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人教版九年级化学6.3.2 一氧化碳问题思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组成、结构比较?新知导入6.3.2 一氧化碳性质:性质上存在很大差异结构:1个CO分子比1个CO2分子少1个氧原子[分子构成不同]二氧化碳分子一氧化碳分子组成:都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元素相同]12记得一氧化碳可燃性和还原性、还原性。学习目标记得一氧化碳的用途。6.3.2 一氧化碳3知道一氧化碳有毒,并懂得如何防止煤气中毒。新知学习6.3.2 一氧化碳环节一 生活中认识一氧化碳的性质新知学习6.3.2 一氧化碳思考:煤炉中有哪些物质及化学变化?2CO + O2 2CO2点燃C + O2 CO2点燃2C + O2 2CO(O2不足)点燃C + CO2 2CO高温新知学习环节一 生活中认识一氧化碳的性质6.3.2 一氧化碳新知学习小结1: CO的可燃性2CO + O2 2CO2点燃现象:反应方程式:用途:产生蓝色火焰,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作燃料6.3.2 一氧化碳新知学习6.3.2 一氧化碳[实验探究] CO有毒 实验验证新知学习6.3.2 一氧化碳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变色血 液小 鼠晕倒CO性质有毒新知学习6.3.2 一氧化碳知识拓展 一氧化碳使中毒的机理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很难再与氧气结合。新知学习6.3.2 一氧化碳实验分析变色血 液:小 鼠:晕倒有毒实验现象CO性质金鱼:无恙难溶于水新知学习6.3.2 一氧化碳实验分析新知学习6.3.2 一氧化碳学以致用冬天在房间内用煤或木炭取暖时如何防止煤气中毒?保证氧气(空气)充足,使木炭充分燃烧。安装烟囱,一氧化碳报警器(传感器)。开窗通风.........反应:装置:操作:新知学习6.3.2 一氧化碳环节二 从组成和结构预测CO的性质CO问题:哪一个是CO2的分子模型?哪一个是CO的分子模型?CO2碳原子氧原子新知学习6.3.2 一氧化碳实验探究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新知学习6.3.2 一氧化碳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化学变化①黑色固体变红色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 ↓+H2OCO+ CuO Cu + CO2Δ结论:一氧化碳能跟氧化铜反应, 生成铜和二氧化碳.CO CO2新知学习6.3.2 一氧化碳环节二 从组成和结构预测CO的性质2CO+O2 2CO2点燃CO+ CuO Cu +CO2Δ可燃性还原性夺得氧 失去氧有还原性 有氧化性作还原剂 作氧化剂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CO新知学习6.3.2 一氧化碳环节三 认识CO的用途CO组成结构产生性质用途?新知学习6.3.2 一氧化碳环节三 认识CO的用途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3CO+ Fe2O3 2Fe +3CO2高温炼铁高炉示意图1.冶炼金属新知学习6.3.2 一氧化碳环节三 认识CO的用途2.用作燃料水煤气、焦炉煤气、高炉煤气的主要成分中都含有CO。2CO+O2 2CO2点燃新知学习6.3.2 一氧化碳环节四 比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异同COCO2组成结构产生性质用途新知学习6.3.2 一氧化碳环节四 比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异同COCO2碳原子氧原子不同物质不同分子宏观同:异:宏观同:异: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相同碳元素质量分数不同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不同新知学习6.3.2 一氧化碳环节四 比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异同组成与结构决定体现性质导致分子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CO2 CO化学 性质 不同 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 可燃性与水反应 一般不能和水反应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 不能和石灰水反应高温下,与碳单质反应 还原性新知学习6.3.2 一氧化碳环节四 比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异同2CO+O2 2CO2点燃Ca(OH)2+CO2=CaCO3↓+H2OCO+ CuO Cu + CO2ΔH2O+CO2=H2CO3CO2+ C 2CO高温课堂小结一氧化碳能够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可用作燃料。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常用于冶炼金属。一氧化碳有毒性,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6.3.2 一氧化碳链接中考课堂演练1.(2018年广西百色)除去CO2中少量的CO的实验方法是( )A.点燃 B.通入澄清的石灰水C.通入灼热的氧化铜 D.通入水中C6.3.2 一氧化碳链接中考课堂演练2. (2019年广西百色)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①一氧化碳 ②活性炭 ③氯化钠 ④聚乙烯 ⑤维生素 ⑥氢氧化铝。按要求填空(填序号):(1)属于有毒气体的是 ;①6.3.2 一氧化碳链接中考课堂演练6.3.2 一氧化碳3. (2020年广西百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及操作A CO2(CO) 空气中点燃B N2(O2) 通过灼热的铜网C Cu(NO3)2溶液(FeCl2) 加足量的铜粉、过滤D KCl溶液(CaCl2) 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B链接中考课堂演练6.3.2 一氧化碳4. (2021广西百色)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烟草B.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对身体无害C.冬天用木炭烤火取暖时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D.如果遇到火灾,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B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6.3.2一氧化碳》同步练习[基础不倒翁]1.抽烟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其中易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一种有毒物质是( )A.一氧化碳 B.尼古丁 C.焦油 D.二氧化碳2.下列物质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均不与氧化铜反应的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木炭 D. 氢气3.下列对一氧化碳的认识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B.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C.一氧化碳的排放会污染空气 D.室内烧炭时放一盆水可防止一氧化碳中毒4. 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都是气体,都难溶于水 B. 都能与氧化铜反应C. 都可由碳与氧气反应得到 D. 都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应5.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接近,有毒,难溶于水。则收集一氧化碳的方法是(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C.向下排空气法 D.排水法6.CO与CuO反应的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证明CO有还原性的实验依据是:① ;② 。(2)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3)图中酒精灯的作用是 和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任写一个)。 (4)图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能力过山车]6.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O→H2CO3 B.co2→co C. c→CO D.CO→CO27. 下列关于 CO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组成:元素组成相同,分子构成也相同B.性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且都有毒C.用途:都可用来灭火和作化工原料D.转化:在一定条件下CO和CO2可相互转化8.下列操作可以鉴别空气、氧气和一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A.观察气体的颜色 B.闻气体的气味C.插入燃着的木条 D.倒入澄清石灰水9.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可将混合气体通过( )A.水 B.灼热的炭层 C.石灰水 D.灼热的氧化铜10.已知甲酸(HCOO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浓硫 酸混合加热的反应为:HCOOH ═ CO↑+H2O 。实验室可利用下图装置制取 CO并还原CuO.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酸发生了 反应(填反应类型)(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 目的是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 :① ②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中考体验区]11.(2018年广西百色)除去CO2中少量的CO的实验方法是( )A.在空气中点燃B.通入澄清的石灰水C.通入灼热的氧化铜D.通入水中12.(2019年广西百色)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①一氧化碳 ②活性炭 ③氯化钠④聚乙烯 ⑤维生素 ⑥氢氧化铝。按要求填空(填序号):(1)制糖工业用于脱色的是 ;(2)属于有毒气体的是 ;13. (2020年广西百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及操作A CO2(CO) 空气中点燃B N2(O2) 通过灼热的铜网C Cu(NO3)2溶液(FeCl2) 加足量的铜粉、过滤D KCl溶液(CaCl2) 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14.(广西桂林市)导致人“煤气中毒”的物质是( )A.氮气 B.氧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15.(广西防城港市)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活性炭、金刚石都具有吸附性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有毒气体D.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16.(吉林长春市)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1)石墨具有优良的 性,可用作干电池的电极。(2)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主要反应是 ,其中CO发生了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3)CO2和CO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写出CO2转化为CO的化学方程式: 。17. (2021广西百色)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烟草B.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对身体无害C.冬天用木炭烤火取暖时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D.如果遇到火灾,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6.3.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练习(第2课时)参考答案[基础达标]1.烟草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其中易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一种有毒物质是( A )A.一氧化碳 B.尼古丁 C.焦油 D.二氧化碳2.下列物质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均不与氧化铜反应的是( B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木炭 D. 氢气3.下列对一氧化碳的认识错误的是( D )A.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B.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C.一氧化碳的排放会污染空气D.室内烧炭时放一盆水可防止一氧化碳中毒4. 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常温下都是气体,都难溶于水 B. 都能与氧化铜反应C. 都可由碳与氧气反应得到 D. 都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应5.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接近,有毒,难溶于水。则收集一氧化碳的方法是( D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C.向下排空气法 D.排水法6.CO与CuO反应的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证明CO有还原性的实验依据是:① 黑色固体变红色;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CuO 。(3)图中酒精灯的作用是 加热氧化铜 和 点燃尾气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任写一个)。 (4)图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检验并除去二氧化碳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a(OH)2===CaCO3↓+H2O 。[能力提升]6.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A.CO→H2CO3 B.co2→co C. c→CO D.CO→CO27. 下列关于 CO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组成:元素组成相同,分子构成也相同 B.性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且都有毒C.用途:都可用来灭火和作化工原料 D.转化:在一定条件下CO和CO2可相互转化8.下列操作可以鉴别空气、氧气和一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C )A.观察气体的颜色 B.闻气体的气味C.插入燃着的木条 D.倒入澄清石灰水9.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可将混合气体通过( C )A.水 B.灼热的炭层 C.石灰水 D.灼热的氧化铜10.已知甲酸(HCOO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的反应为:HCOOH ═ CO↑+H2O 。实验室可利用下图装置制取 CO并还原CuO.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酸发生了 分解 反应(填反应类型)(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 目的是 防止CO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爆炸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 :① 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 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 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污染空气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考链接]11.(2018年广西百色,改编)除去CO2中少量的CO的实验方法是( C )A.在空气中点燃 B.通入澄清的石灰水C.通入灼热的氧化铜 D.通入水中12. (2019年广西百色)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①一氧化碳 ②活性炭 ③氯化钠④聚乙烯 ⑤维生素 ⑥氢氧化铝。按要求填空(填序号):(1)制糖工业用于脱色的是 ② ;(2)属于有毒气体的是 ① ;13. (2019年广西百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B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及操作A CO2(CO) 空气中点燃B N2(O2) 通过灼热的铜网C Cu(NO3)2溶液(FeCl2) 加足量的铜粉、过滤D KCl溶液(CaCl2) 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14.(广西桂林市)导致人“煤气中毒”的物质是( C )A.氮气 B.氧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15.(广西防城港市)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活性炭、金刚石都具有吸附性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有毒气体D.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16.(吉林长春市)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1)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 性,可用作干电池的电极。(2)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主要反应是, ,其中CO发生了氧化(填“氧化”或“还原”)反应。(3)CO2和CO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写出CO2转化为CO的化学方程式: 。17. (2021广西百色)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B ) A.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烟草B.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对身体无害C.冬天用木炭烤火取暖时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D.如果遇到火灾,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3CO+Fe2O3 2Fe+3CO2高温燃CO+CuO Cu+CO2△燃CO+CuO Cu+CO2△燃3CO+Fe2O3 2Fe+3CO2高温燃C+CO2 2CO高温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3.2一氧化碳.pptx 6.3.2一氧化碳同步练习.doc CO+CuO.mp4 CO的毒性.mp4 一氧化碳燃烧.mp4 煤气中毒.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