有,上课时候没有一分钟静坐下来。但我在几次小测验之后发现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理解力更不差,只是好玩而已。于是我每一次小测之后找他谈话,告诉他“你的记忆力多么令老师羡慕,班上有许多同学都不如你,所以你能每次都有几分至十几分的进步”。他听了,很开心,他说:“老师,这一次我二十几分,很羞,下一次我一定拿四十几分的。”他终于在期未拿到了57分,令我很感动;。要改变后进生的思想,还要多接近他们的思想,做他们的贴心人,聆听他们的心声,对他们多几分鼓励。例如:二(4)班的李尚文,纪律、学习、品德十分差。我每一次看到他被罚被骂都十倍替他难受。终于有一次忍不住,我走近他,对他说:“尚文,你觉得每天让老师骂,被同学笑,心里很舒服,很开心吗?你不难过吗?你认为这样下去,你能完毕初中课程吗?……。”可能是从来没有人这么心痛的语气跟他说话,也可能真的触动了一下他的心灵。他低下了头。我继续攻心计划:“其实我一点也不觉得你差,最起码你对我这个生物老师很好,还能学一点生物知识,这不,你的生物以前十几分,现在有二十几分,三十几分。”“而且,你真的从来没有令生物老师骂过你,是吗?”“不想给人看扁,从自己做起,就拿生物做试验,证明一下自己吧!我愿意和你一起努力。”从此之后,尚文没有在生物课故意闹笑话,都是认真地听课,做笔记。现在他的分数已进步到四十几分,我迫不及待地跑去恭贺他的进步,并对他的支持与合作表示多谢。因此,他一见到我,总是很镇定很有礼貌地叫“周老师”。
我们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要提高后进生们的学习生物的兴趣,提升他们学习生物的能力和素养。初二(2)班吴子杰,是一个聪明但懒散的孩子,课业的负担加重、大家的期望过高、“读书无用论”等原因都令他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厌恶,我看到了这一点,我并不着急,我的办法是让他慢慢爱学生物,爱上生物课并接受我这个生物老师。我尽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不布置过多的作业,下课尽量与他谈笑风生……。这些正是他所接受而喜欢的。我看到他上课慢慢地开始有了笑容,并且我讲的每一个内容,比划的每一个动作,他都有着我预想中的专注反应。最后我很高兴对他说:“生物难不难?不难吧,你现在一听就会了。”于是这位多人眼中的差生现在随便能拿到70-80以上的分数。孔子说过:“知诸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后进生唯有好学,乐学,才能不断上进,才会彻底甩掉落后的“帽子”,走向自信。
面对后进生,我们多一些恒心,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爱心,化解他们心理上的障碍,提升他们的思想,发挥他们的潜力,终有一天他们会成为生物学习爱好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讲 道 理 的 课 堂
——课堂有效性的再探讨 三民学校 周凤英
“摆事实讲道理”。就是引用道理论据进行论证,运用事实论据进行论证的过程,这是初中学生写议论文中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我们教师在教室内与学生摆事实讲道理的过程。我们每一个学科老师在课堂上把自己学科的知识从点到面或从面到点用说理的方式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接受,使学生与老师就本课堂的知识道理达到共同认可和认证,然后用共同认证了的理去说理,用理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讲理的过程,也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
然而,现在一般认为,讲道理的课堂是说教式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是说着说着就会让学生睡着了的课堂。当前的教育是提倡素质的教育,提倡“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双方互动”,让学生“感悟知识,理解知识,从而运用知识”。我们教师传授的是知识,但传授知识的方式不是“浇灌”,不是“说教”的教育方式。从学生的角度讲,没有那个学生喜欢被动式的“灌溉”,多年以前一直到现在某些教师在传知识讲道理过程中多采用“灌溉式”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显然,这样的说理课堂是行不通的。
既然不认同说理说教模式的课堂,笔者在此探究的则是讲理课堂的另一方面,即是先教会学生为人处事之道理,让学生明白学习知识技能的极其重要,从思想意识上挖掘学生最大的学习意欲(这是学习的根本),使学生对课堂对知识对老师产生最大的兴趣(这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启发式教学可以说是孔子一生的施教纲领。他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意思就是说:在教学时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时间但还想不通、弄不明,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经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此时可以去开导他。教师的启发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启发之后,应让学生再思考,获得进一步的领会,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目的。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是意在启发学生知识,启发学生思维。我则是启发学生学习的思想意识、兴趣动力。我的想法是:学生不懂得这一课堂怎么做,不明白学习这课堂知识的重要性,对这一课堂不感兴趣,那么,就算老师本事再大讲得再怎么精彩,也于事无补。“交通部门颁布的一系列的交通规则,一遍遍宣传,一处处交通要道警察守护,为了什么?不都是为了我们所有人的交通安全?!如搭乘时你不戴上头盔,万一出现了重大交通事故,你的生命会受到很大的威胁;前几天发生在我们上学公路上的一宗交通事故,小汽车与摩托车发生了碰撞,摩托车上的小女孩被甩倒地上,头部着地,当场死亡,假若那小女孩当时戴上了安全头盔,那就不至于……。” “你们仔细想一想,老师每天备课、上课,忙忙碌碌,几乎是呕心沥血,是为了谁?!为了什么?!……。” “可爱的孩子们、朋友们,无论怎么样,我们也要挺住,好好学,哪怕是学到一点点,都会受用终身。” 在引导学生专心听课,认真学习时,或者是课堂发现学习气氛不对,有学生开小差时,我常常会掏出心来,很诚挚地和我的学生聊天、讲道理。
笔者有一女儿,现就读五年级,她不是天生特别的聪慧,也不是特别勤奋的那种人,但她从小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坚持写日记,喜欢阅读。这一自然形成的习惯对于她成长中的学习尤其是她的语文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到现阶段为止,她从不害怕语文考试中阅读和作文。女儿这一良好习惯的形成要归功于我们从小给她讲道理。“妈妈,在写什么?”“这就是写日记,记下平常发生在自己或周围的事情。”“写好日记呀,不仅可以在以后看到自己成长过程中发生过的事情,还可以帮助以后语文的作文……。”“看报纸呀,可以知道发生在中国以及全世界的很多的事情,还可以增强自己读书的能力……。” 当女儿与她的小表弟要争执什么的时候,我们会跟她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当看到一位老婆婆遭遇儿子的虐待时,我们会教育她要孝顺奶奶。我们就这样在女儿的生活中,学习上与她一起摆事实讲道理,让她用一个“理”字成自然、成长、成良好人生。
儿女如此,学生亦如此,生活如此,教学课堂亦如此,教会学生学习的理、知识的理、做人的理,一“理”走天下。古语云“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我们很多老师慨叹,当我们面对后进生、顽劣生时,这一个“理”就很难讲清了。其实不然,笔者认为,但凡人都有其人性的一面,即使杀人犯最后也会心生后悔,暗然流泪,更何况我们性本善的学生。今年我担任的一个班中,有一个被认为是很可恶的学生,据说上课从不听课,爱搞恶作剧,爱打打杀杀,动辄“X X你妈!”。我决心征服这样一个学生。
首先,我在平常的接触中给他几个信息:我们认识是朋友,不是敌人,认识时间短,我们没有必要对立;我是一个很平凡很弱小的老师,我不会跟你打架,要打,我认输;现代高科技社会,就算你要做黑社会老大,你不会一点点东西,没有一技之长,有人服你吗?!课堂上我们怎么样道理?我和他约定:你不听课的时候,你做你的事,我讲我的课,但你不能影响我的其他学生,搞恶作剧捣乱我的课堂,咱们就‘河水不犯井水’。当然,你听一点点课,老师就会很感动也很感激,表明你长大了想学了;你的课堂实在太过分了,我不骂你不赶走你,但我向你使眼色或者几次到你身边提醒你的时候,你要点到为止。当然,我相信你以后也不会在我课堂上很过分;你觉得课堂很闷没意思,你想睡吗?那请你尽量不要睡。请求老师让你站起来听课,或者请求出去洗一把脸,又或者请求到课室外走一走,这些,我都允许……。我们就像黑帮老大谈条件一样,好了,互相遵守,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乃至和平、友好。
于是,他开始一点点听课,做一点点作业,课堂上吃少了零食,也很少逃课了;他开始有兴趣在课堂上解题了,发现了自身的价值和学习的快乐;更重要的是,我的课堂他不动不闹了,他的哥们也不敢在课堂上造乱子。测验他不再十几分了而是五十多分,期末考试他及格了,放假了,他在深圳做暑假工,经常打来电话问候……。这个学生他已经讲道理了,他的人生课堂也有道理了。
所以,我一再以为,我们老师要求学生讲道理时,我们自己也要讲道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