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北京人、山顶洞人时期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什么?打制石器河姆渡人、半坡人时期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又是什么?磨制石器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时期用的主要生产工具又是什么呢?青铜器青铜时代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中山市南头镇初级中学 李建华一、手工业(一)青铜铸造 :出现时间:灿烂时期:青铜代表:特点:(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青铜制造业开始于: 2、青铜制造业灿烂于: 3、青铜制造中的代表有: 4、青铜制造业的特点: 原始社会末期商朝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三星堆文化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分布广泛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1.33米1.1米重832.84千克每个坩埚(gān guō用来熔化金属的器皿)能冶炼铜12.5千克,铸造该鼎需要70多个坩埚。这说明了什么?特点一:规模大酒 器盥(guàn)水器乐器铜镜食器兵 器农 具特点二:品种多四羊方尊蕉叶形纹理清晰四只大卷角羊羊的前腿三、工艺精美双角龙头点缀在羊头之间学者们认为三星堆文化距今约三千多年,是商朝时期我国西南成都平原上古蜀人的文化。特点四:分布地区广泛商周青铜器为什么没有完全相同的?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人认为祭祀和打仗是国家头等重要的事情,目前青铜器中最多最重要的也是宗庙中使用的器物,即礼器。青铜器大量用于祭祀是哪个朝代?鼎“鼎”是古代贵族烹饪、祭祀用的器具,一般为圆形,多为三足两耳,也有四足两耳。西周时,以所用鼎的大小及多少代表贵族的身份等级。《公羊传》何休注云:“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或一。”“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你知道哪些与鼎有关的成语呢?一言九鼎、人声鼎沸、三足鼎立、大名鼎鼎、革故鼎新、问鼎中原、钟鸣鼎食等除了青铜制造业外,当时的手工业还有哪些?这说明当时的青铜文化具有什么特点?并非一枝独秀,而是全面发展陶瓷业、玉器制造业(二)陶瓷业特征 :(三)玉器制造业特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china)的国家,商朝时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雕刻工艺达到很高水平商朝的玉虎和玉象夏、商、西周的手工业规模庞大,占用了大量的劳动力,专门生产粮食的人就少了。大家想一下,手工业发展的基础是什么?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二、农业和畜牧业(1)农业农作物:农业技术:新的农具:(2)畜牧业家禽品种:牲畜:牧场 :五谷选种、施肥、治虫害青铜农具今天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有了今天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有了,还有圈栏王室和贵族有专门的牧场三、商业发展情况:商业繁华、交通发达、沿途有旅舍《诗经·大雅·大东》曾形容西周的大道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思考:青铜文明等于青铜器或青铜制造业吗?青铜文明它不是青铜器,也不是青铜制造业,它是青铜时代人们所制造的物质文化(包括所有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商业上的成就)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于是史学界就把人类制造工具的水平作为划分历史时期的标准,我们把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称为青铜时代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思考:既然那时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文明的象征呢?灿烂的青铜文明是谁制造的?奴隶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图片资料1:白天:在奴隶主的监督下,在暴日下辛勤的劳动;夜里:奴隶主将奴隶的双手用木枷锁起来说明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四、奴隶的悲惨命运四、奴隶的悲惨命运说明奴隶牛马不如,可以随意买卖或转让,地位低下。图片资料2:在西周一件青铜器上,记载着一个奴隶主向另外一个奴隶主买5名奴隶,标价是一匹马加一束丝。3、文字资料: 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一座大型祭祀坑,其中有三百多具骨骸,他们是作为祭品被杀奴隶。 另:在安阳的一座商王大墓中,有四百多具奴隶作为殉葬品被活埋或杀死。他们有的和车马、狗同葬。说明奴隶被任意杀死或活埋,作奴隶主的殉葬品,地位和猪狗一样,命运悲惨。有位考古学家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不对,那时候多么黑暗,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有什么好?我认为考古学家说得很对,这是祖国历史上一个光辉时代探究:经过这节课的学习,青铜文明确实很灿烂,但是奴隶们的生活却是十分的悲惨,那么你觉得奴隶社会与原始社会相比,是进步呢还是倒退?社会进步与否的终极标准是看它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总结:青铜文明水平高, 鼎尊三星三代表。农牧工商有发展, 奴隶命运很悲惨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ABCDB2010年4月1日起,为期三个月的“国家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珍宝展”在宁波博物馆举行。其中下图的展品出自中国的( )A.商周时期 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A《周礼》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反映了( )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B.青铜器的铸造工艺C.金文的形成与发展D.铁农具的制造技术B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下列青铜器中哪件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AABCD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中国古代史以中华文明为基本内容,而青铜文明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明成果之一。本课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介绍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展现了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二、中考命题分析本部分在中考命题中所占比重很小。一般以选择题和列举题的形式出现,通常结合图片和新情景来命制试题。主要考查的内容有:青铜铸造业在商周手工业部门中的地位,青铜器的发展阶段,青铜器中的精品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青铜文化的分布等。【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接受能力较强,渴望亲身体验。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我顺应学生的特点,让他们主动学习、探究合作,给学生以充分肯定,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注重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对初一学生也是十分必要的。【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目标】1.比较全面的掌握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器铸造业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展的状况;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2.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3.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重点和难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我们往往容易将“青铜文明”与青铜器或者青铜制造业简单地等同起来。【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让学生回顾人类生产工具的变化及相应的时代称谓:(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什么?(打制石器)(2)★河姆渡人、半坡人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什么?(磨制石器)(3)★主要使用石器作为生产工具的时代被称为什么时代?(石器时代)(4)★石器有何缺点?(难制造、使用不方便、效率不高等)从石器的缺点引出夏商西周时人类的生产工具变化。主要生产工具是青铜器,人们把这个时代称为青铜时代。讲授新课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一、手工业:基础知识目标:(让学生看书本相应内容,解决显性知识)(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青铜制造业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2、青铜制造业灿烂于:(商朝)3、青铜制造中的代表有:(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三星堆文化)4、青铜制造业的特点:(让学生结合教师所投影的图片进行归纳----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分布广泛) 认知目标:(让学生分组讨论,挖掘隐性知识)1、★商周青铜器为什么没有完全相同的?(让学生学习课后自由阅读卡后归纳)2、★“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你知道哪些与鼎有关的成语呢?3、★除了青铜制造业外,当时的手工业还有哪些?(陶瓷业、玉器制造业)4、★这说明当时的青铜文化具有什么特点?(并非一枝独秀,而是全面发展)(二)陶瓷业基础知识目标:(让学生看书本相应内容,解决显性知识)特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china)的国家,商朝时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三)玉器制造业基础知识目标:(让学生看书本相应内容,解决显性知识)特征 :(雕刻工艺达到很高水平)认知目标:(让学生分组讨论,挖掘隐性知识)★夏、商、西周的手工业规模庞大,占用了大量的劳动力,专门生产粮食的人就少了。大家想一下,手工业发展的基础是什么?(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从而过渡到下一内容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二、农业和畜牧业基础知识目标:(让学生看书本相应内容,解决显性知识)(1)农业农作物:(五谷)农业技术:(选种、施肥、治虫害)新的农具:(青铜农具)(2)畜牧业家禽品种:(今天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有了)牲畜:(今天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有了,还有圈栏)牧场 :(王室和贵族有专门的牧场)三、商业发展情况:(教师投影史料:《诗经·大雅·大东》曾形容西周的大道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然后让学生归纳:商业繁华、交通发达、沿途有旅舍)认知目标:(让学生分组讨论,挖掘隐性知识)1、★青铜文明等于青铜器或青铜制造业吗?(青铜文明它不是青铜器,也不是青铜制造业,它是青铜时代人们所制造的物质文化-----包括所有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商业上的成就)2、★既然那时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文明的象征呢?(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于是史学界就把人类制造工具的水平作为划分历史时期的标准,我们把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称为青铜时代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3、★灿烂的青铜文明是谁制造的?(奴隶)4、★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过渡到下一内容:奴隶的悲惨命运)四、奴隶的悲惨命运基础知识目标:(让学生看书本相应内容,并结合教师投影材料及图片,解决显性知识)★材料一:白天:在奴隶主的监督下,在暴日下辛勤的劳动;夜里:奴隶主将奴隶的双手用木枷锁起来(说明奴隶没有人身自由)★材料二:在西周一件青铜器上,记载着一个奴隶主向另外一个奴隶主买5名奴隶,标价是一匹马加一束丝。(说明奴隶牛马不如,可以随意买卖或转让,地位低下。)★材料三: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一座大型祭祀坑,其中有三百多具骨骸,他们是作为祭品被杀奴隶。另:在安阳的一座商王大墓中,有四百多具奴隶作为殉葬品被活埋或杀死。他们有的和车马、狗同葬。(说明奴隶被任意杀死或活埋,作奴隶主的殉葬品,地位和猪狗一样,命运悲惨)认知目标:(让学生分组讨论,挖掘隐性知识)1、★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对话:男孩:我认为考古学家说得很对。这是祖国历史上的一个光辉时代。女孩:不对!那时候多么残酷,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有什么好?(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商代历史的认识。奴隶制固然非常残酷,但这是随着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出现的必然。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就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进行简单协作和分工,提高生产效率;奴隶社会内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过程,推动生产力发展;由于大批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提供大量剩余产品,使另一部分人可以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综上所述,商代的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当然这又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2、★经过这节课的学习,青铜文明确实很灿烂,但是奴隶们的生活却是十分的悲惨,那么你觉得奴隶社会与原始社会相比,是进步呢还是倒退?(社会进步与否的终极标准是看它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巩固小结】教师投影顺口溜:“青铜文明水平高,鼎尊三星三代表。农牧工商有发展,奴隶命运很悲惨”,让学生具体解释其含义。【典型例题】1.(2008年,广东省)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A.纺织业 B.制瓷业 C.青铜制造业 D.造纸业解析:本题是一个最佳选择题,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在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处于次要地位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做题时可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在本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造纸业在商周时期还没有出现,故D项排除,纺织业和制瓷业在当时虽也比较发达,但相对于青铜制造业来讲,还是处于次要地位,因为青铜器及青铜文化是夏、商、周时期文明的重要标志,其工艺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因此成为商周手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答案:C2.(2008年,成都市)写出下面著名文物遗产的名称和出土地点。图名称 出土地点解析:本题为图片式列举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以及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兼有考查乡土史的目的。解题时一定要抓住“著名文物遗产”这一特征,同时要根据其颜色和图像来判断。答案:图名称:青铜面具(青铜人头像)出土地点:四川广汉三星堆【课堂巩固练习】1、(2010·安徽)1.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A. 兵马俑 B. 司母戊鼎 C. 竹木简 D. 青花瓷2、(2010·浙江宁波)6.2010年4月1日起,为期三个月的“国家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珍宝展”在宁波博物馆举行。其中右图的展品出自中国的( )A.商周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3、(2010·山东潍坊)1.《周礼》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反映了( )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 B.青铜器的铸造工艺C.金文的形成与发展 D.铁农具的制造技术4、(2010·湖南株洲)1.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下列青铜器中哪件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A B C D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1、夏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 )A.公元前2700年;禹 B.公元前2070年;禹C.公元前2007年;启 D.公元前2070年;启2、《左传》中记载: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官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奴隶制 D.分封制3、下列反映西周历史的电影场景,明显不符合史实的是( )A.周王使用青铜器祭祀 B.奴隶使用铁农具劳动生产C.王宫中摆放着一玉器 D.都城镐京商业繁荣4、从夏、商、西周三代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 )A.重视教育 B.勤政爱民 C.发展经济 D.增强军事力量5、下面各项中,最能反映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水平和成就的是:A.甲骨文 B.司母戊鼎 C.兵马俑 D.敦煌莫高窟6、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 B.统一国家的建立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7、“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8、作家余秋雨曾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的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着涓涓清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A.大禹 B.商鞅 C.管仲 D.李冰9、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10、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为那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A.魏国 B.吴国 C.秦国 D.晋国11、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12、某校七年级二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中,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B.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13、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推动了杜会发展的进程。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③改革措施体现了法家思理 ④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14、通过“甲骨卜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 )A.夏朝历史 B.商朝历史C.秦朝历史 D.汉朝历史15、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大量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 )A.司母戊鼎 B. 整套编钟C. 青铜神树 D.四羊方尊16、小明感冒了,到医院去看病,医生先看了小明的脸色,又听了他的胸部,然后问了一下他的感觉。请问,这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是由谁总结出来的?( )A. 张仲景 B.李时珍 C.华佗 D. 扁鹊17、右图是某电视剧中出现的一块匾额。匾额题字中“仁”的思想源自哪一学派?(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18、战国末期,主张“君主应凭借权力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君主地位”的思想家是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孙子19、主张不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20、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为政以德” B.“兼爱”“非攻”C.“无为而治” D.“法治”21、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22、儒家学派对我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创始人是( )A.孟子 B.庄子 C.孔子 D.墨子23、以下是小丽同学对《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内容进行的整理,其中错误的是( )A.夏朝出现甲骨文 B.西周实行分封制C.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D.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24、下列成语出自城濮之战的是( )A.卧薪尝胆 B.围魏救赵 C.退避三舍 D.纸上谈兵25、下列关于我国历法方面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的农历,又叫“殷历”,是比较完备的历法B.战国时期,将一年分为12个月,有大小月之分和闰月之说C.相传在八千年前的夏朝,我国就已有了完备的历法D.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二:“民为贵”,“君为轻”。请回答:(1)孔子和孟子是什么学派的代表?这一学派的思想核心是什么?(2)材料一被推荐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之一。请你说说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它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给我们什么启示?(3)材料二中“民贵君轻”的思想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得到了怎样的体现?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材料二: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在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谁?(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3)这两位水利专家能够治水成功的原因有哪些?(4)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精神?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历史优质课展示上册《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_人教版.flv 单元测试题.doc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李建华).ppt 配套教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