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道法第十课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第二课时课件(3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上道法第十课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第二课时课件(35张PPT)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第二课时 五年级上
1.感受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
2.能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
3.能举出生活中反映传统美德的事例,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重点
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
举出生活中反映传统美德的事例,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难点
提高学生以古为鉴的能力。
你认识他吗?你知道他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吗?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的仁爱思想
“仁”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仁”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其核心是“爱人”,即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孔子认为,自下而上都能仁爱遵礼,社会才能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他一 再强调,践行“仁德”,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我欲仁,斯仁至矣”。 有一次,孔子家的马厩失火了。他知道后,首先关切地问有没有人受伤。还有一次,孔子去齐国,路过泰山,看见一个妇女在坟前痛哭。他叫学生去询问。原来,残暴的统治逼得她全家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不久,她的亲人相继被老虎咬死。即使这样,她仍然不愿意返回故乡。孔子听后感叹道:“残暴的统治比老虎还厉害呀!”这两个故事都充分体现了孔子所追求的“仁”的精神。
想 一 想
1、观看视频后,你知道了什么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了吗?
2、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呢?
孔子曾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解释“仁”。这句话的大意是: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请按照这一说法,填充下题。
我不愿意别人欺负我,我也不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愿意_______________,我也不谈论别人的隐私。
我不愿意_______________,我也不______________。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自己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与发展,这就是传统美德中“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仁”的核心是“爱人”,即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
故事一:将心比心
南北朝时,有个叫陆慧晓的人。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在当时地位显赫。陆慧晓一-向平易近人,从不摆大人物的架子。即使地位低下的人来访,他也会起身相送。有人对陆慧晓说:“您的身份这么高贵,没必要这样做。”陆慧晓答道:“我平生最厌恶别人对我无礼,我怎么能用自已所厌恶的行为去对待别人呢 ”
故事二:朱冲还牛
晋朝时有个人叫朱冲,他小时候十分好学,但家境贫寒,靠种田为生。村子里有一家人,三番五次地把牛赶到朱冲家的地里啃食庄稼。朱冲多次带上草料,连同啃食他家庄稼的牛,一起送到那户人家去。那家主人很惭愧,再也不让牛去吃朱冲家的庄稼了。
想 一 想
对照格言,结合班级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说待人宽容的意义。
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大意】待人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
君子贤而能容罢(pi),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非相》
【大意】君子贤能而能包容无能的人,聪明而能包容愚味的人,知识渊博而能包容孤陋寡闻的人,道德纯洁而能包容品行驳杂的人。
杜环侍老
明朝时有个人叫杜环,为人厚道善良。有一个常老太太,因为家境败落,投靠杜环。杜环的家境也不富裕,但他毫不犹豫地表示要奉
养她。杜环告诫家人,不要因为常老太太处境艰难就轻视、怠慢她。常老太太患病,杜环亲自为她煎药,照料她服下。常老太太去世后,杜环还常到她的墓前祭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发扬仁爱精神要推己及人。尊敬自己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张 载
民胞物与
北宋思想家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思是说,他人都是自己的同胞,万物都是自己的朋友。“民胞物与”这个成
语就是由这句话衍化而来的。人不仅是社会中的人,也是自然中的人。人应该对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自觉承担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小小讨论会
古人善于用仁爱之心来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请你尝试讲述一则发生在自已身边的仁爱故事。
说一说,我们要怎样做到“民胞物与”?
关爱自然
关爱家人
关爱社会
这种仁爱之心推广到极致,就是“民胞物与”的精神。
发扬仁爱精神
3
1
4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民胞物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概括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话而形成的警句。顾炎武的原话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大意是说,国家的兴旺与衰亡,即使是普通人,也有责任。近代以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逐渐成为中国人民爱国精神的高度概括。
顾炎武
比较下列两则格言,你赞同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前仆后继,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鲁女爱国
鲁国有个女子,有一天倚着柱子发出高而
长的声音,路过的人都觉得声音很悲惨。邻家
妇女就问她:“你为什么这么悲伤 ”她说:“鲁国国
君年老,而太子幼小,我为鲁国担忧啊!”邻家
妇女笑着对她说:“这是那些当官的该担心的事,与我们妇女有什么关系?”“不然,”她说,“一旦鲁国有难,君臣上下都会受辱,还会牵连到我们普通百姓,怎么能说和我们普通百姓没有关系呢?
每个人的命运都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富强,人民能够幸福;国家衰弱,人民跟着遭殃。
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维护国家的尊严,捍卫国家的利益,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在安定之时奉公守法,都是爱国的表现。
爱国是危难之时的英勇战斗
爱国安定之时的奉公守法
说一说:你从这些名言警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梁惠王下》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 《新五代史. 伶官传序》
位卑未敢忘优国。 ——陆游 《病起书怀》
爱国情怀与忧患意识相伴随,这种忧患意识集中体现在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为建设一个理想的国家而不懈追求。
临患不忘国,忠也。 ------ 《左传昭公元年》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 《礼记儒行》
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是强大的文化基因,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传统美德永远是我们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爱国情怀
宽容 朱冲还牛
立己达人 将心比心
爱国的表现
对祖国忠诚和热爱
推己及人 杜环侍老
当堂检测:
一、填空。
1. ( )说:“( )”在自己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与发展,这就是传统美德中“( )”的( )精神。
2. ( )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的核心思想。“仁”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其核心是(“ ”),即倡导人与人之间的( )。
3.( )是仁爱之心的重要表现。古人强调要( ),认为做到这一点,人与人之间就可以减少摩擦、增进( )。
当堂检测:
一、填空。
1.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自己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与发展,这就是传统美德中“(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2. (“仁”)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仁”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其核心是(“爱人”),即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
3.(宽容)是仁爱之心的重要表现。古人强调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认为做到这一点,人与人之间就可以减少摩擦、增进(和睦)。
二、简答。
说一说,战争时代与和平时代,爱国都应该有哪些表现。
战争时代,爱国表现为不惜生命,为国家、民族驱除外患。和平时代,爱国表现为努力学习,爱岗敬业,严于律己,坦诚待人,奉公守法,热心公益,维护国家利权等。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