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第 19 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1937一座悲壮的桥一次及时的握手一座哭泣的城卢沟桥南京1937一座悲壮的桥北平通往南方唯一通道中日军事上的必争之地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1937.7中日实力对比表类别 中国 日本 比例钢铁年产量 4万吨 380万吨 1:145战机年产量 0 1580架重炮年产量 0 744门坦克年产量 0 330辆军舰年产量 ≈0 5.3万吨“鉴于南京政府近来反日行为日益频繁…为维系帝国自开国以来对华之一贯积极政策,为帝国安全和国民生计考虑,务必革除之前保守做法,限期动员80万兵员,给予其全面重大打击…占领华北之北平、天津及华东之上海…并准备战争长期化。”《日本年度对华作战计划》长期准备、预谋已久日本蓄谋已久,来势汹汹,两国实力悬殊,中华民族危机!!中国作何选择?国共第二次合作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1937 一次及时的握手合作的表现:南方八省 红军游击队军长 :叶挺副军长 :项英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1937年9月,国民党公开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正式合作标志:1937一座哭泣的城八一三事变直接威胁到南京,局势愈发严峻,为此国民政府迅速下达总动员,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淞沪会战爆发。日军侵占北平、天津后,立即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在北方,日军分路进攻华北;在南方,日军于8月13日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企图速战速决,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危险来临:(1937.8.13—1937.11.12)我们的部队,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投入战场,有的不到三个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五个小时死了三分之二,这个战场就像一个大熔炉一般,填进去就熔化了。——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淞沪会战姚子青谢晋元淞沪会战的意义: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摘自伦敦《泰晤士报》( 1937年11月28日)于淞沪会战虽制空、制海权操之于敌手,而我方之装备训练亦远不如敌人……我军以劣势之陆军装备,抵抗敌军海陆空联合作战之优势,所凭藉的全是爱国精神。……我军伤亡虽重,但敌人损失也不少。打破日军阀三个月征服中国之迷梦。----白崇禧《回忆八一三淞沪抗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中国军队以约30万人的伤亡代价毙伤日军4万多人。11月12日,上海沦陷……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攻占南京命令,约20万日军疯狂地向中国首都南京扑来。”——《抗日战争正面战场》1937年11月12日, 上海失守南京沦陷1937.12.131937.12.13,中国首都南京沦陷。1937.11.20,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南京大屠杀一位历史学家曾经估算,如果所有南京大屠杀的罹难者手牵手站在一起,这一队伍可以从南京绵延到杭州,总距离长达200英里左右。他们身上的血液总重量可达1200吨,他们的尸体则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张纯如《南京大屠杀》为纪念南京大屠杀,2014年国家决定将12月13日设为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①牢记历史,勿忘国耻②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③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奋斗④反对战争,珍爱和平南京大屠杀给我们的教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南京大屠杀.mp4 卢沟桥事变.mp4 淞沪会战.mp4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