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讲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8讲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资源简介

第18讲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一、单项选择题
1.(2010年全国高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
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NH4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7
C.1.0×10-3 mol/L盐酸的pH=3.0,1.0×10-8 mol/L盐酸的pH=8.0
D.若1 mL pH=1的盐酸与100 mL 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的pH=11
2.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
图K3-18-1
A.图①表示25 ℃时,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 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B.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O2(g)+O2(g)2SO3(g) ΔH<0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
C.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1 KMnO4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1 H2C2O4溶液混合时,n(Mn2+)随时间的变化
D.图④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g)+H2(g)―→CH3CH3(g) ΔH<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2010年天津高考)下列液体均处于25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某物质的溶液pH<7,则该物质一定是酸或强酸弱碱盐
B.pH=4.5的番茄汁中c(H+)是pH=6.5的牛奶中c(H+)的100倍
C.AgCl在同浓度的CaCl2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D.pH=5.6的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
4.将pH=3的H2SO4溶液和pH=12的NaOH溶液混合,当混合溶液的pH=10时,强酸和强碱的体积之比为(  )。
A.1∶9 B.9∶1 C.10∶1 D.1∶10
5.在25 ℃时,分别用pH=9、pH=10的两种氨水中和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消耗氨水的体积分别为V1和V2,则V1和V2的关系是(  )。
A.V1=10V2 B.V1>10V2
C.V1<10V2 D.V2>10V1
6.常温下,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 CH3COOH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K3-18-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K3-18-2
A.点①所示溶液中:c(CH3COO-)+c(OH-)=c(CH3COOH)+c(H+)
B.点②所示溶液中:c(Na+)=c(CH3COOH)+c(CH3COO-)
C.点③所示溶液中:c(Na+)>c(OH-)>c(CH3COO-)>c(H+)
D.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c(CH3COOH)>c(CH3COO-)>c(H+)>c(Na+)>c(OH-)
7.(2011年广东梅州模拟)用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测定NaOH和Na2CO3的混合液中的NaOH含量时,可先在混合液中加过量的BaCl2溶液,使Na2CO3完全变成BaCO3沉淀,然后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混有BaCO3沉淀的NaOH溶液中滴入盐酸,不会影响NaOH含量的测定
B.滴定时,若滴定管中滴定液一直下降到活塞处才达到滴定终点,不会影响计算结果
C.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则测定结果偏小
D.可以不用将Na2CO3完全变成BaCO3沉淀,直接滴加标准盐酸,至不再有气泡产生
8.(2011年安徽高考)室温下,将1.000 mol·L-1盐酸滴入20.00 mL 1.000 mol·L-1氨水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图K3-18-3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图K3-18-3
A.a点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4 mol/L
B.b点:c(NH)+c(NH3·H2O)=c(Cl-)
C.c点:c(Cl-)=c(NH)
D.d点后,溶液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H3·H2O电离吸热
二、双项选择题
9.(2011年上海高考)常温下用pH为3的某酸溶液分别与pH都为11的氨水、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a、b两种溶液,关于这两种溶液酸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b不可能显碱性 B.a可能显酸性或碱性
C.a不可能显酸性 D.b可能显碱性或酸性
10.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0-13 mol·L-1,该溶液可能是(  )。
A.二氧化硫水溶液
B.氯化铵水溶液
C.硝酸钠水溶液
D.氢氧化钠水溶液
11.用已知浓度的强碱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某强酸溶液时,下列操作不会引起酸液浓度的测定值出现偏差的是(  )。
A.将移液管里下端残液吹入锥形瓶
B.滴定时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后继续滴定
C.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标准碱液润洗就装入标准碱液进行滴定
D.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三、非选择题
12.中学化学实验中,淡黄色的pH试纸常用于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在25 ℃时,若溶液的pH=7,试纸不变色;若pH>7,试纸变蓝色。而要精确测定溶液的pH,需要用pH计。pH计主要通过测定溶液的c(H+),来测定溶液的pH。
(1)已知水中存在如下平衡:H2O+H2OH3O++OH- ΔH>0,现要使平衡向右移动,且所得的溶液呈酸性,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填编号)。
A.向水中加入NaHSO4
B.向水中加入Cu(NO3)2
C.加热水至100 ℃[其中c(H+)=1×10-6 mol·L-1]
D.向水中加入(NH4)2SO4
(2)现要测定100 ℃沸水的pH及酸碱性,若用pH试纸测定,则试纸显________色,溶液呈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若用pH计测定,则pH________7(填“>”、“=”或“<”)。
(3)常温下,用预先润湿的pH试纸测得某氨基酸溶液的pH等于8,则原溶液的pH________8(填“>”、“=”或“<”)。
13.下表是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
温度/℃ 25 t1 t2
水的离子积常数 1×10-14 a 1×10-12
试回答以下问题:
(1)若25”、“<”或“=”),做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 ℃时,某Na2SO4溶液中c(SO)=5×10-4 mol/L,取该溶液1 mL加水稀释至10 mL,则稀释后溶液中c(Na+)∶c(OH-)=________。
(3)t2 ℃时,将pH=11的苛性钠溶液V1 L与pH=1的稀硫酸V2 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原两溶液体积之和),所得混合溶液的pH=2,则V1∶V2=______。此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某烧碱样品中含有少量不与酸作用的可溶性杂质,为了测定其纯度,进行以下滴定操作:
A:在250 mL容量瓶中配制250 mL烧碱溶液。
B:用移液管(或碱式滴定管)量取25.00 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并加几滴甲基橙指示剂。
C: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w g,在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m mol/L的标准H2SO4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调整液面,记下开始刻度V1 mL。
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到终点,记录终点刻度为V2 mL。
请完成下列问题:
(1)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填写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
(2)滴定管读数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中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D中液面应调整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尖嘴部分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到终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pH约为________;终点时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6)若酸式滴定管没用标准H2SO4润洗,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其他操作均正确)。
(7)该烧碱样品的纯度计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8讲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D 解析: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c(H+)减小,pH增大,b>a,故A错误;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8.0~10.0(无色→红色),使红色褪去的pH不一定小于7,可能在7~8之间,故B错误;常温下酸的pH不可能大于7,只能无限的接近7,C错误;D正确,直接代入计算可得是正确,也可用更一般的式子:设强酸pH=a,体积为V1;强碱的pH=b,体积为V2,则有10-aV1=10-(14-b)V2 =10a+b-14,现在V1/V2=10-2,又知a=1,所以b=11。
2.B 解析:本题考查图像分析和原理的对应能力。A项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会出现pH的突跃问题,该图像中没有体现出来;②中反应是放热反应,故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平衡常数逐渐减小,对于同一个可逆反应,其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B项正确;C项Mn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图像曲线应该先凹再凸,前半部分不应该是直线不正确。D项反应为放热反应,而图像则表示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二者不相符。
3.B 解析:某些强酸的酸式盐溶液,其pH<7,如NaHSO4溶液,故A错;pH=4.5,c(H+)=10-4.5 mol·L-1,pH=6.5,其c(H+)=10-6.5 mol·L-1,故B正确;同浓度的CaCl2溶液的c(Cl-)是NaCl的两倍,它们对AgCl沉淀溶解平衡的抑制程度不同,故C错;混合溶液显酸性,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c(CH3COO-)>c(Na+),故D错。
4.B 解析:pH=10时,c(H+)=1×10-10 mol·L-1,c(OH-)=1×10-4 mol·L-1。混合溶液的pH=10,即:=1×10-4 mol·L-1,可得:=。
5.B 解析:因为pH1=9,所以c1(OH-)=10-5 mol·L-1;因为pH2=10,所以c2(OH-)=10-4 mol·L-1;
根据题意得:c1(NH3·H2O)V1=c2(NH3·H2O)V2由于弱电解质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则=>10,即V1>10V2。
6.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A项,处于点①时,酸过量,根据电荷守恒,则有c(Na+)+c(H+)=c(OH-)+c(CH3COO-);B项,在点②时,pH=7,仍没有完全反应,酸过量,c(Na+)c(CH3COO-)>c(OH-)>c(H+);D项,在初始滴定过程中,则有c(CH3COOH)>c(CH3COO-)>c(H+)>c(Na+)>c(OH-)成立。
7.A 解析:A项,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显弱碱性,盐酸不会与BaCO3反应,不会影响NaOH含量的测定;B项,若滴定管中滴定液一直下降到活塞处则无法读取数据;C项,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显酸性,部分盐酸与BaCO3反应,则测定结果偏大;D项,当直接滴加标准盐酸至不再有气泡产生时,盐酸过量,不能测定NaOH的含量。
8.C 解析:氨水属于弱碱,因此在1.000 mol·L-1氨水中OH-的浓度要小于1.000 mol·L-1,由水的离子积常数可知溶液中H+浓度应大于1.0×10-14 mol/L,A不正确;由图像可知b点溶液显碱性,说明此时氨水有剩余,即溶液是由氨水和氯化铵组成的,因此有c(NH)+c(NH3·H2O)>c(Cl-),B不正确;由图像可知c点溶液显中性,由电荷守恒可知c(H+)+c(NH)=c(OH-)+c(Cl-),所以c(NH)=c(Cl-),C正确;由图像可知d点后溶液中主要物质是NH4Cl,而NH4Cl要水解吸热,所以温度会略有降低,D不正确。
9.AB 解析:pH都为11的氨水、氢氧化钠溶液,其浓度分别是大于10-3 mol/L和等于10-3 mol/L。由于pH为3的某酸溶液,其强弱未知,因此与pH为11的氨水反应时,二者都有可能过量;而与pH为11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酸可能过量或二者恰好反应。
10.AD 解析:常温下,若加入物质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则由水电离出的c(H+)=1×10-7 mol·L-1,现由水电离出c(H+)<1×10-7 mol·L-1,则加入的物质对水的电离产生了抑制作用,则溶液A、D分别是酸和碱溶液,均对水的电离产生抑制作用,而B由于NH水解而对水的电离产生促进作用,C对水的电离无影响。
11.BD 解析:将移液管里下端残液吹入锥形瓶会造成所待测的溶液体积增大,有误差;在锥形瓶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虽然溶液被稀释,但待滴定的物质的量没有改变,所以没有误差;没有用标准碱液润洗滴定管会造成标准碱液被稀释,有误差;碱溶液滴定酸溶液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12.(1)BD (2)淡黄 中 < (3)>
解析:(1)中要注意两点:一是促进水的电离,可排除A;二是使溶液呈酸性,可排除C。(2)100 ℃沸水仍呈中性,根据此时水的离子积常数可知,该温度下水的pH=6。(3)根据题意可知,原氨基酸溶液显弱碱性,稀释后溶液的pH=8,则原溶液的pH应大于8。
13.(1)> 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所以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
(2)1 000
(3)9∶11 c(Na+)>c(SO)>c(H+)>c(OH-)
解析:(1)251×10-7 mol/L,所以Kw>1×10-14。
(2)Na2SO4溶液中c(Na+)=2×5×10-4 mol/L=1×10-3 mol/L,稀释10倍后,c(Na+)=1×10-4 mol/L,此时溶液仍为中性,c(OH-)=1×10-7 mol/L,所以c(Na+)∶c(OH-)=10-4 mol/L∶10-7 mol/L=1 000。
(3)根据酸、碱中和原理及pH计算式(注意此时Kw=10-12):
=10-2 mol/L
解得V1∶V2=9∶11。根据Na2SO4的化学组成及反应后溶液呈酸性,推知该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SO)>c(H+)>c(OH-)。
14.(1)C A B E
(2)滴定管垂直;装液和放液后需要等一会,等液面上下不发生变化时才能读数;读数时要平视,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平;读数应读到0.01 mL
(3)便于准确判断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
(4)零刻度或零刻度以下的某一刻度 充满溶液,无气泡
(5)3.1~4.4 由黄色变为橙色
(6)偏高
(7)%
解析:(1)本题应先配制250 mL NaOH溶液,取25.00 mL于锥形瓶中,用H2SO4溶液进行滴定,故正确的操作步骤是C→A→B→D→E。
(5)滴定时锥形瓶内溶液的pH由大变小,甲基橙的变色范围pH为3.1~4.4,故终点时pH约为3.1~4.4,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
(6)若酸式滴定管没有用标准H2SO4溶液润洗,则滴定时消耗H2SO4溶液的体积偏大,所测烧碱溶液的浓度偏高。
(7)滴定时消耗溶质H2SO4的物质的量为 mol,则反应掉NaOH的物质的量为 mol。NaOH的纯度为:×10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