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4 密度知识的应用学习目标:1.通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领会密度的物理意义;2.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及固体的体积;3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或固体密度的方法;4.通过测金属块的密度,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学习重难点:1.量筒(量杯)的使用;2.用天平和量筒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3.怎样设计实验才能鉴别金属块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教学方法:讨论法 、实验法 、探究法教学准备:托盘天平、量筒、金属块、适量的水和细线、烧杯教学过程:一、自学质疑教师讲个涉及密度的笑话,引出密度知识。学生复习密度知识并展示,思考如何测量密度。二、交流展示1.怎样测量一个规则物体的体积?如长方体橡皮的体积。2.怎样测量一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如金属块。3.如何使用量筒(量杯)测体积?(1)你知道量筒的测量单位为 。1mL= cm3.(A)你所用的量筒的最大刻度(即量程)多大?(B)它每小格(即最小刻度值)为多少厘米3?(C)量筒和量杯有何区别?(2)量筒和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的体积?(3) 怎样测不规则固体的体积?(A)液体的量有要求吗?如果有,有何要求?(B)金属螺母怎样放入量筒中?你能演示一下吗?(C)如图,水的体积为 cm3,石块的体积为 cm3(4)你能说出该实验的大体步骤吗?同学们有补充吗?三、互动探究1.学生分组实验:测金属块的密度(1)教师提问: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测量哪个物理量?(2)学生分组操作,将实验数据填在书本的表中。(3)学生计算分析,该金属圆柱体的密度、材料?2.教师提问:如果要测量某种木块的密度,实验又该如何?需要注意些什么?3. 教师提问:如果要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呢?比如说水。是先测量质量还是先测量体积?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减小误差?4.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四、精讲点拨1.在测定液体和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如下操作步骤:A 用天平测得金属块的质量为m1 B 用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m2C 用天平测得盛放适量液体的烧杯的质量为m3D 用量筒测得烧杯中液体的体积为V1E 将石子放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面达到的刻度V2(1)测定液体密度所需的上述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_,测定液体的密度ρ液=_________(2)测定金属块密度所需的上述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_,测定金属块的密度ρ金=_________分析:(1)由测量密度的实验可知:测定液体密度所需的上述实验步骤为__B、C、D____,测定液体的密度ρ液=_(m3_-m2)/V1__(2)测定金属块密度所需的上述实验步骤为__A、D、E__,测定石子的密度ρ石=_m1/(V2-V1)(20406080100mlml图9)五、矫正反馈1.希望中学在建造一座雕塑时运来一批石料,同学们想知道它的密度,小华拾了一小块石料碎片来到了实验室做了如下的工作:⑴他将这一石块放在调好的天平上称出了它的质量,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8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 ;⑵他又用量筒测出了石块的体积,图9是石块放入量筒前后的情况,则石块的体积为 ;(图8123450g50g)⑶小华利用密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出这种石料的密度是 ;2.小明测量某种液体密度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①调节好天平;②用天平称出玻璃杯质量m1;③将适量液体倒入玻璃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④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该液体的体积V;⑤计算出液体密度__________(写出表达式)。上述步骤中你认为最合理的顺序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①④②③⑤六、本课小结:本节课围绕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展开,其中固体在讲解时围绕橡皮讲,主要是学生随手可得,并且大部分形状规则,但由于该实验为学生必做实验,所以在实际操作时仍然是用金属块来完成实验,同样在测液体密度时,考虑到现在教参对残留问题带来的误差较小不做重点考虑,且中考实验基本上以盐水为准,故没用酸奶之类的粘性液体实验,而是只做介绍,或由学生自行分析。因此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使用仪器完成实验,通过实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七、课后作业:《伴你学》对应章节。八、教学反思: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