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9.3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9.3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三框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
(2)理解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
(3)理解坚定文化自信的要求。
(二)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科学精神:科学认识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
3.公共参与: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
2.教学难点:理解坚定文化自信的要求。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本节课我们学习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二)讲授新课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板书)
板块一:建设文化强国(板书)
阅读与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创新文化”,强调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要大力培育中国特色创新文化,增加创新自信,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冒尖、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形成鼓励创新的科学文化氛围。
2013年以来,中央及各相关部门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助推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显著增强,我国文化资源供给能力从量到质都迈上了新台阶。近年来,我国电视剧和图书产量保持全球第一,电影市场规模稳居世界第二。
结合事例谈谈:新时代我国倡导创新文化有什么重要意义?
谈谈你对建设文化强国的理解。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创新文化是一种与创新相关的文化形态,是一种有利于创造创新的文化。创新文化对创新具有激励和引导作用,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对创造力、工作和行为准则所持有的态度和价值观对于决定创新行为的源泉和形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就会产生不同的经济表现和创新结果。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 创新文化激励创新事业。创新文化是一个民族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师: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学生:(1)建设文化强国,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教师补充知识点:
①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②“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③落后文化于腐朽文化的区分
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回顾知识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文化强国,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教师补充:道德修养与文化修养的区分)
建设文化强国,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回顾知识点: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区分)
板块二:坚定文化自信(板书)
阅读与思考
观点一:“中华文化曾长期领先于世界,这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我们不能忘记。”
观点二:“中华文化的确曾经辉煌过,但近代衰落了,说明已经没有生命力了。”
观点三:“中华文化的确在近代落后了,但我们有充足的自信,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
你如何看待这些观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观点一正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不能忘记的;观点二错误,中华文化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观点三正确,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教师:什么是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所禀赋和拥有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生命力保持坚定信心和发展的希望,在其对文化抱有强烈信任和发展的理想信念下,才能获得坚持和坚守的信心,才能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才能激发发展创新的活力。
教师: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学生:(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某一阶段优秀文化的自信,也是对全部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
教师: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过:“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学生:(1)文化自信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活力不断迸发,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社会主义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教师拓展:
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②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的生动体现。
(3)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1.“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2019年春节以来,《我和我的祖国》以快闪的形式唱响大江南北,打动人心,好评如潮,各类媒体竞相转播,极大地激发了人们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传唱不息,打动人心主要归功于其内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D )
①恰逢建国70周年,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②传播方式创新,增强歌曲的感染力吸引力
③彰显文化自信,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弘扬民族精神,激发人们浓烈的爱国之情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019年9月投入使用的普通高中语文部编教材,从古风、民歌、绝句、律诗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魏晋辞赋到唐宋明清古文,从文言小说到白话小说,均有呈现。该教材共选入古代诗文67篇(首),占全部选文数的49.3%。可见,部编语文教材的使用( B )
①凸显了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发挥了教育传递、沟通和共享文化的功
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④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2019 浙江)为实现乡风文明,克服婚丧嫁娶中存在的大操大办等陋习,政府倡导婚事新办,厚养薄葬,这一倡导是基于( B )
①腐朽文化会阻碍乡风文明建设
②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正确引导
③落后文化会污染社会文化环境
④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