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7.1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7.1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七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第一框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树立对对外开放政策的政治认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史,理解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作用。
公共参与:做世界发展的积极贡献者和有力推动者
【学习目标】
1.明确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阐释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意义。
2.引用实例.说明中国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
情景
习近平指出:“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 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远不敢到大海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总有一天会在大海中溺水两亡。所以,中国勇敢迈向了世界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但我们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这是正确的战略抉择。”
谈一谈,对外开放以来我国在世界市场学会“游泳”的成功案例。
◆结合实际,谈谈对外开放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
点评:
⑴ 本题具有开放性,例如,我国家电行业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初期,缓慢成长,多以进口为主,自主制造能力不足。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通过技术合作,向代工能力转变。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外合资公司快速发展,同时中国品牌逐步显现规模效应。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资增资建厂规模扩大,海外品牌加紧增资设厂。国产和外资家电通过一轮又一轮的博弈, 最终国内品牌以规模优势、渠道深度等优势,在主要家电领域实现了领导型格局。在外资品牌市场阵地大幅撤退,国产家电巨头强势崛起,并逐渐打人国外市场,受到国外民众的欢迎。一批家电龙头企业,在头顶“天花板”的形势下,仍然砥砺前行,继续为行业诠释变革、转型、生存之道。最近热播的一部电视《创业时代》演绎了我国IT行业的发展历程。
⑵通过对外开放,我国获得了更多推动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技术、资源、市场、人才乃至机遇,不断为经济发展注人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2010年后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对外开放进程中,一大批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全球配置资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成长起来,有力提升了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2019年,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上榜企业有129家,首次超过美国的121家。
巩固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主体,也是改革开放的最大获益者。2017年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年均增长率达8.5%。中国人的钱包渐渐鼓了起来,日子一天
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1.简述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
1978年 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大决策
2001年 我国正式加入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逐健步全
【知识拓展】全面理解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①全方位: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各类型国家的开放,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文化领域等都坚持对外开放。
②宽领域:
就是立足国情,不仅对国际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市场开放,而且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广泛领域。
③多层次: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形成全国范围的对外开放。
【特别提醒】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不能说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易混易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链接必修一
(1)对内改革:
农村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链接必修一
(2)对外开放
①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②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
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情景
由我国商务部支持投放在美国的广告画面中:
◆一名晨练者俯身系鞋带,运动鞋上写着“中国制造,结合美国运动科技”;
◆一家人正在吃早餐,身边的冰箱上印着“中国制造,融合法国风尚”;
◆一名商务人士乘坐的飞机机身上写着“中国制造,全球工程师结晶”。
●在国际竞争中,“中国制造”有哪些优势
●结合教材和你了解的当前“中国制造”走出国门面临的挑战,为我国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提出建议。
⑴中国产业链强大,工业门类齐全,产品跨越低端和中高端;“中国制造”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配套优势明显,制造能力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零部件开始由中国本地生产;中国市场潜力巨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到中国投资生产:中国政府以巨大勇气持续推进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市场环境良好: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正在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成长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等等
⑵ 挑战:在制造业增加值率、劳动生产率、创新能力、拥有的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生产、高端产业占比、产品质量和著名品牌等方面、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发展质量不够高的问题十分突出;要素成本上升,传统优势逐步减弱;高品质、个性化、高附加值产品的供给能力不足,高端品牌培育不够;等等。
2、走进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如何适应新形势?
(如何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1)适应新形势,我们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2)要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贸易,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特别提醒】 ①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是: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②出口竞争新优势的核心是:我国要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3)适应新形势,我们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4)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5)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书p50)
(6)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的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书p50)
(7)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特别提醒】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不能说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易混易错】有人认为,我们应加快培养以质量和价格为核心的对外贸易新优势。该观点是否正确
提示:价格属于传统优势,不是新优势。我们要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知识拓展】: 负面清单管理
负面清单管理是指政府规定哪些经济领域不开放,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城和经济活动都许可。它相当于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列明了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行业。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真正实现“非禁即入”。
这有助于构建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基础;
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内在要求;
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针对性练习】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要求包括(  )
①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②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③建立起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理论体系
④坚持通过物美价廉的产品优势占领国际市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要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而不是物美价廉,④错误。
【针对性练习】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党历届三中全会都把研究讨论深化改革作为会议主题,显示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决心和意志。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①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②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③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④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党历届三中全会都把研究讨论深化改革作为会议主题,这说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①③正确;②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④说法错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二、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综合探究
中国要发展,最终要靠自己。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仅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基,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立足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并不矛盾,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是实现自身发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转型发展、脱贫攻坚等的基本立足点和不竭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毫无疑问,我们还将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挑战和考验,我们既不能被前进路上的困难和挑战所吓倒,也不能陶醉于已经取得的成绩,看不见前路之艰难。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放在自己的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才能从容应对国际风云变幻,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二者有什么关系以及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
二、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一)对外开放、自力更生的关系
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立足我国国情,放眼世界,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既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又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好比两条强有力的"腿",支撑着我国经济迈入现代化。
【易混易错】只要坚持了对外开放,就能实现我国经济的现代化。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对外开放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因
1、由我国的国情决定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赖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这也是中华民族自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
2、由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和我国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现状决定
我们尤其要矢志不移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处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未来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会停滞,更不会走回头路,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本课框架解读
掌握1次重要会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明确1个格局:我国逐步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理解1个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明确1个要求: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