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福建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一)目录1.福建考情 2.考点点拨 3.福建5年中考聚焦(一).2017年-2021年福建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情分析年份 题型 分值 已考篇目 涉及考点2021年 选择题、简答题等 16分 课外:“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也……”,节选自《三国志》 (1)词语解释3个;(2)断句1个; (3)句子翻译2个;(4)文意理解(课内外链接)。2020年 选择题、简答题等 16分 课外:“杨氏者,苻承祖姨也……”,节选自《魏书》 (1) 词语解释(一词多义) 2个;(2) 断句1个;(3) 句子翻译2个;(4) 文意理解。2019年 选择题、简答题等 16分 课内:《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 课外:“师川外甥奉议……”,节选自《与徐甥师川》 (1)词语解释4个;(2) 断句1个; (3)句子翻译2个;(4)文意理解。2018年 选择题、简答题等 16分 课内:“伯牙善鼓琴……”,节选自《列子·汤问》 课外:“董源善画……”,节选自《梦溪笔谈》 (1)词语解释4个;(2)断句1个; (3)句子翻译2个;(4)写作手法。2017年 选择题、简答题等 16分 课内:《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 课外:“登山里许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1)词语解释4个;(2)断句1个; (3)句子翻译2个;(4)文意理解。(二).考点点拨考点一:实词含义【解题方法】1. 由课内推断在理解课外文言实词含义时,我们可以运用相关联想,将课内的知识迁移到课外。联系课本中学过的相关文言文实词或语句来推断词义。典例:【2021·宁德质检·1分】[欲]陈翠欲见太后( )【点拨】联系课文《 孙权劝学》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可以推断题中“欲”的意思应为“想要,希望”。【参考答案】想要2. 从字形推断很多汉字都是形声字,而形旁大多表义,这对我们推断词义很有帮助。字的形旁如果为“禾”,就可推断其与五谷有关;如果为“贝”,就可推断其与金钱有关;如果为“皿”,就可推断其与器具有关;如果为“系”,就可推断其与捆绑有关;等等。典例:【2021·厦门质检·1分】[闻]闻讯( )【点拨】“闻”与耳有关。甲骨文中,“闻”字字形像一人跪坐,竖起耳朵,以手附耳,似乎正在聚精会神地听什么东西。【参考答案】听到3. 从语境推断这种方法通俗地讲就是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词义。“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结合具体语境,在了解文段大意的基础上,用代替法,检测词义是否正确。典例:【2021·福州质检·1分】[芳]不为无人而不芳( )【点拨】文中写的是兰,兰“芳”,结合语境,自然就能理解为:兰花发出芳香。【参考答案】发出香味(芬芳)4. 从结构推断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句子的语法结构上基本是一致的,主要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相应成分上的词的词性,也基本一致。所以,我们解释实词时就可根据这个词在句子结构中所处的位置进行推断,得出它的意义。典例:【2021·三明质检·2分】[孤]①先公四岁而孤( )②孤常读书( )《孙权劝学》【点拨】 ①中的“孤”是幼年丧父的意思,而②中的“孤”作主语,是“我”的意思,是古时王侯的自称。参考答案】①幼年丧父 ②古时王侯的自称考点二:断句【解题方法】1. 借助虚词断句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比较多,其主要作用就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我们可以借助这些虚词进行断句。典例:【2020·厦门质检·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献遂邑/之地/以和B.乃献/遂邑/之地以和C.乃/献遂邑之地/以和D.乃/献遂邑/之地以和【参考答案】C【点拨】这里“之”相当于结构助词“的”,“之地”前面不宜断开。“以”有“用来”的意思,“以”前可以断开。故选C。2. 借助名词断句如果句子中两个名词连在一起,它们之间既没有活用情况,也不存在并列、修饰、限定等情况,那么这两个名词之间就可以断开,其中前一个名词作前一句的宾语,后一个名词作后一句的主语。典例: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常自/给鱼B.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常自给鱼C.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常自给鱼D.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常自给鱼【点拨】“鱼”和“我”两个名词连在一起,中间应断开。结合句意,“不免于相”不能断开。故B正确。【参考答案】B3. 借助句式断句(1)借助对偶、排比等整齐句式断句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对偶、排比等对称性整句来铺排叙事,议论抒情,这些句式可帮助我们断句。典例:【2021·泉州质检·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任莫大之责/蹈不测之祸/身危于累卵/不见其忧B.任莫大之/责蹈不测之/祸身危于累卵/不见其忧C.任莫大之责/蹈不测之祸/身危于累卵不见/其忧D.任莫大之/责蹈不测之/祸身危于/累卵不见其忧参考答案:A【点拨】句中“任莫大之责”“蹈不测之祸”,句式整齐,断句比较明显。根据句意,“不见其忧”中间不能断开,故A正确。(2)借助特殊句式断句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反问句等,这些句式可帮助我们断句。典例:【2020·龙岩质检·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B.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C.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D.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参考答案:C【点拨】这里有反问语气,“可乎”前应断开。“武备”与“寇至”不能连在一起,中间应断开。故C正确。(三).福建5年中考聚焦1.【2021·福建·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也。刘璋时入蜀,为梓潼令。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不强逼也。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转在广都,所居有绩。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刘幹等,终皆至大官,自连所拔也。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①盐府如故。时南方诸郡不宾②,诸葛亮将自征之,连谏以为“此不毛之地,疫疠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会连卒。子山嗣,官至江阳太守。(节选自《三国志》,有删改)【注】①领:地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②宾:顺服,归顺。(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①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 简:_____________②不宜以一国之望 宜:_____________③会连卒 会:_____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B.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C.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D.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3分)②利入甚多,有裨国用。(3分)(4)诸葛亮为什么要亲自征讨南方诸郡?之后,南征行动为什么“停留者久之”?请结合链接材料简要分析(4分)【链接材料】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表》)作题区:参考答案1.选拔 应当 适逢 2.B 3.等到成都平定后,(先主)任命王连做什邡令利税收入很多,有助于弥补国家的财政需要 4.第一问:①南方诸郡不顺服。②诸葛亮认为其他将领的才能不如自己。③不辜负先帝托付。第二问:诸葛亮接受王连劝谏。2.【2020·福建·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杨氏者,苻承祖①姨也。家贫无产业。及承祖为太后所宠贵,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常谓其姊曰:“姊虽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姊每遗其衣服,多不受,强与之,则云:“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终不肯受。时受其衣服,多不著,密埋之。承祖每见其寒悴,深恨②其母,谓不供给之。乃启其母曰:“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母具以语之。承祖乃遣人乘车往迎之,强舁③于车上,则大哭,言:“尔欲杀我也!”由是苻家内外皆号为痴姨。 (节选自《魏书》,有删改)【注】①苻承祖:人名。②恨:埋怨。③舁(yú):抬。(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与】强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答谢中书书》)②【具】母具以语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各具情态 _____________ (《核舟记》)(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B.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C.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D.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①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2分)②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3分)(4)本文杨氏被苻家内外称为“痴姨”,她的“痴”表现在哪里?请概括其中两点。(4分)作题区:参考答案:1.给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详细 具有 2.B3.亲戚都来谋求利益,唯独杨氏不想(这样)。现在我自己什么都不缺,却让姨母如此(贫寒) 4.①她认为荣华富贵比不上“无忧之乐”;②大多不接受送来的华丽衣服,有时接受也大多不穿,而偷偷埋了;③拒绝符承祖派车接她去享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