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 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 全科

资源简介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
化 学 试 题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10分,测试时间8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He-4 Li-7 C-12 N-14 O-16 Mg-24 Al-27 P-31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Br-80 Ag-108 I-127
第Ⅰ卷 选择题(共5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状态时,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是( )
A.石墨 B.熔融态的氯化钠 C.硫酸铜溶液 D.干冰
2.下列化学用语使用错误的是( )
A.甲烷的比例模型为 B.HF的电子式为
C.乙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3 D.高氯酸(H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
3.“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该消毒液无色,pH大于7,对某些有色物质有漂白作用。你认为它可能的有效成分是( (
A.SO2 B. Na2CO3 C.KMnO4 D.NaClO
4.下列能正确表示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是( )
A.CH3COOH + H2O CH3COO- + H3O+ B.Br- + H2O HBr + OH-
C.HS— + H2OS2— + H3O+ D.NH4+ + H2O NH3·H2O + H+
5.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
A.草木灰与氨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 B.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C.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D.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6.下列常数中,随温度升高一定增大的是( )
A. 水的离子积(KW) B. 化学平衡常数(K)
C. 溶度积(KSP) D.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7.2–甲基戊烷的一氯取代产物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8.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
A.AlCl3 B.K2SO3 C.Fe2(SO4)3 D.NH4HCO3
9.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烷烃分子中的每个碳原子都和其它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
B.凡是烷烃,不论碳链长短都可视为结构相似
C.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为同系物
D.互为同系物的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0.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引起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
⑴滴定时,装待测溶液的锥形瓶有少量水
⑵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溶液润洗
⑶起点读数时平视,到滴定终点读数时仰视
A.只有⑴ B.只有⑵ C.⑵⑶ D.⑴⑵⑶
11.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有较多Fe3+的溶液中:Na+、NH、SCN-、HCO
B.pH=11的溶液中:CO、Na+、AlO、NO
C.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HCO、SO、NH
D.酸性溶液中:Fe2+、Al3+、NO、I-、Cl-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烷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必处于同一直线上
B.常压下,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沸点依次增大
C.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恢复至室温后溶液的pH值变大
D.0.1 mol·L-1的硫酸铵溶液中:c(NH4+)>c(SO42-)>c(H+)>c(OH-)
13. 某化合物6.4 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8.8 g CO2和7.2 g 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仅含碳、氢两种元素 B.该化合物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C.无法确定该化合物是否含有氧元素 D.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14.有机物的名称是( )
A.2,3,3-三甲基丁烷 B.2,3-三甲基丁烷
C.2,2,3-三甲基丁烷 D.2,3-三甲基丁烷
15.下列操作中,能使电离平衡H2OH++OH-,向右移动且溶液呈酸性的是( )
A.向水中加入NaHSO4溶液 B.向水中加入Al2(SO4)3固体
C.向水中加入Na2CO3溶液 D.将水加热到100℃,使pH=6
16.温度相同、浓度均为0.2 mol·L-1的①(NH4)2SO4、②NaNO3、 ③NH4HSO4、④NH4NO3、⑤Na2CO3、⑥CH3COONa溶液,它们的pH值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A.③①④②⑥⑤ B.①③⑥④②⑤
C.③②①⑥④⑤ D.⑤⑥②④①③
17. 下列烷烃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只能生成1种一氯代烃的是(  )
18.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1的一元酸HA与b mol·L-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
A.a = b
B.混合溶液的pH=7
C.混合溶液中,c(H+)= mol·L-1
D.混台溶液中,c(H+)+ c(B+) = c(OH-)+ c(A-)
19.下列解释实际应用的原理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l2:Cl2 + H2O H+ + Cl-+ HClO
B.用热的纯碱溶液清洗油污:CO32- + 2H2O H2CO3 + 2OH-
C.用Na2CO3溶液处理水垢中的CaSO4:CaSO4 (s)+ CO32- CaCO3 (s) + SO42-
D.用TiCl4制备TiO2:TiCl4 +(x+2)H2O(过量) TiO2·x H2O↓+ 4HCl
20.室温下,用0.1 mol·L-1 NaOH溶液滴定0.1 mol·L-1盐酸,如达到滴定的终点时不慎多加了1滴NaOH溶液(1滴溶液的体积约为0.05 mL),继续加水至50 mL,所得溶液的pH是( )
A.4 B.7.2 C. 10 D.11.3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21. 25℃时,在1.0 L浓度均为0.01 mol·L-1的某一元酸HA与其钠盐组成的混合溶液中,测得c(Na+)>c(A-),则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c(A-)+c(HA)=0.02 mol·L-1 B.HA的酸性很弱,A-水解程度较大
C.该溶液的pH<7 D.n(A-)+n(OH-)-n(H+)=0.01 mo1
22.已知:Ksp(AgCl)=1.8×10-10,Ksp(AgI)=1.5×10-16 ,Ksp(Ag2CrO4)=2.0×10-12,则下列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A.AgCl>AgI>Ag2CrO4 B.AgCl>Ag2CrO4>AgI
C.Ag2CrO4>AgCl>AgI D.Ag2CrO4>AgI>AgCl
23.氢氟酸是一种弱酸,可用来刻蚀玻璃。已知25℃时
①HF(aq)+OH—(aq)=F—(aq)+H2O(l) △H=?67.7KJ·mol—1
②H+(aq)+OH—(aq)=H2O(l) △H=?57.3KJ·mol—1
在20mL 0.1 mol·L-1氢氟酸中加入VmL 0.1mol·L—1NaOH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氟酸的电离方程式及热效应可表示为:
HF(aq)H+(aq) +F—(aq) △H=+10.4KJ·mol—1
B.当V=20时,溶液中:c(OH—)=c(HF) +c(H+)
C.当V=20时,溶液中:c(F—)<c(Na+)=0.1mol·L—1
D.当V>0时,溶液中一定存在:c(Na+)>c(F—)>c(OH—)>c(H+)
24.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CO2和H2O的物质的量随着混合烃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对混合烃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可能有C2H4   ②一定有CH4  ③一定有C3H8  ④一定没有C2H6  ⑤可能有C2H6  ⑥可能有C2H2
A.②⑤⑥ B.①②④ C.④⑥ D.②③
25.化学中常用图像直观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进程或结果。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
A.根据图①可判断可逆反应“A2(g)+3B2(g)2AB3(g)”的ΔH>0
B.图②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大
C.图③可表示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D.根据图④,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采用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至pH在4左右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5分)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45分)
26.(12分)
Ⅰ.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合理的是 (选填字母) 。
A.用托盘天平称取11.70g食盐
B.用量筒量取12.36ml盐酸
C.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1.20ml 0.10 mol·L—1H2SO4溶液
D.用200ml容量瓶配制100ml 0.1 mol·L—1NaCl溶液
Ⅱ.现用物质的量浓度为a mol·L—1的标准盐酸去测定V mL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请填写下列空白:
(1)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还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2)下图是酸式滴定管中液面在滴定前后的读数:

c (NaOH) = mol/L。
(3)若在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留有气泡,滴定后滴定管尖嘴部分气泡消失,则测定的NaOH物质的量浓度 。(选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III.t℃时,某稀硫酸溶液中c(H+) = 10—a mol·L—1,c(OH-) = 10—b mol·L—1,已知:a+b=12。
(4)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的数值为 。
(5)该温度下(t℃),将100mL 0.1mol·L—1的稀H2SO4与100mL 0.4mol·L—1的NaOH溶液混合(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溶液的pH= 。
27.(15分)
(1)常温下0.1mol·L—1CH3COONa溶液呈 (选填“酸”、“中”、“碱”)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该溶液中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在配制碳酸钠溶液时,为了防止发生水解,可以加入少量的 。(填化学式)
(3)写出泡沫灭火器(内含NaHCO3溶液和Al2(SO4) 3 溶液)倒置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常温下,0.1 mol·L—1NaHCO3溶液的pH大于8,则溶液中c(H2CO3) c(CO32-)(填“>”、“=”或“<”),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28.(10分)
(1)有CH4、C2H6、C3H8、C4H10 四种烷烃,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相同状况下,等体积的上述气态烃,消耗O2的量最多的是 。(填分子式)
②等质量的上述气态烃,在充分燃烧时,消耗O2的量最多的是 。(填分子式)
③在120 ℃,1.01×105 Pa条件下,某气态烃与足量的O2完全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没有发生改变,则该烃为 。(填分子式)
④10 mL某气态烃,在50 mL O2中充分燃烧,得到液态水,以及体积为35 mL的混合气体(所有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该气态烃是 。(填分子式)
(2) 请用系统命名法给该有机物命名:
名称 。
29.(8分)
已知常温下,Cu(OH)2、Mg(OH)2溶度积常数分别为Ksp[Cu(OH)2]=2×10-20;Ksp[Mg(OH)2]=3.2×10-11。
(1)常温下,某CuSO4溶液中,c(Cu2+)=0.02 mol·L-1,若要生成沉淀,则应调整溶液的pH大于 。
(2)常温下,假设饱和Mg(OH)2溶液的密度为1 g·mL-1,试求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Mg(OH)2的最大质量为 g。
(3)常温下,向浓度均为0.02 mol·L-1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先生成 沉淀(填化学式);当两种沉淀共存时, = 。
四、附加题:
30.(10分)食盐中的抗结剂是亚铁氰化钾,其化学式为K4[Fe(CN)6] ?3H2O。
42.2g K4[Fe(CN)6]?3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试通过计算确定15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 。
(2)在25℃下,将a mol?L-1的KCN溶液与0.01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测得溶液pH=7,则KCN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a 0.01mol?L-1(填“>”、“<”或“=”);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HCN的电离常数的数值Ka= 。
(3)在Fe2+、Fe3+的催化作用下,可实现2SO2+O2+2H2O=2H2SO4的转化。已知,含SO2的废气通入Fe2+、Fe3+的溶液时,其中一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 + O2+ 4H+ = 4Fe3++ 2H2O,则另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已知Fe(OH)3的溶度积常数Ksp=1.1×10-36。室温时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当溶液pH为3时,通过计算说明Fe3+是否沉淀完全 。
(提示:当某离子浓度小于10-5 mol?L-1时可以认为该离子已沉淀完全)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总分:110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共55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B
D
D
B
A
C
C
C
C
B
D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B
A
C
C
B
C
C
C
B
B
D
26.(12分)
Ⅰ.C(2分)
Ⅱ.(1)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标准盐酸润洗2到3次(2分)
(2)c (NaOH) = 。(2分) (3)偏大(2分)
III.(4)1×10-12(2分) (5)11(2分)
27.(15分)
(1)碱(2分) CH3COO-+H2OCH3COOH+OH-(2分)
c(Na+)> c(CH3COO-)> c(OH-) >c(H+) (2分)
(2)NaOH (2分) (3)Al3++3HCO3-=Al(OH)3↓+3CO2↑(2分)
(4)>(2分) HCO3-CO32-+H+、HCO3-+H20 H2CO3+OH-,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3分)
28.(10分)
(1) ① C4H10(2分)   ② CH4(2分)  ③ CH4(2分)  ④ C2H6(2分) (2) 2,5-二甲基-3-乙基庚烷(2分)
29.(8分)
(1)5 (2分) (2)1.16×10-3 (2分) (3)Cu(OH)2 (2分) 1.6×109 (2分)
30.(10分)
(1)K4[Fe(CN)6](2分)
(2)>(2分) (100a-1)×10-7 或(0.5a-0.005)×10-7/0.005 (2分)
(3)2Fe3++ SO2 + 2H2O = 2Fe2++ SO42- + 4H+(2分)
(4)计算得c(Fe3+)=1.1×10-3mol?L-1>1×10-5 mol?L-1,故Fe3+没有沉淀完全(2分)

体验 探究 合作 展示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
历 史 试 题
第Ⅰ卷 选择题 (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
A.生产力的显著发展 B.大量杰出人物同时产生
C.社会剧烈变革 D.群雄并立的需要
2.战国时期,流行“得士者存,失士者亡”的说法。这主要说明 ( )
A.各国都重视发展军事力量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社会风尚
C.新兴知识分子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D.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掌握了国家政权
3.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 ( )
A.“礼”   B.“仁”   C.“德”   D.“孝”
4.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 ( )
A.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B.有利于规范社会等级秩序
C.有利于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
D.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
5.“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 )
A.法家 B.儒家 C. 道家 D.墨家
6.《道德经》载:“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 )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7.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韩非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 )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8.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 )
A.墨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黄老之学 D.大一统思想
9.“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这段话认为 ( )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10.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主要在于它 ( )
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
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C.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了理论依据
D.解除了各诸侯王国割据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11.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在西汉时确立,它实质是“外儒内法”,对此最确切的理解是 ( )
A.一半儒家一半法家 B.儒法融合
C.形儒家实法家 D.法家为主
12.一位理学家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下列哪一种理论观点? ( )
A.理在气先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
13.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 )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关注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 D.关注人的价值
14.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忠、孝、廉、节”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5.明末思想家黄宗羲被尊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他的思想主要反映在《明夷待访录》中。“明夷”本为《周易》中的一卦,“明”即是太阳(离),“夷”是损伤之意。“明”又意“大明”,“夷”有“诛锄”之解。作者为自己的作品取这样的名字的意图是 ( )
①暗含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愤懑和指责,对太阳再度升起照临天下的期盼
②反映出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有识之士身处患难,壮志难抒
③对明亡饱含悲痛,企图从历史中寻找经验教训,光复故国
④鉴于明亡的教训,为满清统治者提供治国的宝贵经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6.中国古代类似于苏格拉底的思想家有谁? ( )
①孔子 ②孟子 ③老子 ④庄子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7.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 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C.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 D.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
9.下列关于智者学派兴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是其原因之一
B.研究重点是“人”本身
19.16世纪英国街头戏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金钱,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对这句台词有下列一些解释 ( )
①说明这时商品经济正在取代自然经济 ②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生活观
A.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③反映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心理 ④表明古往今来人们都喜爱金钱
C.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D.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20.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 )
A.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 B.资本主义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
21.下列关于宗教神学与人文主义的对比,错误的是 ( )
A.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 B.禁欲和来世──现世的享受
C.自由平等──等级观念 D.蒙昧主义──理性和科学
22.法国资产阶段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了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
这一原则的思想核心和特点是 ( )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实行“开明”君主统治
C.重视公共意志     D.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23.智者学派有这样一段话: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们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形状和相貌是什么。因为有许多感知方面的障碍,人们不可能亲身体验到神,最重要的是人生是那么短促。这表明智者学派认为 ( )
A.神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 B.神对社会人生起着超自然作用
C.人要摆脱基督教的统治 D.神在人的感知范围之外
24.右图是欧洲启蒙运动中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欧洲启蒙运动中,与其他启蒙思想家相比,卢梭进一步提出了 ( )
A.天赋人权和权利平等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政治民主和个人自由 D.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25.传统中医学的成就主要是下列哪三项 ( )
①经络学说 ②四诊法 ③吃药输液法 ④针灸疗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6.我国古代医学发达,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医学著作更是浩如烟海,其中被誉为“万事宝典”的著作是 ( )
A.《伤寒杂病论》 B.《本草纲目》 C.《黄帝内经》 D.《千金方》
27.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的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
( )
A.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B.固守农耕经济自然生产方式
C.经济停滞倒退   D.封建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28. 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
A、中国的发明对西方的科技具有重大影响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C、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三项伟大发明蕴含资本主义发展因素
29. 汉字演变的脉络,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
A、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B、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篆书
C、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D、甲骨文---金文---楷书---篆书---行书
30. 京剧成为流行全国的最大剧种是在 ( )
A. 清朝前期 B. 明朝时期 C. 清朝晚期 D. 民国时期
第 Ⅱ 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 12 分,第32小题10 分,第33小题 18 分,共计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董仲舒看来,天是百神大君,天具有仁义礼智信,皇帝是天的儿子。人间的一切都是天造就的。天按照自己的模样造就了人,人秉承天的意志长出了身体,这就是人符天数。天有三百六十六日,人骨有三百六十六节;天有十二个月,人骨有十二大节;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天有四季,人有四肢;天有昼夜,人有视瞑。田地有上下之别,人间有尊卑之别。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合于天道的伦理范畴。
——《中国哲学与文化》
材料二 朱子曰:“天人一物,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无间隔。若不得见,则虽生于天地间,而不知所以为天地之理,虽有人之形貌,而亦不知所以为人之理矣。……天命之性,处处皆是,但只寻时,先从自己身上寻起。”
——《续近思录》
材料三 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和。凡天变,过度乃占。国君强大,有德者昌;弱小,饰诈者亡。太上(大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其次修禳,正下无之。
——《史记·天官书》
材料四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荀子·天论》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在论述什么思想?(2分)
(2)请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在材料一中董仲舒为什么要提出这种思想?(4分)
(3)材料二是怎样论述材料一中提出的思想的?(2分)
(4)结合材料三、四指出,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学说的积极性?(4分)
32.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新思想的产生和新文化的繁荣,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又推动了政治、经济的新一轮变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
材料三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
材料四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顾炎武
请回答:
(1)有学者认为正是大变革的时代“为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创造了一种千载难逢的契机”。根据材料一,试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这一时期社会变革对思想发展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四,分别概括其基本主张(不得照抄原文),并指出其主张是针对怎样的社会现实提出来的。(6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各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4分)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何进步意义?(4分)
(3)据材料三,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6分)
(4)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一、三各侧重什么? (4分)
期初考试参考答案(12-13上)
一、选择题: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A
A
A
C
D
D
C
C
B
C
B
D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A
A
B
C
D
D
D
A
A
B
C
A
C
二、非选择题:40分
31.【答案】 
(1)“天人合一”或“天人感应”。(2分)
(2)西汉社会经济恢复后,黄老之学已经不能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董仲舒整合的新儒学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提供了理论依据。(4分)
(3)朱熹认为天人本来就是合一的,世界的本原就是一个“理”。(2分)
(4)①勇于探索天人关系;②追求天人和谐;③在历史上曾经对统治者的残暴和奢侈起过限制作用。(答出两点即可)(4分)
32.【答案】 
(1)政治:奴隶制瓦解,新兴地主阶级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制度,社会各阶层对变革的社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经济:生产工具的变革和封建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4分)
(2)材料二:工商皆本。社会现实:重农抑商政策阻碍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批判君主专制制度。社会现实: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强化,阻碍社会进步。
材料四:学以致用。社会现实:明代以来八股取士,读书人严重脱离社会现实。(6分)
33.【答案】
(1)“分权与制衡”(即权力分立,制约与平衡)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确立一
套政治构想,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4分)
(2)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对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起了进步作用。
(4分)
(3)国家学说:建立契约国家;政府官员是人民公仆,受人民严格监督。
人权学说: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人民主权就是公共意志,自由并不是不受限制的自由。 法治学说: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6分)
(4)材料二侧重于要求获得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材料一、三侧重于通过规范国家权力来保卫自由和人权。(4分)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
地 理 试 题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测试时间8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中有画斜线的四块地域,判读后回答1~3题。
1.四块地域中全部位于海洋中的地域是( )
A.1 B.2 C.3 D.4
2.实地面积最大的是( )
A.1 B.2 C.3 D.4
3.1地在3地的(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只占总面积的29%,按面积大小陆地有大陆和岛屿之分。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6题。
4.下列有关大陆及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亚欧大陆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边缘地壳比较活跃
B. 非洲大陆大部分为高原,有“高原大陆”之称
C. 北美大陆北宽南窄,南以苏伊士运河与南美大陆为界
D.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位置最南,面积最小的大陆
5.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岛屿和群岛分别是( )
A. 亚平宁半岛、加里曼丹岛、千岛群岛 B. 阿拉伯半岛、格陵兰岛、马来群岛
C. 印度半岛、台湾岛、夏威夷群岛 D. 巴尔干半岛、新几内亚岛、西印度群岛
6. 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 )
A. 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 B.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C. 亚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 D. 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一个地区的气候,是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面状况等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世界各地区的气候错综复杂,各具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9题。
7.下列气候类型中,在亚洲没有分布的是( )
A. 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8.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9.热带草原气候的主要成因是( )
A.常年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 B.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C.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D.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
下图为四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0~12题。
① ② ③ ④
10.四图中属于低纬度并联系两大洋的海峡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两侧分属两个大洲,但联系同一大洋的两个海域的海峡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在四个地区(图示范围内)中,地跨两大洲的地区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读右图,完成13~14题。
13.每年日本不同地区樱花开放日期各不相同。从4月初到6月末樱花依次盛开的地区是(  )
A.本州、九州、北海道   B.北海道、本州、九州
C.九州、本州、北海道?   D.北海道、九州、本州
14.日本传统工业分布主要如图阴影所示,与此空间分布无关的因素是??(  )
A.交通?  B.资源   C.水源?  D.市场
自去年11月1日至2012年1月30日,在日本9个道县因下雪已造成50人殒命,由于北部地区以及东北部分地区的实际积雪厚度已有3米多,因此在将来一周内如继续降雪,部分地区的积雪厚度将高出5米。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回答15—16题。
15.有关此次暴雪成因分析不准确的是( )
A.强冷空气南下???????????B.日本海的增湿作用
C.山地的抬升作用?????????D.东南季风带来水汽
16.关于甲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气候的大陆性强
C.虚线框内东南部地势较平坦,西北部地势较陡峻? D.附近渔业资源丰富
读东南亚地图,回答17~19题。
17.下列国家自西向东排列,正确的是( )
A.缅甸、泰国、老挝、越南
B.越南、老挝、泰国、缅甸
C.越南、泰国、老挝、缅甸
D.缅甸、老挝、泰国、越南
18.有关中南半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河南北纵列分布,自西向东有伊洛瓦底江、湄南河、湄公河和萨尔温江
B.河流自北向南流,流入太平洋
C.地处低纬,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D.湄公河平原是农业比较发达的重要农业区
19.东南亚的一个大岛分属3个国家,这个岛是( )
A.苏门答腊岛 B.加里曼丹岛 C.爪哇岛 D.苏拉威西岛
《真腊风土记》(元)记载:①自温州开船,西南行,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顺风可半月到真腊;②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不识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绝无;③信教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跣足。据此并结合图5,回答20~22题。
20.当时从真腊航海返回温州的较佳时间是( )
A.11~12月 B.3~4月 C.5~6月 D.7~8月
21.真腊地区的气候属于( )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22.③所描述的信教者信奉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犹太教
读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3~25题。
2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图中标示的某种农作物与实际分布明显不符,该农作物是( )
A.棉花????B.黄麻???C.茶叶???D.甘蔗
24.①②③④四城市中,纺织工业比重较高的可能是( )
A.①②④????????B.①③④ ?????????
C.①②③ ???????D.②③④? ?
25.关于印度与我国国情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口大国???????? B. 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亚热带??
C. 降水季节变化大??? D. 农业大国?
读中亚地区略图,回答26~28题。
26.图中代号所示地理名称正确的是( )
? ①高加索山 ③伏尔加河 ④勒拿河;
⑥阿姆河 ⑧里海⑩咸海
??? A.①③⑧??????? B.①③⑥⑧
??? C.③⑧??????????D.①⑧
27.下列关于中亚各国的说法正确的( )
? A.A国地势北高南低、沙漠广布,热量充足
? B.B国盛产棉花,有“白金之国”的美誉
? C.D国灌溉农业发达,是中亚主要粮食生产国
? D.E国的名称为土库曼斯坦
28.亚欧第二大陆桥横贯的国家是?( )???
A.A国??? ??B.B国?? ???C.D国?? ???????D.E国
卡塔尔宣布在其北部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一块天然气田,使该国天然气储量达到25.78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3位。天然气作为世界主要能源之一,属于清洁能源。读卡塔尔位置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9~30题。
29.卡塔尔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不足150 毫米,主要原因是( )
??A.受来自阿拉伯半岛的盛行西风影响,空气干燥
??B.沿岸高山环绕,湿润气流难以进入内
??C.近岸海域水温较低,海水蒸发量较小
??D.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30.若将卡塔尔的液化天然气通过海轮运往我国上海港,沿途必经的海峡是( )
? ①曼德海峡 ?②霍尔木兹海峡 ③白令海峡
④马六甲海峡? ⑤直布罗陀海峡
⑥土耳其海峡 ????⑦台湾海峡 ?????? ⑧朝鲜海峡
??A.①③⑤ ??????? B.②④⑦ ??????? C.①④⑥⑧ ????? ?D.②③⑤⑦
读右边两地区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1~33题。
31.两水域附近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是(  )
A.淡水资源 B.渔业资源 C.石油、天然气 D.煤炭、铁矿
32.两水域附近制约农业发展的相同条件是(  )
A.经济落后,资金不足
B.降水量不足,气候干旱
C.没有种植粮食的习惯
D.这里的国家不注重发展农业
33.以下有关a、b、c、d四条河流所在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四条河流注入的两个水域都是内陆湖
B.两个地区的有色金属资源都很丰富
C.四条河流都是外流河 D.都可能存在土地沙化和盐碱化问题
比较图中五个亚洲国家,完成34~35题。
34.位于东南亚的一组国家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②③
35.国家③与其他四个国家的气候特征相比,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
A.地形以高原为主,周围山脉环绕,地形闭塞 B.远离海洋,缺湿润气流
C.沙漠广布,缺乏植被 D.地处热带,蒸发量大
自2011年7月始,泰国发生了持续3个多月的洪涝灾害,多个全球知名IT企业在泰国设立的硬盘生产工厂在此灾害中遭受不同程度损毁,导致当年硬盘销售价格上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6~37题。
36.从气候与地形角度看,泰国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有(  )
①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 ②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
③中南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④北部地势低洼,积涝成灾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 D.①④
37.全球知名IT企业在泰国设立硬盘生产工厂,主要原因是该国(  )
A.软件产业发达? ?B.国内市场广阔 C.运输条件优越? ?D.劳动力价格较低
38.下列地理事物属于北非的是
A.广大的热带草原 B.黑人的故乡 C.东非大裂谷 D.阿拉伯人的世界
39.关于东非大裂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起赞比西河口,北到红海之滨 B.东非大裂谷是由断裂作用形成的
C.两岸悬崖峭壁,附近有许多火山 D.谷底有一连串狭长的湖泊
40.关于埃及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埃及的农副产品中,以小麦最为著名,为主要出口商品
B.埃及人口主要集中在地中海和红海沿岸
C.埃及居民以黑人为主
D.埃及隔苏伊士运河与亚洲接壤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18分)阅读“东亚局部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中信息,描述乙国的地理位置特点。(4分)
(2) 乙国所在半岛的河流,一般流程较短,上游湍急多瀑布,水能资源丰富。试分析形成的上述特点的原因 。(列出三条) (6分)
(3) 试分析甲国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大的原因。(4分)
(4) 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 ,形成的原因是 。(4分)
42.(22分)右图所示地区历史悠久,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附近地区是该国棉花的分布地区,请分析该地棉花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2)分析B所在国成为亚洲耕地面积最大国家的主要原因?(4分)
(3) 判断图中a河的水文特征。(6分)
(4) 简述C所在半岛的自然地理特征。(8分)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C
B
B
C
B
A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C
C
D
D
A
D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C
B
B
C
D
A
D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B
D
C
A
A
D
D
A
D
二、非选择题
41.(1)乙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2分),是位于(北半球中纬度)温带地区的半岛国。(2分)
(2)半岛面积较小(2分),地形多山(2分),气候属季风气候,降水较多。(2分)
(3)甲国国内矿产资源贫乏,发展工业所需的原料绝大部分需要从国外进口,(2分)国内市场有限,产品主要依赖国际市场。(2分)
(4)年降水量逐渐减少,(2分)距海渐远,受海洋影响渐小。(2分)
42.(1)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和热量充足;(2分)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土壤肥沃;(2分)
(2)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2分)地形以低平的平原和低缓的高原为主,有利耕作;(2分)多大河,灌溉水源丰富;农耕历史悠久。
  (3)a河流量小;(2分)汛期出现在夏季;(2分)没有结冰期;(2分)含沙量大;上游水能蕴藏量大。
(4)C所在半岛地形主要为阿拉伯高原;(2分)气候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昼夜温差大;(2分)基本无河湖,水资源短缺;(2分)植被以热带沙漠为主;(2分)海湾沿岸石油资源丰富。
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
地 理 答 题 纸
41.(18分)
(1)(4分)
(2)(6分)
(3)(4分)
(4) (4分)
42.(22分)
(1)(4分)
(2)(4分)
(3)(6分)
(4)(8分)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
政 治 试 题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测试时间8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②世界观就是哲学
③不懂哲学的人没有世界观
④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2.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主要体现了
A.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C.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D.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4.毛泽东指出:“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静是不动没有,静是动也没有。”这告诉我们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的
B.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5.“时间在我们背后,时间在我们前面,但它不在我们身旁。”这句话说明
A.运动是绝对的
B.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C.事物是绝对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D.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发展的
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C.事物是运动的,规律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
D.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联系
7.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而动物只能在月光下从事它们的本能活动。这说明
A.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
B.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它和动物的心理有本质区别
C.人能反映事物,而动物则不能  
D.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
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9.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人在梦中发表演讲,计算数学问题,甚至解决了科学难题。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梦既是一种意识活动也是一种物质活动
B.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
C.梦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一种反映
D.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
1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表明
A.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11.先设计后施工,才能建成楼房。这一事实说明
A.设计的构想是工程师头脑中产生的
B.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物质决定意识
12.2011年5月,一部汇聚深圳改革开放30年观念创新成果的《深圳十大观念》,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深圳十大观念” 如实反映和记录了30年间深圳特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发展历程,也是对深圳30年跨越式发展的高度的理论概括。这说明“深圳十大观念”
A.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是深圳这座城市精神的标志,需要弘扬,也可以放弃
C.还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检验,把意识变为物质
D.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具有客观物质性
13.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因此,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说明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14.东汉哲学家王符说:“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说明
①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④意识活动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5.近年来,CEO、MP4、平板电视、零就业等新词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视听。这说明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D.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
16.黄鼠狼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偷鸡专家”,没有什么好名声。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教授,用了20多年的时间,作了一番调查研究。他们发现黄鼠狼原来是消灭老鼠的“能手”,一只黄鼠狼每年至少能吃三四百只老鼠。通过长期研究,他们不但为黄鼠狼洗刷了专门偷鸡的恶名,而且逐步认识了黄鼠狼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许多益处。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7.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8.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用放大2000倍的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瞄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这一事实说明
A.当今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
C.实践中的新问题会推动实践的发展
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发展
19.“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林以作屋,采草以和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0.专家指出,“自贸区”的建成能起到“10+1>11”的效果,中国与东盟十国的互补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贸易和投资都将大幅增长,有利于促进“自贸区”经济社会发展。“10+1>11”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A.加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促进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B.部分功能制约着整体功能,对整体功能的发挥起决定性作用
C.搞好局部,必然促进整体的发展
D.优化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关系,能激发各要素的活力,提升系统功能
21.月球存在水的发现,与此前人们认为月球是干旱之地的想法大相径庭,这一发现揭开了太空探索的新篇章,增强了人们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的信心。这说明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自然界的客观性随着人类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④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地被否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2.最近我国科学家从距今4000年到5000年的古代上海人骨骼中提取出线粒体DNA,这标志着中国以形态测量为主的体质人类学进入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新阶段。这说明
A.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
B.科学理论能够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预见未来
C.在实践的基础上人的认识不断发展
D.认识和利用规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3.“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A.实践出理论,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
B.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知识既来自实践又源于书本
D.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24.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古楼兰人已神秘地消失了。考古证实,当时规模稍大的墓穴.要用掉大小树木600多棵。等到人们认识到砍伐林木、破坏环境的恶果,再实施“严禁砍伐活树,违者罚马一匹”时,古楼兰已病人膏肓,无回天之力了。这则材料告诉我们
A.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
B.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和无条件的
C.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D.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受人的意志影响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这说明
A.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B.认识规律就能够有效地改造自然
C.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必须优化资源配置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26.李载仁是唐朝皇族的后裔,他生性迂腐,从不吃猪肉。有一次,家里的仆人打架了,李载仁大怒,叫人立即从厨房里拿来大饼和猪肉,让打架的人当着他的面吃下去,并且警告说:以后如果胆敢再打架,一定要在猪肉里加上酥油来重重地惩罚你们。 (冯梦龙《古今谭概》)李载仁用吃肉来惩罚仆人的错误。从哲学角度看这种行为
A.脱离了客观实际,以个人好恶来办事情
B.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C.体现了利益的立足点不同,对事物的反映不同
D.知识结构不同导致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同
27.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有21个大中城市的近半数餐馆经营野生动物,有46.2%的城市居民吃过野生动物,有2.7%的人经常吃野生动物。这说明
A.思想意识对人的行为结果起决定作用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思想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D.人的活动受思想意识支配
28.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正常发射升空。这是美国自“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以来的首次发射,标志着人类征服太空的脚步永不停歇。这说明
A.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
B.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活动
C.科学探索是哲学思想的来源
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9.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是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像“望子成龙”、“鲤鱼跳龙门”、“龙凤呈祥”等许多成语都代表了中国人深深的“恋龙情结”。由此,进入2012年,各地“龙宝宝”扎堆问世。事实上,人们忽略了这些宝宝将从出生到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生命历程的每个时间节点上,都必须面临拥挤的生存状态以及激烈的竞争。如果让你走进社区开展“理性生育,利国利己”的宣传,你会用到的哲学知识是
①将个人命运与生肖相联系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②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
③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
④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
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30.2012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其辩证法依据是
①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③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质的联系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31.(8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处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的背景下开展的,总结这次学习和实践成果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必须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摆在突出位置,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试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分析“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摆在突出位置”。(8分)
32.(8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东盟各国与
我国地理位置邻近,历史交往悠久。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各国经济联系与依赖的进一步增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无法拒绝的历史过程。
试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说明,中国要发展就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8分)
33.(12分)飞天梦想、千年夙愿。经过几代航天科研人员努力和奋斗,中国航天的传奇还在续写: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第二步的重要一环, 2011年9月29日升空的天宫一号和“神八”首度验证中国人自己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由于中国航天人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掌握探索太空前沿技术,目前我国航天事业稳步发展前进,基本上没有走弯路。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中国人的航天梦想能逐步实现的原因。(12分)
34.(12分)我们党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及时总结人民群众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元化。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十六大指出,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党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探索过程。(12分)
2012.10.1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5 DBBCA 6-10 BBCCB 11-15 CACAC 16-20 DABBD
21-25 ACBAD 25-30 ADBA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8分)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3分)科学发展观,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因此,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3分)(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变革,推动时代进步。(2分)
32.(8分)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全球化反映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要发展就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拒绝这一进程。(4分)②客观规律是可以被人认识和利用的。中国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趋利避害,促进自身发展。(4分)
33.(12分)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中国人的航天梦能够成功,首先是因为中国的航天人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了客观。(4分)②人能够能动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科学理论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我国航天梦想实现起推动作用。(4分)③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为实现飞天梦想创造了重要条件。(4分)
34.(12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民群众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创造出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如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我党及时总结、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提出了有关公有制实现形式的一系列论断。(4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不断地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4分)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的超越自己。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这一点。(4分)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
数 学 试 题(文科)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已知直线互相平行,则的值是( )
A. B. C. 或 D. 或
2.若圆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则( )
A.或 B.或 C.或 D. 或
3.已知直线与圆相切,且与直线平行,则直线的方程是( )
A. B. 或
C. D. 或
4.已知集合,则的元素个数为( )
A.0 B.1 C.2 D.3
5.过点可作圆的两条切线,则的范围为( )
A.或 B.
C.或 D.或
6.设A为圆上的动点,PA是圆的切线,且则P点的轨迹方程为( )
A. B.
C. D.
7.已知两点若点P是圆上的动点,则面积
的最小值是( )
A. B. C. D.
8.设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S,若A,B为区域S内的两个动点,则的最大值为( )
A. B. C. D.
9.已知椭圆的焦点在轴上,则的范围是( )
A. B. C. D.
10.设 P为椭圆上的一点,,分别是该椭圆的左右焦点,若,则的面积为( )
A.2 B.3 C.4 D. 5
11.将圆x2+y2-2x-4y+1=0平分的直线是(  )
A. B. C. D.
12.已知直线与圆交于A、B两点,则与共线的向量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与相交所截的弦长为
14.已知圆和点则过点P的圆的最短弦所在直线的方程是

15.已知直线经过椭圆的一个顶点和一个
焦点,则这个椭圆的方程为
16.已知点P是圆上的一点,Q为圆上的一点,则的最小值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分)
17.( 本小题满分10分)
求经过直线和的交点,且垂直于直线
的直线的方程。
18.( 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点A,B的坐标分别是直线AM,BM相交于点M,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为
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
(2) 若过点的直线交动点M的轨迹于C,D两点,且点N为线段CD的中点,求直线的方程。
19.(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中心在原点的椭圆C的两个焦点和椭圆的两个焦点是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且椭圆过点
求椭圆C的方程;
若PQ是椭圆C的弦,O是原点,且点P的坐标为求点Q的坐标。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与坐标轴的交点都在圆C上。
(1)求圆C的方程;
(2) 若圆C与直线交于A,B两点,且 ,求a的值。
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末考试文科数学参考答案
一、ACDCC BBBCC DD
二、13、 14、x+y-2=0 15、 16、9
三、17. 又
直线的方程为
18.(1)设

(2)

直线的方程为
19.(1)的焦点为的焦点为


的方程为
(2)设
又Q在椭圆上,解之得:或
20、解:(1)曲线与y轴的交点为(0,1),与x轴的交点为(3+2,0),(3-2,0)。故可设C的圆心为(3,t),则有
,解得t=1
则圆C的半径为3
所以圆C的方程为
(2)设A(x1,y1),B(x2,y2),其坐标满足方程组
消去y,得到方程
由已知可得,从而
由于可得
又,所以
由上可求得a=-1,满足,故a=-1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
数 学 试 题(理科)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已知直线互相平行,则的值是( )
A. B. C. 或 D. 或
2.若圆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则( )
A.或 B.或 C.或 D. 或
3.已知直线与圆相切,且与直线平行,则直线的方程是( )
A. B. 或
C. D. 或
4.已知集合,则的元素个数为( )
A.0 B.1 C.2 D.3
5.过点可作圆的两条切线,则的范围为( )
A.或 B.
C.或 D.或
6.设A为圆上的动点,PA是圆的切线,且则P点的轨迹方程为( )
A. B.
C. D.
7.已知两点若点P是圆上的动点,则面积
的最小值是( )
A. B. C. D.
8.设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S,若A,B为区域S内的两个动点,则的最大值为( )
A. B. C. D.
9.已知椭圆的焦点在轴上,则的范围是( )
A. B. C. D.
10.设 P为椭圆上的一点,,分别是该椭圆的左右焦点,若,则的面积为( )
A.2 B.3 C.4 D. 5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将矩形折叠,使O点落在线段BC上,设折痕所在直线的斜率为,则的范围是( )
A. B. C. D.
12.已知直线与圆交于A、B两点,则与共线的向量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与相交所截的弦长为
14.已知圆和点则过点P的圆的最短弦所在直线的方程是

15.已知直线经过椭圆的一个顶点和一个
焦点,则这个椭圆的方程为
16.已知点P是椭圆上的一点,Q,R分别为圆和
圆上的点,则的最小值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分)
17.( 本小题满分10分)
求经过直线和的交点,且垂直于直线
的直线的方程。
18.( 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点A,B的坐标分别是直线AM,BM相交于点M,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为
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
(2) 若过点的直线交动点M的轨迹于C,D两点,且点N为线段CD的中点,求直线的方程。
19.(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中心在原点的椭圆C的两个焦点和椭圆的两个焦点是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且椭圆过点
求椭圆C的方程;
若PQ是椭圆C的弦,O是原点,且点P的坐标为求点Q的坐标。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圆P为直线上的动点。
若从点P到圆的切线长为,求点P的坐标以及两条切线所夹的劣弧长;
(2) 若点直线PA,PB与圆的另一个交点分别为M,N,求证:直线MN经过定点
十一高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理数参考答案
一、ACDCC BBBCC DD
二、13. 14. 15. 16. 9
三、17. 又
直线的方程为
18.(1)设

(2)

直线的方程为
19.(1)的焦点为的焦点为


的方程为
(2)设
又Q在椭圆上,解之得:或
20.(1)切线长为设则
又半径等于2,
弧长=
(2)设则PA:与①联立,得:


设则
同理PB: 与①联立,得:



直线MN经过定点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
物 理 试 题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10分,测试时间80分钟。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可知,一段导体的电阻跟它们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成反比
B.由可知,导体越长,则电阻率越大
C.比较几只定值电阻的图象可知,电流变化相同时,电压变化较小的图象是属于阻值较小的那个电阻的
D.一金属丝均匀拉长后,再对折并联,其阻值不变
2.现用稳压电源和三根电阻丝R1、R2、R3来加热一桶水,三根电阻丝采用如图所示的几种连接方式,则供热最快的是
3. 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如图)。设两极板正对面积为S,极板间的距离为d,静电计指针偏角为θ。实验中,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若
A.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小
B.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大
C.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变大
D.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变小
4.如图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带电平行金属板间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油滴以初速度v0进入电场,并在电场中沿直线运动了一段时间,空气阻力不计,则
A.该油滴带正电
B.在这段时间内电场力所做的功等于油滴重力势能的变化
C.在这段时间内油滴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D.在这段时间内油滴的动能保持不变
5.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R1、R2、R3、R4均为定值电阻,A、B为两个小灯泡。当电路中某电阻发生故障后,A灯变亮、B灯变暗,则该故障可能为
A.R1短路 B.R2断路
C.R3短路 D.R4断路
6.如图所示,O点是等量异种点电荷A、B连线的中点,PQ是AB连线的中垂线,CD、MN是圆O的直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两点的电势相等
B.C、D两点的电势相等
C.负点电荷在M点的电势能大于它在N点的电势能
D.将正点电荷从M点移到N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
7. 如图所示,是一火警报警器的一部分电路示意图。其中R2为用半导体热敏材料(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减小)制成的传感器,电流表A为值班室的显示器,a、b之间接报警器。当传感器R2所在处出现火情时,显示器A的电流、报警器两端的电压U的变化情况是
A.I变大,U变大 B.I变小,U变小
C.I变小,U变大 D.I变大,U变小
8.在相距为r的A、B两点分别放上点电荷QA和QB,C为AB的中点,如图所示,现引入带正电的检验电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C点受力为零,则QA和QB一定是等量异种电荷
B.如果在AB延长线离B较近的D点受力为零,则QA和QB一定是异种电荷,且电量大小QA> QB
C.如果在AC段上的某一点受力为零,而在BC段上移动时始终受到向右的力,则QA一定是负电荷,且电量大小QA< QB
D.如果沿AB的垂直平分线移动时受力方向始终不变,则QA和QB一定是等量异种电荷
9. 如图所示,从静止出发的电子经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偏转电场.若加速电压为U1、偏转电压为U2,要使电子在电场中的偏移距离增大为原来的2倍(在保证电子不会打到极板上的前提下),可选用的方法有
使U1减小为原来的
B.使U2增大为原来的2倍
C.使偏转电场极板长度增大为原来的2倍
D.使偏转电场极板的间距减小为原来的
10.如图所示,O点为均匀带正电的导体棒AB的中点,P点为AO的中点,a、b两点分别处在P、O两点的正上方.若将带正电的试探电荷分别放在a、b两点,则:
A.a点的电势高于在b点的电势
B.a点的电势低于在b点的电势
C.试探电荷在a点受到的电场力大于在b点受到的电场力
D.试探电荷在a点受到的电场力小于在b点受到的电场力
11.如图电源内阻为r,固定电阻,可变电阻的总电阻值为2r,若变阻器触头P自最左端向最右滑动。则
A.电源输出功率由小变大 B.消耗功率由大变小
C.R0消耗功率由小变大 D.电源的效率由大变小
12.已知将电阻R1与R2分别接在同一电池组的两极时消耗的电功率相同,电池组向两个电阻供电时的电流分别是I1和I2,电池组内阻消耗的功率分别是P1′和P2′,电池组的效率分别是1和2,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别是U1和U2.若I1<I2,则有
A.R1>R2 B.U1>U2 C.1>2 D.P1′>
Ⅱ卷 (共7小题,总计62分)
13.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一节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蓄电池的电动势约为2V,内电阻很小。除蓄电池、开关、导线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
A.电压表V1 (量程3V); B.电流表A1(量程0.6A);C.A2电流表(量程3A)
D.定值电阻R0(阻值4Ω,额定功率4W)
E.滑动变阻器R(阻值范围0—20Ω,额定电流1A)
(1)电流表应选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U—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蓄电池的电动势E= V,内阻r= Ω
14. 有一个小灯泡上标有“4V,2W”的字样,现在要用伏安法测量这个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现有下列器材供选用:
A.电压表V1(0-5V,内阻约10kΩ) B.电压表V2(0-10V,内阻约20kΩ)
C.电流表A1(0-0.3A,内阻约1Ω) D.电流表A2(0-0.6A,内阻约0.4Ω)
E.滑动变阻器R1(0-10Ω,2A) F.滑动变阻器R2(0-100Ω,0.2A)
G.学生电源(直流6V)、开关及导线
(1) 为了调节方便,测量尽可能准确,实验中应选用电流表_________,滑动变阻器__________________。
(2) 为使实验误差尽量减小,要求从零开始多取几组数据;请在下面的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3) 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画出了该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上图所示,若用电动势为4.0V、内阻为8Ω的电源直接给该小灯泡供电,则该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是_________W。(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15.如图所示,已知某电源电动势E=20V,内阻r=1Ω,定值电阻R=7Ω,当开关S闭合时,电路中标有“6V 3W”的灯泡L和内阻为1Ω的小型直流电动机M恰能正常工作,求:
电动机的额定工作电压
电动机的额定输出功率
16. 空间中存在着如图所示的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已知abcd为一矩形,ab=16cm,ad=30cm。从某实验装置中喷射出的带正电的微粒,质量m=1.0×10-22kg、带电量q=1.0×10-16C。微粒以垂直于电场方向的速度v0=1.5×104m/s,从ab正中间射入电场,最后从c点射出。不计微粒重力。求:
⑴电场的大小和方向
⑵a、c两点间的电压
17.如图所示,一电荷量q=3×10-4C带正电的小球,用绝缘细线悬于竖直放置足够大的平行金属板中的O点.S合上后,小球静止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37°.已知两板相距d=0.1m,电源电动势E=12V,内阻r=2Ω,电阻R1=4Ω,R2=R3= R4 =12Ω,(g=10m/s2,).求:
(1)流过电源的电流强度
(2)两板间的电场强度的大小
(3)小球的质量
18.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环形塑料管固定在竖直面放置,AB为管的水平直径,管的粗细远小于管的半径, AB及其以下部分处于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管的内壁光滑,现将一质量为m、带正电的小球从管中A点静止释放,已知小球受到的重力与它受到的电场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则释放后,求:
(1) 小球第一次经过B点时的速率
(2) 小球第一次经过最低点D时,管壁对小球的作用力是多大
(3) 小球第三次经过最高点C时,管壁对小球的作用力是多大
19.(10分)如图以y轴为边界,右边是一个水平向左的E1=1×104N/C匀强电场,左边是一个与水平方向成45°斜向上的E2=×104N/C匀强电场,现有一个质量为m=1.0g,带电量q=1.0×10-6C小颗粒从坐标为(0.1,0.1)处静止释放。忽略阻力,g=10m/s2。 求:
(1)第一次经过y轴时的坐标及时间
(2)第二次经过y轴时的坐标
(3)第二次经过y轴时小颗粒的速度大小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参考答案
1.C 2 C 3 BC 4 ABD 5 C 6 BD 7 B 8 BCD 9 ABD 10 BD
11 ABC 12ABC
13 (1)B (2)2.10V,0.20Ω
14.(1)A D E  (2)
(3)0.42 W(0.02 W)
15. (1) I== =0.5 A 3分
U=E-I(R+r)-UL=10V 3分
(2) P=UI-I2r=4.75W 4分
16. :⑴电场方向竖直向下 (2分)
(2分) (1分)
= (1分) (1分) V/m=400V/m (2分)
⑵Uac=Uab=E (1分)=400×0.16V=64V (1分)
17.(9分)解析:(1)R2与R3并联后的电阻值
解得 1分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1分
解得: I=1 A 1分
(2)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 UC=I(R1+R23) 1分
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场强度 1分
解得 E1=100N/C 1分
(3)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所受电场力为F,由平衡条件得:F=mgtan 1分
又有:F=qE 所以 1分
解得: m=4×10-3 kg 1分
18. (1) F2R=-0 1分 VB= 1分
(2) FR+mgR=-0 1分N- mg= 1分
N=5mg 1分 (3) 3FR-mgR=-0 1分
N'+ mg= 2分
N'=9mg 1分
19.
体验 探究 合作 展示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
生 物 试 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的指定位置;
2.第一卷选择题的答案,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标号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 第二卷非选择题的答案,请用黑色中性笔将答案填在规定框格内对应题号的相应位置;答案填写串位或在规定框格外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
1.人体内环境是一个液体环境,但不包括下列哪种液体
A.细胞质的基质 B.血浆 C.组织液 D.淋巴
2.下列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CO2、O2 D.氨基酸
3.请在右图空白框处填写适当的名词。
①~④依次为
A.血浆 组织液 内环境 渗透压
B.组织液 血浆 循环系统 
细胞内液渗透压
C.组织液 血浆 内环境 酸碱度
D.血浆 组织液 循环系统 
细胞内液渗透压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
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血浆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淋巴中蛋白质较少
5.麻风杆菌侵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作用
a.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体液免疫 d.细胞免疫
A.ab B.ad C.bc D.bd
6.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C液减少
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
C.人发生过敏反应,1结构的通透性会升高
D.A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3层膜结构
7.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稳态主要是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
8. 下图的反射弧中,在S点处给予一定强度的电流刺激,结果是
A.兴奋只向效应器方向传递 B.可使效应器发生反应
C.可使感受器产生兴奋 D.可使大脑产生感觉
9. 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的电信号转为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10. 右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如果从b点给予强刺激,则能测到细胞膜电位变化的部位是
A.a、c、d B.只有c、d
C.只有a、c D.只有c
11. 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B.兴奋到达突触小体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递质进入突触间隙
C.递质到达突触后膜,可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D.依靠形成局部电流回路进行神经元间的兴奋传递
12.电子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用途广泛。右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现在E处施加电剌激,使其兴奋。受到剌激后,E处膜内外电位变化及其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
A.内负外正,向下 B.内负外正,向上
C.内正外负,向下 D.内正外负,向上
13. 下列各组腺体分泌的物质,均能够直接排放到血浆中的是
A.唾液腺,垂体,肠腺   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
C.睾丸,汗腺,皮脂腺   D.卵巢,胃腺,肝脏
14.下图表示甲状腺活动调节的示意图。对这一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B.a与b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释放激素的调节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15. 有人在研究脊髓前角内的两相邻神经元时发现,在有乙酰胆碱阻断剂(破坏乙酰胆碱的作用)的情况下,刺激上一个运动神经元的轴突,下一个运动神经元没有兴奋产生;而用电生理微电泳法将乙酰胆碱作用于下一个运动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发现该神经元有兴奋产生。这证明
A.乙酰胆碱是这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
B.乙酰胆碱是这两个神经元的营养物质
C.乙酰胆碱是下一个神经元所产生的
D.乙酰胆碱是所有神经元产生的神经递质
16.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生热量增加
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释放e激素
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直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17.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颤。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骨骼肌
B.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中
C.该反射弧的反射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
D.寒冷刺激以电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进行传导和传递
18. 给动物饮相同量的清水,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尿量减少的实验动物是
A.输液不久后的动物 B.患糖尿病的动物
C.切除垂体的动物 D.摄入过多食盐的动物
19.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
C.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 D.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
20. 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21. 人体的某种免疫反应过程可用如图表示,d产生抗体并与抗原x结合。其中a~e代表不同的免疫细胞,①~④代表生理过程。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d产生的抗体与e均在人体内长期存在,保持对抗原的记忆性
B.抗原经过程①②③后,能刺激细胞c增殖分化
C.抗原抗体结合后,多数情况下可被细胞a所消化
D.当细胞e再次接触抗原x后,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
22.图甲表示反射弧和脊髓结构图,图乙表示神经纤维局部放大后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图甲中,兴奋在②处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B.在图甲中,兴奋在③处以化 学信号形式传递
C.在图乙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b,其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
D.在图甲中,给予②处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2次偏转
23. 2010年4月14日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大地震中有许多获救者被解救后最需要饮水,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方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饮水是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如果长期不饮水会导致体内水盐平衡失调,严重影响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B.地震中的受难者在被解救之前,内环境的渗透压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较多
C.人体内下列生理过程可以产生水:有氧呼吸、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蛋白质的水解
D.在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24.下列关于体温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的体温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②人的体温是指通过直肠所测得的温度 ③人体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 ④当人处于寒冷的环境中时,皮肤的血管舒张,立毛肌收缩 ⑤人体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 ⑥人体体温调节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的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25. 12岁的小明被诊断为下丘脑发生病变,下列生命活动中可能受到影响的是
①睾丸生长发育受影响 ②血糖调节受影响 ③血浆pH剧烈变化 ④言语功能障碍 ⑤细胞外液渗透压不稳定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26. 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的电线(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被解救后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缩回,这两种反射的正确的叙述是 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 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 C.前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 D.前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
27. 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28. 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29.某人因感染而引起发烧,一般情况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发烧是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重要的机制
B.在持续高烧期,病人丧失了体温调节能力
C.因机体体温升高,不利于病毒和细菌生存
D.由于体温升高,可能抑制了某些酶的活性
30.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
B.膜外局部电流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C.S点受到刺激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的是由外正内
负变成外负内正
D.S点受到刺激后膜电位的变化由Na+大量内流引起
31.下列说法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①若A表示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则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 ②若A表示血液中
二氧化碳浓度,则B可以表示呼吸频率的变化 ③若A表示血糖浓度,则B可以代表胰岛素的浓度 ④若A表示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则B可以表示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2. 如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四个神经元,a、b是电流表。在四个神经元的任意一点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一定能使两电流表都发生偏转的神经元是
A . 丙 B .乙 C . 丁 D. 甲
33. 某科学家在蚯蚓体腔液中发现一种能溶解细菌、酵母菌、原生动物及绵羊红细胞等细胞的蛋白质CCF—1。则下列推论中正确的是
A.CCF—1证明蚯蚓能产生细胞免疫
B.CCF—1可引起蚯蚓的过敏反应,抵抗外来细胞的入侵
C.CCF—1为蚯蚓进行体液免疫所分泌的抗体
D.CCF—1属于蚯蚓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34.如图表示某儿童先后两次接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后血清中相应抗体浓度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点对应时刻是第一次接种时间,第二次接种时间
在D点之后
B.CD段体内开始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
C.DE段浓度上升的原因是记忆细胞数目的增多
D.BC段相应的浆细胞中内质网膜不断转化成高
尔基体膜
35. 下图为人体内血糖的调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Ⅱ激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
B.Ⅰ、Ⅱ激素协同调节血糖平衡
C.Ⅲ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可促进肝糖元的分解
D.血糖过低时,结构A(胰岛)通过相关神经使激素Ⅱ、Ⅲ的分泌增加,
促进血糖来源,抑制去路,从而升高血糖以维持血糖稳定
36.乙酰胆碱的主要功能是从神经细胞携带信号到肌肉。一旦信号通过,立即发生乙酰胆碱乙酸+胆碱。分解后的胆碱在Na+协同下运入细胞重新合成乙酰胆碱,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发生能提高动物的适应能力
B.该酶的作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C.乙酰胆碱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前膜而传递兴奋
D.神经毒气与该酶结合可扰乱心肌信息传递
37. 过敏反应是很多人存在的一种异常现象,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可以表示酿脓链球菌引起的风湿性心脏病的致病原理和过程
B.图中首次进入人体的过敏原与再次进入的过敏原的类型可相同,也可不同
C.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其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图中靶细胞释放的组织胺等物质可
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等
38. 右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箭头为兴奋传递方向),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中最可能标错的兴奋传递方向是箭头C
B.中间神经元可能传递来自高级中枢的信号
C.图中共有五个突触
D.④处的兴奋经过一系列传递必然引起①的兴奋
39.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右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40.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右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二、非选择题(共计50分)
41.下图是运动神经元的突触前抑制机理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⑴完成神经调节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
⑵下列能正确表示刺激轴突1后,神经元3膜电位变化的情况是(??? )。
?? a??????? ?????? b???????? ???? c??????? ??????? d
A.a→d?????????? B.b→c?????????? C.c→b??????????? D.d→a
⑶图甲中有??????? 个突触,①所指结构名称是????????????? 。在③中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1,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③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抑制了???????? (用图甲中标号表示)的功能。
⑷图乙是运动神经元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的膜内电位变化图。A情况显示单独刺激轴突1时,测得神经元3膜内电位差值约是10mv。与A情况比较,B种情况下,轴突1释放神经递质的量?????? ,导致??????????? (离子进出膜的量)相对减少,使神经元3兴奋性降低。??
42.下图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组成的概念图,据图回答:
(1) 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由骨髓中的______分化形成的,各种免疫细胞形态和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_________的结果。
(2) 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属于图中的___(填数字),在特异性免疫中该细胞的作用______。
(3) 图中所示的以下细胞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有___(多选)。
A.记忆细胞 B.② C.③ D.④
(4)记忆B细胞在接触同种抗原时,能迅速_____,快速产生___与抗原结合。
(5)抗原可经不同途径刺激相应的细胞形成浆细胞,其途径有:____________。
43.血糖浓度保持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是:胰岛素与?????????????? 结合后,一方面促进???????????? 合成,另一方面使??????????? 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除此之外,胰岛素的作用还表现在能促进?????????? ,同时抑制非糖物质(脂肪、蛋白质)转化为葡萄糖
(2)某人因体内含有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而表现出高血糖症状。若给其注射胰岛素??????????? (能,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 。
(3)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 ,其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此外也作用于胰岛组织中的神经末梢或血管内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胰岛素分泌。因此血糖平衡受???????????? 的调节。
44.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分别加入25ml实验材料 →测pH →滴加5 ml 0.1mol/L的HCl、摇匀 →测pH →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 →重复实验并记录。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⑴实验开始时都应测量三种材料的pH值,
其目的是 。
⑵该同学用如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
试回答:
①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的
是 组, 理由是

②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 作用。
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⑶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

45.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代表感受器的应为标号________,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________。刺激结构④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________,该结构在组成上包括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的①表示________,该结构由________(细胞器)形成。①中物质是________。
(3)假如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图3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具有使突触后膜产生________的作用,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__作用。
(4)缩手反射属于________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的控制。
(5)只破坏图1中的结构③,利用电刺激设备,通过观察⑤的反应,如何判断②和④在反射弧中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1中,提供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等必要的实验用具,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单向传递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
期初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C 4.A 5.B 6.C 7.D 8.B 9.D 10.A
11.D 12.C 13.B 14.C 15.A 16.A 17.C 18.D 19.C 20.B
21.A 22.D 23.C 24.C 25.A 26.C 27.D 28.D 29.B 30.B
31.C 32.D 33.D 34.D 35.C 36.C 37.D 38.D 39.D 40.B
二、非选择题
41.(1)反射弧(2)D(3)2 突触小泡 ④ (4)减少 钠离子内流
42.(1)造血干细胞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① 摄取、处理、呈递 (3)A B (4)增殖分化 抗体(5)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抗原经吞噬细胞、T细胞呈递给B细胞;记忆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
43.(1)胰岛素受体 蛋白质、脂肪、糖原 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答案中必须有细胞膜) 葡萄糖的利用(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2)不能 胰岛素无法与胰岛素受体结合
(3)血糖浓度 神经和体液(激素)共同
44. (1)获得实验前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pH值做比较
(2) ①加水 清水中加HCL后,溶液pH值下降
②对照 ③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值相对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的这种能力比较强
(3)加入NaOH后,血浆pH值仍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
45. (1)① 负→正 ⑤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突触小泡 高尔基体 递质
(3)兴奋 抑制
(4)非条件 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
(5)刺激②,⑤没有反应,说明②具有传入功能;刺激④,⑤发生反应,说明④具有传出功能
(6)先用电刺激②(或②上一点),测量④上有无电位变化;再用电刺激④(或④上一点),测量②上有无电位变化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
英 语 试 题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20分,测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 (共85分)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What will the woman do first?
A. Go to see David. B. Go to the airport. C. Wash the dishes.
2. What is the woman doing at the moment?
A. Waiting for her son. B. Driving a car. C. Answering the phone.
3. What bothered the speakers?
A. The professor’s speech. B. The noisy traffic. C. The microphone.
4. Who was badly hurt in the accident?
A. Two men. B. A woman and her child. C. No one.
5.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The coat was too expensive.
B. The man should return the coat.
C. The coat needs to be washed again.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At the bus stop. B. At a hotel. C. At the railway station.
7. How long will the man have to wait?
A 35minutes. B. 30minutes C. 10 minutes.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题。
8.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Gifts for the family. B. Their family’s hobbies. C. Spring Festivals.
9. What will they buy for Julie?
A. A book. B. A Barbie. C. Flowers.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What will the speakers do on Friday?
A. Listen to some music. B. Watch a movie. C. Climb a mountain.
11. What is the discount on Monday?
A. 50%. B. 20%. C. No discount.
12. What is the woman?
A. An assistant. B. A student. C. A manager.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13.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In a pet store. B. In the street. C. In their houses.
14. Who will feed the pet if they get one?
A. The man. B. The woman. C. Their child.
15. Which kind of animal does the woman like best?
A. Dogs. B. Cats. C. Birds.
16. What will the speakers probably buy?
A. A Labrador. B. A Persian. C. A parrot.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 When did the official festival start?
A. In 1874. B. In 1974. C. In 1947.
18. Which is the largest arts festival in the world?
A. The original International Festival.
B. The Fringe Festival.
C. The present International Festival.
19. What are the acts like in the Fringe Festival?
A. More traditional. B. More fashionable. C. More interesting.
20 Which event is held in Edinburgh Castle?
A. The Jazz and Blues Festival. B. The Film Festival. C. The Military Tattoo.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 ---Excuse me, would you please give_________ magazine to Mary?
--- Sorry, but I don’t think there is_________ Mary in my class.
A. a; / B. the; / C. a; a D. the; a
22. The money collected should be made good use ______ the people who suffered a lot in the earthquake.
A. of helping B. to helping C. to help D. of to help
23. —Why on earth didn’t you answer the phone?
—I’m terribly sorry, but the doorbell ______, too.
A. is ringing B. rang C. was ringing D. was about to ring
24 --- Why are you staring at the world map?
---Oh, I’m at a loss about ___ caused the three typhoons to happen at almost the same time.
A. what it was that B. what that it was
C. why it was that D. it was why that
25. --- Ipartment is an interesting and popular comedy TV series!
--- Absolutely. There is no such play _______ you can find everything about love and life.
A. as B. which C. where D. that
26. Wang Hao is said _______ the winner of Silver Medal in his area for 3 times on end so far.
A. that he is B. to be C. that he has been D. to have been
27. In their driving lesson, they learned a traffic rule that at no time be parked in a manner which will block emergency service.
A. any vehicle must B.can any vehicle
C. any vehicle should D. any vehicle shall
28.—Do you want tea or coffee?
—I don't mind — you're making.
A.what B.whatever C.whichever D.which
29. The Frenchman pointed to the spoon and asked me _________ to call that in Chinese.
A. whether B. how C. which D. what
30.Traditionally, Chinese people _________ the Chinese characters Double Happiness and stick them onto walls or doors for weddings.
A. cut out B. cut off C. cut up D. cut down
31. Only ticket-holders were _________ to the stadium for the concert given by Jay Chou, so many of his fans were turned away.
A. allowed B. permitted C. agreed D. admitted
32. People in a number of Chinese cities, including Guangzhou, Shenzhen, Hang Zhou and?Harbin, started ______ on Sunday morning to voice their opposition to Japanese right wing activists' landing on the Diaoyu Islands.
A. campaigns B. projects C. entertainments D. connections
33. It never ______ her that her family was in debt to pay for her schooling.
A. happened to B. adjusted to C. belonged to D. occurred to
34.The artist made up his mind to devote all he could his English before going abroad.
A.improve B.to improving C.improving D.to improve
35. Liuxiang earned the respect from the whole world as he hopped down the track to the finishing line, ____the last hurdle.
A. kissed B. to kiss C. kissing D. having kissed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It was a warm March evening, and I’d just taken a seat on the bus that would take me home. It was nearly 6:00 PM, but the bus was not yet full and the driver gave no ___36___ that he intended to start the bus.
A middle-aged woman took a seat opposite me. She was crying. Not speaking to anyone in particular, she ___37____ narrated her story.
She had come to the city to visit her daughter. On the way to the terminal, a thief had ___38____ one of her bags. It had contained half of the money she’d brought with her. The other half was hidden under her blouse, so she ___39___ still had some money left. The bus conductor, driver, and other passengers listened to her tale.
At this time, an old man ___40__ got on the bus. He sat in the seat directly in front of the woman.
After a few minutes, all seats were ___41___. The driver got behind the wheel and started the engine. The bus conductor collected tickets and began asking us where we were ___42___. When he came to the old man’s seat, he became ___43___ and asked the old man whether he had any money. The old man___44___ that he did not. He explained that he ___45___ all his money this morning when he’d accidentally got on the wrong bus and now he was trying to go home.
Upon hearing this, the bus conductor ___46___ the old man to get off the bus. The old man was almost in tears as he begged the bus conductor to let him take that bus __47___ he could get home before dark. The bus driver approached the old man, and repeated the conductor’s ___48___ to get off the bus.
“Stop troubling him! Can’t you see he’s only trying to get home?” the woman interfered. “He doesn’t have any money! ” the driver shouted. “Well, that’s no __49_ to throw him off the bus,” she insisted.
Then she said, “How much is his fare?” The bus conductor mumbled the amount. “Fine,” said the woman. She __50___ inside her blouse, took out her ___51___ money, and handed the fares to the bus conductor. “Here’s his fare and mine. Just stop giving him a hard time.”
All eyes turned ___52___the woman, who, just minutes before, had been crying over the money she’d lost. “It’s only money,” she shrugged.
By the time the bus rolled out of the terminal, she had given the old man bread and a dollar. She rode the rest of the way home ___53__ a Mona Lisa smile of peace and grace, and the money she’d lost ___54__ was forgotten.
On the road of life, the politeness and smiles of ___55___ can lighten our loads and lift our spirits. How much sweeter the journey when we make it a little smoother and richer for others!
36
A. answer
B. agreement
C. indication
D. talk
37
A. tearfully
B. excitedly
C. helplessly
D. proudly
38
A. got
B. snatched
C. pulled
D. caught
39
A. surprisingly
B. peacefully
C. naturally
D. fortunately
40
A .in rags
B. shyly
C. happily
D. in disorder
41
A. had
B. taken
C. full
D. crowded
42
A. getting on
B. getting down
C. getting off
D. getting in
43
A. conscious
B. suspicious
C. curious
D. anxious
44
A. realized
B. pretended
C. admitted
D. remembered
45
A. spend
B. has spent
C. had spent
D. was spent
46
A. asked
B. ordered
C. led
D. begged
47
A. so
B. until
C. if
D. when
48
A. arrangement
B. command
C. advice
D. decision
49
A. good
B. sense
C. reason
D. doubt
50
A. picked
B. removed
C. touched
D. reached
51
A. left
B. saving
C. borrowed
D. remaining
52
A. in
B. to
C. down
D. on
53
A. owning
B. wearing
C. hating
D. losing
54
A. earlier
B. sooner
C. later
D. former
55
A. customers
B. friends
C. strangers
D. conductors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WASHINGTON—Two-thirds of the world’s polar bear population could be gone by 2050 if predictions of melting sea ice hold true,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reported on Friday.
The fate of polar bears could be even worse than that estimate, because sea ice in the Arctic might be disappearing faster than the available computer models predict, the Geological Survey said in a report aimed at determining whether the big white bear should be listed as a threatened species.
“There is a definite link between changes in the sea ice and the welfare of polar bears,” said Steve Amstrup, who led the research team. He says Arctic sea ice is already at the lowest this year and is expected to retreat(退却) farther this month.
That means that polar bears—some 16,000 of them -- will disappear by 2050 from parts of the Arctic where sea ice is melting most rapidly, along the north coasts of Alaska and Russia, researchers said in a telephone briefing(简报).
Other polar bears could survive beyond that date but many of those could be gone by 2100, Amstrup said. By this century’s end, the only polar bears left might live in the Canadian Arctic islands and along the west coast of Greenland.
“It is likely to result in loss of approximately two-thirds of the world’s current polar bear population by the mid 21st century,” the report’s executive summary said.
“Because the observed trajectory(轨迹)of Arctic sea ice decline appears to be underestimated by currently available models, this assessment of future polar bear status may be conservative(保守的).”
In January, the 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proposed listing the polar bear as a threatened species, noting polar bears depended on sea ice as a platform to hunt seals, their main food.
Without enough sea ice, polar bears would be forced onto land, but they are poor hunters once they get out of the water and ice, the researchers said. The bears’ disappearance would probably take place as young cubs(幼兽)failed to survive to adulthood and females were unable to reproduce successfully.
56. What was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intended to do?
A.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polar bear was in danger.
B. To measure how fast the sea ice melts in the Arctic.
C. To check the predictions of the computer models.
D. To find out the exact number of the polar bear.
57. What causes the polar bears to disappear by 2050?
A. The pollution of the Arctic region. B. The temperature getting colder.
C. Fewer food sources being left. D. The sea ice melting at high speed.
58 The key to preventing polar bears dying out seems to _______________.
A. make sure there is enough sea ice in the Arctic
B. have large number of seals living in the oceans
C. help young polar bears to survive the cold winter
D. provide chances for adult polar bears to reproduce
B
HEALTH TIPS FOR THE FALL SEASON
With autumn coming, the weather becomes cooler and drier. According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pathogenic dryness affecting the lungs, skin and digestive system.
Many people experience dry flaking skin, dry nasal cavity, frequent nose bleeds, sore throat, coughing and constipation, if they fail to take enough fluids.
Here’s a look at some foods that can help nourish and moisten vulnerable areas of the body.
White fungus
“Neutral” white fungus is one of the top moisture foods in TCM. It helps nourish yin and promote body fluids, which can help prevent and relieve various “dry” problems such as coughing, constipation, dry skin and sleeplessness. Chinese women have included white fungus in their diets over years to keep their skin healthy. Modern research also found it i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immunity and enhancing cancer patients’ tolerance for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White fungus is often made into thick soup as a dessert. Adding white fungus to congee or other dishes is also recommended.
Lotus roots
Lotus root is rich in calcium, iron, phosphorus, vitamin C, which helps improve immunity and anti-aging. Cooked lotus root helps nourish yin and the digestive system, promotes fluids and relieves diarrhea. It is especially recommended for people with weak digestive systems. Fresh lotus root juice mixed with honey is a highly recommended drink that helps relieve dryness.
Sesame
Sesame is rich in vitamin E and is a highly nourishing food in the fall. It can help protect skin from the dry air as well as benefit and nourish organs. It is especially effective in relieving constipation due to insufficient body fluids. Sesame is also good for the hair. Tea and congee made with sesame powder are common preparations. Yet people with inflammation problems such as toothaches, digestive inflammations and diarrhea should not eat too much.
Yam
Yam is a healthy food that is effective in nourishing yin and the lungs while also known to help balance the metabolism. For those watching their weight, it’s good to know that yams are also low in calories. It can be added in soup or fried cuisines, but steamed yam preserves are the most nutritious.
Pear
Pear is in season in the fall and it’s a good thing, too. The fruit is juicy and helps nourish the lungs, dissolve phlegm, relieve coughing and aid in bowel movements. Uncooked pears are recommended to relieve dry problems in upper respiratory systems such as a sore throat. Steamed pear with rock sugar is more effective in dissolving phlegm and helping the lungs, Pear juice mixed with herbal teas like pang da hai can help protect the voice. Still, doctors warn not to eat too much pear as the “cold” (yin) fruit can cause problems like diarrhea and stomachache.
Yellow wine
A Chinese saying states it is time for yellow wine when chrysanthemums blossom. Drinking warm yellow wine(35 to 45 degrees Celsius) can help the digestive system, boost circulation and nourish the skin and the lungs.
Dark plums are ideal companions with yellow wine as they help preserve energy and nourish the organs.
59. What is the best autumn health food above that you can choose if you are afraid of putting on too much weight?
A. Yellow wine. B. Yam. C. Sesame. D. Pear.
60. ______ is recommended by the doctor if people are taking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A. Yam B. Sesame C. White fungus D. Lotus roots
61.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above article recommended by the doctor?
A. All the food recommended by the doctor is good for our health.
B. We can eat as much pear as we can because it is good for health.
C. We should not eat too much sesame if we suffer from toothaches.
D. We should make a wise choice according to the state of health.
C
One of our biggest fears nowadays is that our kids might have spent too much time with electronic devices (电子设备) rather than experiencing the natural world. Fear-producing TV and computer games are leading to a serious disconnect between kids and the great outdoors, which will change the wild places of the world, its creatures and human health for the worse, unless adults get working on child’s play.
Each of us had a place in nature we go sometimes, even if it was torn down. We cannot be the last generation to have that place. At this rate, kids who miss the sense of wonder outdoors will not grow up to be protectors of natural landscapes(风景). “If the decrease in parks use continues across North America, who will defend parks against encroachment(蚕食)?” asks Richard Louv, author of Last Child in the Woods.
Without having a nature experience, kids can turn out just fine, but they are missing out a huge enrichment of their lives. That applies to everything from their physical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to stress levels, creativity and cognitive(认知的)skills. Experts predict modern kids will have poorer health than their parents---and they say a lack of outside play is surely part of it; research suggests that kids do better in schools with a nature experience and that play in nature fosters(培养)leadership. Even a tiny outdoor experience can create wonder in a child. The three-year-old turning over his first rock realizes he is not alone in the world. A clump(丛) of trees on the roadside can be the whole universe in his eyes. We really need to value that more.
Kids are not to blame. They are over-protected and frightened. It is dangerous out there from time to time, but repetitive stress from computers is taking the place of breaking an arm as a childhood rite(仪式)of passage.
Everyone from developers to schools and outdoorsy citizens, should help our kids have some of the freedom and joy of exploring, taking friendship in fields and woods that strengthen love, and need for the landscape. As parents, we should devote some of our energies to taking our kids into nature. This could yet be our greatest cause.
6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listed as a reason for children being disconnected with nature?
A. The wild has been more dangerous than ever.
B. Parents are too protective of their children.
C. TV plays sometimes inspire fear into children’s heart.
D. Many children are lost in the world of technology.
63.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children without experiencing nature will __________.
A. keep a high sense of wonder
B. change wild places and creatures for the better
C. be over-protected by their parents
D. be less healthy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64. In writing this passage, the author mainly intends to __________.
A. blame children for getting lost in computer games
B. encourage children to protect parks from encroachment
C. show his concern about children’s lack of experience in nature
D. inspire children to keep the sense of wonder about things around
6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used as the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Let children have more time to play
B. Getting closer to nature relieves stress
C. Outdoor activities build up character
D. Take kids to nature more often for their growth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What is cloning? Are there different types of cloning?
_____66____ Actually, there are different technologies which can be used for other purpose besides producing the genetic twin of another organism.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cloning is key to talking an informed stance on current public policy issues and making the best possible personal decisions. The following three types of cloning technologies are usually performed;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or DNA cloning, reproductive cloning, and therapeutic cloning.
___67_____
Scientists have been cloning animals for many years. In 1952, the first animal, a tadpole, was cloned. ___68_____ Since Dolly, researchers have cloned a number of large and small animals including sheep, goats, cows, mice, pigs, cats, rabbits, and a gaur. ____69____
Hundreds of cloned animals exist today, but the number of different species is limited. ____70____ Some species may be more resistant to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than others. The process of stripping the nucleus from an egg cell and replacing it with the nucleus of a donor cell is a traumatic one, and improvements in cloning technologies may be needed before many species can be cloned successfully.
What animals have been cloned?
All these clones were created using nuclear transfer technology
When the media report on cloning in the news, they are usually talking about only one type called reproductive cloning.
Recently Chinese scientists have also successfully cloned mammals such as an ox.
Cloning is making a genetic copy of something else.
Attempts at cloning certain species such as monkeys, chickens, horses, and dogs, have been unsuccessful.
G. Before the creation of Dolly, the first mammal cloned from the cell of an adult animal, clones were created from embryonic cells.
第Ⅱ卷 (共35分)
第四部分 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单句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PS:请按改错的格式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71. He was punished because what he had done.
72. But we don’t seem to have much time to talk about together.
73. I rushed out the house as quickly as I could.
74. I know you are particular interested in Human Rights.
75. ?I rush over without delay, jumped into the water and swam towards him.
76. ?To our joy, Li Ding, monitor of our class, who was among the winners.
77. The only thing I can think about is when I am going to get home listen to my music.
78. Think perhaps I was too tired, I stood up and was going to sleep.
79. I gave you my luggage at a quarter of an hour ago.
80. ?Having learned why he wanted the book, the bookseller gave him some writing papers and a new pencil as a gift.
第二节 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81. He insisted that we ________(参加)their wedding.
82. From these observations we ___________(得出结论) that the moon has little or no atmosphere.
83.Watching football games is a great ________(吸引) for me.
84. The Voice of China, a hot show on Zhejiang TV, has boosted the sales of________(旋转) chairs, an important tool in the show used by the 4 judges in the blind audition.
85.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started Thursday anti-dumping _________(调查) into imports of solar panels and key components from China.
86. His English teacher has a great i_________ on his belief.
87.The eight-day Golden Week holiday presented a good o to shape the tourist industry and related services so that the ambitious goal of building China into a world tourism giant by 2020 can be realized.
88. I remember you mentioned the same thing on p_________ occasion.
89. I recognized her the i_________ I saw her.
90. The books are a______ alphabetically by author.
第三节 书面表达(满分15分)
近年来,不少中学生注册了博客,对此人们观点各异。有人认为写博客可以帮助学生展示自我,减缓压力。也有人认为它浪费时间,耽误学习。请根据以上提示谈谈人们对此现象的看法,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注意:1. 词数100-120词左右,文章的题目和开头已给出(不计词数)
2. 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的具体信息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re Writing Blogs
In recent years, it’s a common phenomenon that a growing number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tart their own blogs on the Interne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案
听力 1-5 CABCB 6-10CAABB 11-15ABABB 16-20CCBCC
单选 21-25DDCAC 26-30 DBCDA 31-35 DADBC
完形 36-40 CABDA 41-45 BCBCC 46-50 BABCD 51-55 DBBAC
阅读 56-58 ADA 59-61 BCD 61-65 ADCD 66-70 CAGBF
改错 71because后加of 72 about去掉 73 out—out of 74particularly
75 rushed 76 who去掉 77home后加to 78 thinking 79 at去掉
80 paper
单词拼写 81 attend 82concluded 83 attraction 84 spinning 85 investigation 86 influence 87 opportunity 88 previous 89 instant 90arranged
书面表达(满分15分)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re Writing Blogs
In recent years, it’s a common phenomenon that a growing number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tart their own blogs on the Internet.
On this point, people hold quite different views. Some believe it can help students relieve their stress and provide them with a stage to show themselves while others have totally contrary opinion. They think managing a blog requires much time and energy, which may affect their study.
Personally, I do approve of students writing blogs. Nowadays, the Internet is playing a vital role in our life whose influence can’t be ignored. As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it’s essential to make the most of this communication tool for better study and life. As a matter of fact, whether blogging is of harm depends on how we employ it. If we can take advantage of blogging and meanwhile avoid its negative effects, we can surely benefit a lot from it.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第Ⅰ卷28分,第Ⅱ卷92分。客观试题涂在答题卡上,主观试题分别写在答题纸和作文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纸、作文纸分别交上来。
第Ⅰ卷 (选择题28分)
一、(16分,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簪笏(hù) 草芥(jiè) 泠然(lǐng) 鹤汀凫渚(fú)
B.险衅(pàn) 熹微(xǐ) 盘桓(huán) 北海虽赊(shē)
C.傩送(nuó) 拔擢(zhuó) 晦朔(shuò) 彤云密布(tóng)
D.赍发(jī) 舂粮(chōng) 央浼( měi) 太子洗马(xǐ)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迤逦 尴尬 怂恿 茶峒 处涸辙 五尺之僮
B.祈祷 讥诮 流憩 耘耔 俯雕甍 皇天厚土
C.鲲鹏 溯风 韶光 殒首 抟扶摇 敛裳消逝
D.壶觞 翼轸 优渥 酒撰 眄庭柯 命途多舛
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之二虫又何知 感吾生之行休
B.将有事于西畴 奉晨昏于万里
C.以五百岁为春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D.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木欣欣以向荣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杜甫的“王杨卢骆当时体”中的“王杨卢骆”即指他们,亦称“初唐四杰”。
B.《陈情表》选自《文选》,这是我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太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又称《文选》。
C.《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又称《道德经》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D.陶渊明,名潜,自称五柳先生先生,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世称“靖节先生”。
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B.大量转发的拜年短信,常常毫无个性和感彩,却沾染了现代人某种功利性、庸俗化的人际文化特色,因此很多人对节日期间的一些所谓短信不厌其烦。
C.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张教官对同事感叹道:“刚入狱的小刘其实心地非常善良,为人处事非常仗义,真是孺子可教。”
D.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言从楼起,但意在楼外,写景抒情曲尽其妙,炼词造句独具匠心,字字珠玑,脍炙人口,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B.作为“悲剧”一词的谐音,“杯具”以一种物性、日常、戏谑和黑色幽默的方式,说出了新生代对于人生的悲观主义看法,以反讽的方式勾勒出民众集体苦闷的阴郁轮廓
C.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D.创造力实际上是民族实力的轴心,但是我们的创造力在严重衰退,我们是全球最大的山寨版国家,绝大多数依靠复制、模仿和抄袭的伪劣产品,获得经济奇迹。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黄梅时节,忽阴忽晴,原野间绿荫沉沉,________给摇曳的小草挡住,就生出几缕与波纹直交的浪痕,相互交错着。
①萎黄的叶尖成行成列地散点在水面上 ②有的尚未插秧 ③田里面积水盈盈 
④微风吹过,波纹如绉 ⑤看去白茫茫的一片,只偶然有几根草露出水面 
⑥有的刚刚插下了秧
A.④②⑤⑥①③ B.③②①⑥⑤④
C.③⑥①②⑤④ D.⑤②⑥①③④
8.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悦亲戚之情话 ②屈贾谊于长沙 ③则刘病日笃 ④襟三江而带五湖湖
⑤四美具,二难并 ⑥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⑦俊采星驰 ⑧目吴会于云间
⑨携幼入室 ⑩川泽纡其骇瞩
①②|③⑦|④⑩|⑤⑨|⑥⑧
B.①④|②⑩|③⑦|⑤⑨|⑥⑧
C.①②|③⑤|④⑩|⑥⑦|⑧⑨
D.①④|②⑩|③⑤|⑥⑦|⑧⑨
二、(6分,每题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1题。
谈读书(节选)
朱光潜
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是获得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是全人类的事。每门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还没有被湮没,全靠书籍记载才流传下来。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我们就现阶段的文化学术求前进,必定以过去人类已得的成就为出发点。如果抹煞过去人类已取得的成就,我们说不定要把出发点移回到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纵然能前进,也还是开倒车落伍。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有了这种准备,一个人才能在学问途程上作万里长征,去发现新的世界。
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拖累,可能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它至少有两大流弊。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现在书籍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譬如饮食,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许多肤浅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所养成。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可装满一个图书馆,其中真正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千部甚至于数部。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比如学哲学的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却没有看过柏拉图的《对话集》;学经济学的尽管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却没有看过亚当?斯密的《原富》。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目标太多了,掩埋了坚锐所在,只东打一拳,西踢一脚,就成了“消耗战”。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可以作为每个读书人的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选自2012年4月《社会科学论坛》,有删改)
9.下列关于“书籍”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
A.书籍是记载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使其不被湮没的工具。
B.书籍使读者重温了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受用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
C.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
D.书籍是一种可以帮助人的学习工具,但也可能变成我们研究学问的障碍。
10.下列关于“学问”和“读书”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要获得学问,不一定只靠读书,但读书是获得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
B.一个人通过读书,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从而获得必要的学问。
C.要想在文化学术方面求得发展,就必须研究过去人类已得的学问。
D.读书可以帮助人获得学问,但如果缺少正确方法,也可能阻碍人获得学问。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因书籍难得,所以我国古代学者一生只能研究一部经书,但由于读得专而精,因此取得了巨大成就。
B.现在每种学问的书籍都非常多,其中真正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千部甚至于数部,初学者不能贪多求全而放弃了基本要籍。
C.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因此我们必须选择经典作品仔细阅读并深入研究。
D.书既可以多读,也可以少读,应因人而异,有时间多读,没时间应精读。少读如果彻底,对人的作用也很大。
三、(6分,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
苏世长,京兆武功人。十余岁,上书周武帝,帝异其幼,问读何书,对“治《孝经》、《论语》”。帝曰:“何言可道?”答曰:“为国者不敢侮于鳏寡。为政以德。”帝曰:“善。”令于兽门馆读书。 ?????
入隋,为长安令,数条上便宜。后为王世充太子太保,与豆卢行褒戍襄阳。高祖与之旧,数遣使者谕降,褒杀之。
洛阳平,世长始与豆卢行褒归,帝诛褒而诮世长,顿首谢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禽之,万夫敛手。岂有获鹿后忿同猎者,问争肉罪邪?且武功旧人,乱离以来,死亡略尽,唯臣得见太平。若杀之,是绝其类。”帝笑释之。授玉山屯监。与语平生,调之曰:“卿自谓佞邪,直邪?”对曰:“愚且直。”帝曰:“若直者,何为背贼归我?”对曰:“洛阳平,天下为一,臣智穷力竭,乃归陛下。使世充不死,臣据汉南,尚为勍敌。”帝大笑,嘲曰:“何名长而意之短,口正而心之邪?”世长曰:“名长意短,诚如圣旨。口正心邪,不敢奉诏。昔窦融以河西降汉,十世侯之;臣举汉南以归,唯蒙屯监。”帝悦,拜谏议大夫。世长有机辩大率如此。
从猎泾阳,大获。帝入旌门,顾谓朝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曰:“陛下废万机,事游猎,不满十旬,未为乐也。”帝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邪?”曰:“为臣计则狂,为陛下计则忠。” 侍宴披香殿,酒酣,进曰:“此炀帝作邪?何雕丽若此!”帝曰:“卿好谏似直,然诈也。岂不知此殿我所营,乃诡云炀帝邪?”对曰:“臣但见倾宫、鹿台,非受命圣人所为者。陛下武功旧第,才蔽风雨,时以为足。今因隋之侈,民不堪命,以归有道,陛下宜刈奢淫,复朴素。今乃即其宫加雕饰焉,欲易其乱,宁可得乎?”高祖深然之。
世长简率无威仪。初在陕,邑里犯法不能禁,乃引咎自挞于市,五伯疾其诡,鞭之流血,世长不胜痛,呼而走,观者咸以为笑,议者方称其诈。
贞观初,使突厥,与颉利争礼,不屈,拒却赂遗,朝廷壮之。后出为巴州刺史,舟败,溺死。
赞曰:始唐有天下,惩刈隋敝,敷内谠言,而世长仇然献忠,时主方褒听,藉以劝天下,虽触禁忌,而无忤情。及祸乱已平,君位尊安,后者视前人之为,犹以鲠论期荣,故时时遭斥让,为所厌苦。非言有巧拙,所遭之时异也。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时主方褒听,藉以劝天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B.乃引咎自挞于市?? ???????????????? 引壶觞以自酌
C.对“治《孝经》《论语》”???????????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D.欲易其乱,得乎?????????????????? 审容膝之易安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世长有机辩”的一组是(???2分 )
①为国者不敢侮于鳏寡。为政以德。
②岂有获鹿后忿同猎者,问争肉罪邪?
③为臣计则狂,为陛下计则忠。
④酒酣,进曰:“此炀帝作邪?何雕丽若此!”
⑤何名长而意之短,口正而心之邪?
⑥世长仇然献忠,时主方褒听
①②⑤??? ??? ?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2分? )
A.苏世长少小爱读书,有胆魄,十余岁就上书皇上,谈治国之道,深受周武帝赏识。后历经隋唐两代,以机辩敢谏著称。
B.苏世长曾出使突厥,与突厥首领抗争,拒绝对方索礼的要求,朝廷认为他勇敢。
C.苏世长在陕引咎自挞,围观的人讥笑议论他诡诈,他因忍受不了疼痛就逃跑了。
D.作者认为苏世长敢于进言,且全被采纳,而后来不少人进谏却多遭斥责,是时代情况不同了,而非劝谏技巧有高低。
第Ⅱ卷 (92分)
(26分)
15.翻译下面句子(8分)
①高祖与之旧,数遣使者谕降,褒杀之(4分)
②陛下废万机,事游猎,不满十旬,未为乐也(4分)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两个小题。(8分)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1)这首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情。试问上片叙述了什么事?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分)

(2)有人认为“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试作简要分析。(4分)
17.根据原文内容填空(10分)
① ,风飘飘而吹衣。
② ,知来者之可追。
③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④ ,形影相吊。
⑤至人无己, ,圣人无名。
⑥ 臣无祖母, ;祖母无臣, 。
⑦潦水尽而寒潭清, 。
⑧穷且益坚 。
五、(16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流泪的滕王阁
潘碧秀
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
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
游人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帝王君子犹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我坐在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勃。
阁的忧伤无声息地让我追随。每一寸楼板、每一株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流泪的滕王阁日日孤寂地走入我梦中,独自徘徊复徘徊。我找不到王勃的诗句,无数醒着的黑暗的夜里,枕着阁影到天明。
有人说: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在朝堂上得不到肯定的滕王,一再遭谴受贬,然而层层不得意却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贬到赣江边任小刺史,他仍意兴遄飞地要为自己建一座阁“拍檀板唱歌,举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临放歌。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独角戏”正演着。他深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浮沉,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纸上无羁地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是对生活的向往。有人说“厚积”是为了“厚发”,王勃客居剑南数年,终有了其巅峰之作。滕王阁只不过是显其巅峰昂然之姿的一种凭藉罢了。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淡忘得一干二净。谁会在抚筝时,思绪在筝上游移间,想起王勃?如今,赣江畔的孤骛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阁上徘徊留连,眺望阁外水云间,心似江水茫茫欲拍阑干。浅云灰地衬着阁,如一双饱蓄泪水的眼脸。
扁舟载着一截悠悠的阁影,忧郁地前行,涌起的江浪层层间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这个自幼饱读诗书,贯通九经的青年,行于线装书中陶陶然的青年,瑟缩在蜀地的乡居里,不再想读书之外的事情。蜀地去长安已遥遥又遥遥矣。无人识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蜀中九日》、《盛泉宴》……“每有一文,海内惊瞻。”(杨炯语)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王勃若一心为文,历史也许重新改写吧。可惜,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二年,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小命。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
一片阁 / 躲在云层下 / 疲倦和黄昏的鸟一样 / 面对江水恸哭。江水缓缓流,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一介书生咬文嚼字,终有让人品错味的时候。该张皇?迷惘?失落?还是愤懑?毕竟人生不是“数点扁舟向斜阳”那样诗意、简单而又直观。——人无语,惟有惘怅地醉去。滕阁王不在出产帝王将相的长安,站在这玲珑典雅的阁上,赣江无限风情一览无余,王勃的梦魂可以与阁相依偎至永远了。
昆德拉说: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
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想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来,让鱼儿也欣喜,让鱼儿也惘怅。
斜阳已成余辉,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寥。
(选自《散文》2003年第10期)
(1)下列对本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2分)
A.作者借滕王阁上凭吊王勃,描写了王勃当年在滕王阁上写作诗赋时的那种忧郁伤感的情怀,并高度肯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B.“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一句中的“风景”一词,其含义是“适合展现个人才华、施展个人抱负的领域”。
C.文中“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这句话,意在表达对王勃的深深哀思。
D.全文以极具抒情性的笔调表达了对王勃的千古追思。文章写“流泪的滕王阁”实际也是写自己为王勃的际遇而感伤流泪。
E.文中“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这句话,意在点明人生无常的主旨。
(2)开篇说:“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这里“期待的身影”指的是谁?“赣江”与被寻找的这个人的什么关系?(4分)
(3)文中说:“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从全文看这里的“伤痕累累”有什么含义?(6分)
(4)文中说:“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结合自身阅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六、(50分)
19.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南宋大诗人陆游有诗云:位卑未敢忘忧国。
②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作为间谍的内森·黑尔在送情报时被英军截获,在被送上绞刑架时,敌人问他有何话说,他说:“我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我有且仅有一次生命献给我的祖国!”
③牺牲于二战德国纳粹集中营的捷克作家伏契克,在其遗作《绞刑架下的报告》的最后一句写道:“人们,我爱你们,你们可要警惕啊!”
④《司马法》(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兵书 )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忘战必危”被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在日本自卫队阅兵仪式上引用,且挑明此次阅兵主要针对中国。
…… ……
请根据阅读材料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
2012秋期初高二答案
1C2A3B4答案C5D(A.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含有褒义,不能用在表示灾难很快来临。B项望文生义。“不厌其烦”意为“不嫌烦琐与麻烦”,这里应用“不胜其烦”,意为“烦琐、啰嗦得使人受不了”。C孺子可教:指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授给他)6B(A项“极端气象事件”后缺少成分“发生”致搭配不当;C项为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D不可能有山寨版“国家”,经不起推敲;另外,“绝大多数”后面缺少中心词)7 C注意与“原野间绿荫沉沉”的照应;注意与“有的刚刚插下了秧”“有的尚未插秧”的逻辑关系。8B9.B(文中原句“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表述的是“读书”,而非“书籍”。)
10.C(此项表述的是文化学术与学问的关系,而非读书与学问的关系。)
11.B(A.原文说的是“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并不是一生只研究一部经书。C.所读之书要选得精,并不代表一定要选择经典作品阅读。D“应因人而异,有时间多读,没时间应精读”无中生有)
12. 【答案】A
13. 【答案】C
【解析】①句为苏世长向周武帝陈述治国之道。⑤句为高祖对苏世长的嘲讽?。⑥句为作者的评论,并且作者认为“非言有巧拙”。
14. 【答案】D 全被采纳错
15(1)【答案】高祖(李渊)与他们有交情,多次派遣使者劝降,豆卢行褒(总是)杀掉使者。(译出大意1分;“旧”“数”各占1分)
参考译文:
苏世长是京兆武功人。十几岁时,上书周武帝,周武帝对他年幼(敢上书)感到很奇异,问他读什么书,回答说:“研究《孝经》、《论语》。”周武帝说:“有什么话值得说?”回答说:“治理国家的人连鳏夫寡妇都不敢怠慢。以德治国。”周武帝说:“好。”让他在兽门馆读书。
??? 进入隋朝,做长安令,多次上书陈述治国办法。后来做了王世充的太子太保。与大将豆卢行褒驻守襄阳,高祖(李渊)与他们有交情,多次派遣使者劝降,豆卢行褒总是杀掉使者。
洛阳平定后(高祖平定王世充后),苏世长才与豆卢行褒归顺。高祖杀了豆卢行褒并责备苏世长。苏世长叩头认错说:“自古以来帝王登基,都是用擒鹿来作比喻,一个人获得了,其他众人便放手了。哪里有捕获鹿以后,还忿恨其他同猎的人,追究他们争夺鹿的罪名呢?况且武功故旧,动乱以来,死亡的差不多了,只有我得以见到太平盛世,如果杀了我,是灭绝我们这些故人。” 高祖笑着释放了他。封他为玉山屯监。与他叙谈平生经历,调侃他说:“你认为自己是邪佞之人还是正直之人?”回答说:“愚鲁且正直。”皇帝说:“你如果是正直的人,为什么背叛王世充归顺我?”回答说:“洛阳平定后,天下统一,我智穷力尽,才归顺陛下。假使王世充不死,我占据汉南,还是劲敌。”皇帝大笑,嘲讽他说:“为什么你名叫长而意气这样短,口中说正直之言而心中却这样邪曲?”世长说:“名长意短,确实如圣上所说。口正心邪,不敢领旨。过去窦融率领河西归降汉朝,十世封侯,我带领山南来归顺您,只封了屯监。”皇帝高兴,封他为谏议大夫。苏世长有智灵活善于辩论,大都如此。 ?? ?后来苏世长跟随皇上在泾阳围猎,收获很多。皇上进入旌门,环顾四周后问众位大臣说:“今天围猎,快乐吗?”苏世长回答说:“皇上您停下纷繁的政务,来围猎,不到百日,不算是十分快乐!”皇上变了脸色,后来又笑着说:“你发狂了吗?”苏世长回答说:“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苏世长曾经在披香殿侍候皇上用餐,酒喝到高兴的时候,上奏道:“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华丽呢?”高祖回答说:“你好进谏像个直率的人,其实内心狡诈。你难道不知道这座宫殿是我建的,却假装说是隋炀帝建的呢?”苏世长回答说:“我只是看见倾宫、鹿台,不是一位受天命的君王所做的。您在武功所住的房屋仅能够遮住风雨,当时您也认为很满足了。现在因隋朝的奢侈,百姓不能承受驱使,因而归顺有道之君。您应当割除奢侈,恢复朴素。现在却在他的宫殿又大加装饰,想拨乱反正,难道可能吗?”高祖认为十分正确。
苏世长生活简朴,为人直率,缺乏威严。刚到陕州的时候,城里的人做违法的事,不能禁止,于是在市井中引咎自责,役卒讨厌他的虚伪,用鞭子打得他鲜血长流,苏世长忍受不了疼痛,呼叫着逃走了。观看的人都大笑,议论的人都说他诡诈。
贞观初年,出使突厥,与颉利抗争礼金,不妥协,拒绝向突厥献礼,朝廷认为他勇敢。外出做巴州刺史,船翻了,溺水而死。
评论说:在唐朝刚拥有天下的时候,鉴戒割除隋朝弊端,采纳忠正之言,苏世长直言进谏,当时的皇帝正要开阔言路,借以勉励全国,即使触及禁忌,却没有触怒皇帝。等到祸乱已平定,君位稳定,后来的人比照前人的做法,还想用鲠直的言论获取荣耀,所以常常遭到斥责怪罪,被讨厌困辱。不是言辞有巧拙之分,遇到的时代不同了。
16(1). 【答案】上片叙写与友人正在这大好春光中游览;下片抒发了与友人相逢却不能久聚的感伤、怅恨之情,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解析】上片要抓住“携手”“游遍”,下片要抓住“恨无穷”“与谁同”进行分析。
(2)【答案】这三句话将别情融入赏花之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而别情之中,亦体现出友人的深情厚谊。“今年花胜去年红”“明年花更好”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色,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情,是以乐景写哀情。可见其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
【解析】以花好无人同赏,写出对朋友离去的伤感、怅恨,写作角度巧妙。答题时要写出这几句诗使用了什么手法,是如何表达感情的。1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