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奇点衔接同步教材》新课程·新物理·新思维四、计算题(共20分)18.(8分)有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两段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m和64mn,连续相等的时间为4s,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大9.(12分)从斜面上某位置,每隔0.1s释放一个小球在连续释放几个后,对在斜面上的小球拍下照片,如图所示,测得AB=15cm,BC=20cm,试求(1)小球的加速度(2)拍摄时B球的速度n= (3)拍摄时Scn(4)4球上面滚动的小球还有儿个 《高中物理衔接同步讲义》 参考答案与全解全析1章末二 基础过关测试.B 2.C 3.B 4.C 5.D6.A 7.A 8.D 9.A 10.B11.答案:3/8s12. 答案: 5 m/s 2.5 m/s213.答案:违章解析 由于做匀减速运动,则平均速度=,又因为s=t所以9=×1.5解得v0=12 m/s=43.2 km/h>40 km/h,此车违章.14.答案:115.答案:16.解析 方法A偶然误差较大,方法D实际上也是由始末两个速度决定,偶然误差也较大,只有利用实验数据画出的v-t图象,才能充分利用各次的数据减小偶然误差.故C方法正确.B方法是错误的,因为在物理图象中,两坐标的分度可以任意选取,根据同一组数据,在不同的坐标系中,可以做出倾角不同的图象.而物体的加速度是一个定值,因此只有在同一坐标系中,才能通过比较倾斜程度的方法,比较加速度的大小,但不能用tanα计算加速度.17.答案:0.3m/s 0.6m/s2解析 ===0.3m/s因为s4-s1=3aT2,所以a==×10-3m/s2=0.6m/s218.答案:vA=1 m/s,a=2.5 m/s2.解析 (1)常规解法:由位移公式得s1=vAT+aT2s2=[vA·2T+a(2T)2]-(vAT+aT2)[来将s1=24 m,s2=64 m,T=4 s代入两式求得vA=1 m/s,a=2.5 m/s2.(2)用平均速度求解析 1==m/s=6m/s2==m/s=16m/s又2=1+aT即16=6+a×4,得a=2.5 m/s2,再由s1=vAT+aT2求得vA=1 m/s.(3)用平均速度求解析 设物体通过A、B、C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A、vB、vC则有= ==解得vA=1 m/s,vB=11 m/svC=21 m/s,所以,加速度为a==m/s2=2.5m/s22(4)用推论公式求解析 由s2-s1=aT2得64-24=a·42所以a=2.5 m/s2,再代入s1=vAT+aT2可求得vA=1 m/s.19答案:(1)5m/s2(2)1.75 m/s(3)0.25 m(4)2个解析(1)由a=知小球的加速度a==cm/s2=5m/s2(2)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vB==cm/s=1.75m/s(3)由于相邻相等时间的位移差恒定即sCD - sBC = sBC - sAB所以sCD=2sBC-sAB=(40-15)cm=25 cm=0.25 m(4)设A点小球的速率为vA因为vB=vA+at vA=vB-at=1.75-5×0.1=1.25 m/s所以A球的运动时间tA==s=0.25s,故A球的上方正在滚动的小球还有两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基础过关测试 参考答案.docx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基础过关测试(原卷版,pdf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