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2021新课标1.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史实;2.通过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认识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耕者有其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战略反攻—千里挺进大别山决一死战—三大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CONTENTS目 录壹战略反攻—千里挺进大别山壹1945年8-10月1946年6月1947年3月1947年6月1948年9月1949年1月1949年4月重庆谈判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战略防御揭开战略反攻序幕是什么事件?战略反攻人民解放军民国党和谈士气低落,后方不稳士气高昂,后方稳固战略反攻—千里挺进大别山壹战略反攻—千里挺进大别山蒋介石为摆脱困境,凭借军队数量和装备上的优势,企图将战火继续烧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依据整个战局的发展,中共中央作出重大的战略决策:不等完全粉碎敌人的战略进攻,不等解放军在数量上占有优势,立刻转入全国性的进攻,以解放军主力打到外线,调动敌人回防空虚的后方,粉碎蒋介石的战略企图与方针,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迫使敌人转入战略防御,改变敌我之间的攻防形势。中共中央选择地处中原的大别山区作为战略进攻的主要突击方向。1947年6月中共的战略决策壹战略反攻—千里挺进大别山人民军队逐步形成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作战格局,直捣中原地区。陕北山东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南京武汉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刘邓大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陈赓、谢富治)华东野战军主力(陈毅、粟裕)挺进大别山挺进苏鲁豫皖地区挺进豫西材料: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毛泽东1、时间:1947年夏2、指挥者:刘伯承、邓小平等3、目标:南京 武汉4、意义: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壹战略反攻—千里挺进大别山战斗英雄:董存瑞1948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他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顺利完成了规定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但突然遭到敌人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的火力封锁,部队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在部队攻击受阻的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敌人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人物扫描耕者有其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贰耕者有其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贰材料二:“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1936年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新形势,要求在解放区更加普遍深入地开展土地制度改革,以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支援解放战争。然而当时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情况如何?所占人口比例 占有土地比例地主富农 10% 70%~80%贫、雇、中农 90% 20%~30%1947年中国农村人口与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材料一:根据材料分析当时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存在什么问题?毛泽东认识到什么问题?存在问题:中国土地占有情况不均衡;土地制度不合理要为农民解决土地问题,人民才会支持革命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打土豪,分田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耕者有其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贰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新形势,要求在解放区更加普遍深入地开展土地制度改革,以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支援解放战争。然而当时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情况如何?问题:根据材料分析农民的切身利益是什么?结合课本114页分析,中共如何切实满足这一利益?颁布了什么文件?起到了什么作用?材料三: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圆了农民祖祖辈辈渴求土地的梦。为了保卫已经获得的土地,农民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因此,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兵源上从来没有遇到任何困难,人民解放军的每一个战士都骄傲地声称他是自愿参军的。蒋辖区则是另一番景象,国民党军队全靠“抓壮丁”补充兵源,人们常可以看到一长串新兵被用绳子拴在一起,像奴隶一样,被押到兵营。——摘编自谭奇伦《看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原因》农人民的切身利益1947年 解放区土地改革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 解放区土地改革 《中国土地法大纲》耕者有其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贰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________________的土地政策。措施:(1)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2)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改革总路线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结果:意义:1)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2)激发农民革命性和生产的积极性耕者有其田自主学习耕者有其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壹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图片学史翻身农民丈量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国民党抓壮丁解放区人民踊跃支持前线对比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叁决一死战—三大战役叁决一死战—三大战役双方 总兵力 机动兵力 装备 后方 士气 形势共产党 280万 优于敌军 大大改善 巩固 高昂 战略反攻国民党 365万 不足 略占优势 危机四伏 低落 被动防御1948年7月国共力量对比表解放战争中人民支持前线国统区的饥民国统区的反饥饿游行经过其他解放军的反攻,先后歼敌200万国军精锐,迫使国军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战略决战的时机已成熟据统计,1947年,法币发行量达30多万亿元,为1946年的10倍,比1945年则增加25倍;截至1948年的第二个季度,已发行法币660万亿元,3年猛增1180倍,相当于抗战前夕发行额的47万倍;截至1948年8月19日,法币发行额累计为663694.6亿元,相当于1945年8月发行额的1192倍,发行指数为470705.39,而同期上海物价指数为5714270.30。叁决一死战—三大战役国统区的“通货膨胀”叁1945年8-10月1946年6月1947年3月1947年6月1948年9月1949年1月1949年4月重庆谈判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战略防御战略反攻人民解放军民国党和谈士气低落,后方不稳,靠抓壮丁补充兵源士气高昂,后方稳固,人民踊跃参军决一死战—三大战役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战略决战打响战略决战是哪三大战役?叁决一死战—三大战役阅读书本P116-117,把三大战役发动的时间,指挥者,歼敌人数和战果说出来。三大战役示意图1948年9-11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歼敌47万人,解放东北全境1948年11月-1949年1月,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指挥在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歼敌55万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1948年11月-1949年1月,林彪、罗荣桓、聂荣致指挥在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发动平津战役,歼敌52万人,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叁决一死战—三大战役辽沈战役长春沈阳锦州塔山黑山营口吉林解放东北全境“关门打狗”的战术“黑虎掏心”的战术徐州陈官庄碾庄双堆集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黄维部黄伯韬部杜聿明部北平天津张家口新保安叁决一死战—三大战役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瓮中捉鳖”的战术平津战役傅作义平津战役中为什么北平和平解放?北平人民欢迎解放军入城1)和平解放能减少人民伤亡,是人心所向2)能保护北平的城市和文物3)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叁决一死战—三大战役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筹粮543万人 30万副 88万辆 9亿多斤淮海战役人民支援前线统计表图片学史从表格和图片我们得出什么信息?叁决一死战—三大战役战役 名称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歼敌 人数 影响 历史意义辽沈战役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1948年9月─ 11月1948年11月─ 49年1月1948年11月─ 49年1月林彪 罗荣桓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47万55万52万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东北人民解放军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解放了东北全境华北全境基本解放自主学习肆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肆1948年12月,斯大林又转给毛泽东一封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请求苏联居中调停国共之争的信件。其意不言自明,就是要求毛泽东接受苏联出面接续马歇尔的“调停”,步朝鲜半岛的后尘,建立南北分治政权……被美国推举出来的“稳健派”李宗仁,在国共“和谈”中依然变相落实“雅尔塔秘密协定”,只是把协定中的“以长城划界”改为“以长江划界”。“隔江而治”的本质就是分裂中国。——《1949年为什么我们不同意划江而治》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隔江而治”国共划江而治,如何?不同意,坚决解放全国肆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江阴湖口百万雄师过大江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退守台湾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第三次分离肆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会议)时间:地点:内容1949年3月西柏坡(赴京赶考)1)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2)奋斗目标是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提出“两个务必”4)规定了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西柏坡会议由城市转移到农村的会议: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八七会议七届二中全会相关史事肆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问题:结合材料和课文,人民军队迅速获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从国民党政权的失败中,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哪些教训?材料三:辽沈战役先打锦州,截断了东北敌军逃回关内的退路,实行“关门打狗”的方针。淮海战役采取“中间突破、分段歼敌”的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平津战役采取分割包围歼灭的方针,实现了“瓮中捉鳖”的战略。材料四:1948年5月,为配合即将开始的辽沈战役和华北战场杨罗耿兵团东进,董存瑞所在的第十一纵队奉命攻打隆化。董存瑞带领爆破组的战友们一鼓作气炸掉了敌人的四个炮楼和个碉堡,顺利地完成了扫除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材料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材料二:陈毅元帅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材料五:李宗仁回忆录显示,从1949年1月到1949年10月,大批的黄金白银和美钞,被国民党偷运而走,估计不少于5亿美元。正确的战略战术解放军作战勇敢,不怕牺牲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支持国民党统治腐败教训:得民心者得天下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归纳1927到1949年国共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并根据这四个阶段的影响,谈谈对我们今天处理国共关系的启示。1924-19271927-19371937-19451946-1949内战爆发,祖国至今未能统一第一次合作第一次分裂第二次分裂第二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国家内战,给日本进一步侵华以可乘之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利弊“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如今国共两党更须以民族利益为己任,再次携手合作,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启示肆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1945年8-10月1946年6月1947年3月1947年6月1948年9月1949年1月1949年4月重庆谈判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和谈课党巩固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战略决战胜利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渡江战役(国民党结束在大陆的统治)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得民心者行天下谢谢你的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