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教案本节重点 1.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一化三改”的内容本节难点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 2.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意义教学内容 教师复案备注 学生学习笔迹【温故知新】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是什么?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4.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 【知识展示】 知识点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 3.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知识点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知识点三: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 3.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知识点四: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课后练习】 1.下列事件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是( ) A.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B.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2.《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58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 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党的诞生 B.“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3下列事件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是( ) A.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B.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4.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概括起来就是“一化三改”。下列不属于“一化三改”的是(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封建地主阶级的社会主义改造 5.下列属于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贡献的是( ) ①初步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③确立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指导方针 ④规定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下列措施不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的是( ) A.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B.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1978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1953~1957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学后思考 教学反思 得: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