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导学案(2012版)一、自主导学目标:1、初步学习观察和描述化学实验的方法2、初步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能根据一定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学习填写探究(或实验)报告。3、了解关注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过程等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4、认识实验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实验成功的喜悦。二、问题情境导学:从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例如:打开汽水瓶时,为什么会有气体放出,它是什么气体呢? 铅笔芯的主要成分到底是不是金属铅呢? 涂改液为什么可以使字迹消失呢?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带着众多的疑问进入本节的探究之旅。三、徜徉书海探究发现1、化学学科的特点及其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1)化学是一门以 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 得到的。(2) 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的途径。(3)通过实验以及对 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 ,学习 方法并获得新的化学知识。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实验药品:蜡烛、烧杯、火柴、小木条、澄清石灰水、水。(2)步骤、现象及结论如下表:实验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烛芯:棉线;外壳:石蜡 由 和 制成点燃前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 乳白色或红色固体,圆柱体 颜色:乳白色或红色;状态:用小刀切下一块放入水中 较软,漂浮在水面上 密度: ;硬度: ;溶解性:燃烧时 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 固态蜡烛 ,火焰呈黄色,放热,偶尔冒黑烟 石蜡具有 性,黑烟是燃烧不充分时生成的炭黑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2s后取出。 处在火焰 部位最先变黑,第二层次之,最里层变黑得最慢 温度最高,加热用用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一会儿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有 出现,澄清石灰水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熄灭后 将蜡烛熄灭 有白烟产生 白烟可以 ,白烟是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白烟燃烧(3)交流讨论:a、检验燃烧产物是否有水生成的方法: 。b、检验燃烧产物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的方法: 。3、集思广益归纳总结:化学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方法和步骤:化学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三关注) (1)关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沸点及化学性质等方面;(2)关注 ,化学变化中的现象,如形态、外观、能量变化、变化现象等;(3)关注观察实验的基本方法(三阶段) (1)变化前:记录物质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等;(2)变化中: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能量变化及其他现象;(3)变化后:记录生成物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等描述实验的基本方法(三方面) (1)实验操作步骤(2)实验现象(3)实验结论科学实验的步骤(八步骤) (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4)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6)解释与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4、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研究(1)比较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有什么不同?实验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分析1、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 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出,充满气体 呼出气体在集气瓶底部聚集,气压增大将水排出2、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 空气瓶中木条慢慢熄灭,呼出气体瓶中的木条 空气中的 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 含量3、向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分别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空气瓶中无明显现象,呼出气体瓶中石灰水 空气中的 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 含量4、对着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吹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干燥玻璃片比较 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现象,吹气的玻璃片表面 空气中的 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 含量(2)小组讨论: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为例比较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实验结论有什么不同?实验现象是通过人的感官直接感觉或观察到的,如颜色、气味、状态、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而结论是由现象分析、推理得到的。所以前者是 ,后者是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壹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位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 B.实验C.观察 D.做出结论2、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交流评价C.设计实验 D.作出结论3、同学们知道食醋、柠檬酸具有酸性,但是哪种物质的酸性强呢?小敏同学提出用PH试纸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C.得出结论 D.收集证据4、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5、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6、【2012·兰州】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假设 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7、【2012·常德】君君将一定量生铁样品加入过量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发现有少量黑色物质残留。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置之不理 B.请教老师C.上网查资料 D.通过实验继续探究8、下列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C.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9、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的方法是( )A.从水中直接拿出集气瓶,正放在桌上B.从水中直接拿出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C.在水中盖上玻璃片,拿出水面后正放在桌上D.在水中盖上玻璃片,拿出水面后倒放在桌上10、以下属于实验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特点的有( )①关注物质的性质②关注物质的变化③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②③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5分)11、右图是探究酒精灯灯焰结构及性质的实验示意图:①请写出图中所示灯焰各部分的名称:a ,b ,c 。②认真观察,仔细分析酒精灯旁细木条上标出的e、f、g处各对应的灯焰部分的名称:e ,f ,g 。12、【2012·自贡】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为了探究酒精灯各层火焰温度的高低,某同学点燃酒精灯,仔细观察酒精灯火焰的分层情况后,取出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位于火焰某一层的部分明显碳化。(1)写出碳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结论:__________的温度最高。(3)这层火焰温度最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题(本题共4小题,共19分)13、下图是学生“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操作的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1)如图A所示,将一根火柴梗平放人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观察。该实验的目的是。(2)如图B所示,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观察到烧杯底部出现黑色物质。请帮他们分析产生黑色物质的原因是 。(3)如图C所示,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如何操作才能确保实验成功(只答一点)。14、、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现象如右图A,这证明焰心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右图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性质是 、 。(3)猜想和验证猜 想 操 作 现 象 结 论假设①:焰心气体含CO2 在未点燃的短玻管上口 . 假设①不成立假设②:焰心气体含石蜡蒸气 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手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 假设②成立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15、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其他气体空气中的气体(%) 78 21 0.03 0.07 0.9呼出的气体(%) 78 16 4 1.1 0.9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图所示: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实验步骤 验证依据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2、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根据 ,判断CO2含量不同.3、 根据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判断O2含量不同4、 根据 ,判断水含量不同.归纳总结:归纳总结也是学好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现请你概括总结你已知道的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易溶于水,能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参考答案:1、化学学科的特点及其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2)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的途径。(3)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的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新的化学知识。2、实验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烛芯:棉线;外壳:石蜡 由 和 制成点燃前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 乳白色或红色固体,圆柱体 颜色:乳白色或红色;状态:用小刀切下一块放入水中 较软,漂浮在水面上 密度: ;硬度: ;溶解性:燃烧时 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 固态蜡烛 ,火焰呈黄色,放热,偶尔冒黑烟 石蜡具有 性,黑烟是燃烧不充分时生成的炭黑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2s后取出。 处在火焰 部位最先变黑,第二层次之,最里层变黑得最慢 温度最高,加热用用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一会儿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有 出现,澄清石灰水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熄灭后 将蜡烛熄灭 有白烟产生 白烟可以 ,白烟是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白烟燃烧(3)交流讨论:a、检验燃烧产物是否有水生成的方法: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是否有水生成。b、检验燃烧产物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的方法: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或将一个干净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一会儿,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3、集思广益归纳总结:化学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方法和步骤:化学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三关注) (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沸点及化学性质等方面;(2)关注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中的现象,如形态、外观、能量变化、变化现象等;(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现象观察实验的基本方法(三阶段) (1)变化前:记录物质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等;(2)变化中: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能量变化及其他现象;(3)变化后:记录生成物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等描述实验的基本方法(三方面) (1)实验操作步骤(2)实验现象(3)实验结论科学实验的步骤(八步骤) (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4)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6)解释与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4、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研究(1)比较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有什么不同?实验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分析1、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 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出,充满气体 呼出气体在集气瓶底部聚集,气压增大将水排出2、向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分别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空气瓶中无明显现象,呼出气体瓶中石灰水变浑浊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含量高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 空气瓶中木条慢慢熄灭,呼出气体瓶中的木条立刻熄灭 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高4、对着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吹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干燥玻璃片比较 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现象,吹气的玻璃片表面有一层水雾 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含量低(2)小组讨论: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为例比较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实验结论有什么不同?实验现象是通过人的感官直接感觉或观察到的,如颜色、气味、状态、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而结论是由现象分析、推理得到的。所以前者是现象,后者是结论。巩固练习一、1、B 2、C 3、B 4、D 5、B 6、C 7、A 8、D 9、C 10、D二、11、a、g外焰, b、f内焰,c、e焰心12、(1)C+O2CO2 (2)外焰 (3)外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三、13、(1)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比较(或验证外焰温度最高或焰心温度最低等,合理即可)(2)蜡烛不充分燃烧时产生炭黑(3)沿着白烟的方向,快速点燃(或体现出快速即给分)14、(1)温度最低(2)是气体、具有可燃性(3)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管口未见火焰,管壁沾有石蜡颗粒。15、(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2)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 玻璃片上水雾的不同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易溶于水,能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