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专题复习-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 复习课件(42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专题复习-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 复习课件(42ppt)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专题复习:
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快速提升,“中国崛起”成为国际话题。总结世界历史上大国崛起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大国崛起和大国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考命题关注的热点问题。历年来的中考考试卷中,世界史部分对大国考查最多的是美国、苏联、英国、日本,考查大国关系的内容也不少。
因此,掌握好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这个专题的内容十分必要。
【热点提示】
1.大国崛起:英、美、俄、日等国崛起的过程、原因及对世界形势的影响。
2.大国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俄关系;美日关系;英美关系;美苏关系。
3.重要的外交政策:霸权主义,和平外交,从中分析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
4.总结大国崛起的原因,归纳规律,学以致用。
【学习目标】
01
专 题 解 读
02
知 识 提 要
03
知 识 梳 理
04
素 养 提 升
【目录导航 】
【专题解读 】
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近代历史的进步潮流,但因各国实际情况和环境的不同,各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道路也就明显不同。资产阶级革命:例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民族解放战争:例如美国独立战争;资产阶级改革:例如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西方大国崛起后,对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改变区域和世界格局的坚强力量。在这过程中,各国与中国的关系也发生重要变化。
【知识提要 】
【知识梳理——大国崛起之英国篇 】
近代的英国
思想近代化: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的代表;推动了思想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政治近代化: 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经济近代化:①16—19世纪,通过奴隶贸易和殖民扩张活动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发展;②18世纪60—90年代,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奠定了其工业强国地位。
【知识梳理——大国崛起之英国篇 】
世界大战中的英国
一战中:英、法、俄结成“三国协约”,虽成为一战的战胜国,但实力大减。
一战后:参加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并成为操纵国之一。
二战中:①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成为反法西斯同盟重要成员;②参加诺曼底登陆战役和雅尔塔会议等。
二战后:①外交上:紧随美国采取“冷战”政策;②政治上:紧随美国,干涉别国内政,破坏世界和平与发展;③军事上:紧随美国,加入“北约”,实行霸权主义;④经济上:先是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后与欧洲其他国家走上联合发展的道路,1973年加入欧共体,1993年进一步发展成“欧盟”,2020年英国“脱欧”。
美洲的发现
1492年,新航路开辟中,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独立之路
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国家政体。
创新之路
①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②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富尔顿发明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表现突出,爱迪生发明电灯,福特发明汽车流水线装配工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美国一马当先,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有所成就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领先国,成为超一流的经济强国。
【知识梳理——大国崛起之美国篇 】
世界大战中的美国
一战中:美国大发战争横财,并加入协约国,成为战胜国;
一战后:美国成为巴黎和会上的主宰国之一;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压制日本,取得了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巨大利益;
二战中: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参战;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5年,参与并主导雅尔塔会议,确立战后世界新秩序;参与诺曼底登陆以及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对二战同盟国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知识梳理——大国崛起之美国篇 】
霸权的美国
①政治上,采取“冷战”政策,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②经济上,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巨无霸”,推行马歇尔计划;
③军事上,成立“北约”,形成西方共同防御体系;
④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冷战”)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企图独霸世界。
【知识梳理——大国崛起之美国篇 】
资本主义改革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同时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世界大战中的日本
一战中:日本加入协约国。
一战后:巴黎和会上签订《凡尔赛条约》,日本获得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二战中:为摆脱经济危机,日本走上了法西斯扩张道路。20世纪三十年代,与德、意法西斯国家勾结,结成法西斯集团,对中国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偷袭美国珍珠港,使二战规模达到最大化,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二战后: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随后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知识梳理——大国崛起之日本篇 】
资本主义改革
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俄国的社会主义之路
1.无产阶级革命:1917年11月,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2.社会主义改革:①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②1922年苏联成立,1924年列宁去世;③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斯大林开始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由落后的农业国成为工业强国。在斯大林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形成了苏联模式,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④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模式而最终失败;⑤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知识梳理——大国崛起之俄国篇 】
世界大战中的俄国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前,俄、英、法结成三国协约;1917年一战期间,爆发十月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第二次世界大战:①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②1942年1月,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③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④1945年2月,参加雅尔塔会议,承诺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⑤1945年5月,取得柏林战役的胜利,德国法西斯投降,欧洲战事结束;1945年8月,苏联对日作战,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3.二战后:①美国和苏联分区占领德国,造成德国分裂;②1955年成立“华约”,与美国为首的“北约”实行冷战,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形成;③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制约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知识梳理——大国崛起之俄国篇 】
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充分利用了各种有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特别是重视科学技术、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充分地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历史启迪】
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启示
【历史启迪】
1.民族独立、国家统一。
2.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3.重视引进和发展高科技。
4.加强国际间经济合作与交流。
5.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6.不断改革创新。
7.殖民扩张与掠夺。 (中国除外)
8.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大国崛起的共同因素是什么
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历史启迪】
1.从国情出发,制定符合本国的政策。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
3.重视科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4.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5.抓住机遇,努力发展,努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6.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知识梳理——大国关系】
1.英法关系: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时而对立时而联合。
2.英德关系:长时期是相互争夺的对手,目前是西方阵营里盟友。
3.美日关系:从19世纪末起,是争夺远东优势地位的两个主要国家。
4.英美关系:长期争夺世界霸权,美国独立后曾一度形成敌对关系,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正式取代英国成为新的霸主后,两国成为同盟关系。
5.美苏关系:二战前是敌对国家,二战中结盟共同反抗法西斯国家,二战后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代表东西方两大阵营的两极。
6.中美关系:近代侵略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期间中美合作,二战后扶蒋反共,新中国成立后敌视中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中美关系缓和,1979年中美建交。
8.中日关系:古代中日友好,近代日本侵略中国,中日敌对。1972年中日建交。
9.中俄(苏)关系 :近代沙俄侵略中国,反法西斯战争中中苏合作。
【知识梳理——大国关系】
二战前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国推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分别反映了影响大国关系的哪些因素
【拓展延伸】
1.国家的综合实力
2.各国的利益及共同利益
3.国际形势的变化
尼克松访华


1950
1949
1953
1972
1978
2001
2021
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1949——1970)
冷战格局
探究二:填写历史事件(序号1-4)、定位中美关系(序号5-7)、对应世界格局(序号8-11)
(1991年—— )
(1970-1990)

1971
1991
1947
1991
苏联解体
11
多极化

两极格局
1955
严重对抗
缓和与对话
合作与竞争




十一届
三中全会
加入世贸

抗美援朝

重返联合国
全球化
【时空观念——中美关系】
明治维新
1868
1894
甲午战争
1931.9.18
九一八事变
1937.7.7
七七事变
中日建交
局部抗战
全民抗战
1937.12
1972
南京大屠杀
1945
日本投降
遣唐使来华
鉴真东渡
对 立
曲折发展
友好往来
唐朝
任务二:填写历史事件、定位中日关系
【时空观念——中日关系】
C
【素养提升】
A
【素养提升】
C
【素养提升】
D
【素养提升】
B
【素养提升】
D
【素养提升】
C
【素养提升】
【素养提升】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条件;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素养提升】
【素养提升】
欧洲的“两次分裂”:两次世界大战。变化:英国失去了世界霸主的地位(或欧洲失去了世界中心的地位),美国、苏联开始成为世界的主导力量。
【素养提升】
趋势:经济、政治一体化趋势。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巨大灾难,欧洲人民渴望和平;面临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控制;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素养提升】
【素养提升】
一战后,美国召开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
【素养提升】
【素养提升】
内因:中国改革开放的提出和深入发展;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外因: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减轻美苏争霸压力,改善中美关系。(内、外因各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素养提升】
材料五 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杨洁篪说:“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王毅则表示:“美国的这个老毛病要改一改了!”
(5)根据材料指出,美国的“老毛病”是什么?“老毛病”违背了建国之初我国倡导的哪项国际准则?谈一谈中国外交态度转变的根本原因。
(6)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当前形势下中国如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素养提升】
干涉中国内政的霸道行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升中国战略能力,发挥中国在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中的引领作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营造有利环境。(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天下为公,共进大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