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5张PPT)导入新课祖冲之山祖冲之星导入新课有人将古代中国100项居世界第一的发明与发现作了统计和归类,发现这100项成就属于商周时期的有3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有19件,秦汉时期的有32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20件,隋唐五代时期的有14件,宋元时期的11件,明清时期的则只有1件。魏晋时期的科技成就你知道多少?导入新课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了解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了解王羲之和《兰亭集序》、顾恺之和《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等基本历史事实。思考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成就的取得,与阶段的时代特征有着内在联系。学习目标北朝贾思勰目标导学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1.贾思勰简介中国北朝农学家。贾思勰曾任郡太守,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他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还在生产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2.《齐民要术》齐民:平民百姓。要术:谋生的主要技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3.《齐民要术》内容《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提出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4.意义这部农业科学技术的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中文名称:祖冲之所处时代:南北朝个人背景职业:数学家,科学家作品:《缀术》《大明历》成就: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目标导学二:科学家祖冲之(1)圆周率2.祖冲之的贡献①我国对圆周率的研究历史:西汉 刘歆 3.1547东汉 张衡 3.16曹魏 刘徽 3.1416南朝 祖冲之 3.1415926(7)②古代研究圆周率的方法:曹魏 刘徽 创造“割圆术”南朝 祖冲之 发展“割圆术”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三国时的刘徽提出的“割圆求周”的方法。他把圆周分成三等分、六等分、十二等分、二十四等分……这样继续分割下去,所得多边形的周长就无限接近于圆的周长。③祖冲之研究圆周率的成就: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领先世界近千年。(2)历法①大明历:祖冲之通过天文观测,对历法进行精细的推算,创制出《大明历》。②颁行时间:510年。③地位:《大明历》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3)机械制造设计制造出了指南针、水碓磨、千里船等。史书上称他造的千里船能“日行百余里”,指南车“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机械制连环画中的“水碓磨”祖冲之千里船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造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日行百余里魏晋南北朝科学成就简表称谓 人物 朝代 主要成就祖冲之科学家南北朝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推算《大明历》。贾思勰农学家北朝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东汉早期图画文字晚期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成型隶书草书行书楷书《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书法目标导学三:书法、绘画与雕塑(1)汉字的演变(2)书法艺术发展的背景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的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物质条件东汉以后,书法成为专门的艺术供人们欣赏。(3)代表人物①锺繇、胡昭:兼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擅长行、草、隶书,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曹魏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钟繇《贺捷表》书法②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被后人誉为“书圣”。东晋③北魏:魏碑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本名:王羲之(321—379)别称:王右军、王会稽所处时代:东晋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魏碑体(4)地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时间 具体表现东汉书法成为一门艺术曹魏钟繇和胡昭是书法名家,钟繇独创楷书书法,被后人称为绝世之作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东晋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南北朝北魏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2.绘画(1)种类①宗教画(佛教盛行,占主要地位)②山水画(山水诗增多,开始形成)(2)代表人物东晋顾恺之擅长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均为摹本。顾恺之擅长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顾恺之《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绘画3.雕塑——石窟(1)目的(2)代表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开凿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3)特点这些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代表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雕塑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开凿。存有主要洞窟45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云冈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龙门山与香山上。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雕塑佛像特点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屣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一佛一世界合作探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对秦汉时期科技文化的继承、改革和创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前提。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经济的开发,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族人民的大交融、民族之间的交往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佛教的盛行,对中国建筑、绘画、文学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特点: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南北方民歌的风格迥异;南方民歌缠绵婉转,多描写爱情;北方民歌慷慨激昂,又有战歌,牧歌)。体现了民族融合的特色。思想领域的异常活跃。科技成果突出(科学、农学)。课堂小结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 科技 文化 农学 书法数学天文历法 绘画雕塑贾思勰《齐民要术》三国刘徽: 割圆术《缀术》南朝祖冲之:精确计算出圆周率小数点后第七位《大明历》曹魏:钟繇——独创楷书;胡昭西晋:设置书博士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集序》北魏:魏碑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随堂练习1.外国人称中国的书法艺术是“翰墨飘香传神韵”。书法成为一种专门的艺术是在( )A.战国B.东汉以后C.魏晋时期D.南北朝B2.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B.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发展起来的C.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D.凿窟造像之风主要盛行于南方D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目标:了解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了解王羲之和《兰亭集序》、顾恺之和《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等基本历史事实。思考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成就的取得,与阶段的时代特征有着内在联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祖冲之山、祖冲之星图片和祖冲之视频。2.有人将古代中国100项居世界第一的发明与发现作了统计和归类,发现这100项成就属于商周时期的有3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有19件,秦汉时期的有32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20件,隋唐五代时期的有14件,宋元时期的11件,明清时期的则只有1件。魏晋时期的科技成就你知道多少?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1.贾思勰生平。贾思勰,南北朝北魏人。出生于公元5世纪末的北魏孝文帝时期。他的足迹遍及今山西、河南、河北及山东各地。他考察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后来又从事过农业、畜牧业的实践。大约在553~554年,写成《齐民要术》这部农书。2.《齐民要术》。(1)提问:贾思勰是怎样写成《齐民要术》一书的?他一生致力于农业研究,翻阅大量古代农业文献资料,熟悉农谚、歌谣。他不辞辛劳,四处访问有经验的老农,还亲自种植农作物。(2)提问:大家猜一猜,“齐民”的含义是什么?“齐民”指一般老百姓。《齐民要术》书名的含义是“一般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方法”,而其中心与出发点则在农业。(3)提问:《齐民要术》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介绍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讲解:《齐民要术》全书正文10卷,92篇。另有《自序》和《杂说》各一篇,约12万字。其内容包括耕作、作物栽培、选种育种、嫁接、杂交、土壤肥料、植保、果树、蔬菜、动物饲养、酿造、果品加工、资源植物利用、日用品生产等。它几乎对所有农业生产活动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农业科学体系。3.《齐民要术》的意义。《齐民要术》在指导农业生产方面起到了特殊的作用,《齐民要术》还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农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4.过渡: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科学方面,除了农学之外,数学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其中,祖冲之的圆周率是杰出的代表。目标导学二:科学家祖冲之1.图片展示2.学生自主学习,了解祖冲之的主要成就。3. 教师讲述:祖冲之(429-500年),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1)数学: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2)天文历法: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他创制的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3)机械制造: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目标导学三:书法、绘画与雕塑(一)书法1.图片展示:我国古代文字的发展过程2.书法艺术发展的背景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的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我国的书法在东汉末年逐渐成为一种艺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字体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创造出风格多样、繁花似锦的书法艺术。楷书:《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3.教师提问:(1)曹魏时的书法名家有谁?他们的书法有何特点?(2)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谁?他的书法有何特点?他的代表作是什么?他被后人誉为什么?提示:①锺繇和胡昭是曹魏时著名的书法家。均擅长行书、草书、隶书,而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后世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②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集序》。书圣。4.教师补充:王羲之,字逸少。因曾任东晋政府右军将军,人们称他“王右军”。他的书画都有很高的美术价值,尤以书法著名。篆、隶、草、行、楷各种书体都造诣很深,尤其擅长楷书、行书、草书。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被后人誉为“书圣”。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二)绘画1.种类①宗教画(佛教盛行,占主要地位)②山水画(山水诗增多,开始形成)2.代表人物说一说这两幅图的原作者是谁?这位画家的绘画有何特点?提示:东晋画家顾恺之。擅长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均为摹本。顾恺之(348—409),字长康,汉族。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三)石窟1.目的: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开凿石窟。2.代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图片展示: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辟山削崖,开凿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3.特点:这些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请一位同学介绍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石窟有哪些?提示: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开凿。存有主要洞窟45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龙门山与香山上。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教师补充:佛像的特点是宏伟精巧,继承了秦汉以来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同时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三、合作探究1.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对秦汉时期科技文化的继承、改革和创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前提。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经济的开发,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族人民的大交融、民族之间的交往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佛教的盛行,对中国建筑、绘画、文学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特点: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南北方民歌的风格迥异;南方民歌缠绵婉转,多描写爱情;北方民歌慷慨激昂,又有战歌,牧歌)。体现了民族融合的特色。思想领域的异常活跃。科技成果突出(科学、农学)。四、课堂总结本节课掌握的知识点有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成就,即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还在天文和机械方面有重大成就;了解了书法、绘画和石窟艺术方面的成就。五、随堂练习1.外国人称中国的书法艺术是“翰墨飘香传神韵”。 书法成为一种专门的艺术是在( B )A.战国 B.东汉以后 C.魏晋时期 D.南北朝2.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B.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发展起来的C.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D.凿窟造像之风主要盛行于南方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南北朝的祖冲之.mp4 国画工笔风格动画 齐民要术技术测试.mp4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doc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pptx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微课 (2).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