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材分析课标要求:简述国共第一次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教材地位:本课选自2017版统编八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中的第15课。本课承上启下,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学情分析1、我校八年级学生,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很喜欢听历史,说历史,但是不喜欢分析历史,尤其是对枯燥的文字材料,有着自我屏蔽的功能。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都会以“独学”为主,“对学”“群学合作探究”为辅。2、虽然我校严格控制了学生的作业量,专门为学生留出了在校自主预习的时间,但是部分孩子做作业的速度较慢,自主预习时间较少,甚至没有。还有部分孩子不太愿意思考,喜欢抄别人的导学案的预习部分。所以,我会在课堂上实现教学闭环,不给孩子布置课后的书面练习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简述中共三大的内容、国民党一大的内容、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以及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学《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说史的能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潮流的人文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了解北伐战争胜利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史实,使学生对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北伐胜利进军是本课的重点,主要包括了战争的目的、主要经过、工农运动的支持。难点:1、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突破:通过对“简历”的分析,明白国共合作的必要性;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明白国共合作的可能性;客观条件:共产国际的促进作用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突破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材料。对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思考。突破:材料分析,设问小结。学法独学、对学、群学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问题设计 材料展示一、新课导入 播放《国民革命歌》的前奏 猜歌名 游戏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熟悉的旋律能唤起共鸣,不一样的歌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自主进入本课学习。播放《国民革命歌》的歌词部分,并提问:在国民革命歌中,人们要去做什么事儿呢? 打倒列强,除军阀二、背景分析 出示自制的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简历,提问:你认为哪个政党更适合领导这场国民革命?请说明理由。 同意国民党的理由:国民党建立时间较长,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声望和影响。同意共产党的理由: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史论结合,为自己的结论找依据。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可遗憾的是:由共产党领导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并没有成功,而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斗争也屡遭失败,中华民国“仅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怎么办呢? 国共合作提问:我们说了不算,国共两党有合作的意愿吗?请从材料中找出依据。 材料一:材料一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孙文材料二: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广 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中国革命之需要。...依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是--个比较革命的党。 ——中共三大宣言 孙中山需要新的血液,来救活国民党。而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尚未强大,他们应该寻找盟友,而他们认为国民党是一个比较革命的党。过渡 于是,在共产国际的推动下,国共两党走上合作之路。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见证:那些年,他们一起发过的誓言。三、那些年,他们一起发过的誓言 1、请同学们根据提示,在书中勾画出相关信息2、在学生回答展示的过程中,补充提问:①在国民党的成分中,新加入了哪两个阶级?②但是这次会议仅仅是共产党单方面的表态,哪次会议标志着国共两党正式合作呢? 自主阅读课文第一子目《国共合作的实现》,完成信息勾画。三个同学回答找出的中共三大的相关问题。工人、农民国民党一大三个同学回答找出的国民党一大的相关问题。 通过课堂独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呢?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哪些内容呢?如何去实现这些目标呢? 新三民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国家政权归一般平民共有、节制资本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本题相对有点难度,所以先展示图片,再提问。过渡 国共两党合作后,一起干了哪些大事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些年,他们一起走过的路。那些年,他们一起走过的路合作成果一:创立黄埔军校 请同学们从材料中找出孙中山认为中国革命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革命军的责任是什么呢? 中国革命之所以迟迟不能成功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的革命武装队伍;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革命军是救国救民的军人,诸君都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都担负救国救民的责任。我要求诸君,便从今天起,共同担负这种责任。——孙中山的演说词 没有真正的革命武装队伍。创办军官学校救国救民 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教材,结合表格,在书中勾画出与这所军校相关的内容。 独学后,由不同的学生来回答独学成果 通过课堂独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过渡 遗憾的是,孙中山先生并没有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了,在他的遗言中留下了7个醒目的大字:和平、奋斗、救中国!号召:同志要继续努力,完成革命大业。为了完成孙中山的遗愿,更重要的是当时形势的需要,国共两党决定干一件大事。同学们,他们究竟要做什么大事呢? 北伐战争合作成果二:北伐战争 师:请大家阅读教材第二子目,找出与北伐有关的信息 学生自学后,由四个同学来回答 通过课堂独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国民革命军仅十万人,而讨伐的对象有75万人,这场仗能打赢吗?怎么打?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内的左右两个同学为一个小队,一个同学指,一个同学说,完成黑板上的读图说史。 1.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 )( )2.北伐的战略方针是:先打( ),再打( ),最后打( )3.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在( )( )4.主要战役有( )战役、( )战役5.英雄军队有( )领导的( )6.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 )流域打到( )流域,震动全国。 学生对学后,合作展示。 对学。这道题并不难,小组在安排座位时,左右两个同学的学情差不多,所以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一次组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读图说史的能力。虽然双方实力悬殊非常大,但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震动全国。请问,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问题探究。回答提示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依据是: 材料一:“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合作探究后,每个小组解读一个材料。参考答案如下:根据材料一,小组讨论的结果是:国共团结合作。依据 是: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 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材料二:根据敌我双方的军力情况,北伐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针。首先以主力指向湖南、湖北战场。同时,为了防止敌人从侧背攻击北伐军,派出两支部队分别警戒江西、福建的敌人,计划在消灭吴佩孚的主力以后,再集中兵力转.向东南各省,消灭孙传芳的军队。最后进入长江以北地区,消灭张作霖的部队。 ——王桧林 主编《中国现代史》 根据材料二,小组讨论的结果是:正确的作战方针。依据是:北伐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针。材料三:针对敌我兵力悬殊的形势,国民革命军在以加伦为首的苏联军事顾问的建议下,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援助,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简史》 根据材料三,小组讨论的结果是:苏联的大力支持。依据是: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援助。材料四:从军队数量说,北洋军阀大大超过了国民革命军。但他们反动腐朽,祸国殃民,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三大派之间矛盾重重,不可能协同作战。 ——王桧林主编 《中国现代史》 根据材料四,小组讨论的结果是:北洋军阀不得民心,各自为战。依据是: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不可能协同作战。材料五:铁军的秘密——留书攻城旁白:叶挺独立团一营接受攻打武昌任务后,全营官兵都很高兴。一位共产党员班长拿着一封信、一包衣服和几元钱,到营部向营长曹渊报.....班长:“我们明天攻城....如果我死了,请把这封信、衣服和钱寄给我母亲。”营长曹渊:“我同你一样不怕死,你的家信和东西不要交给我,可以交给周廷恩书记保管。”书记周廷恩:“我要同你们一起去攻城!”旁白:第一营大部分官兵都和这个班长一样,自动给家里写信,留下自己的物品。第3营官兵在攻城时个个奋勇杀敌,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根据材料五,小组讨论的结果是:广大北伐官兵英勇作战。依据是:第3营官兵在攻城时个个奋勇杀敌,几乎全部壮烈牺牲!.....材料六:“我们为什么能够建立这样的伟大战功呢 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独立团是共产党的军队,因为有了共产党,我们才能成为铁甲。 根据材料六,小组讨论的结果是: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依据是:独立团是共产党的军队。材料七:北伐军出师时,省港罢工委员会组织工人运输队、宣传队、担架队随军出征。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总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的打击;农会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支援北伐战争。 ——《中国近代现代史》 根据材料七,小组讨论的结果是:工农群众大力支持。依据是: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总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源.....农会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支援北伐战争。挑战答题 图3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农民运动发展形势示意图。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B.辛亥革命得到各地响应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D.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 A 阶梯训练,满足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农民运动的中心在哪两个省呢? 湖南、湖北1926年11月——1927年1月,仅3个月的时间,湖南的农协会会员从107万增加到了202万,湖北四个月时间,农协会会员也增加了17万。湖南湖北正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农民运动给了北伐军极大的支持。城市里,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书写了中国工人史上光辉的一页。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进一步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革命运动,为北伐的胜利进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过渡 同学们,我们是否可以提前庆祝国民革命的胜利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五、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发生了什么事? 播放视频 看视频后回答: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命令反动军队和流氓帮派袭击上海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商务印书馆俱乐部蒋介石叛变了革命,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遭到大肆捕杀,几天之内,三百多人被杀,五百多人被捕,五千多人失踪。很快,蒋介石在南京另立政府。7月,汪精卫也背叛了革命,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他们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 学生看图,听老师说史。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所以这一部分内容,以老师讲述为主。国民党右派为什么要叛变革命呢? 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先后背叛革命。……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高涨的工农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 培养学生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分析史实的方法1928年6月,军阀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在皇姑屯火车站。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告“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学生看图,听老师说史。课堂小结 设问:国共第一次合作救中国,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时间轴展示: 师生一起解读回顾小结如下: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的出发,召开了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两党开启了合作之路。在苏联和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校。1926年7月,北伐开始。与此同时,工农革命运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蓬勃发展,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就在革命一路高歌时,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公然背叛革命,国民革命运动最终失败了。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政府在名义上完成了统一。课后预习思考 同学们,面对以蒋汪为首的反革命的疯狂镇压。血雨腥风,中国革命何去何从?生死考验,道路抉择,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走出绝境的呢?期待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揭晓答案。七、教学板书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一、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二、那些年,他们一起发过的誓言1、中共三大2、国民党一大3、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三、那些年,他们一起走过的路1、合作成果一:黄埔军校的创立2、合作成果二:北伐战争四、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1、标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分共会议”2、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完成统一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课堂导学独学部分(自己独立完成)迅速阅读小妙招:带着问题去书中勾画出答案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国共合作的实现》第一和第二自然段,完成信息勾画。中共三大 国民党一大时间 时间内容 内容合作方式 意义2、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国共合作的实现》第三自然段,完成信息勾画。黄埔军校全称创办时间地点总理校长政治部主任意义3、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北伐胜利进军》第一自然段,找出相关信息。目的开始时间总司令军队规模对学(同桌合作完成)同桌合作小妙招:第一步:合作完成填空。第二步:一人读文,一人指图。结合教材第二子目《北伐胜利进军》和《北伐战争形势图》,说出北伐战争的相关信息。1.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 )( )2.北伐的战略方针是:先打( ),再打( ),最后打( )3.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在( )( )4.主要战役有( )战役、( )战役5.英雄军队有( )领导的( )6.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 )流域打到( )流域,震动全国。群学(小组合作探究)小妙招:一读二找三归纳回答提示: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 依据是:问题:结合材料及教材分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一:“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材料二:根据敌我双方的军力情况,北伐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针。首先以主力指向湖南、湖北战场。同时,为了防止敌人从侧背攻击北伐军,派出两支部队分别警戒江西、福建的敌人,计划在消灭吴佩孚的主力以后,再集中兵力转.向东南各省,消灭孙传芳的军队。最后进入长江以北地区,消灭张作霖的部队。——王桧林 主编《中国现代史》材料三:针对敌我兵力悬殊的形势,国民革命军在以加伦为首的苏联军事顾问的建议下,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援助,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简史》材料四:从军队数量说,北洋军阀大大超过了国民革命军。但他们反动腐朽,祸国殃民,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三大派之间矛盾重重,不可能协同作战。——王桧林主编 《中国现代史》材料五:铁军的秘密——留书攻城旁白:叶挺独立团一营接受攻打武昌任务后,全营官兵都很高兴。一位共产党员班长拿着一封信、一包衣服和几元钱,到营部向营长曹渊报.....班长:“我们明天攻城....如果我死了,请把这封信、衣服和钱寄给我母亲。”营长曹渊:“我同你一样不怕死,你的家信和东西不要交给我,可以交给周廷恩书记保管。”书记周廷恩:“我要同你们一起去攻城!”旁白:第一营大部分官兵都和这个班长一样,自动给家里写信,留下自己的物品。第3营官兵在攻城时个个奋勇杀敌,几乎全部壮烈牺牲!材料六:“我们为什么能够建立这样的伟大战功呢 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独立团是共产党的军队,因为有了共产党,我们才能成为铁甲。材料七:北伐军出师时,省港罢工委员会组织工人运输队、宣传队、担架队随军出征。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总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的打击;农会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支援北伐战争。——《中国近代现代史》课堂小结:课后预习思考:同学们,面对以蒋汪为首的反革命的疯狂镇压。血雨腥风,中国革命何去何从?生死考验,道路抉择,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走出绝境的呢?(共25张PPT)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国民党出生日期:1921年7月主要领导:陈独秀社会实践: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格言: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生日期:1894年11月主要领导:孙中山社会实践: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1917年护法运动1920—1922年二次护法格言:救国救民共产党谁能领导国民革命?国共合作一那些年,他们一起发过的誓言中共三大时间内容合作方式国民党一大时间内容意义迅速阅读小妙招带着问题去书中勾画出答案国共合作的实现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二那些年,他们一起走过的路中国革命之所以迟迟不能成功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的革命武装队伍;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革命军是救国救民的军人,诸君都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都担负救国救民的责任。我要求诸君,便从今天起,共同担负这种责任。——孙中山的演说词合作成果一:创立黄埔军校黄埔军校 全称创办时间地点总理校长政治部主任意义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5月广州黄埔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迅速阅读小妙招带着问题去书中勾画出答案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在他的遗言中留下了7个醒目的大字:和平、奋斗、救中国!号召:同志要继续努力,完成革命大业。合作成果二: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蒋介石国民革命军 10万人PK北伐对象兵力75万人1.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 )( )2.北伐的战略方针是:先打( ),再打( ),最后打( )3.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在( )( )4.主要战役有( )战役、( )战役5.英雄军队有( )领导的( )6.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 )流域打到( )流域,震动全国。同桌合作小妙招第一步:合作完成填空第二步:一人读文,一人指图回答提示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依据是:材料一:“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国共团结合作小妙招一读二找三归纳材料二:根据敌我双方的军力情况,北伐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针。首先以主力指向湖南、湖北战场。同时,为了防止敌人从侧背攻击北伐军,派出两支部队分别警戒江西、福建的敌人,计划在消灭吴佩孚的主力以后,再集中兵力转.向东南各省,消灭孙传芳的军队。最后进入长江以北地区,消灭张作霖的部队。——王桧林 主编《中国现代史》正确的作战方针材料三:针对敌我兵力悬殊的形势,国民革命军在以加伦为首的苏联军事顾问的建议下,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援助,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简史》材料四:从军队数量说,北洋军阀大大超过了国民革命军。但他们反动腐朽,祸国殃民,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三大派之间矛盾重重,不可能协同作战。——王桧林主编 《中国现代史》苏联的大力支持北洋军阀不得民心,各自为战材料五:铁军的秘密——留书攻城旁白:叶挺独立团一营接受攻打武昌任务后,全营官兵都很高兴。一位共产党员班长拿着一封信、一包衣服和几元钱,到营部向营长曹渊报.....班长:“我们明天攻城....如果我死了,请把这封信、衣服和钱寄给我母亲。”营长曹渊:“我同你一样不怕死,你的家信和东西不要交给我,可以交给周廷恩书记保管。”书记周廷恩:“我要同你们一起去攻城!”旁白:第一营大部分官兵都和这个班长一样,自动给家里写信,留下自己的物品。第3营官兵在攻城时个个奋勇杀敌,几乎全部壮烈牺牲!广大北伐官兵英勇作战材料六:“我们为什么能够建立这样的伟大战功呢 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独立团是共产党的军队,因为有了共产党,我们才能成为铁甲。”——《叶挺传》材料七:北伐军出师时,省港罢工委员会组织工人运输队、宣传队、担架队随军出征。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总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的打击;农会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支援北伐战争。——《中国近代现代史》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工农群众大力支持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农民运动发展形式示意图。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B.辛亥革命得到各地响应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D.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A地区 时间 人数湖南 1926.11——1927.1 107万——202万湖北 1926.7——1926.11 3万——20万工人运动: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书写了中国工人史上光辉的一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命令反动军队和流氓帮派袭击上海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商务印书馆俱乐部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1927年7月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思考:国民党右派为什么要叛变革命?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先后背叛革命。……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中国历史》八年级上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告“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1928年6月,军阀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在皇姑屯火车站。张学良改易旗帜国共第一次合作救中国,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1923年6月1924年5月1926年7月1927年4月1928年12月1927年7月中共三大北伐战争开始国共合作破裂东北易帜名义上统一黄埔军校分共会议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国共合作开始南京政府四一二政变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面对以蒋汪为首的反革命的疯狂镇压,血雨腥风,中国革命将何去何从?生死考验,道路抉择,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走出绝境的呢?课后预习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media2.wmv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导学案.doc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教学设计.doc 国民革命歌(1)定.mp3 国民革命歌(2)定.mp3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