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件(共29张PPT)+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件(共29张PPT)+素材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九年级历史下同步(部编版)
新课导入
1.通过概念解读等方式,了解“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
2.通过材料研读等方式,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3.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和相关战役的学习,了解世界大战对人类文明的破坏和战争的残酷性,以史为鉴,认识到和平的可贵。
学习目标
下列图表反映出什么问题?
各国经济实力与所占殖民地成反比。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
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战爆发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漫画)
“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
“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1.根本原因
探究新知
三次王朝战争,德国完成统一(1871)
德国统一,虽然制定了《德意志帝国宪法》,但是保留了较多的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和封建专制残余。
为什么德国比美国表现出更强的侵略性?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1.根本原因
联系各国的利益需求,想一想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性质是什么?
一个国家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A nation has no permanent enemies and no permanent friends,only permanent interests)
——英国首相帕麦斯顿
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突尼斯问题
争夺巴尔干



世界市场、殖民地
普法战争后果
巴尔干问题



1882年
1879年
1904年
1907年
2.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奥匈帝国 俄国
英国无畏号战列舰队
德皇威廉二世检阅军队
疯狂扩军备战
德国每建造一艘战列舰,英国必须建造两艘。
——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
1914年
1880年
36万
52万
51万
91万
42万
89万
22万
35万
26万
36万
79万
135万
同盟国和协约国常备军人数
2.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一战前的巴尔干半岛
地理位置重要
民族关系复杂
局势加速恶化
塞尔维亚族
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
德国
需求帮助
跃跃欲试
加速军事集团的形成与扩大
3.巴尔干半岛是个火药桶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在德国的大力支持下,奥匈决定在邻近塞尔维亚边境的波斯尼亚萨拉热窝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这次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出动了两个兵团,斐迪南夫妇决定亲自前往萨拉热窝巡视。
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这一事件成为一战导火索。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进程
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探究新知
刺杀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刺杀行动性质上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义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
启示:暗杀等恐怖主义行为不是反抗侵略的正义和正确的行为,在任何时候都应坚决反对一切恐怖主义活动。
你怎么看待普林西普这一行为?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进程
畅所欲言
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会爆发吗?
萨拉热窝事件突发,奥匈帝国王储被刺身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火燃遍全球30多个国家,约15亿人陷入灾难的深渊。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会爆发吗?
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掀起战争。所以即使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依然会爆发。只是,突发事件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催化了战争的爆发。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进程
合作探究
1914.7.28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
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意大利等
交战国
德国威廉二世
(1859—1941)
现在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全国总动员。
沙俄尼古拉二世
(1868—1918)
1914年8月8日,沙俄米留可夫议会演讲:“这个敌人一心要把我们挤掉,以走上统治世界的道路。……我们要为我们的祖国不受外国侵略而斗争,为欧洲和斯拉夫民族不受日耳曼人统治而斗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进程
2.爆发
西线:
英法 vs 德
南线:
塞尔维亚vs奥匈
东线:
俄 vs 德、奥匈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进程
3.进程
欧洲战场三条战线
世界大战
非洲战场
亚洲日军侵占青岛
欧洲海战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进程
3.进程
马恩河战役
英法联军同德军展开一场大会战,双方投入兵力达150万,结果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双方转入阵地战
索姆河战役
英法联军同德军展开一场会战,英军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
日德兰海战
英德两国海军在日德兰海面上展开一场海战。结果德国没有打破英国的封锁
法德展开的一场会战双方投入兵力100万伤亡70万。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
凡尔登战役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进程
3.进程
欧洲主要战役
凡尔登战役——“绞肉机”(西线)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这次决定性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帝国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进程
3.进程
凡尔登战役
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战
一战参战美军达200万
华工远赴欧洲
华工搬运物资
德国的无限制潜水艇战
导致美国商船受损
大大增强协约国的力量
14万华工,3万人牺牲
为协约国胜利作出巨大牺牲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进程
3.进程
1918年苏俄退出一战
1918年3月3日,苏俄与同盟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
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进程
3.进程
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与德国代表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厢里签订了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停战协定
福煦
魏刚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进程
4.结果
材料关于一战中三种势力参战以及一战性质的评价是否正确 为什么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1.性质
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奥匈帝国和德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者,应该表扬。因而,一战从整体上来说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
战争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探究新知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1914.7—1918.11)
参战国家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约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伤亡人员 3000多万,其中死亡1000万
经济损失 1800多亿美元
(1)给人类带来沉重灾难,世界经济遭受沉重破坏。
大量杀伤力新式武器的使用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2.影响
法国战机
德国马克沁重机枪
德国重炮
英国坦克
德国潜水艇
1918英国航空母舰(世界第一艘)
战争
科技
战争客观上推动科技发展
新式武器加剧了战争灾难
科技是把双刃剑,合理利用科技
2.影响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在一战期间,英国失去了1/4的对外投资,法国失去了1/3的对外投资,德国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英国丧失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美国在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日本经济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这次大战使四大帝国——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奧匈帝国、土耳其帝国先后土崩瓦解。在革命运动的冲击下,在这几大帝国的废墟上,诞生了德意志、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芬兰和土耳其等资产阶级共和国。俄国,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2)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美日力量崛起。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2.影响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材料一 在一战中,数以百万计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作为士兵或劳工加入战争,这使他们能够利用在战争中所熟习的军事装备和最新技术去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者;另一方面,由于战争供应的需要和忙于相互厮杀,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材料二 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在1918年写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2.影响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课堂小结
(2021·甘肃天水)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的事件是( )
A.三国同盟的形成 B.三国协约的建立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C
(2021·江苏盐城)某战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百万入,故有“绞肉机”“屠场”之称,这场战役发生在( )
A.萨拉热窝 B.凡尔登 C.斯大林格勒 D.珍珠港
B
课堂练习
(2021·四川攀枝花)1914年9月,协约国的生铁、钢、煤等重要军需品产量均落后于同盟国,到1917年却都大幅超过同盟国。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意大利背弃同盟国集团 B.协约国突破工业技术
C.十月革命爆发俄国退战 D.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
D
(2021·四川绵阳)一战期间,大量青年参战导致劳动力短缺,于是法国在华招募15万华工。在此背景下,蔡和森、邓小平等青年踏上了赴法“勤工俭学”之路。这一行动( )
A.提升了法国的技术水平 B.扩大了中国青年的视野
C.改变了欧洲战场的走势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