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综合探究二 感悟沧桑巨变蓝田人家园的今昔学习目标:1、学习蓝田人生活的自然环境,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感悟蓝田人家园的今昔,辩证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树立环保意识。重点难点: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基础知识:(一)看课本填空蓝田人生活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人生活时代的自然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人生活地区的植被变成以草原为主是在_______前后。蓝田人生活想象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蓝田人使用______石器和木棒,过着采集和_______的生活;这里气候温暖湿润,________。蓝田人家园位置的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讨论1、一百万年至五十万年前,蓝田人生活环境是怎么的?课堂训练1、到( )初,陕西蓝田就不再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了。A、九世纪 B 八世纪 C 十一世纪 D 十世纪2、蓝田附近的( )两岸,是中国古代许多王朝的建都之地。A 渭河 B 黄河 C 长江 D 尼罗河3、在距今( )前后,这里的植被还是以森林为主、草原为辅。A、六十万年 B 七十万年 C 九十万年 D 一百万年4、在距今( )前后,植被变成以草原为主了。A、八十万年 B 六十万年 C 七十万年 D 九十万年5、调查项目历史时期现实状况森林面积河流状况动物数量植物种类三、知识拓展1、材料:关中平原上的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先后有周、汉、隋、唐等十多个朝代在这里定都。隋代和唐代中期以前对于长安城多有修建,但唐代后期由于关中地区的经济衰退,漕运困难,长安城的地位开始下降。唐朝以后,中国统一王朝的都城明显地向东迁移。请回答:为什么唐以后,中国统一王朝不再建都于今长安一带?2、从四大文明古国这四个材料告诉我们大家一个什么现实? 3、根据你所收集的资料,写一份有关环境的调查报告。第三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第一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文明的文化成就及其特色2、理解古代历史事件与人物,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重点难点:理解古代历史事件与人物,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第一课时基础性知识看课文填空1、古希腊、罗马文明,它产生在交通便利的_______中部地区。2、古希腊与亚、非文明古国在地理位置上是以______为中心的。3、公元前2000年前后,爱琴文明是爱琴海地区的青铜文明,以________和希腊的_____两地为主,所以也称_____文明,历时____年。爱琴文明是古代希腊文明的开端。4、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许多以____为中心的小国出现在__________和_____各地,它们在历史上被称为_____。5、经过_____和_____的不断斗争,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当政时期,_____达到极盛。(二)讨论题1、雅典人利用哪些优越的地理条件发展经济的?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什么?2、你如何理解伯利克里所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制度,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你赞成这种民主制吗?请说明理由。3、斯巴达人社会生活有什么特点?课堂训练1、爱琴文明发祥于( )A 迈锡尼 B 克里特克 C 斯巴达 D 雅典2、与四大文明古国相比,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 )A 以海洋为中心 B 以高山为中心 C以内陆为中心 D 出现于大河流域3、古代希腊两个最重要的城邦是( )A 迈锡尼和巴比伦 B斯巴达和雅典 C克里特克和罗马 D 麦加和麦地那4、公元前5世纪前后,希腊逐渐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 奴隶的反抗 B 自然环境的变化 C 城邦内战 D希波战争5、下列对雅典陶片放逐法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 体现雅典的斗争激烈 B 体现雅典的民主制度 C 体现雅典的专制制度 D体现雅典的无政府状态6、在希腊城邦中,以尚武精神与军事教育著称的城邦是( )A 斯巴达 B 克里特 C 雅典 D特洛伊三、能力提升1、马克思说:“希腊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在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 五百人会议 C 陪审法庭 D 议会2、这里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摇篮。“这里”指的是( )A 希腊 B 意大利 C 英国 D 法国3、雅典民主政治的进步性表现不包括( )A 大多数官职由所有公民抽签产生B 公民大会师最高权力机构 C公民参与政治活动可领到津贴D民主政治适用于雅典所有的男人和女人4、假如你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作为公民的你想享受民主权利,参与国家大事的管理,你应该选择去( )A 斯巴达 B 雅典 C 罗马 D迦太基四、知识拓展(选做题)读古代希腊地图:1、了解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说说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图中爱琴文明包括了哪两个中心?其中米诺斯的传说源于哪里?3、图中古代希腊有两个重要的城邦分别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4、如果你是哪个时候的居民,你愿意在哪个城邦国家生活,为什么?第二课时基础性知识看课本填空1、公元前8世纪,罗马在________北岸的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公元前____年,________建立。2、扈从肩上扛着象征权力和威信的束棒,叫做“______”。3、罗马人是个______的民族。罗马军团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战列组成,每个军团配有________、________和骑兵,具有多兵种协同作战的“集团军”优势。4、公元前27年,________自称共和国的“元帅”,独揽大权,实际上成为皇帝。到2世纪,罗马成为一个地跨___、___、___三洲的大帝国。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之一。5、到了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了全面的危机,后分裂为________和________。476年,西罗马帝国在_______人的打击下灭亡。6、_______是古罗马留给后人的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公元前___世纪中叶,罗马就制定并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因其刻在十二块铜板上,被称为________。(二)讨论1、罗马成为一个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2、比较P56两组图片,看看今天的建筑与古希腊、罗马建筑有什么相似之处?能力提升1、罗马共和国最早建立在( )A 阿拉伯半岛 B 巴尔干半岛 C 亚平宁半岛 D 伊比利亚半岛2、“条条大路通罗马”再现当时罗马帝国的经济繁荣、国家强盛的局面,这一局面应出现在( )A公元前5-公元前3世纪 B公元前2-公元前1世纪 C公元1-2世纪D公元2-3世纪3、罗马由共和国变成大帝国,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A国家版图日益扩大 B 外敌入侵 C国内政治稳定 D 伟人的独裁4、与现代体育场最为相似的古建筑是( )A空中花园 B 万神殿 C 古罗马竞技场 D 凯旋门5、罗马制定并颁布《十二表法》的时间是( )A公元前7世纪 B 公元前5世纪 C 公元前3世纪 D 公元前1世纪6、成为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基础的是( )A 希腊法 B 罗马法 C 《汉谟拉比法典》 D 《十二表法》四、知识拓展阅读下列材料:《罗马法》泛指古代罗马社会整个历史发展时期的全部法律,是古代奴隶社会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它包括自罗马国家产生至西罗马帝国灭亡期间的全部法律,也包括东罗马帝国的部分法律。罗马法是伴随罗马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不断积累与完备的。请回答:(1)《罗马法》的渊源是什么?(2)《罗马法》在法学史上的地位如何?(3)罗马统治阶级为什么要制定和完善法律?第二课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第一课时基础性知识看课本填空(P57-58)1、古代希腊、_____文明衰落后,欧洲进入了_______,直到____世纪,人们把这段历史时期称为________。2、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许多日耳曼人的国家纷纷建立。________是日耳曼人的一支,他们建立的________王国最为强大。800年,在罗马,教皇______举行了加冕仪式,标志着________的诞生,他成为帝国的第一个皇帝。3、查理在征服得来的大部分土地分封给______,在这一过程中,________逐步形成了。封君与封臣之间通过一系列仪式结成主从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礼。4、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在今法国境内的________签订条约,三分帝国。它们后来发展成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除了这些国家,当时西欧另一个重要的封建国家是________。5、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民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耶稣作为救世主出现,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这种信仰耶稣的宗教后来被称为________。它的经典称为_______。6、在中世纪,________成为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________也为教会所垄断。(二)讨论题1、欧洲中世纪有句谚语说:“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你能说说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情况?2、课堂训练1、欧洲中世纪是指( )A 欧洲奴隶社会 B 欧洲中部 C 欧洲手工工场后的历史 D 欧洲封建历史 2、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的最大的日耳曼人国家是( )A 法兰克王国 B 法兰西王国 C 拜占庭帝国 D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3、在法兰克王国的君王中,促使封建等级制度形成的是( )A 克洛维 B 查理 C 矮子丕平 D 罗马教皇4、基督教的诞生地是( )A 西欧 B 巴勒斯坦 C 印度 D 罗马 5、以下对《圣经》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它是基督教的经典 ②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 ③它都是由耶稣亲手写成的④它是一部包括是个、神话、传说在内的百科全书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三、能力提升1、查理曼帝国的第一位皇帝是( )A 屋大维 B 查理 C 矮子丕平 D 穆罕默德2、查理曼帝国分裂后,其中西部后来发展成( )A 英国 B 法兰西 C 意大利 D 德意志3、欧洲中世纪有句谚语:“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这句谚语的意思是什么?(2)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的什么情况?第二课时 领主的庄园与市民的城市基础性知识(一)看课本填空(P59-60)1、在中世纪的乡村,_______几乎成为自给自足的小世界。庄园的主人可以使_______、_______或_______,劳动者是衣服于封建主的_______。2、中世纪初期,由于_____不断,古代的城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_______经济也随之衰败。从11世纪起,新兴的城市不断涌现,其中,_______和_______不仅成为政治中心,也是商旅云集的经济和_______中心。在意大利的_______和_______,对外贸易繁荣,佛罗伦萨则以_______享誉欧洲。3、随着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生产的繁荣,为了保护同行手工业者的利益不受外人侵犯,城市中手工业者成立了一种性的社会组织——_______。后来,其代表还可以通过选举进入_______。(二)师生共同讨论1、书本P60,比较乡村与城市生活的差异,想一想,这位学习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2、书本P60,你们猜猜看,它们是哪些行会的徽章?能力提升1、西欧封建社会形成于( )A 5世纪 B 8世纪 C 9世纪 D 10世纪2、在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中,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的是( )A 教会 B 国王 C 大封建主 D 农奴 3、中世纪欧洲封建庄园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A 由于人员多从事农业生产,对外依赖性很强 B 自给自足 C 农产品丰富,产品多销往城市,商业贸易频繁 D 农奴生活艰难,经常反抗罢工4、下列关于封建庄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础 B 遍布西欧各国 C 属于封建自然经济 D 商品交换活动频繁5、现在有许多西方节日传入我国,入“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等,这些节日与下列哪一宗教有关( )A 佛教 B 道教 C 伊斯兰教 D 基督教 第三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第一课时基础性知识看课本填空(P61)1、阿拉伯半岛处于亚洲_______的炎热地带,气候_______。六世纪末,阿拉伯部落间为争夺_____和牧场而相互仇杀,内部矛盾重重,阿拉伯人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在这一形势下,________应运而生。2、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________,出生在阿拉伯半岛西部的古城______。610年的一天,他宣布受到神的启示,将作为使者传教,号召人们放弃其他崇拜,只信奉唯一的“真主”________。3、伊斯兰教教徒称为________,意为________________。穆罕默德的说教后来被集录为伊斯兰教的经典________。4、到8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____ 、_____、_____三洲的大帝国。从8世纪开始,_______就是阿拉伯帝国的都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居民达到百万,商业十分繁荣。5、阿拉伯帝国主要是依靠________建立起来的,_______以后就逐渐衰落下去了。二、课堂训练1、以《古兰经》为经典的宗教是( )A 佛教 B 伊斯兰教 C 基督教 D 道教 2、宣扬“穆斯林兄弟”的宗教的创始人是( )A 穆罕默德 B 耶稣 C 安拉 D 释迦牟尼 3、穆罕默德领导的军队取得多次胜利,在他去世之前,什么地方已经基本上统一( )A 中南半岛 B 亚平半岛 C 小亚细亚半岛 D 阿拉伯半岛 4、伊斯兰教最早的政教合一的政权建立在( )A 麦加 B 麦地那 C 耶路撒冷 D 巴格达5、伊斯兰教教历纪年元年是( )A 610年,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B 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 C 阿拉伯半岛完成统一时 D 穆罕默德逝世时6、8世纪时,成为阿拉伯帝国都城的是( )A 斯巴达 B 孟斐斯 C 巴格达 D 底比斯 三、能力提升1、伊斯兰教徒成为( )A 信徒 B 穆斯林 C 和尚 D 陛下 2、与伊斯兰教的产生有密切联系的两个城市是( )①麦加 ②巴格达 ③麦地那 ④罗马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3、伊斯兰教在形成过程中,与其他世界宗教不同的是( )A 成为统治人民的思想工具 B 有助于国家和民族的统一 C 促进封建制度的形成 D 创造光辉灿烂的文化4、阿拉伯人的家园位于亚洲西部的( )A 山东半岛 B 印度半岛 C 阿拉伯半岛 D 亚平宁半岛 5、阿拉伯统一过程的最主要特点是( )A 统一前正处于氏族制度解体时期 B 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C 统一进程与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同步 D 统一后立即向外扩张第二课时一、基础知识(一)看课本P62-64填空1、阿拉伯帝国时期,阿拉伯人把他们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带到了三大洲。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2、阿拉伯人把_____最早创造的计数法,加以改造,传播到了全世界。阿拉伯人一向重视______和知识。3、________是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它一般以________为主体,坐落在正方或长方形院子的中央,四周是带有拱门的回廊。______________位于今天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中心,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创造了伊斯兰建筑风格,并传播到世界各地,与当地文化传统结合,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晶。4、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科学技术方面,帝国时代的阿拉伯人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5、11-12世纪,阿拉伯人的制图水平达到鼎盛时期。这是12世纪的地理学家______________绘制的世界地图,图中方位是________。6、阿拉伯人的文学作品也一直为世人称道。最为人熟知的民间故事集_____________。其中以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最为著名。二、课堂训练1.下列哪位人物是14世纪阿拉伯的著名旅行家( ) A.伊本·白图泰 B.马可·波罗 C.徐霞客 D.张骞 2.阿拉伯数字的创造者是( ) A.古代美洲人 B.古代印度人 C.古代埃及人 D.古代阿拉伯人 3.将阿拉伯数字传入欧洲的是( )A.古代埃及人 B.古代印度人 C.古代阿拉伯人 D.古代巴比伦人 4.阿拉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体现在文学方面的是( ) A.《安徒生童话》 B.《神曲》 C.《汉谟拉比法典》 D.《天方夜谭》 5.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主要贡献不包括( ) A.创造出体现阿拉伯艺术的建筑 B.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C.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 D.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使者 6.下列属于佛教文化景观的是( ) ①金字塔 ②寺院 ③教堂 ④佛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把我国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传到西欧的是( ) A.古印度人 B.古埃及人 C.法兰克人 D.阿拉伯人 8.“他们奔波于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之间,搭起不同文明之间的桥梁,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他们”指的是( ) A.罗马人 B.阿拉伯人 C.印度人 D .中国人三、能力提升2.古代阿拉伯人有句著名的格言:“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他们的宗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阿巴斯王朝时期,他们在巴格达建立了一所规模宏大的翻译和研究机构,称为智慧之宫。根据上述材料,请你谈谈: (1)阿拉伯文化有什么突出特点? (2)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