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第一章 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球体,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2.熟练掌握地球的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难点】区别地球的三个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自主学习】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些过程?2、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实例有哪些?3、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 。4、地球的平均半径: ,赤道半径: ,极半径: ,最大周长约: , 表面积 。【攀登高峰】1.下列事实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是( )A.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B.麦哲伦环球航行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D.郑和下西洋2.下列数据中,与地球大小无关的一组是( )A.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B.地球的最大周长是约4万千米C.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D.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在海边看从远方的船,总是先看到 ( )船身 B.船头 C.船尾 D.桅杆【学教反思】课题:《第一章 地球》 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 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地球仪的概念及其与地球真实原貌的不同;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及其标注规律;3、记住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弄清经纬线的区别。【重点】地球仪的定义;经线与经度、纬线与纬度;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难点】 经纬线的特点及标注规律;东西半球的划分【自主学习】1、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_________。2、人们假想的地球旋转轴叫 。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 ,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 。3、读P7图1-2-2在地球仪表面,连接 并垂直于 的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__ __方向,各条经线长度都___ __。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经度的起点线。经线以东为 (用字母 表示),以西为 (用字母 表示)。4、地球仪上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__ _____。经度之和为___ __(度)的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___ 的两个半球。5、读P9图1-2-7,在地球的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______,纬线指示_____方向。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________,到两极缩为_ _ __。赤道以北称___ __,以南称 _______。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范围:______;中纬度范围: ;高纬度范围______。完成教材P8活动及P9活动。【合作探究】1、观察地球仪:180°E和180°W是一条经线吗?________。2、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该点是( )A、经度0°、纬度0°B、经度180°、纬度0°C、160°E、纬度0 ° D、20W°、纬度0°3、经度和纬度都是0 °的地方位于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纬线都是圆 B、纬度最大是180°C、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圆 D、从赤道向两极纬度逐渐变大5、综合题(1)读右图,回答问题 :①A、B两点的经纬度是:A 、B② A、B两点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A________、B_________。③写出A、B两点所在的纬度范围(高纬、中纬、低纬 ):A________ B_________(2)读右侧经纬网图,回答问题:①图中A点经度是_______,B点的纬度是_________。②在图中画出180°经线与赤道的交点,并标上字母C 。③从东西半球来看,A点位于______半球。6、观察比较地球仪的经纬线,填出下表内容:纬线 经线概念形状特征指示方向标度范围零度线的确定度数的变化规律划分半球的界线【攀登高峰】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长度都相等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A、60°W B、60°E C、120°W D、180°3、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A、180° B、0° C、160° E D、20°W4、东半球的范围是( )A、0°和180°之间 B、20°E到160°E 之间C、20°W到160°W之间 D、20°W以东到160°E之间5、以下位于西半球的经线是( )A、10°E B、10°W C、165°E D、40°E6、将下列纬度与其对应的纬度范围和所处半球用直线连起来:A、55°N 低纬度:南半球B、69°S 中纬度:北半球C、19.5°S 高纬度:南半球D、89°N 高纬度:北半球7、以下不属于纬线特点的是( )A、所有纬线都是圆圈 B、所有纬线长度不一定相等C、所有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D、所有纬线都指示南北方向【拓展练习】1假设你在北极的上空,观测经纬线的形状是怎样的,请绘出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线图2.假设你在赤道的上空,观测经纬线的形状是怎样的,请绘出以赤道为中心的经纬线图【学教反思】课题:《第一章 地球》 第三、四节 地球的运动 课时:4课时【学习目标】1、用课件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基本的运动规律。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知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极昼极夜现象,说明四季的变化。4、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重点】地球的自转、公转;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四季更替;五带的划分;【难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自主学习】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自转 公转方向转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旋转中心转动特点运动的意义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何规律?5、四季更替的原因以及五带的划分依据?【合作探究】1、教师课件演示地球的自传,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提问:观察实验,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3、教师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动画,并提问: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4、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回答下列问题:(1)一年之中,我们学校旗杆的影子每天12点时(正午)一样长吗?什么时候最长?是由于地球的什么运动引起的?(2)一天之中,我们学校旗杆的影子什么时候最长,这又是由地球什么运动引起的?【攀登高峰】1.同学们的衣柜里存放着春、夏、秋、冬四季服装,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 )A.热带地区 B.温带地区C.寒带地区 D.亚寒带地区2.下列节日中,南京地区黑夜最长的是( )A.六一国际儿童节 B.五一国际劳动节C.国庆节 D.元旦3. 划分五带主要依据是( )A.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B. 有无阳光直射现象C. 有无明显的四季变化 D. 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4. 有极昼和极夜的地区是( )A.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B.回归线至极圈之间的温带地区C.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寒带地区D.赤道附近地区5. 极圈是 ( )A. 热带与温带的划分 B. 热带与寒带的划分C. 温带与寒带的划分 D. 中纬与地纬的划分6. 我国南极科考队准备组织一次科考,你认为最好安排在北半球的( )A. 夏季 B. 冬季 C. 春季 D. 秋季7、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 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成 方向;8、地球自转产生 现象;公转产生 现象。9、根据 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五带: 、 、 、 、 ;10、热带和温带的分界是 ;温带和寒带的分界是 ;11、热带有 现象;寒带有 现象。【学教反思】:课题:《第二章 地图》 第一节 地图的基本要素 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重点】地图上方向的判别、比例尺的计算、图例和注记的识别【难点】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自主学习】比例尺(1)概念:表示__________比__________缩小的程度。(2)公式:比例尺=______________,(3)表示形式 __________,如1:4000或 1/40000__________,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80千米方向(1)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________方向,纬线指示________方向(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一般指向_________(3)一般地图:面向地图,用上____下_____左_____右_____3. 图例和注记: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________符号和它们的________说明,地理________和________。【合作探究】1、 在比例尺为1:32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济南市与香港间的直线距离为5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多少千米?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① ② ③(1)图①中,教室在停车场的_______方向(2)图②中,教室在食堂的________方向(3)图③中,点A在点B的_____方向,B点在C点的_____方向,C点在D点的_______方向,D点在B点的________方向。【攀登高峰】1. 下列不是地图基本要素的是( )A. 比例尺 B. 颜色 C. 方向 D. 图例2. 在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图上距离为6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为( )A. 1300千米 B. 18000千米 C. 180千米 D. 1800千米3. 读右图判断B点在A 点的什么方向( )A. 东南 B. 东北C. 西北 D. 西南4.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来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 )A.南方 B. 东南方 C. 西北方 D. 北方5. 一个任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的方向是( )A. 东方 B. 北方 C. 西方 D. 南方6. 关于在地图上识别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B. 面向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C. 站在北极点上,人的四面都是北方D.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7、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A、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0千米 B 、1:100000000C、一千万分之一 D、1:10008、在一张一定大小的图纸上,若比例尺大,图上所画的地区范围就_________,图的内容就______;若比例尺小,图上所画的地区范围就_______,图的内容就______。【拓展练习】读右图,A在B的___________方向;B在C的__________方向;C在A的_____________方向。【学教反思】课题:《第一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能够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2.在地形图上能识别五种主要陆地地形的类型【重点】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别;分层设色地形图及五种基本地形类型【难点】等高线地形图上地形的判别,高度的计算【自主学习】一、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1.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___ 的垂直距离。2.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___的垂直距离。二、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________标注在地图上,再把__________相同的点连接成线。等深线:把海洋中__________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1)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缓。(2)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陡。2. 等高线的形状对应的地形类型(书第33页,图2-2-4)四.分层设色地形图1.分层设色地形图:按照_________或者_________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________来判断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2.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及其特征(书第32页图2-2-2)【合作探究】: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两地的海拔高度:甲 米;乙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2. 读“等高线图”,回答问题:⑴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C__________ D__________ E________⑵在这幅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_______米以上。⑶图中A处位于B处的___________方向。⑷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_____处爬山要容易些。【攀登高峰】:1. 某盆地底部比海拔768米的山峰低900米,二者的相对高度是( )A. -132米 B. 1668米 C. 132米 D. 900米2.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 )A. 山地 B. 丘陵 C. 平原 D. 高原3. 某人的左右两侧是山顶,前边后边是沟谷,则他位于( )A. 山谷 B. 鞍部 C. 山脊 D. 盆地底部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某处等高线呈弯曲状,若曲线向高处方向凸出时,该处的地形部位应是下列的 ( )A、鞍部 B、山脊 C、陡崖 D、山谷【拓展训练】1、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⑴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A.______ C.______ E.______ F.______⑵从A到B,山体的走向是____,A 、B山顶的相对高度为____米。⑶从C到B 与从D到A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_______。⑷A、B两点间的直线距离是_____米。2、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图等高线地形图(1)图中采用的等高距为 米;图中A点的海拔约 米。(2)图中字母所在处表示的地形部位分别是:A_____ C_____ D______ E______ F_______ G_______(3)图中A处位于周庄的 方向;A处位于王庄的 ;C地位于D地的 方向。(4)若图中王庄的气温是23℃,B点的气温应是 。(5)若在图中所示范围内修建一座水库(假设其它条件均附后邀请)从地形角度考虑,请在图内选择合适的水库大坝的位置,并用字母“M”标在图上。【学教反思】课题:《第二章 地球》 第三节 地图的应用 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认识常用地图,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地图;了解地图的分类,知道不同地图的用途;学会使用电子地图【重点】认识常用地图;各种地图的用途;电子地图的应用;【难点】常用地图的使用【自主学习】生活中常用的地图主要有哪些?根据不同的划分方法,可以讲地图分为几类?各种地图的用途分别有哪些?如何正确选择使用地图?【合作探究】如何获取地图中的地理信息?【攀登高峰】1.想知道伊拉克在哪里,应该查阅( )A 、交通地图 B 、导游地图C 、世界政治地图 D 、世界地形图2.地图的种类很多:如地形图、旅游图、交通图、人口图、世界地图等,阅读下面三个情境,分析这三位同学分别需要选择什么类型的地图。( )①班队准备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需要设计越野路线。②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小强想找一找伊拉克位置。③小明想去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离他家很远,他得想一想怎样乘车。A、交通图、世界地图、地形图B、地形图、交通图、人口图C、水文图、人口图、交通图D、地形图、世界地图、交通图3.下列有关地图论叙不正确的 ( ) A、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B、地图是对地理环境原封不动的缩小 C、地图三要素是指方向、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D、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4.如果你正在黄山旅游,最好购买当地的( )A、交通图 B、政区图 C、地形图 D、导游图5、在城市的交通图上,一般不容易找到( )A、小型工厂 B、著名学校 C、重要车站 D、大型医院6、生活中的地图可以帮助我们( )①外出旅游 ②方便购物 ③认识世界 ④防洪抗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7、如果班级要举行登山活动,最好事先查找有关( )A、政区图 B、卫星云图 C、导购图 D、等高线地形图8、下列哪种地图必须要高科技手段才能制作完成( )A、卫星云图 B、铁路交通图 C、分层设色地形图 D、城市导游图【拓展练习】读中国铁路交通图及旅游景点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如果你从徐州沿陇海线和兰新线到乌鲁木齐,你可以参观哪些著名旅游景点?(2)十二月份,有一位上海游客想去黄山、桂林、长江三峡、九寨沟、华山等地旅游,请帮他设计一条合理的路线。【学教反思】课题:《第三章 海洋与陆地》 第一节 海陆分布 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 知道地球的基本面貌2.会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分布特点3.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和概况4. 知道几个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情景链接】 我们都知道地球表面最显著的差别是海洋与陆地的分布。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它们。自主学习海洋占________2. 世界海陆面积陆地占________概括地说, 分是海洋, 分是陆地。3. 世界海陆分布(1)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_,海洋集中在________(2)从东西半球看:陆地(2)从南北两极看:北极周围是________,南极周围是________4. 大洲、大洋的概念(1)大洲:____________与它周围的___________的总称。(2)大洋:海洋被陆地________,形成彼此________的四大洋,_______是大洋的边缘部分。5.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1)七大洲名称(按面积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四大洋名称(按面积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大洲的分界线(1)亚欧洲分界线:_________山脉、_________河、_________山脉7、海和海峡的概念:(书第47页阅读)【合作探究】1. 探究实验:学生上台表演,先转动地球仪,然后按住让地球仪停住,看看手指按到的是海洋还是陆地,为什么?(进行10次,统计)2. 讨论课本第43页的活动3. 小组内合作,根据书P44图3-1-3记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指认)。4. 读东、西半球示意图,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⑴大洲的名称①___洲 ②___洲 ③___洲⑵大洋的名称④___洋 ⑤___洋 ⑥___洋⑶大洲分界线的名称⑦___山脉、⑧____运河、⑨____运河【攀登高峰】1.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中看到一个蔚蓝色的星球,他认为这颗星球应该叫做“水球”,这个“水球”是指:( )A.水星 B.金星 C.地球 D.木星2. 地球上海陆面积之比约是( )A. 3:7 B. 6:4 C. 4:6 D. 7:33 . 世界陆地主要集中在 ( )A. 东半球、南半球 B. 东半球、北半球C. 西半球、南半球 D. 西半球、北半球4、纬度最高的大洲是( )A、亚洲 B、欧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5、在七大洲中,南北回归线均穿过的大洲是( )A、南美洲 B、非洲 C、亚洲 D、大洋州6、被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三大洋所包围的大洲是( )A、北美洲 B、南美洲 C、亚洲 D、大洋州7、巴拿马运河沟通的大洋是( )A、太平洋和大西洋 B、太平洋和印度洋 C、印度洋和大西洋 D、太平洋和北冰洋【拓展练习】1、大洲、大洋的概念(1)大洲:____________与它周围的___________的总称。(2)大洋:海洋被陆地________,形成彼此________的四大洋,_______是大洋的边缘部分。南美、北美分界线:________________运河。2、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1)七大洲名称(按面积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四大洋名称(按面积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洲的分界线(1)亚欧洲分界线:_________山脉、_________河、_________山脉、_________海峡。(2)亚洲、非洲分界线:________________运河。4、右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错误是( )A、A是岛屿 B、B是海峡C、C是半岛 D、D是大洋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洋是海洋的主体,一般离大陆较远B、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其面积和深度都比洋大C、海峡是沟通两个海域之间宽度较窄的水道D、海洋中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岛屿6、面积最大、水温最高、水体最深的大洋是(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7、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北冰洋C、印度洋 D、大西洋【学教反思】课题:《第三章 海洋与陆地》 第二节 海陆变迁 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 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2. 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3. 知道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4.知道板块运动学说及六大板块的名称5.知道板块运动与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关系【重点】海陆变迁的原因;板块运动 ;火山、地震的分布【难点】海陆变迁的原因;板块运动 ;火山、地震的分布【自主学习 】一、沧海桑田——海陆变迁的证据(1)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是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的证据,这是___________的结果。(2)我国东部沿海的海底,发现了古河流的遗迹,是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的证据,这是___________的结果。(3)荷兰的填海造陆是___________引起海陆变化的证据。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大陆漂移假说1. 提出人:德国科学家___________2. 观点(内容)他认为_______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_________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_________,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3. 证据(1)大西洋两岸的_________相吻合(2)拼合大陆几种_________的相似性(3)非洲与南美洲多种_________的相似性三、板块运动1.(1)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____________,而是由 ______________拼合而成(2)全球划分为____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 _________地壳比较稳定,_________地壳比较活跃, 多________________2. 六大板块的名称及分布(1) ________________、(2)美洲板块、(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1. 小明通过媒体得知:科学考察队员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田。心想:南极地区冰雪覆盖,终年严寒,几乎不可能有植物生长,不具备形成煤炭的条件。小明感到非常困惑,你能为他分析吗?2.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发现许多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了什么?3、从板块运动角度简单解释汶川地震的主要原因?【攀登高峰】1. “沧海桑田”在地理学上的含义是( )A. 填海造陆种田 B. 世事的变迁C. 海陆的变迁 D. 在海边种植桑树2. 下列原因不属于海陆变迁主要原因的是( )A. 人类活动 B. 刮风下雨 C. 地壳运动 D. 海平面的升降3. 下列现象是由于地壳运动而造成的是( )A. 唐山大地震 B. 在地下放入炸药把山地炸平C.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D. 华北平原的形成4. “大陆漂移假说”是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的( )A. 魏格纳 B.哥伦布 C. 李四光 D. 哥白尼5. 下列是由于填海造陆引起的海陆变化的是( )A. 台湾海峡的形成 B. 荷兰围海大坝的形成C. 青藏高原的形成 D. 埃及苏伊士运河的形成6. 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海陆变迁的证据是( )A. 喜马拉雅山上又众多的湖泊B. 有森林遗迹C.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D. 有海洋生物化石7. 关于地表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从地球诞生以来,其海陆分布格局就是现在这样B. 喜马拉雅山在地质时期一直是高大山脉C. 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格局是不断变化的D. 地球表面以陆地为主8. 地壳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 )①断裂陷落 ②地表隆起 ③形成高大山脉 ④形成新的海洋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9.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 东部和西南部处于板块交界处 B.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C. 开采地下资源造成的 D. 人们在改造自然时造成的结果10. 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中的是( )A. 印度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 C. 美洲板块 D. 非洲板块11.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是A. 亚欧板块与非洲碰撞挤压的结果B.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而成C.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而成D.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由火山爆发而成12. 结合地图册,写出世界著名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请解释我国台湾为什么会经常发生地震?【学教反思 】课题:《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天气 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3.了解获取天气信息、天气变化的一些途径;4.掌握空气质量的评价指标及空气污染物的种类。【重点】识别的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空气质量的评价【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天气符号及其应用,空气质量的评价。【情景链接】我们每天都在经历阴晴冷暖,不停的感受着天气的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天气。【自主学习】什么是天气 说说下列词语哪些表示天气 电闪雷鸣 四季如春 冬长夏短 风和日丽天气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常用的天气符号都有哪些?如何看卫星云图、识别天气符号?空气质量的优劣如何评价?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包括?【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57页的活动,并结合学校所在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谈谈还有哪些天气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例子。2.读课本P58图4-1-1及P59图4-1-2、图4-1-3,分析如何看卫星云图、识别常用天气符号。3.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9页的活动,我们可以从哪些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呢?4、什么是天气预报 请大家通过下面这个天气预报的例子观察天气预报主要报告哪些内容 读“城市天气预报图”应知: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城市天气预报图。(1)该图由地名和 等组成。(2)广州有两种天气符号的从左到右读做“ ”。(3)气温的两个数字分别表示 和 。(4)左上侧方框的地名和天气状况是播报某城市时为了醒目放大配制的。5、风的符号:①了解:风的符号包含两层含义,风向和风级。②出示风向图讲解:风向标由风尾和风杆两部分组成。有风尾的一头指示方向,风从那里来,风尾所在一头在平面上的位置就是风向。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应的风向。③继续了解风级的判断:风力用风尾表示。风力的大小有0-12个级别组成。一道风尾表示2级,半道风尾表示1级。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应的风级。这个符号叫做“风旗”,一个风旗表示风力为8级。【攀登高峰】一、选择题:识别下列天气符号,回答1-2题。1.表示阴天的是( )2.表示台风的是( )3.下列符号表示北风8级的是( )4.天空中经常有云,当天空中无云或云很少时,表示( )。A.多云 B.阴天 C.晴天 D.雾5.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某天气预报中降水概率为100%,表示( )A.晴天 B.可能有雨 C.无雨 D.肯定有雨6.在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 )A.海洋 B.陆地 C.云区 D.天空7.在天气预报中,污染指数为101~200,表示空气质量状况( )A.优 B.中度污染 C.良 D.轻度污染8.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受 的影响( )A.气压高低 B.风力大小 C.沙漠远近 D.人类活动9.下列几句话,描述天气的是( )A.昆明四季如春 B.北京冬季寒冷干燥C.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D.黄河下游地区明天大风降温二、填空题: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 。它有两个重要特点。第一,它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 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第二,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 可能差别很大。(A类)2.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 、 、 和降水的情况。(A类)3.气温是 的程度,降水 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A类)4.风向是风的 ,有“ 、 、 、 ”四个基本方向。风力是风的 ,共分 级。级数越大 ,风力越 。(B类)5.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 ,绿色表示 ,白色表示 。6.在天气预报画面上,有时一个城市名称旁边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 。7.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 的数量有关,可以用 来表示。【拓展练习】1、读城市天气预报图回答:(1)晴转多云的城市是 。(2)晴转阵雨的城市是 。(3)多云转晴的城市是 。(4)有雷雨的城市是 。(5)香港的天气是 。(6)台北的天气是 。(7)A海区风力为 级,风向为 。B海区风力为 ,风向为 。近年来,每年秋收以后,村里有些农民都要把田里的秸杆烧掉,但是,这样做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学教反思】课题:《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气温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2.掌握气温的变化3.掌握等温线的概念及其判读方法4.掌握气温的分布规律【重点】气温的观测;气温的变化;气温的差异【难点】气温的变化;气温的差异【自主学习】一、气温与气温观测1.气温的概念:气温是大气_________的程度2.气温的单位:_______,记做_______3.观测时间:北京时间2时、_____、14时、_______4.观测求值:_________气温、月平均气温、_________气温二.气温的变化 (书本图3.12,3.13)1.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日变化 年变化北半球 南半球最高气温 午后____左右 陆地_____月 陆地1月海洋_____月 海洋2月最低气温 _____前后 陆地_____月 陆地7月海洋_____月 海洋8月2.气温的日较差与年较差(1)气温日较差:一天中__________________的差(2)气温年较差:一年中__________________的差气温的差异 (读图P65图4-2-4)等温线是指 ;等温线图是指 。(2)低温中心:______________,高温中心______________(3)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________,反之________四、气温的分布规律:(1)等温线大致 延伸,低纬度气温_____,高纬度气温______,其影响因素是________。(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______,海洋气温______,冬季相反,其影响因素是________。(3)受 的影响,北半球等温线 ,南半球等温线 。(4)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_______,大致每升高______,气温约下降______,其影响因素是________【合作探究】1. 完成书本P64 活动2.读甲、乙两地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⑴甲地最热月是 月;最冷月是 月。⑵乙地最热月是 月;最冷月是 月。⑶甲、乙两地, 地在北半球; 地在南半球3. 完成课本P66 图4-2-5的问题4.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全球分布上看,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从________向逐渐降低。(2)南半球与北半球的等温线相比, ___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平直,原因是________(3)南半球20℃等温线经过的大洲有____洲、____洲和____洲。(4)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年平均气温明显____ (高、低)于周围地区,原因是5. 完成书本P66活动【攀登高峰】一年中,北半球大陆7月份气温达到最高,而海洋上几月份( )A.6月 B.7月 C. 8月 D. 9月2. 位于南半球澳大利亚的学校,放暑假的时间一般是( )A.1月 B.4月 C. 7月 D. 10月3. 某地7月月平均气温为26°C,1月月平均气温为-4.7°C,则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 )A. 30.7°C B. -4.7°C C. 21.3°C D. 22.3°C4.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A.8时左右 B. 12时左右 C. 14时左右 D. 2时左右上元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测得学校某天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为6°C、16°C、14°C、4°C。据此完成5—6题:5. 上元中学该日的最高气温最有可能是( )A. 14°C B. 16°C C. 17°C D. 10°C6. 该日平均气温是( )A. 10°C B. 14°C C. 16°C D. 8°C7.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 )A. 气温的年较差大B. 气温的年较差小C. 气温的日较差大D. 气温的日较差小8.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诗中蕴含的地理原理是( )A. 不同纬度地带气温不同B. 同一纬度地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C.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D. 南方气温比北方气温高9.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A. 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B. 同纬度地区,冬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C. 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也越高D. 北半球的气温比南半球高10. “高出不胜寒”的原因是( )A. 海拔高,气压低B. 海拔高,空气稀薄C. 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要下降0.6°C D. 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要下降6°C11. 纬度大致相同,拉萨的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 )A. 纬度因素 B. 地形因素 C. 洋流因素 D. 海陆因素12. 下列关于气温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 低纬度地区的气温一定比高纬度地区气温高 B. 海拔高处比海拔低处气温高C. 海洋上气温高于陆地上气温 D. 同一纬度地区,陆地和海洋气温不一定相等【拓展练习】1、观测学校所在地区一天的气温,并分析改日气温的变化情况。2、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影响学校所在地区气温分布的因素有哪些?【学教反思】课题:《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1. 掌握降水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2. 初步学会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3.掌握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4、掌握影响降水的因素【重点】降水的定义及其观测;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的空间分布【难点】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降水的分布及影响因素【自主学习 】一.降水与降水量的测定1. 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统称为降水,其主要形式是________。2. 降雨的等级划分为:小雨、________、大雨、________等不同等级。3. 降水对人类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着重要影响。二.降水的季节变化1. 同一地方,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有明显的________差别,不同地方,降水的季节差异________。2. 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_____________来表示。1. 降水的分布通常用_________来表示,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_________。三、降水的空间分布 (结合图4-3-4)(1)赤道附近降水_______,两极地区降水________。从赤道向两极逐渐_________(受_________影响)。(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________;大陆西岸降水________沿海地区降水_______(3)海陆位置 内陆地区降水_______ (受_______影响)迎风坡降水_______(4)山地 (受_______影响)背风坡降水_______(5)世界雨极_______,干极_______。【合作探究】读课本P70页图4-3-3完成思考2. 完成课本P70页活动:绘制降水量柱状图3.读课本P72页图4-3-4,完成思考题。4. 读下列“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⑴图中A点的降水量约 毫米,B点的降水量约 毫米,C点的降水量约 。⑵由A、B、C三地的降水量分布,可知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特点是:从赤道向两极 。⑶图中D点的降水量约 ,比较B、D的降水量,可知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 ,内陆地区降水 。⑷图中E点的降水量约 ,比较B、E的降水量,可知大陆东岸降水 ,西岸降水 。5. 读图完成-(1)年降水量最多的是图___(填字母),年降水量最少的是图____填字母)。(2)降水的季节变化最大的是图____ (填字母)。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 月。(3)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的是____图(填字母)。(4)与赤道附近和两极降水类型相符合的是____图、____图(填字母),与我国的降水类型相符合的是____图。(填字母)【攀登高峰】1.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反映了( )A. 降水量与气温的关系 B. 降水与农业的关系C. 降水与工业的关系D. 降水与商业的关系2. 号称世界“雨极”的是下列哪个地区 ( )A. 乞拉朋齐 B. 火烧寮C. 吐鲁番盆地 D. 沙漠3. 图中点A是 ,降水A.背风坡,少 B.迎风坡,多C.背风坡,多 D.迎风坡,少4. 赤道附近全年多雨,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地形因素 D. 洋流因素5. 地球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带是( )A. 温带大陆西岸 B. 回归线穿过地区的大陆西岸C. 赤道及其两侧 D. 极地地区6. 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自西向东,降水的变化规律是( )A. 多→少 B. 少→多 C. 多→少→多 D. 少→多→少7.读下列“A、B两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1)A地 月份降水量最多,约为 毫米, 月份降水最少,约为 毫米。(2)B地7月份降水约为 毫米,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 月。(3)通过观察A、B两图,你知道两地降水各月分布的不同吗?【拓展练习】利用所学知识,并搜集相关资料分析家乡所在地区的降水变化情况及分布情况。【教学反思】课题:《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气候”的概念并能区别“气候”和“天气”,掌握吧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2、掌握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与分布;3、了解气候的地区差异,学会分析不同地区气候的差异。【重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气候的地区差异;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难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自主学习】1、气候是指 。2、气候与天气的区别是什么?3、世界各地气候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和 两个方面,请举例说明。4、读图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1)以亚洲大陆东部地区为例,在图3-12中依次填写从赤道a到北冰洋沿岸d的气候类型。(2)沿非洲西部到欧洲西部,在图3-12中依次写出a、f、g三地的气候类型。5、根据上图,你可以分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吗?(1)热带地区位于赤道附近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主要分布在 的刚果盆地、 洲的马来群岛、 洲的亚马孙平原。(2)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部是 气候,如非洲的 沙漠、亚洲的 半岛;南回归线大陆西部的内陆地区也有这种气候的国家主要是 。而在回归线大陆东部,气候完全不同。例如北回归线穿过的亚洲东部地区是 气候。(3)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度~40度大陆的 (东、西)岸地区,这种气候在 沿岸地区分布面积最广。(4)温带大陆地区,西部沿岸(如西欧)、内陆(如东欧、中亚)和东部沿海(如东亚)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气候、 气候和 气候。【合作探究】1、完成课本第74页活动:分析某一地区气候特征,比较不同地区气候差异。2、完成课本第78页活动.3、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和分布如何?【攀登高峰】一、选择题:1.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 ) A. 终年寒冷干燥 B. 长夏无冬 C. 晴空万里 D. 四季分明2.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是 ( ) A. 终年炎热多雨 B. 终年低温少雨 C.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D.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3.组成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 ) A. 光照、降水 B. 气温、降水 C. 气压、降水 D. 气压、风力 4.下列气候类型中?属于温带气候的是( ) A. 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 C. 极地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D. 高山气候和极地气候5.一年之中?气候变化幅度最小的地区是 ( ) A. 温带地区 B. 高山高原地区 C. 热带地区 D. 寒带地区6.下列语句中?描述气候的是 ( ) A. 昆明四季如春 B. 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 C. 风和日丽 D. 东边日出西边雨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天气是一个地方多年平均的大气状况 B. 天气是时刻变化的 C. 气候是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D. 气候比较稳定?一般变化不大 二、综合题:读《世界部分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1)图中斜线部分的类型是 。请描述这种气候类型在世界的分布规律: 。这种气候类型分布面积最广的是( )A.非洲 B.亚洲C.大洋州 D.南美洲(2)图中有大片沙漠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这种气候分布在 带 附近的大陆 地区。请写出图中温带地区A、B、C三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 B. C. 。【拓展练习】应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气候类型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学教反思】课题:《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五节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2、通过观察图片地图中发现问题,共同探讨,学会与老师合作、学生合作,能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3、认识气候在自然地理中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重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难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自主学习】1、影响气候的因素有: 、 、 、洋流因素、 等。2、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人类活动等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别回答。3、对比下面几幅图,说说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1)甲、乙两图中民居的房顶有什么不同?甲 ;乙 。(2)想一想,民居建筑结构上的差异,与气候的哪方面有关?(3)我们日常所见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说明气候对生活的影响?你所想到的事例是:(4)丙、丁两图反映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 图反映的是农耕业, 图反映的是农牧业。可见,气候会影响到 。4对比学校所在地生产的水果和外地运进的水果品种,说说气候对生产的影响。当地水果有 ;外地水果有: 。还能说明气候对生产的影响的例子有: 。【合作探究】1、读课本第80页 图4-5-2,回答图下面的问题。2、读课本第81页 图4-5-5,回答图下面的问题。3、影响某地气候的因素是单一的还是综合的?请举例说明。4、完成课本第83页活动课: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攀登高峰】一、选择题:1、小青从北京到新疆旅游,火车上看到沿途有草原、沙漠的景观变化,这是( )A.海陆位置差异的结果 B.河流差异的结果C.地形差异的结果 D.纬度差异的结果2、冬季,我国北方的哈尔滨白雪皑皑,而南方的海南岛则花果飘香,气候宜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的影响 D.河流的影响3、夏季,我国庐山。峨眉山等是避暑圣地,这是( )A.纬度位置的影响 B.海陆位置的影响 C.地形的影响 D.河流的影响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山寺”比“人间”春迟是由于 ( ) A. 寺庙对桃花的影响 B. 桃花品种的差异 C. 山寺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 D. 土壤对桃花的影响5.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的成因是 ( ) A. 地处高纬地区 B. 地势高 C. 距海远 D. 地处背风坡6.对农业生产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 ( ) A. 气候 B. 地形 C. 农业生产水平 D. 开发历史长短7.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 ) A. 气温 B. 降水 C. 海陆位置 D. 纬度位置二、综合题:下图中甲、乙两图是沿北纬40度的亚欧大陆及其1月和7月气温和年降水量曲线图,读图后完成下列问题:(1)大陆性气候最显著的是 (填字母)地,主要原因是深居 。(2)图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 (填字母)地,原因是受性气候影响。(3)B、E两地气候类型都是 气候,其中B的年降水量更 ,原因是距离海洋更 。(4)20世纪90年代以来,B、D两地之间每年春季都会程序沙尘暴,其中部分来自图中的 (填字母)地,目前对其防治的主要措施是 。【拓展练习】应用所学知识并结合实际,分析学校所在地区气候受那些因素影响,对生产生活又造成了那些影响?【学教反思】课题:《第五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人口分布图、人口统计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和增长特点。2.联系实际,说明人口问题及其对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重点】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特点;人口问题。【难点】世界人口的分布及其成因。【自主学习】世界人口的增长与人口问题(一)阅读课本P88图5-1-1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19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____,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____,到2011年,世界人口总数已达_____。预计未来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2.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_____,说明世界总的出生率_____死亡率,使得人口总数得以不断增长。3.你认为当今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填表并分析:国家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英国 1.20 1.08巴西 2.03 1.3德国 0.97 1.04尼日利亚 1.23 2.78表中巴西、尼日利亚属于__________(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_____(高、低);英国、德国属于__________(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_____(高、低)。这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全球各地是_________(均衡、不均衡)。(三)思考:1、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2、人口的增长速度要与_____、_____和经济发展相协调,否则就会产生人口问题。3、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世界人口的分布读课本P90图5-1-3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并假设你是一位部落的首领,带领你的部落寻找合适的居住地区:(1)你的部落共有10万人,你希望选择一个人口密度(即每平方千米人口数)在100人左右的地方,因此你必须选择一个占地约为_________平方千米的地方。你会首选在哪个洲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选择的时候你是如何考虑下面的地理因素:(2)从纬度位置看,你会首选在_________(高纬位置、中纬位置、低纬位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地形上看,你会首选在_________(高原、平原、山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海陆位置上看,你会首选在_________(沿海、内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 】1、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为什么成为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2、目前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中,你认为哪一方面的问题是首要问题?请说明你理由: 【攀登高峰】1.对待人口膨胀问题,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A.顺其自然终能解决 B.制定计划生育的相关政策C.扩大农业生产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 D.人口迁移远离闹市2.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后果有………( )1交通堵塞 2居住条件差 3就业困难 4饥饿贫困 5自然环境恶化 6劳动力短缺 7国防兵员不足A.1234 B.12345 C.123456 D.12345673.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应该……………………( )A.大力提倡 B.严加限制C.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这个问题 D.以上都不对4.人口老龄化是由于近年来人口发展出现……………………(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D.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5.解决人口与环境的矛盾,主要依靠……………( )A,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B.发展生产力,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C.发展农业生产,努力增加粮食产量D.参加国际协作,保护环境6.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原因是………………( )A.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稀疏B.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城乡人口失衡C.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D.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就业压力大7.漫画反映的主题是…………………………………………( )A.从世界范围看,人口增长速度过快、过多B.世界资源数量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C.人口的增长与环境、资源互相协调D.人口增长过快导致消耗过度,资源短缺【拓展练习】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提出原子弹科研计划的爱因斯坦、费米等10位教授,只有一位原籍在美国。在核物理领域中获得诺贝尔奖的8位美国科学家,有6人是从欧洲移民过去的。参加“阿波罗”登月计划的高级工程师,有相当一部分是外国人,其中1/3是炎黄子孙。材料二:1945——1974年,美国从国外吸收的科学家、工程师、医生等“高级人才”共24万人。根据美国原助理国务卿豪兰德透露:美国此举赚了其他各国120亿美元。因为一个人在美国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政府要付出5万美元的教育经费。材料三 有的专家把一个国家科技人才的流失,形象的喻为“大脑外流”。(1)三段材料反映的人口迁移方式是 。(2)这种移民形式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各有什么影响?A:对发达国家 。B:对发展中国家 。(3)你认为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吸引留学人员归国,参加国家经济建设?2.1990年9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日内瓦举行“国际扫盲日”庆祝活动。据当时报道,全球有10亿,中国就有1.8亿,几乎占到世界文盲总数的1/5。如今,中国这个人口超级大国依旧是一个超级文盲大国。有些乡村还上演着“识字盲”、“文化盲”、“科技盲”的悲剧。一个村民用钾磷氨、敌敌畏、敌百虫三种剧毒农药混合起来治疗皮肤病,差点要了自己的性命;一个小保姆居然把小孩放进洗衣机里洗澡;一位老人因使用化学用品防“非典”而死亡;一些孩子为了挣钱糊口辍学打工。(1)这样的报道让人心。(2)如果有机会跟那些为挣钱糊口而辍学打工的同龄人面对面交谈,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学教反思】课题:《第五章 世界的居民》 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世界三大人种的外观特征,读图说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2、根据世界语言分布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分布国家。3、通过阅读世界宗教分布图,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和最重要的宗教圣地。【重点】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难点】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自主学习】1、根据人种特征分,世界主要有三大人种: 、 、 。2、她的肤色、眼色、发色都很浅,头发天生就是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请问你知道她是属于什么人种吗 ( )A黑种人 B.黄种人 C.白种人 n红种人3、既通用英语又是白色人种的国家是( )A埃及 B.日本 C.俄罗斯 D.南非4、美洲的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南亚的印度人分别属于什么人种?A 白色人种、黄色人种 B黄色人种、黑色人种C黑色人种、白色人种 D黄色人种、白色人种5、世界上大约有几千种语言,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______,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______。6、世界三大宗教: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 】1、环境对人种形成有影响吗?请举例说明。2、非洲都是黑种人吗?3、为什么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人们仍然信仰宗教?【攀登高峰】1.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______种 ______种和______种三个主要人种.2.世界上的所有人种都是_________的,没有优劣之分.3.区别人种的主要依据是( )A.经济生活和文化程度 B. 居住地区和风俗习惯C.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白种人为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而长着高鼻子B.黑种人为适应炎热的气候而长着卷头发C.黄种人为适应较强的紫外线而长着宽脸庞5.下列关于世界人种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白色人种集中于欧洲 北美洲和大洋洲B.黄色人种集中在亚洲东部 北 南美洲也不少C.黑色人种全部集中在非洲南部6.非洲北部主要分布着(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 黄色人种7.下列属于黄色人种的是( )A.印第安人 B. 巴西人 C.英国人8.世界三大宗教是指( )A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B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C基督教、佛教、犹太教 D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9. 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10. 世界上信奉者最多的宗教是______,它发源于______,集中分布在______。11. 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文化和分布地区,阿拉伯人信仰______教,教徒被称为_ _____,他们在清真寺进行宗教活动;泰国人信仰______教,他们在______进行宗教活动。12.将A、B、C三种宗教建筑所代表的宗教与其主要分布地区、代表性的国家以及创始人用线连接起来。A 基督教 西亚 泰国 穆罕默德B 佛教 欧洲 沙特阿拉伯 释迦牟尼C 伊斯兰教 东亚 英国 耶酥【拓展练习】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分析三大宗教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学教反思】课题:《第五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三节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 知道聚落的主要类型,从不同聚落(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图片,判断聚落的类型并能描述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差异。2.知道聚落形成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人口、商业贸易等),根据聚落分布图说出其分布特点(如沿河、沿铁路线、沿山谷分布等)。3.联系所居住聚落的一些文物古迹、宗教场所或其他历史文化遗产,分析聚落(城市或乡村)发展变化对文化遗产影响的利与弊,培养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公民意识,了解和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重点】聚落形成与环境的关系。【难点】聚落形成与环境的关系。【自主学习】聚落是 。和 是聚落的两种基本类型。乡村与城市的差别主要有哪些?3、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哪些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制约?4、你听说过骑楼和西关大屋吗 它们是广州老城的见证。然而,随着广州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日益显著,加上部分骑楼和西关大屋年久失修,不仅内部设施和居住环境跟不上需求,而且其破旧的外表也与周围现代化都市格格不入……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骑楼和西关大屋的去留问题,请你列出理由。拆的理由 留的理由【合作探究 】完成课本P103思考。完成课本P105活动。完成课本P108活动。【攀登高峰】1、我们把人们的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 。2、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 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 (填稀疏或密集);在 、 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3、连线:意大利 四合院丽江 竹楼西双版纳 窑洞因纽特人 冰屋黄土高原 古城北京 水城威尼斯4、以下叙述中,属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的是( )①交通便利 ②水源充足 ③土壤肥沃 ④地形平坦 ⑤自然资源丰富A. ①② B. 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拓展练习】云南的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重要价值?【学教反思】40°20°160°170°AB170°170°30°30°0°AB040千米ABC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