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 年级 政治 教案课 题 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二次备课对应课标知识点(考点)梳理 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设计意图(思路) 本课下设两目,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清基本概念,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分析阅读素材,通过小组合作,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要学的知识,强化理解,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对探究材料的分析能力,对教材的总结概括能力,强化所学知识,认同所学知识。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文化交流与交融,促进民族文和发展,增强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科学精神】理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公共参与】做文化交流的使者。学习重点 文化交流的意义、原则、要求文化交融的重要性和要求 教法与学法简述 教法:创设教学情境,综合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自主学习法。学习难点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比较学习准备(媒体使用) PPT制作、教案、导学案、优佳学案学习内容设计 二次备课修改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概括) 教师组织教学流程 学生学习活动及流程一、导入(2分钟)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多样性,要想使文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促进文化发展,各民族的文化需要交流互鉴。今天,我们就进入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学习。书写板书,本框目录展示 将教材翻到第104页二、新课学习(35分钟) 探究一:儒家学说曾对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对他著名的“单子论”产生过影响。近代欧洲的一些文化名人,如伏尔泰、歌德、雨果,都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汲取过营养。儒学本是中国的学问,但也早已走向世界,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誉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文化交流对文化发展的影响。2.文化交流应坚持什么原则?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原则。探究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4页的“阅读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2.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开展文化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文化交流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特别提醒】(1)文化交流不是文化霸权,也不是文化渗透,而是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共同发展。(2)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包括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又包括外来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探究三: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5页的“阅读与思考”,回答问题。结合典型事例,阐明文化交融是如何促进世界文化的丰富与发展。根据本学生的回答,总结强调: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比较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基础、前提,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华、发展。 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完成探究问题小组讨论,完善答案学生展示学生认真思考学生展示学生就自己的理解分享观点。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完成问题2.学生小组合作3.学生展示1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用时:3分钟) 1.教师总结本课重点知识。2.布置作业:完成优佳学案配套卷的相关练习。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问题及时提问。 2.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课外作业布置(体现分层作业) 基础练习(复习作业) 1. 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2019年3月,“感知中国,意在巴黎”中国美术精品展在巴黎举办。展览聚焦中法艺术百年交流的历史,展示了刻载着历史印记和洋溢着新时代艺术创新精神的中国留法名家作品,中法人民在欣赏佳品的同时,也拉近了彼此的心。本次展览( A )①让更多法国民众感受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激荡与交融②通过讲述中国艺术故事 ,推动中国艺术的共享与传播③创新了文化交流的途径,推动了新时代中法艺术合作④使中法文化交流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中起引领性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0.山东卷)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我国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内外相关机构,围绕“茶和世界 共品共享”这主题,开展“全球相约‘共饮一杯茶” 线上活动,让人们从一“叶”间感受各国不同韵味的茶文化。这表明( D )①“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③互联网是人们超越时空局限共享茶文化的重要手段④各国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拓展练习 完成优佳学案配套卷上的练习板书设计 意义 文化交流 原则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要求 文化交融 作用 推动文化交融审核签名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学校领导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