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上期末复习专题学案1-仪器操作、长度的测量(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七上期末复习专题学案1-仪器操作、长度的测量(含解析)

资源简介

例1-1.下列化学仪器,相信你已多次使用过,请按下列要求把仪器填在横线上:a.量筒,b.玻璃棒,c.药匙,d.托盘天平,e. 胶头滴管,f.试管(填序号)
(1)称量固体药品的是____;
(2)取用固体药品的是____;
(3)量取液体体积的是____;
(4)可用于搅拌液体的是____;
(5)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
(6)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____.
【解答】解:(1)托盘天平用于称量固体药品.
(2)药匙用于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
(3)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的液体.
(4)玻璃棒可用于引流,搅拌.
(5)胶头滴管用于取用或滴加少量液体.
(6)试管可用于少量液体的反应.
故答案为:(1)d(2)c(3)a(4)b(5)e(6)f.
例1-2.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
A. B. C. D.
燃烧匙 分液漏斗 试管夹 烧杯
【答案】A
【解答】解:
A、该仪器表示的是燃烧匙,正确;
B、该仪器表示的是长颈漏斗,错误;
C、该仪器表示的坩埚钳,错误;
D、该仪器表示的是园底烧瓶,错误;
故选:A。
◆变式训练
1.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A. 试管 B. 量筒 C. 燃烧匙 D. 蒸发皿
B 解:根据实验室仪器使用规则分析回答即可。
【分析】A、试管能直接加热,故A不符合题意;
B、量筒不能直接加热,也不能用于间接加热,故B符合题意
C、燃烧匙是铁等金属制成的,能直接加热,故C不符合题意;
D、蒸发皿是陶瓷制成的,能直接加热,故D不符合题意。
2.如图所示,把下列实验所用的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F______
(1)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需要用______。(填标号,下同)
(2)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______。
(3)量取8毫升的水,需要用______。
(4)收集气体时时,需要用______。
变4. 【解答】解:A是试管;B是集气瓶;C是量筒;D是烧杯;E是胶头滴管;F是水槽。
(1)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需要用胶头滴管;
(2)少量溶液相互发生反应时,需要用试管;
(3)量度一定量的液体用到的是量筒,接近刻度线时用胶头滴管;
(4)收集气体时时,需要用集气瓶;
故答案为:试管;集气瓶;量筒;烧杯;胶头滴管;水槽。
(1)E;(2)A;(3)CE;(4)B。
例2-1.实验时,即使采取所有必要的安全措施,有时也难免发生意外,应对下列意外的方法是:①用湿抹布扑灭;②用大量水冲洗;③用蓝油烃涂抹;④用蒸馏水冲洗。
A.手指烫伤________ ;(填方法序号) B.化学物质溅入眼睛中________ ;
C.化学试剂溅到手上________ ; D.酒精洒到桌上引起着火________ 。
③;④;②;① 解:做实验时,如果被火烫伤,应先用冷水冲洗烫伤处,再涂上烧伤膏(题目中的蓝油烃是一种烧伤膏),必要时要请医生治疗,所以A中应选③;若酸液溅入眼睛,应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不停的眨眼睛,万不可用手揉眼睛,题目中蒸馏水比普通的水更干净,更适合用于冲洗眼睛,所B中应选④;若化学试剂溅到手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好再涂上弱碱、弱酸性的物质,所C中应选②;若酒精洒到桌上引起着火,立即用湿布覆盖,可隔绝氧气使火熄灭,所D中应选①.
故答案为:③;④;②;①
【分析】实验中要注意安全:当酸、碱的溶液不小心沾到身上或衣服上,要先用大量水清洗,最好再涂上弱碱、弱酸性的物质;若酒精灯着火,立即用湿抹布覆盖;如果被火烫伤,要先用冷水冲洗再涂上烧伤膏。
例2-2.下图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图标,装运浓硫酸的箱子应贴的图标( D )
A. 爆炸性 B. 易燃性 C. 毒性 D. 腐蚀性
例2-3.下列实验室的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C )
A. 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 为了获取药品性质,可触摸药品或品尝药品的味道
C. 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D. 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变式训练
1.科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A 被热的试管烫伤 用大量冷水冲洗
B 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C 被化学试剂灼伤 用缓缓流水冲洗 1 分钟以上
D 实验器材不慎打碎 继续实验,下课后由老师清理
A. A B. B C. C D. D
2.实验时,如果有有毒、有害气体产生,应采取的措施为(  )
A.停止实验,离开实验室 B.在通风橱里操作
C.移到走廊操作 D.戴上口罩继续操作
【解答】解:出于实验安全考虑,实验时,如果有有毒、有害气体产生,应在通风橱里操作;故选B。
3.下列危险化学品标志中,表示腐蚀品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火灾---易燃物质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选项错误。C、图中所示标志是剧毒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选项正确。故选:D。
4.实验时,即便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有时也会发生意外,这时一定要保持镇定,并立即向老师报告。试把下面发生的意外跟最合适的应变方法配对。(填序号)
A:化学试剂溅进嘴里__________;B:化学试剂沾到手臂上__________;
C:实验桌发生大面积着火___________;D酒精撒到桌面上小范围起火________
①灭火器灭火;②蒸馏水冲洗;③湿抹布扑盖;④大量自来水冲洗 答案为:②;④;①;③
例3-1.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闻气体气味 B. 移走蒸发皿 C. 向试管里加入粉末 D. 取块状药品
【答案】. C
【解析】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例3-2.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滴加液体 C. 湿抹布灭火 D. 点燃酒精灯
A 解: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实验操作,以及事故的处理方法。
【分析】A加热液体时不能用手抓试管,应该用试管夹夹住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符合题意;
B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口,防止滴管被污染,不符合题意;
C酒精洒出来着火时应该用湿抹布灭火,可以隔绝空气降低温度,不符合题意;
D点燃酒精灯时可以用火柴直接点燃,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例3-3.固体药品:块状固体用________ 夹取,粉末状物质用________ 取用;向试管里装粉末,应用________ 取少量药品,伸入________ 放的试管中2/3处,然后将试管________ 。如果试管直径较小,可将固体粉末倒入对折的纸槽,送入平放的试管底部。向试管里装块状固体,将试管________ ,用________ 夹取块状固体,使其________ 。
镊子;药匙;药匙;平;竖直;平放;镊子;慢慢滑入试管底部
解:根据固体药品的存放以及取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分析】固体药品:通常盛放在广口瓶中。块状固体用镊子夹取,操作要领是“一平、二放、三慢竖”(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药品放入试管口,然后慢慢地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缓滑至试管底部);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操作要领是“一横、二送、三直立”(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落入试管底部)。故答案为:镊子;药匙;药匙;平;竖直;平放;镊子;慢慢滑入试管底部。
例3-4.使用酒精灯,酒精灯内的酒精量最多不应超过其容积的________ ,最少不低予其容积的1/3。熄灭酒精灯用________ 。不得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________ ,洒在台面上的酒精着火应立即用________ 去扑盖。用酒精灯加热物体时,物体放在________ 处温度升高最快。
【答案】2/3;灯帽盖灭;酒精;湿抹布;外焰
【解析】灯内酒精量过多,易造成灯内酒精被引燃,可能造成灯内发生剧烈燃烧而爆炸,一般要求灯内酒精量不超过其容积的2/3这一安全用量;为了安全使用酒精 灯,实验室规定: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 ,不允许用嘴吹灭,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不慎碰倒酒精灯而使酒精洒在实验台上并起火,此时不要慌 乱,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有外焰、内焰、焰心之分,其中外焰处的温度最高。故答案为:2/3;灯帽盖灭;酒精;湿抹布;外焰。
例3-5.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Ⅰ)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
(1)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外焰温度最高。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Ⅱ)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
火焰层 平均温度/℃
乙 丙
焰心 432 598
内焰 520 667
外焰 666 783
(2)由上表得出结论:______(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
(3)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
(Ⅲ)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
(4)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解:(1)在实验中,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这说明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原因外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酒精燃烧更充分;
故答案是:外焰与空气(氧气)接触更充分;
(2)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显示,酒精灯的外焰的温度最高;
故答案是:外焰;
(3)酒精灯加热的正确操作,实际上外焰温度最高,为防止因试管受热不均匀而引起的试管炸裂,加热还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试管应倾斜45°角,符合的只有c;
故答案是:c;
(4)属于实验误差分析,此问题属于开放题型,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①从酒精自身原因;②酒精灯的构造,灯芯的长短等找原因。
故答案是:①酒精的浓度;②露出酒精灯的灯芯长度。
◆变式训练
1、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下列科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液体的倾倒 B. 块状固体的取用 C. 液体的滴加 D. 用纸槽取用粉末
【答案】D
【解析】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取用固体块状“一斜二送三直立”,用镊子来取,放入试管时,先将试管横放,把镊子伸入试管内慢慢将试管竖起,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固体粉末药品的取用可以用纸槽或药匙来取,放入试管时,先将试管横放,把纸槽或药匙伸入试管内慢慢将试管竖起,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2.下列实验中,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酒精灯给物体加热时,要用外焰,试管内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且拇指不能握在试管夹的短柄处,故A错误;
B、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以防着火,故B错误;
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故C错误;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以防着火,故D正确。故选:D。
3.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了,造成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有:
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
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
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
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
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
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
A.①③⑤⑥ B.②③⑥ C.②④ D.③④⑤
【解答】解:①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应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是正确操作;
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容易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炸裂;
③试管底部接触焰心因为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较低,使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炸裂试管;
④试管内的液体超过容积的,其后果是加热沸腾后液体飞溅出,不会造成试管破裂;
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试管内的液体受热不均匀会溅出,不会造成试管炸裂;
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的液体的中下部,这样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炸裂。
故②③⑥会造成试管炸裂。故选:B。
例4-1.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去精确测量玻璃窗的宽度,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D )
A.0.420m B.420mm C.0.04201m D.4.202dm
例4-2.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D )
A . 1 . 8 米= 1 . 8 × 1 000 = 1 800 毫米
B . 1 . 8 米= 1 . 8 米× 1 000 = 1 800 毫米
C . 1 . 8 米= 1 . 8 米× 1 000 毫米= 1 800 毫米
D . 1 . 8 米= 1 . 8×I 000 毫米= 1 800 毫米
例4-3.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单个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B )
A.2.5μm=2.5μm×10﹣6m B.2.5μm=2.5×10﹣5dm
C.2.5μm=2.5×10﹣5cm D.2.5μm=2.5×10﹣9m
例4-4.如图所示是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下列所记录的测量结果中,正确的是( B )
A.7.25cm B.2.25cm C.2.3cm D.2.2cm
例4-5.小明同学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他记录的数据是18.35cm,数据中准确值是 cm,估计值是 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答案为:18.3;0.05;0.1。
例4-6.用厚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下图所示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 C )
例4-7.小明利用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 )
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cm
例4-8.某同学以铅笔长为单位长, 测得一桌子的长度为单位长的6.5倍, 则桌子的长应记作 , 其中准确值为 , 估计值为 。6.5铅笔长;6铅笔长;0.5铅笔长
◆变式训练
1.小明利用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2.45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 )
A.2.36cm B.2.357cm C.2.38cm D.2.4cm
2.如下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2.80cm_______;若改用最小刻度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该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是_____________2.8cm_______________。
3.经过测量,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米。那么,在这一测量中,“测量”定义中所说的“公认标准量”是( A )
A.1米 B.468米 C.东方明珠电视塔 D.测量用的尺子
4.如图所示,用两种不同规格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图甲中铅笔的长度是 cm。图乙中铅笔的长度是 cm。
4.7;4.80
5.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是由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如图所示为H1N1病毒在30万倍电子显微镜下成的像与刻度尺比对情况,该病毒的实际整体宽度约为 m使用透气孔径为3.0×10-6 m的N95型口罩 (选填“能”或“不能)有效遮挡甲型H1N1病毒。
1.2×10-7 不能
6.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D )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米
C.毫米、厘米、分米、米 D.毫米、分米、厘米、米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刻度尺的零刻度磨损了就不能再使用这把刻度尺了
B.测量时,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歪斜所致
C.一位同学测量黑板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完全一样,这说明他的结果完全没有误差
D.记录的测量结果只写了数字而未标明单位是无用的、错误的
【解析】A、刻度尺的零刻度磨损了,可以使用其他没有磨损的刻度线,故A错误;
B、测量时,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歪斜所致,产生的差异是错误而不是误差,故B错误;
C、一位同学测量黑板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完全一样,也不能说明完全没有误差,故C错误; D、记录的测量结果只写了数字而未标明单位是无用的、错误的,故D正确。
8.小华测得一根木材的长度为1.450米。该数值的准确值为 ,估计值为 。他所用的长度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为 。1.45m,0.000m,1cm
9.小明游览南京长江大桥时,发现桥面有条宽窄不一的裂缝,他用刻度尺测得裂缝某处宽为7.00cm,他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为了得到该裂缝的平均宽度,小明应该在裂缝的    (同一/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从冬季到夏季,由于温度升高,该缝隙会变    (宽/窄)。1mm,不同,窄
例5-1.在运动会掷铁饼比赛中,裁判员用皮尺测量比赛成绩,如果在测量时将皮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
将会( B )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例5-2.通用的鞋的号码数是指人的脚趾尖的距离的厘米数。一位同学想请人在外地给他买一双合适的球鞋,他利用手头仅有的一把受潮膨胀了的木尺测出自己的脚长是23号。他应买的鞋的尺码为( C )
A.22号半 B.23号 C.23号半 D.不能确定
例5-3.在相同条件下,由于铜的热胀冷缩程度比玻璃的大,因此用一把铜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的长度,夏天和冬天的测量结果比较是( C )
A.夏天测量的数据大些 B.一样大
C.冬天测量的数据大些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例5-4.钢铁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一把钢尺在20℃时时准确的。如果在0℃时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的长度的数值比实际长度( A )
A.大 B.小 C.相等 D.无法确定
例5-5.用材料甲制成的刻度尺去测量用材料乙制成的物体的长度.在15℃时测得的长度为L1,在30℃时测得的长度为L2。如果两次的测量方法都正确,且L1>L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甲、乙两种材料膨胀程度不同,且材料乙的膨胀程度大
B.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种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在降低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
C.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种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在升高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
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
◆变式训练
1.以下测量导致的结果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 )
A.用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的要大
B.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数值比真实值要大
C.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时不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
D.在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若视线是俯视的,测得的体积比液体的真实体积要大
2.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物体长0.980米,之后发现这把尺比标准米尺长了0.002米,则该物体的实际长度为( B )
A.1.0000米 B.0.982米 C.1.020米 D.0.978米
3.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物体长0.500米,之后他用标准米尺测得该尺的实际长度为1.003米,则该物体的实际长度为( C )
A.0.503米 B.0.5015米 C.0.502米 D.0.497米
4.木尺受潮后膨胀,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会( B )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受影响 D .难以确定
例6-1.如图所示的四个图中,能正确测出圆柱体截面直径的方法是( B )
A B C D
例6-2.如上图所示,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8圈,所测得的总长度为___1.80____厘米,铜丝的直径是__1.0____毫米。
例6-3.测量厚度时未除去封面;选用页数太少;未将页数除以2得到张数。
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一张废弃的墙纸长度为L1
B.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
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
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
(2)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是______。
(3)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______(可多选)
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B.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C.墙纸厚度不均匀D.读数时小数点点错
【解答】解:
(1)正确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拉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
由以上可知,没有必要的步骤是A,错误的步骤是C,应改为:用细铜丝线圈的长度L1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直径d=。
(2)故合理的顺序为:DEBC或DBEC;
(3)在测量原理和方法一样的情况下,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人为客观原因及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程度引起的,例如:
A、人在绕线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紧程度不同,会产生误差,故A符合题意;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在测量中会产生误差,故B符合题意;
C、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属于测量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故答案为:(1)A;C;用细铜丝线圈的长度L1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直径d=;(2)DBEC或DEBC;(3)AB。
例6-4.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1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排绕在笔杆上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F.……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A__,错误的步骤是__C__,还缺少的步骤F是__用线圈总长度L1除以圈数n,即得直径d_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DEBF__。
(3)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 ABC )
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变式训练
1.自行车驶过地上一个水洼后,在路上留下一块块水迹,测得第一与第五块水迹中心的距离是9.42米,由此可知自行车车轮直径是 米。0.75
2.某同学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先将细铜丝在圆柱形铅笔上紧密排绕50圈,然后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得铜线圈的总长度为70.5mm,则细铜丝的直径为 mm。1.41
3.要测量出一张普通邮票的质量,下列方案中可行的是( B )
A.先测一只信封的质量,再将邮票贴在信封上,测出信封和邮票的总质量,两次相减得邮票质量
B.先测出数百张邮票的质量,再除以邮票的张数
C.天平是测质量的精密仪器,直接把一张邮票放在托盘内可以测量出
D.用刻度尺测出邮票的长宽厚,计算出邮票体积,再查找出有关纸的密度,算出邮票的质量
4.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周长时,把一张矩形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然后在纸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再用刻度尺测两孔之间的距离,如此测出的圆柱体周长( D )
A.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大 B.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小
C.因实验方法错误,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D.实验方法没有错误,读数准确
5.某同学用以下步骤和方法来测算物理课本内页每张纸的厚度.
① 将从封面开始的10页纸叠紧;
②用刻度尺量出这叠纸的厚度记为L;
③算出每张纸的厚度为d=L/10.
该同学在以上做法中有三个错误,这三个错误分别是:
① ;
② ;
③ 。
6.甲、乙两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甲同学的方法是:首先从卷筒纸的标签上了解到,卷筒纸拉开后纸的厚度为d,然后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________。乙同学的方法是:首先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然后拉开部分卷筒纸测出它的长度为L0,此时卷筒纸的外半径由一开始的R减小到R0,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________。

【解析】(1)设卷纸的宽度为h,
卷纸的体积为:V=Sh=(S大-S小)h=(πR2-πr2)h=π(R2-r2)h;
卷纸拉开后是一个长方体,
那么卷纸的长度;
(2)原来卷纸的横截面积为:S=π(R2-r2);
长度为L0的卷纸的横截面积为:S'=π(R2-R02);
根据:得到:;
解得: 。
2例1-1.下列化学仪器,相信你已多次使用过,请按下列要求把仪器填在横线上:a.量筒,b.玻璃棒,c.药匙,d.托盘天平,e. 胶头滴管,f.试管(填序号)
(1)称量固体药品的是____;
(2)取用固体药品的是____;
(3)量取液体体积的是____;
(4)可用于搅拌液体的是____;
(5)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
(6)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____.
例1-2.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
A. B. C. D.
燃烧匙 分液漏斗 试管夹 烧杯
◆变式训练
1.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A. 试管 B. 量筒 C. 燃烧匙 D. 蒸发皿
2.如图所示,把下列实验所用的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F______
(1)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需要用______。(填标号,下同)
(2)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______。
(3)量取8毫升的水,需要用______。
(4)收集气体时时,需要用______。
例2-1.实验时,即使采取所有必要的安全措施,有时也难免发生意外,应对下列意外的方法是:①用湿抹布扑灭;②用大量水冲洗;③用蓝油烃涂抹;④用蒸馏水冲洗。
A.手指烫伤________ ;(填方法序号) B.化学物质溅入眼睛中________ ;
C.化学试剂溅到手上________ ; D.酒精洒到桌上引起着火________ 。
例2-2.下图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图标,装运浓硫酸的箱子应贴的图标( )
A. 爆炸性 B. 易燃性 C. 毒性 D. 腐蚀性
例2-3.下列实验室的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 为了获取药品性质,可触摸药品或品尝药品的味道
C. 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D. 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变式训练
1.科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A 被热的试管烫伤 用大量冷水冲洗
B 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C 被化学试剂灼伤 用缓缓流水冲洗 1 分钟以上
D 实验器材不慎打碎 继续实验,下课后由老师清理
A. A B. B C. C D. D
2.实验时,如果有有毒、有害气体产生,应采取的措施为(  )
A.停止实验,离开实验室 B.在通风橱里操作
C.移到走廊操作 D.戴上口罩继续操作
3.下列危险化学品标志中,表示腐蚀品的是(  )
A. B. C. D.
4.实验时,即便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有时也会发生意外,这时一定要保持镇定,并立即向老师报告。试把下面发生的意外跟最合适的应变方法配对。(填序号)
A:化学试剂溅进嘴里__________;B:化学试剂沾到手臂上__________;
C:实验桌发生大面积着火___________;D酒精撒到桌面上小范围起火________
①灭火器灭火;②蒸馏水冲洗;③湿抹布扑盖;④大量自来水冲洗
例3-1.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闻气体气味 B. 移走蒸发皿 C. 向试管里加入粉末 D. 取块状药品
例3-2.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滴加液体 C. 湿抹布灭火 D. 点燃酒精灯
例3-3.固体药品:块状固体用________ 夹取,粉末状物质用________ 取用;向试管里装粉末,应用________ 取少量药品,伸入________ 放的试管中2/3处,然后将试管________ 。如果试管直径较小,可将固体粉末倒入对折的纸槽,送入平放的试管底部。向试管里装块状固体,将试管________ ,用________ 夹取块状固体,使其________ 。
例3-4.使用酒精灯,酒精灯内的酒精量最多不应超过其容积的________ ,最少不低予其容积的1/3。熄灭酒精灯用________ 。不得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________ ,洒在台面上的酒精着火应立即用________ 去扑盖。用酒精灯加热物体时,物体放在________ 处温度升高最快。
例3-5.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Ⅰ)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
(1)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外焰温度最高。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Ⅱ)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
火焰层 平均温度/℃
乙 丙
焰心 432 598
内焰 520 667
外焰 666 783
(2)由上表得出结论:______(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
(3)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
(Ⅲ)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
(4)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训练
1、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下列科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液体的倾倒 B. 块状固体的取用 C. 液体的滴加 D. 用纸槽取用粉末
2.下列实验中,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B. C. D.
3.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了,造成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有:
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
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
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
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
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
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
A.①③⑤⑥ B.②③⑥ C.②④ D.③④⑤
例4-1.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去精确测量玻璃窗的宽度,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
A.0.420m B.420mm C.0.04201m D.4.202dm
例4-2.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 . 1 . 8 米= 1 . 8 × 1 000 = 1 800 毫米
B . 1 . 8 米= 1 . 8 米× 1 000 = 1 800 毫米
C . 1 . 8 米= 1 . 8 米× 1 000 毫米= 1 800 毫米
D . 1 . 8 米= 1 . 8×I 000 毫米= 1 800 毫米
例4-3.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单个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2.5μm=2.5μm×10﹣6m B.2.5μm=2.5×10﹣5dm
C.2.5μm=2.5×10﹣5cm D.2.5μm=2.5×10﹣9m
例4-4.如图所示是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下列所记录的测量结果中,正确的是(   )
A.7.25cm B.2.25cm C.2.3cm D.2.2cm
例4-5.小明同学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他记录的数据是18.35cm,数据中准确值是 cm,估计值是 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例4-6.用厚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下图所示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 )
例4-7.小明利用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cm
例4-8.某同学以铅笔长为单位长, 测得一桌子的长度为单位长的6.5倍, 则桌子的长应记作 , 其中准确值为 , 估计值为 。
◆变式训练
1.小明利用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2.45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cm B.2.357cm C.2.38cm D.2.4cm
2.如下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 _______;若改用最小刻度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该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经过测量,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米。那么,在这一测量中,“测量”定义中所说的“公认标准量”是(   )
A.1米 B.468米 C.东方明珠电视塔 D.测量用的尺子
4.如图所示,用两种不同规格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图甲中铅笔的长度是 cm。图乙中铅笔的长度是 cm。
5.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是由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如图所示为H1N1病毒在30万倍电子显微镜下成的像与刻度尺比对情况,该病毒的实际整体宽度约为 m使用透气孔径为3.0×10-6 m的N95型口罩 (选填“能”或“不能)有效遮挡甲型H1N1病毒。
6.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D )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米
C.毫米、厘米、分米、米 D.毫米、分米、厘米、米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刻度尺的零刻度磨损了就不能再使用这把刻度尺了
B.测量时,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歪斜所致
C.一位同学测量黑板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完全一样,这说明他的结果完全没有误差
D.记录的测量结果只写了数字而未标明单位是无用的、错误的
8.小华测得一根木材的长度为1.450米。该数值的准确值为 ,估计值为 。他所用的长度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为 。
9.小明游览南京长江大桥时,发现桥面有条宽窄不一的裂缝,他用刻度尺测得裂缝某处宽为7.00cm,他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为了得到该裂缝的平均宽度,小明应该在裂缝的    (同一/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从冬季到夏季,由于温度升高,该缝隙会变    (宽/窄)。
例5-1.在运动会掷铁饼比赛中,裁判员用皮尺测量比赛成绩,如果在测量时将皮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
将会( )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例5-2.通用的鞋的号码数是指人的脚趾尖的距离的厘米数。一位同学想请人在外地给他买一双合适的球鞋,他利用手头仅有的一把受潮膨胀了的木尺测出自己的脚长是23号。他应买的鞋的尺码为( )
A.22号半 B.23号 C.23号半 D.不能确定
例5-3.在相同条件下,由于铜的热胀冷缩程度比玻璃的大,因此用一把铜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的长度,夏天和冬天的测量结果比较是( )
A.夏天测量的数据大些 B.一样大
C.冬天测量的数据大些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例5-4.钢铁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一把钢尺在20℃时时准确的。如果在0℃时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的长度的数值比实际长度( )
A.大 B.小 C.相等 D.无法确定
例5-5.用材料甲制成的刻度尺去测量用材料乙制成的物体的长度.在15℃时测得的长度为L1,在30℃时测得的长度为L2。如果两次的测量方法都正确,且L1>L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材料膨胀程度不同,且材料乙的膨胀程度大
B.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种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在降低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
C.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种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在升高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
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
◆变式训练
1.以下测量导致的结果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用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的要大
B.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数值比真实值要大
C.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时不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
D.在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若视线是俯视的,测得的体积比液体的真实体积要大
2.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物体长0.980米,之后发现这把尺比标准米尺长了0.002米,则该物体的实际长度为( )
A.1.0000米 B.0.982米 C.1.020米 D.0.978米
3.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物体长0.500米,之后他用标准米尺测得该尺的实际长度为1.003米,则该物体的实际长度为( )
A.0.503米 B.0.5015米 C.0.502米 D.0.497米
4.木尺受潮后膨胀,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会( )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受影响 D .难以确定
例6-1.如图所示的四个图中,能正确测出圆柱体截面直径的方法是( )
A B C D
例6-2.如上图所示,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8圈,所测得的总长度为___ ___厘米,铜丝的直径是__ ___毫米。
例6-3.测量厚度时未除去封面;选用页数太少;未将页数除以2得到张数。
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一张废弃的墙纸长度为L1
B.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
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
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
(2)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是______。
(3)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______(可多选)
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B.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C.墙纸厚度不均匀D.读数时小数点点错
例6-4.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1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排绕在笔杆上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F.……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 __,错误的步骤是_ _,还缺少的步骤F是__ 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 __。
(3)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   )
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变式训练
1.自行车驶过地上一个水洼后,在路上留下一块块水迹,测得第一与第五块水迹中心的距离是9.42米,由此可知自行车车轮直径是 米。
2.某同学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先将细铜丝在圆柱形铅笔上紧密排绕50圈,然后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得铜线圈的总长度为70.5mm,则细铜丝的直径为 mm。
3.要测量出一张普通邮票的质量,下列方案中可行的是( )
A.先测一只信封的质量,再将邮票贴在信封上,测出信封和邮票的总质量,两次相减得邮票质量
B.先测出数百张邮票的质量,再除以邮票的张数
C.天平是测质量的精密仪器,直接把一张邮票放在托盘内可以测量出
D.用刻度尺测出邮票的长宽厚,计算出邮票体积,再查找出有关纸的密度,算出邮票的质量
4.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周长时,把一张矩形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然后在纸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再用刻度尺测两孔之间的距离,如此测出的圆柱体周长( )
A.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大 B.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小
C.因实验方法错误,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D.实验方法没有错误,读数准确
5.某同学用以下步骤和方法来测算物理课本内页每张纸的厚度.
① 将从封面开始的10页纸叠紧;
②用刻度尺量出这叠纸的厚度记为L;
③算出每张纸的厚度为d=L/10.
该同学在以上做法中有三个错误,这三个错误分别是:
① ;
② ;
③ 。
6.甲、乙两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甲同学的方法是:首先从卷筒纸的标签上了解到,卷筒纸拉开后纸的厚度为d,然后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________。乙同学的方法是:首先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然后拉开部分卷筒纸测出它的长度为L0,此时卷筒纸的外半径由一开始的R减小到R0,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________。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