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德强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学年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德强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学年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德强高中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学年 历史试题
答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据史料记载,周成王弟弟唐叔虞被分封在山西,建立晋国,接受的指令是:必须尊重当地夏人的文化传统和土著戎人的风俗习惯。周公儿子伯禽被分封在鲁国,那是奄人的居地,鲁国就有“社”与“奄社”并存的现象。据此可推知,分封制的推行
A.促进了西周文化的多元化
B.削弱了周王室的权威
C.推动了王室直接管理地方
D. 加强了地方的自主性
2.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一书中指出:“严格地说封建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在符合这些要素的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
A.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B.用森严的礼乐制度强化封建君主专制
C.血缘关系是维系国家统治的重要支柱
D. 小农经济是封君统治的主要经济基础
3.西汉时,刺史“以小制大”,监察地方,东汉继承了这一制度。 东汉灵帝年间爆发黄巾起义,四方多事,朝廷选派重臣出任刺史,称“州牧”,掌一州的军事、财政、民政大权。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监察区“州”变成一级行政机构
B.形成路、州,县三级制度
C.东汉皇帝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
D. 出现宦官与外戚交替专权局面
4.图2为史籍中关于唐代官员的出身与科第实绩的详细统计文单位:人。据图中信息可得出的结论是,唐代
A.社会阶层的流动日益频繁
B.科举制受到现实的制约
C.门第依然是选官主要标准
D.寒门子弟不受政府重视
5.汉初,统治者“除挟书律’,制礼作乐,设立儒学博士,谥号中加“孝”。这反映出汉初
A.儒学治国功能受到重视
B.儒学独尊地位得到巩固
C.统治阶级推崇儒道互融
D.统治阶级调整治国政策
6. 757年,李白作诗《永王东巡歌》,在永王割据失败后被捕入狱。因郭子仪等人以天下动荡、不宜大动干戈为由为他求情,免于一死,流放夜郎。两年后,朝廷因旱灾大赦天下,李白得以重获自由身,从长江一路疾驰而下,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这体现了唐朝
A.法律理念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B.纲常伦理道德得到强化
C.盛唐时期边塞诗人英武豪放
D.司法审判深受佛道影响
7.明朝前期,内阁“不过文学侍从”、“其重亦止于票拟”。到万历年间,内阁阁臣“虽无宰相之名,实有赞襄之责”“举天下国家之务,无巨无细,有一不问阁臣者乎”。这表明明朝内阁
A.实现了朝廷内部权力再分配 B. 逐渐掌握了决策权
C.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D.直接秉承皇帝旨意
8.清朝考核制度规定:凡京察三品以上官员和各省督抚,先行自陈,然后经吏部、督察院查实,题列引见,以备敕裁;大计自最基层的州县起,经抚道司到督抚,最后呈交吏部。这说明清朝考核制度
A.注重道德评判 B.流程相对严密 C.彰显政府职能 D.便于人才选拔
9.约公元前494年,斯巴达国王克列奧美涅斯已因未能攻占阿哥斯而遭到监察官审判。约公元前506年,斯巴达人规定两个国王中只能一王出征,还必须有两名监察官随行。此外监察官和国王还要每月交换一次誓
言。由此可知,古希腊城邦斯巴达的寡头政治
A.监察官是国家元首 B.国王有名无实 C.实质上是君主专制 D.具有民主色彩
10.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注释《十二铜表法》时曾指出:“最著名之《十二铜表法》包括两个法令,其中之一是消除任何为个人利益而违反法律的行为,另一个则是禁止判决罗马公民以死刑,唯在公民大会的除外。”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A.代表了贵族意志 B.彰显了个大利益至上 C. 维护了公民利益 D. 促进了民主政治建设
11.有学者指出,公元前5世纪中期,一个雅典公民担任议事会主席的机会比一个人掷出骰子的某个点数的概率都要大。雅典的公民中每年大概有四分之一以上有过听审经历。这说明
A.民主选举具有很大随意性
B.公民广泛参与国家管理
C.直接民主的弊端逐渐显现.
D.雅典民主政治正式确立
12.19世纪后期以来,西方国家大多规定:文官不得参加党派政治活动和捐助政党活动经费,不得参加竞选和兼任议员。该规定
A.消除了文官队伍的贪污腐败 B.推动了政治和管理分离
C.降低了文官制度的权威地位 D.导致了文官人数的膨胀
13. 1215年,英国《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裁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这一规定体现了
A.剥夺王权的治国理念B.权力分割的立宪思想
C.控制权力的法治精神D.自由平等的政治传统
14.威廉取得王位后,依靠辉格党把英国拉进了欧洲大陆的争霸战争,成为反法同盟的主要力量。1702 年安妮继承王位后,出于个人的好恶解除了大批辉格党人的职务,代之以托利党人担任要职,使得反法战争难以顺利进行。这- .现象说明当时的英国
A.国王仍然是国家权力中心B.君主立宪制度有待完善
C.殖民霸主地位得以维护D.议会政党制度正式形成
15.托克维尔曾这样评价美国最高法院:行政权依靠他们去抵制立法机构的侵犯,而立法机构四则依靠他们使自已不受行政权的进.攻.....保守派依常他们抵制民主派的放纵,民主派则依靠他们去抵制保守派的顽固。”由此可知,美国最高法院
A.消除了各派之间的矛盾B.维护了民众的利益
C.旨在限制行政权的滥用D.维护了权力制约体制
16.二战时期,演讲出色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实施“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过程中,曾遭到英国上议院的极力反对,但口吃的国王乔治六世坚定支持丘吉尔,正因为得到国王的支持,才使整个国家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
A.国王与内首相共同进退B.君主立宪原则时常被打破
C.战时的国王行使独裁大权D.国王的政治作用不可忽视
17.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退还国会复议,如国会在规定期限(10天)届满之前休会,总统就可以把法案搁置不理,装进自己的口袋,使法案自行无效,这就是所谓的口袋否决权,据统计,历届美国总统使用这种特殊的否决方式700次以上。这一规定体现了
A.权力制衡体制遭到破坏B.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
C.总统实际权力大于国会D.总统与国会矛盾激化
18.宗教改革时期,为抵御新教的攻势,罗马天主教会成立了耶稣会。该组织主要从事传教和教育,扩大天主教的影响,反对追逐世俗权力;提倡道德自律,注重科学和艺术素养,重视将人教育成有责任感的公民。耶稣会的这些做法
A.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B.着力于天主教世俗化
C.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D.引发西欧的思想解放
19.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涉及上帝观、自然观和人性观三个层面的重大转变,都直接或间接地为近代科学之树的破土而出松动了土壤,输送了营养。其含义是指宗教改革
A.为近代科学发展消除了体制障碍
B.为近代科学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C.从根本,上消除了科学与宗教对立
D.直接呼唤了科学革命时代的到来
20.有学者指出,作为社会近代化的产物,北洋政府时期推行的文官考试法令把经义作为应试人员的必考科目,并且限定只有男子才能参与考试。该学者意在说明北洋政府时期推行的文官考试法令
A.完全违背了时代发展潮流B.内容与形式存在背离现象
C.重视借鉴中国的传统文化D.阻碍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21.民国初年,出现了人们竟相从政参政的热潮,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在一些城市中“今日开会,明日结社,不日男女平权,即日财产平等”。对以上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A.政局变动增强了民众参政意识B.是对议会斗争道路的成功尝试
C.体现了改良与革命的方式之争D.违背民主精神并导致军阀割据
22.1934 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是没有选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1940年,在政权的人员分配方面,毛泽东指出“给中间派以三分之一的位置”。这一变化旨在
A.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B.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C.扩大民主政治的基础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3.据调查,解放初的农村村干部多是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多是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新时期选拔大学生当村官成为一个新动向。这些变化说明
A.宗法世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B.社会需求影响农村干部任用
C.经济地位决定农村干部身份D.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
24.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央政府根据现实国情的变化确立了不同的乡村治理体制,继而选择与乡村治理体制相适宜的农村基层干部选任方式,充分吸纳农村基层干部为国家政权建设所用。这一方式的实行
A.推动了农村自治的进行B.完善了基层干部的选拔方式
C.保证了基层社会的稳定D.改变了国家政权的组织结构
2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55年到1957年的两年多时间里,制定并颁布了一批适应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的法律、法令。国务院及所属部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也发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可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推动了我国法制建设B.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开启了政治民主进程D.增强了民主的广泛性
26.1953 年《选举法》规定: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 2010年春修订后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1: 1。代表名额比例的变化
A.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比较完善B.说明民主化进程得到进一步加快
C.反映出城镇化发展对政治的影响D.折射出我国农村与城市的平等发展
27.德国历史学家马克斯●韦伯根据政治权力与威势的来源,提出政治权威三类型学说:一.是传统型权威,二是超凡魅力型权威,三是法理型权威. 20世纪末,中国“法理型权威”的具体表现是
A.依法治国 B.从严治党 C.提倡人权 D.执政为民
28.在14世纪的罗马法复兴运动中,法国一度成为“评论法学派”的中心。16世纪,“人文主义法学派”活跃于法国。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德斯鸠、卢梭等促成了法典编纂运动的兴起。这反映了在法国法律形成过程中
A.法官的地位突出B.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
C.法学家扮演主角D.贯彻资产阶级民法原则
29.英国曾于1855年、1870 年两次颁布法令,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主持文官考选,文官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1883年的《美国文官法》也规定: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力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由此可知,当时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相同目的是
A.保证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B.完善欧美国家的政党政治
C.杜绝官 员权力滥用与腐败D.彰显选拔公正与社会公平
30.1983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对宪法第十一条增加内容:“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这一规定
A.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B.明确了发展市场经济的目标
C.为依法治国奠定了法律基础D.有利于改变原有的产业结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
31. (20分) 法律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 贵族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利于贵族随意处置百姓,增加专制的恐怖和神秘。郑国子产根据已有刑法重新编订了三种刑法,在公元前536年“铸刑书”,把惩治犯罪的刑律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向社会公布;让百姓明白法与非法的界限,知道犯法会得到怎样的处罚。结果,社会治理透明度增加,犯罪案件减少了。
公元前452-前450 年,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下,古罗马先后编订出十二个法表,镌刻在青铜牌上,公布于罗马广场,即《十二铜表法》。该法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在后世的岁月中,它虽经多次修订,但始终是古罗马的基本法。
材料二近代以来, 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启蒙思想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杈、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在法律内容上,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在司法实践中,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独立、专业的律师为被审判者提供辩护,可以减少法官对法律的误读;从普通民众中产生陪审团,参与案件审理和判决,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西方法律制度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1)根据材料- -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郑国子产“铸刑书”与古代罗马编订《十二铜表法》相似的社会背景与共同的历史价值。(8 分)
(2)阅读材料二,概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分析其时代背景。(12 分)
32. (20分)英美两国是最早实行文官培训制度的国家,他们的文官培训制度给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 世纪以后,随着政府规模与责任的增大,特别是文官职业化趋势的发展,对文官进行培训成为美国联邦政府文官管理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1917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史密斯一休斯法案》。 这一法律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进行了由联邦政府出资对文官进行职业培训的尝试,并从此开始了美国联邦政府文官培训管理与建立培训制度的历程。此时,美国工业领域正在兴起一场“科学管理”运动,为现代工业的生产与管理提出了极富效率的方法与原则,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果。这使一些长期关注文官制度改革的人看到了“官僚体系采用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并将其应用于文官管理之中”的重要性。美国文官培训工作得到了包括联邦政府在内的社会诸多方面的关注写重视。在借鉴英国文官培训经验的基础上,美国联邦政府做出了一些较为具体的准备性工作,推动文官培训活动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为二战后培训制度的完善与推广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石庆环《美国联邦政府文官培训制度的历史考察》等
材料二进入 20世纪之后,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普遍重视文官培训工作。英国文官培训包括一般性的行政管理知识与行政技术,也有政策执行和制定所需的基本能力。其核心目的是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培训方式灵活多样,既有专家、学者指导下的系统性培训,还有自己指定教材、独立阅读资料的自学。通过制定《就业与训练法》等相关法律,政府将文官培训作为一个专门领域进行了具体规定。鉴于通才型文官难以造应国家发展的需要,英国强化和提高专业技术性文官的地位,培训多注重政治、法律等基础知识。文官
培训工作不再由政府垄断,而多借助社会力量完成。在美国,效率成为驱动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价值取向。文官培训课程涉及法律、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包括在岗培训、岗位轮换、案例研究等培训方式。政府通过政令或立法的方式为文官培训活动提供了严格的立法保障。美国坚持以培养专家型文官为导向,注重提高文官的专业技能,强调文官独特工作领域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和专门知识的虽然各类大学和私营机构的培训工作有一定的自主空间,但政府拥有文官培训活动的最终决定权,掌握“文官培训总方案的设计和总预算的
下拨以及使用”。两国文官培训活动均取得显著成效。对20世纪的代以来的中国公务员培训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摘编自贯料《20世纪英美文官培训发展与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前期美国文官培训活动兴起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英美文官的培活动的相同点。(6 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英美文官培训活动对当的中国公务员培训的启示。(6分)
德强高中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学年历史答案
1-5 ACABA 6-10 ACBDC 11-15 BBCBD 16-20 DBCBB 21-25 AABCA 26-30 BADAA
31.答案:(1)背景:社会制度转型,冲击传统秩序;贵族曲解法律,社会矛盾尖锐。(4分)
历史价值:成文法按律量刑体现了法律的公开透明;它们的法治观念及实践对后世的法制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4 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基本特征:继承传统法律思想,融合启蒙思想;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并相互制衡;注意保护个人权利,坚持程序公正,实行律师辩护制度;保护私有财产,维护资产阶级利益。(6 分,答出三点即可)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确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促进了公民权利
观念的发展。(6 分)
32. (1) 兴起原因:文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备奠定了文官培训的基础;美国联邦政府的大力支持;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文官队伍建设的迫切要求: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科学管理"运动的蓬勃发展,社会大众要求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受到英国文官改革的影响。(8分,答出四点即可)
(2)相同:都坚持培训目标的有效优先原则;都强调培训内容上的综合广泛性;都注重培训方式上的灵活多样化;都为文官培训活动提供立法保障。(6分,答出三点即可)
(3)启示: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培训理念,积极探索公务员培训的新举措和新途径;整合政府与社会元的培训资源,完善培训机制,构建起多元交叉的公务员培训网络;加强公务员培训相关立法,为公务员培训的规范化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应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基本原则,加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扩展培训内容的范围与领域;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公务员参加培训的兴趣和效果。(6分,答出三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