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上 科学第三单元《天气》复习提纲一、我们关心天气1.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2.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大气圈(大气层)中。3.天气状况总在不停地变化着。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不同时间、同一地点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4.有些天气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如:台风、暴雨(雪)。5.我们可以通过天气预报来获得天气信息;我们可以制作天气日历来记录天气。二、认识温度计1.测量气温的工具是气温计,也叫寒暑表,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2.气温计的结构有液泡、液柱、刻度、单位符号等。3.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另一个温度单位是华氏度,用℉表示。4.气温计读数:从0℃起,零上往上数,7格就是7摄氏度,写作7℃;零下往下数,7格就是零下7摄氏度,写作-7℃。5.待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离开被测物,且视线与液面相平。6.常用温度计:水温计、体温计、电子温度计等。三、测量气温 7℃ -7℃1.太阳是地球获取热量的主要来源。2.测量气温时要将气温计悬挂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流通的空气中,让温度计保持干燥。3.将测量到的气温数据绘制成柱状图,方便我们观测到气温的变化。4.一天的气温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下午2-3点,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现。5.天气预报中的“23℃-32℃”,是指一天中的最低气温23℃,最高气温32℃。6.气象站里气温在百叶箱里进行。四、测量降水量1.水循环:地面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再以降水的形式回到地面。2.降水的形式有下雨、下雪、下冰雹。3.我们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的多少。使用说明:①以“毫米”为单位;②测量时间为一天24小时;③放在开阔的水平的地面上;4.自制雨量器:①选择透明的直筒杯子;②在杯子外壁贴上刻度条,零刻度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5.要测量一场雪或冰雹的降水量,可以把雨量器中的雪或冰雹融化后进行测量。五、测量风1.我们通常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风。2.风是看不见的,因此利用风旗、风向标等物体来观测风向和风速。3.自制风旗时要选择轻而薄的布;自制风向标时,要注意风向标能灵活转动。4.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8个方位来描述。5.风速是风吹的速度,常用风力等级表来记录。6.当风力等级较大时,要减少室外运动,注意安全。六、观察云1.云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2.云的三种主要形态:①大团堆积的积云;②均匀成层、灰色似雾的层云;③一缕缕、羽毛状的卷云。3.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以分为晴、多云和阴。4.天气符号:晴 、多云 、阴 。5.统计云量:①把天空看做一个圆,平均分为四份;②把所有云填充到这个圆内;③云量不超过1/4 ,就是晴天;云量超过1/4,不超过3/4 ,就是多云;云量超过3/4,甚至覆盖整个圆面 ,就是阴天。七、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1.通过记录和整理天气日历,我们可以发现天气变化存在一些规律。2.记录天气情况,尽可能在每日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观测。3.我们可以通过气温、降水量、风速、风向、云量等方面描述天气。4.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气候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5.天气:①短时间内、小范围;②多变;③描述词:小雨纷纷、风和日丽等。气候:①长时间、大范围;②变化不大;③描述词:四季如春、常年干旱等。6.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就是根据天气、气候等变化制定的。7.地球上有些地方四季分明,有些地方四季如春,有的地方常年干旱,有的地方常年炎热,有的地方常年寒冷。八、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1.天气预报可以预测未来的天气,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2.制作天气预报的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3.天气预报包括:阴晴雨雪、降水量、最高和最低温、风向和风力、特殊的灾害天气等信息,另外还有紫外线指数、感冒指数、穿衣指数等。4.天气预报数据来源:卫星、雷达、地面观测站、探空气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