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汉文读物的特质
①一切用汉字“写”成的读物,都称为汉文读物。汉文读物既具有一般读物的基本性质,又有其特质。
②汉文读物有着悠远的历史源流。从甲骨文算起,汉字已有3500年以上的历史了。其间汉文字体虽几经变易,都没有出现断代情况,更没有产生新的文字系统。正因如此,历代典籍得以流传并保留至今。
③汉文读物有明显的符号简约性。汉文读物能用最少的文字负载最大的信息量。相同内容的一篇文章,汉文要比拼音文字篇幅小得多;同一本著作,拼音文字的书要比汉文的书厚许多。在联合国使用的五种工作文字文件中,汉文读物总是最薄的一种。在语义信息量相当的条件下,一个汉字字符所含的语义信息量相当于3.7个英文字符所含的信息量。
④汉文读物比起拼音文字更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它会使阅读者的读解形象生动,意趣盎然。例如,看到“萤雪”一词,有的阅读者会联想到车胤以萤火虫的微光照书夜读和孙康映着雪光读书的情景。这样的联想无疑会拓宽思维的广度和加深理解的程度。
⑤汉文读物在形式上有独特的审美性。首先,汉字形体的图像性先天具有一种审美基因。加之书写工具的不同,笔墨运用的变化,布局结构的安排等,使字体显得千姿百态,神采飞扬,气韵生动。其次,有的汉文读物具有句式整齐的特点。相邻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短语、句子,如果结构类型相同,字数相等,就会形成平行、整齐的句式结构,看上去悦目,使人产生一种句式均齐的美感。再次,汉语有很强的节奏和韵律。如果利用押韵、叠音、双声、叠韵、反复等手段,让相同的声母或韵母有节律地重复再现,在听感上就会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婉转的音乐美。
⑥汉文读物魅力独具,已恩哺千年,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它也必将惠泽万世。
(选文有改动)
1.简要概括汉文读物具有哪些特质?
2.从第②段看,历代典籍得以流传并保留至今的原因是什么?
3.分别指出下面三句话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从甲骨文算起,汉字已有3500年以上的历史了。(_______)
(2)汉文读物比起拼音文字更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_______)
(3)例如,看到“萤雪”一词,有的阅读者会联想到车胤以萤火虫的微光照书夜读和孙康映着雪光读书的情景。(_______)
4.第4段中“萤雪”一词能使人产生联想,请你再写出一个词语,并简述由此联想到的情景。
词语:__________
联想: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漫话古琴
①古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高的乐器。它位列“琴棋书画”之首,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重要工具;也是他们寄情山水,物我两忘的重要媒介。
②古琴历史悠久,是汉民族最早的拨弦乐器,自古“琴”为其特指。据文献记载,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已把古琴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重要场合。《诗经》中已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妻子好合,如鼓瑟琴”等诗句,说明古琴在那时就已比较普及了。
③古琴形制的基本组成是一个扁长形音箱,它头大尾小,宽六寸,厚二寸,长三尺六寸五,由两块中空的木板粘合而成。琴面呈拱形凸起,琴底为方形平面。七根琴弦通过岳山架在面板上,一弦外嵌有十三个徽点。古琴形制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象征意义。例如琴面圆形,象征天;琴底方形,象征地。琴长象征三百六十五天。形制各部分的命名也用意深远:有的从空间角度命名,使琴各部分的名称对应于天地、山川等自然之物;有的从生命角度命名,古琴就被比作人或凤,有头、项、肩、腰和足。因此在琴人眼里,一张琴就是一个生命,更是一个世界。
④古琴的式样很多,不同式样反映了设计者不同的审美情趣。“蕉叶式”顾名思义像一片芭蕉叶,它的琴头别具一格,整体线条圆润,生趣盎然。“伸尼式”只在琴体的项部和腰部有两个凹进的线条,其简洁流畅、含蓄大方的造型颇能体现儒家中庸内敛的风格。“落霞式”的两侧呈对称的波浪曲线形,让人联想到无际的天边、灿烂的晚霞。“正合式”一线直下,从琴首到琴腰没有任何变化,造型朴素大方,颇受琴人喜爱。
⑤“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这是说古琴有很强的音乐表现能力。古琴的木质共鸣箱是由一块整木掏空而成,所以能产生深沉、厚实、古朴的音响。古琴的有效弦长一般超过110厘米,琴弦振幅大,振动时间久,自然能给人余音统梁之感。古琴的音色多变,有散音、按音与泛音三种基本音色。散音响亮,共鸣性强;按音温厚结实;泛音清脆透亮。乐曲中三种音色常配合使用,使古琴能细腻精微地表现音乐中的意境和情感。清微淡远的《平沙落雁》,刚烈粗犷的《广陵散》,悠闲舒展的《渔樵问答》,哀婉沉痛的《长门怨》……都能在古琴的乐声中得到很好的表现。
⑥古琴艺术所追求的情趣与意境都符合传统文人对世界和生命的体认,文人的深度参与提升了古琴艺术的境界,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与琴有关的诗篇和优美传说。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美丽,陶潜抱着无弦琴弹奏时“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天真……至今读来仍令人神往。
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③使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介绍了古琴的形制。
B.文章按照总分的结构布局谋篇,使说明条理清晰。
C.“正合式”古琴一线直下,从琴首到琴腰均呈波浪曲线形,造型朴素大方。
D.文章从历史、形制、式样、音乐表现能力、文化内涵等方面对古琴进行了说明。
6.阅读第5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话的表达作用。
古琴的有效弦长一般超过110厘米,琴弦振幅大,振动时间久,自然能给人余音绕梁之感。
7.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美丽,陶潜抱着无弦琴弹奏时“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天真……至今读来仍令人神往。
(三)阅读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严毅梅
①人类一直好奇:为何唯独我们这个物种才有语言?语言是如何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为此,从事现代生物学、当代语言学、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科学家,研究了人类语言的起源和演化。最新的研究表明,气候可能影响了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②美国迈阿密大学的迦勒·埃弗雷特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某一地区的湿度可能对当地的语言造成影响。他们研究了3700多种语言,发现629种声调多变的语种,大多出现在非洲和南亚的湿热地区,北美、亚马逊和新几内亚的潮湿地带以及中国以南的地区,比如越南语、缅甸语等;而声调平和的语言如蒙古语、埃及语等,大都出现在干燥或干旱的地区。
③我们知道,声带是负责人类发声的器官。发声时,先吸入空气,然后将声带内收和拉紧,并控制呼吸,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引起振动而发出声音;而声调是由声带振动时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决定的。
④今日多数的欧洲语言被认为源于6000多年前的原始印欧语。它最早是由气候干燥的黑海北部草原地带的先祖所使用的。因为吸入干燥的空气会令声带干涩,缺乏弹性,所以较难发出声调复杂的语言。因此,埃弗雷特认为干燥的气候可能使住在该地区的人的语言声调平和。与干燥的气候相比,湿润的气候使人的声带更富有弹性,从而能够发出更多的声调。因而声调多变的方言一般出现在气候潮湿的地区。比如粤语中共有9个声调,而北方人则习惯了普通话的4个声调。
⑤埃弗雷特认为,这意味着在漫长的岁月中,气候是影响语言形成和演化的要素之一。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刚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时难度较大,因为控制声带的肌肉必须调整才能发出新的声调。
(选自《青少年科技博览》,有删改)
8.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研究了3700多种语言,发现629种声调多变的语种。(列数字)
B.声调平和的语言如蒙古语、埃及语等,大都出现在干燥或干旱的地区。(举例子)
C.声调是由声带振动时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决定的。(下定义)
D.与干燥的气候相比,湿润的气候使人的声带更富有弹性,从而能够发出更多的声调。(作比较)
9.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加点词“大多”表示对范围的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第③段写人类发声的基本原理,与“语言的形成和演化受气候的影响”没有直接关联,因此可以删去。
C.第④段中加点词“它”,指代的是前一句中的“原始印欧语”。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关于语言形成和演化的科学研究成果。
10.本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四)
腿很痛的“木头人”
①坐公交要排队,出门吃饭要排队,买各种门票要排队……无论是什么队列,排队等待总是一件让人觉得很煎熬的事情。如果让你散步或者跑步30分钟,你或许乐意接受,而且完成任务后你不但不会觉得腰腿酸痛,反而得到身心放松的效果。如果让你排30分钟的队呢?你估计就要抓狂了。在一个队列里站立30分钟且几乎不怎么移动,就像个木头人一样,慢慢地你会觉得腿脚越来越酸痛。
②明明站立比走路或跑步消耗的能量要少,应该让人觉得更轻松才对,怎么却恰恰相反了呢?
③其实,定点站立并非像你想象的那么轻松,比如在军训时,你更愿意齐步走两个小时还是站两个小时的军姿?我想大部分有所体会的人都会选择前者。当你保持站立时,某些腿部肌肉尤其是小腿肌肉,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工作,不断地进行调整,才能让你长时间站稳而不摇晃。而走路或者跑步则会牵动更多腿部肌肉进行协调工作,这样小腿肌肉的压力就会小很多。所以,别以为站着不动时你的腿正在休息,实际上它仍然在一刻不停歇地工作呢。
④要知道,无论是在站立、走路或跑步时,双腿都在默默地承受着我们的体重,它们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器官和运动器官。但是,它们在不同情况下承受体重的时长是有区别的。站立时双腿得不到任何休息,两条腿平均承受人的体重;而走路时就变成了双腿交替承担,每条腿都能得到间歇性的、短暂的休息,跑步时也是如此。对比起来,双腿在站立的情况下承受体重的时间更长,也似乎更累一些。
⑤此外,血液循环问题也是导致久站后腿部酸痛的一大因素。在你保持了长时间的站立后,心脏难以继续对抗重力将血液从腿部往上输送,进而导致血液和淋巴液在脚下堆积无法循环。就好比我们从五楼往楼下扔麻袋,在我们的推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麻袋会下落得很快,但是要想使用人力把麻袋再拉上五楼却是一件非常费劲的事情。如此一来,丢麻袋快,拉麻袋慢,不就会造成麻袋在楼下的堆积吗?因此,人在保持长时间的静止不动后,血液循环过程会遭到一定的破坏。而行走或跑步时发生的肌肉收缩则可以辅助心脏,助力血液循环。
⑥最后,心理不适也是让我们讨厌久站的一大原因。在一个队列里等待的时间过长,会让人有虚度光阴的感觉,如此低效率、高耗能的行为使我们内心变得烦躁。有人不禁感叹,排队花费掉的几个小时时间,都足够写出一份较为完整的策划案、够背很多单词……而且当脚开始酸疼时,人们会忍不住去思考它受伤的程度,这不但不能让队列加快,反而会让人变得更加狂躁。散步或跑步则会帮助释放某些神经化学物质,令人情绪高涨,例如内啡肽(等同于天然镇痛剂,有止痛、兴奋的效果)。
⑦所以如果要在同等较长的时间内完成站立、散步或跑步三种活动,相信只有少数人会选择第一个。
11.选文主要从哪三个方面说明“久站后腿部酸痛的原因”?
12.选文第⑤⑥自然段能否调换顺序?请说明理由。
13.选文第四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4.选文第三自然段中加点词“某些”为什么不能删掉?请简要回答。
(五)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玻璃之王
①195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杜威兹教授等人用制造玻璃的方法,将高温金——硅合金熔体喷射到高速旋转的铜轴上,以每秒100万摄氏度的冷却速度快速冷却熔体,第一次制造出了不透亮的玻璃。当时的一位物理学家看到这种刚诞生的合金材料时,曾嘲讽的说这是一种“愚蠢的合金”。这种不透亮、看起来“愚蠢的”的东西,就是在材料科学领域开辟出一条新的“玻璃之王”——金属玻璃。
②金属玻璃形成的原理是什么呢?通常情况下,金属及合金在从液体凝固成固体时,原子总是从液体的混乱排列转变成整齐的排列,即成为晶体。但是,如果金属或合金的液体凝固速度非常快,原子来不及排列整齐便被冻结住了,最终的原子排列方式仍类似于液体,是混乱的,这就是非晶态合金。因为非晶态合金原子的混乱排列情况类似于玻璃,所以又被称为金属玻璃。
③研究人员发现,单一的金属液体凝固形成非晶态所需的冷却速度要远远高于其它物质液体。例如,普通的玻璃液体只要慢慢冷却下来,得到的玻璃就是非晶态的;而单一的金属液体则需要每秒高达1亿摄氏度以上的冷却速度才能形成非晶态,这个速度是普通玻璃的无数倍。由于目前工艺水平的限制,实际生产中难以达到如此高的冷却速度,也就是说,单一的金属难以在生产上被制成非晶态的金属玻璃。但是,合金弥补了单一金属的缺憾。合金具有这样两个重要性质:第一,它的熔点远低于纯金属, 例如,纯铁的熔点为1538℃,而铁硅硼合金的熔点一般在1200℃以下;第二,液体状态的合金原子更加难以移动,在冷却时更加难以整齐排列,也就是说,更容易被“冻结”成非晶体。这样,人们在实际生产中就将金属与其它物质混合形成合金后再来获得非晶态的金属玻璃。
④目前,金属玻璃已经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因为它具有较强的韧性、刚性、优良的磁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人们赞扬它是“敲不碎、砸不烂”的“玻璃之王”。金属玻璃已被用于制造高档录音机、录像机的高耐磨音频视频磁头。因为具有良好的磁学性质,金属玻璃还被用于制造高压容器、火箭等重要部位的零部件。科学家们还预言,凭借其耐腐蚀、抗撞击、耐冷热的特性及优异的力学性能,金属玻璃在将来可能会成为航天、军事及民用领域的理想候选材料。
1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 “玻璃之王”的?
16.理清全文的说明顺序。
17.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8.第④段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天、军事及民用领域的理想候选材料。
(六)阅读《 植物也有“喜怒哀乐”》,完成各题。
植物也有“喜怒哀乐”
①最初,人类以为只有自己才配有喜怒哀乐这样高级的情感。后来,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不少动物也具有这样的情感。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植物其实也有喜怒哀乐。
②所有植物都是喜好颜色的。各种植物不但自身有美丽的外衣,而且有着良好的视觉,它能辨别各种波段的可见光,尽可能地吸收自己喜爱的光线。近年来,农业学家发现,用红光照射农作物,可以增加糖的含量;用蓝光照射植物,则蛋白质的含量增加;紫色光可以促进茄子的生长。所以,根据植物对颜色的喜好和具体的生产需要,农作物种植者可以给植物加盖不同颜色的塑料薄膜。同样,在培育观赏植物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植物喜好颜色的习性。一些生物科学家开始研究植物喜好颜色的习性,并由此形成了一门叫“光生物学”的科学。
③植物不仅喜好颜色还喜好声音。科学家研究发现,植物可以对各种各样的音乐做出不同的反应。如果植物伴随着音乐成长,根系和叶绿素都会增多。玉米和大豆“听”了《蓝色狂想曲》,心情舒畅,发芽特别快。不同的植物对音乐的欣赏也是很挑剔的,胡萝卜、甘蓝和马铃薯偏爱音乐家威尔第、瓦格纳的音乐,而白菜、豌豆和生菜则喜欢莫扎特的音乐。有些植物宁愿不听音乐,也不愿意听不喜欢的音乐,为了表示厌恶,它们会付出死亡的代价。比如玫瑰这种高雅的植物在听到摇滚乐后就会加速花朵的凋谢,而牵牛花更加“刚烈”,听到摇滚乐的4个星期后就完全死亡。
④植物还有强烈的同情心。美国某一研究中心曾经用植物做了一些有名的情感实验。实验之一,科学家把活的小虾从一个容器中缓缓倒入滚烫的开水锅中,再把在一旁“目睹”这一悲剧的植物的叶片和测试仪连接起来。当小虾快掉入开水锅时,植物的“情感曲线”开始波动,好像人类焦急时的表现。当小虾掉入开水锅的时候,植物的“情感曲线”突然上升,好像被吓了一跳似的,也好像人类悲痛时的表现。实验之二,在有两株植物的房间进入了6个人,其中一个人掐断了一株植物,然后6个人离开,研究者把测试仪和没有“被害”的植物叶片连接起来。过了一会儿,6个人分别在不同时间进入房间,其他5个没有掐断植物的人进入房间的时候,没有“被害”的植物表现平静。当掐断植物的“罪犯”进入房间的时候,没有“被害”的植物的“情感曲线”出现大的波动。就像人们发怒一样。
⑤关于植物的情感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首先,这些发现提示了所有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另外,这些发现还告诫人类要尊重所有生命,因为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生存权利和情感。如果过分掠夺植物资源,植物可能最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报复人类,所以人类要尽力保护好现有生态环境。
19.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说明?
20.分析第③段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1.以第④段为例,赏析选文的语言特点。
22.要把知识讲清楚,需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选文的说明顺序。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飞越天安门的红旗加持了这些高科技
①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9架直-8直升机分别悬挂党旗、国旗、军旗飞过天安门广场。巨幅党旗和国旗长9米、宽6米,军旗长7.5米、宽6米,在高空中经受着每小时160至180公里飞行速度的考验。
②一般来说,在如此高速下,巨幅旗帜尾部会产生剧烈抖动,冲击会使旗帜边缘局部受损,进而在集中载荷作用下整个旗帜会被撕裂。然而阅兵红旗却能平整展开,在蓝天映衬下绚丽多姿。
③在盛大庆典活动中进行国旗飞行展示,是国际惯例。要解决旗面破损问题,通常是将飞行时速降至100公里以内,或缩小旗面尺寸。但在国庆阅兵中,这两种方法都不适用。悬挂红旗的直-8直升机是空中受阅方队的排头兵,如果飞行速度过低,会给其后的固定翼飞机飞行带来安全隐患。如果将旗面尺寸缩小,又会影响飞行展示效果。
④几种常规涤纶材质曾被制成红旗进行试飞,结果红旗完全无法承受高速气流的冲刷,破损严重。如果通过增加质量的方法加大了旗面材料的强度,就可以使旗面材料变得更加厚重,但在飞行试验中,旗面尾部吹毛脱丝的现象非常严重,而且红旗抖动异常,声响巨大。
⑤接到红旗攻关任务后,508所科研团队迅速开展集智攻关。通过吸收航天器回收降落伞的研制经验,他们发现,旗面材料在气流中飞行时,尾部所受的惯性力大小与材料质量分布率成正比。因此增加旗面材料质量虽然能提高强度,却也要承受更大破坏力。
⑥在这一思路引导下,研制团队将目光投向了航天器降落伞同性质材料。该材料所用高强锦丝长丝的线密度极小,粗细仅有头发直径的三分之一,但强度可达普通民用锦丝强度的两倍。最终选取的高强锦丝绸,比神舟飞船降落伞材料强度高17%,重量降低了15%。但对于挂飞红旗来说,这种轻薄柔软的锦丝绸材料自身刚度并不够。研制团队结合真实飞行试验数据,参照降落伞流固耦合仿真分析软件计算结果,对旗面尾部结构进行了改进优化设计。他们借鉴降落伞设计技术,在旗面尾部两侧增加了两块梯形“风兜”设计。风兜的存在可以大大提高旗面尾部的受力拒变能力,减轻风力对旗面尾部的压迫,既减小旗面变形,又保护旗面。
⑦此时的阅兵红旗已经达到了飞行要求,但在高空飞行中透光度太强,展示效果还不完美。508所又邀请专业的材料研制单位开展研究,在布料上增加了一层特制涂料,不仅改善了外观,还让红旗具备了很好的防雨能力,即使阅兵时下雨,旗面上的雨水也会迅速滑落,红旗依旧能迎风飘扬。
(选自《科技日报》2019年10月02日,有删改)
2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飞行时速降至100公里以内,或缩小旗面在尺寸是常用的解决飞行时旗面破损问题的方法。
B.“风兜”设计可以减轻风力对旗面尾部的压迫,减少旗面变形,避免旗面在高速气流的冲刷下破损。
C.在气流中飞行的旗面材料,尾部所受的惯性力大小与材料质量分布率成正比,旗面材料质量越高,承受的破坏力越大。
D.阅兵红旗旗面上之所以要涂上特制涂料,是为了让旗面上的雨水迅速滑落,从而具备很好的防雨能力,最终达到完美的展示效果。
24.第⑥段中加点的“这一思路”具体指什么?
25.飞越天安门的红旗加持了哪些高科技?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蟋蟀出世记
法布尔
①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花一个钱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儿耐心就够了。布封称这耐心是天才;我愿略降一格,称之为观察工作者的最可贵的品质。我们在四月,或最迟五月,把乡野蟋蟀一雌一雄地单独关在盛有底土的花罐里。可以用莴苣叶做它们的食物,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新鲜的。容器口上盖一块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②一些很有意义的资料,就是通过这种简陋的设备获得的。需要的话,还可以利用优质金属网做的笼子,作为辅助设备。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
③时至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工作开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见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产卵管垂直插在土里。对我有失礼貌的偷看行为,它毫不介意,依然长时间定在一个点上不动。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点播种子的小铲,草草扒拉几下,抹掉钻眼的痕迹;它稍微喘口气,又溜达到另一个地点,再度开始往土里插产卵器;它这儿插一下,那儿插一下,所有可以利用的地皮都点播到了。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面螽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二十四小时过去,我觉得产卵结束了。但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况,我又继续观察了两天。
④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⑤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⑥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之后,在圆柱体顶端,恰好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里。
⑦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景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
(选自《昆虫记》)
26.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⑦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7.文章第②段“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监视”而不用“察看”?请说说你的理解。
28.细读文章③⑥⑦三段,将蟋蟀出世的过程补充完整。
母蟋蟀产卵点播→卵壳前端出现一对视觉器官的大圆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生命顶起卵盖,破卵而出
29.文章按照____________顺序说明蟋蟀出世的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有悠远的历史源流,有明显的符号简约性,更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联想性),有独特的审美性。
2.没有出现断代情况,更没有产生新的文字系统。
3. 列数字 作比较 举例子
4. 示例:知音 示例:俞伯牙弹琴遇到钟子期,两人相知相交的故事。
5.C
6.示例:一般指通常,大多数情况下。这里是说古琴的有效弦长通常情况下要超过110厘米,但也不排除有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7.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伯牙子期、陶潜弹琴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文人的深度参与提升了古琴艺术的境界(或:古琴艺术所追求的情趣与意境都符合传统文人对世界和生命的体认),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8.C
9.B
10.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11.双腿肌肉承受的压力;血液循环;心理不适。
12.不能。第五段说明的是血液循环问题是导致久站后腿部酸痛的因素,第六段说明的是心理不适也是让我们讨厌久站的一个原因。第五段与第六段先从“血液循环”说明“久站后腿部酸痛的原因”,再从心理不适说明,存在逻辑关系,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一般规律,调换后就不符合认知规律了。
13.作比较,解释了站立、走路时候双腿承受力的不同,突出强调了久站让双腿承受体重的时间更久,所以更累。
14.“某些”表示不止一个或一种的不定数量,表示限制范围;表示一个人保持站立的时候,一些腿部肌肉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工作;如果去掉,表达上就不准确,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5.玻璃之王形成的原理;玻璃之王的获得;玻璃之王的应用。
16.全文是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玻璃之王的。
17.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单一的金属液体凝固形成非晶态所需的冷却速度要远远高于其它物质液体。
18.不能删掉。“可能”表推测,说明金属玻璃在将来也许会成为航天、军事及民用领域的理想候选材料,去掉了过于绝对化,与实际不符。“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9.植物的情感;喜好颜色 、喜好声音 、 有同情心。
20.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列举了胡萝卜、甘蓝和马铃薯与白菜、豌豆和生菜偏爱不同的音乐,即说明了植物喜好音乐,也说明“不同的植物对音乐的欣赏也是很挑剔的”这一特性,真实可信,有较强的说服力。
21.第④段通过一场情感实验说明植物有强烈的同情心。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焦急、悲痛、吓一跳、平静等词语去写植物的心理变化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22.文章按照逻辑顺序说明植物“喜怒哀乐”的习性。首先,总说植物其实也有喜怒哀乐;接着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植物喜欢颜色、喜欢声音、富有同情心的习性,最后指出了研究植物的情感的科学意义。
23.D
24.指增加旗面材料质量虽然能提高强度,却也要承受更大破坏力。
25.飞越天安门的红旗加持了哪些高科技?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①选取比神舟飞船降落伞材料强度高、重量轻的高强锦丝绸;②在旗面尾部两侧增加梯形“风兜”;③在旗面布料上增加一层特制涂料。
26.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蟋蟀破卵而出时的可爱情状,表达了作者看到蟋蟀出世时的欣喜之情。
27.“监视”是严密注视蟋蟀产卵的全过程,而“察看”是细看,可以是偶尔的、短时间的。“监视”比“察看”能更好地突出科学观察需要耐心、细致、高度警觉的特点,所以用“监视”更为准确。
28.圆柱体顶端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半透明的卵壳内出现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微型垫圈变成强度甚低的条纹
29.时间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