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1张PPT)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 两汉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两汉的先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汉武帝两汉光武帝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大一统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十五课12张仲景和华佗造纸术的发明3历史巨著《史记》两汉的科技与文化4道教和佛教学习目标1、掌握造纸术发明与改进的基本史实;2、识记东汉时期医学成就及地位,掌握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基本史实;3、理解华佗发明“麻沸散”的世界意义和张仲景成为“医圣”的原因;4、知道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理解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造纸术的发明甲 骨(甲骨文)在纸张出现以前,人民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青铜器(钟鼎文)丝 帛(竹帛书)竹简(竹帛书)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本的情景今天你上学用这样的书写工具,你是否愿意?为什么 西汉时有一位叫东方朔的大文学家,此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了一奏本,这个奏本用了三千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钱昂贵,不能大量使用.①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放马滩纸 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上面绘有地图。这种纸薄而软,纸面平整光滑。放马滩纸西汉前期已经出现用于绘图和书写的纸。姓名:生活年代:突出贡献:原料:原料的优点:纸的优点是:这种纸称为:容易找到,很便宜蔡伦东汉改进造纸术(公元105年)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蔡侯纸原料易找、便宜、轻便、质量好造纸术的发明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范晔的《后汉书》问:1、从记载中,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2、蔡伦制造的纸被称为什么?3、这种纸有什么优点?轻薄柔韧,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成本低,很快就得到了推广应用。论从史出: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蔡侯纸 切麻⑤舂(chōng)捣④蒸煮 浸灰水 洗涤⑧晒纸⑦抄纸⑥打浆⑨揭纸放眼世界:在中国纸传入西方以前,他们在什么材料上书写?羊皮纸以羊皮制成。两面光滑,都能书写,且书写方便,比纸莎草纸更加适用,但价格昂贵。广泛用于欧洲。莎草纸古埃及人采用的书写载体,用纸莎草的茎制成。类似于竹简的概念,但比竹简的制作过程复杂。莎草纸一直使用到8世纪左右。造 纸 术 的 传 播公元4世纪(朝鲜)公元7世纪(日本)公元8世纪 (阿拉伯国家)公元12世纪(非洲)公元12世纪(欧洲)公元19世纪(大洋洲)公元16世纪(美洲)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播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张仲景和华佗名人信息卡姓名:张仲景民族:汉族生活时代:职业:成就:东汉末年(今河南人)医学家著《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圣”。医圣——张仲景著有______ __ ,全面阐述了__ ______ ________ ,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的基础。《伤寒杂病论》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中医传承官方努力自2003年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中医药“申遗”工作列为专项进行研究,并成立了“申遗”委员会,酝酿中医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05年11月,中医药管理局向文化部报送了《中医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草案》。该草案将中医理论、养生、诊法、疗法、方剂、中药、针灸和民族医药(含藏医药和蒙医药)八部分“打包”成一个项目,规模大、规格高。2006年,国家颁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统医药作为第九大类共9个项目列入名录。“神医”华佗及贡献①擅长外科手术②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③创编“五禽戏”华佗东汉华佗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他给它起了个名字—麻沸散(sàn)。他让患者和酒服下麻沸散,使患者失去知觉,再剖腹开腔、割疡洗腐,用桑皮线缝合,涂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间康复。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剂。刮骨疗伤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描写。讲的是关羽被毒箭所伤。华佗为关羽剖臂刮骨,去除骨上剧毒,而关羽神色不变,尚在与人下棋。这个故事说明了神医华佗的医技高明。这是《三国演义》和湖北《襄阳府志》上记载、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个根据事实虚构的故事。关羽虽然有刮骨疗伤,但是华佗早已在几年前死去。五禽戏虎形鹿形猿形鸟形熊形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字子长,陕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 家,生活在汉武帝时代。司马迁是如何写成历史巨著《史记》的?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首先,司马迁有远大的志向,立志“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次,为实现他的志向作了大量艰苦的努力,不仅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还遍历祖国南北,实地考查、访问、收集大量资料。即使在受了“腐刑”后,也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启示:面对艰难挫折、身心摧残,毫不畏惧的精神;为了理想和正义、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率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战于浚稽山,最后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群臣皆声讨李陵的罪过,唯有司马迁为其辩护,终激怒汉武帝,遭受腐刑。三年后,获赦。司马迁发愤著书,约于55岁写成《史记》。想一想:司马迁身上有一股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见贤思齐《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司马迁在《史记》中揭露夏桀、商纣、秦始皇的残暴行径;颂扬了陈胜、吴广起义的作用;还大胆抨击当代最高统治者的丑恶行为,“不虚美,不隐恶”,如揭露了汉武帝晚年搜刮人民的情况,抨击他迷信、梦想会仙人的荒唐事。正直不屈、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敢于直言、不畏权贵、实事求是汉代史学成就—史记2.体例:3.记载范围:4.史学价值:5.文学价值:首创纪传体,是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范例。爱憎分明,体例完善,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从黄帝到汉武帝鲁迅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作者:西汉·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2.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一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价值文学价值“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日中则移,月满则亏”“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道教与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乔达摩·悉达多 公元前6世纪 古印度(天竺)基督教:耶稣 公元1世纪 耶路撒冷伊斯兰教:穆罕默德 公元7世纪 阿拉伯半岛青城山位于今天四川都江堰市,相传是道教的发源地,张陵在此讲道。道教: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神地——青城山东汉末年(1)时 间:(2)创始人:(3)教 主:(4)主 张:(5)影 响: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张陵-五斗米道 张角-太平道老子——“太上老君”太极拳玉皇大帝炼制丹药①东汉②张角、张陵1、道教兴起于何时?它的创始人是谁?道教名称的由来是什么?③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动脑筋:道教为什么要尊老子为“太上老君”?为了提高道教的地位。支 持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到成仙,这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心理需求。因此得以广泛传播。2、对于道教的兴起,统治者是什么态度?3、统治者为什么支持道教?道教就是道家。这种说法正确吗?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道家与道教是有区别的。道家是春秋末期由老子创立的,并在魏晋时期有着重大发展的哲学思想流派;道教是于两汉逐渐形成,后又有若干发展分化的宗教,道教创始人是张陵。虽然道教在理论上汲取了道家思想的大量因素,甚至奉老子为教主,但是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也不能说道教理论就是道家思想。齐云山青城山武当山龙虎山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成都安徽江西遍布各地的城隍庙(城隍:古代神话中守城池的神)佛教的传入(外来宗教)白马寺位于今天河南省洛阳市境内,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张骞通西域以后,佛教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公元前6世纪,印度释迦部落王子乔 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他被后人 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 圣人”。(1)佛教的起源地:(3)传入时间:(4)佛教的传入通道:(5)佛教的教义:观音造像(2)佛教的地位:(6)影响: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人死后能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 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丝绸之路西汉末年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印度提倡和扶植1、对于佛教的传入,统治者是什么态度?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佛教的教义在一些方面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因此得以传播。2、统治者为什么提倡和扶植佛教?3、结合当时社会情况,说说百姓信奉佛教的原因?佛教教义提倡转世轮回,,宣扬人的今生只要忍受苦难,来世就能得到幸福。当时正处于西汉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佛教如一根浮木,给予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以精神安慰,生存动力。佛教教义,使其得到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加之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促使人民向佛教寻求精神安慰,这推动了佛教在中国传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闲来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都报”世界、无常、实际、平等、大千世界、清规戒律、抛砖引玉、昙花一现、一针见血、心心相印等等都来自佛教经典;九华山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佛教四大名山山西四川安徽浙江有一部电视剧描写了秦汉时期刘邦的夫人,也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吕后为了躲避战乱,逃到尼姑庵的故事。想一想到底谁错了?电视剧编导人员错了。尼姑庵是佛教寺院,佛教是在西汉末年才开始传入中国的,秦汉之际中原地区不可能有尼姑庵。导演不了解历史,闹了笑话。两汉的科技与文化时代 成就 地位蔡伦张仲景华佗东汉改进造纸术造纸鼻祖东汉末年东汉末年麻沸散、五禽戏外科圣手医圣《伤寒杂病论》西汉末年,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时,道教在民间兴起。主张炼丹以求长生和成仙。汉武帝时,司马迁著《史记》。此书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学宗教1.国家统一2.经济繁荣我国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之所以昌盛的原因是什么?3.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1.在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且对文明发展作用最为显著的是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2.近来在我国一些地方发生了H7N9禽流感的感染。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古代“医圣”的医学著作是A.《本草纲目》 B《千金方》C.《唐本草》 D《伤寒杂病论》3、“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句成语来源于我国本土宗教,此宗教是[ ]A.佛教 B.道教C.基督教 D.伊斯兰教4、河南省的名胜古迹如登封少林寺、洛阳白马寺、龙门石窟的形成,与下列哪一历史现象有密切关系[ ]A.道教的形成与发展 B.佛教的传播C.基督教的传播 D.伊斯兰教的扩展5、下列哪一项是华佗的医学成就( )A.望、闻、问、切四诊法 B.《唐本草》C.《伤寒杂病论》 D.麻沸散6、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纪传体通史是( )A.《汉书》 B.《后汉书》C.《史记》 D.《资治通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十五课、两汉的科技与文化.ppt 蔡伦改进造纸术.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