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推动和平与发展 课件(50张幻灯片)+4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推动和平与发展 课件(50张幻灯片)+4视频

资源简介

(共50张PPT)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邓小平
说明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第二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1 推动和平与发展
学习目标:
1.知道战争的危害以及和平的珍贵。了解人类追求和平作出的不懈努力。
2.能够深刻认同每个人都可以用实际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增强忧患意识和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实干精神。
自主学习:
1.为什么要维护世界和平?
2.如何维护世界和平?
3.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4.为什么要消除贫困,推动可持续发展?
5.为促进发展消除贫困,世界各国做了哪些努力?
Part One
维护世界和平
  据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的5164年间,全世界共发生14513次战争,期间只有392年处于和平时期,大约有36.4亿人死于战火,损失财富折合成的黄金,可铺成一条宽150千米、足可绕地球8周的黄金带。
感悟战争
1. 为什么要维护和平(原因)?
(1)回顾历史,战争让人类付出了惨痛代价,给人类带来的伤痛难以忘却。
1. 为什么要维护和平(原因)?
探究一: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因
在有记载的5560年的人类历史上,共发生过大小战争14531次,平均每年2.6次。
其中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是哪一场?
参战国和地区:61个,
卷入战争的人数:20亿以上,
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伤亡:9000余万人,
死亡:5100余万人,
经济损失:5万多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一:中国人民为此次战争付出了什么?
探究一: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支持。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占二战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三分之一以上。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做出了巨大牺牲。
参战国和地区:61个,
卷入战争的人数:20亿以上,
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伤亡:9000余万人,
死亡:5100余万人,
经济损失:5万多亿美元。
(2)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性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9.1—1945.9.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看到战火导致的满目疮痍、生灵涂炭,看到人们在战争中失去家园,流离失所,也看到核武器的使用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深深感受到和平发展的可贵。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饱受
战争之苦的各国人民深深感
受到和平发展的可贵。
探究一: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因
战火导致满目疮痍、生灵涂炭,人们在战争中失去家园、流离失所,也看到核武器的使用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深深感受到和平发展的可贵。
思考二:战争结束后,人们更加渴望怎样的生活?
但是,即便到了今天,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
“叙利亚战争”自2011年3月叙利亚战争爆发以来,战争造成成千上万人的伤亡。经济损失超过484亿美元,几乎所有社会服务基础设施都被严重破坏,教育行业濒临彻底瘫痪,叙利亚一部分地区学校正常上课率仅仅11%左右。
叙利亚战争 有资料统计,进入2018年以来,在短短的7年时间里,叙利亚流失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约700万,战争让叙利亚无数建筑沦为废墟,经济全线崩溃。据分析,7年内战导致叙利亚经济倒退30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3万亿美元;在战争中包括儿童伤亡100万人……
“人间若有天堂,大马士革必在其中。天堂若在空中,大马士革与之齐名”
————叙利亚谚语
局部战争与冲突
霸权主义
民族问题
宗教冲突
领土争端
恐怖主义
(重要因素)
④世界整体维持和平的态势,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
1.为什么我们要维护世界和平?(笔记)
①回顾历史,战争让人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给人类带来了难以忘却的伤痛。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
二战后,饱受战争之苦的各国人民深深感受到和平发展的可贵。
④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
一、维护世界和平(和平问题)
国际和平日:美国是二战后国际和平环境的最大破坏者
这是矗立在联合国总部花园内一个的青铜雕塑——那是一把手枪,但是枪管被卷成“8”字形,打上一个结,名曰“打结的手枪”。这一雕塑的含义就是制止战争,禁止杀戮。
打结的手枪
2.为了实现和平,人类采取了哪些方式,进行了哪些探索?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0月10日消息,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在俄罗斯斡旋下于莫斯科进行磋商后,同意在纳卡冲突地区停火。
方式:(1)和平谈判代替武力解决争端
11/10日,统普京、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和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签署声明,宣布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地区完全停火。
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中、美、苏、英、法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2)成立联合国,不断建立健全维护和平的机制
在世界上有这样一支部队,它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国家,但它的行动要听从联合国的指挥。得到联合国的授权,它可以驻扎在世界上某个发生冲突或战争的国家或地区。但如果该国政府提出撤军要求,它就必须撤离。
维和部队士兵头戴天蓝色钢盔或蓝色贝雷帽,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
方式:(3)派驻维和部队
美国为迫使日本尽快投降, 1945年8月6日,美国投下日本广岛投下了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原子弹爆炸之时,强烈的光波使成千上万人双目失明,六千多度的高温把一切化为灰烬,放射雨使许多人在以后的20年中缓慢的走向死亡。据统计近20万人因此丧生。 1945年8月9日,美军又在日本长崎投下代号“胖子”的原子弹。 日本作家桥爪文在书中写道:原子弹爆炸后,大多数人开始莫名地皮下出血,皮肤溃烂。由于原子弹留下很深的核辐射,所以生在广岛,长崎的市民得癌症,白血病,皮肤病的概率要高很多,他们深受疾病的困扰折磨。
核武器威胁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又称“防止核扩散条约”或“核不扩散条约”。 该条约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
(4)签署核不扩散条约
2.为实现和平,人类采取了哪些方式和探索?(P18)
①以和平谈判代替武力解决争端;
②成立联合国,不断建立健全维护和平的机制;
③派驻维和部队;
④签署核不扩散条约。
方式
笔记区: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式有哪些?
派驻维和部队
成立联合国,建立健全维护和平的机制
签署核不扩散条约
以和平谈判代替武力解决争端
3.世界的整体态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
3.我国维护世界和平:
我国坚持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难点问题,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和平因素
战争因素
二战后,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可能性。
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
4.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局部战争和冲突
霸权主义
民族问题
宗教冲突
恐怖主义
领土争端
当前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
图片探究
威胁和平的因素
民族问题
霸权主义
宗教冲突
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领土争端
恐怖主义
危害:
①违背人类的道义和规则。
②严重威胁普通民众的生命安全。
③造成社会动荡不安。
④与世界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背道而驰。
4.威胁和平的因素
在哈尔滨街头,有一座名为“放飞和平”的雕塑。它由炮身与人物两部分组成:炮身采用铸铁材质,色调灰暗,质感厚重粗犷;人物的材质为铸铜,光洁细腻,表情丰富,衣褶线条流畅。选用两种材质对比,是为了表现战争与和平、历史与今天、伤痛与希望。
(1)观察右图,你从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看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创伤,看到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追求;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和平,维护世界和平。
(2)你可知道是谁在为我们守卫着和平?
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们。
探究与分享P19
5.怎样维护世界和平?
中印双方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保持密切沟通
和平谈判
通过对话协商解决有关问题,为和平与安宁作出努力
对话协商
我国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2020年6月17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在回答有关中印边境中的问题时: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为缓和两国边境地区局势,中印双方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保持密切沟通。中印双方同意,维续通过对话协商解决有关问题,为缓和边境地区局势、维护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作出努力。
我国坚持对话协商、以和平手段解决国家争端和热点难点问题,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2)我们(公民/青少年)应怎样维护世界和平?
维护世界和平需要每个人的努力。珍惜今天的和平,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Part Two
推动可持续
发展
材料说明了什么?
联合国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全球仍有10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下,8.52亿人处于饥饿状态,每年500多万儿童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夭折。全世界有6亿生活在危害健康和生命的环境中,11亿人无法得到安全饮用水,26亿人缺乏基本的卫生条件。
1.为什么要消除贫困?
《2021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陷入贫困的人口数量增加1.2亿左右,极端贫困率自1998年以来首次上升。
2020年,全球共损失约2.55亿个全职工作岗位,极端贫困率从2019年的8.4%升至9.5%;饥饿人口数量可能增加8300万到1.32亿,总数将达到8亿人左右;全球超过五分之一的儿童发育迟缓,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加剧这一问题。
思考:结合图片及上述材料,你感受到了什么?
①消除贫困,让人们都过上幸福的生活,平等和有尊严地在健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和平、公正、包容的社会,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
目前全球仍有10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8.52亿人处于饥饿状态,每年约500多万儿童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夭折。全世界有6亿人生活在危害健康和生命的环境中,11亿人无法得到安全饮用水,26亿人缺乏基本的卫生条件。
②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不断扩大。(消除贫困的必要性)
发展中国家共计约64亿人,占了全球总人口的85%,但GDP总量却只有全球的40%。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均GDP也是有比较大差距的。
探究二: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
  联合国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仍有10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8.52亿人处于饥饿状态,每年约500多万儿童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夭折。全世界有6亿人生活在危害健康和生命的环境中,11亿人无法得到安全饮用水,26亿人缺乏基本的卫生条件。
思考:结合图片及上述材料,你感受到了什么?
当今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 ----消除贫困
2.消除贫困的重要性
消除贫困,让人们都过上繁荣和充实的生活,平等和有尊严地在健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和平、公正、包容的社会,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 。
根据国际扶贫发展机构的报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身家超过10亿美元的亿万富翁数量不减反增,由2009年3月的793人增至2014年3月的1645人。排名前85位的全球巨富的财富总和相当于35亿最贫困者的所有资产。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16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对世界各国进行了人均寿命、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收入等方面的综合度量,挪威居于人类发展指数的榜首,中非共和国位列最后。
你有什么感悟?
(1)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贫困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2)世界上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扩大,不发达国家遭受贫困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
阅读感悟P20
探究二: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叙利亚内战进入第十年时,政府军已控制了该国70%以上的领土。但战争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导致超过1100万叙利亚人逃离家园,近40万人死亡。
尼日尔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该国国土80%以上都被撒哈拉沙漠覆盖。人们不能进行正常地生产活动,食物无法自给自足。整个国家疟疾、伤寒肆虐。
阿富汗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是世界著名恐怖分子本·拉登的出生地 ,1997年塔利班控制了政权。阿富汗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洛因输出国。同时阿富汗也是妇女地位最低的三个国家,15岁以上只有25%识字。
思考:
3.哪些原因造成了这些国家的贫困?(贫困的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③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不断扩大。频发的战争、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教育等诸多因素导致贫困的国家越来越贫穷。
1.为什么要消除贫困
(1)消除贫困,建设和平、公正、包容的社会,是当今人类必须面对的发展课题。(消除贫困的重要性)
(2)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仍然很大。(消除贫困的必要性)
(3)由贫困衍生的饥饿、疾病、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阻碍着人类的发展。(贫困的影响)
探究三:如何消除贫困
10月17日是国际消除贫困日,联合国将今年的主题确定为“共同行动,实现儿童家庭社区赋权,消除贫困”。
为引起国际社会对贫困问题的重视,动员各国采取具体扶贫行动,宣传和促进全世界的消除贫困工作,1992年12月22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10月17日为“国际消除贫困日” ,要求各成员国宣传和促进全世界消除贫困的工作,采取具体的扶贫行动。
思考:联合国为什么要设立“国际消除贫困日”?
探究三:如何消除贫困
2000年联合国提出了千年发展目标(2000——2015)
消除极端贫困和饥饿。
普及初等教育。
促进两性平等和赋予妇女权利。
降低儿童死亡率。
改善孕妇保健。
与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
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
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
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
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个年龄段人群的福祉。
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
实现性别平等,增强所有妇女和儿童的权能。
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
联合国《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2015——2030)
思考一:对比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有何异同?
相同之处:两个计划都把消除贫困、消除饥饿列为首要目标;
不同之处:2015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增加了健康生活方式、优质教育、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等内容,侧重于提高人们的整体生活质量。
探究三:如何消除贫困?
思考:中国的减贫行动为世界其他国家消除贫困带来哪些思考?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我国扶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已使8.5亿多人摆脱贫困,占世界脱贫人口的70%。
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后,中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消除绝对贫困目标。
“回望改革开放的40多年,我国出台实施了一系列中长期扶贫政策规划,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农村扶贫开发道路。”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递进式的减贫目标。各国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
我国消除贫困的举措
(1)设立减贫目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了递进式的减贫目标;
(2)探索发展途径:各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
(3)采取积极行动: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改善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为促进发展消除贫困,世界各国做了哪些努力?
课堂总结
2.1推动和平与发展
一、维护世界和平
二、推动可持续发展
1、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因及方式
3、维护世界和平的探索
1、消除贫困,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2、为消除贫困,推动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应怎么做
2、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
当堂练习:
1、中学生要关心世界的发展,树立全球观念,应以积极参与的心态去关注和平,关注全人类。下列说法或做法中,你不认同的是( )
A、小阳参加谴责巴基斯坦恐怖袭击的公益活动
B、某校开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而努力”的主题活动
C、小林说,中国要强大,就必须以武力震慑世界
D、九年级同学召开纪念“世界地球日”主题班会
C
2.叙利亚问题久未解决,多国频发恐怖事件,南海纷争又起波澜,欧债危机加速蔓延,国际贸易争端不断…这一系列现象说明( )
A.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已经改变
B.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C.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面临新的严重挑战
D.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无所不在,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C
3、世界银行的《“一带一路”经济学》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在交通领域的全面实施将使有关经济走廊沿线的经济体贸易增长2.8%-9.7%,使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这说明(  )
①同住地球村,我们在开放中为世界积极作贡献
②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已经不存在
③我国正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④各国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4、回望“十三五”科技成就从探月、“北斗” 再上一层楼,到高铁、5G日新月异,从量子、干细胞研究深入“无人区”,到疫情防控得到有力支撑....新的脉动,随处可以感知。“十三五”期间我国科技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正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该成就取得的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重视科技创新,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