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1 《让友谊之树常青》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 .1 《让友谊之树常青》教案

资源简介

《让友谊之树常青》教学设计
课题 七年级上册第五课《让友谊之树常青》 设计者
理念分析 本节课依据课程标准第二部分“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部分,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他们要学会积极与朋友、同学交往,体会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友谊带来的诸多好处。从情感、心理角度来讲,初一学生非常在意并且重视同伴关系,希望得到友情的滋养。但碍于年龄小,社会经验少,性格脾气容易波动,缺少解决问题的经验等等,在交友中难免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或烦恼,急需具体方法上的指点与情感上的渗透。
教材分析 整体感知教学内容 朋友和友谊是人生永恒的话题,中学生的生活圈子逐渐扩展,由家庭延伸至校园、社会,同伴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中学生也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教材在前一课感知“友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交友技巧,锻炼交友能力,培养交友智慧,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善于交往,主动寻找友谊,体验友情的快乐与美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和持续的行动。懂得友谊需要精心呵护
能力目标 掌握交友的基本技巧,锻炼交友能力,能正确理性地处理朋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他人、理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分享自己的交友经验,体验友情的快乐与美好;通过设置的情境,帮助学生掌握交友技巧,锻炼交友能力,启发交友智慧,树立理性、积极、健康的交友观念。
教学 资源 教材、课件、导学案、案例、多媒体
教学 重点 理解建立友谊,掌握交友的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 学会理解和尊重朋友、启发交友智慧。
方法分析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制作课堂教学中所需要的课件,了解学生的交友情况。2.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完成导学案、搜集有关友情方面的案例。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调查结果教学法、情景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经验分享法
学习方法 计划法、听课法、复习法、自学法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实物展示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环节一:歌曲导入引发思考 交流分享经验 1.在上课之前、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当歌声响起的时候,你会想到了谁呢?2.播放音乐《找朋友》,要求根据歌词和同桌互动完成动作。 1.欣赏音乐.2.根据自己的理解感受完成动作和思考问题。 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音乐导出课题,激发学生兴趣,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轻松愉快地导入新课。
(二)预习提问 检查预习情况 1.如何建立友谊,结交新朋友?2.如何呵护友谊,让友谊之树常青? 积极回答 整体感知本节课的重要知识
环节二:活动探究感悟朋友 一、播撒友谊之种之建立友谊 教师告诉学生本节课我们将进行一场交友比赛,比比看谁才是具有交友能力的高手!比赛规则:1、比赛分为2局,全班同学分成3大组。2、每有1位同学回答正确时该小组加1分 3、获胜小组评选3名“交友高手”,将可以得到一份特别礼物。 第一局:播撒友谊之种合作与探究:请学生运用你的经验:P49你们是如何成为朋友的?学生分组思考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代表小组抢答。一、建立友谊 漫画欣赏 问题:这幅漫画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漫画告诉我们:人们常常觉得孤单,因为他们总是在封闭自己,而不是主动架起沟通的桥梁。教师小结:对于内向又害羞的人,要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敞开心扉,主动表达,朋友才不会彼此错过,这样才能结交到新朋友.播放视频:《三顾茅庐》思考:对于诸葛亮的第一次冷淡,刘备还要继续主动和他交往吗?为什么?教师小结: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归纳总结:如何建立友谊,结交新朋友?【P49—50】1.要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敞开心扉,主动表达,朋友才不会彼此错过.2.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如果一次尝试不成功,别气馁,只要真诚待人,我们就有机会找到朋友。知识扩展:通过周恩来的事例(见课件),总结建立友谊的有效方法和技能:面带微笑;记住对方的名字;真诚地夸赞;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寻找共同之处;保持好奇心。情景体验:情景体验——“我们班来了新同学”背景:我们班来了一位新同学,静静坐在角落里看书。活动:这个时候,你如何与他认识并成为朋友?请你用周总理交友的方法来实践一下吧。 学生了解比赛规则,做好心理准备。以积极的态度参加比赛。分组讨论交流展示学生抢答,分组计分。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回答。学生进行小结,谈收获如何建立友谊?学生做好笔记,理解记忆。学生讨论后,分小组体验,发挥团队精神。分组讨论交流展示 通过比赛的活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学生回顾自己建立友谊的经过,了解建立友谊需要具备的心态和应掌握的策略。通过对漫画的解读,引发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进行思考,并积极地探寻解决方法。通过事例总结建立友谊的有效方法。设置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建立友谊的有效方法。
二、 呵护友谊之树 护友谊 过渡语:播下友谊的种子,有时也不一定会开花结果。友谊是需要精心呵护,还是应该任其自然生长?接下来,开启我们的智慧,继续探寻友谊之路。第二局:呵护友谊之树护友谊材料:读故事1962年,作家刘白羽由北京到上海治病。当时他的长子滨滨正患风湿性心脏病,也跟着到上海看病。遗憾的是,治疗效果不佳,滨滨只能先跟妈妈返回北京。  母子返京当天,刘白羽心神不定,烦躁不安。这时,巴金、萧珊夫妇来到刘白羽的病房。两人进门后,谁都没有说一句话,默默地坐在沙发上。病房里静悄悄的,巴金伸手握住刘白羽微微发颤而又汗津津的手。突然电话响了,萧珊抢在刘白羽前接起电话。当得知母子已平安抵达北京时,三个人长长地舒了口气,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原来,巴金估计那天会来电话,怕有噩耗,便携夫人专门来陪伴他。当两人告辞时,刘白羽执意要送到医院门口。他紧紧地握住巴金的手,一再表示感谢。巴金却摆摆手,淡淡地说,没什么,正好有空,只想陪你坐一坐。思考:为什么巴金夫妇从未开口安慰,只说有空来坐坐?这对我们有何启示?教师归纳总结:①呵护友谊——用心关怀对方体会朋友的需要,在朋友需要的时候站在他的身旁,以行动向朋友表达关心和支持.探究与分享(1):阅读教材51页,回答问题:(1)“我”该怎么办?朋友之间需要保持距离吗?学生回答问题.(1)“我”应该尊重他,他不愿说的事,自己就不要问,同时“我”会暗中观察,尽自己之力帮助他渡过难关。 (2)朋友之间应留适当的距离,这也是对朋友的尊重教师归纳总结:如何呵护友谊,让友谊之树常青?②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朋友之间要以坦诚相待,也有所保留;给予建议,但不替做决定。探究与分享 (2) 故事《刘刚的冲突》:有一次,在上历史课,正当同学们在作业时,这时班上起了一阵躁动,原来,叶忱在做作业时,刘刚总是无缘无故地推桌子或者转身过来影响叶忱,还给叶忱起外号,说是站花儿婆,不像男的;叶忱生气就扔了刘刚的书。刘刚的书被叶忱扔到地上后,他不断地骂叶忱并把叶忱推到在地上。两个人因此就打了起来。被班干部带到了班主任老师那里。老师了解之后,告诉他们:在上课时,如果谁先影响你学习,你就要及时制止他,如果他不听劝告,就向老师报告,让老师帮你解决问题,不要私自以武力解决。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教师归纳总结:如何呵护友谊,让友谊之树常青?③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知识扩展:教师追问:“你和朋友发生过冲突吗?你是怎么处理的?”并举反例,总结出处理冲突的正确策略:保持冷静;坦诚交流;及时处理;勇担责任;换位思考。探究与分享 (3) 设置情景剧并回答问题把教材中的故事通过学生表演来体现出来!问:(1)左图中小清的说法,你能接受吗?(2)右图中小玲的做法,你能接受吗?如果不能接受,你会怎么办?学生回答并得出结论:(1)不能接受,这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对彼此友谊的伤害。 (2)不能接受。我会制止他们这种不讲诚信、违背承诺、不讲信誉的行为,这是对友谊的伤害,我会慢慢疏远他们。教师小结得出结论: ④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拓展延伸:播放视频《真正的友谊》  学生观看视频。  教师:友谊的小船该翻就翻。  有些朋友坚决不交,要学会明辨是非,更要学会保护自己。教师总结:如何呵护友谊?①呵护友谊——用心关怀对方体会朋友的需要,在朋友需要的时候站在他的身旁,以行动向朋友表达关心和支持.②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朋友之间要以坦诚相待,也有所保留;给予建议,但不替做决定。③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冲突发生时,可以相互协商,寻找彼此接受的解决方式。④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如果背叛或者伤害友谊,可以宽容或者结束这段友谊,两者需要智慧和勇气。 学生仔细体会教学案例,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问题。小组计分。学生仔细阅读案例,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问题。教师提问,总结收获。学生阅读身边发生案例,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问题。教师提问,总结收获。学生体验情景剧,并思考问题。观看视频,拓展思维,让学生自己感悟什么样的朋友可以交,什么样的友谊是不能交往的。学生做好笔记,理解记忆。 通过巴金夫妇的例子引发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进行思考,并积极地探寻解决方法。学生通过分享类似的经历及处理方法,自主探寻解决办法。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朋友间发生冲突使用暴力的后果。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朋友之间发生冲突,可以互相协商,可以寻找彼此能接受的解决方式来解决。学生自主解决的问题,有助于同龄人接纳,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用学生常见的问题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寻问题,深入认识自己。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培养学生是非观念。 以上教学过程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环节三:学海拾贝、细数收获 活动结束,公布结果 公布交友大赛的小组比拼情况。获胜小组里评选3名“交友高手”,将得到一份特别礼物。礼物就是《交友手册》读本,同时要求他们课后与全班同学分享。 2、通过本节的解读,构建知识体系。课件展示《交友手册》: 健康成长需交往, 未雨绸缪有勇气, 交友成功有技巧, 开放持续友谊来, 关心尊重护友谊, 美好生活向未来!谢谢各个小组的踊跃参与!希望通过这次交友赛,学会如何建立友谊和呵护友谊,成为交友高手,不会把朋友拒之门外了。 1.获奖同学领取奖品,其他同学掌声祝贺。 通过由学生总结既能检验教学效果,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交友手册”内容的设计朗朗上口,学生容易掌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小结 环节四:教学小结、总结提升 收获知识 1.让学生总结知识框架2.强化本节课主要知识点的记忆3.将所背知识应用于解题。 独立思考,认真总结。 学生通过亲自绘制知识框架,并花时间背记,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做题,学会应用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同学们,人生路漫漫,有朋友在身边,甚好。朋友陪你哭,陪你笑,陪你分享喜悦,共担痛苦,朋友是你人生中不可代替的人。但是友谊的花朵脆弱易碎,需要小心地呵护和打理,所以,带上你热情的心,去结交朋友吧;带上你真挚的情,去体谅朋友吧。愿你们友谊之树长青,友谊的小船变巨轮。 学生感悟人生路漫漫,有朋友相伴真好. 学生通过感悟,体会有朋友的感觉,达到情感的升华。
达标检测 完成课堂检测 完成练习 通过练习当堂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 开放自己 建立友谊 持续行动 让友谊之树常青 关怀对方 呵护友谊 尊重对方正确处理冲突正确对待伤害
教学效果预测 预期达到的效果 本节课围绕“让友谊之树常青”这一框题,设计了“交友大赛”的主题活动,通过小组比拼、盘点收获、总结奖励,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感悟新知,有效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整堂课节奏紧凑,最后的《交友手册》的设计,是教师在整体把握教材内容基础上的整合提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整节课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交的友意识和呵护友谊的意识,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掌握交友的技巧和方法。2.可能出现的问题 本节课的活动较多,有小组抢答、小组讨论、情景体验活动等,可能会出现整节课的课堂氛围比较活跃,掌控整个课堂秩序难度较大;同时教学时间的把握方面,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在小组交流讨论的环节,面对如何处理与朋友发生矛盾、冲突,学生如何掌握处理友谊中的矛盾及冲突的策略和方法,学生有的较难理解,需要老师及时加以引导.因活动较多,学生可能只顾着活动、思考而忘记及时做笔记,所以要及时提醒学生做好笔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