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自主阅读推荐《猎人笔记》知识梳理及练习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自主阅读推荐《猎人笔记》知识梳理及练习 (含答案)

资源简介

名著阅读——《猎人笔记》
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射向农奴制的“一阵猛烈的炮火”
【作者及作品简介】
体裁:随笔
作者:屠格涅夫
成书时间:1852年
主要人物:霍尔、叶尔莫莱、卡里内奇、卡西扬、佩诺奇金、露克丽雅等
文学地位:屠格涅夫的成名之作,俄国文学中第一部描写农民的作品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生于俄国奥廖尔省一个旧式富裕家庭,父来是一个骑兵团团长。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随后转入圣彼得堡大学学习经典著作、依国文学和哲学。1838年前在柏林大学学习黑格尔哲学。在欧洲屠格涅夫见到了更加现代化的社会制度,被视为“欧化”的知识分子,主张俄国学习西方,废除包括农奴制在内的封建制度。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77)。他一生四十余年的笔耕生涯中,创作了被誉为“艺术编年史”的六部长篇杰作,以及大量的中短篇小说、特写、戏剧、抒情诗、叙事诗、散文诗等各种各样体裁的作品,并撰写了相当数量的文学评论、回忆录、文学书简等,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了俄国文学的宝库,为俄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作品也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如今已成了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也是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力作,这部形式独特的特写集在他的整个文学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第一篇特写《霍尔与卡里内奇》最初发表于俄国《现代人》杂志1847年第一期上。后面的绝大部分篇章也都是陆续发表于同一杂志上。直至1852年,作者将先后刊出的二十一篇特写汇编在一起,外加一篇未曾发表的新作《两个地主》,以《猎人笔记》为书名,出版了单行本。至1880年,作者又加进了后来创作的三篇 《切尔托布哈诺夫的结局》(1872)、《车轮子响》(1874)、《枯萎了的女人》(1874),共计二十五篇,这便成了作者生前最后的定本。
19世纪30至40年代,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俄国农村中农奴制的存在已成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严重障碍,因此,农奴制的改革问题便被提上了日程,成了当时社会最关注的迫切问题。
屠格涅夫出身于奥廖尔省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母亲就是一个残暴的农奴主。他自幼亲眼所见了地主阶级的凶残专横,早就产生了对农民悲惨处境的深切同情。上大学后,又受到了进步思想的熏陶,下定决心要与农奴制度做不倦的斗争。1843年他结识了著名批评家别林斯基,在别林斯基的思想影响下,他更坚定了与农奴制做斗争的决心。
《猎人笔记》就是他以反农奴制为中心思想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在这里他以敏锐的观察力提供了自己的新题材,发出了自己的呐喊。所以《猎人笔记》一出版,便引起举世瞩目,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文艺界而扩及整个社会。不同阶级的人们对它做出了不同的反应。它的思想内容立刻激起沙皇政府及统治阶级的惊恐和愤怒。当时沙皇政府中那位颇具政治嗅觉的教育大臣很快便嗅出了书中的反农奴制气息,他向沙皇尼古拉一世报告说:此书的大部分篇章都“带有侮辱地主的绝对倾向”,说书中的地主“不是被表现得滑稽可笑,就是常常被弄得极不体面而有损于他们名誉的样子”。随后不久,屠格涅夫便受到了沙皇政府的迫害,被遣返故里监管一年。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此书则受到普遍的欢迎。作家有一次在一个小车站上遇到两位不相识的青年农民,当他们得知他就是《猎人笔记》的作者时,便脱帽向他致敬,其中一位还以“俄罗斯大众的名义”向他表示“教意和感谢”。进步的文艺界人士更给予此书很高的评价。尤其是别林斯基,当此书的第一篇特写《霍尔与卡里内奇》刚发表时,便立即给了作者极大的鼓励。别林斯基写信对屠格涅夫说:你大概还不清楚自己的作品具有何等的价值,你找到了适合于自己的创作形式,你走上了出色的道路,你的前程远大。著名作家赫尔岑也称赞此书是一部“反农奴制的控诉书”。
《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串起二十五篇自成起讫的故事,描绘出一幅充溢油画质感的俄罗斯风情画卷,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民、农家孩子等众多人物形象,真实地表现了农奴制背景下俄国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
【主要人物分析】
霍尔
外貌描写:“光秃秃的脑袋,矮个儿,宽肩膀,很结实。”“他的脸形颇像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高高的寿星额头,小眼睛,翘鼻子,还有点儿翻鼻孔。”
人物简介:小地主波鲁特金家的农奴。霍尔为人精明务实,有进取心,他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从房子被烧,一无所有,到儿孙满堂,一家人过上较为独立富裕的生活。他思想开放,求知欲强,对国外的社会民生都感兴趣。他并不是完美的,他也有很多不足,不识字、不大讲卫生、看不起妇女。这些不足让他的形象更加丰满真实。
性格特点:聪明、勤劳、理性、积极务实。
相关情节:1.给“我”介绍农村生活,让“我”受益匪浅;2.向“我”询问关于外国国家政治和社会体制方面的事情;3.从心底里瞧不起妇女,在高兴时就拿她们取乐。
卡里内奇
外貌描写:“他瘦高个子,小脑袋微微朝后仰,那张紫檀色的、善意的脸上长着几颗麻子。
人物简介:小地主波鲁特金家的农奴。他理想而又浪漫,热情而好幻想,爱好大自然。他爱好广泛,还识得字。但是他过得并不富裕,惧怕老婆,没有孩子,用世俗的眼光看,他比霍尔过得要差很多。
性格特点:勤劳、乐观、温顺、正直、充满热情,富于幻想。
相关情节:1.伺候主人尽心尽力;2.总是在不停地低声唱歌,无忧无虑地四处张望;3.侍奉客人时毫无媚态。
卡西扬
外貌描写:“这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侏儒,有一张又小又黑又皱的脸、尖尖的小鼻子和几乎看不见的栗色小眼睛,黑色的、厚厚的鬈发仿佛蘑菇上的帽儿宽宽地扣在他的小头上。他的整个身体异常虚弱和瘦小,而他的眼神特别和奇怪到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地步。”
人物简介:绰号“跳蚤”,身体矮小瘦弱,不善于干活,可他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他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显得那么灵活、自在、惬意,确像是个大自然的宠儿。他能与各种鸟儿对歌、争鸣,能利用野草为人治病。他头脑聪明,善于思考,平常沉默寡言,但一旦打开话匣子,便滔滔不绝,活像个哲学家,说出一套套绝非一般农民所能说得出的哲理。他爱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认为一切飞禽走兽都有权享受自己的生命,有权活尽自己的天年。射猎它们是罪过的。
性格特点:纯真、善良、正直。
相关情节:1.带“我”到伐木场买车轴,帮“我”解决困难;2.不吝心血抚养教育家中的亲戚家的孤女。
佩诺奇金
外貌描写:“他身材不高,体态优雅,模样不坏,手和指甲保持得很整洁。他嘴唇红润,面颊焕发健康的容光。他常开怀大笑,还愉快地眯起栗色的明亮眼睛。他穿着很讲究,很有风度。
人物简介:地主佩诺奇金是书中刻画得最出色的典型形象之一。此人受过“良好”教育,颇有“文明”风度。他仪表堂堂,衣着时髦、举止文雅,“为人正派,通情达理”。他家里收拾得既干净又舒适,又很讲究饮食,待客热情。但即使这样,客人还是不乐意登门,原因是他家里总是弥漫着某种可怕的气氛,令人窒息。他对奴仆虽然说话和气,貌似仁慈,但实际上却很冷酷无情。
性格特点:伪善、冷酷、阴险。
相关情节:1.侍仆费道尔忘了把他的酒烫热,便受到他的严厉惩罚;2.善于利用总管、村长之类的爪牙去经管各处的田庄,全村的人都怕他。
露克丽雅
外貌描写:“头已干瘪,只有一样颜色,就是青铜色,不折不扣,像一尊古老的圣像;鼻子窄得似刀锋;嘴唇几乎看不见;只见牙齿在发白,眼睛也是;稀稀的几绺黄发从头巾下伸到额头上。下巴旁边,在被子的折叠处,露出来两只小手,也是古铜色的,缓慢地拨动着小棍子般的手指。”
人物简介:露克丽雅原先是一个能歌善舞、笑声朗朗的美丽姑娘,曾是众多小伙子爱慕的对象。可是她后来不幸从高台阶上重重地摔了下来,由于没有得到适当的治疗而瘫痪,枯萎了,成了一具“活尸首”,虽然她外形的美丧失了,可是她那心灵的美反显得更为动人。
性格特点:坚强、宽容、善良、纯洁。
相关情节:1.长期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却以站在柱子上修行三十载的若行僧和女英雄贞德的精神鼓舞自己。在长期的僵卧状态中仍表现出她对生命、对大自然的热爱;2.她不抱怨个人的不幸,很能体谅别人,还惦记着苦难中的农民兄弟。
【主题思想】
《猎人笔记》是一部借猎人出猎的见闻揭露沙皇专制制度下广大农奴遭受农奴主残酷奴役、处于水深火热生活中的现实主义作品,它用活生生的事例向读者展示了俄国农奴制下广大农奴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农奴主的残暴、伪善、奢侈、冷酷。同时,对广大农奴和下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优秀品质进行了热情的歌颂和赞美,表现了作家对俄罗斯大自然和劳动人民的热爱。
【艺术特色】
一、具有浓郁的俄罗斯乡土气息
1.擅长景物描写,景物描写饱含情感。《猎人笔记》里的故事都是发生在俄罗斯的乡下,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俄罗斯乡间风景画,色彩浓烈,韵味隽秀。他笔下的大自然洋溢着诗的意境:春天日落前的一刻钟,“树林里渐渐昏暗下来;红色的晚霞慢慢溜到树根和树干上,越升越高,从低矮的、几乎光秃的树枝移到静止不动、正在入睡的树梢……现在树梢也开始变暗了,天空从胭脂色逐渐变成蓝色。”炎热的夏天,清凉的“草莓泉水”,“泉水旁绿草如茵,阳光几乎从未照到冰凉的、银色的泉水。”九月的桦树林里,“透过欢腾喧闹的树叶,可以看到明亮的蓝天似乎在迸发出千万点金光。” 冬天“呼吸着严寒刺骨的空气。由于柔软的雪地发出刺眼的光芒,你不由得要眯起眼睛,欣赏着淡红色树林上面的绿色天空”。一草一木无不散发着浓郁的俄罗斯泥土的芳香。屠格涅夫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不是冷漠的、纯客观的,而是融入了主观的情感,使自然也染上了浓浓的情感色彩,达到情景的交融。
2.社会环境描写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作者对地主、没落贵族和农民各自住处的描绘,带有浓郁的当地生活气息。农民霍尔的家:“圆木建造的洁净的墙上,一张本地常见的苏兹达尔木版画也没有挂。在一个墙角里,身着银质服饰的高大圣像前面燃着一盏长明灯。一张菩提木的桌子干干净净,好像不久前刚擦洗过。在圆木间的缝隙里,在窗子的边框上,没有敏捷的茶婆虫爬来爬去,也没有狡猾的蟑螂藏身。”地主拉其洛夫的家:“向小道旁边一转,粗壮的爆竹柳和白桦树后面,一所灰色的老屋出现在我们眼前。屋不大,屋顶是木板做成的,门口的台阶是弯曲的。”地主的庄园、农奴的住所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俄罗斯乡下那独特的乡土气息。
二、擅长描写人物
1.外貌描写精彩传神。《猎人笔记》中的人物很多,各有各的特点,作者很注重对人物的外貌的描写。通过描写他们的外貌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几乎每一个人物出场,他都要写一写他的外貌。
比如他写初见美奇河畔的侏儒卡西扬:“想不到这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侏儒,有一张又小又黑又皱的脸、尖尖的小鼻子和几乎看不见的栗色小眼睛,黑色的、厚厚的鬈发仿佛蘑菇上的帽儿宽宽地扣在他的小头上。”《孤狼》中的看林人:“他高个子,宽肩膀,身材匀称。强健的肌肉从湿淋淋的麻布衬衫里凸显出来。卷曲的黑须把他威严、刚毅的脸庞遮掩了一半,在浓密、宽阔的眉毛下,一双不大的淡褐色眼睛闪着勇敢的光芒。”《枯萎了的女人》中的露克丽雅:“头已干瘪,只有一样颜色,就是青铜色,不折不扣,像一尊古老的圣像;鼻子窄得似刀锋;嘴唇几乎看不见;只见牙齿在发白,眼睛也是;稀稀的几绺黄发从头巾下伸到额头上。”从外貌就可以窥见一个人的性格特点,通过对他们外貌生动传神的描绘,一个个动人的形象仿佛出现在我们面前。
2.善于使用细节描写。例如《田庄总管》中阿尔卡奇·巴夫莱契·佩诺奇金去他的田庄,看见他,全村的庄稼人马上便惶惶不安,小孩子们号哭着跑进自家的茅屋里,从此就不再露面。甚至那些母鸡也都快步奔进屋里,唯独一只勇敢的公鸡还留在道上,挺着缎子坎肩似的黑胸脯,红尾巴都已经翘到鸡冠上,正预备叫嚷,可是突然害羞起来,也跑了。这些细节可以看出这个地主在农奴心中是多么的可怕。《两个地主》中的地主司杰古诺夫听到惩罚仆人时的样子:“他侧耳倾听,点了点头,喝了一口,把小茶碗放在桌上,带着十分善意的微笑,仿佛情不自禁地用嘴巴模仿着敲打声:‘啪啪啪!啪啪!啪啪!’”这些细节,体现出他外表伪善,内心残忍的性格特点。小说里面的细节描写非常多,描写得十分传神,展示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
3.心理描写细腻传神。屠格涅夫善于运用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文章中有很多描写“我”的心理的句子,《孤狼》中“我看了一下四周,心顿时凉了”写出了看林人的家穷得出乎“我”的意料。《幽会》中“我实在是带着愤怒看着他那涨红的脸”表现了“我”对那个无情无义的男子的愤怒。《猎人笔记》中的猎人几乎就是和屠格涅夫形神合一,在俄罗斯的农村里走乡串户,目睹农奴制度下农奴的悲惨、无奈、痛苦凄凉……详尽的心理描写与自己的主观意识、小说主题巧妙地结合起来。
当然里面还有很多对故事主人公心理的描写,尤为精彩的是对世袭贵族切尔托布哈诺夫得马、失马、失而复得、得而生疑,最终开枪打死马的精彩的心理描写,切尔托布哈诺夫的心情跌宕起伏、阴晴不定,这些神来之笔,充分展现了作家高超的写作才能。
三、铺叙式的故事结构
《猎人笔记》中的故事都是尽量铺叙展开,使整个故事背景浓烈,叙事平缓,人物形象凸显,让读者深陷其间,被深深的故事画面人物所吸引,慢慢品味。
在《彼得·彼得洛维奇·卡拉塔也夫》中,先铺叙了“我”是如何在驿站里坐了整整一天,然后遇到了小地主卡拉塔也夫,听他讲了一段自己的爱情故事。卡拉塔也夫爱上了丫鬟马特列娜,最终负债累累,变卖家产,远走莫斯科谋事。一个痴情地主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令读者为他的遭遇唏嘘不已。《李郭甫村外芦苇荡遇险》中,铺叙了“我”如何在李郭甫村外打野鸭、找船的情景,然后描述了我们是如何在芦苇荡翻船遇险的,中间穿插了一个可怜的老农奴,绰号“干树枝”的故事。一方面令读者为他们的遇险提心吊胆,另一方面又深深同情舒乔克的悲惨遭遇。
屠格涅夫是一位语言大师,他创作中的语言总是显得那么的简洁、明快、清新、优美,读起来是一种美的享受。他的笔触和艺术表现手法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誉为“神来之笔”。
【阅读训练】
一、填空题
1.《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通过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也是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力作。最初发表发表的21个短篇小故事;1852年出单行本时,增加一篇(《两地主》);到1880年作者自己编辑文集时.又收进2篇(《车轮的响声》和《活骷髅》),共25篇。
2.《猎人笔记》总体上是第一人称叙述。 “我”是主要叙述者,化身为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并被赋予特殊身份:猎人。  
3.《猎人笔记》作品控诉了腐朽的农奴制度,表现了作者的民主主义思想。作品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
4.《两个地主》 这两个地主出身和经历不同。一个是退伍的将军,一个是土地主。主要用“我”的一次访问记实以揭露他的外表热情温和、内心冷酷残忍的伪君子言行。
5《列别姜市场买马记》 “我”由于贪恋打猎,在另外马贩子家一家买了一匹瘸腿的病马, “我”说“打猎的主要好处之一就在于打猎使你们不停地旅行,从一个地方转到另一个地方。
6.《达吉雅娜·鲍里莎夫娜及其侄子》 主人公达吉雅娜·鲍里莎夫娜,由于她为人善良,思想自由。她是“我”这样的青年人敬爱的“老妈妈”。
7.《俄罗斯人之死》 作者先后写了五个俄罗斯人的死,第一个“死”的是伐木场上被伐倒的大树压伤致死的包工头马克西莫;第二个“死”的是在地主家干活儿的一个农民,第三个“死”的是一个患“疝气”的磨房主,第四个“死”的是“我”大学时的同学阿威尼尔·索洛哥乌莫夫。第五个死的是一个地主老太婆,“我”的结论是:“俄国人的死是奇怪的!”
8.《酒店赛歌》 小说主题就是两个歌手在郭洛托夫卡村一个孤零零的酒店赛歌的具体过程;这两个歌手——小包工和土耳其人亚什卡,在七月的一个炎热的夏日,“我”路经此地,进酒店歇脚避暑,正当两个歌手在三个听众兼裁判的鼓动下准备赛歌。
9.《小地主卡拉塔也夫的爱情故事》 不到三十岁的卡拉塔也夫爱上了离他家三十多里一个财主和女地主老太婆的丫鬟玛特辽娜——“她的一个美丽、聪明、善良(形象)的姑娘”。他愿意出高价(五百卢布)为她赎身,但遭到老太婆的拒绝,
10.《幽会》写一对青年情侣离别前最后一次“幽会”的情景。男方是一个阔少爷宠爱的仆从。女方“是一个年轻的农家姑娘”,一个“苦命、可怜的孤儿”。
11.《希格雷县的哈姆莱特》 一次打猎的旅行中,“我”得到邻村一个小地主的邀请,去他家赴宴。关于主人公自己的性格,他的评价是两点:一、穷;二、安分。他以莎士比亚一部作品主人公“哈姆莱特”自诩。
12.《世袭贵族切尔托布哈诺夫及其好友涅多皮尤斯金》 猎人叶尔摩莱陪“我”打猎回来,在路上先后遇到了切尔托布哈诺夫和涅多皮尤斯金,最后还见到切尔托布哈诺夫“不是妻子的妻子”叫玛莎。
13.《切尔托布哈诺夫的结局》 全篇写主人公切尔托布哈诺夫的结局,写他经历的三次不幸:心爱的情妇玛莎的出走;至友涅多皮尤斯金的去世;比爱人和至友更珍贵的宝马玛列克-阿泰力被盗。
14.《车轮嘎吱响》本篇写于1874年,主题就是反映当时俄国的社会治安状况(虽然土地富饶,山河壮丽;但城市萧条,农村凋敝,盗匪遍地),但同时又描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被人看成傻子、其实相当聪明的乡下人飞洛费;一个是“路上遇到的响马大盗”,那个驾驶马车、拦路抢劫、甚至杀人灭迹的匪首。
二、简答题
《希格雷县的哈姆莱特》这个主人公是什么的人物形象?
怀才不遇、愤世疾俗的破产地主,一个有个性、有良心、有思想、有才华、有自尊心、有追求的青年。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露克丽雅!”我叫了一声,“是你吗?这可能吗?”
“是我,老爷,是我,我就是露克丽雅。”
我不知说什么好,呆呆地望着那张阴暗、呆板的脸和注视着我的那双浅色的、死人般的眼睛。这可能是她的吗?这个木乃伊竟是露克丽雅,我家仆人里那个第一美女,那个高挑、丰满、白肤、海燕、爱笑、善歌、善舞的露克丽雅!那个聪明的露克丽雅,那个被我们小伙子们追求的露克丽雅!我当时是个十六岁的少年,还暗中对她朝思暮想哩……
“对不起,露克丽雅,”我终于说话了,“你这是怎么回事?”
1.分析文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叫”“呆呆”表现了“我”的惊讶之情,难以相信眼前这个干尸般的女人就是原来漂亮的露克丽雅,也表现了露克丽雅变化之大。
2. “那张阴暗、呆板的脸和注视着我的那双浅色的、死人般的眼睛。”这是一处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外貌和神态描写,细致地刻画出瘫痪后的露克丽雅面容和神态都失去了往日的魅力。
3. 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我”家全体仆人中的“第一美女”竟然变成了这个干尸般的女人。
因为一天夜里,她不小心踩空,从 高高的台阶上重重摔了下来,由于没有得到适当的治疗而瘫痪,因此,那个面条、丰满、红润、爱笑而又能歌善舞的姑娘成了一具“活尸首”。名著阅读——《猎人笔记》
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射向农奴制的“一阵猛烈的炮火”
【作者及作品简介】
体裁:随笔
作者:屠格涅夫
成书时间:1852年
主要人物:霍尔、叶尔莫莱、卡里内奇、卡西扬、佩诺奇金、露克丽雅等
文学地位:屠格涅夫的成名之作,俄国文学中第一部描写农民的作品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生于俄国奥廖尔省一个旧式富裕家庭,父来是一个骑兵团团长。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随后转入圣彼得堡大学学习经典著作、依国文学和哲学。1838年前在柏林大学学习黑格尔哲学。在欧洲屠格涅夫见到了更加现代化的社会制度,被视为“欧化”的知识分子,主张俄国学习西方,废除包括农奴制在内的封建制度。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77)。他一生四十余年的笔耕生涯中,创作了被誉为“艺术编年史”的六部长篇杰作,以及大量的中短篇小说、特写、戏剧、抒情诗、叙事诗、散文诗等各种各样体裁的作品,并撰写了相当数量的文学评论、回忆录、文学书简等,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了俄国文学的宝库,为俄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作品也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如今已成了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也是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力作,这部形式独特的特写集在他的整个文学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第一篇特写《霍尔与卡里内奇》最初发表于俄国《现代人》杂志1847年第一期上。后面的绝大部分篇章也都是陆续发表于同一杂志上。直至1852年,作者将先后刊出的二十一篇特写汇编在一起,外加一篇未曾发表的新作《两个地主》,以《猎人笔记》为书名,出版了单行本。至1880年,作者又加进了后来创作的三篇《切尔托布哈诺夫的结局》(1872)、《车轮子响》(1874)、《枯萎了的女人》(1874),共计二十五篇,这便成了作者生前最后的定本。
19世纪30至40年代,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俄国农村中农奴制的存在已成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严重障碍,因此,农奴制的改革问题便被提上了日程,成了当时社会最关注的迫切问题。
屠格涅夫出身于奥廖尔省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母亲就是一个残暴的农奴主。他自幼亲眼所见了地主阶级的凶残专横,早就产生了对农民悲惨处境的深切同情。上大学后,又受到了进步思想的熏陶,下定决心要与农奴制度做不倦的斗争。1843年他结识了著名批评家别林斯基,在别林斯基的思想影响下,他更坚定了与农奴制做斗争的决心。
《猎人笔记》就是他以反农奴制为中心思想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在这里他以敏锐的观察力提供了自己的新题材,发出了自己的呐喊。所以《猎人笔记》一出版,便引起举世瞩目,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文艺界而扩及整个社会。不同阶级的人们对它做出了不同的反应。它的思想内容立刻激起沙皇政府及统治阶级的惊恐和愤怒。当时沙皇政府中那位颇具政治嗅觉的教育大臣很快便嗅出了书中的反农奴制气息,他向沙皇尼古拉一世报告说:此书的大部分篇章都“带有侮辱地主的绝对倾向”,说书中的地主“不是被表现得滑稽可笑,就是常常被弄得极不体面而有损于他们名誉的样子”。随后不久,屠格涅夫便受到了沙皇政府的迫害,被遣返故里监管一年。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此书则受到普遍的欢迎。作家有一次在一个小车站上遇到两位不相识的青年农民,当他们得知他就是《猎人笔记》的作者时,便脱帽向他致敬,其中一位还以“俄罗斯大众的名义”向他表示“教意和感谢”。进步的文艺界人士更给予此书很高的评价。尤其是别林斯基,当此书的第一篇特写《霍尔与卡里内奇》刚发表时,便立即给了作者极大的鼓励。别林斯基写信对屠格涅夫说:你大概还不清楚自己的作品具有何等的价值,你找到了适合于自己的创作形式,你走上了出色的道路,你的前程远大。著名作家赫尔岑也称赞此书是一部“反农奴制的控诉书”。
《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串起二十五篇自成起讫的故事,描绘出一幅充溢油画质感的俄罗斯风情画卷,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民、农家孩子等众多人物形象,真实地表现了农奴制背景下俄国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
【主要人物分析】
霍尔
外貌描写:“光秃秃的脑袋,矮个儿,宽肩膀,很结实。”“他的脸形颇像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高高的寿星额头,小眼睛,翘鼻子,还有点儿翻鼻孔。”
人物简介:小地主波鲁特金家的农奴。霍尔为人精明务实,有进取心,他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从房子被烧,一无所有,到儿孙满堂,一家人过上较为独立富裕的生活。他思想开放,求知欲强,对国外的社会民生都感兴趣。他并不是完美的,他也有很多不足,不识字、不大讲卫生、看不起妇女。这些不足让他的形象更加丰满真实。
性格特点:聪明、勤劳、理性、积极务实。
相关情节:1.给“我”介绍农村生活,让“我”受益匪浅;2.向“我”询问关于外国国家政治和社会体制方面的事情;3.从心底里瞧不起妇女,在高兴时就拿她们取乐。
卡里内奇
外貌描写:“他瘦高个子,小脑袋微微朝后仰,那张紫檀色的、善意的脸上长着几颗麻子。
人物简介:小地主波鲁特金家的农奴。他理想而又浪漫,热情而好幻想,爱好大自然。他爱好广泛,还识得字。但是他过得并不富裕,惧怕老婆,没有孩子,用世俗的眼光看,他比霍尔过得要差很多。
性格特点:勤劳、乐观、温顺、正直、充满热情,富于幻想。
相关情节:1.伺候主人尽心尽力;2.总是在不停地低声唱歌,无忧无虑地四处张望;3.侍奉客人时毫无媚态。
卡西扬
外貌描写:“这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侏儒,有一张又小又黑又皱的脸、尖尖的小鼻子和几乎看不见的栗色小眼睛,黑色的、厚厚的鬈发仿佛蘑菇上的帽儿宽宽地扣在他的小头上。他的整个身体异常虚弱和瘦小,而他的眼神特别和奇怪到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地步。”
人物简介:绰号“跳蚤”,身体矮小瘦弱,不善于干活,可他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他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显得那么灵活、自在、惬意,确像是个大自然的宠儿。他能与各种鸟儿对歌、争鸣,能利用野草为人治病。他头脑聪明,善于思考,平常沉默寡言,但一旦打开话匣子,便滔滔不绝,活像个哲学家,说出一套套绝非一般农民所能说得出的哲理。他爱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认为一切飞禽走兽都有权享受自己的生命,有权活尽自己的天年。射猎它们是罪过的。
性格特点:纯真、善良、正直。
相关情节:1.带“我”到伐木场买车轴,帮“我”解决困难;2.不吝心血抚养教育家中的亲戚家的孤女。
佩诺奇金
外貌描写:“他身材不高,体态优雅,模样不坏,手和指甲保持得很整洁。他嘴唇红润,面颊焕发健康的容光。他常开怀大笑,还愉快地眯起栗色的明亮眼睛。他穿着很讲究,很有风度。
人物简介:地主佩诺奇金是书中刻画得最出色的典型形象之一。此人受过“良好”教育,颇有“文明”风度。他仪表堂堂,衣着时髦、举止文雅,“为人正派,通情达理”。他家里收拾得既干净又舒适,又很讲究饮食,待客热情。但即使这样,客人还是不乐意登门,原因是他家里总是弥漫着某种可怕的气氛,令人窒息。他对奴仆虽然说话和气,貌似仁慈,但实际上却很冷酷无情。
性格特点:伪善、冷酷、阴险。
相关情节:1.侍仆费道尔忘了把他的酒烫热,便受到他的严厉惩罚;2.善于利用总管、村长之类的爪牙去经管各处的田庄,全村的人都怕他。
露克丽雅
外貌描写:“头已干瘪,只有一样颜色,就是青铜色,不折不扣,像一尊古老的圣像;鼻子窄得似刀锋;嘴唇几乎看不见;只见牙齿在发白,眼睛也是;稀稀的几绺黄发从头巾下伸到额头上。下巴旁边,在被子的折叠处,露出来两只小手,也是古铜色的,缓慢地拨动着小棍子般的手指。”
人物简介:露克丽雅原先是一个能歌善舞、笑声朗朗的美丽姑娘,曾是众多小伙子爱慕的对象。可是她后来不幸从高台阶上重重地摔了下来,由于没有得到适当的治疗而瘫痪,枯萎了,成了一具“活尸首”,虽然她外形的美丧失了,可是她那心灵的美反显得更为动人。
性格特点:坚强、宽容、善良、纯洁。
相关情节:1.长期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却以站在柱子上修行三十载的若行僧和女英雄贞德的精神鼓舞自己。在长期的僵卧状态中仍表现出她对生命、对大自然的热爱;2.她不抱怨个人的不幸,很能体谅别人,还惦记着苦难中的农民兄弟。
【主题思想】
《猎人笔记》是一部借猎人出猎的见闻揭露沙皇专制制度下广大农奴遭受农奴主残酷奴役、处于水深火热生活中的现实主义作品,它用活生生的事例向读者展示了俄国农奴制下广大农奴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农奴主的残暴、伪善、奢侈、冷酷。同时,对广大农奴和下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优秀品质进行了热情的歌颂和赞美,表现了作家对俄罗斯大自然和劳动人民的热爱。
【艺术特色】
一、具有浓郁的俄罗斯乡土气息
1.擅长景物描写,景物描写饱含情感。《猎人笔记》里的故事都是发生在俄罗斯的乡下,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俄罗斯乡间风景画,色彩浓烈,韵味隽秀。他笔下的大自然洋溢着诗的意境:春天日落前的一刻钟,“树林里渐渐昏暗下来;红色的晚霞慢慢溜到树根和树干上,越升越高,从低矮的、几乎光秃的树枝移到静止不动、正在入睡的树梢……现在树梢也开始变暗了,天空从胭脂色逐渐变成蓝色。”炎热的夏天,清凉的“草莓泉水”,“泉水旁绿草如茵,阳光几乎从未照到冰凉的、银色的泉水。”九月的桦树林里,“透过欢腾喧闹的树叶,可以看到明亮的蓝天似乎在迸发出千万点金光。”冬天“呼吸着严寒刺骨的空气。由于柔软的雪地发出刺眼的光芒,你不由得要眯起眼睛,欣赏着淡红色树林上面的绿色天空”。一草一木无不散发着浓郁的俄罗斯泥土的芳香。屠格涅夫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不是冷漠的、纯客观的,而是融入了主观的情感,使自然也染上了浓浓的情感色彩,达到情景的交融。
2.社会环境描写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作者对地主、没落贵族和农民各自住处的描绘,带有浓郁的当地生活气息。农民霍尔的家:“圆木建造的洁净的墙上,一张本地常见的苏兹达尔木版画也没有挂。在一个墙角里,身着银质服饰的高大圣像前面燃着一盏长明灯。一张菩提木的桌子干干净净,好像不久前刚擦洗过。在圆木间的缝隙里,在窗子的边框上,没有敏捷的茶婆虫爬来爬去,也没有狡猾的蟑螂藏身。”地主拉其洛夫的家:“向小道旁边一转,粗壮的爆竹柳和白桦树后面,一所灰色的老屋出现在我们眼前。屋不大,屋顶是木板做成的,门口的台阶是弯曲的。”地主的庄园、农奴的住所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俄罗斯乡下那独特的乡土气息。
二、擅长描写人物
1.外貌描写精彩传神。《猎人笔记》中的人物很多,各有各的特点,作者很注重对人物的外貌的描写。通过描写他们的外貌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几乎每一个人物出场,他都要写一写他的外貌。
比如他写初见美奇河畔的侏儒卡西扬:“想不到这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侏儒,有一张又小又黑又皱的脸、尖尖的小鼻子和几乎看不见的栗色小眼睛,黑色的、厚厚的鬈发仿佛蘑菇上的帽儿宽宽地扣在他的小头上。”《孤狼》中的看林人:“他高个子,宽肩膀,身材匀称。强健的肌肉从湿淋淋的麻布衬衫里凸显出来。卷曲的黑须把他威严、刚毅的脸庞遮掩了一半,在浓密、宽阔的眉毛下,一双不大的淡褐色眼睛闪着勇敢的光芒。”《枯萎了的女人》中的露克丽雅:“头已干瘪,只有一样颜色,就是青铜色,不折不扣,像一尊古老的圣像;鼻子窄得似刀锋;嘴唇几乎看不见;只见牙齿在发白,眼睛也是;稀稀的几绺黄发从头巾下伸到额头上。”从外貌就可以窥见一个人的性格特点,通过对他们外貌生动传神的描绘,一个个动人的形象仿佛出现在我们面前。
2.善于使用细节描写。例如《田庄总管》中阿尔卡奇·巴夫莱契·佩诺奇金去他的田庄,看见他,全村的庄稼人马上便惶惶不安,小孩子们号哭着跑进自家的茅屋里,从此就不再露面。甚至那些母鸡也都快步奔进屋里,唯独一只勇敢的公鸡还留在道上,挺着缎子坎肩似的黑胸脯,红尾巴都已经翘到鸡冠上,正预备叫嚷,可是突然害羞起来,也跑了。这些细节可以看出这个地主在农奴心中是多么的可怕。《两个地主》中的地主司杰古诺夫听到惩罚仆人时的样子:“他侧耳倾听,点了点头,喝了一口,把小茶碗放在桌上,带着十分善意的微笑,仿佛情不自禁地用嘴巴模仿着敲打声:‘啪啪啪!啪啪!啪啪!’”这些细节,体现出他外表伪善,内心残忍的性格特点。小说里面的细节描写非常多,描写得十分传神,展示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
3.心理描写细腻传神。屠格涅夫善于运用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文章中有很多描写“我”的心理的句子,《孤狼》中“我看了一下四周,心顿时凉了”写出了看林人的家穷得出乎“我”的意料。《幽会》中“我实在是带着愤怒看着他那涨红的脸”表现了“我”对那个无情无义的男子的愤怒。《猎人笔记》中的猎人几乎就是和屠格涅夫形神合一,在俄罗斯的农村里走乡串户,目睹农奴制度下农奴的悲惨、无奈、痛苦凄凉……详尽的心理描写与自己的主观意识、小说主题巧妙地结合起来。
当然里面还有很多对故事主人公心理的描写,尤为精彩的是对世袭贵族切尔托布哈诺夫得马、失马、失而复得、得而生疑,最终开枪打死马的精彩的心理描写,切尔托布哈诺夫的心情跌宕起伏、阴晴不定,这些神来之笔,充分展现了作家高超的写作才能。
三、铺叙式的故事结构
《猎人笔记》中的故事都是尽量铺叙展开,使整个故事背景浓烈,叙事平缓,人物形象凸显,让读者深陷其间,被深深的故事画面人物所吸引,慢慢品味。
在《彼得·彼得洛维奇·卡拉塔也夫》中,先铺叙了“我”是如何在驿站里坐了整整一天,然后遇到了小地主卡拉塔也夫,听他讲了一段自己的爱情故事。卡拉塔也夫爱上了丫鬟马特列娜,最终负债累累,变卖家产,远走莫斯科谋事。一个痴情地主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令读者为他的遭遇唏嘘不已。《李郭甫村外芦苇荡遇险》中,铺叙了“我”如何在李郭甫村外打野鸭、找船的情景,然后描述了我们是如何在芦苇荡翻船遇险的,中间穿插了一个可怜的老农奴,绰号“干树枝”的故事。一方面令读者为他们的遇险提心吊胆,另一方面又深深同情舒乔克的悲惨遭遇。
屠格涅夫是一位语言大师,他创作中的语言总是显得那么的简洁、明快、清新、优美,读起来是一种美的享受。他的笔触和艺术表现手法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誉为“神来之笔”。
【阅读训练】
一、填空题
1.《猎人笔记》是___国作家_________的一部通过____________活动,记述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也是他的第一部_________力作。最初发表发表的21个短篇小故事;1852年出单行本时,增加一篇(《两地主》);到1880年作者自己编辑文集时.又收进2篇(《车轮的响声》和《活骷髅》),共25篇。
2.《猎人笔记》总体上是_________叙述。“我”是主要叙述者,化身为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并被赋予特殊身份:______。  
3.《猎人笔记》作品控诉了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的民主主义思想。作品以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_______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
4.《两个地主》这两个地主出身和经历不同。一个是_________,一个是_________。主要用“我”的________________以揭露他的外表热情温和、内心冷酷残忍的伪君子言行。
5《列别姜市场买马记》“我”由于贪恋打猎,在另外马贩子家一家买了一匹_______的病马,“我”说“打猎的主要好处之一就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达吉雅娜·鲍里莎夫娜及其侄子》主人公达吉雅娜·鲍里莎夫娜,由于她为人善良,思想自由。她是“我”这样的青年人敬爱的“________”。
7.《俄罗斯人之死》作者先后写了五个俄罗斯人的死,第一个“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死”的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个“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个“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五个死的是________________,“我”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酒店赛歌》小说主题就是两个歌手在郭洛托夫卡村一个孤零零的酒店赛歌的具体过程;这两个歌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七月的一个炎热的夏日,“我”路经此地,进酒店歇脚避暑,正当两个歌手在三个听众兼裁判的鼓动下准备赛歌。
9.《小地主卡拉塔也夫的爱情故事》不到三十岁的卡拉塔也夫爱上了离他家三十多里一个财主和女地主老太婆的丫鬟_________——“她的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的姑娘”。他愿意出______________为她赎身,但遭到老太婆的拒绝,
10.《幽会》写一对青年情侣离别前最后一次“幽会”的情景。男方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女方“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希格雷县的哈姆莱特》一次打猎的旅行中,“我”得到邻村一个小地主的邀请,去他家赴宴。关于主人公自己的性格,他的评价是两点:一、___;二、_____。他以莎士比亚一部作品主人公“_________”自诩。
12.《世袭贵族切尔托布哈诺夫及其好友涅多皮尤斯金》猎人叶尔摩莱陪“我”打猎回来,在路上先后遇到了切尔托布哈诺夫和涅多皮尤斯金,最后还见到切尔托布哈诺夫“不是妻子的妻子”叫_______。
13.《切尔托布哈诺夫的结局》全篇写主人公切尔托布哈诺夫的结局,写他经历的三次不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车轮嘎吱响》本篇写于1874年,主题就是反映当时俄国的社会治安状况(虽然土地富饶,山河壮丽;但城市萧条,农村凋敝,盗匪遍地),但同时又描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被人看成傻子、其实相当聪明的乡下人________;一个是“路上遇到的响马大盗”,那个驾驶马车、拦路抢劫、甚至杀人灭迹的_________。
二、简答题
《希格雷县的哈姆莱特》这个主人公是什么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露克丽雅!”我叫了一声,“是你吗?这可能吗?”
“是我,老爷,是我,我就是露克丽雅。”
我不知说什么好,呆呆地望着那张阴暗、呆板的脸和注视着我的那双浅色的、死人般的眼睛。这可能是她的吗?这个木乃伊竟是露克丽雅,我家仆人里那个第一美女,那个高挑、丰满、白肤、海燕、爱笑、善歌、善舞的露克丽雅!那个聪明的露克丽雅,那个被我们小伙子们追求的露克丽雅!我当时是个十六岁的少年,还暗中对她朝思暮想哩……
“对不起,露克丽雅,”我终于说话了,“你这是怎么回事?”
1.分析文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张阴暗、呆板的脸和注视着我的那双浅色的、死人般的眼睛。”这是一处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我”家全体仆人中的“第一美女”竟然变成了这个干尸般的女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