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10月月考 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德州市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10月月考 全科

资源简介

高一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2012.10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同学们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座号等内容写在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试卷请同学们放好。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一第一、二章。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5分,共45分)
1.2011年11月12日华商报透露,某女子怀孕7个月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剖腹产下女婴。有关艾滋病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了获得大量的HIV,可以在体外用培养基进行培养
B.艾滋病病毒(HIV)结构简单,仅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C.该病毒的遗传物质由8种核苷酸组成
D.HIV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A.池塘中的一群鱼
B.培养基被污染后除大肠杆菌外,又滋生了别的细菌和真菌
C.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
D.在一棵枯树枝上生活着蚂蚁,长满了苔藓
3.如下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⑥组合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是: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D.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4.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物镜对准通光孔 B.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观察
C.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在物镜上 D.使用高倍镜时,用粗准焦螺旋调节
5.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一组的是( )
A.噬菌体和根霉 B.肺炎双球菌和草履虫
C.颤藻和酵母菌 D.苔藓和变形虫
6.下列关于细胞共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具有相似的化学组成 B.都有细胞质
C.都含有DNA或RNA D.都能够进行新陈代谢
7.下列有关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蓝藻和水绵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
B.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C.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染色体
D.原核细胞的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的大致相同
8.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所以人体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症
B.每种大量元素在不同生物体内的含量都是相同的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D.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总是最多的
9.下列物质或结构在元素组成上最相似的一组是( )
A.磷脂、脂肪 B.生长激素、胰岛素
C.核糖、核糖核酸 D.淀粉、淀粉酶
10.过度肥胖者的脂肪组织中,占细胞重量50%以上的物质是( )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水
11.下列有关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种类和鉴别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细胞中的糖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可以用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鉴别
B.细胞中的脂质具有多种功能,如储存能量;脂质能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
C.细胞内蛋白质种类众多,但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颜色反应
D.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用甲基绿—吡罗红试剂可以鉴定其存在和分布
12.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
序号 待测物质 检测试剂 预期显色结果
① 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 砖红色
② 脂肪 苏丹Ⅲ染液 红色
③ DNA 甲基绿试剂 蓝色
④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B.人体细胞能合成20种氨基酸
C.每种蛋白质都含有C、H、O、N、S、Fe等元素
D.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都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14.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二肽,并生成一分子水,这一分子水中的氢来自于( )
A.羧基 B.氨基 C.羧基和氨基 D.连接在碳原子上的氢
15.现有1000个氨基酸,共有氨基1020个,羧基1050个。若由这1000个氨基酸形成的某蛋白质分子中含有游离氨基22个,则该蛋白质含有游离羧基的个数是( )个
A.50 B.2 C.52 D.不能计算
16.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128,现有一蛋白质分子由两条多肽链组成,共有肽键98个,此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最接近于( )
A.12800 B.12544 C.12288 D.11036
17.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
A.n-m B.n-2m C.n+m D.n+2m
18.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 B.糖类分子中氧的含量少于脂质
C.固醇类物质在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D.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
19.参与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 )
A.脂肪和磷脂 B.磷脂和维生素D C.磷脂和胆固醇 D.脂肪和胆固醇
20.下列有关DNA和RNA的比较正确的是( )
A.分布上,真核细胞中的DNA全部存在于细胞核中,RNA全部存在于细胞质中
B.从化学组成上,DNA与RNA的碱基完全不同
C.结构上,DNA多为双螺旋结构,RNA通常为单链结构
D.鉴定DNA用吡罗红染色剂,鉴定RNA用甲基绿染色剂
21.蓝藻的核酸中碱基、核苷酸种类( )
A.4、4 B.5、4 C.5、8 D.8、8
22.组成DNA结构的基本成分是( )
①核糖 ②脱氧核糖 ③磷酸 ④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 ⑤胸腺嘧啶 ⑥尿嘧啶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⑥
23.下列有关细胞中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元素C、H、O、N的物质有核糖、酶、果糖、脂肪
B.花生种子中没有蛋白质,只有脂肪,故用来作为检测脂肪的实验材料
C.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氧化分解时都能释放出能量
D.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是由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和空间结构的不同
24.下列哪一组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相同的?( )
A.细菌的遗传物质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 B.动物的肝糖原和抗体
C.人的胰岛素和性激素 D.植物的纤维素和维生素
25.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
B.核酸是储存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大分子
C.淀粉、纤维素、糖原和乳糖都是生物大分子
D.多糖、蛋白质、核酸等是以碳链为骨架的多聚体
26.右图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其中Ⅰ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
A.Ⅰ脱氧核糖核酸、Ⅱ核糖核酸、Ⅲ核酸
B.Ⅰ还原糖、Ⅱ麦芽糖、Ⅲ蔗糖
C.Ⅰ固醇、Ⅱ胆固醇、Ⅲ维生素D
D.Ⅰ蛋白质、Ⅱ酶、Ⅲ激素
27.把某生物组织捣碎后,经分析含有水、蛋白质、DNA和糖原,可判断该组织是( )
A.小麦的 B.家兔的 C.病毒的 D.细菌的
28.下列关于细胞中水含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内自由水的含量高于结合水
B.老年人细胞中平均含水量比婴儿少
C.干种子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为零
D.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高
29.苹果含有Zn2+,Zn2+是形成与记忆力息息相关的蛋白质不可缺少的元素。儿童缺Zn2+,就会导致大脑发育不完善,因此,苹果又被称为“记忆之果”。这说明无机盐离子( )
A.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B.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
C.对调节细胞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D.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30.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无机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缺钙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B.人体缺铁会影响氧气的运输
C.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D.细胞中无机盐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CaCO3构成骨骼、牙齿
高一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2012.10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
31.(8分)哈瓦苏湖是一个位于科罗拉多河上的人工湖,非常受人欢迎,湖内有机质较丰富,有较多的蓝藻、绿眼虫、变形虫、草履虫及水生植物等(见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对哈瓦苏湖水体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进行研究。在低倍镜下看到了物像如图所示。要对①放大进行重点观察,显微镜的操作包括以下步骤:a.移动载玻片;b.调节光圈和反光镜;c.转动转换器;d.转动细准焦螺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 ____ _。
(2)通过正确的操作在高倍镜下观察①,绘制模式图如图所示。据图可以判断该细胞属于__________(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请同学们任意举出两种进行自养的生物名称 。
(4)若哈瓦苏湖水体被污染、富营养化等,湖中的蓝藻会使湖泊发生___________现象。
(5)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来看,整个湖泊构成_____________。
32.(18分)2011年全国各地煤矿曾发生几起矿难,都有部分矿工被困坑道内,事故发生后,政府都以最快速度进行救援,打通生命通道,向被困人员输送水和营养液。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脂质和蛋白质。这些营养物质在人体细胞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被运送的牛奶、奶粉中都添加钙、铁等元素。其中碳酸钙是人体骨骼和牙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这说明无机盐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哺乳动物的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如果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这说明无机盐的生理作用是 。
(2)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饮水是提供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天然无污染的泉水中,含有Cu、K、Ca、Zn、P、Mg、Na、Fe等人体必需元素,其中属于大量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在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中起重要作用的元素是________。
(3)水在人体内有着重要作用,水在人体细胞中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________两种,其中自由水的生理作用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市场上出售的少数劣质奶粉中掺有植物淀粉,请问如何鉴定奶粉是否含淀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15分)下图是脑啡肽(一种具镇痛作用的神经递质)的结构简式,结构式如下图所示。
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该化合物中含有游离的________个氨基,________个羧基。
(2)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个氨基酸组成的,区别这些氨基酸的种类是依靠其结构中的_____。
(3)组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有____________种,其中有____________个氨基酸的R基相同,这个R基是____________。
(4)该化合物称为________肽化合物,含有________个肽键,其结构式是 ____ 。
(5)形成的该化合物的反应称为 。在形成过程中失去了________个水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____。
(6)该化合物具有7个氧原子,其中___________个位于肽键上,___________个位于R基上。
34.(14分)下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是________________,Ⅰ在动物细胞中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Y是______________,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液染色,可使Ⅱ呈现_______色。
(3)图中P的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_;写出由P形成Ⅳ的结构层次__________________。
(4)Ⅳ物质具有多种功能的原因是Ⅳ具有多样性。从P的角度分析Ⅳ具有多样性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生物大分子Ⅱ和Ⅲ在组成成分上的不同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5分,共45分)
1-5:DCDAD 6-10:CCCBD
11-15:CCDCC 16-20:DCBCC
21-25:CCCAC 26-30:CBCDD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31、(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8分)
(1)acbd(2分)
(2)真核细胞  该细胞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3)蓝球藻、颤藻、小麦、玉米等(2分)
(4)水华 
(5)生态系统
32、(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8分)
(1)构成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 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2)K、Ca、P、Mg、   Mg(1分)
(3)结合水(1分) ①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②参与多种生物化学反应;
③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④为细胞生存提供液体环境
(4)滴加碘液,观察其是否变蓝,若变蓝,则说明其含有淀粉
33、(15分,每空1分)
(1)1  1  (2)5  R基 
(3)4  2  —H (4)五  4  –CO-NH-
(5)(脱水)缩合  4 72  (6)4 1
34、(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4分)
(1)葡萄糖(1分)  糖原(1分) 
(2)脱氧核糖核苷酸(1分)  绿(1分)
(3)  
氨基酸→多肽(链)→蛋白质
(4)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
(5) ①五碳糖不同,DNA是脱氧核糖,RNA是核糖
②碱基不同,DNA有碱基T没有碱基U,RNA有碱基U没有碱基T。2012—2013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0小题,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共80分)
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
A.周王的亲族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2、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 )
A.周王——卿——诸侯——士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C.周王——诸侯——士——大夫 D.周王——大夫——士——卿
3、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我国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欢迎。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郡县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度
4、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
D.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5、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排序正确的是( )
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族望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族望
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族望——军功 D.军功——品行——门第族望——考试成绩
6、北京故宫“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写道:“军机处一日日程……接近(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奉旨笔录,上传下达
7、下列历史论文的标题中,出现明显科学性错误的一项是( )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黄帝 》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谈谈清雍正帝与军机处的设置》
8、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9、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禅让制
10、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事实设计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11、内阁制度的创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地方职能的健全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中国社会的进步 D.君主专制的强化
12、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
A.内阁的设置 B.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置
C.南书房的设置 D.军机处的设置
13.反映我国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的史料是
A.《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至,禹杀而戮之”B.《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
C.《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D.《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
14.据记载:西周“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里的“封建”的含义是
A.奴隶社会瓦解 B.封建制度 C.封建生产关系产生 D.分封诸侯国
15.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以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A.皇帝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
16.相权削弱,皇权加强,是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重要特点。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
 A.汉武帝平定七国之乱 B.隋唐设三省六部制
C.北宋设二府三司制 D.明朝废宰相、权分六部
17.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御史大夫的是
①负责管理军事 ②负责监察百官 ③掌管律令 ④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8.针对唐朝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为了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有 ①设中书门下分掌行政权 ②废丞相,设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③设枢密院掌管中央军政 ④设三司机构总管国家财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维护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之一。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A.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B.汉朝强化察举制监察诸侯王和地方百官
C.宋朝在地方上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D.元朝设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
20.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是(  )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低将官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21.中央集权制度下始终贯穿着的两大矛盾是(  )
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②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③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 ④丞相与百官的矛盾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2.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B.元朝实行一省制
C.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 D.清朝设军机处,皇权高度集中
23.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一方面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削弱宰相的权力。与之相关的措施有(  )
①西汉设置中朝 ②唐朝实行三省制 ③明朝设立内阁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秦统一后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是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各种权力结构和权利关系一步步的集中到皇帝这一权利的轴心上,从而使君主专制成为现实。下列关于这一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易导致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之风 B、易导致惟上是从和因循守旧之风
C、可以消除封建割据维护国家统一 D、易于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活动
25、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你认为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高度
26“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备这些天然条件,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是供养如中东、印度和中国所建立的那种复杂帝国组织所必需的。”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希腊地区的贫穷使得它比起东方各国发展缓慢
B.希腊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它产生了不同于东方的政治制度
C.正是因为希腊地理环境的恶劣才产生了民主政治
D.地理环境决定了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
27.2012年奥运会在伦敦举行,奥运会圣火在曾经是古希腊城邦之一的奥林匹亚点燃,那么下列对古希腊城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城邦发展起来B.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社
C.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 D.希腊各城邦联合组成一个邦联式国家
28.在古希腊的诸多城邦中,城邦间的关系是(  )
A.都聚集在斯巴达城邦下 B.城邦之间存在隶属关系
C.小邦是大邦的属国 D.各邦均为独立主权国家
29.将古希腊城邦政体划分为贵族制、民主制、寡头制等的标准是(  )
A.参政公民人数的多少 B.是否存在公民大会
C.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 D.国民是否有公民权
30.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一切雅典公民皆有权参加,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材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有(  )
①人民主权 ②轮番而治 ③比例代表制 ④少数人的民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1. “雅典公民帕帕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他通过抽签来到法庭,参加审判苏格拉底。尽管许多问题听不懂,但最后举手投票时,帕帕迪投苏格拉底有罪!”(《苏格拉底之死》)以上描述不能说明的是(  )
A.雅典民主制度较大限度地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B.雅典民主创造了抽签制、投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
C.雅典民主使所有雅典人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D.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或误用
32.古希腊城邦民主制度的优越性有(  )
①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②没有阶级压迫 ③公民享有较高程度的自由 ④铸就了希腊人进取的民族性格 ⑤男女平等、妇女参政
A.①②③ B.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
33. 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表述 ①雅典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希腊城邦的产物,有其时代的局限性 ②雅典的民主政治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
A.①错误②正确 B.①正确②错误 C. ①②都正确 D.①②都不正确
34.在雅典民主制发展过程中,构建民主体制基本框架的是(  )
A.梭伦改革 B.克里斯提尼改革 C.伯里克利改革 D.屋大维改革
35.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记载:公元前487年,“陶片放逐法”首次付诸实施。按该法规定,被放逐的对象是(  )
A.所有触犯法律的公民 B.对民主造成威胁的公民
C.有盗窃行为的平民 D.伤害主人的奴隶
36.关于《十二铜表法》与《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比较,正确的是(  )
①前者是习惯法,后者是成文法 ②前者是在平民的强烈要求下出现的,后者是统治阶级积极革新内政的结果 ③两者都是在罗马帝国时代制定的法律 ④罗马法以前者为开端,以后者为总结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④
37.《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八条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这一规定旨在
A.限制罗马贵族的特权 B.确立等价交换的原则
C.维护下层平民的利益 D.保护罗马公民财产权
38.某班级组织“罗马凭什么永恒?”的研究性学习,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B.罗马建成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C.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D.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39、雅典的民主政治实质上是:
A、众多公民权利和意志的表现 B、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的文化表现
C、广大奴隶和平民权利的反映 D、奴隶主专政的手段
40、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早期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
B、《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C、《十二铜表法》未给罗马平民带来任何好处
D、《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2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这样的安排纯系一时权宜之计,从未预计长久保持。即使在创业人刘邦去世之前,已有不少侯国,因有心和无心的差错,被削被除。……这种加强中央统治的政策,至第五个皇帝刘彻在位期间达到极点。——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图二
图三
材料四: 军机处的工作:①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②接折:军机章京将奏折送军机大臣阅。③见面: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④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⑤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⑥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⑦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⑧交折: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⑨月折: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⑩随手: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⑩封柜: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考号 姓名 班级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判断“‘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什么制度?(2分)这一制度产生什么问题,最终如何解决?(2分)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4分)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2分)
(3)根据材料三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2分)图示二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具有什么特点?(3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军机处的主要工作。(4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

月考答案
1—5 A B B C D 6—10 D A D B B 11---15 D D D D B 16---20 A A B B B
21—25 B C A C B 26—30 B D D C A 31---35 C D C A B 36---40 C D D D C
41.(1)郡国并行制。(2分)后果:王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酿成七国之乱。(1分)推恩令。(1分)
(2)措施:所有州郡直属中央,(1分)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1分)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1分)规定地方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由中央掌握。(1分)作者看法:这些措施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1分)但对地方实力剥夺太过,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外族进攻时的失败。(1分)
(3)图示一秦朝.(1分)图示三元朝;(1分)图示二:三省六部制,(1分)特点:三省分工明确,互相牵制(2分)。
(4)向皇帝传送大臣奏折,(1分)按皇帝旨意拟旨,(1分)下发皇帝谕旨,(1分)返还.整理.保存奏折(1分);军机处只起上传下达作用,君主专制达到顶峰。(1分)2012-2013学年2012级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第一卷
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
1.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其吉祥物的构思、设计和制作完成后,就迅速进行了商标注册。在这里,作为有偿使用的奥运会吉祥物标志(  )
A.是商品,因为具有使用价值 B.不是商品,因为不具有使用价值
C.是商品,因为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D.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2.2010年6月13日以来,南方连续发生强降雨。截至6月21日,暴雨洪涝灾害已造成2514.7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75人,失踪107人。为此,国家多次紧急调拨救灾物资(包括帐篷、棉被等)。这里的“救灾物资”( )
A.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B.是商品,因为它是供人消费的
C.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D.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3货币产生后,可以与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这表明 (  )
A.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B.货币的本质是商品
C.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D.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近年来,通过开展“质量月”、“中国质量万里行”、“百城万店无假货”等活动,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2002年我国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平均合格率接近80%,一批产品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此回答4~5题。
4.材料中提到的“质量”主要是指商品的 ( )
A.价值 B.使用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5.商品生产者之所以重视提高商品的质量,是因为 ( )
A.重视商品的质量是商品生产者的根本出发点 B.质量好的商品价格高,经济效益也会高
C.没有质量保证的商品不能进入市场流通 D.提高商品质量有利于商品价值的实现
6.李某想购买一辆标价为15万元的汽车,在已有7万元存款的同时,李某又向银行贷款8万元。其中15万元是这辆车的________,李某支付给汽车销售商的7万元存款和还给银行的钱款其职能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
A.价值 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 B.价格 价值尺度 贮藏手段
C.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D.价格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7.下列对“人民币”理解错误的是(  )
A.它是一种价值符号 B.它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C.它是纸币,没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D.它是我国的合法货币
8 假定去年某国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2 000亿元,货币流通次数为4次。今年该国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增加了10%,而实际纸币发行量为660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去年售价50元的商品今年的售价应为(  )
A. 40元 B. 60元 C. 50元 D. 70元
假定市场上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1000亿元,且这些待售商品的价值都得到实现。如果发行纸币2000亿元。
9.当上述现象发生时,会出现的经济现象是(  )
A.纸币购买力提高 B.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C.商品销售困难,阻碍商品流通 D.出现通货紧缩现象
10某同学从网上成功预订了一张上海世博会门票,确认购买资格之后,即从该同学提供的VISA卡(全球通用的信用卡)中扣除门票费用。这种结算方式( )
A.属于现金支付 B.使用支票支付
C.提高了货币的购买力 D.简化了收款手续,方便、安全
11.2011年9月29日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3665元,而两日前的9月27日则为1美元兑人民币6.3760元。人民币汇率的这种变化意味着 ( )
A.外汇汇率降低、外币币值上升、人民币币值下降
B.外汇汇率降低、外币币值上升、人民币币值上升
C.美元升值,有利于我国商品出口到美国,但不利于进口美国产品
D.人民币升值,会带来我国产品出口美国的竞争力下降,但有利于对美投资
12.张某有5万美元,他决定将其中的2万美元换成人民币,3万美元换成欧元,根据下表四家银行提供的当天外汇报价,张某应选择的银行分别是 (  )
银行汇率 甲 乙 丙 丁
1美元兑人民币 6.5227 6.5248 6.5257 6.5235
1欧元兑美元 1.4235 1.4258 1.4241 1.4222
A.甲和丁 B.丙和乙 C.丙和丁 D.甲和乙
13据山东日照、广东茂名等地的信息采集员反映,由于新蒜上市量增加,当地大蒜零售价明显下降,同比降幅超过20%。由2010年的“蒜你狠”变成2011年的“蒜你贱”。这表明 A.我国消费品的价格是由政府决定的
B.企业生产消费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普遍增加了
C.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 D.商品价格上涨,人民生活水平必然下降
14.下列观点对图1、图2认识正确的是 (  )
A.图1表明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物价上涨
B.图2表明市场处于卖方市场,物价下跌
C.图1表明在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可能出现通胀
D.图2表明在市场供小于求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经济过热
15.2011年7月,电影《变形金刚》再掀3D片热潮。3D版电影的票价比普通电影的票价一般要高,其根本原因是 (  )
A.3D电影画面立体感更强 B.看3D版电影的观众更多,供不应求
C.3D版电影的技术含量较高,价值量大 D.3D版电影出现卖方市场
16.茅台酒涨价是2011年备受关注的一件事。去年9月份左右,一瓶53度飞天茅台售价为728元,经过几番涨价,如今已达1260元。茅台酒价格上涨的原因可能是(  )
①消费者对茅台酒的需求量增加 ②茅台酒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③2011年下半年粮食价格上升 ④茅台酒供给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7 2010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价值量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
A.1452万元 B.1320万元
C.1210万元 D.1100万元
18在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节资源的配置。下列属于价值规律基本内容的是( )
①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②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③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④商品的价格总是与价值相符合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9.京沪高铁于2011年6月30日正式运营。高铁以其舒适安全快捷的性能,低于汽车的价格,给公路交通和民航交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北京至上海的快运汽车票价最有可能作出的反应 (  )
A.下调,因为高铁与汽车是互补商品 B.上调,因为高铁与汽车是互为替代商品
C.上调,因为高铁与汽车是互补商品 D.下调,因为高铁与汽车是互为替代商品
20.2011年进入7月份以来,鸡蛋价格再次出现上涨。在广东省,近六成区市鸡蛋价格上涨,其中深圳、广州、珠海涨幅居前,分别为2.6%、2.3%、1.9%。鸡蛋价格的提高,可能会带来的影响是(  )
①会使鸡蛋的需求量减少 ②使鸡蛋的供应量减少 ③使鸡蛋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
加 ④使养鸡业扩大生产规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汽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先富起来的一些人用现金购车,爱车族中的一些人贷款购车,还有一批人在持币观望,他们期待着汽车价格大幅度下跌,而占人口大多数的普通百姓则是望车兴叹,连梦也不敢做。下列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①我国居民的消费主要以享受资料为主 ②家庭收入水平影响着居民消费水平 ③价格是影响人们购买能力和消费选择的重要因素 ④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2才下表是某省近年来的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情况(单位:%),从表中可知近年来该省(  )
项目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10年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37.7 36.1 35.7 37.1 37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47.2 46.6 44.5 46.5 43
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②城乡居民家庭食品支出额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③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完善,消费层次、消费质量不断提高④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城市居民消费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住房是关系亿万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近年来,商品房价格过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调查显示,我国91.1%的购房者是贷款购房,其中31.75%的购房者每月还款额占到了其收入的1∕2以上。按照国际通行的看法,月收入的1∕3是每月还款额的一条警戒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量入为出
②按交易方式划分,此消费属于租赁消费
③用于还款的货币执行的是支付手段职能
④按消费目的划分,此消费属于享受资料消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下表为某居民家庭2011年总支出的情况(单位:元)。
食品 服装等家庭日用品 教育、医疗 水、电、暖气 通信、交通、娱乐 购买基金、股票、债券等 其他支出
24 000 10 000 7 000 10 000 8 000 40 000 21000
该居民家庭这一年的恩格尔系数均为 (  )
A.20% B.30% C.40 % D.50%
25 一些城市公布了2011年上半年的恩格尔系数变动情况,比如湖北武汉从上年同期的39.4%上升到了40.4%,江西南昌由上年同期的40.8%上升为41.2%,广东湛江比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上升 (  )
A.意味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B.会提高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
C.可能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快造成的 D.可能是由于居民收入提高造成的
26.由图可以看出:( )
①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对这种商品需求越少 ②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可以增加这种商品的供给 ③供给与需求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④一种商品价格的高低根本上取决于该商品的供给与需求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7下图描述的是2010年1~6月某商品的价格走势, 根据该图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生产者可能会扩大该商品生产
B.该商品很可能供不应求
C.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D.该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28受日本“3·11”特大地震、海啸以及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影响,国内多个省市出现抢购风暴,类似的抢购现象近年来并非个案,非典时期抢购板蓝根、甲流时期抢购大蒜等事件与此次抢购风暴如出一辙。这种消费行为属于( )
A.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B.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C.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D.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29有些同学不顾自己家庭实际承受能力,饮食消费向广告看齐,服装消费向名牌看齐,娱乐消费向流行看齐,人情消费向成人看齐。这些消费行为 ( )
①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②违背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原则 ③是缺乏理性的超前消费行为 ④是理性从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④ D ① ③ ④
30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时下,人们对餐桌上的蔬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心。有机小冬 瓜500克3.9元,有机苦瓜500克5元.价格是普通菜的3至5倍,普通长茄子的售价500克1.88元,而有机长茄子500克22.98元,价格相差11倍。尽管有机菜价格贵一些,但吃得健康比什么都划算。对此我们的正确认识是( )
①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 ②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符合价值规律
③不符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原则 ④贯彻了保护环境,绿色生活的原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二卷
二 :非选择题(共三个大题,40分)
31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十分激烈。先是在电视机领域,继而在冰箱、空调、手机、电脑等领域,价格大战屡见硝烟,价格一降再降。
请你分析上述价格下降的原因。(6分)
(2)如果你是生产者,应如何应对?(9分)
32.国家统计局网站2011年5月23日显示: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发表的题为《广东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步伐加快》一文建议:
(一)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促进居民消费需求。消费市场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就是增
强居民购买力。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是拉动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增长的关键。通过采
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广开就业门路等措施尽可能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缩小
高低收入户收入差距,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二)进一步完善住房、医疗、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统筹解决影响消费的保障性问
题,消除居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增强城镇居民的消费意愿。
(三)在汽车消费成为热点的时代,完善汽车消费政策,逐步降低各种汽车使用税费,合
理引导和促进汽车合理消费,积极鼓励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生产、购买和使用,拉
动家庭汽车消费。
运用“影响消费的因素”的知识,说明上述建议中提出的措施的依据。(11分)
33某校高一(7)班召开了“聚焦中学生消费现象”的主题班会,在探讨对消费的认识时,甲、乙、丙同学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甲同学:“我自己的手机我喜欢就行了,管它是否时尚主流,管它有没有摄像头去玩偷
拍,管它4 096色还是6万5色,它有个性,够反叛、跟我有feel,我就要它!”
乙同学:“食品消费,向广告看齐;人情消费,向父母看齐;服装消费,向名牌看齐;
美容消费,向明星看齐。”
丙同学:“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1)假如你是该班学生,根据班会的讨论,请你归纳,甲、乙、丙三位同学的见解分别
受到哪种消费心理的影响?(6分)
(2)你认为中学生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要践行哪些原则。(8分)
2012-2013学年2012级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答案
CAABD DCBBD DCCDC CCCDC CBBBC CCCAB
31(1)①价值决定价格,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彩电、冰箱、空调、电脑等商品的价值量下降;(3分)
②供求影响价格,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随着生产厂家的增多,这些商品的供给增加,供过于求。因而,商品的价格下降是必然的。(3分)
(2)①调节生产规模,面向市场组织生产,适时适势调整生产规模。(3分)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为降价提供空间。(3分)
③生产适销对路、高质量的产品。(3分)
32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所以说,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是拉动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增长的关键。因此,建议提出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3分)
(2)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对于未来收入,如果人们有非常乐观的预期,那么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因此,建议提出进一步统筹解决影响消费的保障性问题,消除居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增强城镇居民的消费意愿。(3分)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就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因此,建议提出通过采取各种措施缩小高低收入户收入差距,增强居民消费能力。(3分)
(4)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一般来说,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能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人们的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因此,建议提出通过完善汽车消费政策,逐步降低各种汽车使用税费,合理引导和促进汽车合理消费。(2分)
33(1)(6分)甲:求异心理(2分)
乙;攀比心理(2分)
丙:求实心理(2分)
(2)(8分)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分)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2分)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2分)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2分)
姓名 班级 考号2012年级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2年10月
一 单项选择(每题5分)
1.已知全集,则图中阴影部
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A.{3 } B.{4,5 }
C.{1,2,4,5 } D.{1,2,3,4}
2 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是( )
①y=x-1和y=  ② f(x)=x2和g(x)=(x+1)2
 ③y=x0 和y=1  ④f(x)=和g(x)=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 方程组  x+y=3   解的集合是(  )
       2x-3y=1
A.{x=2,y=1} B.{2,1} C.{1,2} D.{ (2,1) }
4. 设集合A和B都是坐标平面上的点集{(x,y)|x∈R,y∈R},映射
f:A→B使集合A中的元素(x,y)映射成集合B中的元素(x+y,x-y),
则在映射f下象(2,1)的原象是(   )
 
A.(3,1)    B.()   C.()   D.(1,3)
5已知M={x|y=x2-1},N={y|y=x2-1},那么M∩N=(  )
A.{ y|y=-1或0 }  B.{ x|x=0或1 }
C.{ (0,-1),(1,0) }    D.{ y|y≥-1 }
6、若一个零点2,则 的零点是( )
A 0或 2 B 0或 C ( http: / / www. / ) 0或 D 2或1
7 已知U={x∈R|-1≤x≤3}, A={x∈U|-1<x<3},
B={x∈R|x2-2x-3=0},C={x|-1≤x≤3},则有(  )
  
A.CUA=B  B.CUB=C   C.CCUA  D.CA
8.下列函数中,在区间上是增函数的是
A
9. 设集合A={x|1<x<2},B={x|x<},且AB,则实数的范围(  )
 
A.≥2   B.>2   C.≤1   D.>1
10. 已知是定义在上的增函数,且,则的取值范围 ( )
A. B. C. D.
11. 已知函数=,且,
则的取值范围 ( )
A. B. C. D.
12、若函数为奇函数,且在上是增函数,又,则
的解集为( )
A、 B C D
二 填空题 (每题4分)
13 已知f(x )为奇函数,g(x)=f(x)+9, g(-2)=3, 则g(2)=_________.
y=kx+3的图像先向左移动5个单位,再向上移动2个单位回到原来位置,
则k=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函数y= +1的单调增区间是__________
16 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区间 [-2b,3b-1 ] 上的偶函数,求函数f(x)的值域为__________________-
三 解答题 (前五题每题12分,22题14分)
17 已知全集=,集合
求:(1) ,
(2);
18 ⑴ 已知函数f(2x)=x2 +x,求函数f(x) 和f(x+1)的解析式.
⑵ 讨论函数 在上的单调性。
19 ⑴ 已知是一次函数,且,求的解析式。
⑵ 已知二次函数f(x) 满足:f(2)=-1, f(-1)=-1.且f(x)的最大值为8,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0 定义在 上的奇函数单调递减,若,求m的取值范围。
21 求二次函数f(x)=-2ax+2在x[ —1,1 ] 上的最小值g(a), 并指出g(a)
的单调区间及其值域。
22 设函数对任意,都有,且 时,f(x)>0,且f(1)= 2
(1)求f(0), f(-1)的值。
(2)求证:是奇函数;
(3)试问在时,是否有最值?如果有求出最值;如果没有,说出理由.2012---2013学年
高一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2年10月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相对分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u 64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
1.为中国近代化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李四光 B.华罗庚 C.候德榜 D.钱学森
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记录不正确的是
A.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的烟
B.红热的铜丝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色的烟
C.纯净的氢气可以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D.氯气作用于干燥的品红试纸,试纸不褪色
3.下列物质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成,但不能由单质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是
A.FeCl2 B.CuCl2 C.AlCl3 D.NaCl
4.在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最后用胶头滴管定容后,液面正确的是
A. B. C. D.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O2的质量为32g·mol-1
B.1mol物质的质量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C.SO42-的摩尔质量为96 g·mol-1
D.CO2的摩尔质量为44g
6.下列物质的体积约为22.4L的是
A.标准状况下1mol H2O B.20℃、101 kPa时36.5g HCl
C.常温常压下17g NH3 D.标准状况下0.4 mol H2和0.6mol O2的混合气
7.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钠与O2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B.钠—钾合金通常状况下呈液态,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C.钠的化学活泼性很强,少量的钠可保存在煤油中
D.将金属钠投入水中,生成氢氧化钠,同时放出O2
8.将一小块钠投入盛50mL澄清饱和石灰水的烧杯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钠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B.有气体生成
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D.溶液变浑浊
9.能使干燥有色布条褪色的物质是
A.氯气 B.氯化氢 C.氯水 D.氢氧化钠
10.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锌粒24.4g(1g以下用游码),他把锌粒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当天平平衡
时,所称取的锌粒的实际质量应是
A.24.4g    B.25.5g     C.23.6g    D.24g
11.在标况下,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其平均相对分子量可达到40的是
A.N2和O2 B.CO2和O2 C.SO2和CO2 D.NO和HCl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在常温常压下,11.2 L 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A
B.在常温常压下,1mol Ne含有的原子数为NA
C.22.4lCl2所含原子数为2NA
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而Ne由一个原子构成。相同状况下,相 同体积的上述气体所含原子数就不相同。
13.如图1-2-1所示,从A处通入新制的氯气,关闭活塞B时, C处的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变化;当打开活塞B时;C处的红色布条逐渐褪色。则D瓶中装有的试剂可能是
A.浓硫酸 B.盐酸溶液 C.水 D.饱和食盐水
14.在标准状况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占有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 Cl2 ② H2 ③ N2 ④ CO2 ⑤ O2
A.③ ② ④ ⑤ ① B.⑤ ② ④ ③ ①
C.① ④ ⑤ ② ③ D.② ③ ⑤ ④ ①
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标准状况下某 O2 和 N2 的混合气体 mg含有 b个分子,则ng该混合
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体积应是
16. 下列操作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②给盛有液体的体积超过1/3容积的试管加热 ③把鼻孔靠近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④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后,然后竖立试管
⑤取用放在细口瓶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倒立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瓶上的标签对着地面
⑥将烧瓶放在桌上,用力塞紧塞子 ⑦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
⑧将滴管垂直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 ⑨稀释浓硫酸时,把水迅速倒入盛有浓硫酸的量筒中
⑩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捂住容器的外壁或用酒精灯微热。
A.①④⑦⑩  B.①④⑤⑦⑩  C.①④⑤⑦⑧⑩  D.④⑤⑦⑧⑩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 分)
17.(6分)100mlA2气体跟50mlB2气体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为100ml(同温同压条件下),
试推断气体生成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4分)请用方程式写出过氧化钠应用于呼吸面具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2分)A、B、C、D四种物质中均含有氯元素。
①室温下单质A与某种常见一元强碱溶液反应,可得到B和C。B的焰色反应为黄色,C是84消毒液的
有效成分。
②化合物D受热催化分解,可制得一种气体,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写出A、B、C、D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①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②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某学生应用如图所示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其中气体 A 的主要成分是氯气,杂质是空气和水
蒸气。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项研究(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浓H2S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与研究目的直接相关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从物质性质的方面来看,这样的实验设计还存在事故隐患,事故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图中的D处以图的形式表明消除该事故隐患的措施。
21.(12分)现需配制0.1mol/LNaOH溶液450mL,装置II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
①图中的错误是 。除了图中给出的的仪器和托盘天平外,
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仪器有: 。
②根据计算得知,所需NaOH的质量为 。 (装置II)
③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______。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在操作过程中不损失点滴液体,否则会使溶液的
浓度偏 (高或低)
B.准确称取计算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 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C.将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沿玻璃棒注入 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并转移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E.改用 加水,使溶液 。若加水超过刻度线,会造成溶液浓度
应该 。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 处
22.(8分)现用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若耗用的氯气为4.48L (标准状况)。
(1)则选用所贴标签为2.0mol·L-1的氢氧化钠,至少需该氢氧化钠多少毫升
(2)如选用所贴标签为7%(密度为1.043g·mL-1)的盐酸中和上述反应中所消耗的氢氧化钠,至少需
该盐酸多少毫升?
高一化学月考答案
选择题
CBBBC DDCCC BBADA A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 分)
17.(6分)
A2B或BA2,
阿伏伽德罗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
18 (4分)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2NaOH+O2↑
19.(12分)
(1)A、氯气 B、氯化钠 C、次氯酸钠 D、氯酸钾
(2)Cl2+2NaOH=NaCl+NaClO+H2O
(3)2KClO3 ===== 2KCl+3O2↑
20.(10分)
⑴探究氯气是否与水发生反应
⑵干燥氯气,B中有色布条不退色,C中有色布条退色
⑶氯气外逸,污染环境
NaOH溶液
21.(12分)
(1)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玻璃棒 胶头滴管 。
(2) 2.0g
(3)BCAFED
A. 低 B. 玻璃棒 C 500
E.胶头滴管, 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偏小, 重新配制 。
F. 1-2cm
(8分)
(1)、n(Cl2)=4.48L/22.4L·mol-1=0.2 mol
Cl2 + 2NaOH = NaCl+NaClO+H2O
2
0.2 mol n(NaOH)
n(NaOH)= 0.4 mol
V(NaOH)= 0.4 mol/2.0 mol·L-1=0.2L=200mL
(2)、C(HCl)=1000mL·L-1×1.043g·mL-1×7%/36.5g·mol-1
= 2.0 mol·L-1
HCl + NaOH=NaCl+H2O
1
n(HCl) 0.4 mol
n(HCl)= 0.4 mol
V(HCl)= 0.4 mol/2.0 mol·L-1=0.2L=200mL高一年级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35×2=70分)
1.天体系统的层次,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太阳系 银河系 地月系 总星系
B.总星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地月系
C.总星系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D.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2、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 )
A、日地距离适中 B、因为有月球绕转
C、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D、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3.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向外依次是( )
A.日冕、色球、光球 B.色球、光球、日冕
C.日冕、光球、色球 D.光球、色球、日冕
4.当太阳上的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直接扰乱( )
A.人们的日常生活 B.无线电长波通讯 C.电离层 D.臭氧层
5.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
A.英国、墨西哥 B.加拿大、挪威 C.意大利、西班牙 D.印度、巴基斯坦
6.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太阳辐射能与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环流关系不大
B.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C.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的地方位于四川盆地
D.煤、石油、天然气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
7.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口、广州、北京、哈尔滨四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依次增大
B.南北纬60°处,地球自转线速度均为赤道处的一半
C.南极洲的长城考察站、开普敦、北京三个地点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不同
D.南北极点无线速度,角速度为15°/小时
8.每年五一长假期间,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 )
A.逐渐加快 B.逐渐减慢 C.先加快后减慢 D.先减慢后加快
9.由于地球公转速度不均造成的现象是( )
①.北极点极昼天数比南极点极昼天数多几天 ②.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③.北半球的夏半年较冬半年长 ④.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A .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读右图,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至位置E点
时,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在( )
A、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南移
C、南半球,向北移 D、南半球,向南移
11、在地球表面上,决定太阳直射最北和最南界线的是:( )
A、地球的自转运动 B、地球的球体形状
C、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D、黄赤交角的大小
12.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
13.下列四幅图中,表示我国“六一”儿童节那天阳光照射地球的是( )
14.在晨昏线上,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A.时刻为0点 B.时刻必然是6点或18点 C.太阳高度等于0 D.昼夜等长
15.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是个球体 B.太阳的东升西落 C.地球不停地自转 D.黄赤交角的存在
16.同一纬度的两地,地理事物相同的有( )
A.地形 B.气候 C.地方时 D.昼夜长短
17.下列四幅图,分别表示北半球夏至日地球上四地的昼夜长短情况(空白部分表示昼,阴影部分表示夜),从南到北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③①④② B.③④②①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
18.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距理论上应比南方宽,理由是( )
A.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小 B.北方冬季白昼时间短
C.南方气候潮湿 D.北方平原多
19.有关A点(30°N,30°E)和B点(20°S,30°E)两点的正午太阳高度HA、HB的比较,正确的是:( )
A.一年中HA、HB只可能有一天相等
B.一年中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出现HA=HB的时候
C.一年中HA小于HB的机会较多
D.HA、HB可能在同一天达最小值
20.在下列节日中,南京(北纬32度,东经118度)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A.元旦 B.劳动节 C.国庆节 D.春节
21.下列关于右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南极看地球
B.M昼短于N
C.M点正处于黎明时间
D.N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M地
22、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9月17日18时30分从北京起飞,飞往夏威夷某岛(西十区),飞行时间为18小时,到达时当地时间是( )
A、9月17日0时30分 B、9月18日18时30分
C、9月17日18时30分 D、9月16日18时30分
23.北京时间10月29日14时13分,正值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 )
A.29日1时13分 B.30日3时13分 C.29日3时13分 D.30日1时13分
24.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 )
A.赤道以南地区 B.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C.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D.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25.某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2:16,该地的经度为 ( )
A. 104°E B. 116°E C. 124°E D. 120°E
26.经度相同而纬度不同的两地,它们 ( )
A.日出的时间必定相同 B.角速度和线速度肯定相同
C.地方时刻必然相同 D.正午太阳高度完全相同
27.关于地方时和区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条纬线地方时相同
B.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西边的时刻总是比东边时刻早
C.北京东8区的区时为8点钟,日本东9区的时间应比北京早1小时,所以日本东
9区的时为7点钟
D.北京时间就是北京所在的东8区中央经线120 E的地方时
贾先生出国旅游随身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改手机上的日期和时间,仍显示的是北京时间。据此回答28~29题。
28.贾先生游览到太平洋一小岛时,当地报时为正午12时,而手机上的时间为6时40分。该岛的经度为( )
A. 160°W B.160°E C. 80°W D.40°E
29.当地正午时,贾先生发现当地物体都没影长,而手机上的日期为9月23日,那当地的昼夜之比应为 ( )
A.1∶1 B.1∶1.5 C.1∶2 D.1∶0.5
表中所列的是6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30~31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30.四地中哪地与另外三地分属于不同的南北半球(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31、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
A 甲乙丙丁 B 甲乙丁丙 C 丙丁乙甲 D 丁丙乙甲
读右图中心点地球北极示意图,回答28~29题:
32.若阴影表示黑夜,甲地时间为 ( )
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
33.如果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甲地时间为 ( )
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
34.地震发生时,关于湖中的游鱼、小船里的人、空中的飞鸟说法正确的是( )
A.都会感觉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前后摇晃
B.都会感觉到只有上下颠簸
C.空中的飞鸟不会感觉到地震波的存在
D.都会感觉到只有左右、前后摇晃
35.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36、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 图中EF线的名称叫_____。(晨线、昏线)
(2) 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___,
(3) 此时此刻,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_________。
(4) 该日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_,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____。
(5) 此时此刻,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C点的地方时是
___________。D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
37、读图1—11,回答问题:(14分)
(1)将左图中的A、B、C、D标在右图适当的位置。
(2)地球公转轨道为近似 的椭圆轨道,地球运行到图中 点时,接近远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较 。
(3)A→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并且正在向 移动,此期间北京白昼在不断变 。高-物理一次月考武题
选择题(X5分)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参考系是江岸
B.我们说“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太阳为参考系
C.研究某学生骑车回校的速度时可以把学生和车看做
质点
D.研究菜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物理分析时可以把学生和
车看做质点
2.关于位移和路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出租汽车按路程收费
B.出租汽车按位移的大小收费
C.在曲线运动中,同一运动过程的路程一定大于位移
的绝对值(即大小)
D.在直线运动中,位移就是路程
3.某人骑自行车沿一斜坡从坡底到坡顶,再从坡顶到坡
底往返一次,已知上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m/s,下
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s,则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
速度大小是
A 10 m/s B 5 m/s C 4. m/s D o
4一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用照相
机对着小球每隔0.1s拍照一次,得到一幅频闪照片
用刻度尺量得照片上小球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照片
与实物的比例为1:10,则
012345678cm
A.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8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
m/s
B.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8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
1.6m/s
C.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6cm处的瞬时速度是2.5m/s
D.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6cm处的瞬时速度是2m/s
5.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反而减小
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可能不为零
C.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且始终不变,速度也始终不变
D.物体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
6.一个加速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是6m/s2,关于这个
6m/s理解正确的是
1.某1s末的速度比该1s初的速度大6ms
B.某1s末的速度比该1s初的速度大6倍
C.某1s初的速度与前1s末的速度相差6m/s
D.某1s宋的速度与前1s初的速度总是相差6m/s
4一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用照相
机对着小球每隔0.1s拍照一次,得到一幅频闪照片
用刻度尺量得照片上小球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照片
与实物的比例为1:10,则
012345678cm
A.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8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
m/s
B.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8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
1.6m/s
C.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6cm处的瞬时速度是2.5m/s
D.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6cm处的瞬时速度是2m/s
5.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反而减小
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可能不为零
C.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且始终不变,速度也始终不变
D.物体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
6.一个加速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是6m/s2,关于这个
6m/s理解正确的是
1.某1s末的速度比该1s初的速度大6ms
B.某1s末的速度比该1s初的速度大6倍
C.某1s初的速度与前1s末的速度相差6m/s
D.某1s宋的速度与前1s初的速度总是相差6m/s英语 高一月考卷
第Ⅰ卷 (共100分) 2012年10月
第一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 ( 共两节,满分50分)
第一节 语法和词汇知识 (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从A,B,C,D 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 Did you watch _______ 8 o’clock news this morning _______ plane with 100 passengers crashed into a mountain.
A. /; The B. the; A C. the; / D. /; A
2. I regret _____ you that Tom failed to pass the driving test and that he really regretted ______ your advice on practicing more.
A. to tell; not following
B. to tell; having not followed
C. telling; not to follow
D. telling; not having followed
3. —How does your wife like the decoration of your new house
—She’s _____ being satisfied with it; she is angry.
A. far from B. more than C. next to D. regardless of
4. —Will $ 2,000 _______ the cost of the trip
—I’m afraid not. Perhaps I need another $500.
A. pay B. charge C. cover D. afford
5. He prefers _____books at home rather than ______TV.
A. to read; to watch B. reading; watching
C. to read; watch D. reading ; to watch
6. Listen! Do you hear someone _________ for help
A. call B. calling C. to call D. called
7. To avoid on how to use the word, you’d better refer to a dictionary.
A. to get confused B. getting confused
C. to get confusing D. getting confusing
8. In the past ten years, the ________mountain climber _________ a lot from his own adventurous _______
A. experienced; experienced; experience
B. experience; experienced; experiences
C. experienced; has experienced; experiences
D. experience; has experience; experience
9. There’s only ten minutes to go. We can’t wait any more---- ______, we should start at once.
A. what’s more B. in a word C. in the end D. in other words
10. Can you make sure_______ the gold ring
A. where Alice had put B. where had Alice put
C. where Alice has put D. where has Alice put
11. After the new equipment was introduced, they produced ______machines this year as the year before.
A. as twice many B. as many twice
C. twice as many D. twice many as
12. Your hand is dirty. It needs ____________.
A. to wash B. to be washing C. being washed D. washing
13. I couldn’t do my homework with all that noise .
A. going on B. goes on C. went on D. to go on
14. You ____ television. Why not do something more active
A. always watch B. are always watching
C. have always watched D. have always been watching
15. –Mum, I have been admitted into Hong Kong University.
--Well done! ____________.
A. Take it easy B. I’m not sure
C. I’m so proud of you D. Wish you luck
16. Babies enjoy ______ before they go to sleep.
A. to pat B. to be patted C. patting D. being patted
17. --- I haven’t got a mobile phone.
--- I think you should have ______. It’s useful for you.
A. one B. this C. that D. it
18. Whoever leaves the room last must ______ that all the lights are turned off.
A. is sure B. make sure C. find out D. look out
19. If you leave the club, you will not be ______ back in.
A. receive B. turned C. admitted D. moved
20. --- I’ll be away on a business trip. Would you mind looking after my cat
--- Not at all. ______.
A. I’ve no time B. I’d rather not C. I’d like it D. I’d be happy to
第二节 完型填空 (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适合填入对应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When I was in primary school, I got into a major argument with a boy named Tom in my class. I can’t remember what it was about, 21 I have never forgotten the 22 I learned that day.
I was 23 that I was right and he was wrong--and he was sure that I was wrong and he was right. The 24decided to teach us a very important lesson. My English teacher, Ms Green 25 both of us up to the 26 of the class and 27 him on one side of her desk and me on 28 . In the middle of her desk was a large, round object. I could 29 see that it was black. She asked the boy what 30 the object was. “White,” he answered.
I couldn’t believe he said the object was white, 31 it was obviously black! Another 32 started between my classmate and me, this time about the 33 of the object.
The teacher told me to go stand where the boy was standing and told him to come stand where I had been. We changed 34 and now she asked me what the color of the object was. I 35 answer, “White.” It was an object with two 36 colored sides, and from his side it was white. 37 from my side was it black.
My teacher taught me a very important lesson that day: You must 38 in the other person’s shoes and look at the 39 through their eyes in order to 40 understand their view.
21.A. and B. but C. so D. or
22.A. text B. lecture C. class D. lesson
23.A. told B. wished C. convinced D. allowed
24.A. officer B. worker C. doctor D. teacher
25.A. told B. came C. brought D. woke
26.A. front B. back C. middle D. side
27.A. planted B. placed C. had D. fixed
28.A. another B. other C. the other D. others
29.A. clearly B. fortunately C. happily D. nearly
30.A. width B. shape C. color D. size
31.A. if B. unless C. until D. when
32.A. fight B. argument C. conversation D. game
33.A. color B. shape C. size D. weight
34.A. places B. seats C. attitudes D. glasses
35.A. needed to B. was able to C. hoped to D. had to
36.A. similarly B. differently C. beautifully D. surprisingly
37.A. Still B. Also C. Since D. Only
38.A. seat B. stand C. lie D. put
39.A. movement B. situation C. condition D. behavior
40.A. truly B. suddenly C. quietly D. unexpectedly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 (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 B, C, 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A Frenchman went to a small Italian town and was staying with his wife at the best hotel there. One night, he went out for a walk alone. It was late and the small street was dark and quiet. Suddenly he felt someone behind him. He turned his head and saw an Italian young man who quickly walked past him. The Italian was nearly out of sight when the Frenchman suddenly found that his watch was gone. He thought that it must be the Italian who had taken his watch. He decided to follow him and get back the watch.
Soon the Frenchman caught up with the Italian. Neither of them understood the other’s language. The Frenchman frightened the Italian with his fist(拳头) and pointed at the Italian’s watch. In the end the Italian gave up his watch to the Frenchman.
When he returned to the hotel, the Frenchman told his wife what had happened. He was greatly surprised when his wife pointed to the watch on the table. Now he realized that by mistake he had robbed the watch and it was the Italian’s.
41. The Frenchman went to a small Italian town________.
A. alone B. with his wife C. with his friend D. with an Italian
42. One night he went out for ______ alone.
A. a ride B. a walk C. a drink D. rest
43. Suddenly he found his ______ was gone.
A. watch B. money C. book D. ring
44. The Italian gave up his watch to him at last because ______.
A. he had stolen the watch from the Frenchman.
B. he understood what the Frenchman wanted
C. he had picked up the watch on his way from work
D. he was afraid of the Frenchman
45. Who was robbed of the watch
A. The Frenchman B. The Italian
C. Both of them D. Neither of them
B
Green is an important color in nature. It is the color of grass and the leaves on trees. It is the color of most growing plants, too.
Sometimes, the word green means young, fresh and growing. Sometimes, it describes something that is not yet finished or plants that are not ripe.
For example, a greenhorn is someone who has no experience, who is new to a situation. In the fifteenth century, a greenhorn was a young cow or ox whose horns had not yet developed. A century or so later, a greenhorn was a soldier who had not yet had any experience in war (战争). By the eighteenth century, a greenhorn had the meaning it has today--a person who is new in a job.
About one hundred years ago, greenhorn was a popular expression in the American west. Old-timers used it to describe a man who had just arrived from one of the big cities in the east. The greenhorn didn’t have the skills that he would need to live in the hard, rough country.
Someone who has the ability to grow plants well is said to have a green thumb. The expression comes from the early nineteen hundreds.
A person with a green thumb seems to have a magic touch that makes plants grow quickly and well. You might say that the woman next door has a green thumb if her garden continues to grow long after your plants have died.
The Green Revolution (革命) is the name which was given some years ago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kinds of rice and other grains. The new plants produced much larger crops. The Green Revolution was the result of hard work by agricultural (农业的) scientists who had green thumbs.
46.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greenhorn means________ now.
A. a young cow or ox whose horns have not yet developed
B. a soldier who has not had any experience in war
C. a person who is new in a job
D. a man who doesn’t have the skills to live in the country
47. The meaning of the underlined word “ripe”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is ________.
A.未完成的 B. 成熟的 C. 青涩的 D. 老练的
4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bout the Green Revolution is NOT right
A. If there weren’t the Green Revolution, we would have no rice to eat.
B. The expression “the Green Revolution” appeared several years ago.
C. Because of the Green Revolution, we have more kinds of rice and other grains.
D. Agricultural scientists with green thumbs started the Green Revolution.
49. We can know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
A. all growing plants is green
B. green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lor in nature
C. a person with a green thumb can make plants grow well
D. the expression “a green thumb” has a history of two hundred years
50.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is ________.
A. a greenhorn B. a green thumb
C. the Green Revolution D. the word “green” and its story
C
My 10-year-old Donna said, “Mom, I made a new friend at school today. Can she come over tomorrow ” Donna was a shy girl and I wanted her to make some friends to bring her out of her shell.
“Sure, honey, that sounds great.” I said, thinking back to my own best friend, Lillian. We lived across the street from each other in Washington Heights, New York. We met at the age of 10, too. Like my daughter, I was shy, but Lillian drew me out. She was one of the friendliest people in school, with shiny black hair and a mile-wide smile.
In senior high school, Lillian went on a trip to Florida. This was the first time we had to be away from each other for a few days. “I’ll be back soon.” she told me. But three days later, Lillian’s sister told me that she had fallen into a river and hadn’t come out any more. Soon, my family moved to New Jersey. Whenever I thought of her, tears came into my eyes.
The next day Donna brought her new friend home. “Hi, Mrs. Loggia.” the little girl said. Her hair was so shiny and black and she shot me a big smile. “My name is Laura.”
My daughter’s new friend was so much like Lillian. I was still puzzled (迷惑) when Laura’s mom came to pick her up later that afternoon. I opened the door to let her in. “Judy!” she cried. “It’s me, Lillian’s sister, from Washington Heights.” Yes, my daughter’s friend looked familiar. She was Lillian’s niece.
51. The underlined words in the first paragraph “to bring her out of her shell” mean ___________.
A. to help her become less shy B. to help her become smart
C. to help her live happily D. to help her walk out of her house
52. Laura looked familiar to the writer because she ____________.
A. was Lillian’s niece
B. was as old as her daughter
C. was from Washington Heights
D. had shiny black hair and a big smile, too
53. Why did the writer lose her best friend Because ____________________.
A. she moved to New Jersey
B. they we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C. her best friend travelled to Florida
D. her best friend lost her life on a trip
54. “I knew we would be best friends forever.” is a sentence from the passage and should be put at the end of _______.
A. Paragraph 2 B. Paragraph 3 C. Paragraph 4 D. Paragraph 5
55. We can infer (推断) from the passage that______.
A. Laura is outgoing
B. Laura helps Donna a lot
C. Laura and Donna are of the same age
D. Judy moved to New Jersey because of Lillian’s death
D
Starting high school means many changes in your life. Most teenagers look forward to the first day of high school, but still feel a little bit nervous. In order to make your high school life easier, you can follow these tips.
Learn all you can about your first day before the first day. Take part in some activities that are held at the school for new students to know the school better. If parents are invited to these activities, take yours with you. Carefully look over all the materials you receive. Be sure you know where the school’s buildings are.
Get the things you will need for class. Buy the things suggested on your teachers’ supply lists and place your materials for each class separately.
Keep up with your high school workload(工作量). If you find you’re not doing well in a subject, make use of after-school study groups or ask your teacher to help you with your schoolwork. Consider private tutoring to get you through a difficult time.
There’re more extracurricular(课外的)activities in high school than in middle school, such as clubs, music and theater groups, student government, and sports teams. Make friends and be seen at such school activities. Join a club or other organizations to meet people and develop friendships. Ask someone in school activities if you don’t know how. This is a good time to do what you like doing and an opportunity to try new things. Who said school has to be all work and no play
Since you’ll attend more activities in high school than in middle school, you’ll have to learn how to manage you time…
56. The writer wrote this passage to ______.
A. advise us to study hard in high school.
B. tell us how to live an easier life in high school.
C. show that we may live a hard life in high school.
D. explain why there will be many changes in high school.
57. In paragraph 2, the writer suggests that we should ______.
A. ask our parents to walk us to school
B. ask other students about our high school
C. prepare all the things we need for our classes
D. learn about our high school well before attending it
58. According to paragraph 4, what should we do if we are not doing well in a subject
A. We should get help from others.
B. We should stop going to activities.
C. We should spend most of our time on it.
D. We should give it up if it is not important.
59. In paragraph 5, the writer wants to tell us that ______.
A.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B. 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
C.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D.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60. What will the writer most probably talk about next
A. How to manage time well in high school.
B. Why we need to learn how to manage time.
C. How to attend more activities in high school.
D. Why middle school is different from high school.
E
Here's one very simple but lifechanging advice that I first heard from Brian Tracy. Cut down on the TV at night by just one hour. Instead, use that hour to read books that could improve your life.
If you're a salesman, google for the best and most useful books on improving your sales.
This applies (适用) to all fields, not just the work-related (与工作相关的) ones. Maybe you want to improve your health, become a more energetic person. Or maybe you want to improve your study, your relations or perhaps do some personal development.
One hour a day is not much. But if you read for one hour a day on weekdays, that's about 260 hours a year. That's a large number of books and a lot of useful advice.
If you follow the ideas, who knows what great things and feelings could come into your life. Also, all that information and advice will start to open up your mind. You will start to see more chances in your life.
Now, you might think something like this:
1. I really don't have the money...
Answer: Visit your public library or search the database (数据库). Or look for books that are used in places like amazon.com.
2. I really don't have the time...
Answer: Buy audiobooks and listen to them in the car while driving to and from work. Or copy them to your MP3-player and listen while riding your bike /bus to work or school. Recently selling audiobooks through MP3-downloads has become popular...
Shut off the TV a little earlier and start reading.
61. What is Brian Tracy’s lifechanging advice about?
A. Watching TV. B. Listening to MP3.
C. Surfing the internet. D. Reading helpful books.
62. If you’d like to improve your work, you should_______ according to the writer.
A. read work-related books B. become more energetic
C. improve your study D. improve your relations
63. Which is NOT true about reading an hour a day?
A. It will open up your mind.
B. You will have about 260 hours a year to read.
C. You will read lots of books and get much useful advice.
D. It will probably bring great things and feelings into your life.
64. What should you do if you really don't have the money to read
A. To buy some books from amazon.com. B. To download MP3 free.
C. To visit the public library. D. To borrow audiobooks and listen to them.
65. What is the writer’s idea about audiobooks
A. They are more useful.
B. Listening to audiobooks is easier than reading books.
C. It’s dangerous to listen to audiobooks while driving or riding.
D. Audiobooks are a good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having no time to read.
第Ⅱ卷(共50分)
第一节 单词拼写和完成句子。
一. 单词拼写(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1. Nantong is in the east of Jiangsu P___________.
2. By working hard, he received a college d_________ at last.
3. Every year the scientists went to the university to have a__________ (学术的)discussion.
4. T_________(青少年) have similar tastes in dress.
5. It’s a pity that he doesn’t seem very e_______(热心的) about the suggestion.
6. The harder the young students work, the more ______________ (精力充沛的) they become.
7. In the case of a highly ___________ (聪明) animal, elementary training is easy.
8. He told us the best way to earn _____ (尊敬) from other students was to achieve high grades.
9. It was a________ to watch the trained elephants perform magic tricks.
10. Our bodies are strengthened by taking exercise. S_______, our minds are developed by learning.
二. 完成句子(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11. 他宁可辞职也不愿意参与这种不正当的买卖。
She would rather resign tha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uch dishonest deals.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很多工作要做),I couldn't go to see the doctor.
13. Jack 说他不介意等等我们
Jack said th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r us。
14.我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他很高很瘦,不爱说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im is that he is tall, thin and silent.
15.昨天,离我家不远的公园大道上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意外事故。
There was a terrible accident on park road ____________________ my house yesterday.
第二节、书面表达 (满分30分)
假如你是李华。下面是你的外国笔友Mary给你的一封电子邮件,请你根据这封邮件的内容,给她写一封回信。
Dear Li Hua ,
Time flies. The new semester is beginning. How is everything going
You told me that there might be new teachers for your class this semester. How are they Do you like them
Please write back to me.
Yours,
Mary
写作要求:1. 内容完整充实,情感真挚;
2. 语言连贯通顺,无语法错误;
3. 词数:80-100(开头结尾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Dear Mary,
I was glad to receive your letter. I would like to tell you about my new teacher/ teacher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ow are your new school and your teachers Do you like them 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Yours,
月考答案
单选1-5 BAACC 6-10 BCADC 11-15CDABC 16-20 DABCD
完型21-25 BDCDC 26-30 ABCAC 31-35 DBAAD 36-40 BDBBA
阅读41-45 BBADB 46-50 CBACD 51-55ADDAA 56-60 BDADA
61-65 DABCD
单词拼写 (每小题1分)
1. province 2. diploma 3. academic 4. Teenagers 5.enthusiastic 6. energetic 7. intelligent 8. respect 9.amusing 10.Similarly
完成句子 (每小题2分)
11. take part in
12. With a lot of work to do ;
13. he wouldn’t mind waiting ;
14. My first impression of ;
15. not far from
写作:(满分30)
Dear Mary:
I was glad to receive your letter. I would like to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my new teachers.
I'm so fortunate to have two new teachers this semester. My new English teacher, Daniel, who is a handsome gentleman, impresses me most. Although he has just graduated from university, his wide knowledge and humorous language attract me so much that I'm always eager to have his class. Miss Wang is the maths teacher and she is helpful, patient and strict with us. She also has a good sense of humor, which makes her class very interesting. With these new teachers, I firmly believe that I can make rapid progress.
How is your new school and your teachers Do you like them 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Yours,
Wang Fang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2012年10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给予(jǐ) 憎恨( zèng)
义愤填膺(yīng) 卓有成效(zhuó)
B 耄耋(mào) 和煦(xù)
蝙蝠(biān) 挈妇将雏(qiè)
C 跬步(guǐ) 炫耀(xuàn)
骐骥(jì) 针砭时弊(biān)
D 诀别(jué) 被褥(rù)
桂冠(guàn) 明珠投暗(zh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忌恨 练习簿 涅槃 蛛丝蚂迹
B 玷污 凑份子 谜团 出类拔萃
C 槁暴 孺子牛 焦燥 锲而不舍
D 抹煞 血淋淋 弩马 阿谀逢迎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1)经过多年的___,他积累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
(2)从蔡定剑先生身上,我们看到了生命最美好的一面:___、顽强地为使命而工作。
(3)2010年11月4日,印尼东部一个村庄山洪___,已造成15人死亡,1人失踪,当地居民纷纷逃离家园。
A 搜索 坚韧 爆发 B摸索 坚忍 爆发
C 探索 坚韧 暴发 D搜索 坚忍 暴发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回便决计送给这也如我的那时一样,热爱彼得斐的诗的青年,算是给它寻得一个好着落。所以还煞有介事,托柔石亲自送去的。
B 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
C 主讲老师发给我们一本历代传统家具线描图,其中有几件简洁流畅、张弛有度,相比之下显得那么卓有成效、气质脱俗,带给人强烈的震撼。
D 恩格斯的《在马可是墓前的讲话》,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生动见证,他们志同道合,相敬如宾,彼此已经成为各自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大力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保持华侨华人的民族特性,以及与祖国的联系和感情,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B.在世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带来的沉重压力,使得一些国家短视地寻求保护主义对策,竭力为国内劳动力保住日益减少的工作。
C.由于经济落后且国家政局不稳,海地许多建筑物并未按照严格的安全标准建造,所以,不少水泥砖房都建造在斜坡上。太子港市长曾表示,海地60%的建筑物属于“豆腐渣”工程。
D.由于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哥本哈根或许不能像京都一样被隆重载入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史册,但在如何开展减排的机制上,各国有了一定的共识。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书生与硬汉
王开林
“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有一篇名诗《从军行》,其中有一名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他认为投笔从戎远胜烹文煮字,这是一层显在的意思。而该句还有一层潜在的意思:书生乃蒲柳弱质,哪有军人硬朗的精气神呢?
其实,我们从书生中也同样能找出一些硬朗的角色,这些书生一旦较起真来,拼起命来,那股子直闯刀丛剑林的狠劲并不输给任何硬汉。
比如韩愈,唐宪宗虔诚信佛,他却批鳞直谏,上《谏迎佛骨表》,指出佛只是“夷狄之一法”,“事佛求福,乃更得祸”,尤其是“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八字,差不多是指着和尚骂秃子,令唐宪宗勃然大怒,若非宰相裴度等人全力施救,十个百个韩愈也被当木柴劈掉了。似韩愈这种书生,刀山敢上,油锅敢下,最有胆气。这样的古代书生还有很多,比如庄周、鲁仲连、陶渊明、嵇康、李白、苏东坡、王冕、李贽、唐寅、金圣叹、王夫之……他们都是好样的,敢发出自己不同于流俗的声音,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不违寸心。
古代书生很难成为硬汉,原因何在?“非不为也,是不能也。”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古代书生的出路那么少,“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几乎只有这一条道,人格的扭曲和尊严的丧失,就几乎是必然的。除非铁了心不怕挨饿,不怕挨整,不怕坐冷板凳,否则就必须逆来顺受,被大流同化,被大炉熔化。
我最佩服的是那些有抱负、有担当、有血性、有钢火、有浩然之气的书生,他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顶天立地的男儿,是真正的硬汉。比如文天祥,“君降臣不降”;比如陆秀夫,难酬蹈海;比如夏完淳,视死如归;比如谭嗣同,愿为变法流第一滴血。谁说书生都是软骨头?这些书生的硬骨头足以令刽子手雪亮的鬼头刀一一卷刃!
迄于现代,书生中的硬汉并未绝种,章太炎是一个,陈独秀是一个,鲁迅是一个,胡适是一个,傅斯年是一个,刘文典是一个,闻一多是一个,梁漱溟是一个。章太炎闯入总统府大骂袁世凯是独夫民贼,陈独秀将监狱视为研究室,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胡适为使约法和宪法确立而奋笔抗争,傅斯年将两任行政院长(孔祥熙和宋子文)骂到垮台滚蛋,刘文典当面怒斥蒋介石是“新军阀”,闻一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些书生,个个有血气,有胆气,有志气,有豪气,无论哪一样都不输给那些受过血与火洗礼的硬汉,当他们为捍卫道义而大声疾呼时,虽九死其犹未悔,乃是天地之间的元气和正气使然。
书生身上多软骨,多媚骨,多俗骨,乃是被御用、奴化、驯养、蛊惑的结果,当然也有性格作祟,掉片树叶就怕砸破脑袋的人不少,明哲保身的人更多。当他们把人格、尊严和良知搁弃一旁的时候,就注定了他们与精神的硬朗无缘,与心灵的高贵绝缘。
6、下列关于“硬汉”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庄周、鲁仲连、陶渊明、嵇康、李白、韩愈等书生都是硬汉,他们敢发出自己不同于流俗的声音,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不违寸心。
B.所谓的“硬汉”是指那些体质硬朗、力气很大、敢于较真、敢于拼命、敢于杀敌立功的人。
C.那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那些有抱负、有担当、有血性、有钢火、有浩然之气的书生,都是真正的硬汉。
D.“硬汉”能够为捍卫道义而大声疾呼,虽九死其犹未悔,“硬汉”是精神的硬朗,是心灵的高贵。
7、下列对古代书生很难成为硬汉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古代书生只能走读书进入仕途这一条道,人格的扭曲和尊严的丧失几乎是必然的。
B.在那个封建集权社会,有些书生怕挨饿,怕挨整,怕坐冷板凳,只得逆来顺受,被大流同化,被大炉熔化。
C.封建统治者长期御用、奴化、驯养、蛊惑书生,导致书生身上多软骨,多媚骨,多俗骨。
D.也有书生性格方面的原因,掉片树叶就怕砸破脑袋的人不少,明哲保身的人更多。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书生乃蒲柳弱质,没有军人硬朗的精气神,所以说书生中没有硬汉。
B.天地之间的元气和正气让书生中的硬汉比那些受过血与火洗礼的硬汉更能赢得人们的尊重。
C.文章运用事实论据驳斥了书生都是软骨头的论调,先后列举了韩愈、文天祥、章太炎、陈独秀等人的事迹,论据翔实,论证有力。
D.文章重点论述了古代书生中有很多硬汉的观点,概括出了“硬汉”的精神特质,目的是希望现代书生中也能出现硬汉。
三、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9—12题。(12分)
隽不疑字曼倩,渤海人也。治《春秋》,为郡文学,进退必以礼,名闻州郡。
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1),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东至海,以军兴(2)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胜之素闻不疑贤,至渤海,遣吏请与相见。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3),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门下欲使解剑,不疑曰:“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请退。”吏白胜之。胜之开阁延请,望见不疑容貌尊严,衣冠甚伟,胜之屣履(4)起迎。登堂坐定,不疑据地曰:“窃伏海濒,闻暴公子威名久矣,今乃承颜接辞。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胜之知不疑非庸人,敬纳其戒,深接以礼意,问当世所施行。门下诸从事皆州郡选吏,侧听不疑,莫不惊骇。至昏夜,罢去。胜之遂表荐不疑,征诣公车,拜为青州刺史。
久之,武帝崩,昭帝即位,而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不疑发觉,收捕,皆伏其辜。擢为京兆尹,赐钱百万。京师吏民敬其威信。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所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旐(5),衣襜褕(6),著黄冒,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公车以闻,诏使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右将军勒兵阙下,以备非常。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并莫敢发言。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或曰:“是非未可知,且安之。”不疑曰:“诸君何患于卫太子!昔蒯聩(7)违命出奔,辄(8)距而不纳,《春秋》是之。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遂送诏狱。
天子与大将军霍光闻而嘉之,曰:“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大谊。”繇是名声重于朝廷,在位者皆自以不及也。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辞,不肯当。久之,以病免,终于家。
【注】① 直指使者:汉代官职,平时穿绣衣,负责监察官员,调动军队,可以诛杀各地官员。 ② 军兴:指战时的法令制度。 ③ 櫑(léi)具剑:古代长剑。 ④屣(xǐ)履:拖着鞋。⑤ 旐(zhào):绘有龟蛇的旗。 ⑥ 襜褕(chān yú):黄袍短衣。 ⑦ 蒯聩(kuǎi kuì):卫灵公太子。 ⑧ 辄:蒯聩之子。蒯聩得罪卫灵公后,出奔,辄立位后拒绝他返卫。
9.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 治《春秋》,为郡文学 治:研究
B. 收捕,皆伏其辜 辜:罪过
C. 诣北阙,自谓卫太子 诣:到……去
D. 昔蒯聩违命出奔,辄距而不纳 距:离开
10.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闻暴公子威名久矣,今乃承颜接辞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 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蟹六跪而二螯
C. 右将军勒兵阙下,以备非常 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 是非未可知,且安之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11.以下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隽不疑“非庸人”的一组是( ) (3分)
① 治《春秋》,为郡文学
② 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
③ 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
④ 不疑发觉,收捕,皆伏其辜
⑤ 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
⑥ 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③④⑥ D. ①②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隽不疑特意穿戴整齐,腰带佩剑,就是想灭震动渤海郡的暴胜之的威风。可是,暴胜之非常欣赏他,认为他不是平庸之辈,且恭敬地接纳了他的意见。
B. 齐孝王的孙子刘泽勾结郡国豪杰欲谋反,隽不疑发觉其阴谋,悉数收捕。隽不疑被提拔为京兆尹,京城官吏百姓都敬重他。
C. 隽不疑巡查郡县,都要认真 平反冤狱,而且得到母亲的支持。隽不疑处理案件严厉而不凶残,与他母亲对他严格要求有关。
D. 天子和大将军霍光非常赞赏隽不疑对卫太子事件的处理,认为公卿大臣应当像他那样用经术明确大义,从此隽不疑在朝廷更有声望。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3分)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3分)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分)
1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8分)
《夕次盱眙县》
作者: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全诗紧扣“夕”字来写,请对此作具体说明。(4分)
答:
请结合整首诗歌,分析诗歌是如何表达出诗人淡淡的孤独之情的(4分)。
答:
1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 。”
(2)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3)吾师道也, 。
(4)嗟乎!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5) ,善假于物也。
(6)
16、在下文空缺处补充相应的句子,要求意思连贯,句式一致,加点部分措辞不得重复。(4分)
啊,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看一看枝头上那一片片金色的叶子,
, 。
17、在语言交际时我们应该认真倾听,才能揣摩出对方的言外之意。下面是某大学生求职时考官的话,请说出他的言外之意。(4分)
你成绩优异,直率单纯,将会很有前途,可我们的工作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答:言外之意是

18、“春蕾文学社”要举办一场“读名著、读感受”报名会,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则开场白。要求:彰显主题,巧用修辞,语言有文采。开场白的要求是:名著是……名著是……
读名著……读名著……(100字以内)(4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你们就是我的魂
彭瑞高
墙外的地铁工地一片沸腾,墙内的墓园却一片肃穆、一片幽静。
这是宋园路上的上海名人墓地,是我常来的地方。每次来我都放轻脚步,用心跟你们说话。你们活着,是我崇拜的人;你们安息,是我心仪的魂。
张乐平先生带着三毛向我微笑。感谢张先生,您是我这一生走得最近的画家。您的画作我看得最早,也看得最多。您笔下的三毛,是我童年的泪,少年的笑,盛年的休闲,白发的怀旧。我看过影片《三毛流浪记》,其实您的三毛早就在我心底集成了一部电影:三毛站在吮奶羔羊旁想念生母,让我知道了思亲的痛;三毛盖着报纸过夜,让我摸到了丐儿的寒战;三毛戴上红领巾,让我倍感阳光的温暖……张先生您说过:“凡是老树大树都是从幼苗长大的,对每一棵幼苗我们都要精心培育。”这话说得如此朴素、如此平实,一如您的三毛、您的一生。
孩子们的另一个忠实朋友——任德耀——也长眠在这儿。任先生您的名字,很多人也许不熟悉,可一说起您的作品《马兰花》,一代代中国少年里会有几人不知道?我虽是个乡下孩子,但《马兰花》里的歌儿我很早就会唱:“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您现在就开花……”电影《小足球队》也是您写的,这是我记得的第一部属于孩子们的体育影片。想起银幕上那支叽叽喳喳充满生气的小学生球队,不知怎的,我的心竟有些痛。不瞒您任先生,我小时候就认为,《马兰花》是属于女孩们的,而《小足球队》才是属于男孩们的,这样说不知对不对?不过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如果您在,我们的女孩会更像女孩,而男孩也会更像男孩。
胡问遂先生,一个敬仰您多年的学生来看您了。您不会知道,我整个青少年时代都在心里追随您。上世纪60年代初我考进中学,买的第一本课外读物就是您写的《大楷习字帖》。那时您是上海美专的书法教师。我对书法懵懵懂懂,但我看得出您写的字重实、规正、有品格,值得我们小辈临摹学习。从初中到高中,我那破书包里不知换过多少书,但您的这本字帖始终贴在它的壁袋里,享有一个固定的位置;背起书包,它就与我的身子贴得最近;练字时拿出来,这本帖往往还是热的,带着我的体温。自从临摹了这本帖,我就把您当成了自己的老师,这辈子天南地北,只要一见您写的字,我内心就觉得亲切无比。
我不懂昆曲,也很少看昆剧演出,但俞振飞先生您一直是我尊敬的长辈。您的《牡丹亭》《长生殿》《太白醉写》《墙头马上》《游园惊梦》……从我祖辈起,就是几代人百看不厌的剧目。您在台上名扬四海,是“俞派”的开创者;在台下多才多艺,是书卷气十足的骚人墨客。我喜欢您的书法作品,您的字很养眼,一如您在台上那样儒雅、秀逸。您的诗也写得十分出色,我特地抄录如下:“侧立歌坛甲子巡,繁弦急管海天晨。古香新艳心同折,魏曲梁词韵尚真。万卷积山但初学,千花凝彩犹稚春。朝阳灿灿征途远,八十还当续问津。”
看惯了当今某些演员的虚妄与无知,我对您——孙道临先生——就更加敬重了。孙先生您为什么那么文雅持重?我想是因为,您的骨子里都是学问。您毕业于北大哲学系,很少有哪个演员具备您这样的学历。站在您的墓前,您主演的电影一部部都还是那样鲜活!《永不消逝的电波》是我学生时代最爱看的影片,李侠俊朗的面容、不屈的眼神,在我们那一代人心里竖起了最初的先烈形象;《早春二月》里的萧涧秋,依然温文尔雅,依然细腻睿智,可他在乡间出人意料的人生选择,使我第一次识得:世界上竟还有这样悲天悯人的男子……孙先生,都说您只是一介文弱书生,但您在《51号兵站》和《革命家庭》里扮演的共产党人,是那样坚定、那样执着;无数青年,就是看着您的电影,接受了时代的感召和引领。您主演的电影,人们何尝有一部忘记:《渡江侦察记》《不夜城》《家》《雷雨》《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历数上世纪中国电影界,可以说在把人物形象留在艺术长廊的登攀中,您登得最高;在把电影做成经典的道路上,您走得最远。
看见陈逸飞的墓,我有一种触目惊心的感觉。您走得太早了,陈先生!您是我的同龄人,您的经历就是一部我们同代人的奋斗史。您当年创作《金训华》,那湍急的激流、高举的手臂、无畏的呼唤,曾经令我们何其振奋、何其激动。我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无法理解:您穿行在上海狭窄的马路弄堂里,怎么会在画布面前拥有那么雄阔高峙的眼光?我至今无法忘记,上世纪动乱年代,您画下了《黄河颂》,那个站在高崖上的战士如何看得我热血向往;《占领总统府》里弥漫的硝烟、高扬的红旗,如何教我记住了那历史的一刻。我不知您后来的画风为什么会有那一路嬗变,但我始终喜欢您的画,一看见那幅《浔阳遗韵》,我就会奇异地闻得到暗香浮动,至今,它还是我心中的油画典范。您后来开始创作电影,我以为您只是兴趣所致、偶尔涉猎,没想到您一上手,就呕心沥血,甚至为它付出了生命。那个春天的早晨,全上海多少爱您画的人,面对华山医院黯然神伤……
我放轻脚步,在这片墓地上缓缓行走。在这里,还有我敬仰的许多前辈:周信芳、谢稚柳、蒋月泉、内山完造、耿丽淑……默默鞠躬时,墙外有地铁工地高亢的锤击声。墙内的寂静一时为之消失。不过我想,这声音并不突兀,也并非无礼,它应该是长眠在这里的人们乐意听到的音乐。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付出等待:小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等待上中学,中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等待上大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等待集合,等待排队,等待通知,等待早请示晚汇报,等待废话连篇的报告结束,等待典礼开始,等待误点的航班,等待好友的来信……等待中寄寓着希望,希望依偎着等待。
以“等待”为话题,展开联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与想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