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梳理时间线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1924-1927年1927-1937年1931-1945年1946-1950年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一部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中共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20-30%的土体,终年劳动,不得温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当时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存在什么问题?“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 ——1936年毛泽东解放战争时期,采用什么土地政策?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宣传“耕者有其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时间 文件内容 总路线 成果 实质 作用 1947年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历时一年多完成,各解放区农民分得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根本性变化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全国土地会议《中国土地法大纲》宣传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夏战略反攻时机成熟人民解放军在战争第一年,平均每月歼敌八个旅,总兵力发展到195万人。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并积累了大兵团作战的经验。第二部分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挺进大别山时间:指挥者:部队:意义: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晋冀豫野战军主力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武汉南京三大战役结合课本116页内容,中共此时采取了怎样的战略方针?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战役 时间 指挥员、作战部队 历史意义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1948.9-111948.11-1949.11948.11-1949.1林彪、罗荣桓陈毅、粟裕、刘伯承、聂荣臻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东北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解放东北全境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16页—117页内容,合作完成表格。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127万430万1946年6月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队1948年秋280万365万190万370万1947年6月人数358万204万1949年1月1949年敌我力量示意图时间:地点:内容:①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②党的奋斗目标是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提出“两个务必”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会议1949年3月河北西柏坡渡江战役·“宜将剩勇追穷寇”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4月23日攻占南京,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国民党势力退往台湾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合作探究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毛泽东为什么强调“宜将剩勇追穷寇”?结合历史谈谈你的看法。1949年国共决战胜负已定,南京政府精锐丧尽。此时此势,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面对的情况,是“宜将剩勇追穷寇”,解放全中国?还是“沽名学霸王”,满足于“划江而治”?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提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本课小结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千里挺进大别山辽沈战役南京解放:渡江战役解放区土地改革保障1、“毛泽东在河北西柏坡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并且取得了三大战役的完全胜利”。三大战役取得完全胜利的历史意义是(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C2、解放战争期间,东北解放区有100多万农民参军,华北解放区有近100万农民参军;广大农民还积极参加民兵,民兵参战者200多万人,作战10多万次,共歼敌20多万人。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解放战争顺应民意 B.解放区的土地改革C.国民党的黑暗统治 D.共产党的宣传动员B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背诵知识点1.抗战胜利后的土地政策: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2.《中国土地法大纲》①颁布时间:1947年②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3.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4.土地改革的意义: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在书上找到读三遍即可)千里挺进大别山①时间:1947年夏;②指挥者:刘伯承、邓小平;③意义:解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6.7.南京解放(渡江战役)①时间:1949年4月②结果:占领南京。③影响: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名称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时间1948年9-11月1948年11月49年1月1948年11月49年1月指挥者林彪、罗荣桓刘伯承陈毅邓小林彪、罗荣桓、聂荣臻战果解放东北全境解放了长江中下游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以北的广大地区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x 第24课背诵知识点.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