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2017)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 知识要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2017)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 知识要点

资源简介

【知识要点】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
第6课《测量距离和时间》
1. 要想知道两地之间有多远,有哪些测量方法?
答:用脚,用步,用庹,用木棒,用卷尺测量。
2. 利用工具确定两棵树之间有多远,就是在测量。
3. 我们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卷尺、直尺、测绳、米尺等
4. 生活中测量距离的工具有哪些?
答:钢直尺、钢卷尺、皮尺、三角尺、游标卡尺等常用工具,以及应变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激光测距仪等先进的电子测量工具。
5.两点之间相隔的长度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常用的距离单位有厘米、米、千米等。
6.电子停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计时工具。使用时,先将电子停表归零,按下开始键开始计时,按下停止键停止计时。
7.常用的计时工具有:电子停表、手表、秒表等;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年、月、日等。
先进的计时方法、计时工具有:田径比赛终点计时系统、现代机械表、现代电子表、现代原子钟等
古代劳动人民是怎样计时的:圭表、日晷、水钟、沙漏等
古代的计时单位还有:一炷香、一盏茶等
8.测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用卷尺更合适,测量课桌两条桌腿之间的距离用米尺更方便。
9.【回忆实验】
【活动名称】:用卷尺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
【活动目标】:学会使用卷尺测量距离。
【活动材料】:卷尺等。
【活动过程】:
(1)标出表示两棵树距离的起止点。
(2)一个学生把卷尺的零刻度对准起点。
(3)另一个学生拿着卷盘到达终点附近,拉直、拉紧卷尺后读出终点对应的示数。

第7课《运动物体的位置和快慢》
1. 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位置发生了变化。
2.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需要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作参照物。
3. 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4. 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速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时、米/秒等。
5. 距离相同时,时间短的跑得快;时间相同时,距离长的跑得快。
6. 要想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需要明确以下信息:一是方向,二是时刻,三是参照物,四是运动物体与参照物的距离。
7.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到哪些交通工具?你的家人在外出时是怎样选择交通工具的?
答:常用到的交通工具有:自行车、汽车、高速列车、飞机、电动车、普通列车等。
妈妈接送我上学时会骑电动车,爸爸上下班时会开汽车,一家人外出短途旅游时会开汽车,长途旅游时会乘高速列车或飞机等。
8. 在选择交通工具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什么?
答:首先考虑的是速度,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达目的地需要的时间。
9.我们在选择交通工具时,还要充分考虑交通工具的优缺点。
常见交通工具的特点:自行车价廉、便捷、环保,骑自行车对路面状况要求不高,但速度比较慢,受天气影响较大;汽车使出行更舒适、快捷,驾驶员不怕风吹雨打,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行驶路线,但开汽车会污染环境、费用较大,长期驾驶会使人疲惫;高速列车速度快、舒适安全,但出行路线会受高铁线路的影响;飞机速度很快,但出行路线会受航线的影响,飞机场远离城市中心,乘客到机场不方便。
10.选择交通工具应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出行时间、出行便捷度、出行费用等
11.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通常用“速度=路程 ÷时间”进行计算。速度越大说明运动越快,反之运动越慢。
12.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走路5千米/时;自行车18千米/时;汽车在公路上的时速为80-120千米/时,在城市道路上的时速为30-60千米/时;高速列车时速为250-350千米/时;飞机时速为800-1000千米/时。

第8课《运动和力》
1. 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或者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等现象,都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2. 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力。
3.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举例:小球击倒矿泉水瓶,用锤子砸核桃,用石子击穿纸,用橡皮把沙堆砸出坑等。
4. 依据运动的球能把瓶子击倒、运动的锤子能把核桃砸开等事实,推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结论,就是在推理。

第9课《运动的形式》
1. 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振动、转动等(滚动、摆动)
2. 通过观察木块上标记点的连线,可以判断出木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保持平行,如果连线始终平行,可以得出木块的运动形式为平动。
3. 人用一只手将钢尺的一端用力压在桌面上,用另一只手拨动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可以发现钢尺上红色的标记按一定的运动轨迹作往复运动,这说明伸出桌面一端钢尺的运动形式是振动。
4. 用嘴吹动纸风车,纸风车转动时扇叶上的两个标记点始终围绕风车的轴心作圆周运动,得出风车的运动形式是转动。
5. 手推车运动时,各部位的运动形式是不同的,车身在平动、轮子在转动。落地扇运动时,各部位的运动形式不同,扇叶在转动,整个扇头在摆动。摆钟运动时,各个部位的运动形式也不同,时针、分针和秒针在转动,摆锤则在摆动。
6. 物体的运动按照运动路线不同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7. 电动车在行驶时,轮子在转动。高铁在行进时,车身在平动。电钻打墙时,墙在振动。

第10课《车来了》
1. 我们在列车站台上候车时,应在(白色安全线内)排队候车。
2. 站台上为什么要设置安全线?
答:为了乘客的安全,越过安全线会有危险。因为车辆快速经过时,会带动气流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3. 为了行人安全,道路上设置了哪些标线?
(1)人行横道斑马线(2)道路机动车道(3)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标识(非机动车道)(4)公交车候车区域标志(5)十字路口“安全岛”
4. 什么是“安全岛”?它有什么作用?
答:“安全岛”是在车辆来往频繁的路口或道路中间划出的供行人穿越时躲避车辆的小块地方。
人们在第一次绿灯时间内,先到达道路中央的安全岛,第二次绿灯亮起时再走剩下的路程。设置安全岛增加了行人过马路的安全性,尤其能够保障老人、小孩和残疾人等行动缓慢人群的安全。
5. 我们应该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答:(1)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靠右侧行走。(2)不翻越护栏。(3)不在道路上玩耍、打闹。(4)不要与机动车抢道。(5)驾驶汽车时,司机有视野盲区,行人要远离。(6)过没有红绿灯的路口时要注意礼让。(7)发生交通事故时,要拨打报警电话,拨打电话时,要准确报出事故发生的地点及人员、车辆损伤情况,在交警到达现场之前,应注意保护现场。
6. 发生交通事故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发生交通事故时,要拨打报警电话。拨打电话时,要准确报出事故发生的地点及人员、车辆损伤情况。在交警到达现场之前,应注意保护现场。
7.【实验名称】“车辆驶过时带动周围空气流动”的模拟实验
【实验方法】一名学生向两张平行放置的纸中间吹气,另一名学生观察两张纸的变化。
在这个模拟实验中,两张纸相当于在快速通过列车两边的人或物,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代表列车高速通过时带动的高速流动的空气。
【实验现象】两张纸中间空气流动速度变大,导致气压变小,两张纸外的高气压就会把两张纸向内压。
【实验结论】在列车快速通过时,会带动空气流动速度变大,使站台上的乘客和列车之间气压变小,乘客身后的大气压力不变,形成压力差,人就易被“压”向列车的方向。因此高速动车组列车速度快,在站台上候车的旅客必须在安全线以内候车才能保证安全。(“伯努利原理”)
8.什么是“伯努利原理”?
答:伯努利原理就是空气快速流动,压力减小,与周围空气就会形成压力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