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上册《乡土中国》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课件(1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必修上册《乡土中国》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课件(16张PPT)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主旨:中国差序格局下,缺乏团体道德,难以找到一个笼统的道德观念,道德依附于差序的人伦存在。
摘要:在“团体格局”中,道德的基本观念建筑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在同一个团体的人是“兼善”的。
在差序格局中,从己向外推以构成的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关系,每根绳子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社会范围是从“己”推出去的,而推的过程里有着各种路线,最基本的是亲属,亲子和同胞,相配的道德要素是孝和悌。向另一路线推是朋友,相配的道德要素是忠和信。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团体格局中象征着团体的神是无私的
差序格局
每个人在神面前平等
神对每个人公道
否定亲子联系
人人共有“天父”
人人互相尊重权利
团体也要保障个人权利
产生了宪法
没有超乎私人的道德观念
每条私人关系的线附着一种道德要求
孝悌忠信都是私人关系的道德因素
也没有不分差序的“兼爱”
没有对团体的“义务”观念
君主也要完成私人道德
没有笼统的道德观念
所有价值标准不能脱于差序人伦而存在
道德与法律根据对象与自己的关系而伸缩
概念理解:
团体格局:由若干人组成的,有一定界限的团体。
差序格局:由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所决定的有差等的次序关系。
道德观念:是在社会里生活的人自觉应当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信念。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都附着一种道德要素。
系维着人民的宪法:在道德体系发生权力的观念下,为防止团体代理人滥用权力,发生了宪法。
1、本篇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历史研究法。那么,什么是历史研究法呢?请找出文中运用此方法的地方。
历史研究法指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
例如:第一段中“这种结构很可能是从初民民族的‘部落’形态中传下来的”。
2、什么是道德观念 它包括哪些内容?道德观念是由什么决定的
(1)道德观念是在社会里生活的人自觉应当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信念。
(2)它包括行为规范、行为者的信念和社会的制裁。
(3)它的内容是人和人关系的行为规范,是依着该社会的格局而决定的。
3、第5段中谈到了基督教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请同学们稍作概括。
团体的代表是神,而神必须是无私的。在团体中,每个个人人格上是平等的,每个团体分子和团体的关系是相等的。亲子间个别的和私人的联系在此被否认。团体不为任何个人所私有。
(简言之,神是大家共同的神,神对每个个人是平等的,公道的。人与人之间不存在私人关系。)
比如,基督教认为,爱不仅是爱自己的朋友,更要爱自己的仇敌,对恶不抵抗。
4、倒数第4段中,孟子的回答是 “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这种回答是道德评价的双重标准吗?
不同于“双标”。
传统的道德里不能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就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孟子认为普遍的道德标准并不存在;“道德双标”是用不同的标准要求他人和自己。
5、倒数第2段中,为什么说“在差序格局的社会中,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
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
6、怎样理解孔子“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和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的说法
提示:墨家的“爱无差等”是墨家伦理思想。即主张不分远近、亲疏、贵贱地爱一切人,是墨子“兼爱”思想的具体体现。和儒家的“亲亲、尊尊”“爱有差等”的思想不同。
7、请简述现代西洋社会“团体格局”的历史由来、道德体系和法律保障。
P35-36 第3-7段
8、试着归纳中国传统乡土社会“差序格局”道德体系的特点。
①“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是“克己复礼”“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即“克己修身”)。
②从己向外推构成社会范围内的两种私人练习。一是:亲属线,与之相配的道德要素是孝悌;二是:朋友线,与之相配的道德要素的忠信。
③孝悌忠信中都附着着“仁”。
④传统道德中没有不分差序的兼爱,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
⑤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道德与法律根据对象与自己的关系而伸缩)
9、试分析西方“团体格局”和中国“差序格局”两种不同的社会结构中道德体系的不同,并比较其优劣。
第5章
第5篇研读专题参考
1《读“系维着私人的道德”有感》P89
2 《儒家孝悌思想的基本内涵及现代启示》P100
有关同学写800字以上的成小论文,抄在笔记本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