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主备人:xxx 授课人:xxx 九 年级 班 学科: 道德与法治课题 (复习)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初步建立知识框架。 2.记忆本单元一些重点知识 3.熟悉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过程与方法 1.能熟练运用相关知识,做基础习题 2.尝试总结做题选择题的方法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参与民主生活、做尊法守法学法用法好公民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使学生民主意识再上一个台阶,增强学生对法治政府的认同感。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修改一、导入:(具体内容,具体方法,设计意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在政权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精神文明、宗教信仰和民族团结等方面,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 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法规,国家承担的各项职责就难以实施,社会也 就会陷入混乱. 上述材料说明了党和人民治理国家正在实施什么基本方略 (3分) 答:依法治国方略。 为什么要实行法治 (9分) 答:①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②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新课或复习的每个知识点:(知识点内容,具体教学方法,设计意图,结果有多种情况的要有预设。设计有学生活动的要有 具体组织措施,注意事项,有活动评价的方法。) (一)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1.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历史进程 (1)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饱受封建专制压迫和外敌入侵的屈辱。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 (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 (4)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 3.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作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4.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1)选举民主。 (2)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5.我国的民主制度有哪些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 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二)参与民主生活 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必要性和要求 (1)必要性: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2)要求: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2.公民实现民主权利的形式 (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3.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1)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2)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4.增强民主意识的必要性 (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2)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三)夯实法治基石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2)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3)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2)法治要求实行善治。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进程是怎样的 (1)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2)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四)凝聚法治共识 1.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及宗旨 (1)作用:管理社会生活;提供公共服务。(2)权力来源:人民。(3)宗旨:为人民服务。 2.依法行政的要求及核心 (1)要求: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2)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3.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1)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 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2)公民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 4.厉行法治的必要性及其途径 (1)必要性: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途径: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①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②各级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③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三、练习:(练习内容,设计意图,评价方法。) 1.“听证会”这一名词,成为近年来新闻媒体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实行听证会制度表明( ) A.我国公民享有充分的政治自由 B.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尊重 C.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完善 D.政府职能在逐步增强 2.《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一个个“民生礼包”引发广大网民的积极关注,在各年龄段参与“民生礼包”讨论度中“80后”和“90后”网民群体几乎是所有公共话题的主力军,其次是“70后”以及“60后”,且不同年龄段关注重点不同。这体现( ) ①社会主义民主是抽象的民主 ②既要发展选举民主,又要发展协商民主 ③人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生活 ④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3.你心头的难题,政府关心;你心中的疑问,政府想听。百姓的心声和建议可以通过 网络、书信等渠道,传达给政府。每一个@国务院的地方都呈现出一点光,更多的光点汇聚,将点亮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只要通过网络监督,就能确保政府廉洁高效 B.政府部门应满足人民群众的一切利益诉求 C.公民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有利于人民民主的实现 真题材料引入,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重视。 分层次、分问题,逐步推进,做到循序渐进,使得复习不那么枯燥。 分组合作交流,不能全是教师一人表演,复习课本身就是强调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和提升。 4.精选常见的一些易考点来训练,难易结合。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修改D.政府权力的行使受到了过多限制,不切实际 四、总结:(具体方法。 ) 1.课堂分析结合实际,对近期美国无故干涉我国人权问题,提出人权是公民自由平等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2.课堂上运用视频等其他手段吸引学生注意,达到教学目标。 3.在新冠疫情出现的情况下,我们抗疫中出现的法治问题。 4.如何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全民守法、公正司法、科学立法。 五、作业布置:(具体内容,完成时间要求。 ) 1.下列关于民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②民主思想一直就有 ③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④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甘肃省市级报纸上设有“读者来信”等栏目,定期刊登读者对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的意见和看法,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重要的渠道。这一措施体现了( ) A.协商民主这一重要民主形式 B.社会主义民主最有生命力 C.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 D.人民民主的真谛是人民当家作主 3.近年来,国务院许多涉及民生的重大决策,都以适当方式听取人民群众、民主党派、 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这表明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有( ) ①民主选举 ②民主管理 ③民主决策 ④民主监督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4.“有事多协商、遇事多协商、做事多协商”逐渐成为具有宁波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这条“宁波路径”反映的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分别是( ) A.协商民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人民民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新型民主、政治协商制度 D.选举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板书设计 民主与法治 一、 追求民主价值 1、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2、参与民主生活 二、 建设法治国家 1、夯实法治基础 2、凝聚法治共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