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3届高三10月月考(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3届高三10月月考(全科)

资源简介

龙泉中学2013届高三年级10月月考
地 理 试 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霜是地面的水气遇到寒冷天气凝结成的,所以霜降不是降霜,
而是表示天气寒冷,大地将产生初霜的现象。根据我国日历反映的
信息,回答1~3题。
1.日历中霜降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约为
  A.176°30′E B.176°30′W
C.56°30′E D.3°30′W
2.关于此时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及地球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
B.在赤道以南并向北移动
  C.地球公转速度在变快
D.地球公转速度在变慢
3. “防霜在于早先知”。防霜的办法正确有:
①浇水,因为干土比湿土散热快;
②熏烟,可在小范围内形成保温云层,减轻冻害;
③锄地,“锄头有火”,可提高地温;
④最根本是植树造林,它可调节气温,彻底改变环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右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4~6题
4.图示地区有一段长城遗址,其位置最有可能位于( )
A.A—B段 B.C—D段
C.E—F段 D.G—H段
5.人们在甲乙丙丁地最有可能看不到古长城遗址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图中陡崖的最大高差 ( )
A.450 B.449 C.200 D.199
损失率是指受灾区域各类财产的损失值与灾前(正常)值之比,影响损失率的因素主要有灾害的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抗灾能力等。读“中国自然灾害损失率(‰)等值线局部示意图”,完成7~8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灾害损失率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大
B.因为经济发达,甲地区损失率最大
C.乙地区损失率较大,其原因之一是抗灾能力差
D.丙地区损失率较小,其原因是灾害种类单一,强度小
8.根据“中国自然灾害损失率(‰)等值线局部示意图”,推测上海及其周边地区自然灾害损失率最接近下图中的 ( )
右图为某国(①区域不属于该国领土)玉米主产区和玉米种植、收获的时间。该国制造业、采矿业是其经济支柱。读图回答9~10题。
9.该国玉米主产区7~10月为农闲时期,主要自然原因是( )
A.降水稀少,水源条件差
B.为冬春季节,气候寒冷不适合玉米生长
C.气候过于炎热干燥
D.降水过多,多洪涝灾害
10.7月,一艘轮船把该国矿产品从甲港口经澳大利亚西岸运往上海,沿途大多 ( )
A.逆风顺水 B.逆风逆水
C.顺风顺水 D.顺风逆水
右图为我国东部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1月、7月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 )
A.③和① B.③和② C.④和① D.④和②
12.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
①太阳辐射差异 ②距海远近不同
③大气环流影响④地形差异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读下图,回答13-14题。
13.下列对于两条河流的共同点判断正确的是 ( )
A.都位于盆地地区 B.都位于平原地区
C.都位于温带草原气候区 D.都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
14.下列关于甲河、乙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河入海口处形成土壤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B.乙河的流量比甲河的流量要小
C.甲河的汛期出现在夏季,乙河的汛期出现在春季
D.甲河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乙河水流平缓,航运便利
右图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该游牧活动
  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
B.易受台风灾害侵扰
  C.向南可至南非
D.随着雨季南北移动
16.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曼哈顿悬日”是指在美国纽约曼哈顿(40°N,70°W)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由于曼哈顿街道为严格的棋盘式布局,在每年的12月5日和1月8日前后,日出时阳光会洒满曼哈顿所有特定朝向的街道,呈现出壮观的景象。据此完成17~18题。
17.出现“曼哈顿悬日”现象的街道走向大致是 ( )
A.正东—正西 B.东北—西南
C.正南—正北 D.西北—东南
18.每年的某些日期,这些街道在日落时也会出现“悬日”景观。当日落“悬日”景观出现时,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
右图为经纬网图。图中A点位于南纬68度,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刻,北京处于白昼;近期,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据题设条件回答19~20题。
19.此刻,与北京日期不相同的是(  )
A.圣保罗 B.华盛顿 C.开普敦 D.莫斯科
2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该日, 大约在7月中旬
B.该日,C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C.该季节,正值尼罗河枯水期
D.该季节,马达加斯加岛白昼比塔斯马尼亚岛长
读某沿海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据图回答
第21~22题。
21.若①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山可能位于(  )
A.山东半岛 
B.欧洲西部
C.澳大利亚东南部 
D.圭亚那高原.
22.该山地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完整且比南坡高的原因是(  )
   A.北坡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且地处迎风坡
   B.北坡坡度比南坡小,地处阴坡和迎风坡
   C.北坡的海拔比南坡高,植被覆盖率比南坡高
   D.北坡相对高差大,地处阳坡和迎风坡,水分条件好
右图反映单位体积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与气温的关系。
23.根据上图,气温在10℃时。1m 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为10g,若要使最大水汽量上升到40g,气温应达到
A.15℃ B.25℃ C.30℃ D.35℃
24.通过上述实验可以推知,相对湿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气温,其一般规律是
①气温高,相对湿度小
②气温低,相对湿度小
③清晨相对湿度最大
④午后相对湿度最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25.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A.①为大气对流层
B.②为岩石圈的一部分
C.③不能传播横波
D. ④为下地幔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综合题(50分) 
26.地质工作者在我国下列各地发现了不同的古生物化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a-b-c之间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 (3分) 。
(2)a-b-c-d-e之间的地质构造总称为_______,它是由于岩层受_______而造成的。(2分)
(3)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表岩层多属于________岩。(1分)
(4)若要在该地钻探石油,则应选在________(填字母),原因是什么?(3分)
27.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16分)
(1)描述图示地区降水量的分布规律(2分)
(2)图中A地区日照时数不及B地区,而积温却高于B地区,试分析其原因(8分)
(3)B地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试分析造成该地生态脆弱的原因。(6分)
28.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2011年暑假对我国西南某地区进行了野外综合考察。下图是他们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图中C处有一石碑“X河源”。请在图中画出发源于该处的小河。该小组同学发现,图示区域内该河的上游段和下游段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水流缓慢,你是否能解释其中的原因。(6分)
(2)该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山上玩起了“躲猫猫”游戏,其中一位同学站在C处、另一位同学站在E处,如果不考虑树木等物体的影响,请问站在D处昀同学能否看到上述两位同学?为什么?(4分)
(3)该小组的两位同学分别画了DE、GH -线的剖面图,出现了图示右侧①②两种情况,你认为正确反映GH剖面的是 (1分)。请在剖面图①②中画出DE、GH线的交点。(2分)
29.读全球离岸风和迎岸风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称为离岸风,反之为迎岸风。下图中指向陆地的单箭头表示迎岸风,反之为离岸风,↗↙表示季风。
(1)南半球的①②③④地区和北半球的⑤⑥地区迎岸风盛行季节的气候特点是______。(2分)
(2)离岸风为终年信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风向在北半球为________风,南半球为________风。(4分)
(3)当南亚和东南亚盛行迎岸风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分)
A.气压带、风带向南移
B.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
   C.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近日点附近
(4)⑦风盛行的地区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简述该地区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和原因?(4分)
2013届高三年级10月月考地理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C A A C D C A A C D B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D B D A B D C D D C B
26
27.【答案】(1)由东南向西北递减(2分)
甲地区地处四川盆地,地表水系发达,夏季蒸发旺盛,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少,但云层厚,大气保温作用强,因而积温高。(4分)乙地区为云贵高原,海拔较高,空气稀薄,日照时数较多,但云层薄,大气保温作用哟,积温较低。(4分)
(3)喀斯特地貌广布,全年降水量大,傛水侵蚀强烈。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频频发生。(6分)
28、
29
2012年10月23日
今日霜降(八时十四分)龙泉中学2013届高三年级10月月考
化 学 试 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S~32 Fe~56 Cu~64
第Ⅰ卷 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氮的固定只有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B.纯净的硅单质是制造光导纤维的基本原料
C.高空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低空臭氧是污染气体,对人体有危害
D.发酵粉中含有苏打,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2.化学方程式可简明地体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已知:
氧化还原反应:
2FeCl3 + 2HI = 2FeCl2 + I2 + 2HCl; 2Co(OH)3 + 6HCl = 2CoCl2 + Cl2↑ + 6H2O
2Fe(OH)2 + I2 + 2KOH = 2Fe(OH)3 + 2KI; 3I2 + 6KOH = 5KI + KIO3 + 3H2O
复分解反应:
2HSCN + K2CO3 = 2KSCN + CO2 ↑ + H2O; KCN + CO2 + H2O = HCN + KHCO3
热分解反应:
4NaClO 3NaCl + NaClO4;NaClO4 NaCl + 2O2↑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
A.氧化性(酸性溶液):FeCl3 > Co(OH)3 > I2
B.还原性(碱性溶液):Fe(OH)2 > I2 > KIO3
C.热稳定性:NaCl > NaClO4 > NaClO
D.酸性(水溶液):HSCN > H2CO3 > HCN
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c(OH-)/c(H+)=1010的溶液:K+、Fe3+、Cl-、NO3-
B.能生成Al(OH)3的溶液中:Na+、K+、ClO-、SO32-
C.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Na+、Ba2+、NO3-、I-
D.澄清透明的无色溶液:NH4+、K+、MnO4-、SO42-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3mol NF3与水完全反应生成HF、HNO3和NO,转移电子数2NA
B.4.4g 14CO2含中子数2.4 NA
C.常温下,5.6g铁钉与足量浓硝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D.标准状况下22.4L丙烷所含共用电子对数为8NA
5.中学常见物质A、B、C、D、E、X,存在下图转化关系 (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若D是一种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最终变为红褐色,则A可能是铁
B.若D是一种强碱,则A、B、C均可与X反应生成D
C.若D为NaCl,且A可与C反应生成B,则E可能是CO2
D.若D是一种强酸,则A既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且D可与铜反应生成B或C
6.A、B、C和D都是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已知A的阳离子和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且能形成组成为AC的化合物;C和D属同族元素,其中C中核外电子数是D中核内质子数的2倍。B和D同周期且B的同素异形体之一是原子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D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第2周期第Ⅵ族
B.AD2中可能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C.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A>C>D>B
D.BCD分子一定是直线型非极性分子
7.已知氯气、溴蒸气分别跟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Q 1、Q 2均为正值):
H2(g)+Cl2(g) = 2HCl(g) △H1=-Q1 kJ·mol-1
H2(g)+Br2(g) = 2HBr(g)  △H2=-Q2 kJ·mol-1
有关上述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Q 1< Q 2
B.生成物总能量均高于反应物总能量
C.1 mol HBr(g)具有的能量高于1 mol HBr(l)具有的能量
D.生成1 mol HCl气体时放出Q 1热量
8.下列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 )
A.AgNO3溶液中加入Cu:
Cu + Ag+ = Cu2+ + Ag
B.FeCl2溶液中滴加NaClO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
2Fe2+ + ClO- + 5H2O = 2Fe(OH)3↓+Cl- + 4H+
C.甲酸溶液滴到大理石台板上有气泡产生:
2H+ + CaCO3 = CO2↑+ Ca2+ + H2O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和Ba(OH)2溶液混合:
HCO3- + Ba2+ + OH- = BaCO3↓+ H2O
9.通过实验、观察、类比、推理等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反应的推断或解释正确的是 ( )
操作 可能的实验现象 解释
A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 向淀粉KI溶液中不断通入C12 溶液变蓝后褪色 C12先表现氧化性后表现漂白性
C CO还原Fe2O3得到的黑色固体加入盐酸溶解后再加入KSCN溶液 溶液不显红色 黑色固体没有Fe3O4
D 将SO2通入BaCl2溶液中 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BaSO3可溶于酸
10.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实验室采用图①所示装置收集SO2
B.可用图②所示装置比较KMnO4、Cl2、S的氧化性强弱
C.实验室制取的溴乙烷中常含有少量溴,加适量的苯,振荡、静置后分液,可除去溴乙烷中的溴
D.称取0.40 g NaOH,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可配制0.10 mol/L NaOH溶液
11.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产生沉淀,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 )
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②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③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过量的氨水
④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2.CuS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有关制备途径及性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途径①所用混酸中H2SO4与HNO3物质的量之比最好为3:2
B.相对于途径①、③,途径②更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
C.1molCuSO4在1100℃所得混合气体X中O2可能为0.75mol
D.Y可以是葡萄糖
13.在T ℃时,将a g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溶液,假设该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其中含NH的物质的量为b mol。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100%
B.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 mL水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0.5w
C.溶液中c(OH-)= mol·L-1
D.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1
14.将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加入由稀硫酸和稀硝酸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金属粉末有剩余,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本资料、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 )
A.反应过程中不可能产生H2
B.剩余的金属粉末一定有铜
C.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会变血红色
D.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H2SO4,则金属粉末的质量一定会减少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58分)
15.(10分)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绿色水处理剂,比C12、O2、C1O2、KMnO4氧化性更强,无二次污染,工业上是先制得高铁酸钠,然后在低温下,向高铁酸钠溶液中加入KOH至饱和,使高铁酸钾析出。
(1)干法制备高铁酸钠的主要反应为:
2FeSO4 + a Na2O2 = 2Na2FeO4 + b X + 2Na2SO4 + c O2↑
①该反应中物质X应是 ,a与c的关系是 。
②简要说明K2FeO4作为水处理剂时,在水处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湿法制备高铁酸钾(K2FeO4)的反应体系中有六种数粒:Fe(OH)3、C1O-、OH-、FeO42-、C1-、H2O。
①写出并配平湿法制高铁酸钾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②每生成1mol FeO42-转移 mo1电子,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3mo1电子,则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为 mo1。
③低温下,在高铁酸钠溶液中加入KOH至饱和可析出高铁酸钾(K2FeO4),说明什么问题 。
16.(8分)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用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反应制得:
SiO2+ C+ N2 Si3N4+ CO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
(1)配平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
(2)为了保证石英和焦炭尽可能的转化,氮气要适当过量。某次反应用了20mol氮气,反应生成了5mol一氧化碳,此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 。
(3)分析反应可推测碳、氮气的氧化性:C N2(填“>”“<”“=”)。
(4)氮化硅陶瓷的机械强度高,硬度接近于刚玉(A12O3),热稳定性好,化学性质稳定。以下用途正确的是 。
A.可以在冶金工业上制成坩埚、铝电解槽衬里等设备
B.在电子工业上制成耐高温的电的良导体
C.研发氮化硅的全陶发动机替代同类型金属发动机
D.氮化硅陶瓷的开发受到资源的限制,没有发展前途
17.(10分)已知A、B、C、D、E五种主族元素分属三个短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C同主族,可形成离子化合物CA;B、D同主族,可形成DB2、DB3两种分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B、C、D、E五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书写)。
(2)A、B两种元素能形成两种常温下呈液态的化合物M、N,具有强氧化性的化合物M的电子式可表示为 ;化合物N在同主族元素形成有具有相同结构的物质中,具有较高的沸点,其原因是 。
(3)在上述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写化学式,下同),非金属气态氢化物还原性最强的是 。
(4)A、B、C、D中的三种或四种元素能形成多种离子化合物,其中水溶液呈酸性的有 (写出所有化合物,用化学式表示,下同),能与稀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有 。
18.(10分)现有A、B、C、D、E、F六种物质,已知它们的阳离子有:H+、K+、NH4+、Ca2+、Ba2+、Al3+,阴离子有:OH-、Cl-、ClO-、NO3-、CO32-、SO42-。将上述六种物质溶于水均配成0.1mol/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仅A、C、D三种溶液显酸性,且酸性强弱顺序为A>D>C。
②D与E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E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
③向F中加入A有无色气体生成。
④B的浓溶液与A的浓溶液混合产生有色且有刺激性气体。
(1)根据以上信息,填写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C ________ E ________
(2)书写D与过量的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书写实验④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向100mLA溶液中慢慢滴加入75mLF溶液和向75mLF溶液中慢慢滴加入100mLA溶液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____________。
19.(10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粉精固体和浓盐酸,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 。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I、II、III依次放入 。
a b c d
I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II 碱石灰 硅胶 浓硫酸 无水氯化钙
III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4)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当向D中缓缓通入足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深棕红色,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大于溴。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现象
(填“能”或“不能”)说明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原因是 。
20.(10分)用黄铜矿炼铜按反应物和生成物可将总反应可以写成:
aCuFeS2 + bSiO2 + cO2 → dCu +e FeSiO3 + fSO2
(1)配平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a =___ b=___ c=___ d=___ e=___ f=___
(2)若2.5吨黄铜矿(含CuFeS280%)发生上述反应,计算生成的S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m3)。
(3)若将标准状况下的SO2 280mL通入100mL碘水中充分吸收后,多余的碘用0.182mol/LNa2S2O3溶液滴定(I2 + 2Na2S2O3 = 2NaI + Na2S4O6),用去Na2S2O3溶液5.50mL。写出SO2通入碘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计算(3)中碘水的物质的量浓度。
龙泉中学2013届高三年级十月月考化学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C A C A A B C
8 9 10 11 12 13 14
D D B C C D B
15. (1) ①Na2O (1分) a=4+2c (2分)
②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消毒过程中自身被还原为Fe3+,Fe3+水解生成Fe(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而沉降(2分)
(2) ①2Fe(OH)3 + 3ClO- + 4OH- = 2FeO42- + 3Cl- + 5H2O (2分)
②3(1分) 0.15(1分)
③该温度下K2FeO4比Na2FeO4的溶解度小(1分)
16. (1) 3 6 2 1 6(2分)
(2) 28(2分)
(3) < (2分)
(4) AC(2分)
17. (1)第三周期ⅦA族(1分) H(2) (1分) 水分子间存在氢键(1分)
(3)HClO4 (1分) H2S(1分)
(4) NaHSO4、NaHSO3(2分) Na2S2O3 (2分)
18. (1) C: NH4NO3 (2分) E: Ba(OH)2 (2分)
(2) 2Al3+ + 3SO42- +8OH- + 3Ba2+ = 2AlO2- + 3BaSO4↓+ 4H2O(2分)
(3) Cl- + ClO- + 2H+ = Cl2↑+ H2O(2分)
(4) 2:1(2分)
19. (1)Ca(ClO)2 + 4HCl(浓)=== CaCl2 + 2Cl2↑+ 2H2O(2分)
(2)除去Cl2中的HCl(1分) 锥形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2分)
(3)d (1分)
(4)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2分)
不能(1分) 过量的Cl2也可将I-氧化为I2(1分)
20. (1) 225224(2分)
(2) 2.5×106g×80%÷184g/mol×2×22.4×10-3m3/mol = 487m3(3分)(无过程不得分,)
(3) SO2 + I2 +2H2O = 4H+ + SO42- +2I-(2分)
(4) (0.182mol/L×5.50×10-3L×1/2+0.280L÷22.4L/mol)÷0.100L = 0.130mol/L
(3分,无过程不得分,答案为0.13mol/L扣1分)龙泉中学高三年级2013届10月月考
生 物 试 题
出卷人:熊娘军 审卷人:戴立军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0每小题1分,21-30每小题2分,共40分)
1、关于下列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涉及到的细胞器只有①②⑤
B.①③⑤上进行的反应一般都需要②提供能量
C.观察活细胞中的②常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
D.①与③之间的转化能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
2、下列关于人体中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膝跳反射的兴奋传导离不开水 B.自由水的比例越高,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越旺盛
C.无机盐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维持渗透压、酸碱度及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功能
D.人体内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血液中Ca2+缺乏时会导致肌无力
3、下列有关细胞核的说法,除哪项外都是错误的( )
A.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
B.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多种大量的酶,有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C.在显微镜下观察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D.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4、下列关于人体内的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存在于RNA分子中 B.脱氧核糖、半乳糖含六个碳原子,属于单糖
C.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最终都是由DNA分子决定的
D.人体过剩的葡萄糖可以转变成淀粉储存于肝脏或肌肉中
5、右图为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示意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①为某种具有催化作用的化合物,则①被初步水解产物
为多肽,彻底水解产物为氨基酸
B.若②大量积累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则②较之糖原为更
好的储能物质
C.若③为构成细胞膜基本骨架的分子,则③为磷脂
D.若④在低血糖时分解补充血糖,则④可能是肌糖原和肝糖原
6.红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不溶于水),但红薯吃起来比土豆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在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处于休眠期的红薯块根与土豆块茎处理30 min,取等量红薯块和土豆块,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加入斐林试剂后加热至60℃颜色变化如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淀粉不是还原性糖,是无甜味的糖
B.休眠的红薯块茎中含有淀粉酶,休眠的
土豆块茎中不含淀粉酶
C.加入斐林试剂时应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
再加入斐林试剂乙液
D.由图中曲线可知,60℃时红薯中淀粉酶
活性最高
7.甲、乙两图是红枫叶肉细胞和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图均为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示意图
B.做质壁分离的实验应选择甲为材料,图中结构2起重要作用;做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应选择乙为材料,主要观察结构3的有关变化
C.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2、4、5;标号6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D.一般情况下,甲细胞中细胞核DNA能转录不复制,乙细胞中细胞核DNA既能转录也能复制
8.用完全培养液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苗和番茄苗,假设两植物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与实验开始时各种离子之比如图所示。该实验的结果不能说明( )
A.水稻吸收水的相对速率比吸收Ca2+、Mg2+的大
B.与番茄比,水稻对Si4+需要量大,对Ca2+需要量小
C.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
D.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9、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为m,其中40%用于ADP转化为ATP,若1个高能磷酸键所含能量为n,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ATP分子数为 ( )
A.2n/5m B. n/5m C. 2m/5n D.m/5n
10、右下图是线粒体内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F0和F1两部分构成ATP合成酶。F0镶嵌在膜中,则F1位于( )
A.线粒体内外膜之间
B.细胞质基质中
C.线粒体基质中
D.线粒体外膜中
11、某种植物细胞在浓度分别为200mmol∕L和400mmol∕L的M物质溶液中,细胞吸收M的速率都是10mmol∕min。对此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
A.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B.细胞吸收M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C.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所需能量供应不足
12、右图为某同学在研究离体小鼠肝脏细胞物质输入和输出时所作的曲线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如果横坐标代表时间,则纵坐标可代表细胞内某物质的积累量,
到达P点的原因可能是该细胞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该物质
B.如果横坐标代表底物浓度,则纵坐标可代表某物质通过协助扩
散进入细胞的速率,到达P点的原因可能是细胞膜上载体数量有限
C.如果横坐标代表O2浓度,则纵坐标可代表某物质通过主动运输
进入细胞的速率,到达P点的原因可能是催化有氧呼吸的酶活性达到最高
D.如果横坐标代表底物浓度,则纵坐标可代表某物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的速率,到达P点的原因可能是细胞提供的能量有限
13.为了验证口腔的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下图所示。在37℃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l、2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3、4不加任何试剂,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实验② B.实验① C.实验①、实验②都能 D.实验①、实验②都不能
14.用某种大小相似的绿色植物轮藻叶片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已知实验前叶片质量相等,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 h,测其质量变化,立即光照1 h(光照强度相同),再测其质量变化。得到如下结果:
组别 一 二 三 四
温度/℃ 26 27 28 29
暗处理后的质量变化/mg –2 –3 –4 –4.5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的质量变化/mg +4 +3 +3 +1
据表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轮藻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6℃
B.光照时,第二、三组轮藻产生的氧气量相等
C.光照时,第二组轮藻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D.光照时,第四组轮藻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为10 mg
15.下图曲线Ⅰ表示农田中昼夜温度变化;Ⅱ表示光照强度昼夜变化;Ⅲ表示植物吸收CO2的昼夜变化变化,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Ⅲ曲线与时间轴交点c和e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
B.a点的形成是由夜间的低温造成的
C.在从时间轴上的c点开始合成有机物,到e点有机物的合成终止。
D.增大曲线Ⅲ与时间轴所围成的正面积措施包括提高光照强度、CO2浓度和充足的水分供应等
16.某同学在夏季天气晴朗的一天,分别于清晨、正午、傍晚、深夜4个时间从同一棵绿色植物各取一片绿叶,并从每片叶子上取下同样大小的圆片,再将这4个圆片放入酒精中加热脱色,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加碘染色,染色最深的应是( )
A.清晨的叶 B.傍晚的叶 C.深夜的叶 D.正午的叶
17. 大象和老鼠的个体差异不是细胞体积大小,而是细胞数目多少,大多数高等动、植物细胞的直径一般在20~30m之间,原因不包括( )
A.酶促反应和核糖体需要占有细胞一定空间
B.相对表面积越小,越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C.细胞核DNA是不会随细胞体积扩大而增加
D.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有关
18、下图A表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器官中一些处于分裂状态的细胞图像,图B表示相关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曲线示意图,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Ⅰ、Ⅱ、Ⅲ细胞分别对应图B中的i、d、m区段
B.—个细胞经过图B曲线所示过程,最多可产生8个子细胞
C.图A中有4个染色体组的是Ⅱ和Ⅲ,曲线a和f对应的区段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D.在图A和图B中,只有Ⅰ细胞和曲线g、i对应的区段中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19、显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患者分成两类,一类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另一类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分别与正常人婚配,总体上看这两类遗传病在子代的发病率情况是:( )
A.男性患者的儿子发病率不同 B.男性患者的女儿发病率不同
C.女性患者的儿子发病率不同 D.女性患者的女儿发病率不同
20.水稻的非糯性(W)对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含W的花粉遇碘变蓝,含w的花粉遇碘不变蓝,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F1种子播下去,长大开花后取出一个成熟的花药,取其中的全部花粉,滴一滴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花粉( )
A.全部变蓝 B.全不变蓝 C.1/2变蓝 D.3/4变蓝
21、下列与细胞内物质运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合成的ATP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B.氢离子可以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液泡内
C.溶酶体内的酶由内质网形成的小泡(囊泡)运入
D.内质网的膜结构成分可以转移到细胞膜中
22、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
B细胞中的脱氧核苷酸和脂肪酸都不含有氮元素
C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
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
23、细胞衰老和凋亡对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及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普遍衰老会导致个体衰老
B.效应T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
C.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
D.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
24、下列有关豌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萌发初期,种子的有机物总重量增加
B.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酒精毒害
C.进入夜间,叶肉细胞内ATP合成停止
D.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多
25、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膜载体蛋白 的合成不需要ATP
B.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
C.线粒体外膜与内膜的主要功能不同
D.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不同
26、蛙的受精卵发育成原肠胚的过程中,下列行为在细胞内不能发生的是( )
A.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DNA的半保留复制
C.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
27、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
B.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
C.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细胞核清晰可见
28、小麦和玉米的CO2固定量随外界CO2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右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小麦的CO2固定量与外界CO2浓度呈正相关
B.CO2浓度在100mg·L-1时,小麦几乎不固定CO2
C.CO2浓度大于360mg·L-1后,玉米不再固定CO2
D.玉米比小麦更能有效地利用低浓度CO2
29、右图为某族甲(基因为A、a)、乙(基因为B、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症。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Ⅱ6的基因型为BbXAXa
B.Ⅱ7和Ⅱ8如果生男孩,则表现完全正常
C.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为红绿色盲症
D.Ⅲ11和Ⅲ12婚配其后代发病率高达2/3
30. 正常双亲产下,头矮生雄性牛犊。以下解释不可能的是( )
A.雄犊营养不良
B.发生了基因突变
C.雄犊携带X染色体
D.双亲都是矮生基因的携带者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31.(8分)下图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下图乙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1 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ol/L的乳酸溶液,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在水中磷脂分子排成双层的原因是: 。
(2)图乙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要 ,如果将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图中 的跨膜运输不会受到影响,原因是 。
(3)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侧液面;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 右侧液面;如果此时用图乙的蛋白质②替换蛋白质①,再进行试验,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 ------右侧液面。
(4)某些药物大分子不容易被细胞吸收,但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包裹后再注射则更容易进入细胞,此实例可说明细胞膜具有 性。
32.(11分)下图1、2分别为植物和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3为某生物体内细胞分裂示意图,图4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据图回答:
(1)若图1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有 ---------(填标号),蓝藻与图1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差别是 。
(2)图2细胞是由 细胞增殖分化而成。该细胞产生的抗体在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生物膜为 (填标号)。
(3)若图2细胞发生癌变,则该细胞易扩散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4)图3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有 ,具有染色单体的有 (填字母),D细胞的名称为 。
(5)观察图2活细胞中的⑤常用的染色剂是________。
(6)图4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 ,该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的 期。图4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 。
33、(12分)请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某双子叶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结果如右表。表中负值表示二氧化碳释放量,正值表示二氧化碳吸收量。
光照强度(千勒克斯) 光合作用速度(CO2mg/100cm2叶﹒小时)
1.0 -2.0
3.0 +2.0
5.0 +6.0
7.0 +10.0
8.0 +12.0
10.0 +12.0
(1)在右侧坐标系上绘出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度的关系图。
(2)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度是________(CO2mg/l00cm2叶·小时)。
(3)在光照强度为________千勒克司时,该植物叶片光合成量和呼吸消耗量相等。
(4)在一天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10千勒克司光照下10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l00cm2叶片产生的葡萄糖中有________mg将转化为淀粉。(取小数点后一位)
(5)据图分析,在0~8千勒克司范围内,光合作用速度受__________________因素影响;超过8千勒克司时,光合作用速度受_________________ 因素影响。
34 .(10分)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 F1在生活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都优于双亲的现象。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都可以解释杂种优势。
(1)显性假说认为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的各种显性基因全部聚集在 F1 引起的互补作用。如豌豆有两个纯种(P1和P2)的株高均为1.5~1.8米,但其性状不同,亲代 P1 多节而节短,亲代 P2少节而节长,杂交后F1集中双亲显性基因,多节而节长,可达2.1~2.4米,表现杂种优势。请利用遗传图解和必要文字解释这一现象(多节与节长基因分别用A和B表示)。
(2)超显性假说则认为等位基因的作用优于相同基因,可以解释杂种优于纯合亲本。例如:豌豆染色体某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A1、A2)各抗一种锈病,两个只抗一种锈病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抗两种锈病,请根据基因和蛋白质的关系来分析杂合体抗锈病能力高于显性纯合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豌豆高产与低产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和B与b控制,且A和B 控制高产。现有高产与低产两个纯系杂交的 F1,F1自交得F2,F2里出现了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五个品系。
①该育种结果支持以上的哪种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F2中,中产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F2中,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五个品系性状分离依次比为____________。
④若对 F2的所有中产豌豆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35.(8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高温、强碱、强酸、重金属等都会使蛋白质变性。现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请你设计实验,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
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蒸馏水、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无水乙醇、烧杯、试管、量筒、滴管、温度计、酒精灯。
(1)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编号A、B,向A、B两试管中各加入1 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然后向A试管加 ,向B试管加5滴无水乙醇,混匀后向A、B两试管再加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
②将两支试管摇匀后,同时放入适宜温度的温水中维持5 min;
③取 溶液和 溶液等量混合,配制成斐林试剂;
④从温水中取出A、B试管,各加入1 mL斐林试剂摇匀,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 min,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 ,说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② ,说明乙醇不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对照组是 。
龙泉中学高三年级2013届10月月考
生物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0每小题1分,21-30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B A D C B D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D C B B C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C B C C A C C C
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31、(8分)(1)磷脂分子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
(2)载体蛋白 葡萄糖和乳酸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而红细胞主动运输排出乳酸所需能量由无氧呼吸提供
(3)等于 低于 低于
(4)一定的流动
32、(12分) 【答案】(1)②⑧ 蓝藻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B细胞或记忆细胞(缺1不得分) ③⑦①(顺序答错不给分)
(3)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 (4)ABCE BCE 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5)健那绿(6)DNA分子的复制 间 着丝点分裂
33、(12分)(1)见右图 
(2)4 
(3)2 
(4)43.6 
(5)光照强度 温度和CO2浓度
34、
35、(8分)(1)①5滴蒸馏水 ③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
(2)①A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B试管不出现 ②A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B试管也出现砖红色沉淀
(3)乙醇的有无 A、B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A试管龙泉中学2013届高三年级10月月考
英 语 试 卷
第一部分:听力理解(共两节,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将有10秒中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does the man mean
A. There are no seats available B. The woman has to stand in line for tickets
C. He had heard that the room was very small.
2.What had the woman thought
A. She had plenty of time to make the appointment
B. The man had given her the message C. Her message didn’t reach the man
3.What does the woman suggest to the man
A. He should make the room bright B. He should put a new light in the room
C. He should wait a little while before he decides
4.When does the news begin
A. At 6:30 B. At 7:00 C. At 7:30
5.Who won the tennis match yesterday
A. Mark B. Sally C. Sally’s brother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6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 B. 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5秒钟的时间阅读每小题。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 – 8 题。
6.Why does the woman want to sell her old bike
A. It’s very old B. It’s in bad condition C. She wants to buy a new one
7.How much does the woman want to sell her bike for
A.130 yuan B. 140 yuan C. 150 yuan
8.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the woman should do
A. raising the price B. Lowering the price C. Not buying a new one
听第7段材料,回答 9 – 11题
9.What watched the football game last night
A. The man B. The woman C. The man’s wife
10.Who saw the complete film
A. The man B. The man’s wife C. Nobody
11.Who read a book last night
A. The man B. The woman C. The man’s wife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2 – 14 题
12.Why does the man decide to give up eating meat
A. He realizes meat is bad for his health B. He loves to eat vegetables
C. He wants to lose weight
13.Why did the man stop jogging(慢跑) to work
A. He felt too tired to keep doing so B. He was always late for work
C. He hurt himself in the leg
14.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an
A. He is not perseverant(持之以恒的) B. He isn’t humorous C. He isn’t strong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5 – 17题
15.Where is the woman going
A. To the cinema B. To the library C. To her dorm(宿舍)
16.Which best describes the man’s feelings about his classes
A. Lab experiments are easier than term paper B. He has a lot of essay exams
C. Term papers are easy for him
17.What kind of movie does the woman want to see
A. Comedy B. Murder mystery C. Chinese martial arts(武术)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 – 20 题
18.Where might this story come from
A. A school biology book B. A doctor’s notebook C. A magazine
19.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A. Colds are always dangerous B. Nothing can help get rid of colds
C. Colds are often unpleasant
20.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text
A.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o catch cold in the winter
B. Even the strongest person can’t avoid catching cold
C. Old people are likely to catch cold because they are unpleasant
第二部分:词汇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多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To our disappointment, her cancer failed to ______ to our treatment but got worse.
A. answer B. appeal C. attach D. respond
22.Can you imagine how lucky we were We had a narrow ______ when a tree fell just in front of our car.
A. appearance B. escape C. exit D. entrance
23.3,000 dollars a month He ______ better than this since he has been working so hard for the company.
A. claims B. contains C. deserves D. declares
24.At the conference, there was ______ agreement among the experts on the issue of environment education.
A. detailed B. unique C. universal D. separate
25.The overall ______ of the Chinese Shooting Team at London Olympics was quite disappointing, losing several gold medals that they should have won.
A. feature B. performance C. devotion D. style
26.The police suspected that the man was the bank robber because he was seen to visit a fancy restaurant _______ though he had been out of work for almost two years.
A. frequently B. conventionally C. entirely D. personally
27.I saw Simon shortly before his ______ for Australia but have never heard from again since then.
A. arrival B. departure C. thirst D. reservation
28.I used to ______ him regularly for three years, but later I lost touch with him.
A. associate with B. fascinate with C. correspond with D. deal with
29.Hearing that all the employees had come back safe and sound, the manager said ______ he could finally have a good night’s sleep.
A. in charge B. in trouble C. in peace D. in relief
30.You know what Your name ______ in our conversation once or twice last week.
A. took part B. came up C. turned out D. came into being
第二节 完型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When my twin sons, Chad and Brad, were born, I was concerned about everything. Five years later, our little girl, Becky, 31 our family. I wanted everybody to be healthy and happy. I worked hard to see that they 32 .
As the kids grew older, I worried about headaches, throat infections and many other 33 childhood illnesses. I didn't like it when the boys spent time "warming the bench(板凳)" during Little League football games. I worried about Becky when she 34 the ball while playing softball. Before long, the teen years were upon us. I stayed 35 late at night waiting for the boys to return home. Many times the 36 crossed my mind that I would call the police if they weren't home on time. __37_, they always arrived home safe and sound 38 I had to take such measures.
"Please don't ever call the police," one of the boys said when I 39 him after a late arrival. The day the boys moved away to college was a 40 day indeed. I worried about their being able to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Would they starve
A few months after the boys left college, our 41 rang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It startled(惊醒)us when we looked at the clock. It was 3 o'clock in the morning. " 42 must be wrong," I shouted to my husband, Roy, as we both jumped up. We ran to the door, opened it, and there 43 a police officer.
"You need to 44 your sons," he seriously announced. I picked up the telephone, but unfortunately, it was 45 . A line outside had been accidentally cut. Roy and I jumped into the car and 46 to the nearest telephone. My stomach ached. My husband was 47 so badly that he could hardly dial the number.
On the first 48 , Chad answered the telephone. "What's wrong " Roy shouted into the receiver.
"We were worried about you," Chad told him. "We've been trying to call you all night, but you didn't 49 . We called the police and asked them to go and check on you."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ir lives, the boys were worried about us. And they were the ones who 50 had to call the police.
31.A.completed B.visited C.tested D.appreciated
32.A.did B.had C.would D.were
33.A.serious B.unusual C.common D.incurable
34.A.missed B.threw C.got D.hit
35.A.down B.out C.up D.in
36.A.plan B.thought C.worry D.advice
37.A.Strangely B.Probably C.Luckily D.Exactly
38.A.after B.when C.before D.since
39.A.reminded B.told C.surprised D.threatened
40.A.nice B.embarrassing C.happy D.sad
41.A.phone B.clock C.alarm D.doorbell
42.A.Something B.Anything C.Everything D.Nothing
43.A.turned B.call C.stood D.came
44.A.greeted B.email C.see D.educate
45.A.gone B.useless C.dead D.stolen
46.A.rushed B.headed C.went D.moved
47.A.looking B.shaking C.suffering D.seeing
48.A.night B.arrival C.try D.ring
49.A.talk B.answer C.wake D.care
50.A.actually B.suddenly C.frequently D.rarely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题2分,满分40分)
读阅下列短文,从每篇短文后所给各题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Even at school there had been an unhealthy competition between George and Richard.
I’ll be the first millionaire in Coleford!” Richard used to boast(吹牛).
“And you’ll be sorry you knew me,” George would reply “because I’ll be the best lawyer in the town!”
George never did become a lawyer and Richard never made any money. Instead both men opened bookshops on opposite sides of Coleford High Street. It was hard to make money from books, which made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m worse.
Then Richard married a mysterious girl. The couple spent their honeymoon on the coast --- but Richard never came back. The police found his wallet on a deserted beach but the body was never found. He must have drowned.
Now with only one bookshop in town, business was better for George. But sometimes he sat in his narrow, old kitchen and gazed out of the dirty window, thinking about his former rival(竞争对手). Perhaps he missed him
George was very interested in old dictionaries. He’d recently found a collector in Australia who was selling a rare first edition. When the parcel arrived, the book was in perfect condition and George was delighted. But while he was having lunch, George glanced at the photo in the newspaper that the book had been wrapped in. He was astonished --- the smiling face was older than he remembered but unmistakable! Trembling, George started reading.
“Bookends have bought ten bookstores from their rivals Dylans. The company, owned by multi-millionaire Richard Pike, is now the largest bookseller in Australia.”
51.George and Richard were ______ at school.
A. roommates B. good friends C. booksellers D. competitors
52..How did George feel about Richard after his disappearance
A. He thought of Richard from time to time B. He envied Richard’s marriage
C. He felt lucky with no rival in town. D. He was guilty of Richard’s death.
53.George got information about Richard from ______.
A. a dictionary collector in Australia B. the latter’s rivals Dylans
C. the wrapping paper of a book D. a rare first edition of a dictionary
54.What happened to George and Richard in the end
A. Both George and Richard became millionaires
B. Richard became a millionaire while George had no great success
C. Both of them realized their original ambitions
D. George established a successful business while Richard was missing
B
In some children who go blind, certain parts of the brain that normally control vision appear to switch jobs and focus instead on sound, a new study has found.
The study, by researchers at the University of Montreal, involved 7 adults who could see and 12 adults who had lost their vision when they were children. Each participant sat in a room with 16 loudspeakers at different locations. The room was designed so that there were no echoes(回声) During the experiment, the speakers irregularly produced sounds. Participants had to point to where the sounds were coming from. Meanwhile, the researchers monitored blood flow in the brains of the participants to see which brain structures were working during the task.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ve of the blind participants were very good at pointing to where sounds were coming from. In these people, blood flow increased in the visual cortex --- an area at the back of the right side of the brain. This part of the brain i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vision.
The other seven blind participants showed no increase in activity in the visual cortex. These people didn't do very well at picking out where sounds were coming from. Now, the researchers are looking at whether these people have gained an enhanced(加强的) sense of touch instead of sound to replace their lost vision.
The scientists say that their study shows how adaptable parts of the brain can be.
55.The purpose of the experiment described in the passage is to find whether ______.
A. blood flow in the brains of blind people is slower B. blind people have a better sense of sound
C. the sense of touch is better among blind people D. blind children can regain their sight
56.The participants of the experiment were asked ___.
A. to identify the direction the sound came from B. to take down the time each sound lasted
C. to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16 sounds D. to count the number of the loudspeakers.
57.During the experiment, blood flow in the brains of the participants was measured in order to _____.
A. find out which parts of the brain were functioning
B. look for the way of enhancing hearing ability
C. learn about the way they react to echoes
D. expo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eing and touching
58.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 Most blind people have a well-developed sense of touch
B. People go blind because of the breakdown of their visual cortex
C. Human brains can adjust themselves after the loss of a certain function
D. Most blind people have a better sense of sound than normal people
C
SYDNEY (AFP) Nick Bryant reports:
“It gives me great pleasure to introduce the new caretaker of the islands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from the United Kingdom, Ben Southall.”
A global recruitment(招聘) drive with the trappings of a TV reality show made it truly a tourism marketing campaign.
The best job in the world’s competition finally has a winner, Ben Southall, a 34-year-old charity worker from Britain. He beat 34,000 candidates from 200 countries in an online competition that became something of an Internet phenomenon.
“To go away now as the island caretaker for Tourism Queensland and the Great Barrier Reef is an extreme honour. I hope I can fill the boots as much as everybody is expecting, my swimming hopefully is up to standard and I look forward to all of the new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that the task involves.” [Ben Southall]
For a disappointing Australian tourism industry currently in the doldrums, this has been an unexpected encouragement. Tourism Queensland deliberately chose the middle of winter of the northern globe to launch the campaign back in January, but didn’t expect anywhere near the global response. They think the only countries where people didn’t visit their website was North Korea and a few African nations.
What’s said to be the best job in the world comes with a $110,000 (about 750,000 yuan) contract for six months’ work, a luxury beachside home and a plunge pool.
In return, the island caretaker will be expected to stroll(溜达) the white sands, enjoy the sun, diving and taking care of the reef, “maybe clean the pool”-- and report to a global audience via weekly blogs(博客), photo diaries and video updates.
For the losers meanwhile, there’s the worst of long journeys home.
5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 The recruitment started in winter in Australia
B. Ben Southall got the job in January
C. The global recruitment mostly took place online
D. The organizers knew the activity would attract attention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60. The caretaker of the islands is expected to be good at all the following EXCEPT ______.
A. swimming B. acting C. photographing D. writing
61.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report that ______.
A. it’s the easiest job in the world
B. The journey home of the losers of the competition will be dangerous
C. the organizers of the activity knew North Koreans would never be interested in the job
D. you need to surf the Internet regularly to know what Ben Southall is doing there
62. The underlined word “doldrums” probably means ______.
A. recovery B. development C. depression D. promotion
D
Fred Michel is one of 7.2 million Americans who moonlight.
Once a week, after his day job as medical director of a mental health center, the 40-year-oldpsychiatrist(精神科医生) heads to a part-time job at a treatment center for young people. Twice a month,he travels three hours to another teenage treatment center.
Last year, 5.4 percent of the American workforce held second jobs,according to the US Labor Department, and that looks set to increase this year.
Many workers like the safety that moonlighting provides, says Carl Hausamn, the writer of “Moonlighting: 148 Great Ways to Make Money to the Side”.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US Labor Department shows that 40 percent of US moonlighters in 1997 took a second job to meet household expenses or pay off debts. Others save money or buy some special things.
People also take second jobs with an eye to the future --- wanting to try out a new field or gain experience.
Michel started moonlighting when medical systems were unstable(不稳定的). He wanted to make sure he wasn’t tied to one system that ended up failing.
Just as the purposes for moonlighting vary, the moonlighters cross all age and racial groups. And they work in a variety of industries --- no longer just service,office and sales jobs.
“Technology just affects your ability to make money,” Hausman says. “That makes a frequent change in moonlighting.”
As its name means, moonlighting still occurs mostly at night. And that results in some pressures. Chief among them is time.
Full-time employers could misunderstand, too. Some companies do not allow after-hour work because they fear it will affect their employees’ 9-to-5 performance.
“The primary employer is saying, ‘Wait, I’m paying you for the sharp, fresh, energetic you,’” says Tom Gimbel, president and founder of LaSalle Staffing in Chicago. “If you’re burning yourself at both ends, it’s going to show.”
Still, the good done to the moonlighters can be great. Besides extra income, moonlighters enjoy variety, freedom and chance to do something new. They also may find their part-time jobs strengthen what they do full time.
Besides, “it’s fun,” Michel says. Not only do his part-time jobs offer a chance to network, stretch hi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make more money, but they also give him the variety he wouldn’t find just in a full-time job.
“It’s a way of pulling from the spice cabinet,” he says, “and offering a little variety throughout the day.”
63.What is the article mainly about
A. The ways of moonlighting. B. The reasons for moonlighting.
C. The problems with moonlighting. D. The kinds of people who moonlight.
64.The reason why Fred Michel began to moonlight is that ______.
A. he felt more and more pressure from his employer
B. he needed to make ends meet with more money
C. he feared he would lose his present job one day
D. he found it exciting to do a part-time job
65. Some companies don’t allow their workers to moonlight because they are afraid ______.
A. their workers will be too tired to try their best at work
B. their workers cannot do extra-hour work for them
C. their workers will one day turn to some other different jobs
D. their workers will not get to work and be off work on time
66.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t’s a way of pulling from the spice cabinet.” in the last paragraph means ______.
A. moonlighting gets you away from the job you don’t enjoy
B. moonlighting offers you freedom to make extra money
C. moonlighting brings you chances to do something different
D. moonlighting strengthens your professional skills
E
For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ents at American universities, Old is suddenly in. The reason is obvious: the graying of America means jobs. Coupled with the aging of the baby-boom (生育高峰) generation, a longer life span(寿命) means that the nation’s elderly population is bound to expand significantly over the next 50 years. By 2050, 25 percent of all Americans will be older than 65, up from 14 percent in 1995. The change brings many problems for government and society, of course. But it also creates career opportunities in medicine and health professions, and in law and business as well. “In addition to the doctors, we’re going to need more sociologists, biologists, urban planners and specialized lawyers,” says Professor Edward Schneider of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s (USC) School of Gerontology (老年学).
Lawyers can specialize in “elder law” which covers everything from trusts(信托) and estates to nursing-home abuse and age discrimination. Businessmen see huge opportunities in the elder market because the baby boomers, 74 million strong, are likely to be the wealthiest group of retirees(退休者) in human history. “Any student who combines an expert knowledge in gerontology with, say, an MBA or law degree will have a license to print money,” one professor says.
Margarite Santos is a 21-year-old senior at USC. She began college as a biology major but found she was “really bored with bacteria.” So she took a class in gerontology and discovered that she liked it. She says, “I did volunteer work in retirement homes and it was very satisfying.”
67.“…Old is suddenly in” (Line 1, Para. 1) most probably means “_____”.
A. America has suddenly become a nation of old people
B. more elderly professors are found on American campuses
C. gerontology has suddenly become popular
D. American colleges have realized the need of getting older students
68.Why can businessmen make money in the emerging elder market
A. The elderly possess an enormous purchasing power
B. They can employ more gerontologists
C. Retirees are more generous in spending money
D. There are more elderly people working than before
69.Who can make big money in the new century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Retirees who are business-minded
B. The volunteer workers in retirement homes
C. Professionals with a good knowledge of gerontology
D. College graduates with an MBA or law degree
70.It can be seen from the passage that the expansion of America’s elderly population ______.
A. will provide good job opportunities in many areas
B. will cause a heavy burden on society
C. may lead to nursing home abuse and age discrimination
D. will create new fields of study in universities
第四部分:书面表达(满分40分)
第一节:完成句子(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根据括号内的汉语提示,用句末括号内的英语单词完成句子。将答案填入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71.I graduated from university twenty years ago a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ver since. (teach)
我二十年前大学毕业,从此以后我一直在教书。
72.If you find yo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d better go where there are many people. (follow)
如果你发现有人在跟踪你,你最好去人多的地方。
73.I really appreciate ___________________ such a good opportunity. I won’t let you down. (give)
我十分感激给我这么好的机会。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74.Handwrit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asn’t drawn enough attention of the students. (attach)
书写还没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老师们很重视书写。
7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s that they are both good at math but weak in English. (common)
他们的共同点是他俩都擅长数学但英语薄弱。
76.Though we used to write to each other regularly but rarely _____________________ my letters now. (respond)
尽管我们过去经常通信,但他现在很少回我的信。
77.That was the last time he 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Olympic Games. (part)
那是他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
78.Was it because of murd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entence)
他是因为谋杀才被判处死刑的吗?
7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fore you go to college. (long)
过不了多久你们就会上大学了。
80.Though the couple quarrel a lot, I’d rather their marriag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reak)
虽然他们两口子经常吵架,我但愿他们的婚姻不会破裂。
第二节: 短文写作 (30分)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较为复杂的,其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 家庭、学校、社会、朋友、书籍、名人等。假如《二十一世纪英文报》向你约稿,了解至今哪些因素对你的成长影响最大。请你以Tracking My Growth为题,按以下要求写篇英语短文:
1. 选择并陈述对你的成长起着很大影响的家庭、学校、社会、朋友、书籍、名人等诸多因素中的两个或三个;
2. 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注意:词数120左右,文章的标题已给出(不计入词数)。
Tracking My Growt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龙泉中学2013届高三10月月考答案
1 – 10 ACAAC – CCBBC 11 – 20 CACAB – AACAB
21 – 30 DBCCB – ABCDB
31 – 40 ADCADC -- BCCDD 41 – 50 DACBC -- ABDBA
51 – 54 DACB 55 – 58 BAAC 59 – 62 CBDC
63 – 66 BCAC 67 – 70 CACA
71.have been teaching
72. are being followed
73.being given/having been given
74.to which the teachers attach (much/great) importance/significance
75.What they have in common
76.does he respond to
77.had taken part in
78.that he was sentenced to death
79.It won’t be/take long
80.didn’t break up
第二节: 短文写作(one possible version)
Tracking My Growth
A is known to all, one’s character is shaped by many factors. As for me, what has influenced me most in my growth are my family and friends.
I used to be a selfish boy who wasn’t willing to share my toys with others. My parents told me I would have no friends if I didn’t learn to share. Every time they brought home a toy, they wouldn’t give it to me unless I promised to share it with my friends. When the terrible earthquake struck Whenchuan, my parents donated a large sum of money and some clothes to the people there. Influenced by them, I became a caring boy, too.
I was weak in math in the past. Fortunately my friend Xiao Jun came to my aid. Every weekend, he would come to my house and help me with my math. Thanks to his help, I finally caught up with the others. Now I also do whatever I can to help others just like Xiao Jun.龙泉中学2013届高三年级10月月考
政 治 试 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假定2011年某国一单位W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42.35元。受多种因素影响,2012年该国货币价值上升了10%,且W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了20%。从理论上看,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2012年W商品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较前一年的变动幅度约为
A.-9.09%  B.13.6%    C.12.4%   D.-15.2%
2.中国人民银行于2011年9月30日发行了辛亥革命100周年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2枚,其中金币1枚,银币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对于该套纪念币认识正确的是
①这套纪念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这套纪念币的面额和发行量是由国家规定的
③这套纪念币可以储藏且具有流通手段 ④这套纪念币的本质是商品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3.2012年3月份至今,各地玉米收购价格不断攀升,农民普遍存在惜售心理,企业面临收粮难困境,很多企业只好抬价“抢”玉米,不少玉米深加工企业处于微利或亏损运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政府只有增加种粮补贴,才能控制玉米价格 ②玉米价格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③农民待价而沽违背了价值规律 ④企业优胜劣汰,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 ②④
4.评价原则之间常存在矛盾。一般说来,要提高产品的性能,就要增加成本,导致产品价格上升;要考虑经济性,就制约了产品性能的提升。右图中,体现性能与价格的这种关系的曲线是( );为了使价格与性能关系体现为另一曲线,最需要加大投入比重的要素是( )。
A.曲线① 资本   B.曲线① 技术
C.曲线② 技术 D.曲线② 劳动力
5.国家在《食品标签通用标准》中规定,食品命名“必须采用表明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某女士购买了“银耳燕窝百合泥”罐头食品,经检测发现其主要配料为苹果、银耳和百合,而燕窝根本就没有。企业的这种做法
①既违反了国家有关规定,又违背了企业道德要求
②既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又损害了企业财产权益
③既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又破坏了企业自身的形象
④既损害了社会的长远利益,又减少了企业的近期收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6.在“两会”十大热点词候选项中,“社会保障”连续三年蝉联网上调查热度排行榜榜首,反映了广大网民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期待。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
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优化配置资源,增强企业社会责任 ④提升消费预期,提高社会消费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为了切实减轻小型微型企业负担,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财政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印发通知,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起,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这是因为
①小型微型企业与国有大型企业是地位不同的市场主体
②小型微型企业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③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④扶持小型微型企业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稳中求进是2012年我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是其战略基点。之所以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战略基点,主要是基于
A.消费有利于刺激生产,拉动投资和出口
B.消费是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
C.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快于投资和出口
D.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具有可持续性
9.各具优势的甲、乙两家公司,通过协议进行资源整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下列行为属于资源整合的是
①甲公司利用乙公司的生产技术力量,投资新项目
②甲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出售乙公司股份,获得高额利润
③乙公司把自有资产抵押给银行,用贷款来购买甲公司的产品设备
④乙公司产品通过甲公司的销售网络迅速进入国际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物联网的推广和使用将会
①改变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②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 
③带动某些产业的调整和升级   ④较快降低恩格尔系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1.我们原本可能只需要16GB容量的电脑就足够了,但是加100美元就可以把容量加倍,再加100美元就变4倍,这下子我们内心的声音又要响起了:“会不会我以后需要很大容量啊,这么划算不买实在是可惜”。于是很多人买了64GB的iPad,真正使用到的容量却不到一半。材料告诉我们A.人们在购买商品的时候能完全理性选择  B.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得到产品的性价比
C.抓住人们的消费心理是品牌营销的关键  D.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存在攀比心理
12.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地区将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采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通过对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和转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了农户增收。农业产业化能够促进农民增收,是因为
①通过分工和协作,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②形成产业局部垄断,提高了农产品价格
③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扩大了农产品需求  ④发挥规模经营的优势,降低了生产成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12年5月11日,湖北省举行了居民阶梯电价听证会。全省居民阶梯电价按照每户每月用电量分三档,电价实行分档递增,保证八成居民用电价格不变。用电较多的约20%的居民电价适当上调。居民生活试行阶梯电价方案的经济学道理有
①利用需求对价格的影响,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性作用
②政府自觉利用价值规律,促进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③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表现
④行政机构通过行政手段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表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目前,我国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和挑战,资金紧张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要摆脱当前的困境,既需要政府的扶持,也需要中小企业
①努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
②建立适应现代金融要求的产权制度和企业治理机制
③完善金融机构信贷体制改革,建立多层次的融资体系
④调整“走出去”战略,积极扩大内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职业,如“以睡觉为生”的酒店试睡员,与人讨价还价的“砍价师”,专事呼朋唤友,聚众群 “购”的团购师。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这些新职业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经济催生和细化了社会分工 B.市场需求在不断地扩大和膨胀
C.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呈现多元化 D.劳动者的就业观念发生显著变化
16.“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此,我国将支持各微观主体在“两化”方面的经济活动。下列说法符合各微观主体在“两化”方面经济活动的是
①各类企业要制定符合信息化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②企业应淘汰劳动密集型产品,全力占领国际信息高端市场
③我国要进一步加强国家间信息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④传统企业应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数字化、信息化改造力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关于政府债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发行政府债券是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方面  ②发行政府债券会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③发行政府债券会形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  ④政府发行债券所得收入属于债务收入
A.①② B.②④ C. ①③ D.③④
18.具有指标意义的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跌至纪录低点。北京时间2012年5月31日,美国基准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1.60%,这已触及该收益率数据的历史新低。美国通过“寅吃卯粮”的发债行径,将部分负担转嫁到全球市场,为全球经济埋下了巨大隐患。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在这场债权人与债务人的世纪大博弈中,损失无疑首当其冲。为此,我们必须
①增加国债购买,调整汇率      ②加强防范意识,维护经济安全
③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实体经济    ④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主导世界经济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9.如果经过法定程序证明政府权力的行使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利,那就应该按照法律的规定给予赔偿。这一作法体现了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是
A.高效便民 B.执行顺畅 C.权责一致 D.监督有力
20.近来,一些地方连续出现令人痛心的重大校车事故。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2012年4月5日出台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力求使校车成为学生安全的流动校舍,为孩子们建立起安全无忧的绿色通道。国务院此举
①完善政府建设,做到有法可依 ②参与校车运营,强化政府责任
③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依法执政 ④健全校车法规,推进依法行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杭州市政府“让民意领跑政府”,即用杭州市政府的官方表述就是——构建党政、市民、媒体“三位一体”的“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政府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列席政府常务会议、与市民在线交流等形式,共同讨论重大决策。杭州这一“开放式决策”的做法有利于
①保证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拓宽公民民主监督的渠道
②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
③避免政府决策的盲目性,方便市民直接参与城市管理
④推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保障市民的参与权和表达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2.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发扬人民民主。人民民主被视为社会主义的生命,其原因是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障
②只有坚持国家专政职能,才能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③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调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④ 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3.2012年初新出台的《民政部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指出,要切实保障农民工参与社区自治的权利。农民工参与社区自治
①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②是农民工参与管理国家的基础和标志
③能够提高农民工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④有利于农民工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4.小丁经营的超市因违规经营被工商管理部门责令停业,小丁认为对自己的行政处罚过重。你认为小丁应向国家机关申请
A.行政强制执行 B. 劳动仲裁 C. 行政裁决 D. 行政复议
25.“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社会”,微博已成为公民参政问政的重要方式。很多政府官员、人大代表也开始通过微博,搭建与群众沟通的平台,通过微博参与政治生活
A.开辟了公民直接参与行使国家权力的有效途径
B.有利于上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了解民情,集中民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C.有利于公民通过多种民主形式和渠道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
D.是公民有序参与管理国家、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二、问答题。
26.2012年2月15日出台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引导它们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为什么要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10分)
27.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于2011年1月29日全文发布,这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文件强调,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文件提出,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要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
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分析为什么要“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12分)
28.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社会各阶层广泛但程度不同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材料一:
材料二: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单一化的分配方式——平均主义,严重压抑了人们的积极性。如今的20年经济发展,得益于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类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
材料三:构建公平收入分配制度是政府的职责。政府要根据改革发展的进程和实际情况,不断对收入分配制度作出调整,最大限度地运用好收入分配这个政策杠杆,保持社会整体利益格局的大体平衡,防止由于政策失误或者政策反应迟缓,激化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只有这样,政府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公共责任承担者和公共利益维护者,政府才能得到民众的信任和拥护,才能保证社会经济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1)材料一中的曲线图反映了一国居民消费和公共物品支出之间的关系。概括从A点移动到B点所反映的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变化;并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二,从收入分配角度分析我国20年来经济发展的原因。(10分)
(2)结合材料三,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在构建公平收入分配制度中,政府应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共责任承担者和公共利益维护者。(10分)
29.当前,“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已成为各地“十二五”规划的高频词。人民网等联合推出“您认为影响老百姓幸福感的主要因素”调查,广大网民积极参与,调查结果见下图。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请你从 “社会参与、价值实现”方面谈谈怎样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8分)
龙泉中学2013届高三年级10月月考政治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C D C D B D D C C C B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A C D B C D C A B D B
26.①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生产力的发展。(2分)②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分)③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发展,对扩大就业、活跃市场、提高居民收入、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等发挥重要作用。(3分)④市场调节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以保障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引导他们自觉履行社会责任。(3分)
27.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不能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水利建设属于公共物品,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3分)
②在我国,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大型水利设施建设属于提供重要公共物品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政府必须起主导作用。(3分)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水利设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风险大,离不开国家财力的大力支持。(3分)
④政府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统筹人与自然、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3分)
28.(1)变化:经济增长提高了居民消费水平,改善了人民生活(1分);同时也为增加公共支出奠定了物质基础。(1分)
原因 :①分配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有着重要影响,合理的分配方式能促进经济发展(2分);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分),这一制度体现了社会公平,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发展(2分);③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能调动各方面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2分)
(2)①政府应该认真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为构建公平收入分配制度提供有效管理和服务。(3分)②构建公平收入分配制度要求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信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2分)③构建公平收入分配制度要求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处理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3分)④健全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完善行政监督体系,防止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2分)
29.①公民要增强社会参与意识,提高社会参与能力,坚持有序参与,以便更好地实现价值。②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③公民要依法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价值。④政府要创新社会管理形式和机制,拓宽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和方式,为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实现价值提供保障。龙泉中学2013届高三年级10月月考
历 史 试 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1.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B.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相结合
C.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2.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其思想理论中,法、术、势是其主要核心,在右图中寓意“法”的应该是
A.车轮 B.车架 C.马鞭 D.马匹
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作者马汉麟在该书中写道:“姓名、礼俗、宗法——这是社会一系的内容。明星固然耀眼,反映时代真实面貌的却是广大民众。”据此可以得知他强调研究
A.物质文明 B.精神文明 C.政治文明 D.社会文明
4.古代中国有“千年田地八百主,田是主人人是客”的谚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推行土地轮休政策 B.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C.农民经营无方土地抛荒 D.社会动荡朝代更迭频繁
5.“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材料反映的制度应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6.《史记 货殖列传》载:“《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司马迁认为
A.西周实行“工商食官” B.秦汉采取重农抑商
C.耕种、开采、加工、交换本末有别 D.农工皆本,经济民生
7. 史书载:“(东汉)立春之日………… 京师百官皆衣青衣…………施土牛耕人(泥塑的牛和人)与门外,以示兆民,”这一隆重仪式说明了
A.统治者重视春耕生产 B.铁犁牛耕始于东汉
C.立春乃统治者祭祖之日 D.东汉时期制瓷业发达
8.“估客无住著,有利身则行。出门求伙伴,入户辞父兄……”唐代元稹这首《估客乐》主要描述了
A.商人生活困难,没有固定的住址 B.商人按地域结成商帮
C.商人为求利而奔走于东南西北 D.商人喜欢外出旅游
9.宋代的商业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请你为这本专著选择一个合适的名称
A.《坊墙倒塌以后》 B.《汴河两岸》
C.《长安城的落日》 D.《宋代东京城的辉煌》
10.有人认为,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而不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所谓的“掘墓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黄宗羲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
②他的政治哲学依然是服务于传统王权的正统政治哲学
③其思想依然根源于中国的自然经济
④其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有很大变革作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1.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取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人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
12.“在天之变,日月薄蚀。四(十)二月日一食。五(十)六月月亦一食。食有常数,不在政治。百变千灾,皆同一状,未必人君政教所致。”这一观点
A.阐释了佛教的“生死轮回”
B.宣传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C.批驳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
D.与“天人感应”说针锋相对
13.《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将每户足够食用以外的粮食归入国库,有婚娶弥月、疾病荒灾等开支,全由国库支给。儿童读圣书,居民听教化等则在礼拜堂进行。这可以用来说明太平天国
A.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 B.追求平等自由的政治生活
C.主张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 D.满足了农民最迫切的愿望
14.王韬认为:“当默深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文中的“默深先生”是指
A.林则徐 B.魏源 C.曾国藩 D.李鸿章
15.上海机器织布局筹建时,李鸿章呈请批准“该局用机器织布,事属创举,自就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这体现了
A.洋务企业抵制西方经济侵略 B.洋务企业诱导民族工业产生
C.封建官僚已有专利保护意识 D.封建垄断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16.陈独秀说:“1911年10月10日的中国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的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他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17.民国初期的一则报纸广告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外资企业出现 B.洋务运动兴起 C.工人运动高涨 D.实业救国热潮
18.法币100元在1937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了1947年却只能买一个煤球。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商品的涌入 B.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C.繁重的苛捐杂税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19.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中诞生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B.张謇倡导“ 实业救国”,创办了大生纱厂
C.“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实现了工业化
D.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20.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上海人都说电车乘不得,偶一不慎,就要触电,电车公司即在车旁标着“大众可座、稳快价廉”字样,以资号召,且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此后,上海市民逐渐接受了方便而价廉的电车。这段材料说明
A.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 B.广告推动出行方式变化
C.妇女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D.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
21.“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种情况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
22.英国记者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说:“一般的美国人都认为,中国战争主要是一场民主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战争……似乎没有人认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支持着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他的看法
A.带有强烈的殖民主义色彩 B.揭示了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
C.是冷战思维的体现 D.反映了抗日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
23.近现代历史上的中日关系一波三折,曲折复杂。下列有关两国关系的史实,不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签订后,远东国际局势巨变
B.戊戌变法是对日本的全面学习,只不过没有成功
C.抗战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开启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
24.阅读1850-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对下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年份 1850年 1887年 1914年 1936年 1949年
人口数(千人) 414699 377636 455243 510789 541670
人均收入(元) 43.8 35.9 41.22 50.51 34.98
A.1850-1887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B.1887-1914年人均收入增加与实业救国、收回利权运动、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以及辛亥革命有关
C.1914-1936年人均收入增加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
D.1936-1949年人均收入降低与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和“三面红旗”有关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2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个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民俗为合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必久安。
材料二:伏尔泰认为,……“(中国)皇帝自古以来便是首席大祭司,由他来祭天,祭祀天上的神和地上的神。他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注:在18世纪的法语中,“哲学家”一词含义大体上是贤能的智者,并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对哲学有专门研究的学者。),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 ……中国的法律与伦理道德融为一体,因而深入人心,成为民众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从而减低了法律的严酷冷峻,增加了人情味。……除了惩治罪恶,中国法律还褒扬善行。
材料三:(孟德斯鸠)后来改变了看法,毫不犹豫地把中国归入专制主义的行列。……中国没有强大的教会能与皇帝抗衡,所以中国的皇帝实际上集政权和教权于一身,可以凭借其双重权力为所欲为。……中国的法律往往与习俗相混,判断是否违法并无严格的依据,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最终都取决于皇帝的意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这就是说,皇帝不但是最高行政长官,同时也是最高立法者和最高司法长官。……因此结论只能是:“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材料四:绝大多数欧洲学者只能通过出版物分享传教士提供的有关中国的信息,仅有少数有缘结识在华或曾经赴华的传教士,向他们索取更多有关中国的信息,与他们共同探讨有关中国的种种问题。这类直接交往除了少量面对面的交谈,主要形式是信件往来。
——以上材料均出自许明龙著《欧洲18世纪“中国热”》
(注:18世纪欧洲“中国热”由兴起到衰落的百余年间,大体相当于中国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1661-1799年))
阅后请回答:
(1)概述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国形象”是什么?(2分)说明法国启蒙思想家将“中国形象”作为武器的目的?(2分)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指出伏尔泰、孟德斯鸠眼中的“中国形象”分别是什么?并说明他们的各自依据。(6分)
(3)结合所学知识,你更认可他们哪个人的看法?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3分)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伏尔泰、孟德斯鸠对“中国形象”看法不同的原因。
(6分)
(5)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对“中国形象”的不同看法这一现象,给你何种认识或启示?(2分)
26.(19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殷商之时,中国就有了禁止在街道上倾倒垃圾的规定,并视其为犯罪;管仲则明确提出以法律手段保护生物资源,设置相应官吏;秦墓出土的《田律》是世界上最早的环境立法之一;北宋甚至以皇帝下诏的方式重申环境保护禁令,命令基层官吏捕拿违反禁令的人。 西汉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北宋对矿课控制较松,但仍禁止民间私自交易。这种做法,不仅保证了国家收入,也抑制了私人盲目开采。 ……中国在史前,已设立治水官吏——司空;秦国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成为“天府”的富庶源泉;汉以来,“朔方、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灌田”。
材料二 隋文帝、隋炀帝扩建长安与洛阳两京,穷极土木之工,大片砍伐森林。进入唐代,土木之兴依旧不止。到唐德宗年间,为修建神龙寺,同州山谷中的古松几乎被砍伐一空。至唐后期,北方高大成材的林木已寥寥。破坏高原植被,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后果。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满目疮痍,导致黄河频繁泛滥。天灾加上人祸,使黄河流域经济渐趋衰落,等到安史之乱之后,田地荒芜,水利失修,人口大量死亡和南移,使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开始衰落,我国经济文化的中心也开始向长江流域转移。
——引自《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与环境问题》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中,经历了三次人口资源环境恶化:一是1958年,二是“文化大革命”,三是改革开放之初。
——引自《中国近代现代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四 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因石油化工厂排放含汞废水,人们食用被汞污染和富集了甲基汞的鱼、虾、贝类等水生生物,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死亡率达38%,汞中毒者达283人,其中60余人死亡。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痛川流域,因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河水和稻米,居民食用后中毒,1972年患病者达258人,死亡128人。
——引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现代化及环境污染问题》
材料五 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突出全球理念,倡导全球合作。
阅后回答:
(1) 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黄河泛滥的社会原因和自然原因。(6分)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的三次人口资源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3分)
(4)比较材料三与材料四中,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两国环境污染的不同原因。(2分)
(5)结合材料五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出全球合作解决环境问题的历史条件。(4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 上海当南北航线之要点,东西洋贸易之枢纽,新学输入,风气之开,较他处先。是上海者,诚陶冶人才之渊薮也。
——《民立报》1911年7月3日
材料二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摘自《上海档案》
材料三: “四围马路各争开,英法花旗杂处来。怅触当年丛冢地,一时都变作楼台。”
——19世纪70年代竹枝词
材料四:“19世纪60年代,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创办,70年代以后,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洋务企业的设立,1882年英国人立德尔开设的上海电光公司创立,……1908年吴淞与崇明两地使用无线电通报。”              ——摘自《上海档案》
材料五: 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地埋铁管通街市,真个销魂不夜城。
——《申江百咏》
材料六:“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最明显的莫过于阅报风气的形成。报纸比书籍在传播知识方面具有更大的时效性……”“同一时期,上海居民生活日趋西化,住洋楼,着洋服,吃洋菜,乘洋轿,点洋灯,‘莫不以洋为尚’,西洋话剧、电影、歌舞乃至赛马场、夜总会、舞厅等等进入城市日常生活。”
 ——《近代文明演变轨迹》
回答:上海近代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评述上海的近代化。
高三十月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1-5 DADBB 6-10 DACAC 11-15 CDCBD 16-20 ADBCB 21-24 BBBD
25.(1)“中国形象”是:用道德治理国家。(注重以道德、宗教、法律、礼仪、风俗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2分)目的:主张以人为本,以法治国;反对封建天主教会和君主专制。(2分)
(2)伏尔泰:开明专制国家。(1分)皇帝的英明、睿智(或贤能的君主);法律与伦理道德相结融合。(2分)孟德斯鸠:专制独裁国家。(1分)君主集政权和教权于一身;法律取决君主意志,君主掌控最高立法和司法权。(2分)
(3)伏尔泰:康乾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出现了“康乾盛世”;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康熙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
(其他相关史实也可以,只要史实正确、符合题意即可给分)(3分)
孟德斯鸠:康乾时期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推行八股取士(或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文化控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或重农抑商政策)。(3分)
(评分说明:如学生答题不认可任何一人,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但不超过3分。)
(4)信息来源途径有限,对中国的了解不全面,其看法容易受到有限的不同信息的影响。(2分)(或伏尔泰、孟德斯鸠对中国形象的看法受传教士提供信息的影响,并非自己的亲身体会,而传教士受个人因素影响对中国的描述可能并不一致。) 政治主张:伏尔泰主张“开明专制”。(1分)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1分)伏尔泰了解的中国政治状况符合他的开明专制,因此对中国制度大为赞颂。孟德斯鸠了解的中国政治状况背离了他的权力制约与平衡原则,因此对中国制度提出批判。(2分)(或两人政治主张的差异造成了他们对中国的不同看法。)
(5)、要全面客观地看待不同国家、文化;(1分)加强交流展示中国真实形象。(1分)
(评分说明:其他言之成理符合题意的亦可相应给分。)
26.(1)措施:严格立法,加强行政管理;对重要资源加强国家垄断;兴修水利。(4分)
(2)社会原因:统治阶级为统治需要,大兴土木,大片砍伐森林,破坏了植被和自然环境。唐朝后期安史之乱,战乱破坏了黄河流域的社会安定。(4分)自然原因: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后,水土流失严重,加上天灾等因素的影响。(2分)
(3)第一次:党的“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和“大跃进”运动对环境的破坏。第二次是“左”倾错误上升到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的人口政策,人口急增,围湖造田,乱砍滥伐,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第三次是人口惯性增长,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战略造成。(3分)
(4)中国的污染是决策失误造成的,是人口剧增造成的。日本是由于工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工业排放物的污染。 (2分)
(5)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科技的发展为共同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物质条件;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有利于各国协商解决环境问题。(4分,任答两点即可)
27.答题时注意:
(1)所归纳的结论语言简明扼要,结论清晰,具有科学性。
(2)所列举事例与结论具有逻辑联系,注重史论结合。
(3)引用材料,可以是部分引用,也可以是归纳概括式的引用,但不可以照抄,必须自己重新进行组织。
(4)语言通顺流畅,逻辑合理,结构清晰。
附:上海城市近代化历程要点提示:
(1)原因:历史原因,地理因素,社会因素,列强侵略因素,移民因素
(2)表现:政治——租界
经济——列强工商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文化生活——中西交融,华洋杂处,领先国人
具体:上海是外国资本主义最早侵略的地区之一;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资企业相继在上海设立,技术先进,工业(经济)基础较好;近代企业使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产生和发展;报刊的发行和阅报风气形成,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开拓人们的视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人思想观念大变化,社会生活方式(习俗)近代化(西化);上海成为一座具有鲜明西方色彩的近代化城市。
(3)影响:进步:政治,经济,文化,生活
(4)问题:畸形,西方控制,鱼龙混杂,没有完成
(5)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具有双重性—破坏性和建设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近代化是中国历史(社会)发展的主流,具有进步性。龙泉中学2013届高三10月月考
数学(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集合,,则
A. B. C. D.
2.已知复数,映射,则的原象是
A. B. C. D.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命题“若,则”的逆命题是真命题
B.命题“,使得”的否定是:“,都有或”
C.命题“或”为真命题,则命题“”和命题“”均为真命题
D.已知,则“”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4.若函数,又,且的最小值为,则正数的值是
A. B. C. D.
5.已知三点的坐标分别是,,,,若,则的值为
A. B. C.2 D.3
6.已知向量、不共线,,如果,那么
A.且与同向 B.且与反向
C.且与同向 D.且与反向
7.已知函数在其定义域上单调递减,则函数的单调增区间是
A. B. C. D.
8.已知函数是的导函数,则过曲线上一点的切线方程为
A. B.
C. D.
9.在点测量到远处有一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开始时该物体位于点,一分钟后,其位置在点,且,再过二分钟后,该物体位于点,且,则的值等于
A. B. C. D.
10.已知定义在上的函数是奇函数且满足,,数列满足,且,(其中为的前项和)。则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集合,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的取值范围 ;
12.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项数是偶数,所有奇数项之和为,所有偶数项之和为,则这个数列的项数为 ;
13.在平行四边形中, 点是的中点, 与相交于点,
若, 则的值为 ;
14.设= ;
15.已知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
(1)若则的最大值为 ;
(2)设是定义在上的偶函数,对任意的,都有,且当时,,若关于的方程在区间内恰有三个不同实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 (本题满分12分)
已知集合,,.
(1)求, ;
(2)若,求的取值范围.
17. (本题满分12分)
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满足,.
(1)求的面积;
(2)若,求的值.
18. (本题满分12分)
某风景区有40辆自行车供游客租赁使用,管理这些自行车的费用是每日72元。根据经验,若每辆自行车的日租金不超过6元,则自行车可以全部租出;若超出6元,则每超过1元,租不出的自行车就增加3辆。为了便于结算,每辆自行车的日租金(元)只取整数,并且要求出租自行车一日的总收入必须高于这一日的管理费用,用(元)表示出租自行车的日净收入(即一日中出租自行车的总收入减去管理费用后的所得)。
(1)求函数的解析式及其定义域;
(2)试问当每辆自行车的日租金定为多少元时,才能使一日的净收入最多?
19. (本题满分12分)
已知是一个公差大于的等差数列,且满足.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1)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 若,求数列的前项和.
20. (本题满分13分)
已知函数是上的偶函数.
(1)求的值;
(2)设,若函数与的图象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1. (本题满分14分)
设函数
⑴当且函数在其定义域上为增函数时,求的取值范围;
⑵若函数在处取得极值,试用表示;
⑶在⑵的条件下,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龙泉中学2013届高三10月月考
数学(理)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B B B D D C C A
二、填空题:
11. 12. 13. 14. 15.;
三、解答题:
16. 解:(1), ………………………………………………………………2分
因为, ………………………………………………………………………4分
所以. …………………………………………………………6分
(2)由(1)知,
①当C=时,满足,此时,得; …………………………………………8分
②当C≠时,要,则解得. ………………………………………11分
由①②得, ……………………………………………………………………………………12分
17. 解:(1)因为,所以,又,所以.……………3分
由,得所以.
故 . …………………………………………………………………6分
(2)由,且,解得或 ………………………………………………9分
由余弦定理得,故. ……………… ………………12分
18. 解:(1)当
……………………………………………………2分
………………………………………4分
, …………………………………………………………………………6分
故 ……………………………………………………7分
(2)对于,
显然当(元), ………………………………………………………………9分
………………………………………………11分
∴当每辆自行车的日租金定在10元时,才能使一日的净收入最多。 …………………………12分
19. 解: (1) 解: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则依题知 ,
由且 得
; ……………………………………………………………………4分
(2) 由(1)得: ().
b1=1,当n≥2时,,
因而,. ,…………………………7分

令 ①
则 ②
①-②得:
……………………………10分
∴. ∴. …………………………………………………………12分
20. 解:(1)由函数是偶函数可知:
……………………………………………………2分
即对一切恒成立 ……………………………………4分
………………………………………………………………………………………5分
(2)函数与的图象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即方程有且只有一个实根 …………………………7分
化简得:方程有且只有一个实根
令,则方程有且只有一个正根 …………………………9分
①,不合题意; ……………………………………………………………10分
②或 ………………………………………………………………………11分
若,不合题意;若 ……………………………………12分
③一个正根与一个负根,即
综上:实数的取值范围是…………………………………………………13分
21. 解:(1)当时,函数,其定义域为。
。函数是增函数,
当时,恒成立。 ……………………………………2分
即当时,恒成立。
当时,,且当时取等号。
的取值范围为。………………………………………………………………4分
(2),且函数在处取得极值,
此时 ………………………………………………6分
当,即时,恒成立,此时不是极值点。
………………………………………………………………………8分
(3)由得
①当时,当时,
当时,
当时,的单调递减区间为,单调递增区间为。……………………10分
②当时,当

当时,的单调递减区间为,单调递增区间为。
③当时,当

当时,的单调递减区间为,单调递增区间为。
……………………………………………………13分
综上所述:当时,的单调递减区间为,单调递增区间为;
当时,的单调递减区间为,单调递增区间为;
当时,的单调递减区间为,单调递增区间为。
………………………………………………………………14分龙泉中学2013届高三年级10月月考
语 文 试 卷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宽宥 优渥 良莠不齐 黝黑昏暗
B.稔知 发轫 光阴荏苒 战乱频仍
C.腈纶 粳稻 不胫而走 噤若寒蝉
D.摈弃 并吞 彪炳千古 文质彬彬
2.下列各组语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担纲 蕃薯 霄壤之别 和颜悦色
B.飙升 履新 径情直遂 含英咀华
C.峰会 纹身 惠风和畅 揄扬大义
D.飘红 突显 雍容大度 歪门斜道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对北大校长周其凤创作的《化学歌》,网友们从专业角度评析倒也无可非议,但通过 这首歌曲去指责周其凤本人,甚至推测“权力无所不能” 反应太过激烈。我们岂能去 身为化学家的周其凤同时又是一位 作歌词的文学家呢?
A.质疑 不免 强求 善于
B.质疑 未免 苛求 擅长
C.置疑 未免 苛求 擅长
D. 置疑 不免 强求 善于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蛟龙号深潜试验的成功,尤其是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的成功研造展现出我国高精尖科技力量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B.武当山是道教文化圣地,起伏的山峦,古老的寺观,一条条古老而又逼仄的小道蜿蜒其间,将一个个神奇的传说编织成武当的神秘。
C.在蛇山上傲立的黄鹤楼,伴白云悠悠,送江流滚滚,气势非凡;它精美的建筑形式,厚重的文化底蕴,无不使游人为之倾倒。
D.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给乔布斯的悼词中说:“乔布斯将互联网装进了我们的口袋里,他让人们不但享受到信息革命的成果,而且改变了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近体诗对格律要求严格,形式上注重对仗,声韵方面讲求平仄和押韵。唐代是近体诗成熟的时期,王勃的《滕王阁诗》、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王维的《山居秋暝》等就是成熟的近体诗
B.现代作家表现自己感情的方式各有不同:鲁迅在杂文中用冷峻的文字包裹着不能遏止的愤怒;郭沫若用诗歌展现狂飙突进般的青春激情;巴金用小说坦诚、真率地叙述,表现对旧世界的反叛意识;沈从文则将对人性的爱融入了湘西世界的风情画中。
C.《三国演义》中的很多故事情节,诸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大闹野猪林”“火烧连营”“水淹七军”“诸葛亮舌战群儒”“群英会蒋干中计”“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败走麦城”“七擒孟获”“六出祁山”,都是脍炙人口的名段。
D.英国小说家伍尔芙的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描写了主人公面对墙上的斑点展开的自由流动的意识,散漫飘忽,有幻觉式的深刻的意味。而西班牙作家博尔赫斯的《沙之书》中展示的幻觉则是对世界的象征性的理解。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红楼梦》和中华文化
周汝昌
《红楼梦》以前的章回体“稗官”“野史”绝无如此弘广深厚的文化内涵容量,曹雪芹以前的作者群,也不曾有过像他这般才情灵慧的大手笔:两者凑泊,形成了诞生这部伟大的文化小说的历史条件,正所谓前无史例,后继为难。
那么,这部小说究竟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精髓、何等光芒呢?
简要而言,有两条主脉,贯串了全书。这两条主脉,并非我辈读者的臆想创说,实由作者自己明文题醒,即:一干裙钗、几个异样女子的“小才微善”。一部大书的主题眼目,豁然尽展于此。作者的文风,语淡而意蕴,然其含蕴至丰。
吾人须知:一才一善,便是雪芹对我中华文化这精髓命脉的最经济的简括和深识。
才是什么?一般理解大抵以为是指“文才”、“诗才”,在《红楼梦》而言更是如此“无疑”的事意。其实这是看错了。试看:
一、“无才可去补苍天”——石头;二、“才自精明志自高”——探春;三、“都知爱慕此生才”——凤姐;四、“试才题对额”——宝玉;五、“才选凤藻宫”——元春;六、“才华阜比仙”——妙玉。
这些例中,只有宝玉所试之“才”实指文才,其余诸人,皆非此一狭义可限。最明显的是探、凤二例,凤是今之所谓“文盲”,其才与诗文了无干涉。元春入选,明言是由“贤德”。妙玉的才,以仙为喻亦非仅指能诗而已。这样一说,则《红楼梦》所重之才,所包甚为广博。
原来,“才”是中华大文化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节目,是中华民族对客观世界的一种高层次的认识感悟。在《易经》的《说卦》中就已提出了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是谓“三才”的理念。三才概括了宇宙万物和人类的体性功能、生机动力,而人居三者之中,为“天地之心”,独占“性灵”之位。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哲思的另一逻辑形式。
天之才,表现为风云雷电,节序光阴。地之才,表现为山川动植,品类众生。人之才,则表现为智慧聪明,情思才干。所谓“天人合一”,实即“天人本一”,人也是天的一部分,也是天的精华体现。
所以,在《红楼梦》中原始根由是女娲炼石,石乃“通灵”——是为天人一体可以互感互通这中华哲思的“艺术解说”。
“才”,从汉字造字学来讲,它是植物生长而未成待展的意象——有如“半木”之形。而“华”即生命的升华,在植物表现为开花,在人则表现为“才华”。而才华者,在农工则为良耕巧匠,在士子即为诗圣文宗——在妇女亦必心灵手巧,针黹zhǐ皆能。此在古时,势所定才,“贵”“贱”分途,男女异致,而“才”的本质(体性)却是“其致一也”。
《红楼梦》首标一字曰“才”,其故在此。
有才者,必有情,“才情”一词,紧系两者,是以曹雪芹又曰其书“大旨谈情”。 那“微善”的善,又当何解呢?
“善”的包容量也十分广博,但,通俗地讲,它的主意义在于品德——品德与才情,正是我上文所标明的两大主脉。两者并驾而方轨,成为中华民族对于“人”的基本要求,亦即“鉴定”人的超标准尺度。
简单地“区分”:才属情,善属性。
孟子主性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是为旧时启蒙教材的第一义。《四书·大学》开头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在曹雪芹书中竟两次分引过,堪称特例。贾宝玉公然宣称:除“明明德”外无书!
从这一点来看,曹雪芹所称于那些“闺女”(一干裙钗,异样女子)者,也应是“善”在性地心田——至少是以品德为主,而其他材具技能居次。
至此可知,一部《红楼梦》,主旨为的是给女儿传神写照,阐发幽光,而其所传,不离“才”“善”两端。即此一条主旨要义,亦足以可晓悟,这是中华民族的一部“文化小说”,名实相副,当之无愧,何用谦虚。
(节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6.下面对文中“小才微善”的“才”的概念的理解,切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才”就是指人的智慧聪明、情思才干,它包括文才、诗才、理家才等。
B.“才”是中华民族对客观世界的一种高层次的认识感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C.“才”是“天之才”、“地之才”、“人之才”的统称,它概括了宇宙万物和人类的体性功能、生机动力。
D.“才”指的就是与“天之才”、“地之才”相对并列的“人之才”。它融“天之才”“地之才”之精华为一身而具“性灵”特点,其常表现为人的智慧聪明、情思才干。
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家曹雪芹弘广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修养和杰出的才情灵慧融汇聚合,促成了他的伟大“文化小说”《红楼梦》的诞生。
B.《红楼梦》中的“才”包含广博,但因书中写的多为“文才”“诗才”,所以人们很容易把“才”等同于“文才”“诗才”,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C.《红楼梦》中女娲所炼“无材补天”的“通灵”之石,就是后来贾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这是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艺术表现。
D.在《红楼梦》中,“才”与“情”紧密相联,有“才”必有“情”,如林黛玉集才与情于一身,而“善”则属“品性”,是人的品德的主要内容,如贾宝玉对晴雯、袭人。
8.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推理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深厚弘广的文化和杰出的才情灵慧一直未能在同一作家身上兼具,所以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之前未产生伟大的“文化小说”;这之后,如果有作家兼具这两个素质,就必定能创作出类似《红楼梦》的伟大“文化小说”。
B.作家曹雪芹不但深谙中华文化之精髓“才”与“善”,而且在其作品《红楼梦》中,非常鲜明地以此为主题,从而使读者很容易看出小说“才”与“善”这一贯穿全篇的主题思想。
C.小说《红楼梦》表面只写“一干裙钗、几个异样女子”的“小才微善”,实际全书深蕴丰厚广大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称其“文化小说”,名实相符。
D.除《红楼梦》外,中国古典小说再无第二部“文化小说”,原因就是那些小说既无多少中华传统文化因子,更没有扣住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来写。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三国曹马①收人心
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魏伐吴,三征②各献计,诏问尚书傅嘏③,嘏曰:“希赏徼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司马师不从,三道击吴,军大败。朝议欲贬出诸将,师曰:“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悉宥之。弟昭时为监军,唯削昭爵。
雍州刺史陈泰求敕并州,并力讨胡,师从之。未集,而二郡胡以远役遂惊反,师又谢朝士曰:“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是以人皆愧悦。
讨诸葛诞于寿春,王基始至,围城未合,司马昭敕基敛军坚壁。基累求进讨,诏引诸军转据北山。基守便宜,上疏言:“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于势大损。”书奏报听。及寿春平,昭遗基书曰:“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心,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于制敌禽贼,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
然东关之败,昭问于众曰:“谁任其咎?”司马王仪曰:“责在元帅。”昭怒曰:“司马欲委罪于孤耶?”引出斩之。此为谬矣!
操及师、昭之奸逆,固不待言。然用兵之际,以善推人,以恶自与,并谋兼智,其谁不欢然尽心悉力以为之用?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乃曰:“吾不用丰言,卒为所笑。”竟杀之。其失国丧师,非不幸也。
(选自《容斋四笔》,有删改)
【注】①马:指司马师、司马昭等司马氏。②三征:即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毋丘俭。③傅嘏:字兰石,魏雍州人。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安之计,是以相赏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B.师又谢朝士曰 谢:谢绝
C.诏引诸军转据北山 引:率领
D.谁任其咎 咎:罪过
10.下列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司马氏善“收人心”的一项是(3分)
①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
②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
③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
④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
⑤司马欲委罪于孤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伐吴失败后,出征的军队中的所有人都得到了宽宥,没有人受到处罚。
B.陈泰率领雍州与并州的联军讨伐胡人,结果战败。
C.王基讨伐诸葛诞时,军队“人心摇荡”,但他凭借自己的“深算利害”,最终取得了胜利。
D.作者认为曹、马固然奸诈,但他们用兵之时能够笼络人心,让将士乐于为其效力。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希赏徼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给下面的文段没有标点的文字断句。(3分)
独昌黎之文理蓄于中文肃其外篇同而局不复则先后处置之适宜也语激而词不嚣则吐吞研练之出于自然也。或千旋百绕,而不病其繁细。或东伏西挺,而愈见其奇。
(选自林纾《中学国文读本》)
(二)古代诗歌鉴赏(8分)
14.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惠山烹小龙团
苏 轼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①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①【孙登】三国魏隐士。
寒 食
宋·杜小山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1)从两首诗的内容看,在古代文人眼里,“茶”已经不仅仅是饮品,还有更多的寄托。这种寄托是什么?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2)两首诗都写到月,苏诗中写到“天上小团月”,杜诗写到“寻常一样窗前月”,它们在诗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5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诗经·采薇》)
(2)十二门前融冷光, 。(李贺《李凭箜篌引》)
(3)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4)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6)山原旷其盈视, 。(王勃《滕王阁序》)
(7)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8)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李密《陈情表》)
五、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桃 冲
贾平凹
从商洛进入关中,本来只有一条正道:过武关,涉五百里河川,仰观山高月小,俯察水落石出,在蓝田县的峪口里拐六六三十六个转角弯儿才挣脱而去。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西岳华山的脚下竟有了一条暗道,使这个保守如瓶的商洛从此开了后门:这就是由北而南的石门河了。
天地永远平行,平行使它们天长地久,日月相随相附,日月使圆缺盈亏;河流肆流,总会交合,所以本来很伟大的,很有个性的河道水流,便大的纳了小的,浊的混了清的。这石门河原来是一流莹亮的玻璃,河底的一颗石子都藏不住,偏偏在一处叫尖角的地方,就与混浊不堪的洛河相遇了。清浊交汇,流量骤然增大,又偏偏右有石崖,左有石崖,相搏相激的水声就惊涛裂岸,爆发出极大的仇恨。先是一边清,一边浊,再是全然混混,那一尺多厚的白沫、枯枝、败叶、死猫臭狗,就浮在两边石崖根下,整日整夜,扑上来,又退下去,吃水线一层一层蚀在那崖壁上,软的东西就这么一天一天将硬的石崖咬得坑坑洼洼。而靠近水面的地方,暗洞就淘成了,水在里边酝酿、激荡,发出如瓮一样嗡嗡韵声,冬日,或天旱之夏,水落下去,那石洞就全然裸露,像一间一间房屋,沿河边过往的人,有雨在那里避淋,有日在那里歇凉。一到涨水,远近的人就站在石洞顶上突出的地方,将粗长麻绳一头系在身上,一头拴在石嘴,探身在那里捞取上游冲下来的原木、柴草,或者南瓜、红薯。此时节,女人是禁止到那里去的。男人皆脱个精光,一身上下的青泥。常常有粗大木料漂下来,有人就沉浮中流,骑在木料上向岸边划游。结果就有发了横财的,但也有从此再没有上岸的,使老婆、儿女沿岸奔跑哭嚎,将大量的纸钱、烧酒抛在水中。
但是,到了初夏,或者秋末,水势大却平稳,上游七里地的地方,洛河面架有几十丈长的双木绑成的板桥,石门河则以石头支成六十多个的列石,"紧过列石慢过桥",一般老人、妇女、孩子是不能胜任的,那下游就从这边石崖上到那边石崖上拉一道铁丝,一只渡船就牵着铁丝悠悠往返。摆渡的是一个老汉,因此挣了好多零钱,等这一带人都还没有穿上凡立丁布的时候,老汉就第一个穿了,见风就飘,无风也颤;他的一个儿子,一个小女,甚至连那个红眼老婆,也都穿上了灯芯绒衣裤。并且没事一家人都到船上来,一边摆渡,一边将最稀罕的收音机放在船头,咿咿呀呀地唱。没有不热羡老汉的,"他怎么就这般好过呢?!"
老汉是桃冲人,活该要发财。他身体很好、能吃能睡,还能喝酒。河里涨大水了,就收了船去,系在门前的一株弯身老桃树下,要么父子抬起来。
桃冲就在两河相汇处。这简直是个不可思议的地方,两水交合的中间竟夹出一个小小的两头尖的滩。滩四边很平,中间才突然隆起一个高地,周围用石头砌了,成一个平台。老汉的家就住在平台上。先是房屋并不多,三间"五檩四椽"明檐上厅,两边各两间茅草厦舍,门前是一个土场,堆一座两座麦草,蹲三个四个碌碡。后来就有了两户本家,借着老汉父辈的交情也搬住过来,横七竖八地也盖了些房,那场地就移在平台下的滩上。这台上台下,滩里滩外,都种植了桃花。三月天里,桃花开得夭夭的,房子便只能看出黑的瓦顶,到了桃花败的时候,红英坠落,河里就一道一溜红的花瓣兜着漩涡向下流去。环境如此美好,自然都是主人日月宽绰所致。而且到了后来,为了使这块地方常年有颜色,又在桃林中植了竹子。这方圆竹子是极稀少的,但在这里却极快繁衍开来,几年光景,一片碧绿,一片清韵,桃花也显得更红更艳得可爱了。
1983年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写石门河和洛河是为了引出桃冲摆渡的老汉,作者介绍清澈的石门河和浑浊的洛河相互交融是写实笔法,但是虚实结合,其中也蕴含着天地大道。
B.桃冲在石门河与洛河交汇的地方,这里种满桃树和竹子。作者以景衬人,用桃树象征桃冲百姓幸福美好的生活情态,用竹子烘托老汉不与世俗纷争的情怀。
C. 文章前半部分介绍了商洛地区的山川风物、世俗人情,描摹出朴素自然又充满野性活力的民情风俗图景,富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缩影。
D.风俗画卷中也表现出商洛文化的封闭和落后的一面,人们生活贫困,按照古老的生活方式生存死亡,他们热羡老汉,却没有去努力开拓富裕的道路。
E.桃冲老汉是作者讴歌的对象,他能干,安分,自在,懂得享受生活,作者用白描的手法,简洁勾勒出人物与时俱进的神采,是一个有进取精神的形象。
17.“桃冲”这个地方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8.请概括本文行文技巧方面的特点,并简要分析。(4分)
答:
19.比较本文和沈从文《边城》中老人形象的异同,并探究形成差异的原因。(8分)
答:
五、语言文字应 用(12分,每题4分)
20.文学作品中有众多的女性形象,例如“我”(《氓》)、刘兰芝(《孔雀东南飞》)、窦娥(《窦娥冤》)、林黛玉(《红楼梦》)、祥林嫂(《祝福》)、刘和珍(《纪念刘和珍君》)、素芭(《素芭》)、娜塔莎(《娜塔莎》)、华连卡(《套中人》)。她们既有共性,又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环境中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请选择一个角度,概括出你对她们命运或个性的认识。
要求:①用对偶对式;②语言准确,鲜明;③不超过40字。
21.目前,我省多地设立了图书漂流点,启动图书漂流活动。这一活动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该活动是指书友将自己不再阅读的书贴上特定的标签投放到公共场所,无偿提供给拾取到的人阅读。拾取的人阅读之后,根据标签提示,再以相同的方式将该书投放到公共环境中去。
假如你所在的村镇、社区即将启动图书漂流活动,请你为它拟一条宣传语,表现活动的意义和其独特的魅力。
要求:①表达准确,鲜明,生动;②字数不超过40字。
22.欣赏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取苹果》,配一段诗歌或者文字,表现画面的旨趣。
要求:①符合画面情景;
②表达鲜明生动;
③字数不超过40字。
六、写作(60分)
23.阅读“记者采访李开复的摘要”,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采访对象介绍:李开复,48岁,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先后任职美国苹果、微软、谷歌等公司。2009年9月在北京创立创新工场。
  记者:李先生,我们中国人往往有一句俗话,说地球缺了谁都转,但是这和您刚才所说的,世界因我不同,似乎是完全不同两种形容,您怎么看有您这样一种信念
  李开复:我觉得确实世界会转,但是我觉得这就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目的不是让世界继续地转人生的目的是让世界更美好,是让有世界上有更多,比如说有更多美好的产品,让人的生活过得更快乐,让人能够节省能源,让人能够有更多的和平,更少的战争,这些就是让世界更美好,那么这美好的世界和不美好的世界都在转,但转不是目的,它只是一个行动,是一个我们不可抗拒,不可改变的行动。所以我更希望把我们有限的时间,不是在去观察一个行动,而是在创造一个差别。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龙泉中学2013届高三年级10月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 D。A莠黝yǒu B稔荏rěn C腈粳jīng
2. B。A蕃-番,C纹-文,D斜-邪。
3. B。
4. C。A项语病是句式杂糅和成分残缺,去掉“是有目共睹的”,并在“发展”后面加上“水平”;B结构混乱,将“蜿蜒其间”提至“古老”前;D语序不当,改为“他不但让人们”。
5.B。A项《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古体诗; C项“大闹野猪林”是《水浒》中的情节。D项,博尔赫斯是阿根廷的作家。
6. D。A项“智慧聪明、情思才干”是“才”的表现;B项是对“才”的评说,无内涵。C项依据文意及“一干裙钗,几个异样女子的‘小才微善’”可知此处的“才”仅指“人之才”。
7. B。 文中说“只有宝玉所试之‘才’实指文才,其余诸人,皆非此一狭义可限”,而选项中说“所写人物之才多为‘文才’‘诗才’”,与文意不符。
8. C。A项,两大条件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伟大作品产生的原因极为复杂。B项,“才”与“善”只是主题眼目,并非主题思想。 D项,原因表述过于绝对。
9. B 。谢:道歉。
10. B 。①是曹操所说,表现曹操善“收人心”;⑤是司马昭所说,但不能表现其善“收人心”。
11. D 。A.“没有人受到处罚”错,原文是“弟昭时为监军,唯削昭爵”;B.“结果战败”错,原文为“未集,而二郡胡以远役遂惊反”;C.“军队‘人心摇荡’”错,原文是王基上奏章说“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
12. (1)(将士们)希望得到赏赐,求取战功,先去作战,然后才想办法取得胜利,这不是保全军队的长久计策。(得分点:“徼”、“全”,句意)
(2)起初,议论攻城的人七嘴八舌,请求转移军队的人很多,当时我没有亲自前往,也认为应该这样。(得分点:“临履”、“谓”,句意)
(3)袁绍不听田丰的建议,在官渡被打败了,这应该归罪于他自己,他向田丰道歉都来不及。(得分点:“败”、“谢”、“不暇”,句意)
13. 独昌黎之文/理蓄于中/文肃其外/篇同而局不复/则先后处置之适宜也/语激而词不嚣/则吐吞研练之出于自然也
14.(1)苏诗中作者借品“茶”表达寄情自然山水的个性和洒脱飘逸的情怀;杜诗以茶待友,既寓君子之交淡而有韵的特点,又表达清寒之中自守的心声。
(2)苏诗中用“小团月”来比喻“小龙团茶”,形象传神地写出名泉泡茶的清澈宁静的韵味;杜诗用“窗前月”营造一种宁静而又雅洁的氛围,烘托饮茶的情境,映衬出友情的恬淡而高洁。
15.(1)雨雪霏霏(2)二十三丝动紫皇(3)孤舟一系故园心(4)登临意(5)见贤思齐焉(6)川泽迂其骇瞩(7)黄发垂髫(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6.BE。B项对桃树和竹子作用的叙述分寸把握不够,超越了历史时间限制和老汉身份、性格特点;E项评价老汉“与时俱进”,有“进取精神”,不妥,老汉只是得地利摆渡船而已,至于享受生活不必然就是与时俱进。
17.(1)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景:有桃冲特殊的地势才有摆渡的人物——老汉,桃冲一带特殊的风土人情是老汉生长的文化环境;(2)用桃冲的桃、竹折射人物心态,种桃栽竹表现出朴素的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其他答案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18.(1)层层铺垫;文章从石门河写起,写到它与洛河的会合,引出河畔特殊的人情风物,再托出桃冲和老汉,环环相扣;(2)烘托映衬;文中两条河流,一清一浊,互相映衬,河流的狂暴又和老汉的恬淡形成映衬;乡土朴素的贫苦自在,作者借自然景物描写表现出的浪漫情怀,互相映照。(答“诗情画意”“语言优美”等可酌情给分)
19.相同点:都生活在偏僻的富有浓郁地域特色的环境中,都有安分知足,恬淡宁静,顺应自然人事的品性。
不同点:时代不同,桃冲老人有了商品经济的基本意识,摆渡收钱,懂得享受;而边城老人只是坚守一种职责,摆渡不收钱,更有传统意义;
家庭情况不同,桃冲老人有老伴、子女,所以生活更幸福;边城老人只有孙女翠翠,而且年事已高,要替翠翠操心婚事,又没有收入,所以日子更艰难。
(其他合理回答可酌情给分)
20.千红同哭,看皇权族权夫权似风刀霜剑狂舞;万声共诉,听自由平等解放如江吟海啸抗争。
21.(1)知识在漂流中传播,文化在漂流中传承;提升全民文化素养,从读书开始。(2)知识在漂流中联通你我,你我在漂流中传承文明。
22.没有什么能够难住一个孩子。桌上的苹果啊,你怎会想到拉开的抽屉就是到达你的天梯?(诗或文要突出童趣)
参考译文:
曹操(想要)亲自(率兵)攻打乌桓,他的部下都劝阻,(曹操)打败乌桓归来之后,查问当时劝阻他的人,将领们不明白曹操这样做的缘故,个个都提心吊胆。曹操都重赏了他们,并对他们说:“这次我率兵前往,是冒着很大的危险而侥幸胜利的,虽然最后取得了胜利,这是由于上天帮助,但这不可当做常例。诸位的谏言,才是万全之计,因此重赏你们,今后(有建议)不要有所顾忌不说出来。”
魏国(准备)攻打吴国,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毋丘俭纷纷献计献策,天子下诏征求尚书傅嘏的意见。傅嘏说:“(将士们)希望能得到赏赐,求取战功,先去作战,然后才想办法取得胜利,这不是保全军队的长久计策。”司马师不听从(傅嘏的建议),分三路进攻吴国,结果军队大败。朝廷上下议论,要将出征的将领贬出朝廷,司马师说:“我没有听从傅嘏的建议,才到这种地步,这是我的过错,诸位将领有什么罪呢?”(于是)都宽宥了他们。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当时担任监军,唯独他被削去了爵位。
雍州刺史陈泰请求司马师给并州下命令,合力讨伐胡人,司马师采纳了他的建议。队伍还没有集合起来,有两个郡的胡人因为要到远方打仗,惊恐万分,都逃了回去。司马师又给朝中士大夫道歉:“这是我的过失,不是陈泰的责任。”因此人人都感到既惭愧而又高兴。
司马昭到寿春去讨伐诸葛诞,王基领兵刚到,还未把城包围起来,司马昭就命令王基收拢兵力,坚守营地。王基多次请求攻城,司马昭却下令让他率领驻军转移到北山据守。王基根据实际情况,上奏章说:“如果把军队转移到(北山),依靠险要的地势,势必会动摇人心,这对形势有很大的损害。”奏报得到准许。等到寿春被攻克后,司马昭写信给王基,说:“起初,议论攻城的人七嘴八舌,请求转移军队的人很多,当时我没有亲自前往,也认为应该这样。将军你权衡了转移的利弊得失,独自怀着坚定的信心,对上违背天子的诏书,对下拒绝众人的建议,最终制服了敌人,捉住了贼寇,即使是古人所称述的人,也不过这样罢了。”
然而东关之败后,司马昭问众人:“谁应该承担打败仗的责任?”司马王仪说:“责任在元帅。”司马昭十分愤怒地说:“司马王仪你想把罪责推在我的身上吗?”把王仪推到帐外杀了。这件事就做错了!
曹操和司马师、司马昭的奸诈,本来就不必说了。但是他们在用兵的时候,把美名推给别人,把恶名留给自己,善于吸收别人的计谋和智慧,还有谁能不尽心竭力为他们效力呢?袁绍不听田丰的建议,在官渡被打败了,这应该归罪于他自己,他向田丰道歉都来不及,而他却说:“我没有采用田丰的建议,(打了败仗)结果被他讥笑。”竟然把田丰杀了。袁绍失去了国家,葬送了军队,并不是由于不幸运。龙泉中学2013届高三10月月考
数学(文)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集合,,则
A. B. C. D.
2.已知复数,映射,则的原象是
A. B. C. D.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命题“若,则”的逆命题是真命题
B.命题“,使得”的否定是:“,都有或”
C.命题“或”为真命题,则命题“”和命题“”均为真命题
D.已知,则“”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4.若函数,又,且的最小值为,则正数的值是
A. B. C. D.
5.已知三点的坐标分别是,,,,若,则的值为
A. B. C.2 D.3
6..已知平面上直线l的方向向量=,点O(0,0)和A(1,-2)在l上的射影分别是O1和A1,若,则λ=
A. B.- C.2 D.-2
7.已知函数在其定义域上单调递减,则函数的单调增区间是
A. B. C. D.
8.对于满足0≤p≤4的所有实数p,使不等式都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 )
A. B.
C. D.
9.在点测量到远处有一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开始时该物体位于点,一分钟后,其位置在点,且,再过二分钟后,该物体位于点,且,则的值等于
A. B. C. D.
10.已知定义在上的函数是奇函数且满足,,数列满足,且,(其中为的前项和)。则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1.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集合,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的取值范围 ;
12.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项数是偶数,所有奇数项之和为15,所有偶数项之和为25,则这个数列的项数为 ;
13.在平行四边形中, 点是的中点, 与相交于点,
若, 则的值为 ;
14.已知变量,满足约束条件。若目标函数(其中)仅在点处取得最大值,则的取值范围为 。
15 设为锐角,若,则的值为___ _.
16.数列{an}中,a1=1,an,an+1是方程x2-(2n+1)x+=0的两个根,则数列{bn}的前n项和Sn等于________.
17.已知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
(1)若则的最大值为 ;
(2)设是定义在上的偶函数,对任意的,都有,且当时,,若关于的方程在区间内恰有三个不同实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12分)解关于x的不等式ax2-(a+1)x+1<0。
19. (本题满分12分)
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满足,.
(1)求的面积;
(2)若,求的值.
20. (本题满分13分)
某风景区有40辆自行车供游客租赁使用,管理这些自行车的费用是每日72元。根据经验,若每辆自行车的日租金不超过6元,则自行车可以全部租出;若超出6元,则每超过1元,租不出的自行车就增加3辆。为了便于结算,每辆自行车的日租金(元)只取整数,并且要求出租自行车一日的总收入必须高于这一日的管理费用,用(元)表示出租自行车的日净收入(即一日中出租自行车的总收入减去管理费用后的所得)。
(1)求函数的解析式及其定义域;
(2)试问当每辆自行车的日租金定为多少元时,才能使一日的净收入最多?
21. (本题满分14分)
已知是一个公差大于的等差数列,且满足.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1)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 若,求数列的前项和.
22. (本题满分14分)
设函数
⑴当且函数在其定义域上为增函数时,求的取值范围;
⑵若函数在处取得极值,试用表示;
⑶在⑵的条件下,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龙泉中学2013届高三10月月考
数学(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B B B D D A A A
二、填空题:
11. 12. 13. 14. 15. 16. 17.;
三、解答题:
18.
解:当a=0时,不等式的解为x>1;
当a≠0时,分解因式a(x-)(x-1)<0
当a<0时,原不等式等价于(x-)(x-1)>0,不等式的解为x>1或x<;
当0<a<1时,1<,不等式的解为1<x<;
当a>1时,<1,不等式的解为<x<1;
当a=1时,不等式的解为。 …………………………………………………………12分
19. 解:(1)因为,所以,又,所以.…………3分
由,得所以.
故 . ……………………………………………………………6分
(2)由,且,解得或 …………………………………………9分
由余弦定理得,故. …………… ………………12分
20. 解:(1)当
………………………………………………2分
…………………………4分
, ………………………………………………………………6分
故 ……………………………………………7分
(2)对于,
显然当(元),…………………………………………………………9分
………………………………………11分
∴当每辆自行车的日租金定在10元时,才能使一日的净收入最多………………………13分
21. 解: (1) 解: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则依题知 ,
由且 得
; ………………………………………………………………5分
(2) 由(1)得: ().
b1=1,当n≥2时,,
因而,. ,…………………9分

令 ①
则 ②
①-②得:
…………………12分
∴. ∴. ……………………………………………………14分
22. 解:(1)当时,函数,其定义域为。
。函数是增函数,
当时,恒成立。 ……………………………………2分
即当时,恒成立。
当时,,且当时取等号。
的取值范围为。 ………………………………………………………………4分
(2),且函数在处取得极值,
此时 …………………………………………6分
当,即时,恒成立,此时不是极值点。
…………………………………………………………………8分
(3)由得
①当时,当时,
当时,
当时,的单调递减区间为,单调递增区间为。………………10分
②当时,当

当时,的单调递减区间为,单调递增区间为。
③当时,当

当时,的单调递减区间为,单调递增区间为。
……………………………………………………13分
综上所述:当时,的单调递减区间为,单调递增区间为;
当时,的单调递减区间为,单调递增区间为;
当时,的单调递减区间为,单调递增区间为。
………………………………………………………………14分龙泉中学2013届高三年级10月月考
物 理 试 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1.在同一平面内有三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F1=5 N,F2=8 N,F3=6 N,它们恰好平衡,那么其中
A.F1和F2的合力最大 B.F2和F3的合力最小
C.F1和F2的合力最小 D.F1和F3的合力最大
2.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像(x-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
B.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C.t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
D.0到t1时间内,甲车的加速度小于乙车的加速度
3.一初速度为6m/s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受到力F的作用产生一个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大小为2m/s2的加速度,当它的位移大小为3m时,所经历的时间可能为
A. B. C. D.
4.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质量可忽略不计的定滑轮,绳的一端系一质量M=15kg的重物,重物静止于地面上,有一质量m=10kg的猴从绳子另一端沿绳向上爬,如图所示,不计滑轮摩擦,在重物不离开地面条件下,(重力加速度g=10m/s2)猴子向上爬的最大加速度为
A. B. C. D.
5.平抛物体的初速度为v0,当水平方向分位移是竖直方向分位移的两倍时
A.运动的时间 B.瞬时速率
C.水平分速度与竖直分速度大小相等 D.位移大小等于
6.如图所示,倾角 =30 的斜面上,用弹簧系住一重20 N的物块,物块保持静止,已知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12 N,那么该弹簧的弹力不可能是
A.2 N B.10 N C.20 N D.24 N
7.竖直平面内有两个半径不同的半圆形光滑轨道,如图所示,A、M、B三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C、D分别为两轨道的最低点,将两个质量不相同的小球分别从A、B处同时无初速释放,则
A.通过C、D时,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
B.通过C、D时,两球的机械能大小相等
C.通过C、D时,两球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D.通过C、D时,两球对轨道的压力大小相等
8.地球同步卫星离地心的距离为r,运动速度为v1,加速度为a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2;第一宇宙速度为v2,地球半径为R,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9.如图是某科技小组制作的利用太阳能驱动小车的装置.当太阳光照射到小车上方的光电板,光电板中产生的电流经电动机带动小车前进.若小车在平直的水泥路上从静止开始加速行驶,经过时间t前进距离s,速度恰好达到最大值vm,设这一过程中电动机的功率恒为P,小车所受阻力恒为F,那么
A.这段时间内小车先加速运动,然后匀速运动
B.这段时间内阻力所做的功为Pt
C.这段时间内合力做的功为
D.这段时间内电动机所做的功为
10.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圆环套在一根固定的水平直杆上,环与杆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给环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0,如果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方向始终竖直向上的力F的作用,已知力F的大小F=kv(k为常数,v为环的运动速度),则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假设杆足够长)不可能为(  )
A.mv B . mv+ C. 0 D .mv-
11.如图所示为运送粮袋的传送装置,已知AB间长度为L,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工作时运行速度为,粮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正常工作时工人在A点将粮袋放到运行中的传送带上,关于粮袋从A到B的运动,(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粮袋到达B点的速度可能大于、可能相等或小于
B.粮袋开始运动的加速度为,若L足够大,则以后将以速度做匀速运动
C.若,则粮袋从A到B一直做加速运动
D.不论大小如何,粮袋从A到B一直做匀加速运动,且
12.如图所示,两质量相等的物块A、B,A通过一轻质弹簧与一竖直的墙面连接,B足够长,并放置在水平面上,A与B间动摩擦因数为μ1,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且μ1<2μ2。弹簧开始时处于原长,运动过程中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在物块A上施加一个较大的水平恒力F作用后,物块A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物块A向右做变加速运动,物块B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当物块A的速度最大时,水平恒力F与弹簧的弹力不相等
C.当物块A速度最大时,由弹簧、物块A和物块B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最大
D.在物块A从开始运动到速度再次为零的过程中,水平恒力F所做的功等于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与物块A的动能增加之和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2分)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按要求作答,共14分。)
13.(6分) 因为手边没有天平,小王同学思考如何利用一已知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和长度测量工具来粗测一小球的质量,他从资料上查得弹簧的弹性势能 (其中x为弹簧形变量)后,设计了如下实验:将弹簧一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紧靠小球,弹簧原长时小球恰好在桌边,然后压缩弹簧并测得压缩量x,释放弹簧,小球飞出后落在水平地面上,测出桌高h以及落点到桌边沿的水平距离s.
(1)小球质量的表达式为: .(4分)
(2)如果桌面摩擦是本次实验误差的主要因素,那么小球质量的测量值将 (2分)(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14.(8分)某兴趣小组为了测一遥控电动小车的功率,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a)用天平测出电动小车的质量为0.5kg
(b)接通电动小车的电源,使小车在水平桌面上从位移传感器处(O点)开始远离传感器,小车在接通电源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保持恒定不变;
(c)小车在运动过程中,接通位移传感器,测量小车与位移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每隔0.04s用位移传感器测量小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一次,小车与位移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分别是OA、OB、OC……
(d)使小车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一段时间后关闭小车电源,待小车停止运动后再切断传感器的电源,(在运动过程中,小车所受的阻力f恒定不变),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OA OB OC OD OE OF OG OH OI OJ OK
cm 75.00 81.00 87.00 93.00 99.00 104.78 110.30 115.50 120.38 124.94 129.18
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可知:
①该电动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为_________m/s;(2分)
②小车所受的恒定阻力为_________N;(2分)
③该电动小车的功率为_________W;(2分)
④接通位移传感器之前,小车已经运动了_________s.(2分)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5.(10分)“嫦娥奔月”的过程可以简化为:“嫦娥一号”升空后,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远地点A距地面高为h1 ,在远地点时的速度为v,然后经过变轨被月球捕获,再经多次变轨,最终在距离月球表面高为h2的轨道上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1)已知地球半径为R1.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0,求“嫦娥一号”在远地点A处的加速度a;
(2)已知月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2,引力常量为G,求“嫦娥一号”绕月球运动的周期T。
16.(12分)甲车以加速度a1=3m/s2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落后t0=2s钟在同一地点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2=4m/s2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同,求:
(1)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距离的最大值xm是多少?
(2)乙车出发后经多长时间t可追上甲车?此时它们离开出发点x多远?
17.(12分)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A=3kg、mB=1kg的物块A、B置于足够长的水平面上,F=13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一起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已知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素分别为μA=0.1、μB=0.2,取g=10m/s2.则
(1)物块A、B一起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为多大?
(2)物块A对物块B的作用力FAB为多大?
(3)若物块A、B一起运动的速度v=10m/s时,撤去水平力F,求此后物块B滑行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
18.(14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可看作质点的小球从静止开始沿斜面由A点滑到B点后,进入与斜面圆滑连接的竖直圆弧管道,管道出口为C,圆弧半径R=15cm,AB的竖直高度差h=35cm.在紧靠出口C处,有一水平放置且绕其水平轴线匀速旋转的圆筒(不计筒皮厚度),筒上开有小孔D,筒旋转时,小孔D恰好能经过出口C处.若小球射出C口时,恰好能接着穿过D孔,并且还能再从D孔向上穿出圆筒,小球返回后又先后两次向下穿过D孔而未发生碰撞.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问:
(1)小球到达C点的速度vc为多少?
(2)圆筒转动的最大周期T为多少?
(3)在圆筒以最大周期T转动的情况下,要完成上述运动圆筒的半径r必须为多少?
龙泉中学2013届高三10月月考题
物理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D AD AB D C D C B C B AC B
二.实验题答案:
13. ⑴;⑵偏大
解析:⑴由题意知:,
平抛过程有:
联立三式解得:
⑵桌面摩擦使得小球飞出速度偏小,据,
知的测量值偏大.
14. ①1.5m/s; ②1N; 1.5W; ④0.875s
三.解答题答案:
15. (1)设引力常量为G,地球质量为M1,“嫦娥一号”卫星
的质量为m,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③
(2)“嫦娥一号”绕月球运行时,有:

解得: ⑤
评分标准:本题共10分。其中,①②③④⑤每式2分。
解:(1)设两者达速度相同时,乙运动的时间为,则甲运动
的时间为

两者的最大距离为

设乙运动时间后追上甲
得:
X=
17. 解:(1)设物块A、B一起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则
代入数据解得
(2)设物块A对物块B的作用力大小为,则
代入数据解得= 4N
撤去水平力F后,物块A、B一起做减速运动,设滑行
距离为,B滑行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则
代入数据解得
18. 解:(1)对小球从A→C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代入数值解出vc=2m/s
(2)小球向上穿出圆筒所用时间为t
(k=1,2,3……)②
小球从离开圆筒到第二次进入圆筒所用时间为2t2.
2t2=nT(n=1,2,3……)③
对小球由C竖直上抛的上升阶段,由速度公式得:

联立解得⑤
当n=k=1时,
(3)对小球在圆筒内上升的阶段,由位移公式得:

代入数值解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