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和合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台州市和合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和合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2021八上·台州开学考)对下列描述地理规律、景观的名词佳句理解正确的是(  )
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映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②“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
③“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中的“春风”是指冬季风
④“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映了我国冬季南北方温差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映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正确。②“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正确。③“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中的“春风”是指冬季风,错误,应该是夏季风。④“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映了我国冬季南北方温差大,正确。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呈阶梯状分布,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联系.因此有古诗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2.(2021八上·台州期中)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B.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C.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D.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中,平原面积较小
【答案】C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山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二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中国西部是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的,而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总的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呈三级阶梯状。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以高原为主,青藏高原雄居在内,号称世界屋脊;第二级阶梯存在于青藏高原的北边和东边,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海拔迅速下降到1000-2000米左右,但局部地区低于500米;第三级阶梯以东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海拔多在500米以下,许多大河滚滚东流,其携带的泥沙由于水流变缓而沉积下来,形成广大的冲积平原;第三级阶梯以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3.(2021八上·台州期中)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列强的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是客观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从中国掠走大量白银
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极大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能体现出“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是客观的建设和推动。”这一特点。
A项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最能体现“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是客观的建设和推动”这一特点,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能体现“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是客观的建设和推动。”这一特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关键词是“一半是客观的建设和推动”。注意识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4.(2021八上·台州期中)“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外来军事的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理解正确的是(  )
A.外来侵略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 B.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鸦片战争促使清政府统治瓦解 D.战争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我国,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CD三项理解都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2021八上·台州期中)曾在清皇家海关总税务司服务的美国人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它(鸦片战争)不过是……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马士(  )
A.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B.是站在清朝统治者立场上来认识这场战争
C.从根本上揭示了这场战争的根源
D.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和鸦片贸易的罪恶性
【答案】D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以后的英国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故马士真正的目的是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和鸦片贸易的罪恶性。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和鸦片贸易的罪恶性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结合鸦片战争的背景来分析,理解并识记鸦片战争的背景。
6.(2021八上·台州期中)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A.反封建不彻底 B.没有唤醒民众
C.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但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据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
A项反封建不彻底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7.如表是梁启超的人生履历(部分)。由此可知,梁启超(  )
时间 活动
1890年 开始看到江南制造总局翻译的书籍,初步接触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
1895年 在北京协助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
1896年 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
1902年 创办《新民丛报》,鼓吹君主立宪,反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
A.是洋务运动的地方代表 B.是维新变法的最高领导
C.主张通过变法实现君主立宪制 D.主张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
【答案】C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由材料“在北京协助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创办《新民丛报》,鼓吹君主立宪”可知,梁启超主张通过变法实现君主立宪制。他和康有为等人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但最后失败了。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要考查学生对题干信息的理解。易错点是对不理解材料信息,造成回答错误。解题技巧是紧贴题干信息,拿四个备选项和题干信息一一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8.(2021八上·台州期中)1924年1月,孙中山说:“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造成“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辛丑条约》的签订 B.帝制的终结
C.《中华民国约法》颁布 D.北洋军阀的统治
【答案】D
【知识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解析】【分析】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从此进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袁世凯在1915年称帝,后爆发护国运动,1916年3月取消帝制。此后,中国进入北洋各系军阀混战的局面。据“1924年1月”“这是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可知,造成革命后十三年的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ABC三项都不是造成“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D项北洋军阀的统治是造成“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9.(2021八上·台州期中)史论结合是阐释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洋务运动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 戊戌变法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C 新文化运动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五四运动 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没有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唤起了民族觉醒,在社会上起思想启蒙的作用;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ACD三项对应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项B对应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实和结论的正确对应,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10.(2021八上·台州期中)与下列言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①“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②“探源之策,在于自强。”
③“国人……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 ④“建立中华民国,同胞无所差池。”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是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的思想主张;“探源之策,在于自强”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主张;“国人……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张;“建立中华民国,同胞无所差池。”是辛亥革命时期思想主张。依据时间先后排序,②①④③正确。
B项②①④③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件的排序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识记分析能力。注意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题,共30分)
11.(2020七下·吴兴期末)“五水共治”,湖州在行动,德清在响应。
材料一:
材料二:2014年国家启动“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德清重点段工程历经2年基本完成,实现洪水排入杭州湾;德清县村落采用多元化污水治理模式:平原型坚持集中处理,山区型采用分散式处理,城郊型统一纳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
(1)根据图5判断,湖州市的地形特征。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德清县夏季易发水灾的自然原因。
(3)结合材料二,德清县的治水举措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1)湖州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西高东低。
(2)为亚 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季风具有不稳定性,夏季风不稳定易引发旱涝灾害;德清地势较低,夏季降水都汇聚于此。
(3)加强基础水利工程建设;采取多种措施治理水污染;因地制宜有针对性治理污染等。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解析】【分析】(1)、根据图5判断,湖州市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西高东低。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德清县夏季易发水灾的自然原因是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季风具有不稳定性,夏季风不稳定易引发旱涝灾害;德清地势较低,夏季降水都汇聚于此。
(3)、结合材料二,德清县的治水举措是加强基础水利工程建设;采取多种措施治理水污染;因地制宜有针对性治理污染等。
【点评】描述一个地方的地形特征,主要从以什么地形为主,地势高低起伏怎么样,地势特点是什么,主要的地形分布在什么地方,海岸线是否平直等方面进行描述。
12.(2021八上·台州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一壁。从此,中国同周围国家的传统关系日渐改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然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马关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回忆录》
材料三:德国漫画《在中国作战》(注:八名穿不同服装的军人肆意殴打一个中国老人)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哪一历史事件?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东方小国”是指哪一国家?与《南京条约》的内容相比《马关条约》有何重大变化?
(3)漫画反映的是哪一次侵华战争?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日本。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知识点】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 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场战争”是指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资本主义的漩涡;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2)根据材料二中的“被东方小国打败”“《马关条约》”等信息,联系所学,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内容相比,除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共同点外,《马关条约》还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3)根据材料三漫画《在中国作战》“八名穿不同服装的军人肆意殴打一个中国老人”,联系所学可知,1900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奥八国组成的联军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故答案为:(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日本。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解读材料并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掌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
13.(2021八上·台州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二:
材料三:6月5日,上海日商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紧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材料四: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利用暑假,组织了一次红色旅游活动“重访纪念地”,走访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发生地,其中包括上海、南昌、井冈山、遵义、延安。
(1)材料一中的“两位先生"是哪场运动的口号?这场运动最重要的宣传阵地在哪里?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这次运动中最能体现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划时代意义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思考,这场运动在6月5日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4)在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1)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2)“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3)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取代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可知,“两位先生”分别是指民主和科学,当时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2)材料二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结合材料三“6月5日,上海日商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紧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可知,五四运动以6月5日以界,6月5日后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运动的主力由学生转为工人阶级。
(4)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故答案为:(1)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2)“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3)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取代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一大相关知识的掌握。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
1 / 1浙江省台州市和合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2021八上·台州开学考)对下列描述地理规律、景观的名词佳句理解正确的是(  )
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映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②“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
③“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中的“春风”是指冬季风
④“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映了我国冬季南北方温差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21八上·台州期中)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B.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C.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D.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中,平原面积较小
3.(2021八上·台州期中)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列强的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是客观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从中国掠走大量白银
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4.(2021八上·台州期中)“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外来军事的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理解正确的是(  )
A.外来侵略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 B.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鸦片战争促使清政府统治瓦解 D.战争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5.(2021八上·台州期中)曾在清皇家海关总税务司服务的美国人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它(鸦片战争)不过是……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马士(  )
A.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B.是站在清朝统治者立场上来认识这场战争
C.从根本上揭示了这场战争的根源
D.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和鸦片贸易的罪恶性
6.(2021八上·台州期中)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A.反封建不彻底 B.没有唤醒民众
C.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7.如表是梁启超的人生履历(部分)。由此可知,梁启超(  )
时间 活动
1890年 开始看到江南制造总局翻译的书籍,初步接触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
1895年 在北京协助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
1896年 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
1902年 创办《新民丛报》,鼓吹君主立宪,反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
A.是洋务运动的地方代表 B.是维新变法的最高领导
C.主张通过变法实现君主立宪制 D.主张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
8.(2021八上·台州期中)1924年1月,孙中山说:“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造成“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辛丑条约》的签订 B.帝制的终结
C.《中华民国约法》颁布 D.北洋军阀的统治
9.(2021八上·台州期中)史论结合是阐释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洋务运动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 戊戌变法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C 新文化运动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五四运动 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A.A B.B C.C D.D
10.(2021八上·台州期中)与下列言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①“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②“探源之策,在于自强。”
③“国人……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 ④“建立中华民国,同胞无所差池。”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题,共30分)
11.(2020七下·吴兴期末)“五水共治”,湖州在行动,德清在响应。
材料一:
材料二:2014年国家启动“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德清重点段工程历经2年基本完成,实现洪水排入杭州湾;德清县村落采用多元化污水治理模式:平原型坚持集中处理,山区型采用分散式处理,城郊型统一纳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
(1)根据图5判断,湖州市的地形特征。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德清县夏季易发水灾的自然原因。
(3)结合材料二,德清县的治水举措给我们哪些启示。
12.(2021八上·台州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一壁。从此,中国同周围国家的传统关系日渐改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然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马关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回忆录》
材料三:德国漫画《在中国作战》(注:八名穿不同服装的军人肆意殴打一个中国老人)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哪一历史事件?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东方小国”是指哪一国家?与《南京条约》的内容相比《马关条约》有何重大变化?
(3)漫画反映的是哪一次侵华战争?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3.(2021八上·台州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二:
材料三:6月5日,上海日商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紧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材料四: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利用暑假,组织了一次红色旅游活动“重访纪念地”,走访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发生地,其中包括上海、南昌、井冈山、遵义、延安。
(1)材料一中的“两位先生"是哪场运动的口号?这场运动最重要的宣传阵地在哪里?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这次运动中最能体现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划时代意义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思考,这场运动在6月5日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4)在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映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正确。②“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正确。③“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中的“春风”是指冬季风,错误,应该是夏季风。④“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映了我国冬季南北方温差大,正确。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呈阶梯状分布,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联系.因此有古诗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2.【答案】C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山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二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中国西部是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的,而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总的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呈三级阶梯状。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以高原为主,青藏高原雄居在内,号称世界屋脊;第二级阶梯存在于青藏高原的北边和东边,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海拔迅速下降到1000-2000米左右,但局部地区低于500米;第三级阶梯以东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海拔多在500米以下,许多大河滚滚东流,其携带的泥沙由于水流变缓而沉积下来,形成广大的冲积平原;第三级阶梯以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3.【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极大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能体现出“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是客观的建设和推动。”这一特点。
A项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最能体现“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是客观的建设和推动”这一特点,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能体现“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是客观的建设和推动。”这一特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关键词是“一半是客观的建设和推动”。注意识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4.【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我国,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CD三项理解都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D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以后的英国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故马士真正的目的是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和鸦片贸易的罪恶性。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和鸦片贸易的罪恶性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结合鸦片战争的背景来分析,理解并识记鸦片战争的背景。
6.【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但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据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
A项反封建不彻底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7.【答案】C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由材料“在北京协助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创办《新民丛报》,鼓吹君主立宪”可知,梁启超主张通过变法实现君主立宪制。他和康有为等人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但最后失败了。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要考查学生对题干信息的理解。易错点是对不理解材料信息,造成回答错误。解题技巧是紧贴题干信息,拿四个备选项和题干信息一一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8.【答案】D
【知识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解析】【分析】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从此进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袁世凯在1915年称帝,后爆发护国运动,1916年3月取消帝制。此后,中国进入北洋各系军阀混战的局面。据“1924年1月”“这是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可知,造成革命后十三年的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ABC三项都不是造成“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D项北洋军阀的统治是造成“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9.【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没有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唤起了民族觉醒,在社会上起思想启蒙的作用;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ACD三项对应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项B对应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实和结论的正确对应,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10.【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是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的思想主张;“探源之策,在于自强”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主张;“国人……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张;“建立中华民国,同胞无所差池。”是辛亥革命时期思想主张。依据时间先后排序,②①④③正确。
B项②①④③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件的排序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识记分析能力。注意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11.【答案】(1)湖州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西高东低。
(2)为亚 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季风具有不稳定性,夏季风不稳定易引发旱涝灾害;德清地势较低,夏季降水都汇聚于此。
(3)加强基础水利工程建设;采取多种措施治理水污染;因地制宜有针对性治理污染等。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解析】【分析】(1)、根据图5判断,湖州市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西高东低。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德清县夏季易发水灾的自然原因是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季风具有不稳定性,夏季风不稳定易引发旱涝灾害;德清地势较低,夏季降水都汇聚于此。
(3)、结合材料二,德清县的治水举措是加强基础水利工程建设;采取多种措施治理水污染;因地制宜有针对性治理污染等。
【点评】描述一个地方的地形特征,主要从以什么地形为主,地势高低起伏怎么样,地势特点是什么,主要的地形分布在什么地方,海岸线是否平直等方面进行描述。
12.【答案】(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日本。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知识点】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 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场战争”是指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资本主义的漩涡;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2)根据材料二中的“被东方小国打败”“《马关条约》”等信息,联系所学,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内容相比,除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共同点外,《马关条约》还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3)根据材料三漫画《在中国作战》“八名穿不同服装的军人肆意殴打一个中国老人”,联系所学可知,1900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奥八国组成的联军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故答案为:(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日本。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解读材料并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掌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
13.【答案】(1)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2)“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3)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取代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可知,“两位先生”分别是指民主和科学,当时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2)材料二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结合材料三“6月5日,上海日商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紧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可知,五四运动以6月5日以界,6月5日后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运动的主力由学生转为工人阶级。
(4)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故答案为:(1)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2)“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3)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取代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一大相关知识的掌握。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