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渭源二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8科9份 答案不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二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8科9份 答案不全)

资源简介

渭源二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9分,每小题3分)
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的政策,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来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士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学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论语》和《孝经》等。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师,或跟随父兄习业。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而成为做官人。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在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
1.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家庭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
B.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日渐形成它的特色。
C.汉朝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注重三纲五常之教和孝道之教,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D.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和汉代相比趋向衰落,“九品中正”取士制度的影响,造成“读书无用”的观念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的渗透。
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制度。
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呈现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三足鼎立的态势。
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所以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朝经学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子孙的德才学识以满足官宦子弟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
B.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输儒家思想为主。
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育,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因为在当时官员的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上处于高层。
D.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和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的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德教育上主要是孝悌之教。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字、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已,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 张:埋伏
B.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 事:拜见
C.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 任侠:以侠义自任
D.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 大恸:极度悲伤
5.下列能表明杨业骁勇善战或老于边事善用兵法的一项是( )(3分)
①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 ②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③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 ④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
⑤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⑥乃不食,三日死。
A.②③⑤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业担心自己和太原城中的百姓的生命的安危,所以劝汉主刘继元投降北宋。
B.杨业年轻的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谙用兵法,用鹰犬逐雉兔,所以每次畋猎所获得的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
C.杨业败至谷口却不见埋伏的援军,自知必死无疑,却仍不投降;力战至被俘,绝食而死。
D.杨业不主张正面与辽军作战,但是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杨业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和勇敢,决定首先出战。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内)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8.请分析“燃”、“又”两字的妙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与“情”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相见欢》)
(2)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密州出猎》)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过零丁洋》)
(4)钉头磷磷, ;瓦缝参差, 。(《阿房宫赋》)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题中选定一道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蒲公英情人
[美]欧 亨利
和舒伦堡家庭餐馆达成的协议,是萨拉单枪匹马闯世界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这家餐馆紧挨着她租住的老式红砖房子。一天晚上,在餐馆用过晚饭以后,她顺手拿走了放在餐桌上的菜单。菜单上的字迹潦草的几乎无法辨认。第二天,萨拉给舒伦堡看了一张漂亮的打印菜单。菜名在右边排列得整整齐齐。老舒伦堡十分高兴。在萨拉离开之前,他欣然与她签订了协议:她负责餐馆里21张餐桌的菜单打印。早餐、中餐、晚餐各一份,菜单每日更新。作为回报,舒伦堡将把一日三餐送到萨拉的房间里。这个协议,双方都感到非常满意。现在在舒伦堡家庭餐馆用餐的人可以知道他们吃到嘴里的东西到底是何物了。而在这个阴冷的冬日里萨拉也有了食物得以果腹,对她而言这是眼下最要紧的事了。
尽管春天的月份来到了,那还不是春天。春天总是在该来的时候才来。街上一月份的积雪还冻得硬梆梆的。
一天下午,萨拉在房间里冻得直打哆嗦。除了打印餐馆的餐单之外,她无事可做。萨拉从摇椅里站起来,看窗外,已经是春天了。
事情还要从去年夏天说起,在萨拉到乡下去的时候,她坠入了爱河。在阳光农场逗留的两个星期里,她爱上了老富兰克林的儿子沃尔特。他们相偎而坐,他为她编蒲公英花环,他赞美说金黄色的花朵和她深棕色的头发是多么的相称啊。她害羞的把花环留在地上,跑回屋里,一路上不停地摆弄着手里的草帽。他们打算在春天结婚——“就在嗅到春天的第一丝气息时。”沃尔特是这样说的。然后萨拉回到城里,继续敲她的键盘。
一阵敲门声把萨拉从过去的幸福时光拉回到了现实里,一名侍者带来了第二天的菜单清单。萨拉在打字机前坐下。她是一个熟练的打字员,大概只要一个半小时,21张卡片就能准备妥当。萨拉的手指在键盘上灵巧地弹跳着,就像小虫在夏日的浅溪上翩翩起舞。她依次而下,细致地让不同长短的菜名在卡片上各就其位。就在她快要打到水果一栏的时候,萨拉突然冲着菜单哭了起来,眼泪从她充满绝望的心底深处涌了出来,盈满了眼眶。她已经有两个星期没有收到沃尔特的来信了。菜单上的下一道菜是蒲公英,——蒲公英和什么蛋?去它的什么蛋——蒲公英。沃尔特用金灿灿的蒲公英编织花冠,给他钟爱的女王,他未来的妻。
过了一会儿,萨拉强忍住了眼泪。卡片必须得打完。恍恍惚惚中她朝键盘伸出手。她的心思完全不在这上面,她满脑子里想的全是她在乡下的爱人。7点钟的时候,侍者送来了晚饭,顺道取走了菜单。7点半的时候,就到了萨拉读书的时间。她拿出书,把脚搁在箱子上,读了起来。门上响起了铃声,房东太太去开门。萨拉把书扔到一旁,竖起耳朵听着。楼下的大厅传来了一阵嘈杂声,萨拉跳了起来,夺门而出,书落在了地板上。
你一定猜着了吧!当她冲到楼梯口的时候,她爱的小伙子也一步三台阶的冲了上来,一把把她抱在了怀里。
“你为什么不给我写信?哦,为什么?”萨拉哭喊了起来。
“纽约可是个大城市。”沃尔特回答说,“一周前我一来纽约就去你的旧住址找你,发现你早在某个星期四就搬走了。我到处找你,还找了警察。”
“我给你写了信的。”萨拉用力地说道。
“没收到!”
“那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沃尔特笑了,笑得就像春天一样灿烂。
“今天晚上我到隔壁的舒伦堡餐馆吃饭,”他说,“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喜欢吃点时令蔬菜。我的眼睛在打印精美的菜单上找我要的东西,当我看到的时候,我跳了起来,弄翻了椅子,我大声的喊来了店主。他告诉我你住这里。”  
“为什么?”
“走到哪儿我都能一眼认出你打的首行大写字母‘W’,它总是比同行的其他字母稍微偏上一点。”
他从口袋里抽出一张菜单,指着那一行。她认出那正是今天下午她打的第一张菜单,靠右手顶端拐角处还留有她的一滴泪痕。但在本来应该是植物名称的地方,对金色花朵的回忆让她的手指敲了错误的键,两个菜名之间有一段注释:“最亲爱的沃尔特加煮鸡蛋。”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萨拉的恋人沃尔特远在乡下农场,两人约好春天结婚,却意外失去联系,她每天忍受着精神上的痛苦,还得坚持工作,给一家餐厅打印菜单来维持生计。
B. 本文用诙谐的语言,轻松的笔调,曲折的情节,表现一对恋人的悲欢离合,寄寓了作者对他们深深的同情。
C. 本文的两位主人公即使在最艰苦的求生环境中,仍能表现出真诚的爱,正是这种爱让他们重逢。
D. 本文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独具匠心的结尾以及让人读后产生“含泪的微笑”的艺术魅力。
E. 欧 亨利小说轻松的文字背后是内心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本文主旨就在于揭示现实的不合理,表现主人公在残酷的社会中承受的心灵创伤。
(2)小说中的萨拉具有美好品质,请找出两点并加以简要分析。(6分)
(3)文中划线部分关于早春环境的描写有哪些作用?(6分)
(4)这篇小说以“蒲公英情人”为题,也有人以 “菜单上的春天”为题,两个标题各有所长,请选其中一个标题,结合全文进行赏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郁达夫:一个人的旅程
卞流光
①郁达夫少年即负文名。他对自己的期待很高。从他的诗中,可以感觉到他认为自己早晚会成名。扬名海内的《沉沦》发表时,郁达夫不到26岁。可是他等这一天仿佛等了好久。
②郁达夫属于早慧的人,因为三岁丧父,他的童年生活是孤寂的。记忆中,母亲经常奔波在外,祖母每天念经礼佛。这在一个小孩的心中播下了孤寂的种子。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从私塾到新式小学到中学,郁达夫的成绩一直优异,性格却越来越孤僻,这两者好像相辅相成,形成了他既自负又自卑的矛盾性格。1913年17岁的郁达夫东渡日本,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留学生涯,除了积极广泛的学习本领外,孤寂和落寞再次强烈地包裹了他。他曾给一个叫隆儿的女孩做过这样的诗句:几年沦落滞西京,千古文章未立名。感情上的不顺,志向的难酬,这是他一生焦虑的开始。
③1922年回国后,接触到中国现实后,郁达夫跟许多海外回来的知识分子一样,有一种幻灭感。《还乡记》这样写道:我一边走一边想起了留学时代在异国的首都里每晚每晚的夜行,把当时的情状和现在在中国的死灭的都会里的流离的状态一对照,觉得我的青春,我的希望,我的生活,都成了过去的云烟。《沉沦》的风行海内并没有给郁达夫带来实质性的改变。经济上照样无法立足,还引来无数的误解和谩骂。回国后一直到1927年僻居上海,郁达夫挣扎在大学教职和作家、杂志编辑两种身份之间。回国伊始,郁达夫一边在安庆教书,一边写作、编杂志,然后又因为生计无着,再去教书。这样来来回回有三四次,“为饥寒的驱使,乞食四方,车无停辙。”
④这个时候郁达夫写过一系列文章,如《还乡记》、《还乡后记》、《南行杂记》和《感伤的行旅》,给读者一个飘零的旅行者的背影。1926年春,时在广州的郁达夫接到远在北京的儿子龙儿病危的电报,仓惶北归,却还是没来得及见儿子一面。多年来的奔波漂泊的苦楚,一下子汩汩而出。他在散文《一个人在途上》的结尾这样写道:现在去北京远了,去龙儿远了。自家一个人,只是孤零丁的一个人,在这里继续此生大约是完不了的漂泊。如此凄凉的自况,孰料却成为他一生的谶言。
⑤感情上的连连受挫,加重了他的流离感。1927年与王映霞相遇之前,郁达夫放浪形迹.流连酒楼歌馆。“检点青衫旧泪痕,歌场到处有名存。”然而其背后的孤苦和辛酸,恐怕十倍于他的放纵吧。与王映霞的结合,让他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郁达夫拒绝了鲁迅的劝阻,从上海移家杭州。过起来了半名士半隐士的家居生活。然而好景不长,与国事一样,家庭同样遭遇风雨 飘摇。备受打击的郁达夫此时应该是很绝望的,从他的选择可以看出:只身去国,自我放逐。“投荒大似屈原游,不是逍遥范蠡舟。忍泪报君君莫笑,新营生圹(坟墓)在星洲。”见过郁达夫临难前的最后一张照片。那沧桑的面容,蜷曲凌乱的发须,几乎让人难以辨识。
⑥他的一生,仿佛是一次一个人的旅程。不管是选择还是命定,郁达夫没有回头。郁达夫的性格中有一种自我毁灭的气质。他的沉沦、颓废、软弱、自卑、自我暴露,掩盖不了其率真赤诚对这个社会强大的冲击力。郁达夫有许多缺点,这些缺点让人恨,也让人爱,因为这就是他。终其一生,他没有屈服改变过,哪怕这漫漫旅程,他必须一个人走。
(1)下列选项对文章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第一段中“可是他等这一天仿佛等了好久”在文章中承上启下,引起下文对郁迭夫孤寂一生的叙述。
B.文章多处引用郁达夫的原作中的文字,目的是为了语言的华丽多彩。
C.郁达夫因《沉沦》成名,虽然在经济上没有得到实惠,但在当时得到了整个社会的赞誉。
D.文章题目中:一个人的旅程,在文中有几出有呼应,突出在漫漫旅程中郁达夫的孤寂。
E.文章中提到郁达夫的生活放荡、颓废,因此其作品消极因素过多,不值得当代读者去阅读研究。
(2)作者说“他的一生,仿佛是一次一个人的旅程”,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分条概括。(6分)
(3)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6分)
(4)郁达夫的作品风格独特,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我们学过的《故都的秋》,就体现了他的创作特点。结合文中提到的他的其他作品,谈谈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启示。(8分)
第Ⅱ卷(表达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王力宏自幼学习音乐,朝歌夜弦,反复揣摩,音乐基础尤为扎实,可以说是“十八般乐器” 样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
B.高考要求考生复习时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偏科,那种目无全牛的复习方式,使不少考生在模拟考试中吃了大亏。
C.也许,乔布斯的传奇人生让我们难以望其项背,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在本土企业家身上看到乔布斯的影子,见证属于我们自己的“苹果”。
D. 中国羽毛球队在伦敦奥运会上取得了辉煌成绩,队员一归国就受到热烈欢迎,倾国倾城的人们赶到机场迎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B. 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地加入到个体户行列中来。
C. 大学招生所采取的“择优录取”有利于鼓励青年学生刻苦学习,努力上进,提高自身素质,参与公平竞争的好风气。
D. 2004年之前欧美国家几乎包揽了奥运会比赛项目的电视信号制作权,在亚洲除了韩国和日本,其他国家很少能够插足。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内心里拥有善, , , 。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 ,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 ,   。
①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
②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
③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
④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所感动着
⑤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
⑥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
A.④①②③⑤⑥ B.②①③④⑥⑤ C.②③①⑤⑥④ D.④②③①⑥⑤
16. 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有的句子内部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5分)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的内容: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答:
17. 围绕“雨”这个话题,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两句话。(6分)
雨丝最能扯动昔日的情思,雨声也最易叩响感情的门环。垂老的将帅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回味; ; 。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这段材料蕴含的道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
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书与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渭源二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杨业是并州太原人。父亲杨信,担任后汉麟州刺史。杨业少年时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喜欢仗义行侠,善于骑马射箭,喜爱打猎。每次打猎,所得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杨业曾对他的同伴说:“我以后当将军领兵打仗,也会像(打猎时)用鹰犬去追逐野鸡和兔子一样。”他青年时代奉事北汉皇帝刘崇,但任保卫指挥使,并凭勇猛矫健而闻名。经过多次提升以后,出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在战争中多次立功,所到的地方每战必胜,北汉人都称他为“杨无敌”。
宋太宗亲征北汉至太原,平日早就听说杨业的名声,曾经出重金想购求他。不久,太原城在宋军的包围下已成了一座孤城,形势危在旦夕,杨业劝北汉主刘继元主动投隆,以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刘继元投降后,宋太宗派遣宫中的使者召见杨业,十分高兴,让杨业担任右领军卫大将军。(出征北汉的)大军凯旋回朝后,又加授杨业郑州刺史之职。宋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富有经验,又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正当契丹军队侵入雁门关,杨业率领部下数千骑兵从代州北面的西陉寨出发,从小路迁到雁门关的北口,由北向南从契丹军队的背后发动攻击契丹,将契丹军队打得一败涂地。因立有战功,杨业被升为云州观察使,仍兼管郑州、代州之事。从此,契丹军队一看见杨业的军旗,就立即退兵逃走。
雍熙三年(986),宋朝军队开始了对契丹的大举征伐,任用忠武军节度使潘美担任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令杨业为潘美的副手。不久,宋太宗下诏书,要将云、应、寰、朔四州的居民迁往内地,命令潘美等人率领部下的军队护送这些居民。这时,契丹皇太后萧氏与她的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一起率领十几万军队重新攻陷寰州。杨业对潘美等人说:“现在辽国军队正处在士气最旺盛的时候,不能同他们交战。”然而,监军王亻先说:“您一向被人称为‘杨无敌’,怎么现在遇到敌人却逗留徘徊不与交战呢?莫非您还有其他的意图吗?”杨业说:“我并非贪生怕死,只因为现在时机对我方不利,白白牺牲士兵而不能立功。(既然)现在您拿不愿牺牲来责备我,那我就当在你们之前先出战。”
临出兵前,杨业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次出兵必定失败。”于是,杨业指着(代州西北的)陈家谷口说:“请各位将军在这里埋伏下步兵和弓箭手,分成左右两翼准备支援。等我
战败退到这里时,你们就用伏兵从左右两边夹击敌军救援我。不然的话,只怕我会全军覆灭,
不剩一人了!”潘美就与王侁带领部下士兵在陈家谷口排好阵式。从寅时一直守到巳时,王侁派人登上托逻台了望前面战场,以为契丹军队被杨业打败逃走,就想与杨业争功,马上带领军队离开陈家谷口。潘美不能阻挡,于是他(带领军队)沿着交河向西南前进了二十里。不久,听到了杨业兵败的消息,潘美立即指挥军队退却。杨业奋力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果然他到达了谷口。望见谷口无救兵,就捶胸悲恸。只能接着率部下兵士奋力作战,受伤达几十处,士兵们也几乎全部战死,杨业还亲手斩杀了百十来个敌人。后来因为战马受了重伤,无法前进,于是被契丹军队俘虏。他的儿子杨延玉也在这次战斗中牺牲。杨业于是仰天长叹道:“太宗皇帝待我恩重,我本来指望可以讨伐敌人、保卫边疆来报答皇恩,谁知却被奸臣逼迫出兵,致使军队遭惨败,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来呢!”于是绝食三天而死。
8、“燃”字以火的燃烧写花的鲜艳无比,表现春光美好。
“又”暗指其滞留异乡时间长,年年因春而生乡愁。(6分,每点3分)
(1).A、D(B、引用原作中的文字主要为了真实具有说服力,更好体现郁达夫的真实情感。C、还引来了一些人的误解和谩骂。E、不值得读者研究阅读错。)
(2).(1)童年和学生时代是在孤寂中度过的,形成了他孤僻的性格。
(2)回国后,中国的黑暗现实使郁达夫产生了一种幻灭感。
(3)经济上无法立足,居无定所,没有固定职业,四处漂泊。
(4)早年丧子,孤苦零丁,境况凄凉。
(5)感情生活连连受挫,只身离开祖国,自我放逐。(答出4条可得4分,5条6分)
(3).全面概括、评价郁达夫的性格和一生。他有沉沦、颓废、自卑的一面,又有率真的一面;让人爱,也让人恨。他的一生是一个人的旅程。(3分)总结全文,呼应文章题目。“仿佛是一个人的旅程”“必须一个人走”是对文章题目的呼应。(3分)渭源二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数学(理)试题
命题:汤宝林 复核:李发俊
一、选择题 (每小题5分,共12题)答案请填到题后的表格中
1、复数
A. B. C. D.
2、设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当时,,则
(A) (B) (C)1      (D)3
3、若a>0,b>0,且函数f(x)=4x3-ax2-2bx+2在x=1处有极值,则ab的最大值等于
A.2 B.3 C.6 D.9
4、已知函数f(x)=,若f(a)+f(1)=0,则实数a的值等于
A.-3 B.-1 C.1 D.3
5、函数的定义域是 ( )
A. B. C. D.
6、已知{an}为等比数列, a4+a1=2 a5a6=-8 则a1+a10 =
A. 7 B. 5 C -5 D. -7
7、△ABC中,AB边的高为CD,
8、下面四个条件中,使>成立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是
(A)>+1 (B)>-1 (C)> (D)>
9、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B. C. D.
10、已知集合,,若,则a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11、设集合,.若,则实数必满足(   ).
A. B. C. D.
12、已知点,,若点在函数的图象上,则使得的面积为2的点的个数为
A. 4 B. 3 C. 2 D. 1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填空题 (每小题5分,共4题)
13.设集合,定义P※Q=,则P※Q中元素的个数为 个;
14.一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0,底边y是关于腰长x的函数,它的解析式为 ;(写出定义域)
15.函数是幂函数,且在上是减函数,则实数______;
16.若对于任意, 函数的值恒大于零, 则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
17、已知集合,.
(Ⅰ)当时,求; (6分)
(Ⅱ)求使的实数的取值范围. (6分)
18、二次函数满足且.
(Ⅰ)求的解析式; (5分)
(Ⅱ)在区间上,的图象恒在的图象上方,试确定实数的范围. (7分)
19、已知函数
(I)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6分)
(II) 求函数的最大值及取最大值时x的集合。 (6分)
20、设函数(为实数).
(Ⅰ)若,用函数单调性定义证明:在上是增函数; (6分)
(Ⅱ)若,的图象与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求函数的解析式. (7分)
21、设函数(为实数).
(Ⅰ)若,用函数单调性定义证明:在上是增函数; (6分)
(Ⅱ)若,的图象与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求函数的解析式.(6分)
22、选做题只选一个小题,(10分)
1、已知函数(Ⅰ)当a=-3时,求不等式(x) >/3的解集;
(2)若f(x)≤|x-4|的解集包含[1,2],求a的取值范围。
2、在参数方程(t为参数)所表示的曲线上有B、C两点,它们对应的参数值分别为t1、t2,求线段BC的中点A对应的参数值。渭源二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命题:徐正玉 审核 :高三化学备课组
第Ⅰ卷(共48分)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Ba-137 Cu-64 Cl-35.5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是
A.盐酸、空气、醋酸、干冰
B.冰醋酸、福尔马林、硫酸钠、乙醇
C.蛋白质、油脂、苛性钾、石灰石
D.胆矾、漂白粉、氯化钾、硫酸钡
2.下列事实可以说明A的非金属性强于B的是 ( )
A.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A难于B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A弱于B
C.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A强于B
D.A的单质能从含B的简单阴离子的溶液中置换出B单质
3、海水中溶解和悬浮着大量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人类除了从海水中获得食盐和水外,还获得大量的钾、镁、溴、碘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有机溶剂可萃取海水中的溴、碘
B.海水中含有碘元素,只需将海水中的碘升华就可以得到碘单质
C.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NaCl可以是制造化肥的原料
D. 常用电解氯化钠和氯化镁的水溶液来制得钠和镁
4、2.8克某金属在氯气中完全燃烧后,质量增加了5.325克,该金属是( )
A.Cu B.Fe C.Al D.Na
5、下列物质与其用途完全符合的有( )条
①Na2CO3—制玻璃;②SiO2—太阳能电池;③AgI—人工降雨;④NaCl—制纯碱;⑤Al2O3—焊接钢轨;⑥NaClO—消毒剂
⑦Fe2O3—红色油漆或涂料 ⑧MgO—耐火材料
A.4 B.5 C.6 D.7
6、一定量碳酸氢钠与过氧化钠的混合物在密闭体系中充分加热后,排出气体,固体残留物不可能是( )
A.NaOH和Na2CO3 B.Na2O2、 NaOH和Na2CO3
C.NaOH D.Na2CO3
7、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反应后,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①金属钠投入到FeCl3溶液中 ②过量NaOH溶液和明矾溶液混合
③少量Ca(OH)2投入过量NaHCO3溶液中 ④向NaAlO2溶液中滴入NaHCO3溶液
⑤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A.①③④⑤ B.只有①④
C.只有②③ D.只有③④⑤
8.标准状况下,将V L A气体(摩尔质量为M g/mol)溶于0.1 L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ρ g/mL,则此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mol/L B. mol/L
C. mol/L D. mol/L
9、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操作顺序不正确的是( )
A.③②①⑤④ B.③⑤②①④
C.③①②⑤④ D.②③①⑤④
10、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B 将F2通入NaBr溶液中 比较氟与溴的氧化性强弱
C 将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收集后用冰水混合物冷却降温 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 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1支加入少量MnO2 研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11、下列物质的制备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向氯化铁溶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B.用铜粉和硫粉混合加热制备硫化铜
C.用铁做阳极电解硫酸钠溶液可以制得氢氧化亚铁
D.向铝盐溶液中不断滴入过量烧碱溶液制备Al(OH)3
12、为精确测定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含少量NaCl),准确称量W0 g样品进行实验,下列实验方法所对应的实验方案和测量数据合理(除W0外)的是( )
实验方法 实验方案 测量数据
A. 滴定法 将样品配成100 mL溶液,取10 mL,加入甲基橙,用标准盐酸滴定 消耗盐酸的体积
B. 量气法 将样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被碱石灰吸收 碱石灰增重
C. 重量法 样品放入烧瓶中,置于电子天平上,加入足量盐酸 减轻的质量
D. 量气法 将样品与盐酸反应,气体通过排水量气装置量气 排水体积
1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服用铬含量超标的药用胶囊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B.光化学烟雾不会引起呼吸道疾病
C.“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D.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14.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5molO3与11.2L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B.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5 mol H2和0.5 molN2,充分反应后 可得到NH3分子数为NA
C.常温常压下,7.0g乙烯与丁烯的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NA
D.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与足量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 NA
1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1.0 mol·L-1的KNO3溶液:H+、Fe2+、Cl-、SO42-
B.饱和氯水中 :NH4+、SO32-、AlO2-、Cl-
C.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Na+、K+、CO32-、NO3
D.c(H+)=1.0×10-13mol/L溶液中:K+、Na+、CH3COO-、Br-
16.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 + 2Fe3+ = Cu2+ + 2Fe2+
B.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氨水:
Al3++4NH3·H2O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lO2-+4NH4++2H2O
C.大理石溶于醋酸中的反应:CaCO3+2H+=Ca2++H2O+CO2↑
D.钠与水反应:Na + 2H2O = Na+ + 2OH- + H2↑
17. 宁夏的硒砂瓜现今已享誉区内外,西瓜富含硒元素,有延年益寿、抗衰老、抗癌作用,因之得名“硒砂瓜”。二氧化硒(Se)是一种氧化剂,其被还原后的单质硒可能成为环境污染物,通过与浓HNO3或浓H2SO4反应生成SeO2以回收Se。在回收过程当中涉及到如下两个化学反应①SeO2+4KI+4HNO3Se+2I2+4KNO3+2H2O;
②Se+2H2SO4(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SO2↑+SeO2+2H2O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SeO2、H2SO4(浓)、I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H2SO4(浓)> SeO2> I2。
B.①中Se是氧化产物,I2是还原产物
C.反应①中KI是氧化剂,SeO2是还原剂
D.反应①中每有0.6 mol I2生成,转移电子数目为2.4NA
18.某无色溶液中含有:①K+、②Ba2+、③Cl-、④Br-、⑤SO、⑥CO、⑦SO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步骤 操作 现象
① 用pH试纸检验 溶液的pH大于7
② 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 CCl4层呈橙色
③ 向②所得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④ 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可能含有的离子是①②⑦ B.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⑤⑥
C.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①③⑦ D.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④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 化学答题卡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6分)
19. X、Y、Z、W、G、和H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它们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具有如下性质:
①X、Y、G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H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Z、W不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色;
②X和H相遇产生白烟;③Y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且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④Z和W相遇生成红棕色气体;⑤G在W中燃烧可以产生Y和H2O;
⑥回答下列问题:
(1) H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实验室制取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Z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W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Y气体,所需仪器如下。装置A产生Y气体 ,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 f:
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0、有一含NaCl、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C、D装置质量的变化,测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1)实验时,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装置C、D中盛放的试剂分别为:
C ,D (供选试剂为:浓硫酸、无水CaCl2、碱石灰)
(3)E装置中的仪器名称是 ,它在该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

(4)若将A装置换成盛放NaOH溶液的洗气瓶,则测得的NaCl含量将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5)若样品的质量为m g,反应后C、D的质量差分别为m1g、m2g,则该混合物中Na2CO3·10H2O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用分数表示,可不化简)。
21、下列框图中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常见的物质或其溶液,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B为气态单质,F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单质;E、H、I为氧化物,E为黑色固体,I为红棕色气体;M为红褐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中所含元素位于周期表中 周期 族
(2)A在B中燃烧的现象是 。
(3)D+E→B的反应中,n(被氧化的物质):n(被还原的物质)= 。
(4)G+J→M的离子方程式是
(5)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22、A、B、C、D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产物已略去):
试回答:
(1)若D是具有氧化性的单质,则属于主族的金属A为 (填元素符号)
(2)若D是金属,C溶液在储存时应加入少量D,其理由是(用必要的文字和离子方程式表示) ;D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发生吸氧腐蚀,写出腐蚀时原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
(3)若A、B、C为含同一种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在溶液中A和C反应生成B。请写出B转化为C的所有可能的离子方程式 。化合物B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单质E,将一定质量的Mg和E 的混合物投入500mL稀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并产生气体。待反应完全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右图所示。则固体混合物中Mg的质量为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高三化学答案
1B 2D 3C 4 B 5C 6C 7 D 8 B 9B 10C 11C 12 A
13. B 14. C 15. D 16.A 17.A 18. D
(1)NH3 (1分)
2NH4Cl+Ca(OH)2 ═CaCl2+2NH3↑+H2O(2分)
(2) NO(1分) O2(1分)
(3) 2H2S+3O2点燃,2H2O+2SO2(2分)
(4)d e c b;(3分)安全瓶,防止倒吸;(2分)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环境(2分)
20、10分
(1)2NaHCO3 Na2 CO3 + H2O + CO2↑(1分)
Na2CO3·10H2O Na2CO3 + 10H2O(1分)
(2)无水CaCl2(1分)碱石灰(1分)
(3)(球形)干燥管(1分)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影响测定结果(1分)
(4)偏低(2分)(5)286(m1 - )/180m ×100%(2分)
21、9分(1)三 ⅦA (1分)(2)气体安静燃烧,火焰呈苍白色,并白雾产生 (2分)
(3)2:1 (2分) (4)(2分)
(5)(2分)
22、(10分)(1)Na(1分)
(2)加入少量铁,防止Fe2+被氧化为Fe3+(1分);
2Fe3++Fe = 3Fe2+(1分)
O2+2H2O+4e— = 4OH—(1分)
(3)Al(OH)3+3H+ = Al3++3H2O (1分)
Al(OH)3+OH—= AlO2—+2H2O(1分)
3.6g(2分) 5mol·L—1(2分)渭源二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数学(文)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
1.已知集合,集合,则( )
A.(-) B.(-] C.[-) D.[-]
2.已知是第二象限角,且sin(,则tan2的值为( )
A. B. C. D.
3.下列函数中,在其定义域是减函数的是( )
A. B. C. D.
4. 下列函数中,最小正周期为,且图象关于直线x=对称的函数是( )
A.y=2sin(2x+) B.y=2sin(2x-) C.y=2sin() D.y=2sin(2x-)
5. 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是( )
A.(3,4) B.(2,e) C.(1,2) D.(0,1)
6.已知二次函数,若是偶函数,则实数的值为( )
A. -1 B. 1 C. -2 D. 2
7. )的图象的一部分图形如图所示,则函数的解析式为( )
A.y=sin(x+) B.y=sin(x-)
C.y=sin(2x+) D.y=sin(2x-)
8. 设a为实数,函数f(x)=x3+ax2+(a-2)x的导数是,且是偶函数,则曲线y=f(x)在原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
A.y=-2x B.y=3x C.y=-3x D.y=4x
9. 将函数y=sin(2x+)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则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是( )
A.y=2cos2(x+) B.y=2sin2(x+)
C.y=2-sin(2x-) D.y=cos2x
10.已知函数,则的解集为( )
A.(-∞,-1)∪(1,+∞) B. [-1,-)∪(0,1]
C.(-∞,0)∪(1,+∞) D. [-1,-]∪(0,1)
11.对于任意的实数a、b,记max{a,b}=.若F(x)=max{f(x),g(x)}(x∈R),其中函数y=f(x)(x∈R)是奇函数,且在x=1处取得极小值-2,函数y=g(x) (x∈R)是正比例函数,其图象与x≥0时的函数y=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函数y=F (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y=F(x)为奇函数
B.y=F(x)有极大值F(-1)
C.y=F(x)的最小值为-2,最大值为2 D.y=F(x)在(-3,0)上为增函数
12.设函数是R上的单调递减函数,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
A.(-∞,2) B.(-∞,] C.(0,2) D.[,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13.在△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a=1,b=,B=60°,则c=
14.若函数为奇函数,则a=____________.
15.已知是定义在上的函数,且满足时,,则等于 .
16.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已知都是正数,且,则;
  ②若函数的定义域是,则;
③已知x∈(0,π),则的最小值为; 
④已知a、b、c成等比数列,a、x、b成等差数列,b、y、c也成等差数列,则的值等于2.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17.(本题满分10分)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b,c分别为角A、B、C所对的边,且,求角C的大小.
18.(本题满分12分)
已知
(1)求的最小正周期及单调递减区间;
(2)当时,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9.(本题满分12分)设函数(,为常数),且方程有两个实根为.求的解析式;
20.(本题满分12分)
f(x)=lnx-ax2,x∈(0,1]
(1)若f(x)在区间(0,1]上是增函数,求a范围;
(2)求f(x)在区间(0,1]上的最大值.
21.(本题满分12分)已知空间向量,,·=,∈(0,). 求及,的值;
22.(本小题满分12分)设函数f(x)=(1+x)2-2ln(1+x)
(1)若定义域内存在x0,使得不等式f(x0)-m≤0成立,求实数m的最小值;
(2)g(x)=f(x)-x2-x-a在区间[0,3]上恰有两个不同的零点,求a范围.
渭源二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数学(文科)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D B C D C A C B B B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2 14. 2 15. 1.5
16. .①④ 【解析】对于①,由,得,又都是正数,所以,即.故①正确;对于②,令,此时函数的定义域是,不是,故②错误;对于③,设,则,因为在区间上单调递减,所以的最小值是,即的最小值为3,故③错误;对于④,由题意,,所以.故④正确.
三、解答题
17.解:


18.
19.解:由解得
故.
20. f(x)=lnx-ax2
(1)∵y=f(x)在(0,1 ]上增
在(0,1 ]上恒成立
即在(0,1 ]上恒成立

(2)
1)若a≤0时,
∴y=f(x)在(0,1 ]上单调递增
f(1)max=-a
2)若a>0,
∴y=f(x)在(0,)上单调递增,(,+)单调递减
①当≥1,即0f(1)max=-a
②当<1,即a>时
联立①,②解得:
22.(1)存在x0使m≥f(x0)min
令h(x)=x+1-2ln(1+x)
∴y=f(x)在[0,1]上单减,(1,3]上单增
h(0)=1-2ln1=1 h(1)=2-2ln2
h(3)=4-2ln4
∴2-ln2高三 英语
命题: 马晓燕 赵毅 复核:马晓燕 赵毅
本试卷分三部分。请将答案全写在试题最后一页的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 共105分)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1. What is the man doing
A. Having a rest. B. Taking a picture. C. Looking at flowers.
2. What does the man meaning
A. He will drive slowly. B. The street is crowded. C. He will still drive fast.
3. What will the woman do most probably
A. Buy the shirt B. Leave the store. C. Change another shirt.
4.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At home B. In an office C. In a shop
5. What time is it now
A. 6:40 B. 6:50 C. 7:00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What is the woman’s problem
A. Her apartment is dirty.
B. Her apartment is old.
C. Her apartment is noisy.
7. Why doesn’t the woman talk to her landlord
A. She can’t reach him by phone.
B. She forgets his number.
C. The landlord is not in.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 至10题
8. Why does the man call Peter
A. To ask him for advice.
B. To invite him to the meeting.
C. To talk about the meeting.
9. Which number did the man dial just now .
A. 8736-5465. B. 8736-4565. C. 8763-4565.
10. How does the woman behave
A. Politely. B. Impatiently. C. Rudely.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2至13题。
11. Who will be the lead singer in the band
A. Tom. B. Jack. C. Emma.
12. Why can’t Mary’s cousin join the band
A. She is too young. B. She can’t play well. C. She is too busy.
13. What is Mary good at
A. The guitar. B. The trumpet. C. The piano.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16小题。
14. What did the man ask Brian to do
A. Turn off the TV. B. Turn down the TV. C. Change the channel.
15. What happened to the man and Brian
A. They broke cups. B. They had a fight. C. They quarrel loudly.
16. What does the woman advise the man to do
A. Talk with Brian calmly. B. Have a good rest. C. Move into a room.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 What will be used in powering cars in the future
A. Electricity. B. Water. C. Gas.
18. What kind of problems will the future mews report cover
A. Road condition. B. Highway traffic. C. Traffic in the sky.
19. What should be noticed for people traveling to the moon
A. Light baggage. B. Enough water. C. Healthy body.
20. What does the speaker mainly talk about
A. The future transportation.
B. The trip to the moon.
C. The latest news reports.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应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21. ---We could invite john and Barbara to the Friday night party.
---Yes, ______ I’ll give them a call right now.
A. why not B. what for C. why D. what
22.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_______boy must learn to stand up and fight like ______man.
A. a; a B. a; the C. the; the D. a; \
23. The prize will go to the writer_______ story shows the most imagination.
A. that B. which C. whose D. what
24. Have you seen the book_______ is yellow
A. the cover of it B. which cover
C. the cover of which D. which’s cover
25. ---Alivin, are you coming with us
---I’d love to, but something unexpected ________.
A. has come up B. was coming up
C. had come up D. would come up
26. --- The boss said we had only three days to finish the work.
--- Don’t worry. We have already _______ two thirds of it.
A. got down B. got through C. given D. given away
27. ________about wild plants that they decided to make a trip to Madagascar for further research.
A. So curious the couple was B. So curious were the couple
C. How curious the couple were D.The couple was such curious
28. Professor Williams keeps telling his students that the future_______ to the well-educated.
A. belongs. B. is belonged
C. is belonging D. will be belonged
29. ---Where is the book
---It is at the lab ______we did an experiment yesterday.
A. that B. there C.where D. which
30. What surprised me was not what he said but ________he said it.
A. the way B. in the way that C. in the way D. the way which
31. I would appreciate________ back this afternoon.
A. you to call B. you call C. your calling D. you’re calling
32. ---Why does the lake smell terrible
---Because large quantities of water_______.
A. have polluted B. is being polluted
C. has been polluted D. have been polluted
33. However, the new measures had little ______on the lives of most people.
A. affect B. effect C. effort D. result
34. The form cannot be signed by anyone______ yourself.
A. rather than B. other than C. more than D. better than
35. ---I’m in great trouble now.
---You may depend on______ that all of us will support you.
A. it B. that C. one D. /
第二节 完型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 B, 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
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Body language is the quiet, secret and most powerful language of all! It speaks 36 than words. According to specialists, our bodies send out more 37 than we realize. In fact, non-verbal(非言语)communication takes up about 50% of what we really 38 .And body language is particularly 39 when we attempt to communicate across cultures.
Indeed, what is called body language is so 40 a part of us that it's actually often unnoticed. And misunderstandings occur as a result of it.41 , different societies treat the 42 between people differently. Northern Europeans usually do not like having43 contact(接触)even with friends, and certainly not with 44. People from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45,touch each other quite a lot. Therefore, it's possible that in 46 . It may look like a Latino is 47 a Norwegian all over the room. The Latino, trying to express friendship, will keep moving 48 . The Norwegian, very probably seeing this as pushiness, will keep 49which the Latino will in return regard as 50.
Clearly, a great deal is going on when people 51 . And only a part of it is in the words themselves. And when parties are from 52 cultures, there's a strong possibility of 53. But whatever the situation, the best 54 is to obey the Golden Rule: treat others as you would like to be 55.
36. A. straighter B. louder C. harder D. further
37. A. sounds B. invitations C. feelings D. messages
38. A. hope B. receive C. discover D. mean
39. A. immediate B. misleading C. important D. difficult
40. A. well B. far C. much D. long
41. A. For example B. Thus C. However D. In short
42. A. trade B. distance C. connections D. greetings
43. A. eye B. verbal C. bodily D. telephone
44. A. strangers B. relatives C. neighbours D. enemies
45. A. in other wordsB. on the other hand C. in a similar way D. by all means
46. A. trouble B. conversation C. silence D. experimem
47. A. disturbing B. helping C. guiding D. following
48. A. closer B. faster C. in D. away
49. A. stepping forward B. going on C. backing away D. coming out
50. A. weakness B. carelessness C. friendliness D. coldness
51. A. talk B. travel C. laugh D. think
52. A. different B. European C. Latino D. rich
53. A. curiosity B. excitement C. misunderstanding D. nervousness
54. A. chance B. time C. result D. advice
55. A. noticed B. treated C respected D. pleased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 B. 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When milk arrived on the doorstep
When I was a boy growing up in New Jersey in the 1960s, we had a milkman delivering milk to our doorstep. His name was Mr. Basille. He wore a white cap and drove a white truck. As a 5-year-old boy, I couldn’t take my eyes off the coin changer fixed to his belt. He noticed this one day during a delivery and gave me a quarter out of his coin changer.
Of course, he delivered more than milk. There was cheese, eggs and so on. If we needed to change our order, my mother would pen a note-“Please add a bottle of buttermilk next delivery”-and place it in the box along with the empty bottles. And then, the buttermilk would magically appear.
All of this was about more than convenience. There existed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ies and their milkmen. Mr. Basille even had a key to out house, for those times when it was so cold outside that we put the box indoors, so that the milk wouldn’t freeze. And I remember Mr. Basille from time to time taking a break at our kitchen table, having a cup of tea and telling stories about his delivery.
There is sadly no home milk delivery today. Big companies allowed the production of cheaper milk, thus making it difficult for milkmen to compete. Besides, milk is for sale everywhere, and it may just not have been practical to have a delivery service.
Recently, an old milk box in the countryside I saw brought back my childhood memories. I took it home and planted it on the back porch (门廊). Every so often my son’s friends will ask what it is. So I start telling stories of my boyhood, and of the milkman who brought us friendship along with his milk.
56. Mr Basille gave the boy a quarter out of his coin changer____.
A. to show his magical power. B. to pay for the delivery
C. to satisfy his curiosity. D. to please his mother.
57. 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fact that the milkman had the key to the boy’s house
A. He wanted to have tea there. B. He was a respectable person.
C. He was treated as a family member. D. He was fully trusted by the family.
58. Why did the author bring back home an old milk box
A. He missed the good old days. B. He wanted to tell interesting stories.
C. He missed it for his milk bottles. D. He planted flowers in it.
B
Along the river banks of the Amazon and the Orinoco there lives a bird that swims before it can fly, flies like a fat chicken, eats green leaves, has the stomach of a cow and has claws(爪)on its wings when young. They build their homes about 4.6 m above the river, an important feature (特征)for the safety of the young. It is called the hoatzin.
In appearance, the birds of both sexes look very much alike with brown on the back and cream and red on the underside. The head is small, with a large set of feathers on the top, bright red eyes, and blue skin. Its nearest relatives are the common bires, cuckoos. Its most striking feature, though is only found in the young.
Baby hoatzins have a claw on the leading edge of each wing and another at the end of each wing tip. Using these four claws, together with the beak(喙),they can climb about in the bushes, looking very much like primitive bires must have done. When the young hoatzins have learned to fly, they lost their claws.
The drier months between December and March hoatzins fly about the forest in groups of 20:00, but in April, when the rainy season begins, they collect together in smaller living units of two seven birds for producing purposes.
59. What is the test mainly about
A. Hoatzins in dry and rainy seasons.
B. The relatives and enemies of hoatzins.
C. Primitive birds and hoatzins of the Amazon.
D. The appearance and living habits of hoatzins.
60. Young hoatzins are different from their parents in that_____.
A. they look like young cuckoos. B. they have claws on the wings
C. they eat a lot like a cow D. they live on river banks
61. What can we infer about primitive birds from the text
A. They had claws to help them climb. B. They could fly long distances
C. T hey had four wings like hoatzins.
D. They had a head with long feathers on the top.
62. Why do hoatzins collect together in smaller groups when the rainy season comes
A. To find more food. B. To protect themselves better.
C. To keep themselves warm. D. To produce their young.
C
Honey from the African forest is not only a kind of natural sugar, it is also delicious. Most people, and many animals, like eating it. However, the only way for them to get that honey is to find a wild bees' nest and take the honey from it. Often, these nests are high up in tree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them. In parts of Africa, though, people and animals looking for honey have a strange and unexpected helper - a little bird called a honey guide.
The honey guide does not actually like honey, but it does like the wax in the beehives (蜂房). The little bird cannot reach this wax, which is deep inside the bees' nest. So, when it finds a suitable nest, it looks for someone to help it. The honey guide gives a loud cry that attracts the attention of both passing animals and people. Once it has their attention, it flies through the forest, waiting from time to time for the curious animal or person as it leads them to the nest. When they finally arrive at the nest, the follower reaches in to get at the delicious honey as the bird patiently waits and watches. Some of the honey, and the wax, always falls to the ground, and this is when the honey guide takes its share.
Scientists do not know why the honey guide likes eating the wax, but it is very determined in its efforts to get it. The birds seem to be able to smell wax from a long distance away. They will quickly arrive whenever a beekeeper is taking honey from his beehives, and will even enter churches when beeswax candles are being lit.
63. Why is it difficult to find a wild bees' nest
A. It's small in size. B. It's hidden in trees.
C. It's covered with wax. D. It's hard to recognize.
64. What do the words "the follower" in Paragraph 2 refer to
A. A bee. B. A bird. C. A honey seeker. D. A beekeeper.
65. The honey guide is special in the way .
A. it gets its food B. it goes to church
C. it sings in the forest D. it reaches into bees' nests
66. What can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 Wild Bees B. Wax and Honey
C. Beekeeping in Africa D. Honey-Lover's Helper
D
Are you looking for some new and exciting places to take your kids to Try some of
these places:
● Visit art museums. They offer a variety of activities to excite your kids' interest. Many offer workshops for making hand-made pieces, traveling exhibits, book signings(签名) by children's favorite writers, and even musical performances and other arts.
●Head to a natural history museum. This is where kids can discover the past from
dinosaur models to rock collections and pictures of stars in the sky. Also, ask what kind of workshops and educational programs are prepared for kids and any special events that are coming up.
●Go to a Youtheater. Look for one in your area offering plays for child and family
visitors. Pre-show play shops are conducted by area artists and educators where kids
can discover the secret about performing arts. Puppet (木偶) making and stage make-up are just a couple of the special offerings you might find.
●Try hands-on science. Visit one of the many hands-on science museums around the
country. These science play-lands are great fun for kids and grown-ups alike. They'll
keep your child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active the whole day through while pushing
buttons, experimenting, and building.. When everyone is tired, enjoy a fun family
science show, commonly found in these museums.
67. If a child is interested in the universe, he probably will visit
A. a Youtheater B. an art museum -
C. a natural history museum D. a hands-on science museum
68. What can kids do at a Youtheater
A. Look at rock collections B. See dinosaur models.
C. Watch puppet making. D. Give performances.
69. What does "hands-on science" mean in the last paragraph
A. Science games designed by kids. B. Learning science by doing things.
C. A show of kids' science work. D. Reading science books.
70. Where does this text probably come from
A. A science textbook. B. A tourist map.
C. A museum guide. D. A news report.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Money Matters
Parents should help their children understand money. 71 so you may start talking about money when your child shows an interest in buying things, candy or toys, for example.
1. The basic function of money
Being explaining the basic function of money by showing how people trade money for goods or services. It’s important to show your child how money is traded for the thing he wants to have. If he wants to have a toy, give him the money and let him hand the money to the cashier .72 when your child grows a bit older and understands the basic function of money, you can start explaining more complex ways of using money.
2. Money lessons
Approach money lessons with openness and honesty. 73 If you must say no to a child’s request to spend money, explain, “You have enough toy trucks for now.” Or, if the request is for many different things, say. “You have to make a choice between this toy and that toy.”
3. 74 .
Begin at the grocery store. Pick put similar brands of a product—a name brand butter and a generic(无商标产品),for example. You can show your child how to make choices between different brands of a product so that you can save money. 75 If he chooses the cheaper brand, allow him to make another purchase with the money saved. Later, you may explain how the more expensive choice leaves less money for other purchases.
A. wise decision.
B. The value of money.
C. Permit the child why he can—or cannot—have certain things.
D. Talk yourself what things that cost money are most important to you.
E. Ask yourself what things that cost money are most important to you.
F. Talk about how the money bought the thing after you leave the toy store.
G. The best time to teach a child anything about money is when he shows an interest.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诊断试卷
高三英语 答题卡
总分_______
听力选择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单选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6
答案
完形填空(每小题1.5分,共20小题,满分30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满分40分)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题号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5分)
第四部分 写作(共三节 满分45分)
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根据下列句子及所给汉语注释,并将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每空只写一词)
66.To be honest, I’m not_____ (完全地)satisfied with the proposal.66._____________
67. Rob has changed so much that I can hardly_____(认出)him. 67.____________
68.I was_______(下决心)to have another try, even if I might fail again. 68.______________
69. What you said just now_______(伤害) his pride. 69.____________
70. The man was _______(攻击)with cancer, but he still went on working hard. 70.________________
71.As was expected, she _______(仍然是)calm in face of great danger. 71.________________
72. We are________(自信的)in saying that life will be better.72._____________
73.this is such an _____(敏感的)issue that perhaps the press should not be told. 73.________________
74.The company will _______ (安排) for a party to welcome the important guests. 74.________________
75.Study hard ,I can _______ (保证) you will catch up with others in your class. 75.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每处错误仅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Last Sunday I went to a nursing home to help with the aged people
there. When I arrive there, Grandpa Li had just got up. Everything
was in a mess in his room, For I helped him get the room tidy and
cleanly. When I was doing the washing, Grandpa Li came in. He asked
what to use his cell phone to send text messages. I taught them again and
again and finally he knew how to do it. Grandma Lu, she has no child,
felt very lonely. So I chatted with her for while.
Though I just did smaller things for them, they expressed their
thanks to me. See their happy faces, I also felt delighted.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假定你是李华,你的加拿大笔友James想了解一下你将参加2012年全国中学生英语夏令营的有关信息。请你根据下面的海报用英语给他写一封信,谈谈有关情况和活动意义,并邀请他参加你们的活动
注意:1信件必须包括以上所有要点,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2词数100左右。信的开头已经为你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3参考词汇:全国中学生能力竞赛,NEPC;
交流(vt.),exchange
Dear James,
Nice to hear from you again,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Welcome to Our English Summer Camp 2012
◇地址:海口
◇活动时间:2012年8月初,共4天
◇参加人员: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获奖者;
⑵中国、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英语教师。
◇活动内容:⑴举行英语演讲比赛;
⑵观看学生表演;游览三亚风景名胜;
⑶交流英语学习经验。
Come on, join us!渭源二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单选,每题1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
A.C、H、O、N、P 是染色质、核苷酸共有的化学元素
B.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
C.核糖体是原核细胞中唯一的一种细胞器
D.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
2.磷、钾在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磷是叶绿体膜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B.磷是叶绿体DNA的重要组成元素,光合作用中起还原剂作用的是一种含磷有机物
C.钾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光合作用合成糖类以及糖类的运输都需要钾
D.钾在维持叶绿体膜的结构和功能上起重要作用,但钾肥使用过多易导致农作物倒伏
3.下列化合物或生物中,均含有N和P元素的一组是( )
A.纤维素和核酸 B.血红蛋白和核苷酸
C.噬菌体和酵母菌 D.核酸和乳糖
4.在下列物质中,有的属于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的不是。若将其中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缩合成化合物,则其中含有的氨基、羧基和肽键的数目依次是( )
5.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是肽链以一定方式形成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
B.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C.每种蛋白质都由20种氨基酸组成
D.每种蛋白质都含有C、H、O、N、S、P、Fe等元素
6.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精子细胞、神经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不是都有细胞周期,但化学成分却都不断更新B.乳酸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体和DNA
C.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含叶绿体
D.抑制生物膜活性的物质,也能阻碍细胞的主动运输
7.对绿色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5%、0、30%、20%、15%,则该细胞器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
A.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 B.结合mRNA,合成蛋白质
C.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D.吸收并转换光能,完成光合作用
8.下列有关酶的正确叙述是( )
①是由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②人体内的酶有的从食物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
③凡是活细胞都含有酶 ④酶大多数是蛋白质 ⑤有的酶的单位是核苷酸
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 ⑦在代谢和发育中起调控作用 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
A.①②③⑤ B.②④⑥⑦ C.③④⑤⑧ D.③④⑥⑦
9.下列生物中均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病毒 ②青霉 ③细菌 ④草履虫
⑤蓝藻 ⑥酵母菌 ⑦衣藻 ⑧变形虫
A.①②⑥ B.③⑤ C. ②④⑦⑧ D.②④⑥⑦⑧
10.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最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
①取3支试管,编号各注入2ml淀粉液;另取3支试管,编号各自注入1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②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液试管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
③向各试管滴一滴碘液 ④将6支试管分成三组,每组各有一份淀粉液和一份淀粉酶溶液,分别放在60℃的热水、沸水和冰水中 ⑤观察实验现象
A.①②④③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④②③⑤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B.细胞内所有的需能反应都由ATP水解来供能
C.ATP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D.细胞分裂时,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12.下列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与线粒体密切相关的是( )
 ①酒精被胃粘膜吸收   ②细胞与内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③肾小管壁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  ④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没有胰岛素基因
B.人体内不再分裂的体细胞中共有46个DNA分子
C.性激素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 D.内质网与细胞膜相连,不与核膜相连
14.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B.细胞衰老时细胞呼吸的速率减慢
C.细胞癌变是所有细胞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D.细胞死亡是细胞癌变的结果
15.下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染色体的变化情况(虚线表示纺锤丝)。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
(1) (2) (3) (4) (5)
A.②①⑤④③②  B.②③①④⑤ C.②①②③④⑤    D.①⑤④③②①
16.下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就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B.⑤与⑥的基因型相同,蛋白质的种类也相同
C.⑤⑥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DNA→RNA→蛋白质
D.只要细胞衰老与死亡就会引起人体的衰老与死亡
17.要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完整的植株,需要( )
①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 ②离体状态 ③导入外源基因 ④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激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下列关于高尔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高尔基体膜具有流动性
B.抗体从合成到分泌不经过高尔基体
C.高尔基体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D.高尔基体具有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的功能
19.南方盛夏的中午,玉米叶片因阳光的强烈照射而使气孔完全关闭,且持续较长时间。此时,叶片不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
①蒸腾作用 ②有氧呼吸 ③无氧呼吸 ④光合作用
A.只有①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20.经常松土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其原因不包括( )
A.增强根细胞的呼吸作用,为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
B.促进硝化细菌将氨态氮转化为硝态氮,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C.有利于微生物分解腐殖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D.促进根系吸收有机肥料,多级利用能量
21.轮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不同年份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如我国北方的大豆、玉米轮作。下列对这种轮作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能够改变原有的种间关系,减轻病虫害
B.生态环境的变化,有利于抑制杂草的蔓延
C.可以改良土壤,充分利用土壤中的矿质元素
D.通过延长光合作用时间,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22.在植物体内,下列哪项不会呈现如右图变化( )
A.叶绿素含量 B.Mg2+的含量
C.Ca2+的含量 D.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生产量
23. 为了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 B.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C.分析环境条件对该矿质元素吸收
D.观察含全部营养的培养液中去掉该矿质元素前、后植株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54分)
24.(6分)下图为细胞合成代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结构②为 ,在结构①上合成
的物质在这里进行 ,RNA由
细胞核内到达结构①穿过的膜层数是 。
(2)结构②、③、④之间通过 形式
而发生联系,这说明细胞内的生物膜在结构
上具有 。④通过 方式
将该物质分泌出细胞。
25.(11分)图1是两种高等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4是图1中部分结构的放大,据图回答。([ ]内填图中标号, 上填适当内容的文字。)
(1)图中的结构1—15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和[ ];可能含有水溶性色素的是[ ]。
(2)图2、3、4所示在结构上的主要共同点是 。图2、3所示结构的名称分别是 , 。图3所示结构产生的气体从产生部位扩散到相邻细胞中被用于细胞呼吸,至少需要穿过的磷脂分子层有 层。其中在图3中发生的能量转换过程是 .光合作用中转化光能的色素是 ,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分别是 。
(3)已知进行有性生殖的某生物同时具有图2、3、4所示三种结构,这三种结构的DNA能从父本传递给子代的是 。
26.(10分)红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但红薯吃起来比土豆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在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处于休眠期的红薯块根与土豆块茎处理30 min后测定还原糖的含量。结果如图:
(1)由图中曲线可知,60℃时红薯还原糖含量最高,原因是 。
(2)与红薯相比土豆不含还原糖的可能原因是               。
(3)为了确定土豆中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
①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
② 。
备选材料与用具:
去掉淀粉与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斐林试剂A液,斐林试剂B液,苏丹Ⅲ染液,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试管中加入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2 mL,B试管中加入去掉淀粉和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2 mL。60℃水浴保温5 min。
第二步:向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水浴加温至60℃的 溶液。水浴保温5 min。
第三步:将等量的斐林试剂A液和斐林试剂B液注入C试管混合均匀后,向A、B试管内各加入2 mL。然后,50--65℃水浴加热2 min。
实验结果: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 。
27.(9分)下图是动物不同细胞分裂阶段的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像中表示动物的体细胞的有 ,表示初级精母细胞的有 ,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有 。
(2)图A细胞(联会)有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个DNA分子。
(3)图B中有 个四分体,该图与图A、图C若表示同一细胞的不同分裂时期,则三图表示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是 。
(4)以染色体组合种类为标准,具有图B表示的那种细胞的动物,其减数分裂能生成__________种类型的精子(或卵细胞)。
28.(10分)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请据图回答:
(1)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产生水和消耗水的阶段分别是 、__________阶段。
(2)当叶肉细胞处于图II甲点状态时,可以发生图I中的哪些过程 (用图中字母表示)__________。
(3)当叶肉细胞处于图II中乙至丙段时,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当达到丁点后,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答出两点)。
(4)当叶肉细胞处于图II丙点状态时,叶绿体内消耗的CO2来自图I中____________ 过程。(用图中字母表示)。
(5)图I物质A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在图II的乙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含量将会________________。
(6) 当叶肉细胞处于图II乙点状态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
29.(8分)为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同学做了如下课题研究:
(1)假设:在其他条件(如温度、pH值)都相同的情况下,影响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因素是____________。
(2)设计与实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可重复实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3)得出结论:
若图甲、乙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且图乙中浑浊程度比图甲中大,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实验分析:
①写出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以葡萄糖为底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装置中的油脂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产生能量较少的是_______装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某同学又继续探究了不同温度下酵母菌发酵时气体产生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从图中你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 )
A.有多种酶参与
B.最适合pH是7
C.最适温度是40℃
D.50℃时酶逐渐失活
E.0℃时酶逐渐失活
2012-2013学年第一次月考试题生物答案
27、(1)DH ABCG EFIJ (2)4 8 8 (3)2 ABC (4)4
28、(1)第三 、第二 (2)fgha (2分) (3)光照强度;色素和酶的数量或 CO2浓度或温度或矿质营养或水 (2分)
(4)h和b (5)丙酮酸; 升高 (6)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2分
叶片年龄
相对值渭源二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
命题:麻建基 复核:姚晓泓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极地区是陆地 B.南极地区是海洋
C.北极地区被三大洋包围 D.南极地区被三大洋包围
2. 下列各山脉降水量西侧多于东侧的是
A.澳大利亚大分水岭 B.英国奔宁山 C.台湾山脉 D.马达加斯加山脉
读气温和降水示意图,回答3-4题:
3.P地气候类型没有分布的大洲是
A.亚洲 B.欧洲 C.大洋洲 D.北美洲
4.P地自然带为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草原带
5.下列“河口—河口城市—注入海洋”的组合正确的是
A、湄公河—曼谷—泰国湾 B、莱茵河—鹿特丹— 北海
C、亚马孙河—圣保罗—大西洋 D、密西西比河—休斯顿—墨西哥湾
6.关于北非的正确叙述是
①大部分地区在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之下,降水稀少
②地中海沿岸终年温和湿润,是北非重要农业区
③埃及是世界上椰枣的重要大生产国 ④北非的大城市多分布在地中海沿岸或河流下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西亚波斯湾地区石油输出的咽喉是
A、苏伊士运河 B、霍尔木兹海峡 C、曼德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8.有关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国均为发达国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B、人口密度大,劳动力充足,工业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C、欧洲西部分布面积最大的植被是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
D、是世界各地大洲中自然资源最贫乏的洲,故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原料燃料输入区
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9—12题:
9.图中与我国相邻的内陆国有( )
A.A国 B.C国 C.D国 D.E国
10.A国的地理特征,正确的是( )
A.绝大部分领土在温带和亚热带
B.地形自北向南依次为山地、平原、高原
C.印度河是A国最主要的河流
D.恒河三角洲是A国重要的产棉区
11.A国半岛的东西沿海地带最主要的农作物是
A.小麦 B.水稻 C.茶叶 D.黄麻
12.近年来,甲城市所在地区发展迅速,该地区的主导工业为( )
A.钢铁工业 B.纺织工业 C.电子工业 D.电力工业
读图回答13-15题:
13.M地主要的地形区为( )
A. 东欧平原 B. 西欧平原 C.中西伯利亚高原 D. 西西伯利亚平原
14.N地的地表特征表现为( )
A. 地面起伏大,多山地丘陵 B. 地势低平,多沼泽地
C. 森林广布,树种丰富多样 D. 沙漠广布,以内流河为主
15.图示国家是世界四大粮食生产国之一,但有时仍需进口粮食的原因是( )
A. 耕地面积少 B. 人多地少C. 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产量不稳定 D. 水源短缺
下列四国为世界主要国家,读图回答16-19题:
16.四国中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
①甲 ②乙 ③丙 ④丁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7.关于四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国河流径流量稳定 B.乙国有世界最长的河流
C.丙国河流航运价值大 D.丁国河流流程短,水能资源贫乏
18.有关四国的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国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②乙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③丙国位于欧洲大陆上的“十字路口” ④丁国的北部海域有世界著名的渔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9.有关四国大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国的首都职能均属单一   B.四国最大城市都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
C.四国的城市都分布在沿海   D.乙、丙、丁三国的最大港口皆受到暖流的影响
读图3回答20~22题。
20.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
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
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D.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
21.图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
①太平洋 ②大西洋 ③北冰洋 ④印度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22.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区条件是( )
A.光照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23~25题。

图5
23.图中①、②两地之间的山脉是( )
A.贺兰山 B.阴山 C.大巴山 D.秦岭
24.下列矿产地,位于①、②两地所在省区的是( )
A.神府煤矿 B.白云鄂博稀土矿 C.平朔煤矿 D.金昌镍矿
25.关于①、②两地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地是草原,②地是森林B.①地是半干旱地区,②地是半湿润地区
C.①地是落叶阔叶林,②地是常绿阔叶林D.①地是中温带,②地是暖温带图
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26~28题。
26.甲处的地形名称是( )
A.喀斯特溶洞 B.冲积扇 C.新月形沙丘 D.火山锥
27.形成甲处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河流泥沙的堆积作用 B.地质年代风积作用
C.地质年代岩浆喷发 D.第四纪冰川堆积作用
28.甲地区所属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读“2006年11月7日(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回答29~30题。
图7
29.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地形地貌地区差异
C.各地纬度差异大 D.各地经度差异大
30.立冬日,南部沿海地区仍处在夏季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低纬,太阳高度大 B.南岭阻挡弱冷空气南下
C.临海,比热容大,气温高 D.刚好有台风登陆,气温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第Ⅱ卷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下图,当太阳直射甲点时,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在图中,旧的一天的经度范围是
    。共跨的经度是 度。
(2)乙地的时刻为 点。
(3)甲地向东运动的物体会________向 方向偏转,所以,我国长江下游 ___________岸的河运港口更容易受泥沙淤塞的影响。
(4)要乘飞机从甲地到丙地,当飞行速度和飞行的高度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其飞行路线如何确定,能够从理论上实现节省时间和能源的目的?
(5)此时我国的雨带大约推移到什么地域?其天气特征主要有哪些?
32.读下图回答问题:(9分)
(1)在图中甲、乙两处加上箭头表示洋流流向,甲处洋流按性质划分属于 流,
乙处洋流按成因属于 流。(4分)
(2)当丙地处于雨季时,悉尼正处于 (雨、旱)季。(2分)
(3)丁地全年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分析其成因。(3分)
3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⑴.A为世界著名的南北走向的山脉,该地区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地处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2分)
⑵.图中的水电站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水电站,其所在地水能丰富的原因是:(2分)
① ;
② 。
⑶.丙是 (某城市),它是 河入海口附近的重要港口,
该国从该港口出口的主要畜产品是 。(3分)
⑷.B地所在国首都由沿海迁往内陆的主要原因:(6分)
---------------------------------------------------------;
---------------------------------------------------------;
---------------------------------------------------------。
⑸与图中A点以地心为对称点的地球上的另一点M,其地理特征正确叙述是(  ) 
A.M点一定位于大西洋内
 B.M点附近的主要经济作物是甜菜
 C.M点附近的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D.M点有极昼极夜现象
⑹ 如果要修建一条铁路连接乙、丙两城市,则该铁路线的长度约为:( )
   A. 100千米   B. 1000千米  C. 2000千米  D. 3000千米

B
A渭源二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
A.族号 B.邑号 C.爵号 D.官号
2、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掌握的初步的天文历法知识。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体现了商朝( )
A、天干地支知识已在群众中普及 B、王权的自我神化
C、董仲舒“君权神授”观念的影响 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表现
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关于百家争鸣写道:“惟其社会上有此种新集体之风起云涌,才能与当时正趋没落之贵族阶级接步代起……”其中“新集体”主要是指( )
A.诸侯 B.卿 C.士 D.商人
4.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 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
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
C.丞相制度实行不合时宜
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5、某导演拍了一部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下列关于这部电视剧情景与秦朝官制事实不符的一项是( )
A、太尉甲手持虎符到大将蒙恬处调兵 B、御史大夫乙向皇帝劾奏不法大臣
C、县令丙由秦始皇直接任命到地方赴任 D、游缴丁在乡下管理治安,秩序井然
6.《旬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 B.设立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设立御史大夫为副相,负责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7.《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一书中指出:(汉代)最基层的官吏要把诏书抄写在乡亭的墙壁上,后来改为书写在木板上,或直接以“扁书”(成编的简册)悬挂在市里乡亭。这种现象从根本上说明汉朝时( )
A.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 B.皇帝直接对人民进行统治
C.基层官吏直接对皇帝负责 D.皇帝通过政令的贯彻来控制地方
8.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 )
A.封侯建国 B. 形成中朝机构 C.“推恩令” D. 实行郡国并行制
9.按照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敇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敇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敇,严词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渔,明年无渔。”最终此提案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
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敇超越其部门的权限
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D.体现了三权分立、制衡的原则
10、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
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
11.《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
A.皇权的独尊 8.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
12、. 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来说,是主张民主与科学。从这一观点出发,下列言论反映的历史事件中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有
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②“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打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③“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④“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五百二十年前,哥伦布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横渡大西洋,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
①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②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
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官办”自古就有,主要指政府对盐、铁、生产工具、货币等实行专营专卖。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办,已与传统官办有本质上的不同。第一,它采用了机器大生产的方式;第二,采用了雇佣劳动方式,也就是按工人技术程度高低和劳动量大小付给报酬;第三,部分地实行成本核算。由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①洋务运动是我国工业化的开端 ②其中的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 ③实行成本核算在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更为突出 ④“官办”的本质变化表明当时的政府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③④
15、《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学习结束后,几位同学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 )
16.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f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
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 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
17.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说明宋朝时期( )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佃户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C.开始出现租佃经营 D.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18. 古希腊时期,就有人提出过地圆的想法,直到16世纪人类才证实了这个假说。在实现这一过程的诸多因素中,最根本的推动力是 ( )
A.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B.地理大发现
C.殖民扩张 D.近代科学革命
19、假如你是古罗马的一位执政法官,当你遇到以下的案子时,你判为合法的是( )
①一个奴隶为他的主人工作了20年后,要求主人给予他自由,他的主人却不答应②某自由民要求他女儿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
③某平民擅自将他富裕的大儿子财产的一部分,分给了他的小儿子
④一个拥有100个奴隶的罗马贵族,在急需劳动力的收割季节,到市场上去卖了20个奴隶,赚取了一大笔钱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20、“在炮火连天的时候,各厂职工们正在拼着死命去抢拆他们所宝贵的机器。敌机来了,伏在地上躲一躲,又爬起来拆,拆完马上就扛走。……”就这样,上海146家民营工厂先是迁到了武汉,后来又凭着这种精神迁到了重庆。民族工业内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共对峙局面的形成 B.国民革命中北伐战争的扩大
C.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D.解放战争的全面爆发
21、为了能够使伦敦获得2012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英国女王派女儿安妮公主到“狮城”为伦敦呐喊助威。在英国,女王:①由议会直接选举产生 ②是象征性国家元首,是“临朝理政” ③在礼仪形式上至高无上,在国事活动中享有荣誉和尊严 ④不掌握行政权力,但要对议会负责( )
A、①②④ B、③④ C、②③ D、③
22.假设英国议会因为英国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处理不当,而对政府提出了不信任案, 内阁的选择是( )
A.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除首相的职务 B.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
C.要么宣布解散议会,要么宣布解除首相的职务 D.要么下台,要么宣布由国王裁决
23.参加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由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1787年宪法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议员和总统都由选举产生   B.中央政府权力超过地方权力
C.不纳税者不享有权利 D.总统、国会、最高法院间相互牵制
24.伊拉克战争给美、伊人民带来沉重灾难。因此著名的“反战母亲”强烈要求美国众议院议长启动法律程序弹劾总统。学生小明对此很感兴趣,想了解西方三权分立模式的理论渊源,你建议他阅读( )
A.《论法的精神》 B.1787年宪法 C.《权利法案》 D.1875年宪法
25.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彻底清除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 B.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C.贯彻改革开放的战略 D.为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行做准备
26、英国皇家学会会员钱乘旦教授认为:“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这段阐述中凸显了( )
A、革命的风暴到此结束 B、资产阶级共和派完全掌握了政权
C、各政治派别认同了宪法的价值 D、经济发展直接导致政权突变
27.法国1875年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
A.消灭了法国的家族势力   B.恢复了等级制度  
C.只有平民才能当选法国的总统
D.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巩固了共和制度
28.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在西方代议制确立的过程中,没有被真正“关在笼子里”的是( )
A.英国国王 B.美国总统 C.德意志帝国皇帝 D.法国总统
29.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 )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
30.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
A.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B.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C.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D.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三 历史答题卡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32题均为20分)
3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 经济、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的转移,常常导致城市的盛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自五代后梁建都后日益繁华兴盛,到北宋时已发展为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产物。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材料四 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就业机会较多。在“向外吸引劳动力”的政策支持下,英国外来移民也逐渐增多,大量涌向城市,促进了英国城市化。……到了1860年,城市化程度提高,来自全世界的人才涌入英国的城市,有德国人、瑞士人、法国人、希腊人和犹太人等,他们一般前往城市,特别是伦敦等大城市。这些人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熟练的工作经验,带动了英国的城市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东京为例,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4分)
(2)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是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的,并运用全球史观来评价通商口岸。(3分)
(3)结合材料四,分析19世纪中期推动英国城市化的因素有哪些?(3分)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上半期影响中英两国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有什么不同?(2分)这种不同因素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有何启示?(2分)
.
32、(14分)不论是寻求富国强兵,还是挽救统治于危亡,改革都是必然之路。结果是如愿以偿,抑或是事与愿违,改革都是改革者应对时局诉求的回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
——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材料二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
——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 必除旧布新, 两者之用力相等, 然可有新也。 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四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同治初年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学习西方的重点有何不同?(2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2分)又有哪些保留?(1分)
(3)材料三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和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2分)
(4)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戊戌变法“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的理由。(3分)
.
33.(12分)阅读下表内容,回答问题
《封建王朝兴亡表》(部分)
王朝 起讫时间与换代方法 享年
秦 前211年—前207年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被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二世而亡 15年
西汉 前206年—公元8年 由王莽禅代 215年
新莽 9年—23年 亡于西汉末年农民大起义 15年
东汉 25年—220年为黄巾农民大起义瓦解,由曹魏禅代 196年
三国 220年—280年 蜀亡于魏(263年)魏由西晋禅代(265) 吴亡于西晋(280) 61年
西晋 265年—316年 亡于匈奴族所建的汉 52年
东晋十六国南北朝 317年—589年北周禅代于隋(581),陈亡于隋 273年
隋 589年—618年 亡于隋末农民大起义中江都兵变,二世而亡 30年
唐 618年—907年 为黄巢农民大起义瓦解,由朱温后代取代 290年
五代 907年—960年 赵匡胤借兵变禅代后周 54年
北宋 960年—1127年 亡于女真族所建的金 168年
南宋 1127年—1279年 亡于蒙古族所建的元 153年
有人据表内容得出的历史结论是王朝更替是简单的重复,而有人则认为是螺旋式上升。评关于王朝更替的某一种观点(请结合唐宋有关史实评价)。(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C B A C D C A B A A D B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A C C D B D A B C D C B A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
31(14分)
(3)论者:变法策略过于激进;辩者:制度变革不彻底。(2分)
(4)变法的目的是“救亡图存”,具有强烈的爱国性;变法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变法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5分)
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渭源二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
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右图所示,则由图象可知 ( )
A.甲质点比乙质点运动得快,故乙追不上甲
B.在2s末时乙追上甲
C.在2s末时甲、乙的速度相同
D.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物体从A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B点时恰好停止。在先后两个运动过程中( )
A.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C.所用的时间一定相同 D.平均速度一定相同
3.如图所示,一个物体由绕过定滑轮的绳拉着,分别用图中所示的三种情况拉住,在这三种情况下,若绳的张力分别为F1、F2、F3,轴心O对定滑轮的支持力分别为N1、N2、N3。滑轮的摩擦、质量均不计,则( )
A.F1=F2=F3,N1>N2>N3 B.F1>F2>F3,N1=N2=N3
C.F1=F2=F3,N1=N2=N3 D.F1<F2<F3,N1<N2<N3
4.在研究宇宙发展演变的理论中,有一种学说叫做“宇宙膨胀说”:宇宙是由一个大爆炸的火球开始形成的,大爆炸后各星球以不同的速度向外运动,这种学说认为万有引力常量G在缓慢地减小。根据这一理论,在很久很久以前,太阳系中地球的公转情况与现在相比( )
A.公转半径R较大 B.公转周期T较小
C.公转速率v较大 D.公转角速度ω较小
5.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上升,某时刻在气球正下方距气球5m处有石子以20m/s的速度竖直上抛,不计阻力,g=10 m/s2;则( )
A.石子恰能击中气球
B.石子一定不能击中气球
C.若气球速度增大,石子一定不能击中气球
D.若气球速度减小,石子可能不能击中气球
6.在低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由于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卫星的轨道半径不断缩小,运行中卫星的( )
A.速率逐渐减小 B.速率逐渐增大C.周期逐渐变小 D.向心力逐渐加大
7.如图所示,质量为m0=20kg、长为L=5 m的木板放在水平面上,木板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15。将质量m=10kg的小木块(可视为质点),以v0=4 m/s的速度从木板的左端滑上木板,小木块与木板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4,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 m/s2。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木板一定静止不动,小木块不能滑出木板
B.木板一定静止不动,小木块能滑出木板
C.木板一定向右滑动,小木块不能滑出木板
D.木板一定向右滑动,小木块能滑出木板
8.某同学找了一个用过的“易拉罐”在靠近底部的侧面打了一个洞,用手指按住洞,向罐中装满水,然后将易拉罐竖直向上抛出,空气阻力不计,则下列说法止确的是
A.易拉罐上升的过程中,洞中射出的水的速度越来越快
B.易拉罐下降的过程中,洞中射出的水的速度越来越快
C.易拉罐上升、下降的过程中,洞中射出的水的速度都不变
D.易拉罐上升、下降的过程中,水不会从洞中射出
9.一个内壁光滑的圆锥形筒的轴线垂直水平面,圆锥筒固定,有质量相同的小球A和B沿着筒的内壁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A的运动半径较大,则( )
A.A球的角速度必小于B球的角速度
B.A球的线速度必小于B球的线速度
C.A球的运动周期必大于B球的运动周期
D.A球对筒壁的压力必大于B球对筒壁的压力
10.将甲物体从高处h以速度v水平抛出,同时将乙物体从同一高度释放使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在它们落地之前,关于它们的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B.甲物体先于乙物体落地
C.两物体的落地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
D.两物体的落地速度大小不相等,方向也不相同
11.地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自转角速度为ω,万有引力常量为G,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同步卫星距地面的距离为h,则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大小为( )
A.ω(R+h) B. C.R D.
12.如图所示,物体从静止的传送带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为t;若在物体下滑过程中,传送带开始顺时针转动,物体滑到底端所用时间为t′.则t和t′的关系一定是(  )
A.t′>t B.t′=t C.t′<t D.不能确定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3分,共18分。
8.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图上注明了各计数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所接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
(1)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Δt=________s。
(2)打下计数点B时小车的速度:vB=_________m/s。
(3)物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_m/s2。
9.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弹簧弹力的时候,测得弹力的大小F和弹簧长度L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由图线可知:
(1)弹簧的劲度系数 N/ m。
(2)当弹簧受到5N的拉力时,弹簧的长度为 cm。
10.如图所示,在“共点力合成”的实验中,橡皮条一端固定于P点,另一端连接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用F1和F2拉两个弹簧测力计,将这端的结点拉至O点.现让F1大小不变,方向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某一角度,要使这端的结点仍位于O点,则关于F2的大小和图中的θ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增大F2的同时增大θ角
B.增大F2的同时减小θ角
C.增大F2而保持θ角不变
D.减小F2的同时增大θ角
三、计算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3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运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10分)如图所示,质量为2kg的直角三棱柱A放在水平地面上,三棱柱的斜面是光滑的,且斜面倾角θ为37 。质量为1kg的光滑球放在三棱柱和光滑竖直墙壁之间,A和B都处于静止状态,求地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各为多少?(g=10m/s2,sin37 =0.6,cos37 =0.8。)
12.(12分)如图,半径R=0.9m的四分之一圆弧形光滑轨道竖直放置,圆弧最低点B与长为L=1m的水平面相切于B点,BC离地面高h=0.45m,C点与一倾角为°的光滑斜面连接,质量m=1.0kg的小滑块从圆弧顶点D由静止释放,已知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取g=10m/s2.求:
(1)小滑块刚到达圆弧的B点时对圆弧的压力:
(2)小滑块到达C点时速度的大小:
(3)小滑块从C点运动到地面所需的时间.
13.(12分)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1kg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θ=37°固定斜面上(斜面足够长),对物体施加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时间t1=1s时撤去拉力,物体运动的部分v—t图像如图乙所示,取g=10m/s2。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拉力F的大小;
(2)t=6s时物体的速度,并在乙图上将t=6s内物体运动的v – t图象补画完整,要求标明有关数据;
(3)物体返回出发点的速度大小。
参考答案
一、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D D A B C AC B C D A D AC A D A B C B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3分,共18分。
8.(1)Δt=0.1s。(2)vB=0.5175m/s。(3)a=1.58m/s2。
9.(1)200N/m。(2)12.5cm。
10.ABC
三、计算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5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运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解:对A和B整体,受力分析如图甲,有:
竖直方向:N―(M+m)g=0
∴N=(M+m)g=30N
水平方向:F=f
对B,受力分析如图乙,有:
竖直方向:N2.cosθ=mg,
水平方向F=N2.sinθ=mgtanθ
∴f=F=mgtanθ=7.5N
⑵由动能定理, (2分)
(1分)
⑶滑块离开C点后做平抛运动,设其下落h的时间为t,则
由 (1分)
得t=0.3s
(M+m)g
f
F
N
图甲
F
mg
N2
θ
图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