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向西)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是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八课的第二课时,是第八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续学习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奠定基础。课文包括两目,第一目是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包括文化交流的原则、作用以及正确对待文化交流的态度;第二目是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包括文化交融的原因、作用以及正确对待文化交融的态度。本章节内容较为简单,教学过程中选取典型并贴近生活实际的时政素材,引导学生发现文字之美,感受汉字的生命力,坚定文化自信。 《哲学与文化》不能将哲学教学与文化熏陶分割开来。教学要联系学生实际,兼顾家国情怀与理论学习,将哲学与文化相结合,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学情分析: 第一,文化理论部分难度较哲学部分低,议学材料也十分丰富。在教学设计中药主要选择新鲜有力度的时政素材,使之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更好发挥议题式教学的优越性。第二,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了解较多,且十分感兴趣,这为理论联系实际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三,小组讨论的习惯大致已经形成,为合作探究学习奠定的基础。第四,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本课时以“向西”为线索,通过议题串起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使学生在分析材料的同时提升对文化交流、文化交融、文化发展关系的认识,以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教学的根本目标。
三、学习目标: 必备知识:文化交流的原则、作用以及正确对待文化交流的态度;文化交融的原因、作用以及正确对待文化交融的态度 关键能力:利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相关知识分析“向西”的缘由及意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古今中外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事件的本质
四、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其他民族、国家文化,明白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意义,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认同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性 科学精神:利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相关知识分析“向西”的缘由及意义 公共参与:为中国风变得更“潮”出谋划策
五、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作用;正确对待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态度 教学难点: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必要性
六、议学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 说起“向西”,你想到什么?
议学活动1:求 法——玄奘为何西行?
教师活动1: 展示议学材料:西行求法,为下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展示议学问题:玄奘西行,取真经归国,译经传佛法。结合材料,思考以下问题:玄奘为何西行?他带去了什么?带回了什么?谈谈你对《大唐西域记》文化价值的认识。你还知道哪些中外文化交流的实例?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2.议学活动要求:仔细思考,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观点。认真阅读课本相关知识,将自己的观点转化成专业术语,并注意术语的规范使用。 3.展示议学提示: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学生活动1: 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做好议学准备。 认真研读议学问题,列出自己的观点,经过小组合作探究,每一小组中心发言人归纳整理本组成员的观点,做好分享准备。 根据议学提示,在课本对应位置将基本观点备注清楚。
设计意图: 议题式教学要创设有吸引力的议学情境,做到议学材料丰富。本活动作为第一项活动,以“西行求法”作为开篇,在结合史实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文化自信;用玄奘西行为素材,引导学生明白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同时,小组成员互相协作,合作探究,在分享过程中增进理解,在思维碰撞中加深对课本基本理论的认识,在小组成果展示中增强凝聚力和自豪感,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度,掌握必备知识,锻炼关键能力,提高核心素养。
议学活动2:传 承——国风如何变国潮?
教师活动2: 1.展示议学材料:国风国潮,创设议学情境,为下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2.展示议学问题:中国风加电音就是这么潮!结合材料,思考以下问题:《云宫迅音》因何而“潮”?这体现了什么文化道理?请为《云宫迅音》变得更“潮”出谋划策。结合文化交融的相关知识,说说如何才能使中国风更“潮”? 3.议学活动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列出发言要点,小组中心发言人汇总本组成员观点,做好发言准备。注意术语的规范使用。 4.展示议学提示:文化交融促进文化发展与创新 学生活动2: 1.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做好议学准备。 2.认真研读议学问题,列出自己的观点,经过小组合作探究,每一小组中心发言人归纳整理本组成员的观点,做好分享准备。 3.根据议学提示,在课本对应位置将基本观点备注清楚。
设计意图: 《云宫迅音》中国风加电音,80年代的国风可以这么潮。第二个活动的设计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感悟中国风时尚魅力的同时,思考文化交融对文化复杂的作用,明白文化交融在促进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学习本课时重点知识的同时,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埋下伏笔。
议学活动3:求 真——斯诺为何西行?
教师活动3: 1.展示议学材料,斯诺西行,创设议学情境,为下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2.展示议学问题:斯诺,一个被高度赞扬的中国人的美国朋友,向世界展示了红色中国的真实状况。结合材料,思考以下问题:斯诺为何西行?他给陕北带去了什么?他带走了什么?《红星照耀中国》为何改名为《西行漫记》?它的出版有何意义? 3.议学活动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列出发言要点,小组中心发言人汇总本组成员观点,做好发言准备。注意术语的规范使用。 4.展示议学提示: 斯诺为求真而去。他带去了世界对红色中国的关心与关注,带回了真实的红色中国。它的出版,向世界展示了真正的中国共产党,让世界更了解红色中国与根据地军民的精神。这本用英语书写的中国历史,使世界第一次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美文化交流见证。 学生活动3: 1.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做好议学准备。 2.认真研读议学问题,列出自己的观点,经过小组合作探究,每一小组中心发言人归纳整理本组成员的观点,做好分享准备。 3.根据议学提示,在课本对应位置将基本观点备注清楚。
设计意图: 中外文化交流是本课时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本环节以斯诺西行为线索,在增强学生分析能力的同时,提高提取和把握关键信息的能力;分析《西行漫记》出版的意义,则意在提升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知识与能力基础。
议学活动4:贡 献——“一带一路”源自中国,属于世界
七、素养提升:
1.时间:6分钟
2.内容:中华文化的发展是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材料,思考以下问题:你知道“一带一路”助力文化交流的实例吗?和同学们分享一下。有人说,“一带一路”是逆全球化的倡议,是中国的阴谋。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3.意图:将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全部教学过程,让理论照进现实,提升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知识总结
议学活动5:求 知——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某市皮影艺术博物馆联合当地大剧院推出沉浸式互动皮影秀,将皮影戏用投影巨幕呈现让皮影与脱口秀同台演出,通过跨界艺术和声光电技术将皮影艺术的精致与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这一做法说明( ) ①传统皮影艺术的深厚底蕴能激发观众的共鸣 ②与不同艺术形式融合丰富了传统皮影戏的内涵 ③坚持不断创新才能让古老的皮影艺术永葆生命力 ④采用新表演方式才能使皮影艺术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解】①③:"沉浸式互动皮影秀"通过跨界艺术和声光电技术将皮影艺术的精致与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说明传统皮影艺术的深厚底蕴能激发观众的共鸣,坚持不断创新才能让古老的皮影艺术永葆生命力,①③符合题意。②:"沉浸式互动皮影秀"没有丰富传统皮影戏的内涵,②说法错误。④:采用新表演方式可以使皮影艺术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才能”说法太绝对,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瓷都景德镇对陶瓷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古法工艺的传承,还包括历史记忆的保留。既有大批瓷窑遗址的挖掘保护,又有陶瓷文化场馆的建设。既传承优质白瓷,也制造具有现代工艺的釉瓷;在结构陶瓷、生物陶瓷等诸多领域取得突破。景德镇窑火的薪火相传得益于( ) 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积极吸纳和引进外国的优秀工艺 ②植根于民族历史文化,把古法工艺作为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具有强烈的文化创新意识,用科技促进陶瓷工艺的创新 ④在继承优秀基因的基础上推动传统陶瓷文化创造性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解】 ③④:瓷都景德镇对陶瓷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古法工艺的传承,还包括历史记忆的保留。既有大批瓷窑遗址的挖掘保护,又有陶瓷文化场馆的建设。既传承优质白瓷,也制造具有现代工艺的釉瓷;在结构陶瓷、生物陶瓷等诸多领域取得突破。由此可见,景德镇窑火的薪火相传得益于具有强烈的文化创新意识,用科技促进陶瓷工艺的创新,在继承优秀基因的基础上推动传统陶瓷文化创造性转化。③④符合题意。①:材料强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未涉及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积极吸纳和引进外国的优秀工艺。①与题意不符。②:景德镇窑火的薪火相传得益于把立足于社会 实践作为创新的根本途径。古法工艺不是创新的根本途径。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习语近人
2 /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