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通过对三次科技革命基础知识、特点的表格的填写;引导学生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的影响,提高学生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回忆归纳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知识、特点的表格的填写,指导学生用列表对比、阅读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让学生学会联想、归纳等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古今中外知识联系,拓宽学生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通过对三次科技革命特点的对比,让学生知道科技对个人的成长,乃至国家的兴衰都是至关重要的。二、重点:1、巩固基础知识点。2、通过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三次工业革命特点,需要培养学生交流讨论的能力。三、难点:1、 三次工业革命的概述。2、 三次工业革命特点的理解。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列表对比法、阅读分析法、联想归纳法、知识迁移法。五、教学过程设计引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材料二 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回答:以上两段材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学生得出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导语)同学们,法国有一位作家曾写过这样一个故事,叫做“80天环球旅行”。提到环球航行,首先想和同学们交流一个问题。(问)在世界史中,谁最先进行环球航行? (答)麦哲伦 (问)他花费多长时间环球航行? (答)三年 (问)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答)帆船的确,麦哲伦率领他的船队足足用了三年时间环绕地球一周,但是如果我们使用火车、飞机或者其他的手段,结果会怎样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19世纪末,一个法国人乘火车环球旅行一周,花费了43天的时间。20世纪50年代,一架B-50型轰炸机,经过四次漂亮的空中加油,仅仅用了94个小时,便绕地球一周。超音速飞机问世之后,人们飞的更高更快。1979年,英国人只用了14个小时零6分钟,还不到一天就环球地球一周。从屏幕的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人类环球航行的时间是越来越短了,今天我们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电话来保持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不得不感慨——世界实在太奇妙。(问)同学们,究竟是什么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神奇呢? (答)工业革命(问)我们已经学习过几次工业革命呢? (答)三次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行专题复习“三次工业革命”。新授:一、三次工业革命的时间、主要标志和重要成果:学生通过填表格比较三次工业革命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比较刚才我们简单复习了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些知识点。最近我们正处在紧张的复习状态,下课后,我和同学们的交流中,就有同学说历史就是死记硬背,感觉离我们特别遥远,其实不然,历史知识和生活是很紧密的,比如三次工业革命,实际上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看看谁的眼力好?请同学们在教室中找找哪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呢? (答)电灯、电风扇、电脑、投影仪、扩音器 同学们的眼力还真是不错,那么我们在把范围扩大到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工业革命成果呢?(答)家用电器、电脑、汽车…… 同学们列举了那么多的成果,而这些成果的确就生活在我们周围,所以工业革命和我们生活确实是息息相关的。 二、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多种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首先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举例说明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大部分的发明都是由工人总结出来的。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其他国家才开始)2、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有些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家就是科学和技术相结合的,而且像美国就是两次工业革命一起进行的)3、第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与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举例,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经历了84年,电动机为65年,原子能的利用为6年,晶体管为4年);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三、复习课结束,练习巩固:练习:讲完幻灯的练习后,让学生做《中考攻略》巩固。限时做前面的10到选择题,然后讲解,讲解后让学生把剩下的题目做完。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整体规划一、教材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历来是中考的重点,考查题型有选择题、识图题、材料题、简答题等。复习中应重点掌握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以及涉及的领域,认识这些发明创造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所起的作用,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体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二、学情分析:中考复习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学生普遍认为历史都需要死记硬背的,也提不起兴趣。而且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对归纳分析能力还是比较欠缺的。三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是已经学过的,同学们比较熟悉,只是新课教学时,知识点较分散,那么在专题复习课中,注重引导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强归纳和加深理性思考,也刚好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三、总体教学目标:了解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爱迪生与电灯泡,卡尔本茨“汽车之父”,莱特兄弟与飞机,电子计算机领域、能源领域、生物领域和航天领域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说明电作为新能源以及电子计算机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及对世界的影响。通过列表的方式培养概括归纳能力,通过讨论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启示培养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四、教学重点:1、巩固基础知识点。2、通过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三次工业革命特点,需要培养学生交流讨论的能力。五、教学难点:1、 三次工业革命的概述。2、 三次工业革命特点的理解。六、相关策略:首先让学生回顾三次工业革命的“时间”、“主要标志”和“重要成果”,分别制作独立的表格,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梳理每次工业革命的基础知识,有效地进入复习状态,配套相应的练习,及时巩固学生复习成效。其次通过“比比眼力”活动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他们感受到工业革命并不是仅仅出现在我们的书本,它还生活在我们身边。历史不一定是死记硬背,善于将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人文素质的培养。采用比较的学习方法,加强选择题和材料题的训练,多层面、多角度地去探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七、课时安排:一课时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4张PPT)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材料二 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回答:以上两段材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19世纪末,一个法国人乘火车环球旅行一周,花费了43天的时间。20世纪50年代,一架B-50型轰炸机,经过四次漂亮的空中加油,仅仅用了94个小时,便绕地球一周。超音速飞机问世之后,人们飞的更高更快。1979年,英国人只用了14个小时零6分钟,还不到一天就环球地球一周。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比较比较内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电力革命) 第三次(新的科技革命)开始时间主要标志标志性发明兴起国家进入的时代交通工具动力能源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广泛应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蒸汽机的改良电力的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英国美、德美国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网络信息时代汽船(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机宇宙飞船蒸汽机(煤炭)内燃机核能看看谁的眼力好?请同学们在教室中找找哪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呢?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呢?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电力革命) 第三次(新的科技革命)特点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1、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单项选择题ABCD1、读图判断,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无关的是:( )C它们最早出现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ABCDEFGH第一次的是( ),第二次的是( ),第三次的是( )CDABEFGH林肯的士兵从前线回来,请问他坐的交通工具是()A、马车 B、火车 C、汽车 D、飞机B能源问题是国际社会关的焦点问题之一,下面属于以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是( )A、水力 B、蒸汽C、电力 D、原子能C左图)弗朗西斯柯林斯博士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绘制成功这幅图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一领域的成就( )A、原子能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C、计算机网络技术 D、航天技术(右图)人类登上月球这幅图反映人类取得哪一项科学技术的成就( )A、原子能技术 B、航天技术C、电子计算机技术 D、生物工程技术BB图1引领时代 图2“汽车之父” 图3网络长椅(1)“引领时代”的历史人物是谁?他“引领时代”的发明是什么(2)“汽车之父”赞誉的是哪位历史人物?他在交通工具动力方面的发明是什么?(3)“网络长椅”反映了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此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4)领略科技进步成果,举一例说明科技改善人类的生活。可从交通工具的改变,电力的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等领域的成就等任意一方面回答。如: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问世,使出行更加方便;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电话、无线电报、网络的发明,加强了世界的联系等。2008扬州市中考题17、第二次科技革命中诞生的,促进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的工具是( )A.轮船 B.飞机 C .火车机车 D电子计算机B2008淮安市中考题15、现代家庭中许多家用电器的功率计算单位是“瓦特”,这是为了纪念英国机械师瓦特。他的成就是( )A、发明“珍妮机” B 、 改良蒸汽机C、制成火车机车 D 、 设计内燃机B贵阳市中考试题: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技术创新的“智慧结晶”的展览会。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它以工业革命成果为主要内容,1.7万名参展者带来了大约100万件展品参展。但下列产品中不可能参展的是( )A.蒸汽机C.汽车D.火车机车B.珍妮机C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教学经验一、教学反思中考历史进入专题复习阶段,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非常重要。重新把已经讲过的再来一遍,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相当枯燥乏味的。一般复习课都注重讲练结合,而课上一味地看书讲练习看起来很符合考试标准,但也容易引起学生反感。我认为复习课要是能像上新课那样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效果会更好、更有效。站在历史学科复习角度上,我认为这是完全能做到的。在这堂课中,提高复习有效性是重点,为此,我根据课题内容,在题型和出题方向上精心挑选了很多历年中考题目。在讲解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锻炼解题思维和方法,避免解题容易出现的“陷阱”,精讲精练。提醒让学生在做一道题时就要尽量道注意同一类型的题目,能举一反三。在整篇教学设计中,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内容详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能力,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发言,通过一系列活动和讨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练习题的精心设计和把关。如针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选择题,火车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事物,给他们设置一个悬疑,“林肯的士兵从前线回来用什么交通工具?”激发学生答题兴趣。再比如看看谁的眼力好?请同学们在教室中找找哪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呢?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呢? 让学生感到历史就在他们的身边。二、问题和不足1. 课件 ( http: / / www. / kejian" \t "_blank )制作的精美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 整体思路的构思,尤其是设计的创意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深化。3. 问题的设计引导,也应具有更鲜明的针对性,以利于调动学生思维。教学建议一、引入:首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上历史复习课的兴趣。用古今环球航行所需的时间进行比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二、新授课:首先让学生回顾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时间”、“主要标志”和“重要成果”,分别制作独立的表格,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梳理每次工业革命的基础知识,有效地进入复习状态。其次通过“比比眼力”和“畅所欲言”两种活动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他们感受到三次工业(科技)革命并不是仅仅出现在我们的书本,它还生活在我们身边。历史不一定是死记硬背,善于将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人文素质的培养;采用比较的学习方法,加强材料分析题和活动探究题的训练,因为学生平时就是对材料分析题比较薄弱。三、练习设计:在练习的挑选上,一定要精心,严格把关。我一般是先挑选当地这一两年的中考题目进行训练,然后再找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练。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中考。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一、课堂练习见课件二、其他练习:选择题:1、如果要筹备第三次科技革命展览,你认为最能反映其特征的主题应该是( )A、蒸汽时代的到来 B、电气时代改变人类生活C、信息时代任我畅游 D、汽车时代的到来2、许多职业的出现与科技发明密切相关,因第三次科技革命而出现的职业是( )A、火车司机 飞行员 B、网络管理员 航天工程师C、汽车司机 空姐 D、铁路工程师 电工3、19世纪下半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开始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这次革命( )A、以蒸汽为核心的革命 B、以电力为核心的革命C、以核能为核心的革命 D、以太阳能为核心的革命4、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不包括 (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C、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5、第三次科技革命涉及到多个领域,其中生物工程的核心是A.细胞学 B.微生物学 C.遗传学 D.基因工程6、1851年,在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下列发明中可能参展的是A B C D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石油相关的工业迅速发展,其中不包括A.内燃机的发明 B.汽车的发明 C.轮船的发明 D.飞机的发明8、.下列四幅图中,哪项不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A.珍妮机的发明 B.蒸汽轮船的发明 C.蒸汽机的改良 D.火车机车的成功试车9、近年来,伊朗核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打开原子时代大门,为核武器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的伟大科学家是A B C D10、一位学者在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写道:“无论就其深度还是广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都远远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时时刻刻感受着他所带来的恩惠。”下列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恩惠”的是( )A.汽船 火车 B.电脑 手机 C.汽车 飞机 D.蒸汽机 内燃机材料题:材料一:分工,水利特别是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应用,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杠杆。材料二: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材料三:1818-1836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纱增加了5200倍,在英国棉纺织品的冲击下,驰名世纪的印度棉纺织工业急剧衰败,著名纺织业中心达卡,人口从15万减少到三四万人。殖民者还强迫印度农民种植棉花、黄麻、茶叶等作物,使印度沦为英国的农业附庸。请回答:(1)上述材料描述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加紧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引发了印度历史上的什么事件?涌现出的民族英雄是谁?(3)该事件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4.叙述以下几幅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少于150字)图1 汽车的发明 图2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图3 炮轰后的凡尔登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复习》_人教版.flv 教学反思.doc 教学练习.doc 教学设计.doc 整体规划.doc 课件 .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