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阶段考试 全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阶段考试 全套

资源简介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阶段考试
满分: 100分 时间:60分钟 2012.10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Na 23 S 32 O 16 P 31 S 32 考试范围:高中化学必修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及其目的相同的是
① 过滤 ② 蒸发 ③ 溶解 ④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2、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
B.Ba(NO3)2 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 的废液倒入水池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用蒸发方法使NaCl 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 溶液全部蒸干才停止加热。
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3、下列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 汽油失火时,立即用水灭火
B. 实验室不小心碰翻酒精灯引起实验桌上洒落的少量酒精起火时,迅速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 浓 NaOH 溶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硼酸溶液
D.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稀 NaOH 溶液洗涤
4、将自来水加工成蒸馏水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过程或变化是
A.蒸发 B.冷凝 C.化学变化 D.物理变化
5.下面是人们对于化学科学的各种常见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A.化学面对现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显得无能为力
B.化学将在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安全应用方面大显身手
C.化学是一门具有极强实用性的科学
D.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6、用托盘天平称取 10.1g NaOH 试样,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将 NaOH 放在天平左边托盘中的纸片上
B. 将 NaOH 放入烧杯中(烧杯事先已称重),并放在天平右边托盘上

C. 用镊子取出标定为 10.1g 的砝码放在天平右边的托盘上
D. 用镊子取出标定为10g的砝码放在天平右边的托盘上,并将游码向右移到 0.1g位置上
7、每摩尔物质含有(?? )。
A. 6.02×1023个分子 B. 6.02×1023个原子
C. 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原子?????D. 阿伏加德罗常数个该物质的粒子
8、下列说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就是1摩尔物质的质量
B.1 mol水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
C.1 mol气态水比1 mol液态水所含的分子数多
?D.3 mol O2 与2 mol H2O中原子数相等?
?
9、某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该溶液中
A. 一定有SO42- B. 可能有SO42- 或Ag+
C. 一定无Ag+ D. 还可能有CO32-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 mol CO2 的质量为44g/mol
B. CO2的摩尔质量为44g
C. CO2的摩尔质量等于CO2的相对分子质量
D. NA个CO2的质量与CO2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同
11、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16g B.32g C.64g /mol D.32g /mol
12、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
A.原子数 B.分子数 C.体积 D.物质的量
13.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A B C D
1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64g SO2含有氧原子数为1NA
B. 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 Mg Cl2溶液,含有Cl-离子数为1NA
C. 标准状况下,22.4L H2O的分子数为1NA
D. 常温常压下,14g N2含有分子数为0.5NA
15.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
  A.O2     B.CH4  
C.CO2       D.SO2
16.0.5L 1mol/L FeCl3溶液与0.2L1mol/L KCl溶液中的Cl-的浓度之比
A.5 : 2 B.3 : 1
C.15 : 2 D.1 : 3
17、 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 ②它们所含的O原子数目之比为1∶2; ③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 ④它们所含的C原子数目之比为1∶1;⑤它们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7∶11
?A.①②③④????????? B.②和③????
C.④和⑤?? ??????? D.①②③④⑤?
?
18. 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中c(H+)=0.1mol/L,c(Al3+)=0.4mol/L,c(SO42—)= 0.8mol/L,则c(K+)为 ( )
A.0.3mol/L B.0.2mol/L C.0.15mol/L D.0.4mol/L
二、非选择题(46分)
19.(10分) 2 mol O3和3 mol O2的质量之比________,分子数之比________,同温同压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含氧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_,体积之比为________。
20.(12分).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萃取分液法 B 加热分解法  C.结晶法  D.分液法 E 蒸馏法  F 过滤法   ]1)________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的。   (2)________从KNO3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获得KNO3。   (3)________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   (4)________分离四氯化碳(沸点76.75℃)和甲苯(沸点110.6℃)的混合物。   (5)________从碘的水溶液里提取碘。   (6)________从NaCl与NH4HCO3固体混合物中得到NaCl。
21.(12分)用18mol/L 浓硫酸配制100 ml 3.0mol/L 稀硫酸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 计算所用浓硫酸的体积 ② 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 ③ 溶解 ④ 转移、洗涤 ⑤ 定容、摇匀
回答下列问题
(1)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是 ,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的规格是 。
(从下列中选用 A. 10ml B. 25ml C. 50ml D. 100ml)
(2)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有何影响?(用偏大、偏小、无影响填写)
A. 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
B.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
C. 所用过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
D. 定容时俯视溶液的液凹面
 
22.(12分)常温下,在27.5g水中溶解12.5g CuSO4·5H2O(式量为250),恰好达到饱和,该溶液密度为1.21g /cm3,求:
① 该溶液中溶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的总物质的量 (4分)
② 该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4分)
③ 取出20.0 ml该溶液,配成浓度为1.00 mol/L的稀溶液,则稀释后溶液的体积是多少毫升? (4分)
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考试高一化学答案
一、选择题(54分)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阶段考试
命题人:高一历史组 满分:100分 
一、 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商朝人崇信众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使商朝王权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②商王借此强化了王权
③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④使商王决策失误,导致亡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2009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1届全运会在山东济南举行。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编制了大型系列报道“走齐鲁,看全运”节目。请问山东省被称为“齐鲁大地”的说法,最有可能起源于
A.宗法制度 B.古代地名 C.西周分封 D.汉初封国
3.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 (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出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建域制度
4.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叔”或“爷爷”。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
A.强调血缘纽带 B.强调尊老爱幼
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 D.有利于凝聚宗族
5.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有的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司空等;有的以排行为姓,如孟、叔、季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甄、屠等。据此推理,卫、许、陈等都是
A.以氏族为姓 B.以封地(国)为姓
C.以居住地为姓 D.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
6.《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
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
7.《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  ②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③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  ④创立了王位世袭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
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9.小说《白鹿原》中,在白鹿村族长白嘉轩的提议下,白鹿村的村民共同出资修造了新的家族祠堂。这反映宗法制
①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②尊崇祖先 ③维系亲情 ④嫡长子继承制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11.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到:“在封
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书
中的“封建制度”在我们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
A.分封制 B.封建社会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12..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对官吏有任免权,官吏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官在则有俸禄,不在官,俸禄也就取消。……皇帝及中央有权监察地方官吏的政务、财政和有无不法行为之权。”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首先始于
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唐朝
13.右图是秦朝琅琊石刻拓本。记录了公元前219年,秦始
皇登上了琅琊山(今胶南县)。内容有:“六合之内,皇帝
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
莫不受德,各安其宇。”表明秦始皇登山的最主要用意
在于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炫耀文治武功
C.宣示皇权至上 D.祈求国泰民安
14.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
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
C.丞相制度实行不合时宜 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15.“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6.考古学家认为,湖南龙山里耶出土的3万余枚秦简是
极为重要的百科全书般的日志式实录,是业已发现的
我国第一批官方文书,约有20万字,字体属古隶,内
容多为地方政府官署档案。通过这些秦简,我们可能
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各个地方政府具有独立性
B.秦朝基层组织的设置情况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与斗争
D.中国书法艺术已进入自觉阶段
17.“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A.郡国并行制度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察举制度
18.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
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19.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
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20.唐朝负责决策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六部
21.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
权,总是逐步降。”如果你决定不怕权威进行反驳,可以举例?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2.1775年一位英国作者写的《中国旅行者》中对某制度的优越性有这样的描述:
“年轻人总是毁于游手好闲、懒懒散散,而持续不断的工作可使他们避免误入歧途;……第三,能人为官……;第四,既然官职是授予的,皇帝就可以十分公正的黜退那些无能之辈。”他所描述的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三公九卿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
23.以下关于右图所示时期地方管理情况的理解最准确
的是
A.因“强干弱枝”而致地方困弱
B.民族对峙致使对地方控制松弛
C.幅员辽阔,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D.体制创新,适应疆域扩大需要
24.“生发未燥,已拜列侯;身未离襁褓,业披冠带”的现象源于我国哪一项选官制度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5.纵观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但即使皇帝
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
A.宦官专权 B.内阁的作用
C.六部掌握实权 D.军机处的设置
26“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对这一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奉天承运,皇位永继 B.控制言论,维护统治
C.严刑峻法,钳制思想 D.废除丞相,确保皇权
27.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①防止了大臣专权 ②强化了君主专制
③取代了内阁权力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28.北宋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其实质是
A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  B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C加强了皇权      D防止了分裂割据
29.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我们若非专凭自己的时代判断,来吞并历史判断,我们应该承认皇位世袭,是中国以往政治条件上一种不得已或说一种自然的办法。”对钱穆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A承认皇位世袭在中国古代的合理性?
B认为评判历史事件要结合历史判断?
C这种“自然的办法”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D中国传统政治是黑暗的、非理性的?
30.“曹操墓在安阳”引发了一系列质疑风波:从“魏武王”的谥号真伪,到曹操墓女骨是不是卞夫人的疑团,再到曹操墓DNA鉴定引来的网友认亲……从史学研究的角度,判断“曹操墓真伪”的正确依据应是
A.正史文献资料的记载 B.实地考古发掘的成果
C.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 “二重证据” D.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1分,第32题18分,第33题11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2: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3: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4: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请回答:
(1).据材料1,“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1分)该制度有哪些特征?(2分)
(2).据材料2、3,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2分)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2分)
(3).依据材料4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4分)
32.几千年来,中国各民族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制度一直千差万别。在一个多民族的
国家中,承认这种差异,并且制定相应的制度,才可能维持各民族的统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
材料2:《元史》记载: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时人柳贯认为行省“外廷之谋议,庶府之秉承,兵民之号令,财赋之简稽”。元人程锯夫说“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钱粮羡溢,而百端欺隐……把握兵权,伸缩由己”。?
材料3:
?
请回答:?
(1).结合图1、2和所学知识,分析两者在地方管理措施方面有何相同点?(2分)据此概括两者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4分)
?????
(2).元朝行省权力比秦朝郡县长官的权力要大得多,依据材料1、2,概括其具体表现。(4分)
(3).假如你有幸穿越历史时空,对明太祖做一个加强皇权的访谈,你认为明太祖会谈到他的哪些措施?(2分)

(4).图3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体现了明清时期的什么时代特征?(2分)其演进过程体现出什么特点?(2分)
33.
材料1: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俟,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2: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授差遣京官、使臣及守候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愈一倍多矣。……以至隋唐虽设官浸多,然未有如本朝繁冗甚也。今天下州郡三百二十,县一千二百五十,而一州一县所任之职,素有定额,大率用吏不过五六员。今乃三倍其多,而又三岁一开贡举,每放近千人,复有台寺之小吏,府监之杂工,萌序之官,进纳之辈,总而计之,不止于三倍。
材料3: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西汉时期,全国人口5959万,官员7500人,官民之比为1:7945;而唐高宗时,全国人口5238万,官员13465人,官民之比已增加一倍,为l:3927;元成宗时,全国人口与西汉相差无几,5881万,官员已增至2.25万人,官民之比为1:2613;清康熙时(注:指康熙初年)全国人口2459万,官员2.7万人,官民之比已高达1:911。
──《江淮论坛》1982年第2期
请回答:
(1).材料1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1分)其主要弊端是什么?(2分)
(2).分析材料3历史现象的危害及其历史教训。(6分)
(3).扼要指出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2分)

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度
第一学期阶段考试高一历史试卷答案
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2分)。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阶段考试
第Ⅰ卷(选择题 25 共50 分)
(一) 单项选择题
1.有关地球的宇宙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日地距离大约为38.4万千米
B.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一致
C.绕日公转轨道面几乎在一个平面上
D.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2.下列天体系统中,不是地球所在天体系统的是:( )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总星系 D.河外星系
3.在下列天体系统中,级别最高的一级是:( )
A.银河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4.下列太阳系的成员中,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
A.水星 B.木星 C.天王星 D.土星
5.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是:( )
A.太阳 B.金星 C.火星 D.月球
6.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我们看到的星星多数是:( )
A.卫星 B.行星 C.恒星 D.流星
公元前28年,曾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7、8题。
7.上文中记载所说的“黑气” 是指( )
A.耀斑 B.黑子 C.太阳风 D.日珥
8.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 )
A.光球 B.色球 C.日冕 D.太阳大气层之外
9.比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
A.银河系 B.太阳系 C.总星系 D.河外星系
10、关于地球生物出现、进化的论述,正确的是: ( )
A.存在大气,地球上必然存在生物  
B.比较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为生命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时空条件 
C.地球体积和质量影响着地球表面温度的高低  
D.日地距离决定了地球大气圈的形成
11、太阳系中没有的天体类型是: ( )
A.恒星    B.彗星    C.流星体    D.星云
12、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之一是:( )
  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
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
13、太阳的能量来源于:( )
A.太阳内部原子核聚变反应 B.色球上的耀斑爆发
C.太阳内部原子核裂变反应 D.太阳内部可燃物质的燃烧
14、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生物的活动 B.大气和水体的运动
C.煤、石油的形成 D.火山的爆发
15、所谓地球是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体现在:( )
A.是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 B.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绕日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16、太阳大气从里到外分为: ( )
A.色球、光球、日冕三层     B.光球、色球、日冕三层
C.日冕、色球、光球三层     D.色球、日冕、光球三层
17、太阳黑子变化周期大约为: ( )
A.11年 B.10年 C.9年 D.8年
18、当太阳上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直接:( )
A.发生极光     B.扰乱电离层
C.破坏固定电话通讯 D.产生磁暴
19、太阳活动最主要的标志是:( )
A.黑子和日珥  B.黑子和耀斑
C.耀斑和太阳风 D.日珥和太阳风
20、太阳辐射能力最强部分主要集中的波长范围是:( )
A.0.2-10微米 B.0.4-0.76微米
C.大于0.76微米 D.小于0.4微米
21.下列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A.地热 B.核能 C.煤、石油 D. 潮汐能
22.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现池塘里有窟窿时池水会成什么样的方向流进窟窿
A.直接流进去 B.按顺时针方向 C.按逆时针方向 D.不确定
23.与地球公转远日点最接近的节气(北半球)是
A.冬至日 B.春分日 C.夏至日 D.秋分日
24.某地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一年中只有一天有太阳直射,该地位于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北极圈 D.南极圈
25.今天,太阳直射点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第ⅠⅠ卷(非选择题 共50 分)
1.读下图“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回答:
(1)在图上画出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
(2)请在下面写出图中八大行星名称:(距太阳位置由近到远顺序)

(3)著名的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填名称)
(4)太阳系中最著名的彗星是___________。
(5)以地球为中心天体的天体系统是__________。
(6)类地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是 。
(7)请补充填写以下天体系统的四个层次。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阶段考试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答题时间6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属于商品的有( )
①自来水 ②生日礼物 ③空气 ④有线电视节目 ⑤人民币
A、①④ B、①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
①使用价值 ②价格 ③价值 ④交换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②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④先有商品,然后才有货币
A.①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②④
4.货币是逐步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其本质是( )
A.一种商品 B.纸币
C.一般等价物 D.流通手段
5.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货币从产生时就具有的两种基本职能是 ( )
①价值尺度 ②支付手段 ③贮藏手段 ④流通手段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6.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是 ( )
A、价值不变的特殊商品 B、想象的货币
C、现实的货币 D、一种价值符号
7.下列活动中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 )
A、 A.?一台彩电在商店里标价2800元
B、工厂财务人员向工人发放工资
C、用3999元可以买到一台神舟笔记本电脑
D、张某在家电商场用2800元买了一台彩电
8.2012年春节前夕,到花店预订鲜花和绿色植物的人络绎不绝。预定花卉,体现出货币的职能是( )
A.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 C.价值尺度 D.贮藏手段
9.在我国,人民币可以在市场上购买一切商品,这主要是因为人民币 ( )
A.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B.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C.本质是商品 D.是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假定市场上待售商品1000亿元,且这些待售商品的价值都得到实现。如果发行纸币500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4次。回答10—11题。
10.此时,一元纸币相当于 ( )
A.0.5元货币的购买力 B.2元货币的购买力
C.4元货币的购买力 D.1元货币的购买力
11.下面能正确反映材料情况的是 ( )
A.纸币发行量小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B.引起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C.商品销售困难,阻碍商品流通
D.出现通货紧缩现象
12.下列关于信用卡的说法正确地是 ( )
A.任何机构都可向社会发行信用卡
B.持有信用卡,可在任何消费场所进行消费和购物
C.持有信用卡,在消费时就可不受存款数量的限制
D.持有信用卡,可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
13.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显示:2011年8月24日,100美元兑换636.91元人民币;2012年5月4日,100美元兑换632.65元人民币。这一变化表明( )
A.人民币汇率跌落,美元贬值 B.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升值
C.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D.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14.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是 ( )
①价值决定价格 ②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③价值离不开价格 ④价格决定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5.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商品的价值量是是由( )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个别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D.社会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16.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 )成反比
A.个别劳动生产率 B.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C.社会劳动生产率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7.寻常的西红柿、豆角、小白菜,经过拣挑、清洗、消毒、保鲜、装盒等一系列特殊工序,被送进商店后,顿时身价倍增,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加工的蔬菜 ( )
A.使用价值增加了 B.价值增加了
C.营养价值增加了 D.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1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起物价上涨的因素很多,原因很复杂,其中主要有( )
①纸币贬值 ②商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供不应求
③纸币升值 ④商品需求不变,供给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9.以前像轿车等高档昂贵商品,只有少数富人才能买得起和消费得起;而现在许多高档商品的价格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百姓都消费得起了,其中根本原因是( )
A.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B.供过于求
C.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D.货币不断升值
20.对于火车与飞机、乒乓球与乒乓球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前者是互补商品,后者是互为替代品
B.前者是互为替代品,后者是互补商品
C.二者都是互为替代品 D.二者都是互补商品
21、假定甲商品和乙商品是替代品,甲商品和丙商品是互补品。如果市场上甲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
①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②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③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④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商品价格的高低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下列消费品消费量受价格影响较小的是( )
A.粮食、蔬菜、鸡蛋等 B.冰箱、电脑、相机等
C.化妆品、装饰品等 D.健身器材、家用轿车等
23.近年来我国新的消费热点持续升温,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汽车、通信器材、商品房等一些新的消费热点升温。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B.近年来物价水平的下降
C.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D.国家实行刺激居民消费的政策
24.“花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说的是( )
A.钱货两清的消费 B.劳务消费
C.贷款消费 D.租赁消费
25.不变更商品的所有权,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的消费属于( )
A.劳务消费 B.租赁消费
C.贷款消费 D.发展资料消费
26.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这种划分的依据是( )
A.消费品耐用程度不同 B.消费品类型不同
C.交易方式不同 D.消费的目的不同
27.某地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2009年、2010年和2012年分别为42.8%、41.4%、39.5这一变化趋势表明该地居民 ( )
A.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增加 B.家庭食品支出额在减少
C.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生活水平提高 D.家庭消费已经以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为主
28.居民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 ( )
①居民的收入 ②物价水平 ③恩格尔系数的变化 ④消费心理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9.人们选购电脑总是愿意买品牌机,这主要是因为 ( )
A.人们收入水平高 B.品牌机质优价廉
C.人们希望买质优价高的商品
D.商品的性能、质量、包装、售后服务等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活动。
30.有位准备买汽车的消费者说“新车一上牌就成了二手车,开始贬值。对我来说,汽车只是一种为我服务的工具,什么品牌无所谓,关键是质量要好,价格要实在。”从消费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 ( )
A.攀比心理 B.求实心理
C.适度消费 D.盲目从众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31.小明是2012年新入学的大学生。在开学前,他打算买一只手机,以便与家人朋友联系。
【准备】小明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相关信息,发现手机的品牌众多,不同品牌、不同地区间的价格差距也比较大。不过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比起前几年,手机的性能普遍提高了,而价格则普遍降低了。
【出手】小明有两点考虑:其一,自己买手机只是为了联系方便,所以,功能没有必要过多;其二,尽管家庭生活条件不错,但毕竟开学后要有一笔不小的学费支出,所以,价格也不宜过高。最后,小明终于买到一款性能较好、价格适中的手机。
(1)分析产生上述价格现象的原因。(10分)
(2)手机价格的变动,对手机的生产企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9分)
3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此,某校学生就本校中学生消费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材料一:学生生日宴请:90%以上学生过生日都要相互宴请,购买礼物赠送,而且宴请规模、赠送礼物程度呈扩大趋势。平时节日:98%以上同学都互相送贺卡,且贺卡档次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贵。原因:同学们都这么做,不请不送丢脸面。
材料二:中学生个人消费情况:手中的电子词典100%,手机、MP3达30%以上,电脑达35%,而且电子装备呈现普遍化、个性化特点。生活消费:饮食占20%,服装占40%,文化书籍占5%,零食、玩具占35%。近40%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很多只用过一时便不再用的东西。原因:“人有我必有”、“人无我也有”。
通过对获取材料的分析研究,学生小王准备撰写一篇研究报告。现请你结合自己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运用所学知识,为他的报告确定一个最合适的题目并回答下列问题。
(1)报告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中学生的上述消费行为受到哪些消费心理的影响?(6分)

(3)学生小王决定写一封倡议书,倡议新时期的中学生应该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请你帮助他列出倡议的要点?(12分)
第二次阶段考试高一政治试卷参考答案
选择题:
二、问答题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阶段考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12个,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五个写法,其中错误写法的个数为( )
①{0}∈{0,2,3};②??{0};③{0,1,2}?{1,2,0};④0∈?;⑤0∩?=?
A.1 B.2 C.3 D.4
2.如下图所示,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
A. B.
C. D.
3.集合{1,2,3}的所有真子集的个数为( )
A.3 B.6 C.7 D.8
4.已知集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 B. C. D.
5.函数的定义域为,的定义域为,则( )
A. B. C. D.
6.下列函数中,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的为( )
A. B. C. D.
7.函数y=x2+2x+3(x≥0)的值域为( )
A.[3,+∞) B.[0,+∞) C.[2,+∞) D.R
8.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0,底边长y是一腰的长x的函数,则y等于( )
A.20-2x(09.设函数,则( )
A. B. C. D.3
10.下列函数中,在区间(0,1)上是增函数的是( )
A. B. C. D.
11.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 B.
C. D.
12.若偶函数f(x)在区间(-∞,-1]上是增函数,则( )
A.f(-)二、填空题(共4个,每小题5分,共20分)
13.设全集U={a,b,c,d,e},A={a,c,d},B={b,d,e},则?UA∩?UB=________.
14.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
15.已知集合,那么集合 。
16.已知函数f(x)=x2+2(a-1)x+2在区间(-∞,3]上为减函数,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三、简答题
17.(10分)若U={1,3,a2+2a+1},A={1,3},,求a;
18.(12分)已知集合A={x|},B={x|},求,。
19.(12分)已知函数f(x)=, x∈[3, 5]
(1)判断f(x)单调性并证明;(2)求f(x)最大值,最小值.
20.(12分)设函数f(x)=.
(1)求f(x)的定义域;(2)判断f(x)的奇偶性;(3)求证:f+f(x)=0.
21.(12分)设集合,,若且,求的值
22.(12分)已知函数f(x)=(a,b为常数,且a≠0),满足f(2)=1,方程f(x)=x有唯一实数解,求函数f(x)的解析式和f[f(-4)]的值.
21、(12分)

答案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阶段考试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一、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卡车以15m/s速度向东行驶,小汽车以15m/s速度向西行驶,则( )
A、都行驶1s,两车位移相同 C、两车运动快慢相等,方向不同
B、都行驶1s,两车路程相等 D、两车运动快慢无法比较
2、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v1=4m/s,1s后速度大小变为v2=10m/s,在这1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
A、可能等于6m/s2 C、不可能大于10m/s2
B、一定等于6m/s2 D、可能大于10m/s2
3、下列关于加速度和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它的速度也为零
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越小,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加速度的大小是表示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率的大小
4、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
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
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的距离相比很小时,可看成质点
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
5、广州正佳广场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 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
B、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 D、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
6、一列火车从车站开出后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前5s通过的路程是150m,前10s通过的路程是300m,前20s通过的路程是600m,则这列火车(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均不正确
7.原来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其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则物体的运动速度将( )
A.逐渐减小 B.保持不变
C.逐渐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8、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
, B、 ,
C、 0, D、 0,
9、如图所示的两条斜线分别代表a、b两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v-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前10s内,b的位移比a的位移大
B、b的加速度比a的加速度大
C、a出发后10s追上b
D、10s时两物体的瞬时速率相等
10、甲、乙两物体朝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t=0时,乙在甲之前一定距离处,则两个物体运动的位移图象应是( )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体有恒定速度时,其速率仍可能有变化
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时,其速度可能为零
C、物体有恒定速率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
D、物体有恒定速率时,其速度仍可能有变化
12、如右图所示,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质点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的时间间隔是( )
前2s内
前4s内
前2s内及6s到8s内
前2s内及第6s
13.如右图所示,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
A.t=1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B.t=5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 m/s2
C.第3 s内物体的位移为1.5 m
D.物体在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大
14.一辆车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到乙地刚好停止,
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0—t和t—3t两段时间
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 1
B位移大小之比为1: 2
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 2
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二、实验题:(每空2分)
15.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的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点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填入下列表格中.
距离
d1
d2
d3
测量值/cm
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v2 =______ m/s.
小车的加速度是a =______ m/s2.
三、计算题:(6+8+6=20分)
16、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2m/s2的加速度加速,10s后速度达到多少?
17.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开始刹车以后又以5m/s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
(1)从开始刹车到停下来,汽车又前进了多少米?
(2)从开始刹车计时,第4S末汽车的位移多大?
18、火车正以速率v1向前行驶, 司机突然发现正前方同一轨道上距离为s处有另一火车, 正以较小的速率 v2沿同方向做匀速运动, 于是司机立刻使火车做匀减速运动, 要使两列火车不相撞, 加速度a的大小至少应是多少?

2012-1013学年度第一阶段物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8、 (v1- v2)2/2s.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阶段考试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共70分)
1、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它证明了.( )
A.生命起源于非生命    B.生物与非生物具有统一性
C.生物界是不统一的    D.生物彼此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2、从生物圈到细胞,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A.细胞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3、生命系统不包括 ( )
A.原子 B.细胞 C.组织 D.生物圈
4、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生活在人的大肠内的细菌等生物  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
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   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②①     D.③①④
5、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
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 ②在低倍物镜下找到目标
③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④调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到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A.②③④①???? ?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③④②①
6、用显微镜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分时,高倍物镜视野与低倍物镜视野相比前者是( )
A.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B.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C.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D.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7、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
A.酵母菌 B.SARS病毒 C.蓝藻 D.大肠杆菌
8、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 ( )
A.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
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9、在以下描述中,可以将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相区别的是( )
A、能够使人或动、植物患病; B、没有细胞核,仅有细胞膜;
C、具有寄生性; D、由核酸和蛋白质装配进行增殖。
10、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A.蓝藻和酵母菌 B.蓝藻和硝化细菌 C.绿藻和根瘤菌 D.水绵和紫菜
11、细胞是绝大多数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与此说法不符的是 ( )
A、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
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
C、除病毒以外的其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D、动植物细胞以及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功能相同
12、在一棵倒伏的朽木上,生长着蕨类、苔藓、真菌、蚂蚁等生物,这些生物构成了(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个体
13、下列细胞中具有核膜的生物是
A.硝化细菌 B.酵母菌 C.支原体 D.蓝藻
14、显微镜下看到一草履虫在沿逆时针方向运动,那么,它实际的运动方向是( )
A、逆时针 B、在左侧是逆时针,在右侧是顺时针
C、顺时针 D、无法确定
15、HIV(艾滋病病毒)直接破坏人体的什么结构?( )
A.神经细胞 B.淋巴细胞 C.血细胞 D.呼吸器官
16、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核酸
17、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其具有( )
A.叶绿体和细胞壁 B.线粒体和拟核
C.核糖体和细胞核 D.叶绿素和藻蓝素
18、下列不属于细胞产物的是( )
A、抗体; B、甲状腺素; C、唾液淀粉酶; D、卵细胞。
19.在子女与父母之间充当遗传物质的“桥梁”作用的细胞是( )
A.受精卵 B.神经细胞 C.血细胞 D.生殖细胞
20.将特定的培养基装入锥形瓶,培养酵母菌。由于操作不慎,培养基受到污染,不仅长出了酵母菌,还长出了细菌和霉菌等微生物。瓶中的一切构成了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1.下列属于死细胞的是 ( )
A.血小板 B.植物的导管细胞
C.神经元 D.抗体
22、下列事实中,没有支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观点的是( )
A.HIV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B.乙肝病毒依赖人体肝细胞生活
C.草履虫会逃避有害刺激
D.父母亲通过精子和卵细胞把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
23、一个池塘中的一只青蛙,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看应属于( )
A、生态系统; B、个体; C、种群; D、组织器官
24、专家认为SARS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 )
A、具有细胞结构; B、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C、能侵染其它生物; D、能在寄主内复制产生后代。
25.下列哪项不属于生命系统的某一结构层次( )
A.神经元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 C.一只小猫 D.生物圈
26.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7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是因为
A .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在非生物界都存在 B .构成细胞的无机物在非生物界都存在
C .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存在 D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都具有新陈代谢的功能
28.组成玉米和人体的最基本的元素是
A .氢元素 B .氧元素 C .氮元素 D .碳元素
29.在过度肥胖者的脂肪组织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 .水 B .脂肪 C .蛋白质 D .糖类
30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 .脂肪的鉴定需要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C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 .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 A 液与 B 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混现用
31. C 、 H 、 N 三种还学元素在组成人体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共占 73 %左右,而在组成岩石圈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还不到 1 %,这一事实说明了
A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相似性 B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C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D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元素组成是不同的
32.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清水中搓洗,鉴定留在砂布上的粘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用的试剂分别是
A .碘液、苏丹Ⅲ染液 B .双缩脲试剂、碘液
C .亚甲基蓝溶液、苏丹Ⅲ染液 D .碘液、斐林试剂
33.下列化学元素中属于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的是
A . K B . P C . B D . Ca
34.在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
A.2mL蛋白质稀释液,先加0.1g/mL的NaOH,再加3~4滴0.01g/mL的CuSO4溶液
B.2mL蛋白质稀释液,先加3-4滴0.1g/mL的CuSO4溶液,再加0.1/mL的NaOH
C.2mL蛋白质稀释液,同时加入0.01g/mL的NaOH和0.01g/ml的CuSO4混合液
D.在NaOH和CuSO4混合液中加2mL蛋白质稀释液
35 .医院确认糖尿病的常用方法及结果是( )
A.加入新制的斐林试剂 ,出现砖红色 B.加入碘 —— 碘化钾溶液,出现蓝色
C.加入苏丹Ⅲ染液,出现橘黄色 D.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

二、简答题:(每空2分 ,共30分)
36、观察分析下列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图解(以刺槐为例),
回答有关问题(每空2分,共14分)
叶肉细胞→叶→刺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1)以上生命系统中属于器官层次的是 。
(2)在生命系统各个层次中,能完整地表现出各种生命活动的最微小的层次是 。
(3)一朵刺槐花在生命系统中属于 层次,一株刺槐应属于 层次;一刺槐林应属于 层次。
(4)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 。
(5)一只草履虫在生命系统中属于 层次。
37.按要求将下列物质或结构归类(每空2分,共6分)
①胰岛素 ②消化酶 ③手掌上“老茧” ④叶绿素 ⑤叶肉细胞 ⑥红细胞 ⑦头皮屑
A.细胞的产物:___________;
B.活细胞: _______________;
C.死细胞: ______________。
38、下图为某生物的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每空2分,共10分)
(1)该图为 类细胞,判断的理由是 ;
(2)该细胞与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有 ;
(3)该细胞的遗传物质储存于 中,和该生物的运动有关的结构是 。
2012-2013上学期高一阶段测试
生物试题 答案
38、原核 细胞中无成型的细胞核只有拟核 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核糖体
拟核 鞭毛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阶段考试
2012、10
命题人:高二英语组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的标号涂黑。
?1. My father walks dog after supper every day.
A a; the B /; / C the; the D the; / ?2.---Have you ever been here before?
---No.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I to the Great Wall.?
A comes B have been C came D had been
3. Where _______ for the past few years? ????? A. are you????? B. have you been???? C. have you gone D. did you go 4. You’d better ______ it as soon as possible. We have a lot of work to do.
A finished B finish C to finish D finishes 5. The shop stayed ________ till six o'clock. ??? A. opened??????? B. open??????????? C. close?????????? D. closing 6. Mary said that she? ___________ London. ??? A. has never gone to???????????????? B. has never been ,to ??? C. had never been to???????????????? D. had never gone to 7. –I have seen the film The Artists.
- .It’s really wonderful.
A Neither have I B Neither I have C So have I D So I have
8. I shall take you back to Beijng as soon as you are to travel
A good enough B enough good C well enough D enough well
9. I visited Hangzhou several times, ______ is famous for the West Lake.
A which B where C it D what
10. How are you ______ your classmates in your new school?
A coming up with B ending up with C catching up with D getting along with
11. Though Lucy is often tired ______ his job, he is never tired ______ it. In fact , he enjoys it.
A of, with B with, with C of, from D from, of
12.--Have you _____ the invitation to the party? --Yes, I have. And I've ______ it. ?? A. accepted, received??????????????? B. received, accepted ?? C. received, received??????????????? D. accepted, accepted
13.--Can I speak to Mr Wang???
--Sorry, he' s out. Can I _____ a message? ?? A. leave??????????? B. take????????? C. ask for?????????? D. want
14. The twins look the same. Mr Li find ______ hard to tell one from the other.
A it B them C her D that
15.--Could I speak to Mr Brown??
-- ______ , I'1l go and see if he is in. ?? A. Who are you??? B. He isn't here??? C. I'm sorry??? D. Hold on, please
第二节:完型填空(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的标号涂黑。
Water costs money.In some places water is hard? 16 .What? 17 when a town has these problems?A small town in California found a happy?? 18 .   Very 19 rain fell there.The town had no water? of its 20? .The water it used was? 21? from a river 300 miles away.As more people?? 22? live in the town,?? 23?? water was needed.Now water?? 24? to be brought in from 600 miles away.All these cost? 25? money.   The town 26 a plan.It found 27?? to clean its “dirty” water.Once the cleaned water was reused?? 28? many ways.Five? 29? lakes were built.Here people could swim and fish and go?? 30?? .They? 31? have picnics in their new parks.Farmers had more water? 32? their crops.New factories can be built,because they have ? 33? .   In most places,water is used and thrown 34? .The town that saved? 35? water has saved the town!   16.A.supplying ?B.getting?? ?C.to get????? D.to supply   17.A.happens? ?B.happening? C is happened ?D.happened   18.A.key???? ?B.answer???? C answering? ?D.way   19.A.little???? ?B.a little??? ?C.few??? ???? D.a few   20.A. itself? ?B. own? ? C.it? D it’s  21.A.fetch??? ? B.take?????? C.brought in?? D.guided   22.A.come to?? B.came to??? C.coming to?? D.came for   23.A.many? ?B.plenty? of?? C.more ????? D.many more   24.A.has ???? B.had? ???? C.must ????? D.needed   25.A.many?? ?B.a few?? ? C.a great many? ?D.a lot of   26.A.put ??? B.made ??? C.supply??????? ?D.noticed   27.A.a way??? ?B.way? ?? C.an answer??? ?D.a key   28.A.for??? ?B.by??? ??? C.at????? ? D.in 29.A.man-making???? B.man-make? C.man-made? D.man made   30.A.boating?? ? B.to boat?? ?C.to boating? ?D.on boating   31.A.must???? ?B.could????? C.needed??? ?D.had to   32.A.as???? ? B.with???? ?C.for???????? ?D.to 33.A.water? B.enough water?? C. crops enough? D.enough crops   34.A.off?? ?B.of???? ?C.away??? D.out of   35.A.it’s? ?B.its? ?C.one’s? ?D.his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阅读下列短文,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的标号涂黑。
(A)
Billy and Bobby were small boys. They were brothers, and they often fought each other.
Last Saturday their mother said to them, “I’m going to cook our lunch now, go out and play in the garden……and be good.”
“Yes, Mum,” the two boys answered, and they went out.
They played in the garden for half an hour, and then Billy ran in. “Mum,” he said, “Bobby’s broken a window in Mrs Allen’s house.” Mrs Allen was one of their neighbours.
“He’s a bad boy,” his mother said. “How did he break it?”
“I threw a stone at him,” Billy answered, “and he quickly moved down.”
36. Billy and Bobby were .
A、sisters B、classmates C、not often kind to each other D、always kind to each other
37. Last Saturday their mother asked them .
A、not to play in the garden B、to cook their lunch
C、not to go out D、to be good
38. broke the window.
A、Mrs Allen B、Billy C、Bobby D、The mother
39. Mrs Allen was .
A、Billy’s mother B、their neighbour C、their mother D、Bobby’s aunt
(B)
Modern life is impossible without travelling. The fastest way of travelling is by plane. With a modern airline you can travel in one day to places which it took a month or more to get to hundred years ago.
Travelling by train is slower than by plane, but it has its advantages(便利). You can see the country you are travelling through. Modern trains have comfortable seats and dining-cars. They make even the longest journey enjoyable.
Some people prefer to travel by sea when possible. There are large liners and river boats. You can visit many other countries and different parts of your country on them. Ships are not so fast as trains or planes, but travelling by sea is a very pleasant way to spend a holiday.
Many people like to travel by car. You can make your own timetable. You can travel three or four hundred miles or only fifty or one hundred miles a day, just as you like. You can stop wherever you wish where there is something interesting to see, at good restaurant where you can enjoy a good meal, or at a hotel to spend the night. That is why travelling by car is popular for pleasure trips, while people usually take a train or plane when they are travelling on business.
40. 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the fastest way of travelling is .
A、by train B、by sea C、by plane D、by car
41. If we travel by car, we can .
A、make the longest journey enjoyable B、travel to a very far place in several minutes
C、make our own timetable D、travel only fifty or one hundred miles a day
42. When people travel on business, they usually take .
A、a plane or a car B、a car or a boat C、a boat or a train D、a train or a plane
43. How many ways of travelling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A、Four B、Three C、Two D、Six
(C)
When you are in England, you must be very careful in the streets because the traffic drives on the left.
Before you cross a street, you must look to the right first and then the left.
If the traffic lights are red, the traffic must stop. Then the people on foot can cross the road.
If the traffic lights are green the traffic can go. People on foot mustn’t cross.
In the morning and in the evening when people go to or come from work the streets are very busy. Traffic is most dangerous then.
When you go by bus in England, you have to be careful, too. Always remember the traffic moves on the left. So you must be careful. Have a look first or you will go the wrong way.
In many English cities, there are big buses with two floors. You can sit on the second floor. From there you can see the city very well. It’s very interesting.
44. In China, before you cross a street, you must look to first and then .
A、the left, the right B、the right, the left
C、the front, the back D、the back, the front
45. You must be careful when you go by bus in England because .
A、there are too many buses there B、the traffic lights are different
C、crossing the street is dangerous D、you may go the wrong way
46. In England, it is very interesting to .
A、cross the streets B、look at the traffic lights
C、sit on the second floor of a big bus and see the beautiful city
D、look at the busy streets in the morning
47. Which is the best title?
A、Buses in England B、Traffic in England C、Traveling in England D、Traffic Lights in England
D
Early to bed, Early to rise, makes a man healthy, wealthy and wise.
This is an old English saying. Have you heard it before? It means that we must go to bed early and get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If we do, we shall be healthy. We shall also be rich(wealthy) and clever(wise).
Is this true? Perhaps it is. the body must have enough sleep. Children need ten hours’ sleep every night. If you do not go to bed early, you cannot have enough sleep. Then you cannot think properly(适当地) and you cannot do your work properly. You will not be wise and you may not become wealthy!
Some people go to bed late at night and get up late in the morning. This is not good for them. We must sleep at night when it is dark. The dark helps us to sleep properly. When the daylight comes, we must get up. This is the time for exercise. Exercise means doing things with the body. Walking, running, jumping, swimming, and playing games are all exercise. If the body is not used, it becomes weak. Exercise keeps it strong. Exercise helps the blood to move ,brains(头脑) in our heads also need blood. We think with our brains. If we keep our bodies healthy, and take exercise, we can think better.
Our bodies also need air to breathe. Without air we die. We must have a lot of clean, fresh(新鲜的) air to breathe if we want to be healthy.
48. A habit is something we do .
A. every month B. twice a day C. every week D. very often
49. Children need .
A. ten hours’ sleep B. two hours’ exercise
C. three hours’ homework D. four hours’ games
50.The best time to sleep is .
A. when it is dark B. when you are tired
C. after supper D. after watching TV
第二节,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All over the world people enjoy sports. Sports help to keep people healthy and happy, and to live longer.
51 They buy tickets or turn on their TVs to watch the games. Often they get very excited when their player or team wins.
52 Football, for example, has spread around the world. Swimming is popular in all countries near the sea or in those with many rivers. What fun it is to jump into a pool or lake, whether in China, Egypt or Italy! 53 Think how many lovers to skate or ski in winter in Japan, Norway or Canada.
Some sports or game go back thousands of years, like running or jumping. Chinese wushu, for example, has a very long history. But basketball and volleyball are rather new. Neither one is a hundred years old yet. 54 Water-skiing is one of the newest in the family of sports.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may not be able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 but after a game together they often become good friends. 55 One learns to fight(奋斗) hard and fight fair(公平的), to win without pride and to lose with grace. (胜不骄败不馁)
A. And think of people in cold countries.
B. Sports help to train a person’s character(性格).
C. Not a few people participate in different sports competitions themselves.
D. Many people like to watch others play games.
E. People aren’t inventing new sports or games.
F. Some sports are so interesting that people everywhere take part in them.
G. People are inventing(发明) new sports or games all the time.
51 ______ 52 ______ 53 ______ 54______ 55______
第四部分: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下文中共有10处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 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记分。
When tea and coffee was first introduced to Europe in 18th century, people thought they were harmful.?So a king of Sweden decided to find out whether this?was true and not. It happened that there were two?brothers who were in the prison at the time. The king ordered?one of them drink tea every day and the other coffee.?Both of him lived many years without any problem.?At last the one who had drink tea every day died at??the age of 83 and the other one lived even long. Because of?this today Sweden is one of the country where many tea??and coffee are drunk.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假如你是李华,请给你的美国笔友JIm写一封e-mail,介绍你的英语老师Mr.Wang
要点:1.他40岁,中等个头;
2.性格外向,与学生相处得很好;
3.他的英语口语很流利,课后常帮我们学英语;
4.不抽烟,非常喜欢运动,擅长打篮球
高一英语答案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阶段考试
2012年10月16日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的人经常焦虑不安,怀疑自己身体这儿有病,那儿有问题,惶惶不可终日。这种状态发展严重的,在医学上称为“焦虑症”。焦虑症属于神经官能症,是一种不能很好地适应正常环境的反应。这种病人,对现实和未来充满困扰、恐惧和危机感,通过植物神经系统,产生了种种内脏症状。
患这种病的病人性格常不稳定,常觉大祸临头,死亡降临。因此,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身出冷汗,手脚颤抖。其特点是突然而来,突然而去。病人自己说不清是怎么回事。有“心脏撞击胸壁”、“透不过气来”的感觉,并由此担心是“心脏出了毛病”而四处求医,可是什么大毛病也查不出来。
慢性焦虑症,患者常诉说心烦意乱,不易入睡。也有人出现一种“睡眠缺失感”——客观上呼呼大睡,但醒来时却说“一分钟也没有睡着”。因长期失眠,病人十分苦恼,平时表现焦躁、孤独、羞怯、慌乱、紧张、易怒,也有的情绪郁闷,不愿与别人接触,郁闷在心,久思成疾。患者常出现各种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和体征,如头晕、多汗、恶心、呕吐、持续腹胀、便秘、心慌、尿频、思想不集中、视力模糊等。病人常怀疑自己的内脏有严重的病变,忧心忡忡,惶惶不安,但经医生详细检查,却无异常发现。
焦虑症是由于中枢神经机能失调引起的,并无任何器质性病变,所以患者应当相信医生的话,解除“身患重病”的顾虑,建立一个必胜的信念,靠自己的能力把自己从“病”的陷坑中拉上来。作为患者的亲人、家属,不要认为他们是“装病”,生活上要关怀、体贴,多做安慰工作。改变生活的环境,让病人到外面散散心,多做些户外活动,这可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作为医者,对病人诉说的症状要做出解释,以消除病人的疑虑。除进行心理暗示疗法外,再适当配以抗焦虑药,疾病的魔影就会很快自然消失。
1.下列对“焦虑症”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焦虑症”是一种怀疑自己有病,经常焦虑不安的病症。
B.“焦虑症”是一种对现实和未来充满困扰、恐惧和危机感的病症。
C.“焦虑症”是一种很不适应正常环境并怀疑自己有病的病症。
D.“焦虑症”是一种不能很好地适应正常环境怀疑自己有病而产生的神经性病症。
2.“焦虑症”致病的生理机制是( )
A.性格不稳定,环境困扰。B.长期精神刺激。
C.中枢神经系统失调。 D.长期失眠导致心理问题。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患“焦虑症”的病人,对现实和未来充满困扰、恐惧和危机感,通过植物神经系统,产生了种种内脏症状。
B.慢性“焦虑症”患者都会出现“睡眠缺失感”。
C.”焦虑症”患者常出现各种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和体征,思想不集中、视力模糊。
D.腹胀、便秘、心慌、尿频等都属于内脏病症。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古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完成4-7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乃自刎而死。
4.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跟随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罪:过错
D. 项王军壁垓下 壁:墙壁
5.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3分)( )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    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③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④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④⑤⑥ D. ②③④
6.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项羽带领骑兵,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八百余人,到阴陵时迷路,被一老农夫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及。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将杀敌,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过乌江,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7.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6分)
(2)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4分)
8.解释下列加点字(每字1分,共7分)
越国以鄙① 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②,行李③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夫晋,何厌④之有?......
臣左手把⑤其袖,而右手揕⑥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⑦陵之耻除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9.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5分)

10.作者是怎样写 “思家”的?(6分)
(三)名句填空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山重水复疑无路 。
,风正一帆悬
(2) 荡胸生层云, 。
,一览众山小。
(3)海内存知己, 。
,病树前头万木春。
三、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2-15题
父亲的一课
王熙章
16岁那年,父亲送我去一家电脑培训中心学习微机课程,那些枯燥的操作命令很快使我厌倦了。渐渐地,一有空我便溜到与中心相邻的“创世纪”网吧上网玩游戏,几个月下来,我微机知识没学到多少,倒是对那些神奇莫测的游戏入了迷,经常玩个通宵达旦。
网吧老板是一个过早秃顶的中年男人,在众多网民中,他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两句:“玩物丧志,这词儿你懂吗?”
世上哪有老板赶顾客出门的道理?我对他的告诫当成了耳旁风,只顾在网吧中玩得昏天黑地。
一天,父亲从乡下到城里来看我。我正痴迷地玩“僵尸与侠客”的游戏,突然听到身后一个声音说:“好精彩,好安逸哟!”
这话音好耳熟,方言土语在城里极少能听见。我猛回头,只见父亲不知何时站在了我的身后。那一刻,我有一种做贼的感觉,赶紧站起身,垂手而立。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说:“章子,精彩,来,继续玩!”
我做梦也没想到父亲不但不骂我,竟然让我教他玩游戏。我兴奋地抓住他的手,教他如何选择按键、如何控制鼠标、如何躲避对方的打击、如何出击,没想到父亲学得还真快,不到3分钟便投入于那醉人的游戏中。
一晃7天过去了。父亲的玩法越来越高明,也越来越上瘾,竟好几天通宵达旦泡在网吧中。
这时,我的衣袋中只剩下30块钱了。父亲省吃俭用,每月寄400元钱给我做生活费,我却将它们全都消费在了这些醉人的游戏中,刚过了半个月,我的衣袋就快空了,再向父亲要钱,我开不了口。
那天在网吧里,父亲问我:“章子,身上有钱吗?拿出来,让爸过足这把瘾!”
一听这话,我的脑袋便“嗡”地一下大了。我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了钱,我跟父亲在城里如何生活?父亲是个复员军人,只听说他在城里有一个战友叫方伯雄,我到城里来上学,父亲便让我去找方伯伯,可我却压根儿没心思去见那些古板的人。
那个秃顶的网吧老板又来催缴费了。按每小时两元结算下来,父亲已欠费300余元。眼看父亲翻遍他所有的衣兜,再也没有翻出一分钱来,我心里焦急万分。
网吧老板呈现出他从未有过的凶相,威胁说:“3个小时内不缴清欠费,就把你们扭送到派出所。”父亲眼巴巴地望着我,我偷眼看着网吧老板那副讨债不成不罢休的架势,不由胆战心惊。
我退下手腕上那块花去父亲80元钱买给我的手表作抵押,谁知网吧老板竟然不屑一顾。 父亲指着他身上那件过年时新买的呢大衣诚惶诚恐地说:“要不,我、我脱下这身衣服给你?”
网吧老板用鼻孔哼了一声说:“一个乡下人的破衣服,能值几块钱?”
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将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有人在对我的父亲指指点点:“没钱玩什么游戏?乡巴佬!”这时我看见父亲的嘴角抽了抽,就在那一刻,我感觉那讥讽的话语就像皮鞭似地抽打在我的脸上。我发狂似地冲出人群,找我的同学去借钱,可他们一见我,仿佛都如见了瘟神,慌忙离去。
“天哪,这个时候,我到哪里去弄钱解救我的父亲?”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在心里说。我不禁悔恨交加。回到网吧,跪倒在父亲面前,我痛哭失声地说:“爸,是我害了你,我不该教你玩这种害人的游戏!”
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他一把拉起我说:“孩子,你终于明白了,这就叫玩物丧志!来,爸给你介绍一位伯伯,他就是我在家跟你提起过的方伯雄伯伯!”
我抬起头来,顺着父亲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网吧老板一反常态,正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
(节选自《当代微型小说精选》)
12.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神情古怪”一词表现了父亲看到“我”痴迷于网络游戏的惊诧感觉。
B.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塑造出方伯伯这一形象丰满的人物,使小说情节具有很强的戏剧性。
C.小说中描写围观人群对父亲讥讽的话语、同学对“我”借钱时的慌忙躲避,是为了反映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和冷漠。
D. 这篇小说以“父亲的一课”为题,意在表现父亲对“我”的一次教育。小说以“我”沉溺网络游戏为开端,“我”到处筹钱替父亲还债是小说的高潮。
E.小说中“我”对学习微机课程感到枯燥,却对网络游戏非常痴迷,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对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思考。
13.小说情节发展似乎有些“突兀”,但细细看来,一切都在情理之中。试就文中的“伏笔”和“铺垫”各举一例作简要分析。(6分)
小说中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15.小说描写了一位父亲独特的教育方式,对于这种方式,有人表示赞同,有人表示异议,你的看法怎样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B.植树节这几天,几个学校的领导都来到了植树现场。
C.他每个月的工作量都要超过预定计划。
D.到北京参观奥运村及新改造后的“地铁”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17.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3分)
A.人生如白驹过隙,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B.你这部小说已经写了大半;请我继续写下去;我怎敢狗尾续貂。
C.多年前,妈妈给他织了一件漂亮的毛衣,直到现在他都没舍得穿,真可谓敝帚自珍呐!
D.他把事情真相告诉我后,我心中的疑团涣然冰释。
18.把下列带序列号的句子组合成语义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 )(3分)
站在历史的海岸边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 , ; , ;
, 。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①这是豪壮的选择
②纵然蒙冤受辱,也不随其流扬其波
③这是执著的选择
④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得、躬耕陇亩
⑤这是高雅的选择
⑥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
A. ⑤②④⑥①③ B.②③④⑤⑥① C.⑥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⑥①④⑤
19、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造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__ ______,________;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西点军校在世界上名气很大,它不仅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军事人才,也培养出无数商界精英。这所学校有许多优良的传统。比如,当军官派你去完成一项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你没有完成,当军官问你为什么时,如果你为自己辩解,说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自己没有完成任务,那就错了。你只能说:“报告长官,没有借口。”除此之外,你不能多说一个字。
对此,有人说,“没有借口”太没人情味了,太冷漠了;也有人说,“没有借口”,可以激起一个人最大限度的潜能。在人生中,不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寻找借口上,失败也好,做错事也罢,再美妙的借口,对事情的改变又有什么作用呢?
[要求]⑴立意自定。⑵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⑶题目自拟。⑷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的人尝到生活的甘甜。
在当时项王想在乌江渡江回江东。乌江亭长准备一条船靠在岸边,等待项王上船。他对项王说:“江东虽然不大,方圆有一千多里,壮丁有几十万人,也足以立国称王啊。请大王赶快渡江吧!”项王笑笑说:“老天要我灭亡,我渡江去干什么呢!况且当初我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上,现在没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