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真题汇编溶解度(二) (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年中考真题汇编溶解度(二) (含解析)

资源简介

9.2 溶解度中考真题汇编(二)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21 烟台)下列有关水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天然淡水生产自来水需要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
2.(2021 赤峰)向如图所示烧杯内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溶解后,发现粘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在一起,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氢氧化钠 B.氧化钙 C.硝酸铵 D.浓硫酸
3.(2021 恩施州)下列各选项数据前者等于后者的是(  )
选项 数据 前者 后者
A 核外电子数 S2﹣ S
B 氮气的溶解度 5℃、101KPa下 25℃、101KPa下
C 酒精度 同一瓶茅台酒上半部分 同一瓶茅台酒下半部分
D 熔点 武德合金 铅(铅为武德合金成分之一)
A.A B.B C.C D.D
4.(2021 深圳)有关如图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S甲>S乙>S丙
B.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大
C.27℃时,往26g丙里加 100g水,形成不饱和溶液
D.33℃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
5.(2021 恩施州)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D.t2℃时,在100g水中加入25g甲,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
6.(2021 青海)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100g 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分别进行如下操作,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变化结果全部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硝酸钾的溶解度
A 从60℃升温至80℃ 变大 变大 不变 变大
B 从60℃降温至40℃ 变小 变小 不变 变小
C 恒温蒸发部分水 变小 变小 不变 不变
D 保持温度不变,再加入20g硝酸钾固体 不变 变大 变大 变大
A.A B.B C.C D.D
7.(2021 岳阳)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B.将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到0℃,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C.在0℃﹣100℃之间的某一温度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与氯化钾的溶解度可能相同
D.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与氯化钾的饱和溶液相比,前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大
8.(2021 河北)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 NaCl
B.0℃时,KN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NaCl大于KNO3
C.将30℃的KNO3溶液降温到2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30℃时,将等质量的KNO3和NaCl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NaCl大于KNO3
9.(2021 怀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B.用洗涤剂去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C.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
D.硝酸铵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10.(2021 盐城)两种固体物质NaCl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现有40g NaCl、40g KCl两份固体,分别置于两只烧杯中,各倒入100g 50℃蒸馏水充分溶解,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甲中加入的固体是NaCl
B.乙中溶液的质量是140g
C.50℃时,甲中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D.分别将甲、乙中的溶液降温至10℃,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1.(2021 新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乙物质中混有少量的甲,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
D.t2℃时向100g水中加入70g甲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的溶液是甲物质的饱和溶液
12.(2021 成都)60℃时,向100g水中加入一定量KNO3形成溶液,再降温至20℃,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1。结合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的KNO3质量为41.6g
B.降温过程中KNO3溶液始终为饱和溶液
C.蒸发溶剂可将M点的溶液转化到N点
D.20℃时,100g KNO3饱和溶液中有KNO331.6g
13.(2021 连云港)向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5g、30g、30g蔗糖固体,充分搅拌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采用升温的方法使乙烧杯中剩余的固体溶解
B.甲、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
C.乙、丙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4.(2021 重庆)将一定量的下列固体放入适量水中,能形成溶液且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
A.CaCO3 B.NaOH C.NaCl D.NH4NO3
15.(2021 鸡西)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C.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
D.要使A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6.(2021 衢州)科学发现往往源于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研究。
(1)如图甲进行白糖溶解实验,根据图中现象判断:溶液②   (填“是”“不是”或“可能是”)白糖的饱和溶液。
(2)如图乙所示,小科利用集气瓶收集从导管导出的氧气时,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取出导管,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可是他始终没有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小科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是    。
17.(2021 常德)如图所示为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    。
(2)10℃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将40℃时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3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
(4)将30℃时65g A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若要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至少应加入    g A。
18.(2021 长沙)从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中,可以获得很多信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填“相等”或“不相等”)
(2)两种物质中,   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3)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写一种即可)。
19.(2021 云南)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2)若A中含有少量B时,可用    的方法提纯A。
(3)将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由50℃降温到20℃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0.(2021 重庆)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形成结晶水合物)在水中随温度变化的溶解度曲线,按要求填空。
(1)在   ℃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将乙溶液的状态由M点变为N点,方法是   。
(3)t3℃时,将4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4)t3℃时,将125g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应再加入   g丙才能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21.(2021 重庆)NaOH、KNO3和Na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室/℃ 0 10 20 30 40
NaOH 42.0 51.0 109.0 119.0 129.0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Na2CO3 6.0 16.0 18.0 36.5 50.0
下列实验过程中不考虑化学变化、水的蒸发和结晶水合物等因素。
(1)10℃时,KNO3的溶解度    (填“>”、“<”或“=”)Na2CO3的溶解度。
(2)20℃时,将129g NaOH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消失,放置到t1时刻开始析出固体,到t2时刻析出10g固体。
①t1时刻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t2时刻溶液的温度为    ℃。
(3)40℃时,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30℃,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    (填序号)。
A.Na2CO3溶液
B.KNO3溶液
C.NaOH溶液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解答】解:A、水通电分解时负极产生的氢气,说法正确;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说法正确;
C、饱和溶液不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还能溶解其它的溶质,说法错误;
D、天然淡水生产自来水需要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说法正确;
故选:C。
2.【解答】解:向如图所示烧杯内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溶解后,发现粘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在一起,说明加入了物质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
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故选项错误。
B、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升高,故选项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故选项正确。
D、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解答】解:A.硫离子是由硫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后形成的,所以硫离子与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相等,不合题意;
B.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所以5℃、101KPa下与25℃、101KPa下,氮气的溶解度不相等,不合题意;
C.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同一瓶茅台酒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酒精度相等,符合题意;
D.一般,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其的纯金属熔点低,所以武德合金的熔点低于铅(铅为武德合金成分之一)的熔点,不合题意。
故选:C。
4.【解答】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温度不能确定,溶解度也不能确定,故A错误;
B、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最陡,所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大,故B错误;
C、27℃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是26g,所以往26g丙里加100g水,只能溶解26g的晶体,形成饱和溶液,故C错误;
D、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33℃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5.【解答】解:A、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B、不知道溶液质量,不能比较溶质质量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该选项说法正确;
D、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25g,在100g水中加入25g甲,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6.【解答】解:A、从60℃升温至80℃,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不完全正确;
B、从60℃降温至40℃,溶解度减小,析出固体,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该选项不完全正确;
C、恒温蒸发部分水,溶解度不变,析出固体,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都变小,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完全正确;
D、保持温度不变,再加入20g硝酸钾固体,固体不能溶解,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都不变,该选项不完全正确。
故选:C。
7.【解答】解:A、不知道温度范围,不能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将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到0℃,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是因为不知道硝酸钾溶液是否饱和,该选项说法正确;
C、在0℃﹣100℃之间的某一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始终大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因此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与氯化钾的溶解度不可能相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与氯化钾的饱和溶液相比,不能比较溶质质量大小,是因为不知道溶液质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8.【解答】解:A、0℃时,NaCl的溶解度小于40g,所以100g水中溶解不了40g NaCl,故A错;
B、0℃时,没有说明KN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判断含有溶质质量大小,故B错;
C、将30℃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没说是否饱和,降温后不一定析出晶体,故C错;
D、30℃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即30℃时,将等质量的KNO3和NaCl分别配成饱和溶液,KNO3需要的水少,所得溶液质量就小,故D正确。
故选:D。
9.【解答】解:A、硬水软化的方法:加热煮沸或蒸馏,活性炭只能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将硬水软化,故A错;
B、洗涤剂洗油污利用了乳化原理,故B正确;
C、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溶剂不一定是水,碘酒中溶剂是酒精,故C错;
D、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故D错。
故选:B。
10.【解答】解:A、甲中加入的固体是KCl,不是NaCl,因为在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40g,烧杯底部有固体;故选项错误;
B、乙中溶液的质量是140g错误,因为固体有剩余;故选项错误;
C、50℃时,甲中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错误,甲溶液不饱和,因为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大于40g;故选项错误;
D、分别将甲、乙中的溶液降温至10℃,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正确,因为降温后,乙的溶解度大于甲;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1.【解答】解:A、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较陡,所以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故A正确;
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
C、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乙物质中混有少量的甲,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故C错误;
D、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70g,所以向100g水中加入70g甲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的溶液是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C。
12.【解答】解:A、2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即在100g水中溶解了31.6g,此时析出了10g固体,说明一开始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31.6g+10g=41.6g,故A正确;
B、降温一段时间后才析出晶体,说明该溶液一开始属于不饱和溶液,故B错;
C、将M点的溶液转化到N点是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且温度不能变,所以加入溶剂,不能蒸发溶剂,故C错;
D、2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即在100g水中溶解了31.6g,所以20℃时,131.6g KNO3饱和溶液中有KNO331.6g,故D错。
故选:A。
13.【解答】解:A、向盛有等质量水的乙、丙烧杯中分别加入30g、30g蔗糖固体,充分搅拌后静置,乙中蔗糖有剩余,丙中蔗糖能全部溶解,丙中温度高,则可采用升温的方法使乙烧杯中剩余的固体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甲中蔗糖能全部溶解,丙中蔗糖能全部溶解,甲、丙烧杯中的溶液不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乙、丙烧杯中溶剂质量相等,丙中溶质的质量多,则乙、丙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向盛有等质量水的乙、丙烧杯中分别加入30g、30g蔗糖固体,充分搅拌后静置,乙中蔗糖有剩余,丙中蔗糖能全部溶解,丙中温度高,则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4.【解答】解:A、碳酸钙难溶于水,故错误;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中,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故正确;
C、氯化钠溶于水中,无明显的吸放热现象,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中,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故错误。
故选:B。
15.【解答】解:A、由B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克,正确;
B、有三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三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正确;
C、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要使其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应采取升温的方法,故错误;
D、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很大,因此要使A从其热饱和溶液中析出,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6.【解答】解:(1)将白糖加入100g水,静置后有白糖存在,经充分搅拌后,白糖全部溶解了,无法确定溶液②是否能继续溶解白糖,溶液②可能是白糖的饱和溶液,也可能是白糖的不饱和溶液。
(2)小科利用集气瓶收集从导管导出的氧气时,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取出导管,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可是他始终没有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小科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是取出导管,再进行验满,应每隔一段时间,直接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
故答案为:
(1)可能是;
(2)取出导管,再进行验满。
17.【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C。
(2)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
(3)将40℃时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30℃,由于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会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减小,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4)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30℃A的溶解度是30g,40℃的溶解度是50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30℃时65g 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是15g。水是50g;将30℃时65g A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50g的水中能溶解25g的A,所以新达到饱和,至少应加入A的质量为:25g﹣15g=10g。
故答案为:(1)C;
(2)B>C>A;
(3)C;
(4)10.
18.【解答】解:(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故填:相等。
(2)两种物质中,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故填:甲。
(3)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加入固体乙、恒温蒸发溶剂等。
故填:降低温度或加入固体乙或恒温蒸发溶剂等。
19.【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C;
(2)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若A中含有少量B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3)20℃时,C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将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由50℃降温到20℃时,A、B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50℃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B>A。
故答案为:(1)C;
(2)降温结晶;
(3)C>B>A。
20.【解答】解:(1)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将乙溶液的状态由M点变为N点,即由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方法是增加溶剂。
(3)t3℃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含义是t3℃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60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形成饱和溶液160g,t3℃时,将40g甲放入5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30g,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30g+50g=80g。
(4)t3℃时,丙的溶解度为25g,含义是t3℃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丙25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形成饱和溶液125g。降温至t1℃,丙的溶解度变为40g,则应再加入40g﹣25g=15g丙才能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故答案为:
(1)t2;
(2)增加溶剂;
(3)80;
(4)15。
21.【解答】解:(1)查阅表中数据可知,10℃时,KNO3的溶解度为20.9g、Na2CO3的溶解度为16.0g,故10℃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a2CO3的溶解度,故填:>;
(2)①将129g NaOH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消失,放置到t1时刻开始析出固体,说明t1时刻为氢氧化钠的饱和溶液,故填:饱和;
②将129g NaOH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消失,放置到t1时刻开始析出固体,到t2时刻析出10g固体,说明t2时刻,100g的水中溶解了119g的NaOH,溶液为饱和状态,说明t2时刻的溶解度为119g,查找表中数据,NaOH溶解度为119g时,对应的温度为30℃,故填:30;
(3)40℃时,NaOH的溶解度最大,Na2CO3的溶解度最小,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NaOH中的溶剂最少,Na2CO3中的溶剂最多,降温到30℃,不会影响溶剂质量的变化,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Na2CO3,故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