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5节 光的色散1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色光组成的。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了解可见光谱,以及红外线与紫外线的应用。2学情分析本节教材从牛顿的色散实验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发生的色散现象,从而提出太阳光(白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再安排学生尝试用水和平面镜做太阳光的色散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色散现象的兴趣。本节教材内容力图展现光学是有用的,表现出光学知识是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彩虹是太阳光在传播中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而产生的,三原色的混合合成了电视机画面丰富色彩,以及红外线、紫外线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材的安排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获得生动的事实材料,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学习中成长。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了光的折射,本节课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学生也比较熟悉,感兴趣并且容易接受。3重点难点重点:白光的色散、三原色光、红外线与紫外线的应用。难点:色散的原因。4教学过程活动1【活动】动手找“彩虹”①将三棱镜放到阳光下,慢慢转动,在白墙上找“彩虹”②让一束阳光照射在水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墙上,观察反射光的颜色 (书P85 想想做做)[师]请同学描述你所观察到的现象。[板书]1、色散:白光被分解为各种颜色的光2、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活动2【活动】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你们组的“彩虹”是如何形成的呢?[提示]幻灯展示:1、光线是从哪种介质斜射入哪种介质的?2、会发生什么现象?3、光的传播方向会如何改变?小组代表发表讨论结果[师]白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七种色光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中时都会发生偏折,那“彩虹”是如何形成的呢?[演示实验]让一束红色激光和一束绿色激光沿平行的方向斜射入水中,请大家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颜色的光,偏折成都会不同。[板书]3、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程度最大[总结]让学生总结自己组“彩虹”的成因,并尝试解释自然现象“彩虹”的成因,教师加以引导和总结。活动3【活动】色光的混合[引导]白光可以分解为七种色光,但大自然的色彩远比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更丰富,这又是为什么呢?[图片展示]彩色电视机里的各种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的。[师]实验表明,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就可以得到所有颜色的光[板书]二、色光的混合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学生活动]用“光的三原色合成实验器”,观察色光的三原色及其混合,尝试调节各种色光比例来的到不同的颜色。活动4【讲授】看不见的光[师]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太阳的可见光谱。有没有我们人眼看不到的光呢?[生]红外线、紫外线[板书]三、看不见的光1、光谱2、红外线[师]介绍红外线的发现和特点,幻灯片展示[课下调查展示]学生分组发言:关于红外线的应用,老师用幻灯片超链接展示对应图片并补充。其中关于“红外线可以遥控”这一应用,教师可用摄像头和电视遥控器演示。[演示]利用摄像机和电视机遥控器。按动按钮的时候,遥控器有发射红外线,这种红外线人眼看不到,可是摄像头可以察觉到,并电脑屏幕展示出来。证明确实有种人眼“看不见的光”存在。[板书]3、紫外线[教师]介绍紫外线的发现、作用。[课下调查展示] 学生分组发言:①紫外线的应用②如何降低紫外线对我们的危害强调:紫外线本身是看不见的。紫外线灯看起来是淡蓝色的,那是因为除了紫外线,它还发出少量蓝光和紫光。[小结]请学生对这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活动5【练习】五、知识应用1、当白光通过三棱镜照射到光屏上时,从上到下依次为( )A. 紫外线、紫、靛、蓝、绿、黄、橙、红、红外线B. 红外线、紫外线、红、橙、黄、绿、蓝、靛、紫C. 红外线、红、橙、黄、绿、蓝、靛、紫、紫外线D.红、橙、黄、绿、蓝、靛、紫、红外线、紫外线2、过度晒太阳会使皮肤粗糙,甚至引起皮肤癌,这是由于太阳光含有以下哪种光线造成的?A.红外线 B.紫外线 C.可见光 D.不可见光3、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外线人眼是看不到的,所以它不是光B.红外线可以用来加热物体及进行医疗等C.只有高温物体才能发出红外线,低温物体不发出红外线D.利用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4、将以下现象对应的物理知识写在后面的括号里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①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 ( )②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 )③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 )④光遇到不透明物体后,可以形成影子 ( )⑤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 ( )⑥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就可以看到它 ( )⑦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