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 全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 全套

资源简介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
满分:100分。 答题时间:9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 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表示了x、y、z事物间的从属关系,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图中事物间从属关系的是
2.对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生成物C、D中有一种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若生成物C和D分别为两种沉淀,A、B有可能为盐和碱
C.若C、D是盐和水,则A、B一定是酸和碱,
D.若C、D是两种化合物,则A、B一定是化合物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B.Ag+ + Cl- = AgCl↓ 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从1 L 1 mol/L的H2SO4溶液中取出10 mL该溶液,其中H+浓度为2 mol/L
D.晶体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原料
4.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用规格为10 mL 的量筒量取6 mL 的液体
B.用药匙或者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的底部 C.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
D.如果没有试管夹,可以临时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
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mol N2所含有的原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22.4 L氯化氢所含的原子数为NA
D.500 mL 1.0 mol/L碳酸钠溶液中所含钠离子的数为NA
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钡与盐酸反应 2H+ + BaCO3 = Ba2+ + H2O + CO2↑
B.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Ba2+ + SO42- + H++ OH-= BaSO4↓+ H2O
C.氯气通入蒸馏水中 Cl2 + H2O = Cl- + ClO- +2 H+
D.CO2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CO2 + Ca(OH)2 = CaCO3↓+ H2O
7.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
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8.用98 %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 )配制100 mL l mol/L的稀硫酸。现
给出下列仪器(配制过程中可能用到):①100 mL量筒 ②10 mL量筒 ③50 mL烧
杯 ④托盘天平 ⑤100 mL容量瓶 ⑥胶头滴管 ⑦玻璃棒,按使用仪器的先后顺
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③⑦⑤⑥ B.②⑤⑦⑥ C.①③⑤⑥⑦ D.②⑥③⑦⑤⑥
9.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CO2、NH3、HCl、H2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当依
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浓硫酸、灼
热的氧化铜(变红)和无水CuSO4(变蓝),则可断定该混合气一定有   A.HCl、CO2、H2   B.CO、H2、H2O   C.CO、H2、NH3    D.HCl、CO、H2O
10.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
的方法之一。下列对有关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SO2气体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表现了SO2的漂白性
B.在含有Cu(NO3)2、Mg(NO3)2和AgNO3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首先置换出的是Cu
C.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易分解生成有色产物且溶于浓硝酸
D. 常温下,将铝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铝不与冷的浓硫酸发应
11.被称为万能还原剂的NaBH4(NaBH4中H为-1价)能溶于水并和水反应,
NaBH4+2H2O NaBO2+4H2↑,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BH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NaBH4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C.硼元素被氧化,氢元素被还原
D.被氧化的元素与被还原的元素质量比为1:1
12.现有盐酸、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和新制的氯水四种溶液,可以一次
把它们区别开的一种试剂是
A.CuSO4溶液 B.AgNO3溶液
C.紫色石蕊试液 D.FeCl2溶液
13.一定量的浓硝酸与过量的铜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A.只有NO2 B.只有NO
C.NO2和NO D.NO2和H2
14.图示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胶头滴管内盛放
同一种溶液。挤压胶头滴管,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CO2(NaHCO3溶液)产生喷泉,得到无色溶液
B.NH3(H2O含酚酞) 产生喷泉,得到红色溶液
C.SO2(品红稀溶液) 产生喷泉,得到无色溶液
D.HCl(AgNO3溶液) 产生喷泉,得到白色悬浊液
15.已知浓H2SO4和Fe3+都可以将Cu氧化成Cu2+,浓H2SO4也可以将Br-氧化成Br2,
Fe与Br2反应生成FeBr3。由此可以确定上述有关物质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为???
A.浓H2SO4>Br2>Fe3+>Cu2+???????????????????????????B.浓H2SO4>Cu2+>Fe3+>Br2
C.Br2>浓H2SO4>Fe3+>Cu2+??????????????????? ???????D.Fe3+>Cu2+>Br2>浓H2SO4
16.一种盐X与氢氧化钠共热,可放出无色气体Y,Y经过一系列氧化后再溶于
水可得Z溶液,Y和Z溶液反应又生成X,则X可能是下列中的
A.(NH4)2SO4 B.NH4NO3 C.NH4Cl D.NH4HCO3
17.50 mL的溶液中所含有的可以被20 mL 0.5 的溶
液全部沉淀,则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 B.0.8 C.0.2 D.0.1
18.把4.48 L CO2通过一定量的固体过氧化钠后收集到3.36 L气体(气体的测
量均在标准状况下),则这3.36 L气体的质量是
A.4.8 g B.6.0 g C.5.6 g D.3.8 g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46分)
二、非选择题(包括5个小题,共46分)
19.(6分)下列A、B、C、D是中学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基本装置。

A B C D
请根据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原理,回答在下列实验中需要使用哪种装置。将A、B、C、D填入适当的空格中。
(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 ;
(2)从碘水中提取碘 ;
(3)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
(4)分离植物油和水 ;
(5)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
(6)与海水晒盐原理相符的是 。
20.(10分)某校的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测定混合物各组分质量比的研究,甲、
乙、丙三位同学各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混合物的质量事先已称量
好)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中,根据称量所得到的数据, (填
“能”或“不能”)准确计算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比。
(2)经讨论大家认为,乙同学所设计的实验步骤的第四步填写一定有错误。
其原因是什么? 。
(3)丙同学对实验进行了较合理的设计,将其后三步相应内容仿照前面的
形式填入对应的空格内。
21.(8分)已知A、B、C、D分别是AlCl3、BaCl2、FeSO4、NaOH四种化合物中的一种,它们的水溶液之间的一些反应现象如下:
①A+B→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②B+D→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放置,沉淀由白色转化为红褐色。
③C+D→白色沉淀,继续加D溶液,白色沉淀逐渐消失。
⑴、四种物质的化学式为:A 、B 、C 、D 。
⑵、现象③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22.(10分)现有常见金属单质A、B、C和常见气体甲、乙、丙及物质D、E、F、G、H,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B F   丙  
⑵写出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
反应③
反应⑤
反应⑥
23.(12分)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反应。在高中化学教材的几次改版中该实验曾出现过几种不同的演示方法,分别如下图中甲、乙、丙所示:
(1)现按图甲所示的方法,在室温时,向盛有Ca(HCO3)2溶液的水槽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钠浮在液面上,并四处游动,最后消失
B.钠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
C.反应开始后,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D.恢复到室温时,烧杯底部有固体物质析出
(2)请补充并完成甲实验中从试剂瓶中取出钠到向水槽中投入钠的有关操作:用镊子从试剂瓶中取出一小块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镊子夹取切好的金属钠投入到盛有Ca(HCO3)2溶液的烧杯中。
(3)按图乙所示方法来收集产生的气体,需将钠包好,再放入水中。取相同质量的钠按下列几种情况收集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最大的是( )
A.用铝箔包住钠 B.用锡箔包住钠 C.直接将钠投入的水中
(4)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按图丙方法进行实验,用手挤压矿泉水瓶共排出水的体积为112 mL,塞紧带有钠的塞子,反应结束后,干瘪的带塞矿泉水瓶恢复成原状,假设瓶内、瓶外均属于标准状况,则所用金属钠的质量是 克。
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
高三年级化学试卷参考答案
第Ⅰ部分: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54分
第Ⅱ部分 非选择题(共46分)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
2012.10.16
第 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法国史学家和耐教授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商王的子孙又重新建立了国家
B.商朝时期的首都在河南安阳
C.周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封地就是当时的宋国
D.周朝时代不但分封了同姓家族,也分封了一些异姓世家
2.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3.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4. 某学者在分析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产生时这样论述:“此举若成功,王权的扩张就会被阻止,而‘自由’又不需要再呼唤一个克伦威尔。”该历史事件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光荣革命
C.颁布《航海条例》 D.责任内阁制形成
5. 恩格斯指出:“最先承认人权的美国宪法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黑人奴隶制,阶级的特权受到了指斥,而人种的特权,则为法律所神圣化。”这说明
A.1787年美国宪法存在致命错误 B.美国黑人奴隶没有得到基本的人权
C.美国资产阶级享有法律特权 D.美国宪法也有悖于人权理念的地方
6. 梁启超认为,中国人“国民自觉”应包括“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这两层含义。以下事件中最能体现这种“国民自觉”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7.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8. 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组织”、“纪律”、“政治”、“革命”、“申请”、“解决”、“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就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9.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相较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10.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长征)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长征途中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共产党走向成熟?
②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
③长征的胜利使中共摆脱了蒋介石的围剿,转危为安?
④在长征精神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创建了新中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国民党政府承认各党各派的合法存在,给我军发薪饷,并供给部分子弹,允许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办报和发行书刊,释放了许多政治犯,修改了一些反动法令和颁布了一些有进步意义的新法令,召集国防会议、国民参政会,并成立国民参政会常务机构,吸收部分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参加政府的抗战工作,制定了抗战建国纲领,甚至还公开拒绝和驳斥日本的所谓“共同防共”谬论。这表明
A.国共合作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B.国民政府一度放弃“反共灭共”立场
C.日本全面侵华推动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D.国共合作是政治、经济、军事多元合作
12. 1958年7月’台湾当局利用美国进攻黎巴嫩的机会叫嚣“反攻大陆”。7月18日晚,毛泽东作出炮击金门的指示,意在击美,支援阿拉伯人民。8月底,美国撕下了“盟友”的假面,丢下台舰掉头遁去。毛泽东决定以民族大义为重,暂缓收复金、马,并亲自写下《告台湾同胞书》,指出“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由此可见当时
①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②中共有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想法
③美国避免与中国发生正面冲突 ④“台独”势力开始猖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如果将成语“朝秦暮楚”用在商业上,你认为该成语不能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代(  )
A.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B.商人为获利往来奔波
C.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 D.商业交通相对较发达
14.《梦溪笔谈》记载道:“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瑾枕路。是时范文正(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日:‘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 )
A.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B.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C.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15.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它们 ( )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都是政府创办的机械化工厂
C.都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载:“远东是世界最后受到欧洲扩张影响的地区……由于推行强硬的闭关自守的政策,这里也没有潜在第五纵队(注:内奸)。”以下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闭关自守的政策客观上起到了抵挡列强扩张的作用
B.闭关自守的政策在当时起到了积极作用
C.欧洲的扩张遭到了殖民地人民顽强的抵抗
D.列强的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7..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全面、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法国还与英国签订一项白由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这些政策( )
A.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深受工业革命影响
C.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D.促进了资本输出
18. 1921年,苏俄的粮食播种面积只有9030万公顷,只及1913年的85%。1925年苏联的种植业面积与1913年对比的百分比是107%,农业生产总值对比的百分比则是112%。出现1921年和1925年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 ( )
①1921年现象主要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1925年现象主要是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③1921年现象主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④1925年现象主要是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9.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如英国扩大了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法国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以上做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包括 ( )
①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②扩大财政支出,加剧了政府财政负担
③调整生产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新变化 ④增加了政府收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有:
①自然经济出现瓦解 ②外国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③外资企业在中国开始出现 ④白银开始大量外流
A.①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禁政策的实施表明清政府自我拯救的决心
B.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完成了自我拯救
C.维新变法运动使自我拯救深入到制度的层面
D.护国运动加速了清政府自我拯救的步伐
22.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同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C.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
2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24.德国学者韩博天说:“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这种方法体现在:
①社会主义工业化;??????????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④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
25.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的文明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研究历史
第 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26题15分,27题25分,28题10分)
26.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业的发展使得种植葡萄和橄榄比种粮食更有利可图,结果产生了新的富户,但又使那些不能投资葡萄园或橄榄园的农民陷入贫困。贫困的农民由于还不清债务而沦为半奴隶状态,显然几乎就要反叛。贵族统治者为制止这场阶级间的战事,便宣布紧急将权力交给一个名叫梭伦的商人。
——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政治制度……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http://wx.jtyjy.com/ HTTP://WX.JTYJY.COM/]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某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摘选自《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当时的社会状况。(2分)上述状况导致古希腊产生了怎样的政治体制?(1分)
(2)材料二描述的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与古希腊有何不同?指出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产生的经济根源。(3分)
(3)材料三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例加以说明。(3分)
(4)材料四中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有何具体表现?与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4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人类政治体制的发展有何认识?(2分)
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 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材料四 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我国实现工业化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不能过多追求速度和数量,而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材料五 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2分)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我国古代的经济政策。(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2分)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2分),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2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2分)对比材料三和四,中国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2分)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2分)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3分)

28.(10分) 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不但在或人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它延续着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明代前期一直被禁止使用的白银在正统以后取代纸钞和铜钱成为主币……反过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影响市场发展的因素。(3分)
材料二??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 ——摘自《读书》1996年05期《市场?国家?公共领域》一文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分析建国“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及消极影响。 (7分)
高三历史答案
选择题答案
28.
1、因素:政策、交通、商品经济。(3分)
2、主要原因:计划经济。(3分) 消极影响:影响人民生活,阻碍经济发展。(4分)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
一.选择题(共25题 满分50分)
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
读图Ⅰ,回答第1~3题。
1.在7、8月份,伦敦比北京 ( )
A.气温高,日较差较大 B.风小雾大,降水多
C.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D.日出短,昼短夜长
2.英国 ( )
A.地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B.西部海岸线曲折,珊瑚礁发育好
C.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D.多数河流短,含沙少,无结冰期
3.途经该区域的洋流 ( )
A.能使北美洲至欧洲的海轮航行速度加快
B.造成欧洲西部地区气温高、湿度降低
C.进入到北冰洋海域,使当地能见度变好
D.在与其他洋流交汇的海域不易形成渔场
下图表示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读图回答4、5题。
4.从1970年到2006年人口总量增长最多的大洲是( )
A.a B.b C.c D.d
5.C大洲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 )
A.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资源不足
B.人口素质低,缺乏环保意识
C.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D.女性比例小,人口生育率低
6.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含义的“最佳人口规模”。图中四条曲线的含义分别是:MB: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效益的增加量,MC: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费用增加量,AB:城市中人均效益,AC:城市人均生活费用。其中,对现有居民来说最合适和对决策者来说最合适(假如决策者仅仅考虑最大的城市总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小城市规模分别是( )
①P1 ②P2 ③P3 ④P4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7~8题。
7.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
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政治因素
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8.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正确的是(  )
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
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减少
C.是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D.农村生存环境已好于城市
9.(2009·广东地理)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读图,关于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
B.上海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
C.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大于广东
D.江苏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北京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1990年和2008年的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 )
A.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形成城市带
11.从1990年到2008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 )
A.城市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B.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C.为了缓解市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D.郊区劳动力素质高
下图为某城市的三个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回答12--13题。
12.影响图中城市向外扩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地形 B.气候 C.交通 D.市场
13.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理特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湿地面积扩大 B.地下水位上升 C.耕地面积减小 D.农业生产规模扩大
读某市土地利用类型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商业服务用地较少的原因是 ( )
A.公用事业的发展 B.该市服务范围覆盖全国
C.金融业和工矿业的发展D.商业服务业高度集聚
15.右图中土地规划最有利于该市 ( )
A.改善人居环境 B.促进工业发展
C.调整产业结构 D.推动科教事业发展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据图完成16题。
16.距市中心4千米附近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
A.政策、劳动力 B.市场、劳动力
C.地价、市场 D.政策、地价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2006年度宜居状况做了评估。下图中数字是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读图回答17---18题。
17.前30名城市个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组合是 ( )
A.湘、粤、闽 B.苏、皖、鄂
C.京、辽、鲁 D.沪、浙、赣
18.西北地区的城市未排入前30名,其主要限制因素可能是 ( )
①自然条件 ②旅游资源 ③城市建筑 ④生态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9-21题。
19.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20.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 )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汉江平原 D.成都平原
21.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
图1是某跨国企业产品在A、B、C、D四国的产量与消费量比值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22 -23题
22.企业生产的产品最可能是 ( )
A.飞机 B.运动鞋 C.计算机 D.精密仪器
23.关于该企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企业在D国设厂的主要原因是该国技术力量雄厚
B.该企业在A国始终保持对该产品的出口
C.该企业给予B、D两国工人相同的工资
D.该企业的产品在C国经历了“进口—出口—进口”的过程
读20世纪50-90年代,亚洲出口型劳动密集型工业分布变化图,完成24-25题。
24.日本20世纪60-90年代,主要投资地区及其原因是 ( )
A.在东亚、东南亚投资,因该地有充足的廉价劳动力
B.在东亚、东南亚投资,因该地气候适宜,河流众多
C.在美国投资,因日本有计划地将工业布局格局从“临海型’”转向“临空型”
D.在美国投资,因美国有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可减少原料、燃料的进口量
25.亚洲劳动密集型产品销往日本和美国,主要原因是 ( )
A.产销两地相隔较近,可利用便利的海洋运输
B.日本和美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较高
C.亚洲人口多、有广阔的市场
D.日本和美国交通发达,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输入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读俄罗斯两大经济地带的划分示意图、俄罗斯两大经济地带的基本经济指标(下表),完成下列要求。(13分)
(1)说出俄罗斯东部经济地带与西部经济地带的资源状况的差异。(4分)
(2)根据材料分析俄罗斯西部经济地带较东部经济地带人口稠密的原因。并预测今后人口迁移的趋势。(6分)
(3)结合影响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简要分析俄罗斯这种西多东少的人口分布是否合理。(3分)
27.(17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木家具广受人们的喜爱。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凭祥(位置见图6)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近年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
(1)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3分)
(2)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8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3)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6分)
28.根据图文材料(图1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2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胜利油田在渤海采取“海油陆采”的方式开采石油,即建设自海岸线向海中延伸的入海道路,在入海道路的末端建设人工岛,并在岛上钻井开采海底石油,这种开采方式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材料二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深圳市加护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
(1)简要分析“海油陆采”一般在什么自然条件下进行。(4分)
(2)分析深圳市需转出企业的主要原因。从环境承载能力和运输条件角度考虑,判断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何地并说明理由。(8分)
(3)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8分)

高三阶段测试答案
选择题答案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
(文化生活1、2、3单元)
满分100分 时间 90分钟
一、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佳答案,每题2分,共30题,计60分)
1、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②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③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④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⑤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 ⑥园林雕塑
A ①③④⑤ B ②③⑤⑥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⑥
2、广告文化、旅游文化、饮食文化、网络文化、服饰文化等正悄无声息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由此可见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人总要生活在一定文化氛围之中
D人总能在文化生活中得到思想的启迪、精神的享受
3、古代两河流域人民在法律与天文上的成就,古埃及人在建筑与医学上的成就,古代中国人民的四大发明,古希腊人的哲学与艺术成就,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应
A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 B认同本民族的文化,还要认同世界所有的文化
C尊重和保护不同民族的文化 D实现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
4、《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强调,在新世纪新阶段,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这说明
①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功能 ②民族精神已成为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
③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决定国家的综合国力 ④世界各民族的民族精神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5、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实现所有人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真正平等,才能使每个人的各方面素质都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这一论断表明
A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决定的 B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C 经济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D 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谈到文化的多样性时,曾经担任国家文化部长的孙家正指出:“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
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回答6—8题
6、“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强调的是
A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各有特色 B世界各国文化同等重要
C不同的地域可以形成共同的文化 D世界各国文化具有共性
7、“交流因不同而必要”是因为
A各国文化有共同规律 B各国文化有不同特点
C 不同的文化各有长处 D对各国文化应一视同仁
8、“创新因交流而迸发”告诉我们
①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交流是创新的重要条件 ③创新是交流的升华 ④没有交流就不会有创新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③
如今,世界上持续刮起强劲的“中国文化热”风潮,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令外国人兴奋不已。在他们的眼中,中华神韵、北京风情是一本读不完是书。回答9—10题
9、以上材料表明中国文化的传播
A丰富了世界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B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C中国文化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主导
D可以改变了世界各国文化
10、中华神韵、北京风情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表明
A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中最优秀的文化
11、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
A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 文化的力量深深融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D 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2、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
①汉字文化内含丰富 ②史书典籍存留丰厚 ③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应用 ④得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3、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几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4、 2008年9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8位来自基层的中小学教师到中南海参观座谈。温家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教育,是因为
①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③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④教育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5、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①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④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丰富的资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6、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这两种倾向是指
A 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B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C 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D 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17、下列观点中,正确反映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关系的有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③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④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我们就能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8、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
它的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引水和泻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
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它
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这一工程说明
①在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③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 ④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和最具有创造性的民族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A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中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时期
C中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D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0、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 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
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
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这主要是因为
A 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民族精神
B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C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D一个民族没有民族精神,就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2、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和斗争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3、中国古典哲学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天人合一”的观念源远流长。“天人合一”即自然界与人类是既有区别有相互统一的。今天,我们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与“天人合一”思想一脉相承的。由此可见
A 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B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C传统文化贵在创新 D我们应该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
24、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5、“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和创新文化的过程中
①学习外来文化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根基 ②借鉴、融合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不断排除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障碍和文化竞争 ④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6、今年国庆、中秋节旅游市场十分红火,许多旅游景区人流如织,特别是红色旅游,吸引了四海宾朋。红色旅游市场的发展有利于
①促进革命传统的继承和民族精神的发扬 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④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27、春节是我国大多数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但各民族过春节的形式各有不同,如汉族在除夕夜要合家吃年夜饭,长辈给未成年的孩童“压岁钱”;布依族的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火塘旁,整夜守岁;藏族则在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等等。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③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④文化的丰富多彩反映了经济的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28、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这是因为
A 社会主义坚持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原则
B 社会主义能够与各种思想潮流相适应
C 社会主义能够解决中国的一切问题
D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9、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关注的不断提高,在少年儿童中间开始诵读经典活动,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中庸》《论语》《大学》等古文。有人认为,让孩子们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是应该的,但是笼统地提倡学习传统文化是很危险的。这一观点表明
①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要看到传统文化对少年儿童的成长的消极作用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④ 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的精神纽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0、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事实体现了下列道理
①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与经济是相互影响的
③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对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A ②④
二、主观题(共40分)
31 资料:某地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有着很好的传统。10多年前,一到春节前后,周边各乡村的秧歌队、社火队和高跷队就浩浩荡荡的开进城,给市民带来了节日的欢悦。某村还有一支水平不低的农民秦腔演出队,农闲时节便活跃在乡村。但最近两年情况变了,文化娱乐活动基本看不到了。主要原因是“卡”在资金上。这些年该地实行体制改革,村财乡管,村委会没有自己的经费。于是,各村的文化就“荒”了。在漫长的冬季里,村民们没有积极的群众文化可参与,揣了钱只能搓麻、赌钱、喝酒,赌博技术越来越高,科技素质越来越低。由此,村民自治形同虚设,各种纠纷增多,影响了原本不错的农副业生产。
问题 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道理,分析上述材料。(8分)
32 资料:我国独特的中秋节文化异彩纷呈,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秋赏明月,天涯相思情”,是中秋节活的灵魂,蕴含了“团圆”、“和谐”的东方人伦精神。“中秋团圆饭”、“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中秋文化的一大亮点,也是炎黄子孙天下归心、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本源。为此文化部已将中秋节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准备向联合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问题: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中秋”申遗的原因。(8分)
33 资料:2012年4月28日,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多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在全国开展学习先进模范人物活动。
问题: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开展学习先进模范人物活动的道理。(8分)
34 资料:延安时期,我们党一大批文艺工作者立足实践,深入生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创作出许多具有时代气息且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和作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问题: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对我们今天的文艺工作者有何启示?(9分)

35 资料: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就会落后,一打就垮;没有民族精神,就会异化,不打自垮”。
问题:为什么说“没有民族精神,就会异化,不打自垮”?谈谈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7分)
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阶段考试
高三政治(文化生活1、2、3单元)参考答案
( 2012年10月11日星期四)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
2012,10,16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12个,每个5分,共60分)
1.集合A={-1,0,4},集合B={x|x2-2x-3≤0,x∈N},全集为U,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
A.{4} B.{4,-1}
C.{4,5} D.{-1,0}
2.已知函数f(x)=loga (a>0,且a≠1)在其定义域上是奇函数,则m=(  )
A.1 B.-1
C. D.-
3.已知函数f(x)=ax+loga x(a>0且a≠1)在[1,2]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loga 2+6,则a的值为(  )
A. B. C.2 D.4
4.设2a=5b=m,且+=2,则m=(  )
A. B.10
C.20 D.100
5.下列求导运算正确的是 ( )
A. B.
C.   D.
6. 函数y=的图象如左下图所示,则导函数的图象可能是( )
7.函数y=tan的单调增区间是(  )
A.,k∈Z B.,k∈Z
C.,k∈Z D.,k∈Z
8.将函数y=sin ωx(ω>0)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平移后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平移后的图象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  )
A.y=sin (x+) B.y=sin (x-)
C.y=sin (2x+) D.y=sin (2x-)
9.函数y=sin+cos的最小正周期和最大值分别为(  )
A.π,1 B.π, C.2π,1 D.2π,
10、在中,已知,则一定为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正三角形
11.若向量与向量方向相同,且,则( )
A B C D
12. 已知 且//,则锐角的大小为 ( )
A. B. C.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填空题(共4个,每个5分,共20分)
13.已知命题p:“?x∈R+,x>”,命题p的否定为命题q,则q是“________________”;q的真假为________.(填“真”或“假”)
14.(2011年广州模拟)已知函数f(x)=
若f(x)在(-∞,+∞)上单调递增,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15.已知物体的运动方程是S=(t的单位是s,S的单位是m),则物体在时刻t=4时的速度v= ,加速度a=
16.函数f(x)=3sin的图象为C,如下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
①图象C关于直线x=对称;
②图象C关于点对称;
③函数f(x)在区间内是增函数;
④由y=3sin2x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图象C.
三、解答题(17题10分,其余5道题每个12分,共70分)
17.已知集合S=,P={x|a+1(1)求集合S;
(2)若S?P,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18.已知函数=
(Ⅰ)求的单调区间;(Ⅱ)求在[-3,3]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9.设函数f(x)=a·b,其中向量a=(m,cos2x),b=(1+sin2x,1),x∈R,且函数y=f(x)的图象经过点.
(1)求实数m的值;
(2)求函数f(x)的最小值及此时x值的集合.
20.已知函数f(x)=.
(1)求f(x)的定义域;
(2)设α是第四象限的角,且tanα=-,求f(α)的值.
21.在平面四边形中,向量,,.
(Ⅰ)若向量与向量垂直,求实数的值;
(Ⅱ)若,求实数,.

22.设平面上向量a=(cosα,sinα)(0°≤α<360°),b=(-,).
(1)试证:向量a+b与a-b垂直;
(2)当两个向量a+b与a-b的模相等时,求角α.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
2012,10,16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12个,每个5分,共60分)
1.集合A={-1,0,4},集合B={x|x2-2x-3≤0,x∈N},全集为U,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
A.{4} B.{4,-1}
C.{4,5} D.{-1,0}
2.已知函数f(x)=loga (a>0,且a≠1)在其定义域上是奇函数,则m=(  )
A.1 B.-1
C. D.-
3.已知函数f(x)=ax+loga x(a>0且a≠1)在[1,2]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loga 2+6,则a的值为(  )
A. B. C.2 D.4
4.设2a=5b=m,且+=2,则m=(  )
A. B.10
C.20 D.100
5.曲线在点(2,8)处的切线方程为
A.  B.
C.  D.
6. 函数y=的图象如左下图所示,则导函数的图象可能是( )
7.函数y=tan的单调增区间是(  )
A.,k∈Z B.,k∈Z
C.,k∈Z D.,k∈Z
8.将函数y=sin ωx(ω>0)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平移后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平移后的图象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  )
A.y=sin (x+) B.y=sin (x-)
C.y=sin (2x+) D.y=sin (2x-)
9.函数y=sin+cos的最小正周期和最大值分别为(  )
A.π,1 B.π, C.2π,1 D.2π,
10、在中,已知,则一定为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正三角形
11.直线与抛物线所围成的图形面积是(  )
A. 9 B.38/3 C.16/3 D.32/3
12. 的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填空题(共4个,每个5分,共20分)
13.已知命题p:“?x∈R+,x>”,命题p的否定为命题q,则q是“________________”;q的真假为________.(填“真”或“假”)
14.已知函数f(x)=
若f(x)在(-∞,+∞)上单调递增,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15. 若则k的值为
16.函数f(x)=3sin的图象为C,如下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
①图象C关于直线x=对称;
②图象C关于点对称;
③函数f(x)在区间内是增函数;
④由y=3sin2x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图象C.
三、解答题(17题10分,其余5道题每个12分,共70分)
17.(满分10分)已知集合S=,P={x|a+1(1)求集合S;
(2)若S?P,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18.(满分12分)已知函数=
(Ⅰ)求的单调区间;(Ⅱ)求在[-3,3]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9.(满分12分) 设函数.
(1)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并求出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
(2)求在内使取到最大值的所有的和.
20.(满分12分)已知函数f(x)=.
(1)求f(x)的定义域;
(2)设α是第四象限的角,且tanα=-,求f(α)的值.
21.(满分12分) 在中,A、B、C是三角形的三内角,是三内角对应的三边,已知
(I)求角A的大小;
(II)若求角B的大小。
22.(满分12分)设f(x)=
(1)求函数f(x)的极值;
(2)当x∈[-1,2]时,f(x)

19.[解析]  解:(1) ……………………………………2分
故,……………………………………………………4分
单调递增区间为: …………6分
(2) 即,则

即:…………10分
又…………12分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
(10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是没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
B、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C、只有体积很小或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作质点
D、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
2、如图1所示,一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点运动到B点,下列关于它们的位移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沿Ⅰ较大 B、沿Ⅱ较大 C、沿Ⅲ较大 D、一样大
3、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2所示,则( )
A、甲比乙运动得快
B、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C、在4s末,乙追上甲
D、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m
4、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C、摩擦力不一定总是阻碍物体运动,也可以是动力
D、正压力越大,静摩擦力就越大
5、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大小不变的力,当其夹角由00逐渐增
大到1800的过程中,合力的大小将( )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逐渐增大 D逐渐减小
6、如图3所示,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球被固定的竖直木板挡住,不计一切摩擦,小球对竖直木板的压力的大小为( )
A、mgcosα B、mgtanα C、 D、
7、用30N的水平外力F,拉一个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的质量为20kg的物体,力作用3s消失,则5s末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 )
A、v = 4.5m/s a=1.5m/s2 B、v = 7.5m/s a=1.5m/s2
C、v = 4.5m/s a=0 D、v = 7.5m/s a=0
8、容器内盛有部分水,现将容器竖直向上抛出,设容器在上抛过程中不发生翻转,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A、上升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力逐渐减小
B、下降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力逐渐减小
C、在最高点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
D、整个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面都没有压力
9、如图4所示,人通过绕过定滑轮的绳子,拉着位于平台上的 小车运动。当人行至与水平方向成角时,若人的速度大小为,则此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
A、 B、 C、 D、
10、如图5所示,皮带传动装置主动轮P和从动轮Q的半径之比为2:1,A、B两点分别在两轮边缘上,C点在P轮上到转轴距离是P轮半径的1/4.现主动轮P以转速n转动,则A、B、C三点的角速度大小之比为ωA:ωB:ωC为( )
A、1:2:1 B、1:1:2
C、2:1:2 D、4:4:1
11、如图6所示,小物块A与圆盘保持相对静止,跟着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关于A的受力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受重力、支持力
B.受重力、支持力和指向圆心的摩擦力
C.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向心力
D.受重力、支持力和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摩擦力
12、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公式中G为引力常量,它是人为规定的 B、当r趋近于零时,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
C、m1与m2受到的引力大小总是相等的,方向相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m1与m2受到的引力大小总是相等的,而与m1,m2是否相等无关
13、在地面上某一高度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卫星在轨道上的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B、该卫星在轨道上的运行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
C、该卫星的发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D、该卫星的发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14、有三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以相同的速率在空中同一点分别沿竖直同上、水平和竖直向下三个不同的方向抛出,三球落地时( )
A、动能不同 B、重力做功不同 C、机械能相同 D、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不同
15、如图所示,粗糙的斜面(μ< tanθ)与光滑的水平面相连接,滑块
沿水平面以度v0运动,设滑块运动到A点的时刻为t=0,
距O点的水平距离为x,水平速度为vx.由于v0不同,从A点到B点的几种可能的运动图象如下列选项所示,其中表示摩擦力做功最多的是( )
二、实验题(每空3分 共15分)
16、在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 1 )所用重锤的质量m=1.0kg,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50Hz,打下的纸带如右图所示(图中的数据为从起始点O到该点的距离),则 在打B点时,重锤的速度=_____________m/s,重锤的动能=___________J,从开始下落到打B点时,重锤的势能减小量=_________J(取两位有效数字).
( 2 )根据纸带算出各点的速度,量出下落距离h,则以为纵轴,以h为横轴,画出的图线应是下图所示中的哪个( )
(3)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三、计算题(共40分 17题8分 18题10分 19题10分 20题12分)
17、水滴从屋檐上自由落下,经过高度为1.8m的窗户,历时0.2s,若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求屋檐离窗顶的高度和水滴落到窗底的速度大小。
18、绳系着装有水的小木桶,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水的质量m=0.5kg,绳长L=40cm,求
桶在最高点而使水不流出的最小速度的大小
水在最高点速度时,水对桶底的压力。
1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h,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最后停在水平面上。已知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
物体滑至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
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过的距离。
20、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由一段斜的直轨道和与之相切的圆形轨道连接而成,圆形轨道的半径为R.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斜轨道上某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然后沿圆形轨道运动.要求物块能通过圆形轨道最高点,且在该最高点与轨道间的压力不能超过5mg(g为重力加速度).求物块初始位置相对于圆形轨道底部的高度h的取值范围.?
答  案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
满分: 100分 时间:60分钟 2012-10-17
说明: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答题卡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30道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鉴别一株黄色子叶的豌豆是否为纯合子,常用的方法是( )
A.杂交 B.测交
C.检查染色体 D.观察性状
2.两只杂合子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3只小羊是白色。若它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
A.一定是白色的 B.一定是黑色的
C.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3、一匹家系不明的雄性黑马与若干纯种枣红马杂交,生出20匹枣红马和25匹黑马,你认为这能说明( )
A.雄性黑马也是纯合子 B.黑色为隐性性状
C.枣红色是隐性性状 D.什么也不能说明
4、某种基因型为Aa的高等植物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是( )
A.雌配子︰雄配子 = 1︰1 B.雌配子︰雄配子 = 1︰:3
C.A雌配子︰a雄配子 = 1︰1 D.雄配子很多,雌配子很少
5、等位基因是指( )
A.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
B.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C.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同一位置上的基因
D.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同一位置上并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6、在某动物的卵细胞核中,DNA的质量为A g,那么在有丝分裂前期时,其体细胞细胞核中DNA质量为( )
A.4A g B.8A g C.A g D.2A g
7、某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54%,其中a链的碱基中,22%是腺嘌呤,28%是胞嘧啶,则b链中腺嘌呤占该链碱基的比例和胞嘧啶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分别为( )
A、48%、26% B、23%、27% C、24%、13% D、22%、28%
8.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 + G)︰(T + C)= 2.5,则 DNA 双链中(A + G)︰(T + C)的比值是
A.0.25 B.0.4 C.1 D.2.5
9.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然后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则新形成的第一代噬菌体中( )
A.含32P和35S B.不含32P和35S
C.含32P,不含35S D.含35S,不含32P
10.如果用同位素32P标记某一噬菌体内的双链DNA分子,然后让其侵入大肠杆菌内繁殖,最后释放出400个后代,则其后代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应占总数的( )
A.1 % B.2 % C.0.5 % D.50 %
11.有两条互补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DNA分子为第一代,经过两次复制得到的第三代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链中与原来第一代DNA分子一条链的碱基序列相同的有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12、下图表示某生物个体的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的图示是、
13.一个患先天聋哑的女性(其父为血友病患者)与一正常男性(其母为先天聋哑患者)婚配。这对夫妇生出先天聋哑和血友病两病兼发患者的概率是( )
A. B. C. D.
14、为了加深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某同学在2个小桶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方形积木(红色、蓝色各10个,分别代表“配子”D、d)。分别从两桶内随机抓取1个积木并记录,直至抓完桶内积木。结果,DD:Dd:dd=10:5:5,该同学感到失望。你应该给他的建议和理由是
①.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
②.将某桶内的2种配子各减少到1个;因为卵细胞的数量比精子少得多
③.改变桶内配子的比例,继续重复抓取;保证基因的随机分配和足够大的样本数
④.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5、右图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B.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
C.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
D.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16、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所用的原料是
A、 噬菌体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 B、 噬菌体的脱氧核苷酸、细菌的氨基酸
C、 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 D、 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噬菌体的氨基酸
17、下图为某一遗传病系谱图,该病不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X染色体显性遗传 D、X染色体隐性遗传
18、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时期是
A、都在有丝分裂中 B、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D、前者在减数分裂中,后者在受精作用时
19、在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是通过下列哪种结构连接起来的 A、氢键 B、—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C、肽键 D、—磷酸—脱氧核糖—磷酸—
20、有关核酸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禽流感病毒中的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
B、绿色植物根细胞内的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C、原核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D、人体细胞中的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21、肺炎双球菌的S型具有多糖类荚膜,R型则不具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一些具有荚膜的细菌
B、培养R型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DNA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C、培养R型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DNA,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D、培养R型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22、将基因型为AaBB的雪梨穗条嫁接在基因型为AABB的豆梨砧木上,接穗成活后,,其所结果实果肉的基因型为
A、AaBB和AABB B、AaBB C、AABB D、无法确定
23、人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次级卵母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四分体、DNA依次有( ) 
A、46、23、0、46 B、23、46、0、23
C、46 、23、0、92 D、184、92、46、46
24、家兔皮下脂肪,白色对黄色为显性。将纯种白色脂肪家兔与黄色脂肪家兔杂交,仔兔喂以含叶绿素的饲料时,仔兔的皮下脂肪为黄色,否则仔兔的皮下脂肪为白色。这种现象说明
A、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不相同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D、表现型受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
25、某一生物有四对染色体,假设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个数比为1:1。则该精原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B、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C、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D、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26、设某雄性动物的细胞内三对同源染色体分别为Aa、Bb、Cc,该雄性动物两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8个精子中,已知其中的两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AbC、ABC,则另外6个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都不可能有的是
①ABC ②aBC ③abc ④Abc ⑤abC ⑥AbC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27、等位基因A和a影响花瓣的大小,基因型AA表现为大花瓣,Aa表现为小花瓣,aa表现为无花瓣。另有一对等位基因R和r影响花瓣的颜色,基因型RR和Rr表现为红色花瓣,rr表现为无色花瓣。两个植株均为两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如果它们进行杂交,则下一代有表现型几种( )
A、4 B、 5 C、6 D、9
28、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雄果蝇体内正常细胞中的染色体不可能是 A、6+XX B、6+XY C、6+YY D、12+XY
29、下图甲中4号为X病患者,对1、2、3、4进行关于X病的基因检测,将各自含有X病基因或正常基因的相关DNA片段(数字代表长度)用层析法分离,结果如下图乙。下列有关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长度为9.7单位的DNA片段含有X病基因
B、系谱图中3号个体的基因型与1、2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C、乙图中的个体d是系谱图中的4号
D、3与一X病基因携带者结婚,生一个X病孩子的概率为1/6
30、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B、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导致基因重组
C、基因重组导致纯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D、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基因重组导致的
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18分,每空2分)

(1)图中________品种是杂交实验的父本。
(2)若甲品种开红花(AA),乙品种开白花(aa),则图示杂交过程获得的杂交种子长成的豌豆植株开的花为________花。
(3)某实验小组,以纯种黄色圆滑(YYRR)豌豆做父本,纯种绿色皱缩(yyrr)豌豆做母本,进行杂交试验,收获的种子中绝大多数是圆滑的,但有一粒是皱缩的。观察该种子子叶的性状表现可判断“皱缩”出现的原因:若该种子子叶的颜色为绿色,则是操作___________不彻底,引起母本自交造成的;若该种子子叶的颜色为黄色,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数粒基因型相同的黄色圆滑(Y—R—)种子,要鉴定其基因型,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请预测根据这种方法所做的鉴定实验的实验结果,并作出相应的结论。
32、(14分每空2分)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请分析并回答:
摩尔根利用果蝇群体中出现的一只白眼雄性果蝇,设计如下表所示的一系列杂交实验。

①从实验一的结果分析,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 定律。但实验一F2中眼色的性状表现与 相关联。
②摩尔根由此提出以下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且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上表中实验___ _和 (实验结果)持其假设起到关键作用。
③实验证明摩尔根的假设是成立的。若用B、b分别表示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则
实验一中F2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 ;欲检测实验一中F1红眼雌果蝇眼色的基因组成,所选用的另一亲本的基因型是 ,表现型是 。
33、(8分每空2分)
下图A、B、C分别表示某雌雄异株植物M的花色遗传、花瓣中色素的控制过程及性染色体简图。植物M的花色(白色、蓝色和紫色)由常染色体上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叶型(宽叶和窄叶)由另一对等位基因(D和d)控制,据图回答问题:
(1)结合A、B两图可判断A图中甲、乙两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 。
(2)在植物M种群中,以AaBb和Aabb两种基因型的植株做亲本,杂交后产生的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3)植物M的XY染色体既有同源部分(图C中的Ⅰ片段),又有非同源部分(图C中的Ⅱ、Ⅲ片段)。若控制叶型的基因位于图C中Ⅰ片段,宽叶(D)对窄叶(d)为显性,现有纯种的宽叶、窄叶雌性植株若干和基因型为XDYD、XDYd或XdYD的宽叶雄株若干,请选择亲本,通过一代杂交,培育出可依据叶型区分雌雄的大批幼苗(用遗传图解说明)
2012-10-10.高三生物月考生物答案
一、选择题:2*30=60分
二、
31、每空2分18分 
YyRr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
2010/10/15
命题人:高三英语组 校对:高三英语组 满分150分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1.---Jenny, I think I’ll just have some coffee for a change.
--- _____.The coffee I bought yesterday is in the cupboard.
A.Change it, please B.Never mind
C.With pleasure D.Help yourself
2.The food she has prepared for the party is not enough, for there are _____people than she expected.
A.so many B.so much C.many more D.much more
3._____to his research work, the professor cared little about any other things.
A.Devoting B.Devoted C.Having devoted D.To devote
4._____ all his followers dead, the captain was taken by his enemy.
A.For B.As C.Because of D.With
5.She looks forward every spring to _____the flower-lined garden.
A.walking in B.walk in C.visit D.paying a visit
6.?I really appreciate _______ to help me out.
A.you for lending me the money????B.your lending me the money
C.you to lend me the money???????? D.it that you lend me the money
7.---Alice, you look puzzled, Have you understood it?
---Yes.I _____another problem just now.
A.l have thought of B.am thinking of
C.had thought of D.was thinking of
8.---I regret _____you John has been fired.
---I can hardly believe my ears.He’s such a fine worker.
A.telling B.having told C.to tell D.to have told
9. ?Wang Lin failed to be admitted by Hong Kong University last year, and only then _______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A. he finally realized? B.he had realized????
C.did he realize????? D.had he realized
10. Having heard the touching stories of “the most beautiful teacher”, she ____tears .
A. burst out B. made out C. burst into D. made into
11. In my opinion, Jack, though relatively stubborn, was not too difficult ___.
A. to work with B. working with C. to be worked with D. worked with
12. With larger numbers of undergraduates than ever before, just having a degree will no longer be enough to make you ___ from the crowd.
A. stand up B. stand by C. stand for D. stand out
13.We arrived at a farmhouse, in front of ______.
A. it sat a small B. which a small boy sat there
C. which sat a small boy D. it was a small boy
14.We are taking action, but how effective it will remain _______.
A. to see B. to be seen C. seeing D. seen
15.Throughout the week, the boy _____most of the work in the manager’s office.
A.took on B.took off C.took in D.took over
二.完型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To this day,I still remember the first day of classes exactly 30 years ago. I _16_ in Dr Charles E. Offutt’s British literature class,listening to him _17_ what his seniors would learn and get them excited about the journey they would __18__ .I’m the principal(校长) of the school now,but for a few minutes I was back in 1975,__19__ what the future held.
I have been learning from Dr Offutt for 30 of the 51 years he has been teaching at DeMatha. he not only taught me to think,he _20_ me,as much by example as _21__,that it was my moral duty to do so and to serve __22_ .
Neither of us could know how our _23_ would develop over the years. When I first came back to DeMatha to teach English,I worked for Dr Offutt,then the department chair. After several years,I was _24__ department chair,and our relationship changed __25__. I thought that it might be __26__chairing the department,since all of my former English teachers were still there,but Dr Offutt _27__ me throughout. he knew when to give me _28__ about curriculum(课程),texts and personnel,and when to let me design my own course.
In 1997,I needed his advice about leaving DeMatha to become principal at another school. If he had asked me to stay at DeMatha,I might have. _29_,he encouraged me to seize the new __30_ .
Five years ago,I became the__31_ of DeMatha. Once again, Dr Offutt was there for me,Letting me know that I could__32_ on him as I tried to fill such big shoes.I’ve learned that great teachers have a (an)___33__wealth of lessons to teach __34_ his students don’t know it yet.I know how __35_ they are.I’m still one of them.
(  )16. A.stood B.sat C.taught D.talked
(  )17. A.explain B.predict C.speak D.teach
(  )18. A.keep B.achieve C.choose D.take
(  )19. A.preparing B.discovering C.wondering D.realizing
(  )20. A.assisted B.reminded C.advised D.convinced
(  )21. A.words B.action C.explanation D.models
(  )22. A.the others B.everyone C.others D.anyone
(  )23. A.relationship B.position C.situation D.condition
(  )24. A.pointed B.named C.given D.taken
(  )25. A.already B.yet C.still D.again
(  )26. A.foolish B.surprising C. uncertain D.challenging
(  )27. A.promoted B.accepted C.supported D.welcomed
(  )28. A.advice B.information C.notice D.thought
(  )29. A.Otherwise B.Therefore C.Furthermore D.Instead
(  )30. A.choice B.opportunity C.occupation D.possibility
(  )31. A.teacher B.principal C.officer D.clerk
(  )32. A.live B.look C.depend D.take
(  )33. A.rich B.little C.valuable D.endless
(  )34. A.Once B.Even if C.Unless D.Until
(  )35. A.fortunate B.curious C.innocent D.satisfied
三、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A
As we all know, language is always changing. In a society where life continues year after year with few changes, the language does not change either. The earliest known languages had difficult grammar but a small, limited vocabulary. Over the century, the grammar changed, and the vocabulary grew. For example, the English and Spanish people who came to America during the sixteenth century gave names to all the new plants and animals they found. In this way, hundreds of new words were introduced into English and Spanish vocabularies. Today life is changing very fast, and language is changing fast too.
? ? There are several major(主要) language families in the world. Some scientists say there are nine main families, but other scientists divide them differently. The languages in each family are connected, and scientists think that they came from the same parent language. About 3 percent of the people in the world speak languages that are not in these major families.
36. The early language had ________.
???? A. a lot of problems???????? ???????? ??B. words and easy grammar
???? C. words but no grammar???? ??????D. grammar but not many words
37. In the next few hundred years we can expect language to _____.
???? A. stay exactly the same???? ??????? B. change a great deal
???? C. change only a little?? ??????????? ?D. ask more words and drop some grammar
38. What this article shows is that _____.
?? A. languages change fast?? ??????????????????????? ?B. languages really don't want to change
?? C. language really with changes in society ???D. Spanish and English change
B
Elizabeth Blackwell was born in England in 1821, and moved to New York City when she was ten years old. One day she decided that she wanted to become a doctor. That was nearly impossible for a woman in the middle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fter writing many letters asking for admission(录取) to medical schools, she was finally accepted by a doctor in Philadelphia. She was so determined that she taught in school and gave music lessons to get money for the cost of schooling.
??? In 1849, after graduation from medical school. she decided to further her education in Paris. She wanted to be a surgeon(外科医师) , but a serious eye problem forced her to give up the idea.
??? Upon return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she found it difficult to start her own practice because she was a woman. By 1857 Elizabeth and her sister, also a doctor, along with another woman doctor, managed to open a new hospital, the first for women and children. ?Besides being the first woman physician and founding her own hospital, she also set up the first medical school for women.
39. Why couldn’t Elizabeth Blackwell realize her dream of becoming a surgeon?
?? A. She couldn’t get admitted to medical school
?? B. She decided to further her education in Paris
?? C. A serious eye problem stopped her
?? D. It was difficult for her to start a practice in the United States
40. What main obstacle(障碍) almost destroyed Elizabeth’s chances for becoming for a doctor?
?? A. She was a woman.
B. She wrote too many letters.
?? C. She couldn’t graduate from medical school.
D. She couldn’t set up her hospital.
41. How many years passed between her graduation from medical school and the opening of her hospital?
?? A. Eight years??? B. Ten years????? C. Nineteen years?????????? D. Thirty-six years
42.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ll of the following are “firsts” in the life of Elizabeth Blacekwell,except that she ______.
?? A. became the first woman physician
?? B. was the first woman doctor
?? C. and several other women founded the first hospital for women and children
?? D. set up the first medical school for women
43. Eilzabeth Blackwell spent most of her lift in _______.
?? A. England?????? B. Paris????? C. the United States????? D. New York City
C
The Homeless World Cup is an international football event, where teams made up entirely of people who are homeless compete. The event has been held annually since 2003.
It was at the end of 2001 that Mel Young, a famous expert in the media inDustry, came up with the idea of the Homeless World Cup. 18 months later the first event took place in Austria. It was such a success that people decided to do more.
There are some interesting and special rules of the event. For example, players(male or female at least 16 years old) must have been homeless at some time after the previous year’s World Cup or make their main living income by selling newspapers in the street or be asylum(政治避难) seekers . Anyone can take part, regardless of his or her abilities. There are at most 4 players per team to compete in the field. Games are 14 minutes long.
In 2007, 48 nations, 500 players took a once-in-a-lifetime opportunity to represent their countries for true spirit and glory in Copenhagen, Denmark. The winner in 2007 was Scotland. The 2008 Homeless World Cup took place in Melbourne, Australia. And in 2009 it was held in Milan. The latest Homeless World Cup was held in Rio de Janeiro, Brazil in September 2010. Paris 2011 Homeless World Cup takes place August?followed by the México City 2012 Homeless World Cup.
The success of the competition has been in two aspects—to attract the world’s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s of homelessness and also to help participants livea better life.
According to a survey by the Homeless World Cup Organization after 2006 Homeless World Cup, 92% of the players had a new motivation for life, 93 players successfully got rid of their dependency on drugs and alcohol, 44% improved their housing situation and 72% continued to play football.
44.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 The first Homeless World Cup took place in 2003.
B. The Homeless World Cup was held every other year.
C. The host country of the 9th Homeless World Cup was Australia.
D. Anyone who is homeless can take part in the Homeless World Cup.
45. The aim of the Homeless World Cup is to _____.
A. promote the cause of football
B. help the homeless live a better life
C. draw attention to those living in poverty
D. call on homeless people to unite and compete for honor
46.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A. Most players moved out of poverty.
B. Homeless players became professional footballers.
C. 93% of the players were independent of drugs and alcohol.
D. The Homeless World Cup helped homeless people change their lives.
47. 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A. To End Homelessness. B. Football For Everyone.
C. Hope For The Homeless. D. Beating Homelessness Through Football.
D
BEIJING, July 8 (Xinhuanet)--- A new hotel concept has been realized in a village in Northern Sweden, which aims to make the simple treehouse become a world-class destination for travellers. The Treehotel, located in a place called Harads, will consist of four rooms when it opens on July 17th: the Cabin, the Blue Cone, the Nest, and the Mirrorcube.
Two additional rooms are scheduled to open in October. The long term vision(想象) is even more expansive. “Our goal in five years is to have 24 rooms from 24 different architects,” says Treehotel co-founder Kent Lindvall.
The first six rooms were designed by five different architects. The Mirrorcube which stands four meters high and four meters wide, and the walls of which are made with a mirrored glass, has drawn widespread attention as it will be?attached to a single tree. “It’s an interesting building. You can’t find anything else like this in the world today. It’s unique(独特的),” says Lindvall. “Everything will reflect in it---the trees, the birds, the clouds and the sun in the forest. So it could hardly be seen in the forest. This is untouched forest and we want to keep it the same way.”
Lindvall says the Treehotel’s vision proves a powerful draw, with enquiries(询问) coming in from far and wide. “I think what’s exciting here is that we’re just 60 km below the Arctic Circle. It means there’s a good possibility to have the northern lights in the winter and of course to have the midnight sun in the summer.”
The motto of the Treehotel is “Feel Free in a Tree” and expense will cost up to about $555.50 for two guests in the Cube, which is designed to hold up to four guests.
48. The underlined word “expansive” probably means _____.
A. costing a lot of money B. covering a large area
C. requir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D. increasing suddenly and rapidly
49.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Mirrorcube is a unique building because _____.
A. everything can reflect in it B. it’s large with plenty of space
C. there is a large mirror wall in it D. it has limited effect on local wildlife
5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 The Treehotel is ideally situated to enjoy the natural wonders.
B. The Treehotel is a great base to explore the many local places of interest.
C. Travellers can have a relaxed holiday at a reasonable price in the Treehotel.
D. The six rooms of the Treehotel was separately designed by 6 different architects.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When we think about happiness, we usually think of something extraordinary, a pinnacle(顶点) of sheer(纯粹的) delight. And those pinnacles seem to get rarer the older we get.
51 ? I remember playing police and robbers in the woods, getting a speaking part in the school play. Of course, kids also experience lows, but their delight at such peaks of pleasure as winning a race or getting a new bike is unreserved.
For teenagers, or people under 20 the concept of happiness changes. 52 ? I can still feel the pain of not being invited to a party that almost everyone else was going to. I also remember the great happiness of being invited at another event to dance with a very handsome young man.
In adulthood the things that bring great joy—birth, love, marriage—also bring responsibility and the risk of loss. 53 ? For adults, happiness is complex.
54 ? But I think a better definition of happiness is “ the ability to enjoy something”. The more we can enjoy what we have, the happier we are. It's easy to overlook the pleasure we get from loving and being loved, the company of friends, the freedom to live where we please, even good health.
While happiness may be more complex for us, the solution is the same as ever. Happiness isn't about what happens to us; it’s the ability to find a positive for every negative, and view a difficulty as a challenge. 55 ?
A. Love may not last; loved ones die.
B. For a child, happiness has a magic quality.
C. Happiness is the meaning and the purpose of life.
D. Being happy doesn’t mean that everything is perfect.
E. The dictionary defines “happy” as “lucky” or “fortunate”.
F. It's not wishing for what we don't have, but enjoying what we do possess.
G. Suddenly it’s conditional on such things as excitement, love, and popularity.
四、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 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My father and I stayed at the South Lake Hotel for a week when we visit Beijing last month. It is in the downtown area, but it is easy to go to anywhere from the hotel by public transport. We lived in a comfortably double-room with a big bath. What I liked best were the free high-speed Internet connection in the room. I checked my email messages every day. I also shared for my friends many photos taking in Beijing. The food was wonderful with reasonable prices, and we enjoyed several local dish. It is such great hotel that I would recommend it to any friend of me who is going to Beijing.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最近一次调查表明有很多学生不向父母表示感谢,请你根据下表说明调查情况并对此发表你的看法。
被调查学生
理由
你的看法
1/4
抚养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不必言谢
?
1/2
不习惯言谢
1/4
有代沟
注意:1. 词数100 — 120; 2. 可适当发挥,以使行文连贯。

高三英语试卷答案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
2012年10月09 日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分别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的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慢生活”流行
近期以来,英年早逝者较多,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连续发现11名猝死者,都是患心脑血管病,年龄趋向低龄化,最年轻的仅37岁,甚为可惜。中年人是社会脊梁,肩挑事业、家庭两副重担,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他们废寝忘食、疲于奔命,日积月累,变成陈疴,加之忽略,极易突变。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意大利人首先提出“慢生活”方式,他们希望放慢生活节奏,“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等。这里的慢,并不是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专家认为,“慢生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富的充实、穷的快乐的生活状态,做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
这种生活方式提出以后,立即风靡欧洲发达国家。
如今,法国人大多不知道什么是“过劳死”,即使知道了,也嗤之以鼻。对法国人来说,生活的目的并非为了囤积钱,而是工作和享受生活两不误。他们慢而有序,慢中有乐。他们可以很勤奋地工作,业余时间可以很消闲地去享乐。
调查显示,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除此之外,还有若干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群。这些处于亚健康状态之中的人群,几乎都是终日奔波劳碌者。许多人是“前40年拼命挣钱,后40年花钱买命”。
严酷的现实,促使人们反省生命的价值。终日劳碌,却无时间去欣赏人生的美好,无法享受春阳暖洋洋的舒适,无法体会休闲优游的美好时光,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缺憾。放弃忙忙碌碌的生活,转而过一种相对较慢的生活方式,对身心而言,生活质量而言,对生命而言,也许比事业成功、加级晋爵更有意义。
“慢生活”是事业成功、身体健康的关键, “慢生活”有时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是一种安排好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也是一种对有限生命资源的保护和储备。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生活节奏也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工作要做,但闲暇不能放弃。慢生活提醒人们不要透支健康去拼人生,强调节奏,有劳有逸,一张一弛,做事计划性强一些,清理不必要的应酬,提高生活效率。
放慢生活节奏,也许会损失金钱,却丰富了生命。太过实际、看重金钱的人,永远只会被生活所累,却看不到生活中精彩动人的细节。
    --(选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11期)
1.下列各项中,对“慢生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慢生活”,就是放慢生活节奏,保持生活速度上的绝对慢。
B.“慢生活”是一种意境,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C.“慢生活”是让人们有时间享受生活,让人们从亚健康状态中彻底摆脱出来。
D.“慢生活”就是要降低生活效率,强调生活节奏,做事有计划性,清理不必要的应酬。
2.下列各项中,对“慢生活”在国人中流行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快生活”让不少本是社会脊梁、家庭支柱的中年人积劳成疾,甚至猝死。
B.法国人认为生活的目的并非为了囤积钱,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慢而有序、慢中有乐。
C.较慢的生活方式,能让人有时间去欣赏人生的美好,提高生活质量。
D.放慢生活节奏,会丰富生命的内容,不会被生活所累,看到生活中精彩动人的细节。
3.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慢生活”方式是意大利人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首先实践的。
B.调查证明,快节奏的生活,使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
C.享受舒适的生活,欣赏人生的美好,本身也应该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D.“慢生活”是一种能力,放慢生活节奏,就能够使身体健康,取得事业的成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及为丞相椽,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首毁淫祠③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痰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元史·列传六十二·张养浩传》)
【注】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②平章:元代官职,职权类似宰相。③淫祠:在正神(谷神、土神等)以外滥设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 游:游学
B.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纳:上交
C.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 昏:模糊不清
D.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窃:盗窃
5.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养浩“为官能为民着想”的一组是(3分) ( ) ?①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②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③彼皆 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④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⑤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 ⑥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①②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张养浩从小就讲道义,不忽木来看望他,他和家人恭敬地迎接;做县尹时,官舍不好也不计较;对做过盗贼的人和李虎这样的暴戾之人都能用宽容去感化他们。?
B.张养浩把钱财看得很淡,做御史台时两袖清风;调任陕西时,把家里的所有东西都送给了乡里贫困的人;还常拿自己的钱赈济百姓。?
C.张养浩往陕西赴任的途中,到华山祷雨,结果“一雨二日”,到官后又求雨,结果大雨如注。这些事虽带有迷信色彩,但可见他心里装着老百姓。?
D.张养浩为官清廉,心系百姓,也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戴,他调离堂邑十年之后,当地群众仍为他竖碑颂德;他去世以后,百姓悲哀得如失去父母。?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2)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11分)
塞下曲
戎 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8、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5分)
9、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 (苏轼《赤壁赋》)
(2)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龚自珍《己亥杂诗》)
(3)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 (李煜《虞美人》)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25分)
落 价
冰 心
我们家的老阿姨回安徽老家去给儿子娶媳妇的时候,对我说:“宋老师,我这次回去,可能不来了。我总觉着在您家里干活,挺轻松、挺安逸的。我的侄女昨天从乡下来了。她刚念完初中,她妈妈就死了,她爹又娶了后妻,待她很不好,尽叫她下地干农活。我听说了怪心疼的,就托同乡把她带来了,想让她顶我的缺。她什么都会,又有文化,比我强多了。”说着从身后拉过一个二十岁左右、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姑娘来,说她叫方玉凤,又催她说:“你快见见宋老师,她就是你的东家!”小方腼腆地向我鞠了一个深深的躬。
那时我还没有退休,我女儿小真大学刚毕业,也在中学里教书。家中里里外外的事也不少,有小方来帮忙,我很高兴。
小方虽然瘦弱,却很利落麻利,来了不到一个月,我们就都十分喜欢她。她也因为久已没有家庭的温暖,在我们这个简单的小家庭里,似乎又得到了和睦融洽的“家”的滋味。小真总把自己穿过的衣服,一年四季给小方换上。她俩就像姐妹上样地亲热。每天晚上小真还教她英语、数学等,鼓励她去考中专。
两年过去了,忽然有一天,小方很难为情地来对我说:有个同乡介绍她到一家面铺当售货员,每月工资有一百九十元,奖金除外。她几乎流着眼泪说:“我真是舍不得离开你们,可是我若想上学,不攒一点学费不行……”这时我已经退休了,足可以料理家务了,因此我和小真都连忙说:“这个我们了解而且也替你高兴,你去吧,有空常来走走。”
小方真地像回家一样,每个星期天都来。本来在我们家两年,她已经丰满光鲜得多了,这时再穿上颜色鲜艳的连衣裙,更是十分漂亮,我们都笑说几乎认不得她了。
她每次来,都带着果品,尤其常送些新鲜的南豆腐,她说:“从书上看到老人骨节疏松,最好吃些带‘钙’的东西,除了牛奶、鸡蛋之外,最好的是豆制品了。你们上街买菜时,不容易碰得到好豆腐。”当我们辞谢她时,她还对小真挤眼,笑说:“我的工资比你们都高,这点东西算不了什么。”我们也只好由她。
有一天,她拿来了一架小长方形的白色蓝面的收音机,放在我的书桌上,说:“这收音机才十八块钱,不到我工资的十分之一,你们早晨起来听‘新闻和报纸摘要’不比订那些报纸强么?从前我每次到邮局去替您订这个报、那个报的,我都觉得很浪费!其实那些报纸上头登的都是一样的话!”我一边赏玩着那架小巧的收音机,一边笑说:“报纸上也不尽是新闻,还有许多别的栏目呢。而且几份报纸看过了,整理起来,也是一大摞,可以卖给收买破烂的,不也可以收回一点钱?”
小方打断了我,说:“您不知道,‘破烂’才不值钱呢!现在人人都在说,一切东西都在天天涨价,只有两样东西落价,一样是‘破烂’,一样是知识……”小方忽然不往下说了。
我的心猛然往下一沉,心说:和破烂一样,我们是落价了,这我早就知道!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我们家的老阿姨”出场时,人物语言特点是句式短,语言逻辑带着鲜明的口头表述方式;于是,一个形象生动、语言准确的农妇角色跃然纸上。
B.小方出场时,只见她“腼腆地向我鞠了一个深深的躬”。这一句话,就把小方的年龄、外貌、衣着和动作准确地描写出来了。
C.小真是中学教师,她把自己的农服“一年四季给小方换上”,还教“小方”英语、数学等,鼓励她去考中专,这只是为给“小方”之后的拜金做铺垫。
D.两年后,“小方”去了一家面铺当售货员,“我”和小真表示“你去吧,有空常来走走”。这里可以看出,“常来走走”的表示则是为引出下文。
E.小说对“我”的描写一般都是点到即止,轻描淡写,而到了文章最后一段,“我”这个人物的形象就丰满和独特起米,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结合全文,请你说说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简要分析。(6分)
(3)根据小说内容,你认为小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分)
(4)小说以“落价”为题,但主要内容却是写小方的事情,这样的安排是否合理?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我们为什么如此怀念乔布斯
乔布斯走了。
关于乔布斯的一切,迅即成为全球社交网络有史以来的最热话题。人们不厌其烦、翻箱倒柜,翻出任何关于他的文字、声音、影像资料,重温他传奇、自由、创造的一生,咀嚼他那激荡人心的睿智言语,心中充满温暖、感激和惋惜。
这份感激和惋惜并非苹果产品用户独有,也包括每一个明了其不可替代价值的人,甚至是那些对强大的苹果公司和乔布斯心怀恐惧的竞争对手。这不仅因为他的产品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便利和欢愉的体验,更因为他拥有的那种全人类共同珍视和稀缺的财富--创新精神和富有想象力的心灵。
奥巴马说,乔布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创新者之一,他勇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敢于相信自己能改变世界。他确实改变了世界。数十年来,他一直走在世界的前面,走在时代和科技的最前沿,为全人类探路,为我们照亮未来。
假如没有乔布斯,生活会是怎样?这的确难以让人想象。现在,即便他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在生活中,乔布斯依然无处不在。书桌上,耳朵里,手掌中,你所能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进步和便捷,都有他的身影,甚至连那看似最普通不过的电脑图形化界面和鼠标,也是他的首创。短短50余年的人生,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划时代的产品,即便是2004年接受胰腺癌手术之后,乔布斯也依然带领着苹果公司,为人类奉献了iPad和iPhone,在个人移动终端领域掀起了颠覆性的变革。乔布斯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确让人赞叹,而他面对疾病和命运时的那种坚韧和不屈,更让我们感动不已。
如今,乔布斯带着惊天创意渐行渐远,我们希望,下一个乔布斯会在中国出现,下一个苹果会砸中中国的创业者。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新兴经济体,我们的市场规模和潜力,其实也具有了孕育下一个苹果和乔布斯的基础性条件。不过,国内当前创新和创业的现状,却不容我们乐观。近年来,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塞满了国内创业者和企业家的大脑,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捞到钱,成了不少企业的根本出发点。多少人、多少企业,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甚至不惜践踏道德和法律。而在决定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科技领域,“拿来主义”大行其道,拷贝和山寨的水平一流,却少见耐住性子的研发和创造。大多数所谓的高新技术企业,根本不敢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而是热衷于直接拷贝国外的成熟技术,然后进行“汉化”和本土化等“微创新”,这不仅不能改写一个产业的发展轨迹,也在根本上扼杀了自己成长为下一个苹果的可能。
除此之外,没有先进和完善的融资体系支持,当前的商业价值观,也缺乏对创业失败的宽容和理解,此等现实,的确让人感到无奈。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加怀念乔布斯,怀念他身上恣意奔流的创新和创造。
万物有时,但伟大的创新精神会永远留存。乔布斯走了,但我相信,透过圆圆的无框眼镜,乔布斯那深邃的目光,依然在温暖地注视着这个世界,打量着陷入创新困局的人们。我们如何才能穿透功利和浮躁的迷雾,安静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转身去追求创新,追求那艺术和科技的完美结合,从亦步亦趋的跟随者队伍中,冲到世界的最前面?乔布斯的一生,其实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奥巴马认为,乔布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创新者。他改变了世界,为全人类探路,为我们照亮了未来。
B.乔布斯的产品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欢愉,如电脑图形化界面和鼠标,就是他的首创。
C.所有的苹果产品用户以及那些对强大的苹果公司和乔布斯心怀恐惧的竞争对手都对乔布斯心怀感激和惋惜。
D.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新兴经济体,我国的市场规模和潜力,具有了孕育下一个苹果和乔布斯的基础条件。
E.当前国内创业者和企业家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很多人、很多企业都以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捞到钱作为根本的出发点。
(2)乔布斯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请联系文本简要概括。 (6分)
(3).为什么人们如此怀念乔布斯?请结合文本概括出乔布斯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怀念。(6分)
(4).要想下一个乔布斯出现在中国,下一个“苹果”砸中中国,中国的创业者应该作出什么样的努力?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名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那山坡上如织锦的田畴,现出成熟的庄稼,色彩斑斓,白色的房舍点缀其间,炊烟袅袅。那景象,真真就是一处世外桃源。
B.中国传统文化中镂空的手法、陶瓷的纹路、热烈的红色等极具民族特色的建筑手法,与现代最先进的钢结构设计完美地融合,诞生了美轮美奂的国家体育场——“鸟巢”。
C.有关专家认为,方便食品将是21世纪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一大趋势,而在主食上,方便面则是首当其冲,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D.这家饭庄已经过彻底翻修,与他当年光顾的时候大不一样;加盖了楼层,营业面积扩大了几倍,内外装潢也有天壤之别。
14.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得一句是项是(3分) ( )
A.2011年1月9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正式生效,中国禁烟最大的问题在于烟民的理念和背后的利益链。中国现在每年大概有10万左右的人死于二手烟。
B.专家分析政府网站为什么越来越受到黑客的青睐,原因是不少政府网站搞网上形象工程,摆花架子,甚至利用手中的信息权力追求个人经济利益,致使信息垄断造成的。
C.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是继2008年“从紧”和2009年“适度宽松”后,我国货币政策再次回归“稳健”。
D.美国政府虽然没有指明曼宁泄露的文件就是“基维解密”公开的秘密文件,但是美国媒体称就是他从政府网站上下载了大量的文件,并且将这些文件交给了“基维解密”。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 ___________。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① 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
② 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
③ 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
④“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⑤ 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
⑥ 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A.③①⑤④②⑥ B.①③⑤④②⑥
C.①③⑥②④⑤ D.③①⑥②⑤④
16.阅读下面材料,筛选重要信息,给“短信文学”下定义,要求语言简洁,内容充实,不超过60字。(5分)
①短信文学是一种文学新门类。②短信文学的传播媒介是手机。③短信文学的特点是以短信为存在方式。④短信文学具有文学性、娱乐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⑤短信文学具有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特性。⑥物质的极大丰富为短信文学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⑦商家的炒作和媒体的宣传也对短信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⑧短信文学是大众化催生的宠儿。
短信文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相同。(6分)
【示例】沙:世上好像只有沙最不值钱,然而,宝贵的金子就在它的里面。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一阵风吹来,一片叶子脱离树枝,飞向了天空。
“我会飞了,我会飞了。”叶子边飞边喊,“我要飞上天了!”
叶子飞呀飞,飞过了一棵棵树,飞过了一只只栖息在电线上的鸟。
“哈哈,我飞得比你们高。”叶子得意洋洋地对鸟儿说。
又一阵风吹过,叶子在天空中打了几个转,被吹落到一个小水坑里,随即被路过的一头牛踩进了淤泥里,不见了踪影。
一只鸟感叹地对它的孩子说:“看到了吧,如果不依靠自己的力量,风既可以把你吹上天,也可以把你吹进烂泥潭。要飞翔,必须靠自身的力量。”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脱离材料内容和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年仅十岁,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父母担心他过于用功而制止他读书,他就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偷偷地读书。山东按察使焦遂听说这个情况,就推荐张养浩做东平县学正。 后来,张养浩游学京师,把自己写的文章献给宰相不忽木,不忽木大为称奇,因此任命他为礼部令史,并推荐他进入御史台。一天张养浩生病了,不忽木亲自到他家里探问,当看到张养浩家里四壁空空,什么也没有时,感慨叹息说:“张养浩这种人才是真正的监察御史的好材料啊!”后来他做了宰相的属官,又被选授为堂邑县尹。人们传说堂邑县县官住的房子不吉利,住进去的人没有一个能免除灾难的,但是张养浩还是住了进去。 张养浩带头捣毁了滥设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为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既然已经处罚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强盗们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劝戒说:“不要对不起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暴虐残忍,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这件事。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朝廷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路过华山,就到西岳庙去求雨,哭拜在地上都爬不起来,这时,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一连下了两天雨。等到张养浩到了官府,又到土地庙里去求雨,结果大雨如注,下了三尺深才停下来,庄稼由此长起来了,陕西的民众十分高兴。当时一斗米值十三贯钱,百姓拿着钞票出去买米,钞票稍有不清或破损就不能用,拿到府库中去调换,那些奸刁之徒营私舞弊,百姓换十贯只给五贯,而且等了好几天还是换不到,老百姓处境非常困难。于是张养浩检查府库中那些没有损毁、图纹可以看得清的钞票,得到一千八百五十多万贯,全部在它的背面盖上印记,又刻十贯和五贯的小额钞票发给穷人,命令米商凭钞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们,到府库验明数目便可换取银两,于是那些奸商污吏再也不敢营私舞弊。张养浩又率领富人家出卖粮食,为此又向朝廷上奏章请求实行纳粮补官的法令。张养浩听到民间有人为了奉养母亲而杀死自己儿子的事,为此大哭了一场,并拿出自己的钱救济了这户人家。
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晚上便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每想到一件牵挂的事,就按着胸,感到痛苦,于是卧病不起,去世的时候才六十岁。陕西的老百姓,悲哀的程度像失去了父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