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必修2 《经济与社会》(最新版本)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4.2 我国的社会保障【课标要求】1.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策;2.列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学业要求】1.通过学习,明确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安全网”,以维护社会公平为目的,从而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政治认同。2.通过积极参与有关社会保障的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积极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建言献策。3.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既看到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法定权利,又依法履行相应的法定义务。【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探究我国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意义和措施,认可我国日益完善的保障,增强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同感。2.科学精神:学以致用,评析政府运用再分配手段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3.公共参与:尝试对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营造良好社会风尚、完善社会保障的政策提出建议,增强社会参与意识。【教学重点】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意义和措施【教学难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措施【教学过程】热点导入: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民生”仍然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政策更加有力,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医疗方面,今年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在社会保障方面,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适当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和婴幼儿照护服务,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议题:社会保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提示:维护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启示:完善社会保障,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为此,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同时,完善社会保障要更多地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议题式教学:知识点1 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情境创设:《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困难群众医疗负担。抓紧落实和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尽快使异地就医患者在所有定点医院能持卡看病、即时结算,切实便利流动人口和随迁老人。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落实退役军人待遇保障,完善退役士兵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接续政策。适当提高城乡低保、专项救助等标准,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加大城镇困难职工脱困力度。提升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水平。我们要尽力为群众救急解困、雪中送炭,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议题1:(1)我国的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2)我国政府为什么多次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示:(1)我国的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2)有利于改善退休人员生活,使其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收入差距,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应该也必须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名师点拨: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比较地位 资金来源 对象 作用社会保险 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它通过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 有权利享有社会保险的人 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社会救助 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 它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 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 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社会福利 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它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 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 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社会优抚 是社会保障的特殊构成部分 它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 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 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具有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征情境创设:某市出台《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施意见》,要求全市执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消除城乡二元制医保待遇差别,实现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险权益:建立城乡低保标准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机制,稳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实现孤困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全覆盖。该市通过完善社保体系,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让民生幸福更有质感,确保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不落一人。议题2:(1)该市在完善社保体系中采取了哪些社会保障形式 (2)运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知识,谈谈该市应如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提示:(1)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属于社会保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属于社会教助;对孤困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属于社会福利。(2)该市提高城多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触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基本生活权利,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该市执行了统一的城乡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该市完善社保体系,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知识点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情境创设: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14亿人、2.22亿人、2.74亿人。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3.23万亿元,总支出3.02万亿元,累计结余6.52万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13.43亿人,电子社保卡覆盖3.5亿持卡人。我国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基本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基本途径和制度保障。这是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制度安排,是引领我们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议题1:有人认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人都要享受到高水平的社会保障。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提示: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一项法定权利,也是现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社会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要不断满足人民的社会保障需求。因此,该观点具有合理性。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经济实力作支撑,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即使建立起来也无法维持下去。因此,该观点又有一定的片面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保障持续发展。情境创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千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议题2: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保障水平之间的关系 提示: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生活安全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的社会保障需求。②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作支撑,社会保障即使建立起来也无法维持下去。③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挥作用。情境创设:截至2020年末,我国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已经超过9.25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已经超过13.5亿人,基本实现全民参保。老年人无论城乡,都能够按月领取数额不等的养老金,我国进入了人人享有养老金的时代。我国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基本建立起了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基本途径和制度保障。这是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制度安排,是引领我们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议题3:有人认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如果人人享有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定会加大国家负担,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提示:题中观点是片面的。①题中观点有合理之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经济实力作支撑,高水平的社会保障确实会加大国家负担,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②题中观点也有不合理之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建立覆盖全民的高水平社会保障体系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我国居民享受相应的社保权益,减轻人们的后顾之忧,增强消费信心,反而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走向共同富裕、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板书设计】1 /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