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仪陇县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10月)月考全科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仪陇县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10月)月考全科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仪陇县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10月)月考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S—32 Cl—35.5 P—31
Na—23 K—39 Ca—40 Mg—2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混有水份,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 )
A.过滤 B.蒸馏 C.分液 D.萃取
2.下列仪器:①烧杯;②锥形瓶;③圆底烧瓶; ④试管;⑤坩埚,其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 )
A.①②③④    B.④⑤  C.①③   D.④
3.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
B.Ba(NO3)2 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 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用蒸发方法使NaCl 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 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4.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 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 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 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 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③②①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②③①④⑤ D.⑤②①④
5.萃取碘水中的碘,可采用的萃取剂是 ( )
A.酒精 B.四氯化碳 C.醋酸 D.食盐水
6.在蒸馏实验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蒸馏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并放入几粒碎瓷片
B.蒸馏操作中,烧瓶可直接加热
C.冷水从冷凝管的下口入,上口出
D.收集冷凝水时,应弃去开始蒸馏出的部分
7.每摩尔物质含有 ( )
A.6.02×1023个分子 B.6.02×1023个原子
C.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原子? D.阿伏加德罗常数个该物质的粒子
8.在0.25 mol Na2O中,含有的氧离子数约为
A.1个?????? B.0.25个???? ? C.1.5×1023个???? ?D.6.02×1023个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 g
B.1 mol NaOH的质量是40 g/mol
C.1 g H2和1 g N2所含分子数相等
D.阿伏伽德罗常数个钠原子的质量是23g
10.已知3.2 g某气体中含有3.01×1022个分子,此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
A.32 g/mol??? B. 64??? ?? C.64 g/mol??? D. 4 g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2gH2所占有的体积是22.4L
B.11.2LO2的质量是16g
C.标准状况下,22.4L H2O含有6.02×1023个H2O分子
D.常温下压下32gO2与标准状况下22.4L N2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12.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 ( )
A.H2 B.O2 C.CH4 D.CO2
1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其物质的量必然相等
B.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一氧化碳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C.1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L氧气质量小
D.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物质所含有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 ( )
A.28g N2所含有的原子数为NA
B.g金属钙变成钙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C.22.4LCH4的质量与NA个甲烷分子的质量之和相等
D.标准状况下,22.4LCH4和O2的混合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A
15.1mol/L H2SO4的含义是 ( )
A.1L水中溶解1mol H2SO4
B.1L溶液中含有1molH+
C.将98g H2SO4溶于1L水中配成溶液
D.1L H2SO4溶液中含有98gH2SO4
16.将标准状况下VLHCl气体溶解于水配成1L溶液,所得盐酸的浓度为( )
A.Vmol/L B.V/22.4 mol/L
C.1000 V/22.4 mol/L D.V/22400
17.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50 mL 1 mol·L-1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 )
A.150 mL 1 mol·L-1的NaCl     B.75 mL 2 mol·L-1的NH4Cl
C.150 mL 3 mol·L-1的KCl     D.75 mL 2 mol·L-1的CaCl2
18.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 mol/L的NaCl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Cl质量分别是 ( )
A.950 mL,111.2 g? B.500 mL,117 g
C.1 000 mL,117 g D.任意规格,111.2 g
19.要配制1 mol·L-1的NaOH溶液100mL,下面操作正确的是 ( )
A.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烧杯里,用量筒量取100mL 蒸馏水倒入烧杯中,搅拌充分溶解
B.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量筒中,加水,充分溶解并稀释至100mL
C.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溶解,再加水至刻度线,盖好瓶塞,反复摇匀。
D.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烧杯里,加适量水溶解,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把洗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再加水将溶液体积调至100mL
20.某10%NaOH溶液,加热蒸发掉100 g水后得到80 mL 20%的溶液,则该20%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6.25 mol/L B.12.5 mol/L C.7 mol/L D.7.5 mol/L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21.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①过滤 ②蒸馏 ③加热 ④分液(填序号)
(1)除去石灰水中悬浮的CaCO3颗粒
(2)除去NaCl晶体中混有的碘单质
(3)分离石油中各不同沸点范围的成分
(4)分离水和苯的混合物
22.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
(1)溶解时
(2)过滤时
(3)蒸发时
23.现有34g某气体,它的摩尔质量为17g/mol,则:
(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
(2)该气体含有的分子数约为 个
(3)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约为 L
(4)将该气体完全溶解于水配成2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24.12.4g Na2R 含有Na+0.4mol,则Na2R的摩尔质量为 ,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含R1.6g 的Na2R的物质的量为
25.等质量的氧气(O2)和臭氧(O3),物质的量之比为 ,所含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
26.相同条件下,同质量的SO2和SO3气体,体积比为 ,密度比为
27.标准状况下,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13.44L,质量为20g,则该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为 g,CO2的体积为 L
仪陇二中高2012级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
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S—32 Cl—35.5 P—31
Na—23 K—39 Ca—40 Mg—2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仪陇县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
Ⅰ卷(共7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大碍答题卷上。
1.从“传贤”到“传子”,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
A.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偶然出现的历史现象
C.不利于社会进步 D.在以后列朝列代没有被沿用
2.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甲同学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B.乙同学是周朝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天无所事事
3.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4.“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水之山,必有其源”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祭祖活动。这种习俗源自( )
A.禅让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5.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6.《三字经》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
①分封制 ②宗法制 ③礼乐制度 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 ) A.周王…… 卿大夫… 诸侯 …士 B.周王…… 诸侯… …卿大夫…士 C.周王……诸侯……士……卿大夫 D.周王……卿大夫… 士………诸侯
8.“亲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句唐诗反映的是( )
A.秦统一六国 B.秦北击匈奴 C.诸侯联合伐秦 D.秦征服岭南
9.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制定繁复缜密的法律
C.中央设三公九卿 D.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10.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郡尉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D.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1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
A.统一度量衡 B.开创皇帝制度
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12.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治国家
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
D. 秦始皇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的秦王朝
13.西汉王朝大体继承沿用了秦王朝的基本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下列哪项制度不是对秦制的沿用( )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刺史制度
14.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15.政论家认为,唐宋时期,宰相制度较好的时代是唐代。这主要是因为( )
A.任命一人当宰相,避免纷争
B.三省分权,既能相互牵制,又能提高办事效率
C.宰相与枢密院分掌军政大权
D.尚书台掌管军国大事
16.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
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B.“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C.“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17.汉武帝时期,形成了新的官僚机构(  ) A.外朝     B.中朝    C.内阁    D.政事堂
18.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按照时序排列:①行省制 ②分封制 ③郡县制 ④州郡县制;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19.藏文史籍《萨迦世系表》载:“元帝辖十一省,西藏之地面积虽不足一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的住地和教法所以,故作为一省委付与八思巴。”元代实行行省制度,负责管理西藏省的中央机构是( )
A.中书省 B.西藏行省 C.巡检司 D.宣政院
20.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 )
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21.“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有敢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太祖朱元璋制定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
A.让群臣监督皇帝 B.精简政府机构
C.加强君主专制 D.让子孙后代有章可循
22.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 )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不可能把堂堂宰相称作“罗锅”
D.这个剧名只不过是哗众取宠,为了吸引观众
23.雍正皇帝说:“愿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这反映了清朝时代( )
A.雍正皇帝重视人才 B.雍正不愿大权独揽
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君主同情广大人民
2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下列相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废除丞相制度 ②设置军机处 ③设置内阁 (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①③
25.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材料说明秦始皇( )
A.认为分封制不利统治 B.认为自己功勋盖世
C.准备推行郡国并行制 D.主张实行严刑酷法
26.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27.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
A.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划的基础
B.扩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图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
28. 唐代中央设立的三省不包括(  )   A.政事堂   B.门下省 C尚书省   D.中书省
29.下列言论不符合中国皇帝制度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法令出一”
C.“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 D.“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30.列各项对表中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熟拟 诏书由中书省拟定,称熟状拟定,即详拟定稿。皇帝在纸尾批语,御印可其奏。
票拟 内阁学士将各地奏章“用小票墨书”,将拟定之批阅建议并附奏章进呈皇帝裁决。
A.拟票者类似皇帝的机要秘书 B.最高命令出自拟票官员
C.皇帝无权亲见各地官员奏折 D.皇帝拥有最终的决策权
31. 下面哪项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目的( )   A.割占中国领土 B.保护鸦片贸易
C.打开中国市场 D.赔款2 100万银元
32.近代列强在中国获取权益的过程中,《马关条约》中有着不同于《南京条约》的特殊条款,对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这一条款是( )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C.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
D.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3.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没有遭到列强的公然反对,主要是因为( )
A.美国刚刚打败西班牙
B帝国主义建立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该政策基本维护了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有有利于它们在华扩张
D.充分利用了列强在瓜分中国问题上的相互矛盾
34.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由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这表明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 )
A.司法主权 B.贸易主权 C.关税自主权 D.外交主权
35.1883年,一法国商人为买丝绸同一中国商人发生矛盾,失手将中国商人打死,此法国商人应受什么人审判( )
A.英国领事 B.中国法院 C.法国法院 D.法国领事
Ⅱ卷(共3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36题10分,37题20分,共30分。要求: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6.材料一: 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守,两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其中要求地方郡国每年推举两人。
? 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或以货贿自通,或以计协登进……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慢主惘时,实为乱源。
材料三? 此种制度通过考试的方式,较为广泛的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政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历史上选拔官员(或人才)的什么制度?(1分)在此前的奴隶时代我国主要采取的选官制度是什么?(1分)
(2)材料二描述的又是哪种选官制度?(1分)它主要盛行于哪一历史时期?(1分)
(3) 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1分)它产生于什么时期?(1分)
(4)如果你是皇帝,你会采取哪一种选拔官员与人才的制度?(1分)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37.“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示一          图示二             图示三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清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有何作用?(7分)
(2)材料二中的“上”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4分)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6分)
(4)上述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3分)

2012年秋季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参考答案
36.(1)察举制;(1分)世官制(1分)
(2)九品中正制;(1分)魏晋南北朝(1分)
(3)科举;(1分)隋朝(1分)
(4)酌情给分
仪陇县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10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下列关于经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度最大值为90° B.经度最大值为180°
C.经度自南向北逐渐减小 D.经度自西向东逐渐减小
2.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
A.从南向北逐渐增大 B.从东向西逐渐增大
C.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 D.从两极向赤道逐渐增大
3.岩石圈的范围是 (??? )
A.整个地壳 B.上地幔和地壳 C.下地幔与地核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4.我们利用经纬网的目的是( )
A.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方的位置B.更好地认识地球的形状
C.了解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D.认识经纬线长短的变化
5.从甲、乙、丙、丁四处上空俯视,所见的经纬网与①、②、③、④图中对应正确的是(  )
A.甲—④ B.乙—① C.丙—③ D.丁—②
6.以下有关宇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宇宙是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内涵的
B.宇宙是物质的,物质处于难以预料的运动和发展中
C.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半径大约是200亿光年
D.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类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将不断扩大
7.不包括地球的天体系统
A.太阳系??????? ? B.银河系??????? ?C.总星系????? ??? D.河外星系
8.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是( )
A.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其中G为地核
C.E、F合为岩石圈 D.地球的外部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9.一般认为,岩浆形成的源地是: (? ? )
A.地壳的底部 B.地幔的下部 C.地核 D.软流层
据报道,中国有望在2013年发射自主火星控测器,因为2013年火星距离地球最近,是发射火星探测器的很好的时间窗口,我们现在的运载能力、测控能力也可以支持火星探测器发射。结合下表完成10~11题。
10.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①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比较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地外生命起源和进货的行星,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十分相似,主要表现为
①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
②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
③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比较适中
④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A.耀斑爆发产生???????? ???????????????? B.太阳内部核裂变反应
C.黑子活动释放??????? ?????????????????D.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
13.在地球表面上,决定太阳直射最北和最南界线的条件是
A.地球的自转运动????????????????????????? B.地球的球体形状
C.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D.黄赤交角的大小
如图是a、b、c三地太阳总辐射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这三地可能在
①赤道附近 ②回归线附近 ③极圈附近 ④极点附近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5.它们可能分布在
①澳大利亚 ②黄河站 ③鹿特丹 ④新加坡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我国空间科学2012年开始实施“夸父计划”,该计划由三颗卫星组成,其中A卫星设置在距地球150万千米的日地连线上,用来全天候监测太阳活动的发生及其伴生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6~18题。
16.我国将“夸父计划”定在2012年最大可能的原因是
A.2012年是一个太阳活动活跃期 B.2012年卫星研制工作完毕
C.2012年大推力研制成功 D.2012年探测技术完善
17.A卫星可在光球层监测到的太阳活动是
A.黑子 B.耀斑 C.太阳风 D.日珥
18.“过去做饭满屋烟,现在生火拧开关”。这是对目前广东省农村地区沼气户生活的真实描写。沼气中蕴含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A.太阳 B.植物 C.沼气池 D.微生物
“他们就潜伏在外太空,耐心等待,只等时机成熟,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候,给你沉痛一击,将你拖进无尽的黑暗。”这是美国《大众科学》对太阳风暴的描写。据此,根据所学内容回答19~20题。
19.“太阳风暴”对地球的重大影响是
A.使无线电短波通信衰减或中断 B.使地球的温度升高很多
C.使地球的各地产生大风 D.使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20.太阳风暴到达地球时可能会导致
①剧烈天气现象出现 ②磁暴 ③地球电离层扰动 ④极光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回答21~22题。
2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22.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
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23.右面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4.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25、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回答图中所示ABC分别为:(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第Ⅱ卷)
二、综合题(每空2分25×2=50)
26.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2年6月16 日十八点三十七分,神舟九号在酒泉发射中心正式点火升空,载着两男一女三名宇航员去完成与天宫一号对接任务。这一任务的圆满完成也为我国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翻开新的一页。
材料二:太阳绕日公转示意图 材料三:二分二至日中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
(1)神舟九号点火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 位置,地球在此位置时的直射纬度为 ,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
。(2)神舟九号点火升空之日,甘肃省酒泉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同海南省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相比,夜较长的是 市。
(3)图乙中D地地方时为 。
(4)图乙中A地有一河流自北向南流,该河流侵蚀较强的河岸是
A.东岸 B.西岸 C.南岸 D.北岸
(5)图乙表示是 日的太阳光照图,此时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图中A、B、C三地的自转线速度大小比较: ,自转角速度的大小比较: 。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2009年美国东部时间6月18日17时32分,美国宇航局“月球坑观测与感知
卫星”和 “月球勘测轨道器”搭乘“阿特拉斯五号”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
军基地(28°26′N,81°W)成功发射升空,这是美国宇航局重返月球计划的第一步,它将开
创月球探索的新纪元。
材料二 两个探测器升空当日某时的太阳光照图。
(1)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所在的时区为________。美国东部时间是指________的区时,
“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和“月球勘测轨道器”升空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
(2)材料二图中的A、B、C、D四点中,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
(3)判断材料二图中的是________(晨、昏)线,是________(晨、昏)线。
(4)依据材料二光照图,计算卡纳维拉尔角的地方时是________。
28.读下图(图中ABC为昏线,且与极圈相切),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2分)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
(2)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时。
(3)此时,________经线和________经线将全球划分为两个日期。
(4)在乙图上完成日照图。(画出晨昏线,用斜线表示夜半球)。

高一地理月考答案
仪陇县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10月)月考政治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
1.不同手机用户对手机功能有不同的需求,说明人们关注
A.商品的使用价值 B.商品的价值 C.商品的交换价值 D.商品的价格
2.中国移动公司和手机厂家为客户量身订做手机主要是为了
A.生产出更能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    B.更好的实现商品的价值
C.尊重顾客的上帝地位   D.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②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④先有商品,然后才有货币
A.①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②④
4.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①价值尺度 ②流通手段 ③贮藏手段 ④支付手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中央电视台播出过一广告,“3980,电脑抱回家!”说的是某品牌的电脑售价3980元。这里3980元
①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表现 ②仅是观念的货币而不是现实的货币
③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④是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表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这就是说
①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 ②纸币的面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③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④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大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在“商品—货币—商品”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8.下列对信用卡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经济往来结算中使用的信用工具? ②持卡人可以在发卡银行指定的消费场所购物和消费
③持卡人可以在指定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和转账? ④属于电子货币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9.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显示:2007年8月24日,100美元兑换756.91元人民币;2010年5月4日,100美元兑换682.65元人民币。这一变化表明
A.人民币汇率跌落,美元贬值??? B.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升值
C.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D.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10. 近些年,华北不少地方把葡萄﹑苹果等水果利用冷库保鲜,到春节再拿出来卖,价格比秋天高出几倍。这种现象表明
A.物以稀为贵,供求决定价格 B.物以稀为贵,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C.价格的变化是无规律可循的 D.价格的变化是由技术水平决定的
11.以前像轿车等高档昂贵商品,只有少数富人才能买得起和消费得起;而现在许多高档商品的价格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百姓都消费得起了,其中根本原因是
A.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B.供过于求 C.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D.货币不断升值
12.油价上涨以后,对于本来就不景气的航空业无疑是“雪上加霜”,燃油加价要由每个乘客来分担,出于经济的考虑,人们出行由乘飞机改乘火车,这是因为
①两种商品的结合共同满足人的一种需要 ②火车与飞机互为替代品
③两种商品的功能相近,可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 ④火车与飞机是互补商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某国生产一件K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小时,甲企业生产一件K商品所需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5小时,如果甲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其他条件不变,则甲企业生产的一件K商品的价值
A.是原来的1.5倍 B.是原来的0.75倍 C.不变 D.无法确定
14.近年来我国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为了抑制房价涨幅,政府可以选择的措施有
A.扩大商品房需求 B.增加商品房用地的供给
C.规定商品房价格 D.减少商品房用地的供给
15.某市书法协会组织书法爱好者在市中心广场现场书写春联,并在旁边放着为敬老院设立的“爱心捐助箱”。市民不管捐助多少,都可以获赠一幅春联。材料中的春联
A.是商品,因为它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B.是商品,因为它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C.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D.不是商品,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
16.近年来,我国手机厂家为了争夺市场大打价格战。目前我国国内有近500家手机厂家,年产量远远超过市场需求量,使厂家不得不采取低价策略。造成价格战的直接原因是
A.商品价值量降低 B.产品供过于求 C.产品供不应求 D.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7.我国是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之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我省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表现在
①增加了进口技术设备的成本 ②有利干提升出口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③不利于我国商品对外出口 ④可以减少居民赴美留学、旅游的费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寻常的西红柿、豆角、小白菜,经过拣挑、清洗、消毒、保鲜、装盒等一系列特殊工序,被送进商店后,顿时身价倍增,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加工的蔬菜
A.使用价值增加了 B.价值增加了 C.营养价值增加了 D.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19.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这种划分的依据是
A.消费品耐用程度不同 B.消费品类型不同
C.交易方式不同 D.消费的目的不同
20.如果1台空调==2吨咖啡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空调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加一倍,而生产咖啡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加两倍,那么一台空调可以换咖啡
A.2吨 B.3吨 C.4吨 D.8吨
21.安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分别为42.8%、41.4%、39.5%。这一变化趋势表明安徽省居民
A.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增加 B.家庭食品支出额在减少
C.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生活水平提高 D.家庭消费已经以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为主
22.2009年中国汽车消费如火如荼,从右边的漫画可以看出消费者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B.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D.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23.近年来,很多知名品牌请影视界、体育界的明星作代言,推广自己的产品。运用偶像来推销产品,并促使该产品成为流行时尚,对于消费者来讲,是由__________引发的消费。
A.求实心理????? B.攀比心理????? C.求异心理????? D.从众心理
24.居民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
①居民的收入 ②物价水平 ③恩格尔系数的变化 ④消费心理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5.一种商品价格的提高,可能带来的影响是这种商品的 ①需求量减少 ②供应量增加 ③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④互补商品需求量减少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无法确定
26.《人民日报》报道,健身一次30元,花1000元办个会员卡,可用一年;头发护理一次40元,2000元成为“会员”,可护理100次……如今这样的“会员”制消费颇受城市“白领”的青睐。这说明
A.物价水平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 B.商品质量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C、商品性能决定消费行为??????????? D.经营者的服务态度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
27.广州万佳超市开业之初,推出8角一只烧鸡,买烧鸡的人龙长达数百米,这说明
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②消费者总是喜欢“物美价廉”的商品?
③价格变动对生产有重要影响? ?④商品价格高低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 ? ???????????????D、①③④
28.高考前夕,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商贩推销“作弊笔”的现象。有些商家,只要能赚大钱,哪怕是违法的生意,他们也会“迎难而上”。没错,商人是该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可也不能昧
着良心去赚钱。上述材料主要告诉我们
A.对金钱必须要取之有道,诚信经营 B.货币在社会主义社会仍很重要
C.在金钱面前应该坚持用之有度 D.作为商品经营者不用讲究道德
29.人们在市场经济中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等价交换是指
A.每次商品交换都必须是等价的 B.每次商品交换价格都应与价值相一致
C.只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之中 D.等价交换的次数多于不等价交换的次数
30.在我国,人民币可以在市场上购买一切商品,这主要是因为人民币
A.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B.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C.本质是商品 D.是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31.《经济时报》载文指出,农产品从长期短缺到相对富裕,并不意味着“物多必贱”,相
反农民可以通过改变作物种植方式及搞好贮藏,巧妙利用时间差,从微观上创造大量“物以
稀为贵”的市场机会。“打好时间差”是指
A.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根据价值规律,利用供求的制约
C.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 D.节约劳动时间,获取更多的效益
32.国务院决定,2010年小麦各品种最低收购价每市斤平均提高3分钱,同时适当提高稻谷特别是优质稻最低收购价格。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
A.粮食价格是由国家规定的 B.价格变动能调节生产规模
C.我国的粮食生产供不应求 D.供求影响价格
33.下列属于商品的是
A.家庭用的自来水 B.赠送同学的礼物
C.向地震灾区空投的援助物资 D.农民生产的供自己食用的粮食
34.2010年9月21日,100英镑兑换1055.4900元人民币;到2010年9月29日,100英镑兑换1063.96元人民币。材料中描述的变化过程表明:
A. 外汇汇率下降,人民币升值?? ???B. 外汇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
C. 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 ??? D. 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35.通货膨胀条件下的市场状况是
A.卖方市场?B.买方市场??C.供过于求 D.供求平衡
三、文字题
36.小明是一名大学新生。在开学前,他打算买一只手机,以便与家人朋友联系。
【准备】小明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相关信息,发现手机的品牌众多,不同品牌、不同地区间的价格差距也比较大。不过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比起前几年,手机的性能普遍提高了,而价格则普遍降低了。
【出手】小明有两点考虑:其一,自己买手机只是为了联系方便,所以,功能没有必要过多;其二,尽管家庭生活条件不错,但毕竟开学后要有一笔不小的学费支出,所以,价格也不宜过高。最后,小明终于买到一款性能较好、价格适中的手机。
(1)分析产生上述价格现象的原因。(6分)
(2)对小明的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作出评价。(8分)
37.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此,某校学生就本校中学生消费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材料一 学生生日宴请:90%以上学生过生日都要相互宴请,购买礼物赠送,而且宴请规模、赠送礼物程度呈扩大趋势。平时节日:98%以上同学都互相送贺卡,且贺卡档次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贵。原因:同学们都这么做,不请不送丢脸面。
材料二 中学生个人消费情况:手中的电子词典100%,手机、MP3达30%以上,电脑达35%,而且电子装备呈现普遍化、个性化特点。生活消费:饮食占20%,服装占40%,文化书籍占5%,零食、玩具占35%。近40%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很多只用过一时便不再用的东西。原因:“人有我必有”、“人无我也有”。
通过对获取材料的分析研究,学生小王准备撰写一篇研究报告。现请你结合自己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运用所学知识,为他的报告确定一个最合适的题目并回答下列问题。
(1)报告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中学生的上述消费行为受到哪些消费心理的影响?(6分)
(3)作为,小王决定写一封倡议书,倡议新时期的中学生应该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请你帮助他列出倡议的要点?(6分)
高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答案
36.(1)①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水平。不同品牌、不同地区间手机价格之所以存在差异,与供求状况有关。2分
仪陇县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10月)月考数学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若集合,则( )
A. B. C. D.
2.已知集合U={1,2,3,4,5,6,7,8},M={1,3,5,7},N={5,6,7},则右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      
A.{5,7} B.{2,4} C.{2,4,8} D.{1,3,5,6,7}
3.下列四组函数中,相等的两个函数是( )
A. B.
C. D.
4.函数的定义域为
A. B. C.R D .
5.设集合M={x|0≤x≤2},N={y|0≤y≤2},那么下面的4个图形中,能表示集合M到集合N的函数关系的有(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
6.设f(x)是R上的偶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增,若aA.f(a)f(b)
C.f(a)=f(b) D.无法确定
7.已知函数是奇函数,且在区间上单调递减,则上是( )
A. 单调递减函数,且有最小值
B. 单调递减函数,且有最大值
C. 单调递增函数,且有最小值 D. 单调递增函数,且有最大值
8.若偶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则下列关系式中成立的是( )
A. B.
C. D.
9.已知在R上是奇函数且满足,当时,
,则 ( )
A. B. C. D.
10.设定义在[-2,2]上的奇函数f(x)在区间[0,2]上单调递减,若f(m)>f(1-m),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2,2] B.[-1,2] C.[-1,) D.[-1,]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每4分,共16分题)
11.已知全集,集合,,则
.
12.设,则f{f[f(-1)]}=_________
13.函数f(x)的定义域为[0,2],则函数f(x+1)的定义域是________.
14.已知函数是偶函数,则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_ ___。
三、解答题(15,16题每题8分;17,18题每题9分;19题10分,共44分)
15.已知集合,集合.求;求;求
16.已知集合A={|≤+3},B={|<-1或>5}.
(1) 若; (2) 若,求的取值范围.

17.设
(1)讨论的奇偶性;
(2)判断函数在(0,)上的单调性并用定义证明。
18.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时,固定成本为5 000元,而每生产100台产品时直接消耗成本要增加2500元,市场对此商品年需求量为500台,销售的收入函数为(万元)(0≤≤5),其中是产品售出的数量(单位:百台)
(1)把利润表示为年产量的函数;(2)年产量多少时,企业所得的利润最大;
19.定义在上的函数,,当时,,且对任意的
,有,
(1)求的值;
(2)求证:对任意的,恒有;
(3)判断的单调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高一10月月考数学
参考答案
4.D【解析】略
5.C【解析】①的定义域不是M;④不是函数.
6.B【解析】因为设f(x)是R上的偶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增,若a7.B【解析】因为函数是奇函数,且在区间上单调递减,则利用函数的奇偶性性质可知上是单调递减函数,且有最大值,选B
8.D【解析】因为解:∵f(x)是偶函数,
∴f(-)=f(),f(-1)=f(1),f(-2)=f(2),
又f(x)在(-∝,-1)上是增函数,
∴f(-2)<f(-)<f(-1) 即f(2)<f(-)<f(-1) 故选D.
12.【解析】,则,所以
13.[-1,1]【解析】由函数的对应关系知0≤x+1≤2,解得-1≤x≤1.
14.【解析】∵函数是偶函数,∴,即a=1,∴,其开口向上且对称轴为x=1,故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15.【解析】略 16.【解析】略
17.(1)是奇函数
(2)在上是增函数
【解析】略
【解析】略
18.解:(1) 利润y是指生产数量x的产品售出后的总收入R(x)与其总成本C(x)之差,
由题意,当x≤5时,产品能全部售出,当x>5时,只能销售500台,
(2)在0≤x≤5时,y=-x2+4.75x-0.5, ……………………8分
当x=-=4.75时,ymax=10.781 25; ………………………10分
当x>5 百台时,y<12-0.25×5=10.75, ………………………11分
∴ 当生产4.75百台即475台时,利润最大. ……………………………12分
【解析】略
19.(1) (2) 见解析 (3) 在上为增函数
【解析】本试题主要是考察了函数的奇偶性和函数的单调性的证明,以及函数值符号的判定的综合运用。
(1)利用赋值思想得到结论f(0)=1
(2)由于当时, ,,当时,
当时 , 利用互为倒数可知,结论成立。
(3)利用单调性的定义,作差,然后判定与零的大小关系得到。注意结合题中的关系式的变换得到。
解: (1) ………………2分
仪陇县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10月)月考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每小题4分)
1.试判断下列几个速度中哪个不是瞬时速度( )
A.子弹出枪口的速度800 m/s B.由于堵车,汽车在通过隧道过程中的速度仅为1.2m/s
C.小球第3 s末的速度6 m/s D.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72 km/h
2.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
A.学校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 B.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在19时开播
C.某场足球赛开赛20min时甲队攻入一球 D.刘翔用12.91s完成110m跨栏,成为某届奥运会冠军
3.敦煌曲子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是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
A. 船和山 B. 山和船 C. 地面和山 D. 河岸和水流
4.A、B、C三质点同时同地沿一直线运动,其x-t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t0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的平均速度最大 B.B的平均速度最小
C.A的平均速率最大 D.它们的平均速率相等
5.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时,接通电源与让纸带随物体运动,这两个操作的先后次序应当是( )
A、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B、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释放纸带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6.一名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7s末的速度为9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他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9m/s B、9.6m/s C、10m/s D、10.2m/s
t/s
0
2
4
6
v/(m·s-1)
0
8
12
8
7.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t=0时汽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到B点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C点停止.测得每隔2 s的三个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记录在下表中,由此可知 (  )
A.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2 m/s B.t=3 s的时刻物体恰好经过B点
C.t=10 s的时刻物体恰好停在C点 D.A、B间的距离大于B、C间的距离
8.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加速度的大小开始减小,但方向不变,则该质点的
A.速度减小,位移减小 B.速度减小,位移增大
C.速度增大,位移增大 D.速度增大,位移减小
9.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开始以54km/h的速度行驶了全程的1/4,接着以速度v行驶其余的3/4的路程,已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72km/h,则v等于(  )
A.22.5km/h   B.81km/h  C.80km/h   D.90km/h
10.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下列物体可看作质点的是 ( )
A.研究在校运动会上跳高运动员的过杆动作 B.研究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
C.研究”婵娥”二号卫星的运动轨迹 D.研究跳水运动员的入水动作.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每小题4分)
二、填空题(11,12,13每空2分14题每空1分,共21分)
11.一物体沿平直轨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物体拖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迹,以此记录物体的运动情况。其中一部分纸带上的点迹情况如图9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测得A点到B点,以及A点到C点的距离分别为x1=3.20cm,x2=12.80cm,则在打下点迹B时,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 ﹞
m/s;
物体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
12.质点在x轴上运动,其位置坐标x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x=2t2+2t-4,则其加速度a=___________m/s2。当t=0时,速度为___________m/s(x的单位是m,t的单位是s)。
13.从初速度为零状态开始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1s内的位移是2m,则其运动的加速度是
m/s2,在最初3s内的位移是 m。
14.下图是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由图线可知此物体在t=0时刻的速度大小是 m/s;此物
体前2s内做 运动,加速度为 ,此物体中间4s内做 运动,加速度为
位移为 m,此物体最后2s内做 运动,加速度为 此物体在整段时间
8s内的位移是 m,平均速度是
四、计算题
15(12分).如图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v-t图象,请回答:
(1)在0~4s内、4~8s内、10~12s内质点加速度各是多少?
(2)质点在0~12s内的位移大小是多少?
16.(12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途中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BC= (未知),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υ1=3m/s、υ2=6m/s ,则
(1)物体经B点时的瞬时速度υB为多大?
(2)若物体的加速度a=2m/s2,试求AC的距离
17.(15分)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由于在前方出现险情,司机采取紧急刹车,刹车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求:
(1).汽车刹车后20s内滑行的距离。
(2).从开始刹车汽车滑行50m所经历的时间。
(3).在汽车停止前3秒内汽车滑行的距离。
仪陇县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10月)月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的肽键结构式是( )
A.NH—CO???? B.-NH-CO—???? C.-NH2-COOH—???? D.NH2—COOH
2.经化学分析法测得某种有机物分子的元素组成及其含量分别是:C:90.39%,O:3.518%,N:2.754%,H:1.214%,S:0.006%,Fe:0.006%,该物质最可能是(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核酸
3.用于观察RNA在细胞中分布的试剂是( )
A.斐林试剂???? B.甲基绿试剂???C.苏丹试剂???? D.吡罗红试剂
4.组成DNA的成分是( )
A.脱氧核糖、核酸和磷酸 B.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
C.核糖、碱基和磷酸 D.核糖、嘌呤、嘧啶和磷酸
5.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肌肉中的肌动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的原因,下列解释最
正确的是( )
A.两种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数目不同 B.两种蛋白质所含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C.两种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两种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都不同
6.构成月季和孔雀的主要化学元素有( )
A.C、H、O、N、P、Fe????????????? B.C、H、O、S、N、P
C.H、O、K、S、P、Mg????????????? D.N、P、K、Ca、S、Zn
7.人体免疫球蛋白中,IgG由4条肽链构成,共有764个氨基酸,则该蛋白质分
子中至少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 )
A.746和764? ?? B.760和760??? ??? C.762和762?? ? D.4和4
8.在“奶牛→乳酸菌→噬菌体”这一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核苷酸种类依次是( )
A.8、8、4  B.5、5、4 C.4、4、4  D.8、5、4
9.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化学元素组成与其他化合物不同的是( )
A. 脱氧核糖 B. 油脂 C. 核酸 D.核糖
10.含有215个N原子的200个氨基酸,形成的5个四肽、4个六肽和一个2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分子。这些多肽和蛋白质分子中,肽键与氨基数目的最大值分别是( )
A.189和11 B.200和215 C.189和26 D.200和200
11.鉴定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脂肪,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所用实验材料均合理的一组是( )
A.韭菜叶、豆浆、大豆、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B.梨、鸡蛋清、花生子叶、人口腔上皮细胞
C.苹果、豆浆、花生子叶、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D.番茄、豆浆、花生子叶、人口腔上皮细胞
12.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再用吡罗红染液
②用8%的盐酸目的之一是使DNA与蛋白质分离,使DNA水解
③滴加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使口腔上皮细胞维持原有的形态
④用高倍显微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呈绿色的染色体和呈红色的RNA分子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3.有一种“十五肽”的化学式为CxHyNzOdSe(z>15,d>16)。已知其彻底水解后得到下列几种氨基酸: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解可得e个半胱氨酸 B.水解可得(d-16)/2个天门冬氨酸
C.水解可得z-15个赖氨酸 D.水解时消耗15个水分子
14.如图表示一个由200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分子中含有198个肽键
B.参与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200个氨基
C.200个氨基酸缩合成该蛋白质时分子总量减少了3582
D.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3个—NH2
15.下列哪一实例能说明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
A.Mg是叶绿素不可缺少组成成分 B.油菜缺少B时只开花不结果
C.哺乳动物血液中Ca2+盐含量太低会抽搐 D.人体内Mn的含量过高会导致运动失调
16.下列关于无机盐在生物体内所起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合成DNA、RNA、脂肪等物质时,都需要磷酸盐作原料
B.根瘤菌的固氮酶中含有钼、铁,说明某些金属元素可以成为一些复杂蛋白质的构成元素
C.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要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观察蛙的肠系膜中血液流动时使用的生理盐水浓度为0.65%,这说明无机盐在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中有重要作用
D.人缺碘会患大脖子病,是因为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
17.下图是某多肽化合物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该多肽为三肽 B.③、⑤、⑦的形成是在核糖体上完成的
C.由于该多肽链游离的羧基多于氨基,所以呈酸性
D.该多肽链在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54
18.如图所示:
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19. 下列分子中,与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式不相符的是( )
A. B. H2N—CH2—CH2—COOH
C. D.
20.我们日常烹调中使用的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已知谷氨酸分子的R基为—C3H5O2,则一分子谷氨酸中含有的C、H、O、N原子数依次是( )
A.5、9、4、1 B.4、8、5、1 C.5、8、4、1、 D.4、9、4、1
二、非选择题:(50分)
1.生物学实验中常用到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下面的问题。(14分)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100倍,这里“被放大100倍”的是细小物体的(  )
A.体积 B.表面积
C.物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2)在目镜为10×、物镜为8×的视野中,看到刚好穿过视野中心的一行连续排列的10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为__________个,看到的细胞直径比原来的大__________倍,所看到视野的亮度比原来__________。
(3)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转动______________。使高倍物镜到位后,若视野中图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__________________至物像清晰。
(4)若显微镜下视野一片黑暗,调节光圈和反光镜都无用,则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___。
2.(共14分)某蛋白质由51个氨基酸、两条链构成,结构图中—S—S—为两个—SH形成。其结构模式图如下:
(1)该蛋白质分子形成过程中形成了????? 个水分子和????? 个肽键;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还有游离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 、?????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2)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具有不同的R基,在形成此蛋白质的氨基酸中最多含有????? 种不同的R基。
(3)如果形成该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则该蛋白质的分子质量是?????
3根据检测生物组织中所含的化学成分所依据的原理填写下表:(8分)
检测的成分
葡萄糖
蛋白质
脂肪
淀粉
试剂
双缩脲
苏丹Ⅲ
显色反应
砖红色
蓝色
4.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D表示________________。E表示______________
(2)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_个氨基酸分子失去_________个分子的水而形成的,这种反应叫做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____。该化合物称为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表示R基的字母是__________________,表示肽键的字母是___________。
(4)图中有_________个氨基和________个羧基。
(5)该化合物水解成氨基酸的过程需_________个分子的水。
(6)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的。
高一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
仪陇县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10月)月考英语试题
(必修1:module1——2)
第一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单项填空(共15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The foreigner made a deep ____ on me. I’ll keep it in my mind all my life.
A. impression B. opinion C. thought D. idea
2.Jim is running _____ Kate, They’re neck and neck.
A. faster than B. as fast as C. as faster as D. more slowly than
3. PE will be part of the high school graduation examinations. _____, you will have to be strong and healthy to graduate.
A. After all B. As a matter of fact C. In other words D. What’s more
4.Look at the timetable. Hurry up!! Flight 4026 _____-off at 18:20.
A takes B took C will be taken D has taken
5. He said that light _______ much faster than sound.
A. travel B. travelled C. travels D. is travelling
6.---Jia Ning admitted ______ to us this morning.
---That’s nothing. Tell him to avoid ______ lies.
A. lying; telling B. to lie; telling C. lying; to tell D. to lie; to tell
7. This room is ______ that on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wrong?
A. three times so big as C. three times bigger than
B. three times the size of D. a third as big as
8. The boys often play_______football in _________ afternoon.
A / , an B the ,an C / , the D a , the
9. He was deeply ____ by the ____ novel.
A. moving ; moving B. moved ;moving C. moved; moved D. moving; moved
10. ---- David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recently
---- ______ and_______.
A. So he has; so he has B. So has he; so have you
C. So he has; so have you D. So have you; so he has
11.. This cake is ________ that on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wrong?
A. three times the size of C. three times bigger than
B. three times so big as D. one third as big as
12. –Can I help you? --Yes , I bought this TV here last week ,but it ____________.
A. doesn’t work B. didn’t work C. don’t work D. can’t work
13.I don’t think you will be bored in Ms White’s class,__________?
A. do you B. don’t you C. will you D. won’t you
14 ---I am going to Shanghai. ----____________
A Thanks B It’s a pleasure C With pleasure D Have fun
15.from his_______ expression, we guess the news was_______
A disappointing;disappointing B disappointed;disappointing
C satisfied ;satisfied D satisfying;satidfying
完形填空(共20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I was said to be the worst student in my class, and my family thought I was hopeless. I had to 16 grade six. at that time a new teacher, Miss Sadia, came to our school.
One day after class, she 17 that I was staying alone during the lunch break. She came to me and began to talk to me. It was just a 18 conversation. After that day, she gave me particular 19 and it made me feel special(特别). I started to work hard because she gave me the feeling that 20 believed me , and my 21 started to improve(提高) in her subject.
Months later, she moved into a house near my 22 . We would walk home together after school. Her constant (不断的 ) support helped me, 23 in my studies, as I knew she would 24 my grades both in her subject and the other subjects. I finally 25 second in my class.
Then, after grade six, she started to slowly drift away(疏远) 26 still kept a constant(不断的) check on me. By the time I was in grade seven, we 27 spoke, but by then I had become the 28 in my class. When I left my school, I was 29 with her, as she never answered the 30 when I called her.
Then I graduated and went to a good university. One fine day, our paths(路) 31 again. I met her at a wedding. I could not 32 asking her, "Why did you stop talking to me?"
"You are a clever boy. I wanted you to be a tree 33 on your own roots, not depending on (依靠)others. Now here you are and I feel 34 of you. You are your inspiration and do not need to 35 a shoulder," she said. I could not say anything, but I smiled. I'll always thank her .
16.A. jump B. attend C. copy D. repeat
17.A. heard B. noticed C. learned D. sensed
18.A. stupid B. useless C. normal D. secret
19.A. attention B. attraction C. explanation D. examination
20.A. everyone B. someone C. anyone D. nobody
21.A. words B. objects C. classes D. grades
22.A. home B. school C. hotel D. company
23.A. generally B. actually C. especially D. usually
24.A. change B. look C. improve D. check
25.A. received B. came C. caught D. held
26.A. but B. as C. or D. so
27.A. ever B. often C. once D. hardly
28.A oldest B. strongest C.best D. cleverest
29.A. out of touch B. in common C. out of reach D. in touch
30.A. road B. schoolyard C. phone D. machine
31.A. separated B. formed C. added D. crossed
32.A. finish B. help C. prevent D. keep
33.A. standing B. flying C. growing D. sitting
34.A. sad B. proud C. good D. ashamed
35.A. give up B. get on C. look for D. take up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共15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A famous study was done in a school by a professor (教授) from a university. At the start of the school year, the teachers were given the names of five children. They were told that these five were the most excellent students in the class. But the fact was that these students were only average(中等),and they were not the best students at all. Well, guess what? At the end of the year, all the five average students scored among the highest in the class.
  What made these average students change so much to become top students?The only difference was the change in their teachers’ attitude(态度). Because the teachers believed that these five kids were the top students,they expected(期望) more from them. And so these five average students began to believe and expect more from themselves. So they worked harder to do as well as they could.
  Do you know why? If you expect the best from people, they’ll usually want to give you their best. A great leader said, “Treat(对待) a person just how he appears to be on the outside, and you’ll make him even worse. But treat a person like he’s already a success,and you’ll help make him the best he can be.”
  Like the true story of 7-year-old Johnny, his teacher got so angry with him that one day she said,“Johnny,you’re the naughtiest(最顽皮的) boy in this class. I’m sure you’ll never change.” The next year Johnny had a new teacher. And on the first day of class,she met with Johnny after school and said,“Johnny, I’ve heard a lot about you! But do you know that I don’t believe a word of it.” And every day after that, this new teacher treated Johnny as if he was one of the smartest students even when Johnny did naughty things. Later on, Johnny became a school leader. Because that’s the power of our belief(信任) and attitude(态度) toward children.
36.The five average students became top students mainly because of ________.
A. the professor’s study
B. the teachers’ hard work
C. the change in the teachers’ attitude
D. the change in the professor’s attitude
37.Why did the writer tell us the story of 7-year-old Johnny?
A. To let us know how good his new teacher was.
B. To show the importance of encouragement.
C. To show that the boy was clever enough.
D. To let us know the famous boy.
38.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tell us?
A. If you want to get more,you should have new teachers.
B. A professor’s study can help you score highest.
C. Only teachers can make you a top student.
D. Attitude and belief can change a person.
B
It’s school time again! You’re probably feeling excited and maybe a little sad that summer is over. Some kids feel nervous or a little scared on the first day of school because of all the new things: new teachers, new friends, and even a new school. Luckily, these “new” worries only stick around for a little while. Let’s find out more about going to a new school.
Most teachers kick off the new school year by introducing themselves and talking about all the stuff you’ll be doing that year. Some teachers give students a chance to tell something about themselves to the rest of the class, too. When teachers do the talking on the first day, they often go over classroom rules and school rules so you’ll know what’s allowed and what’s not. Please pay close attention
You might already know a lot of people in your classes on the first day, but it’s a great day to make a new friend, so try to say hello to kids you know and new ones that you don’t. Make the first move and you’ll be glad you did, and so will your new friend!
Seeing friends you haven’t seen in a while can make the first day a good one. You can make the day feel special by wearing clothes that you really like. Maybe you got a great T-shirt on one of your vacations, or a pair of sneakers(运动鞋). It also can make you feel good to be prepared and have all the things you need, such as pencils, folders, and whatever else you’ll be needing. But make sure that you pack them the night before in case you don’t have time in the morning.
39. The underlined phrase “kick off”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probably means “_____”.
A. start B. study C. find D. teach
40. The last paragraphs mainly tell us about ________.
A. what to know about a new school
B. how to prepare for a new school
C. what to do on your first day of school
D. how to spend your first day of school
41.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you usually do everything on the first day of school except _______.
A. introduce yourself B. learn about the school rules
C. make new friends D. go over your new lessons
42. If you happen to see an old friend on the first day of school, 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that you will feel ________
A. nervous B. lucky C. happy D. excited
c
Betty Skelton was often called “The First Lady of Firsts’’ because of the many records she set. She grew up in Pensacola, Florida, watching airplanes flying to and from a nearby navy base. As a child, she persuaded her parents to let her take flying lessons. By 12, Betty made her first flight alone, though not legally permitted to do so until she turned 16.
During the 1940s, female pilots were mostly prevented from commercial and military flying. So Betty Skelton decided to use her flight skills in aerobatics(特技飞行),performing difficult turns, drops, and other exercises. She began performing and competing around the country.
She won the International Feminine Aerobatic Championship(IFAC)for three years in a row, starting in 1948. She and her little Pitts Special plane the “Little Stinker’’ became famous.
Dorothy Cochrane is an aviation expert who once studied and worked with Betty Skelton. “Betty was such a wonderful aerobatic pilot that she really set the bar high for other women to follow and she was a great role model for them. She really was as good as some of the men.”
Once Ms. Skelton had made her mark on flying, she moved on to racecars, becoming the first female test driver in the racecar industry. She set several land speed records. She also set a cross-country record, driving from New York to California in under 57 hours. And she became one of the top women advertising experts working with General Motors in support of the company’s Corvette car.
Ms. Skelton died in August, 2011, at the age of 85. Visitors to the Washington area can see her “little Stinker” plane at the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s Steven F. Udvar-Hazy Center in Chantilly, Virginia. The small red and white plane hangs high in the air above the entrance to the museum.
43.What happened to Betty Skelton in 1950?
A. She moved on to racecars.
B. She became an aerobatic pilot.
C. She was 20 years old.
D. She won the IFAC for the third time.
44.What can we know from the words by Dorothy Cochrane?
A. It is not easy for other women to break Betty Skelton’s records.
B. She was even more excellent than some men in skills.
C. It is difficult for other women to reach the height Betty Skelton flew to.
D. Betty Skelton is an inspiring role model for pilots worldwide.
45.What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Betty started to fly alone at a nearby navy base at the age of 12.
B. “Little Stinker” was Betty Skelton’s Pitts Special plane.
C. Betty set several speed records in car racing.
D. Betty even set a cross-country record.
46.What is the correct order of the events that happened in the passage?
a. Betty won the international Feminine Aerobatic Championship.
b. Betty became an advertising expert.
c. Betty made her first flight alone.
d. Betty began her aerobatic performance.
e. Betty became the first female test driver.
A. a→b→c→d→e B. a→e→b→c→d
C. c→d→a→e→b D. c→b→d→a→e
D
On a hill 600 feet above the surrounding land, we watch the lines of rain move across the scene, the moon rise over the hills, and the stars appear in the sky. The views invite a long look from a comfortable chair in front of the wooden house.
Every window in our wooden house has a view, and the forest and lakes seldom look the same as the hour before. Each look reminds us where we are.
There is space for our three boys to play outside, to shoot arrows, collect tree seeds, build earth houses and climb trees.
Our kids have learned the names of the trees, and with the names have come familiarity and appreciation. As they tell all who show even a passing interest, maple(枫树)makes the best fighting sticks and white pines are the best climbing trees.
The air is clean and fresh. The water from the well has a pleasant taste, and it is perhaps the healthiest water our kids will ever drink. Though they have one glass a day of juice and the rest is water, they never say anything against that.
The seasons change just outside the door. We watch the maples turn every shade of yellow and red in the fall and note the poplars’(杨树)putting out the first green leaves of spring. The rainbow smelt fills the local steam as the ice gradually disappears, and the wood frogs start to sing in pools after being frozen for the winter. A family of birds rules our skies and flies over the lake.
47. What can be learned from Paragraph 2?
A. The scenes are colorful and changeable.
B. There are many windows in the wooden house.
C. The views remind us that we are in a wooden house.
D. The lakes outside the windows are quite different in color.
48. By mentioning the names of the trees, the author aims to show that ______ .
A. the kids like playing in trees
B. the kids are very familiar with trees
C. the kids have learned much knowledge
D. the kids find trees useful learning tools
49.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 the last paragraph mean?
A. The change of seasons is easily felt.
B. The seasons make the scenes change.
C. The weather often changes in the forest.
D. The door is a good position to enjoy changing seasons.
50. Wha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author writing the text?
A. To describe the beauty of the scene around the house.
B. To introduce her children’s happy life in the forest.
C. To show that living in the forest is healthful.
D. To share the joy of living in the nature.
第三部分 写作(共2节,满分25分)
第一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l分,满分10分)
答题要求:此题要求改正所给短文中的错误。对标有题号的每一行作出判断;如有错误(每行只有一个错误),则按下列情况改正:
此行多一个词: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词,并也用斜线划掉。
此行缺一个词: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加的词。
此行错一个词: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改正后的词。
The Internet is playing a important part in 51. _____
our daily life. On the net, we can't learn about 52. _____
news both home and abroad and some other 53._____
informations as well.We can also make phone calls, 54. _____
send messages by e-mails,go to net schools,and 55. _____
learn foreign languages by ourselves.Beside,we 56._____
can enjoy music,watch sports matches and play the 57. ____
chess or cards. The net also help us do shopping, 58. _____
make a chat with others and make friends with them. 59. _____
In a word,the Internet has made our life more easier. 60._____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15分)
请根据下列要求,以 My First Stay at Home 为题,写一篇100字左右的文章。
内容要点:
1、父母出差,自己一个人在家 2、自己照顾自己 3、难忘有意义的经历
要点提示:
1.memorable experience 2.on business 3.take care of oneself.
写作思路:
时态:描述自己过去的经历自然用一般过去时
谋篇布局:文章以时间为线索,描述自己在家的行为主题:难忘的经历,所以中心应该突出如何难忘,如何有意义
















仪陇县第二中学高2012级高一(上)10月月考英语测试题
(必修1:module1——2)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5ABCAC 6----10ABCBC11----15BACDB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16—20.DBCAB 21—25DACDB 26—30ADCAC 31—35DBABC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共15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36—38CBD
【解析】
36.细节理解题,根据文中语句“What made these average students change so much to become top students?The only difference was the change in their teachers’ attitude(态度).”理解可知。
37.细节理解题,根据文中语句“Because that’s the power of our belief(信任) and attitude(态度) toward children.”理解可知。
38.细节理解题,根据文中语句“Because that’s the power of our belief(信任) and attitude(态度) toward children.”理解可知。
39—42ABDC
43—46DAAC
【本文要点】本文描述了作者与家人身居大自然怀抱中切身的美丽感受。文章主要展示了作者居住环境的大自然的美景和在此美景怀抱中生活的惬意之情。
47. A 推理判断题。本段中提到,每个窗户都会有一个不同的风景,森林和湖泊与一小时之前所见到的都不一样。据此可知,作者身居的环境是多彩和变换的。故选A。
48. C 推理判断题。根据第四段话中“Our kids have learned the names of the trees…”“As they tell all…white pines are the best climbing trees”可知孩子们已经了解了关于周围环境包括树在内的很多知识。故答案选C。
49. A 推理判断题。划线部分的字面意思为:季节就在门外变化着。再根据本段对于周围大自然的变化的描述可知,作者身处此地,能够很容易地感觉到季节的变换。故答案为A。
50. D 推理判断题。此题推测文章写作目的。通读全文,不难了解,作者是与我们读者分享他身居大自然的快乐生活。故答案为D。
第三部分 写作(共2节,满分25分)
第一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l分,满分10分)
51.a改为an 52.can`t改为can 53.home前加at 54. informations改为information 55. e-mails改为e-mail 56. Beside改为Besides 57.去掉the 58. help改为helps 59.第一个make改为have 60.more改为much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15分)

仪陇县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00分。
2、请将所有答案填在答题卷上,交卷时只交回答题卷。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百舸(gě ) 夜缒(zhuì) 瓦菲(fēi) 挥斥方遒(qiú )
B、遏(é)止 颓圮(pǐ) 彷徨( páng) 默默彳亍(chì chù)
C、冰屑(xuè) 青荇( xìng) 漫溯(sù ) 橘(jú)子洲头
D、火钵(bō) 团箕(jī) 氾(fàn)南 叱咤风云(zh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苍桑? ?招摇 激扬? 峥嵘岁月 B.惆怅? 迷茫?? 长蒿 色彩斑斓
C.笙箫? 荆棘? 悠长? 凄惋迷茫 D.寥廓? ? 寂寥 ?凌侮? 中流击水
3、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再别康桥》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 ?? ?,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 ??? ,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揉碎”、“漫溯”、“挥一挥”等,??? ?? ?,给人以立体感。
①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②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靠它给带来
③康河里倒影的是河畔的金柳??? ④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
⑤把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⑥使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子长短不齐的诗体。词牌规定着词的字数、句数、段数、平仄和押韵等,题目则揭示词作的主要内容,如“沁园春”就是词牌,而“长沙”则是题目。
B、 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它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C、徐志摩,现代诗人,“新月”诗派代表人物,著名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再别康桥》是其代表作之一。
D、被刘知已称为“著述罕闻,古今卓绝”的《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相传为战国初年左丘明所作。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百分之四十五。
B.某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对于闯红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不朝汽车撞,总会没事的。
C.许多人或许没有见过这两位在语言艺术上颇有造诣的电影配音演员,但一提起他们配音或朗诵的精彩片断,不少人至今耳熟能详。
D.有专家称,面对金融危机,在防止“通胀”的同时,还得防止“通缩”,一旦出现“通缩”,那世界经济就会石沉大海,再想复苏,则更为艰难。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事实上,从1949年至今,文物机构对海外流失文物的发现和追踪主要是依靠一些老专家查询拍卖行、展览目录来完成的。
B.广东人口亮起了红灯,5年增长6.28%,自然增长率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上,超过8‰,总量已接近极限。
C.此次招聘活动,将为志愿到中小企业建功立业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希望改善自身人才结构的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D.进入2011年以来,政府出台多项举措,加大了控制物价上涨的力度,尤其对关系民生的粮、油、菜等日常消费品的价格,更是全力掌控,以免百姓的生活不受影响。
7.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________,此是春来第一声。
A.落红满地乳鸦啼  B.柳梢听得黄鹂语 C.春山一路鸟空啼 D.楼阁新成花欲语
二、文言文阅读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B. 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人的敬称
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使……侵损,削减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其无礼于晋 B 吾其还也
敢以烦执事 共其乏困
C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 将焉取之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焉用亡郑以陪邻
10、下列课文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公从之,(烛之武)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若舍郑以(晋)为东道主 ? ?C、焉用亡郑以陪邻(之疆土) D、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11、烛之武所言于秦有利无害的一句是? ( ) A、亡郑以陪邻 B、越国以鄙远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2、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
D、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卷Ⅱ(共76分)
三、诗歌鉴赏及默写
13、翻译下列句子。
(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第(2)(3)两题: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2)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3分)
(3)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2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完成下列题目。(8分)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3分)
答: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5分)
15、补写出下面诗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7分)
(1) 在雨的哀曲里, ,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2) ,鱼翔浅底, 。
(3)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4) 青鸟不传云外信, 。(李璟《浣溪沙》)
四、现代文阅读 (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寂寞丹青路
王 舒
小时候,最恨的是毛笔,最怕的是父亲。
画画,对于童年的我来说,是一种最可怕的刑罚。做美术教训的父亲,年轻时,也做过一段时间的画家梦,可是,瘫痪的祖母,多病的母亲让他的梦碎了。于是,他便将他的圆梦之梦寄托在我的身上。
一套《永乐宫壁画》,不知勾了多少遍,一本《吴昌硕画辑》,不知临了多少回。那时,最怕父亲说的一句话就是“临画去”。
直到今天,孩子们在童年该会的游戏,我一样也不会。因为,那时在我做完一天功课之后,能去做的也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临画去”。
临着临着,画画已渐渐成为我生活中的一种习惯。父亲督促少了,自己用功勤了。
背着父亲,偷偷摸摸参加了一次什么大赛。虽然缴了一笔很可观的参赛费,但那一等奖的获奖证书事拿到了我手里的时候,那份疯狂啊!十几年的辛苦,终于没有辜负我。
当我目光炯炯地把证书送给父亲时,父亲的脸上,只在刹那问掠过一丝欣喜,然后,便是好一阵子沉默。好久之后,才叹了一口气,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也许,是我错了,不该让你走这条路。”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父亲的满目苍凉。
当时的我,根本没有的理解父亲的话,父亲也再没有和我谈过画,对于我的画,也没有再评价一字。
那时,我真觉得自己在艺术上颇具天才,早晚必定成名。于是乎,在飘飘然中五年的光阴,转眼即逝了。
唤醒我春秋大梦的,是梁畸先生。记得那次,在和平文化馆一次笔会之后,送梁老回家。路上梁老对我说:“画,其实也是道,是修身之道,也是寂寞之道,与名利毫无关系。在一般人眼里,只有名人字画才是字画。其实,名人和字画是两码事,为名而画失真情,无真情哪有真趣,无情无趣哪儿能叫画,你说呢?”
从那时起的十年里,我再也没有出过一次风头。我闭门读书,废寝忘食,竭尽心力去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临画去。
16.作者在第一自然段说,“最恨的是毛笔,最怕的是父亲”。
(1)作者为什么最恨毛笔?(1分)
(2)为什么最怕父亲?(1分)
17.文中描述“我”背着父亲参加大赛并获奖,主要作用是什么?(3分)
答:
18.文中写梁老对“我”说的话主要作用是什么?(4分)
五、语言综合运用
19.仿照文中开头一句话的句式,在横线处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并与开头的一句话构成排比句式,使文段语意完整。(4分)
没有大海的粗犷豪放,可以有小溪的轻盈从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向每一个人敞开胸怀,我们总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色彩,自己的价值。
六、作文 (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周杰伦在《菊花台》中唱道:“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这是包含忧伤的泪光。
张韶涵在《你的泪光》中唱道:“我应该是带着爱的希望,快乐的为你飞翔,不想再将伤心绑在身上,回应着你的泪光,我有个愿望,只想快乐不想悲伤,眼泪我会擦干,只留幸福在我脸上……”这是追求阳光般温暖快乐的泪光。
泪光中折射着行为的价值,泪光中蕴涵着人们对生活的种种体会。不同境遇的人看到他人的泪光体会各不相同。而对泪光蕴涵的意义的理解,则是人与人沟通理解的一种重要方式。 请以“你的泪光”为标题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仪陇二中2012-2013年度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参考答案
参考译文:
齐国有个爱好打猎的人,荒废了很多时日也没有狩猎到野兽。回去愧对家人,出去愧对他的好友邻里。他考虑没有收获的原因,是猎狗能力不强。想得到一条好的猎狗,别人说:“你应该努力耕作。”猎人问:“为什么呢?”那人不回答。猎人暗自思忖,莫非是要我努力耕田,有了收获,然后就有钱买到好的猎狗了吧?于是他回家,努力地耕地。努力耕地了家里就富裕起来,家里富裕了就能够买到好的猎狗,于是他所捕到的猎物,常常比其他人家多。并不是只有捕猎是这样的,所有的事都是这样的。
16.(1)临画失去了童年的游戏(或:画画是一种最可怕的刑罚);
(2)临画是被迫的。
17.在对比中表现父子对获奖(名利)的不同态度,使“我”的得意之态和父亲的失望之情更加鲜明。
18.点明文章主旨,启示人们要用真情真趣来对待艺术。(前有“唤醒我的春秋大梦”,后有“我”的觉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