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戏题盘石
王维
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注】①可怜:可爱。
(1)适当想象,描绘一、二两句的画面。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和尹从事悬泛洞庭
[唐]张说
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
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岳州刺史时所作。
(1)诗人是如何描绘景物特点的?
(2)本诗和李白的《行路难》都引用了伊尹的“梦里乘舟到日边”的典故,它在两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注释】:①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②魏武:魏武帝曹操。③碣石:碣石山,在北戴河外,靠近渤海,汉朝时还在陆上,到六朝时已经沉到渤海里了。④遗篇:指曹操的诗作《观沧海》。
(1)这首词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写景有何特点?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1)诗中鸟瞰西湖春日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送江水曹还远馆
谢朓
高馆临荒途,清川带长陌。
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
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
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
【注】①水曹:官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分别从高、远两个方面描写了送别的场景:荒郊野途,高馆孤峙,清流映带,长路迢迢,景物荒凉凄清。
B.“清川带长陌”的“带”字使用尤为传神,潺潺的清流仿佛将眼前的道路带向了遥远的地方,在离人的心上更增添了一层渺远迷茫的情思。
C.三、四句用“望归”透露出江水曹的游宦生涯,此行所去,只是远馆,而非故乡,故而客中作客,无慰“怀旧望归”之情,反更增羁旅情怀。
D.五、六句展现出一片明丽的景色,池塘春草、花树相间,红白掩映,风光令人陶醉,面对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诗人心情也因之而倍加愉悦。
(2)这首诗歌流露出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生查子·独游雨岩
辛弃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飞仙,一曲桃花水。
(1)作者如何写清溪之“清”的?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
(2)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古春望
[明]李梦阳
阴阴日欲暮,迢迢春望稀。野色吹寒立,林鸦逆雨归。
a白首且花飞 b孤城还麦 c前朝今是非 d临路长杨袅
【注】①古城:宿迁故城遗址,晋朝在此设宿豫郡,唐时郡治迁徙,故城废。②秀:谷类植物抽穗开花。
(1)诗的颈联尾联打乱了顺序,根据你的分析选出正确的顺序( )
A.abcd B.dcba C.badc D.cdba
(2)“野色吹寒立,林鸦逆雨归”一联写景颇有特色,请加以赏析。
(3)同为“春望”,杜甫与李梦阳在各自诗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8. 长安春望
卢 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①卢纶: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收到牵连,终身不得中用。②川原:即郊外的河流原野,这里指家乡。③秦关:秦地关中,即长安所在地。
(1)“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秋浦途中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下列诗句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
A.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B.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本诗描绘的初春景物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反映出诗人当时什么样的心情?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钟山即事
[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①钟山,南京的紫金山。王安石弃官后居住在这里。
(1)诗句中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个词,写出钟山春景的“幽”,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歌前两句的表达效果。

1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阙题
[唐]刘昚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①阙:通“缺”,“阙题”即“无题”。②每:虽然。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语言凝练,意蕴含蓄。首联写山路在白云尽处,可见读书堂的地势相当高峻,同时也点出了溪水之悠长、春色之无尽。
B.这首诗开头用粗略的笔墨写出山路和溪流,往下就用细笔来特写青溪,仿佛把镜头里的景物从远处拉向近处,让我们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可以闻到花香。
C.“落花”是古诗词中一个典型的意象,美丽、短暂、飘零的落花往往暗含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诗人常常借“落花”表达生命易逝的情怀,该诗表达的也是这种情怀。
D.颈联将视角由外转向内,由描写自然景物过渡到描写居住环境。全诗句句写景,虽无一句直接抒情,却又情韵盎然,给人带来了形象之外的趣味。
(2)这首诗巧妙地运用景语,不仅给风景抹上感彩,而且也暗含了人物的行动、神态、感情、心理活动乃至身份、地位等信息,请结合文本说说诗中“读书堂”的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1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注】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才:仅。
(1)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清新淡雅而又韵味无穷的友情诗,写出了因为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寒夜也变得与众不同了。
B.从“寒夜客来茶当酒”,可以看出主人与来客的情谊很深。
C.“竹炉汤沸火初红”,让屋内的温暖与屋外的寒冷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了温馨的画面。
D.全诗看似随笔挥洒,但很形象地反映了诗人难以言传郁闷的心情,耐人寻味。
(2)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3)试从“梅花”这个意象来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1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雪诗
张孜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泥四壁。
到处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汁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注】①椒:植物名,古人常以椒末和泥涂抹墙壁,取其温暖芳香。②爇:烧。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两句用“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写出了长安冬天冰天雪地的情景,为后面情感的抒写营造了氛围。
B.“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两句写室内陈设,分别用“到处”“周回”来修饰“爇”红炉、“下罗幂”,极写室内的温暖。
C.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写“饥寒人”的手脚因受冻裂开了口子,照应开头“鸟雀难相觅”,构思巧妙精当。
D.全诗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虚写豪贵人家的宴饮,描写生动逼真,色彩秾丽,不失为讽喻诗中的佳作。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1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唐]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注】①糁:米粒。②雉子:小野鸡。③凫雏:小野鸭。
(1)诗人在第一、二句中选取“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物,描绘了一幅初夏郊野图。
(2)品析“沙上凫雏傍母眠”中“傍”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
1.
(1)在清澈的泉水边上,一块如席子般大小的巨石矗立着。春风习习,碧绿的垂柳飞舞在岸边的巨石之旁,不时拂过高高举起的酒杯。
(2)三、四两句诗歌采用了反问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反问说如果春风不解人意的话,为什么又要吹送落花来?这同时也是拟人,春风更是善解人意,为独酌之人送来落花助兴。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陶醉于山间盘石的自得意趣。
2.
(1)写湖水,从近到远横向铺展,描平远之景,突出水面的浩渺、广阔;写君山,从上到下俯仰纵览,绘高远之图,突出山势的高耸、巍峨。
(2)相同。两首诗歌都有借用典故“抒情言志,表明心迹”的作用。两位诗人都借这个典故表达了在政治失意(仕途不顺)时对前途的希望与理想的执着追求。李白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伊尹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事迹,给诗人增加了信心。张说运用典故,意气昂扬地抒发了对光明前程的憧憬和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
3.
(1)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2)描绘了一幅风雨中海天莫辨、浩茫混沌、旷荡无涯的壮阔海景。上片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秦皇岛外打鱼船以小衬大,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旷悍,描摹出一种寥廓深邃的意境。
4.
(1)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2)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和眷恋之情。(或对乡村生活的喜爱,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
5.
(1)D
(2)①达了送别友人的伤感之情。友人即将踏上慢慢长路远赴他乡,“高馆”送别,离愁别绪顿然而生。
②表达了宦游之人的怀归之情。“流思人”“望归客”客居异地,思念亲朋,渴望归乡。
③表达了因离别而生的无奈之情。“日暮”时分,“重城”分别,让人不由发出“何由尽离席”的感慨。
6.
(1)运用衬托或侧面描写手法。作者没有直接描写溪水之“清”,而是巧妙地用水中的倒影来衬托(侧面描写)溪水的清澈透明的。天、白云和人影都一一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溪水纤尘不染,透明见底的特点。
(2)不闻有人和,只有“空谷”中响起“清音”,表达了作者心境之孤独、寂寥。一生力主抗金,但和者甚寡,作为一名驰骋疆场的抗金将领,却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内心充满了强烈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7.
(1)C
(2)此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赋予野色、林鸦以人的情感,通过“寒”和“雨”生动形象地渲染出环境的萧条,突出故城遗址的荒凉,从而表达出诗人内心的遗憾和担忧。(或此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对偶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3)杜甫的《春望》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情感。《古城春望》表达了诗人对故城不在的遗憾、感伤以及对时局的忧虑。
8.
(1)“闲”字意为悠闲、自在,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的自由、舒展,反衬了诗人内心的愁苦。
(2)①思乡。②对国事的忧虑和伤感。③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④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伤。⑤客居异乡的孤寂与惆怅。
9.
(1)“萧萧”和“淅淅”使用了拟声手法,“萧萧”摹秋雨声,“淅淅”摹溪风声。凄风苦雨,表现了作者旅途的艰辛,衬托了作者的孤寂悲凉之情。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因无人可问,所以问新雁,表现了旅途的孤独,孤独使思乡之情倍增。至于“来时还下杜陵无”,则把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怀念,把他宦途的感触、羁旅的愁思,婉转深致地表现了出来。
10.
(1)D
(3)特点:色彩明丽,充满生机,柔美和谐,欣欣向荣。
心情:看到初春景物一派生机、欣欣向荣,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1.
(1)无声,不鸣,闲适悠然(或:孤独落寞)的心情
(2)运用拟人,将花草人格化,写出涧中流水静悄悄的绕着竹林流淌,竹林西畔那繁花绿草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曳多姿,生动形象地写出钟山春天的静寂幽深、生机盎然,表达出诗人对春景的喜爱之情。
12.
(1)C
(2)志趣高洁(高雅)/淡泊名利:“读书堂”坐落在这优美的环境中,没有多少人来打扰。
闲适恬淡:山深林密,环境安谧,气候舒适,是专志读书的好地方。
专心治学:“读书堂”掩藏在茂密的柳树林中,主人在山中专心致志研究学问。
13.
(1)D
(2)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主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3)“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14.
(1)D
(2)第一问: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豪贵家”的愤怒痛恨和对“饥寒人”的深切同情。
第二问:全诗采用对比手法,描写长安城大雪纷飞之时,“豪贵家”纵情宴乐、生活奢靡,“饥寒人”却是受冻受苦,温饱可忧。突出表现了社会的阶级对立,表达了作者对贫富悬殊、世道不公的愤懑之情。
15.
(1)溪,荷叶
(2)“傍”,本指靠近、依靠,诗句中写小野鸭亲昵地依偎在母鸭身边安然入睡的情态,流露出作者对这幅宁静、温馨画面的喜爱之情。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