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前滚翻 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节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本节课充分注重育体与育人的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足于关注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通过情境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自豪感以及坚持不懈、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完成本节课目标。二、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前滚翻》是根据水平四七年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设置的,其技术的挑战性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在已有的滚翻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练习,通过完善动作,培养学生顽强勇敢的品质,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平衡、协调素质的发展及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三、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但富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正处于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可塑性大,好胜心强,并对于前滚翻技术应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对动作的认识常常从具体、感性、直观形象开始。因此,本次课利用主动探讨,尝试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教师示范,观看动作示范图使学生更好的模仿练习。通过个人展示,小组比赛对他们进行鼓励。针对个别学生动作可能达不到规范化,就相应降低难度,区别对待,多鼓励、多肯定。四、学习目标1、80%~85%的学生学会独立完成前滚翻动作,其他同学在保护与帮助下完成动作。2、发展学生的平衡能力,灵敏,柔韧,速度等身体素质。3、培养学生果断、自信和勇敢、顽强的精神,提高规则意识以及意外摔倒时的滚翻意识。重点:手撑地,脚蹬地,低头含胸,团身紧。难点:肩、背、腰、臀依次着垫,滚动圆滑。 五、教法学法:我将采用问题导学,案例分析,游戏竞赛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使体育课更趣味性,生活化。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尝试,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六:教学过程。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本节课的学习:我将本节课设计为热身准备、 技能学练 、体能练习、放松与恢复四个部分。热身准备(约10分钟)包括三个环节环节1、课堂常规,切实排除安全隐患并宣布本课内容。环节2、在伴奏音乐下练习开口螺旋形跑。做两次,一次老师领做一次学生独立完成。环节3、各小组成员分别带领全体组员统一做一节徒手操。(二)、技能学练(约23分钟)包括12个环节环节1、前滚翻的辅助练习。1、低头从跨下看天2次,强调低头含胸。图一2、用手撑地脚蹬地提臀支撑3次,体会蹬地手支撑的感觉。图二3、躺在垫子上抱膝团身滚动3次,体会滚动的感觉。图三图一 图二 图三环节2、情景演示:在发生意外摔倒时顺势前滚翻可以防止受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3、示范前滚翻及保护与帮助(图四)后,发放任务单,每6人一组,小组合作与探究,一人保护与帮助,一人体验,探讨动作要领。体验2次。环节4、完成任务1:在保护与帮助下完成前滚翻成坐姿(图五),强调体会脚蹬地双手支撑。2次。环节5、完成任务2:在保护与帮助下完成前滚翻成蹲立(图六)。2次。图四 图五 图六环节6、完成任务3:将任务单放在双手前面,滚翻时头跃过任务单(图七);不能独立完成的同学在保护与帮助尝试。2次。环节7、完成任务4:尝试用膝关节夹任务单完成动作(图八);不能独立完成动作的同学在保护与帮助下尝试。2次。环节8、完成任务5:尝试用双脚夹任务单(图九)完成动作各2次;不能独立完成动作的同学在保护与帮助下尝试2次。图七图八 图九环节9、动作展示,点评。每组推荐一名同学进行动作展示,同学们观摩讲评指出优缺点。同学常犯错误:1、手支撑不明显,用头支撑;2、蹬地力量小,滚动力量小,不能成蹲立;3、分腿,分脚,姿态不优美。4、当背部着地时,屈膝团身,上体前跟不够。环节10、纠正错误动作,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做的好的同学帮助差的同学多做几次,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环节11、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每个同学进行动作展示一次。环节12、任务6:学以致用:一同学伸腿尝试被绊倒时顺势前滚翻(图九),(体会卸力,不要求成蹲起立)。(三)、体能练习:花样往返接力跑。(2次约7分钟)。做法:如图所示1-4组前面距垫子20米,5-8组前面距垫子25米处放置一标志桶。当听到老师开始的口令后,各组第一位同学在大体操垫子上前滚翻后向前跑步绕过标志桶回来再触摸大体操垫子后再一次绕过标志桶回来与本组第二名同学击掌后站到队尾。在四次的往返跑中必须运用向前快速跑,单脚跳,后退跑,侧向滑步四种方式,先后的顺序自己决定,第二名,第三名依次类推,哪组最后一名同学先回来哪组为胜利。男女队各自评比,表扬胜利的小组,惩罚失败的小组每人5个蹲起。环节目标:弥补运动量小,发展快速奔跑能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四)、放松与恢复(约5分钟)包括三个环节环节1、在轻音乐下采用拍打,按摩等手法进行放松。环节2、总结和评价,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环节3、回收器材环节目标:让学生学会拍打放松,通过评价让学生对自己各项表现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七、场地器材:场地:足球场中圈附近。器材:大、小垫子各9块;任务单A4纸9张,标志桶8个,扩音器1部。八、本次课预计运动负荷:平均心率:120—140次/分,练习密度50%-60%九、安全与防范措施:做好充分的热身,强调安全,动作不熟练的同学必须在保护与帮助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