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教学大纲为导向,针对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语言文字、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以研讨会为学习的情境,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在想象、讨论中去触摸历史、感悟历史,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培养技能,陶冶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们觉得,在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基本的历史知识包含重要的历史史实和基本历史线索两部分。老师们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但是在完成知识目标的教学中常常蜻蜓点水,这样,就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学习以后的学习和考试都是十分不利的。在本课的设计中,我们突出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一定要牢记基础知识,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一定程度的加深。但是,我们对知识的加深做得不是很到位。 由于我们面对的是基础比较薄弱的农村初一学生,并且,他们提出的问题也比较肤浅,因此我们要设计中,强调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从而,就相对的忽视了对问题的深化和换位思考。这样,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提高。在以后的课堂里,应该慢慢提升问题的高度,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一点。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们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通过课堂讨论、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等教学形式,使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这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有的时候可能只是一种点缀。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表演一定程度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但是,不能把它做为传授知识的一种主要手段。 总之,通过对这一堂课的设计与教学,使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收获,对以后的教学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发现了以前没有留意的问题,对于改进我们的教学具有很大的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教学建议1、教育对象与条件本课的设计主要是针对农村初中学生知识底子薄、历史思维能力不是很强的特点来设计的,突出了对基础的识记与掌握,侧重的是他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由于初一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中一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往往不是很高,表现在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都不会太高,他们反应迟钝,记忆速度慢,对问题总是不能举一反三,特别是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科门类增多,学习内容加深,学习适应不良现象尤为突出,再加上历史这门学科在考试中占的比例不是特别大,这样,导致了更多的初中生不愿意学习历史。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问题教学的模式。首先,让学生把课本当做课外书籍来读,让他们预习课本,然后,要求他们把自己有什么疑问的地方写出来,在课前交给老师。老师收集了学生提出了问题后,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问题,给提出问题的学生一定的奖励,并且在课堂上公布、解决这些问题,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这样,使学生学习起来不至于那么茫然,也可以激起他们的学习欲和思考欲,使他们学习起来更主动。为了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兴趣,我们还插入了音乐和小电影,调解课堂气氛。2、由于本课比较具有针对性,主要是面对农村初中的学生,所以,使用者需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基础好的学生,由于他们掌握基础知识相对轻松,很快就可以把本课的知识要点掌握,那么,就需要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把问题加深,给他们充分的思考空间,不要让他们简单的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这样,反而不利于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明朝君权的加强》(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通过明朝初期的两位皇帝的一些措施,使中国封建专制空前加强。2、认识八股取士,是从思想上加强了君主的专制统治。3、认识明朝实行特务统治,也是加强君权的手段。知识与能力:1、牢记明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掌握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了解靖难之役的相关情况。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归纳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与方法:1、欣赏黄梅戏《凤阳花鼓》,导入新课。2、通过观看小电影,简单了解朱元璋。3、对于本课的重点部分如何加强君权,通过收集学生有的疑问的题目,然后公布出来,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通过讨论得出答案。4、教学中采取先出示问题,然后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明太祖和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包括改革行政机构,建立厂卫特务机构,改革科举,迁都北京。难点:分析这些措施是怎样体现君权的加强。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请大屏幕上的图片,同时欣赏一段音乐,等一下回答我一下问题:戏中的“朱皇帝”指的是谁?(播放黄梅戏《凤阳花鼓》和幻灯片。然后提问)(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应该可以回答出来)(老师在听完学生的答案后再提问:)你们看过电视剧《朱元璋》或者是《传奇皇帝朱元璋》吗?知道关于他的哪些事迹?(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学生的发言,肯定一点:)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那么,他是什么时候建立的明朝?建立了明朝以后,又做了些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解决的内容。明朝君权的加强。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这一堂课,召开我们109班的学术研讨会。我们今天研究会的题目就是明朝君权的加强。关于这个题目,就有以下八个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然后把全班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历史小导师、学科专家组、资源引导者、任务咨询者。并给各个小组分好任务,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两个问题,并有一个可以向同学或老师求助的锦囊。)现在,请大家阅读课本,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找到后答案后,在课本上划出。有些问题需要自己思考,也可以同组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十分钟以后,正式我们的研讨会。(学生阅读课本,然后讨论找到答案。然后请学生公布他们讨论的结果。)(在回答第3个问题后,放映小电影,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朱元璋。)(在回答完第5个问题后,进行总结。)大家注意:第3、4、5题,都是与朱元璋有关,也就是说都是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主要有四个方面,请看大屏幕。(幻灯片展示出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然后老师进一步深化问题)现在请各个小组再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些措施可以体现君权的加强呢?(一个一个的指导学生进行分析)(给学生一定思考、讨论时间后,让学生回答。如果,回答不出来,那个小组可以使用他们的问题锦囊,向其他小组或是老师求助。)(接着进行研讨会,回答第6、7题,让学生回答完后指导学生看大屏幕)关于朱棣的生平,请看大屏幕。(介绍朱棣)现在请大家接着回答第8题,看朱棣是通过哪些措施来加强君主权力。(学生回答后,展示幻灯片)(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迁都北京也可以体现君权的加强呢?现在有请任务咨询者为我们解答这个问题。课堂小结:(用幻灯片展示出本课的知识网络)这次研讨会,我们主要研究了明朝初期两位皇帝,也就是朱元璋和朱棣,加强君权的措施,从这些措施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主要是从政治、思想和军事三个方面来加强君主的权力,从而使中国封建专制统治大大加强,对巩固明朝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然而,明初统治者的这些措施,旨在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伏了危机。同学们想一想会带来怎样的危机呢?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练习:(幻灯片展示)板书设计: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改革行政机构 在地方在中央2、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3、改革科举二、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7张PPT)《凤阳花鼓》说凤阳 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到有九年荒咚咚隆咚锵咚咚隆咚锵咚锵咚锵锵锵 大户人家卖骡马 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 身背花鼓走四方1、明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2、明太祖怎么改革的行政机构?3、朱元璋生平知多少?4、锦衣卫是谁设立的?是一个什么组织?5、明朝的科举考试有什么规定?6、靖难之役是怎么回事?这一事件的结局怎样?7、你能简单的介绍一下朱棣吗?8、明成祖是明朝第几代皇帝?他又是怎样进一步强化君主权力的?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于1368年,在应天(今南京)建立明朝,史称明太祖。1、明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2、明太祖怎么改革的行政机构?3、朱元璋生平知多少?4、锦衣卫是谁设立的?是一个什么组织?5、明朝的科举考试有什么规定?6、靖难之役是怎么回事?这一事件的结局怎样?7、你能简单的介绍一下朱棣吗?8、明成祖是明朝第几代皇帝?他又是怎样进一步强化君主权力的?1、明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2、明太祖怎么改革的行政机构?3、朱元璋生平知多少?4、锦衣卫是谁设立的?是一个什么组织?5、明朝的科举考试有什么规定?6、靖难之役是怎么回事?这一事件的结局怎样?7、你能简单的介绍一下朱棣吗?8、明成祖是明朝第几代皇帝?他又是怎样进一步强化君主权力的?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2、在中央,废丞相,设六部3、设立锦衣卫4、改革科举1、明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2、明太祖怎么改革的行政机构?3、朱元璋生平知多少?4、锦衣卫是谁设立的?是一个什么组织?5、明朝的科举考试有什么规定?6、靖难之役是怎么回事?这一事件的结局怎样?7、你能简单的介绍一下朱棣吗?8、明成祖是明朝第几代皇帝?他又是怎样进一步强化君主权力的?明成祖朱棣明成祖朱棣 (1360~ 1424)朱元璋的第四子,母马氏。1402年推翻明惠帝(也就是他的亲侄子)自立,改元“永乐”,1421年迁都北京。他注意兴修水利和发展生产,使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有很快的发展。他还派郑和出使西洋,最远到达非洲西海岸和红海海岸。在位期间还下令编纂了世界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1、明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2、明太祖怎么改革的行政机构?3、朱元璋生平知多少?4、锦衣卫是谁设立的?是一个什么组织?5、明朝的科举考试有什么规定?6、靖难之役是怎么回事?这一事件的结局怎样?7、你能简单的介绍一下朱棣吗?8、明成祖是明朝第几代皇帝?他又是怎样进一步强化君主权力的?二、明成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迁都北京、继续削藩、设立东厂怎么体现君权的加强?学术总结:明朝君权的加强明朝君权的加强政治推行削藩政策改革行政机构:中央废丞 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军事八股取士思想1.___年,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他就是___。2. 靖难之役以燕王__胜利告终,他就是明成祖,并把都城从南京迁到__。3. ________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1368明太祖朱棣北京厂卫特务巩固提高:巩固提高:1、朱元璋采纳的朱升的建议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D.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控制2、撤销中书省的朝代是: A.唐朝 B.隋朝C.元朝 D.明朝CD3、明朝八股取士造成的危害有:①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 ③考中做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④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C、 ① ② ④ D、 ① ② ③ ④巩固提高:A巩固提高:5、明朝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措施最具特色的是:A.废行省,设三司B.废丞相,分相权于六部C.设殿阁大学士D.设厂卫特务机构6、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君权的加强:A.废除丞相 B.设立东厂C.分封藩王 D.迁都北京DC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明朝君权的加强》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___年,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他就是___。2. 靖难之役以燕王__胜利告终,他就是明成祖,并把都城从南京迁到__。3. ________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二、选择题1、朱元璋采纳的朱升的建议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C.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D.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控制2、撤销中书省的朝代是:A.唐朝 B.隋朝 C.元朝 D.明朝3、明朝八股取士造成的危害有:①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③考中做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④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④ D、 ① ② ③ ④5、明朝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措施最具特色的是:A.废行省,设三司 B.废丞相,分相权于六部C.设殿阁大学士 D.设厂卫特务机构6、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君权的加强:A.废除丞相 B.设立东厂C.分封藩王 D.迁都北京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朱元璋简介:朱元璋生于元朝 ( http: / / baike. / view / 10783.htm" \t "_blank )天顺帝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日丁未时,即:戊辰年壬戌月丁丑日丁未时,排行第四。父亲朱五四(后改为世珍),母亲陈氏 ( http: / / baike. / view / 38724.htm" \t "_blank )。元天历元年(1328年),朱元璋出生于今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朱元璋原名重八,后改为兴宗。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后改名为德裕,最后再改名为元璋,字国瑞。 朱元璋自幼贫寒,父母兄长均死于瘟疫,孤苦无依,入皇觉寺为僧,兼任清洁工、仓库保管员、添油工。入寺不到二个月,因荒年寺租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元璋只得离乡为游方僧。因其友汤和的一封信,参加了起义军,在郭子兴手下,率兵出征,有攻必克。25岁时参加郭子兴 ( http: / / baike. / view / 324534.htm" \t "_blank )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郭死后统率郭部,任小明王韩林儿 ( http: / / baike. / view / 124920.htm" \t "_blank )的左副元帅。接着以战功连续升迁,至正十六年(1356年)诸将奉朱元璋为吴国公。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即吴王位。至正二十七(1367)四月,吴王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北伐中发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来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朱元璋顺应时代潮流,凭借其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对北伐又做出了精心部署,提出先取山东,撤除元朝的屏障;进兵河南,切断它的羽翼,夺取潼关,占据它的门槛;然后进兵大都,这时元朝势孤援绝,不战而取之;再派兵西进,山西、陕北、关中、甘肃可以席卷而下。北伐大军按计而行。徐达率兵先取山东,再西进,攻下汴粱,然后挥师澧关。朱元璋到汴梁坐镇指挥。明洪武元年(1368年),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洪武元年 (1368)七月,各路大军沿运河直达天津,二十七日进占通州。元顺帝妥欢贴睦尔率后妃、太子和大臣,开健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都。八月二日,明军进入大都,元朝至此灭亡,蒙古在中国的统治结束,明朝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推翻了蒙元的暴政,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明朝。朱元璋在位期间,为了缓和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的矛盾,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与此相适应,在法律思想上鉴于元末法纪纵弛导致的各种弊端,认为“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朱元璋出身贫寒,也没有很高的文化,但却勤奋好学,后来终成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英明帝王,伟大政治家。民间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所以他也是一位传奇皇帝。靖难之役: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 ( http: / / baike. / view / 133347.htm" \t "_blank )病死,朱元璋立太子的次子朱允炆 ( http: / / baike. / view / 72718.htm" \t "_blank )(长子早亡)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即帝位,是为建文帝。朱允炆在做皇太孙时,就对诸藩王不满,曾与他的伴读黄子澄 ( http: / / baike. / view / 295634.htm" \t "_blank )商量削藩对策。即帝位后,采纳了大臣齐泰 ( http: / / baike. / view / 1297152.htm" \t "_blank )、黄子澄的建议,决定先削几个力量较弱的亲王的爵位,然后再向力量最大的燕王朱棣开刀 ( http: / / baike. / view / 265300.htm" \t "_blank ),并令诸亲王不得节制文武将吏。皇族内部矛盾由此迅速激化。建文帝命令将臣监视 ( http: / / baike. / view / 758002.htm" \t "_blank )朱棣,并乘机逮捕之。朱棣得到这一消息,立即诱杀了前来执行监视逮捕任务的将臣 ( http: / / baike. / view / 358697.htm" \t "_blank ),于建文元年(1399年 ( http: / / baike. / view / 308257.htm" \t "_blank ))七月起兵反抗明朝中央政府。 朱元璋当国时,恐权臣篡权,规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他在《皇明祖训 ( http: / / baike. / view / 110524.htm" \t "_blank )》中说:“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朱棣以此为理由,指齐泰、黄子澄为奸臣,须加诛讨,并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即靖祸难之意。因此,历史上称这场朱明皇室内部的争夺战争为“靖难之役”。 朱棣初起兵时,燕军只据北平一隅之地,势小力弱,朝廷则在各方面都占压倒性优势。所以战争初期,朝廷拟以优势兵力,分进合击,将燕军围歼于北平。朱棣采取内线作战,迅速即攻取了北平以北的居庸关、怀来、密云和以东的蓟州、遵化、永 平(今河北卢龙)等州县,扫平了北平的外围 ( http: / / baike. / view / 740797.htm" \t "_blank ),排除了后顾之忧 ( http: / / baike. / view / 245240.htm" \t "_blank ),便于从容 ( http: / / baike. / view / 62295.htm" \t "_blank )对付朝廷的问罪之师。经过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宿将之后,朝廷也无将可用,朱允炆只好起用年近古稀的 幸存老将长兴侯耿炳文 ( http: / / baike. / view / 659165.htm" \t "_blank )为大将军,率军13万伐燕。建文元年八月(真定之战),师至河北滹沱河地区。燕王在中秋夜乘南军不备,突破雄县,尽克南军的先头部队。继而又于滹沱河北岸大败南军的主力部队。建文帝听到耿炳文军败,根据黄子澄的推荐,任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 ( http: / / baike. / view / 882038.htm" \t "_blank )为大将军,代替耿炳文对燕军作战。 李景隆本是纨绔子弟,素不知兵,“寡谋而骄,色厉而馁”。九月,李景隆至德州,收集耿炳文的溃散兵将,并调各路军马,共计50万,进抵河涧驻扎。当朱棣侦知李景隆军中的部署后,笑着说,兵法有五败,李氏全犯了,其兵必败无疑,这就是政令不修,上下离心;兵将不适北平霜雪气候,粮草不足;不计险易,深入趋利;求胜心切,刚愎自用,但智信不足,仁勇俱无;所部尽是乌合之众,且不团结。为了引诱南军深入,朱棣决计姚广孝协助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自己亲率大军去援救被辽东军进攻的永平,并告诫朱高炽说:“李景隆来,只宜坚守,不能出战。”朱棣还撤去了卢沟桥 ( http: / / baike. / view / 14985.htm" \t "_blank )的守兵。 朱棣这一招果然灵验,李景隆听说朱棣率军赴援永平,就率师于十月直趋北平城下。经过芦沟桥时见无守兵,禁不住欢喜,说:“不守此桥,我看朱棣是无能为力了。”这时朱高炽在北平城内严密部署,拼死守卫。李景隆则号令不严,指挥失当,几次攻城,皆被击退。南军都督瞿能曾率千余精骑,杀入张掖门,但后援不至,只好停止进攻。又因李景隆贪功,要瞿能等待大部队一起进攻,错过了时机。燕军则因此得到喘息,连夜往城 墙上泼水,天冷结冰,待到次日,南军也无法攀城进攻了。朱棣解救永平之后,率师直趋大宁(今内蒙古宁城西)。 大宁为宁王朱权 ( http: / / baike. / view / 211632.htm" \t "_blank )的封藩,所属朵颜诸卫,多为蒙古骑兵,骁勇善战。朱棣攻破大宁 后,挟持宁王回北平,合并了宁王的部属及朵颜三卫的军队。朱棣带着这些精兵强将于十一月回师至北平郊外,进逼李景隆军营。燕军内外夹攻,南军不敌,李景隆乘夜率先逃跑,退至德州 ( http: / / baike. / view / 15582.htm" \t "_blank )。次日,士兵听说主帅已逃,“乃弃兵粮,晨夜南奔”。 建文帝为大臣所蒙蔽,反而奖励打了败仗的李景隆。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李景隆会同郭英、吴杰等集合兵将60万众,号称百万,进抵白沟河(今河北雄县北)。朱棣命令张玉 ( http: / / baike. / view / 221325.htm" \t "_blank )、朱能 ( http: / / baike. / view / 168753.htm" \t "_blank )、陈亨 ( http: / / baike. / view / 310271.htm" \t "_blank )、丘福等率军十余万迎战于白沟河。战斗打得十分激烈,燕军一度受挫。但南军政令不一,不能乘机扩大战果。燕军利用有利时机,力挫南军主将,南军兵败如山倒。李景隆再次退走德州。燕军跟踪追至德州。五月,李景隆又从德州逃到济南。朱棣率燕军尾追不舍,于济南打败李景隆率领的立足未稳的十余万众。济南在都督盛庸和山东布政使铁铉的死守下得以保住。朱棣围攻济南三月未下,恐粮道被断,遂回撤北平,盛庸收复德州。 李景隆在几个月的时间内一败再败,建文帝撤免了他的大将军职务,建文帝采黄子澄之谋,遣使议和以求缓攻,又任命盛庸为平燕将军,代李景隆统兵代之以盛庸。盛庸屯兵德州,以遏燕军南下。建文二年九月,盛庸率兵北伐,十月,至沧州,为燕军所败。十二月,燕军进至山东临清、馆陶、大名、汶上、济宁一带。盛庸率南军于东昌(今山东聊城),严阵以待。 燕军屡胜轻敌,被南军大败,朱棣亲信将领张玉死于战阵,朱棣自己也被包围,借朱能援军的接应才得以突围。东昌战役是双方交战以来,南军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兵败后,朱棣总结说:东昌之役,接战即退,前功尽弃,今后不能轻敌,不能退却,要奋不顾身,不惧生死,打败敌手。 建文三年(1401年)二月,朱棣率军出击,先后于滹沱河、夹河、真定等地打败南 军。接着,又攻下了顺德、广平、大名等地。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的时间,南北交战主要在河北、山东。燕军虽屡战屡胜,但南军兵多势盛,攻不胜攻,燕军所克城邑旋得旋失,不能巩固。能始终据守者,不过北平、保定、永平三府而已。正在朱棣为此而苦恼之际,南京宫廷里不满建文帝的太监送来了南京城空虚宜直取的情报。朱棣手下谋士也劝朱棣勿攻城邑,越过山东,以迅速行动直趋金陵,金陵势弱无备,必可成功。于是朱棣决定跃过山东,直捣金陵 ( http: / / baike. / view / 76027.htm" \t "_blank )。朱棣据此决定举兵南下,直指京城。 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燕军进入山东,绕过守卫严密的济南,破东阿、汶上、邹县,直至沛县、徐州,向南直进。而燕军已过徐州,山东之军才南下追截。四月,燕军进抵宿州,与跟踪袭击的南军大战于齐眉山(今安徽灵璧县境),燕军大败。双方相持于淝河。在这次决战的关键时刻,建文帝受一些臣僚建议的影响,把徐辉祖 ( http: / / baike. / view / 1122240.htm" \t "_blank )所率领的军队调回南京,削弱了前线的军事力量,南军粮运又为燕军所阻截,燕军抓住时机,大败南军于灵璧,仅俘获南军将领即几百人。自此,燕军士气大振,南军益弱。朱棣率军突破淮河防线,渡过淮水,攻下扬州、高邮、通州(今江苏南通)、泰州等要地,准备强渡长江。这时,朱棣之子朱高煦 ( http: / / baike. / view / 286731.htm" \t "_blank )引番骑赶到,燕军军势大振。 建文帝曾想以割地分南北朝为条件同燕王议和,被拒绝。六月初三,燕军自瓜洲渡江,镇江守将降城,朱棣率军直趋金陵。十三日进抵金陵金川门,守卫金川门的李景隆和谷王为朱棣开门迎降。燕王进入京城,文武百官纷纷跪迎道旁,在群臣的拥戴下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终。 “靖难之役”历时三年,前期作战南军连连败藉。但自济南保卫战后,南军主力屯驻德州,相机出击,以遏燕军。德州处在运河线上,南北交通便利,燕军自河北南下,始终处在德州的监控之下。燕军南攻时,南军或自德州横出断其归路,或袭扰其补给线,或乘虚北攻。所以,虽以朱棣之善用兵,南军再未出现过战争初期的那种大的挫败,燕军势力基本上被阻在山东 ( http: / / baike. / view / 4233.htm" \t "_blank )以北。朱棣未克山东,故虽屡战屡胜,激战两年半,却始终未能打开局面。等到他越过山东,直趋金陵,半年时间便夺取了政权。 不过,朱棣撇下山东,径直南下,实属铤而走险。南北朝 ( http: / / baike. / view / 8137.htm" \t "_blank )时,刘宋 ( http: / / baike. / view / 637929.htm" \t "_blank )皇帝刘义隆 ( http: / / baike. / view / 147872.htm" \t "_blank )进攻北朝的魏国,而北魏以它的国力和北魏太武帝 ( http: / / baike. / view / 358444.htm" \t "_blank )拓跋焘 ( http: / / baike. / view / 56491.htm" \t "_blank )之雄才大略,在击破刘宋黄河一线之军后,开始兵分五路,大举向南反击,长驱江淮,兵临瓜步,饮马长江,当时北魏太武帝达到了震慑南朝的目的,而未敢渡江以争江南。反观,朱棣的这种战术也只能在那时特殊的形势下才有可能成功。自明初朱元璋杀功臣后,明廷已无堪与朱棣相匹敌的将才,所以朱棣南下才有恃无恐。其次,“靖难之役”在那个时代的观念中,纯属一家一姓内部之争,所以建文帝虽一再下诏“勤王”,但真正勤王者少,而归顺燕军者多。不然,朱棣孤军南下,建文帝只需坚守金陵,坐待四方勤王之师会合,山东方面则截断燕军的补给线和退路,那样的话,朱棣处境势必极其危险。因此,换上另一人,换上另一种背景,则断不敢冒险采取这种战术,置山东于不顾。 战争虽结束,与此相关的历史却在发展。燕王进京后,宫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有的说建文帝于宫中自焚而死,或云建 文帝由地道出亡,落发为僧,云游天下,传说他于正统朝入居宫中,寿年而终;又有一说建文帝逃至东南亚,郑和下西洋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寻找建文帝。建文帝的真正下落已不可确考,成为明史上的一大悬案。 当上皇帝的朱棣,大肆杀戮曾为建文帝出谋划策及不肯迎附的文臣武将。齐泰、黄子澄、景清等被整族整族地杀掉: “命赤其族,籍其乡,转相扳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有“读书种子”之谓的方孝孺,因不肯为朱棣撰写即位诏书,九族全诛,这还没完,又将其朋友门生作为一族全部杀掉,十族共诛873人。这次清洗极为残酷,共有数万人惨死于朱棣的屠刀之下。 四年的“靖难之役”,给明初刚刚有所恢复的社会经济以较大的破坏,而直接遭到战争践踏的地区,破坏可为严重,上称“淮以北鞠为茂草”,当为真言。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浅析基于问题的学习在农村中学的推广农村中学普遍学生认为,历史的学习,该记的记,该背的背,即可得高分,根本不注重学习历史的思维和方法。对于历史科的兴趣不高,认为历史枯燥乏味,学习兴趣明显下降。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成了农村中学历史科组首要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原动力,集中学生上课注意力,增大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人物事件的能力是关键。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正好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的思想由来已久,从苏格拉底的谈话法到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再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都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所谓基于问题的学习,强调的是学习与问题情境的设立,要求学习围绕复杂的真实的任务或问题展开,从而激发学生的高水平思维,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及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反思。要着眼于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交流能力和综合能力,使教师采用积极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要求学生不但要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还要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创造者”。 近年来,基于问题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经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中逐渐推广到了中小学。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怎么样在农村中学里推广呢?在学习《明朝君权的加强》时,我们利用历史学术研讨会的模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空间。通过创设了明太祖怎么改革行政机构?锦衣卫是是一个什么组织?靖难之役是怎么回事?明成祖是怎样进一步强化君主权力的?等问题要学生从不同角度促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者历史人物去分析,使学生能产生困惑,激起他们去主动探索问题的欲望,也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带着问题的学习能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学习技能。学生学习的兴趣上来了,学习起来,也自然会变得相对轻松,更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而研究一定的学习议题,他们查找大量信息,从中抽取信息、组织信息,这样,更利于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基于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解决真实性的实际问题而学习。由于问题太复杂了,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工作,在小组中,学生共享专业知识,共同处理所含学习议题的复杂性。在小组中,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参与小组活动,与小组其他成员相互依赖、共同承担责任,进行积极的良性互动,相互交流想法、相互鼓励和沟通。通过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最终使学习者成为一个愿意合作也善于合作的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 《明朝君权的加强 》_人教版_吕老师 00_00_05-.flv 拓展资料.doc 教学反思.doc 教学建议.doc 教学课件.ppt 特色材料.doc 练习.doc 视频素材.flv 配套教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